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茶和健康论文 有关炫富的英语论文 创富志杂志订阅 李德富论文 茶化学和健康论文题目 茶包装设计开题报告 中国富硒杂志社

巴山富硒茶礼赞方面有关论文范本 跟金万源巴山富硒茶礼赞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巴山富硒茶礼赞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金万源巴山富硒茶礼赞,该文是巴山富硒茶礼赞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巴山和富硒和万源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万源巴山富硒雀舌茶与笔者颇有渊缘.

巴山雀舌茶的产地为四川省达州市,尤以其万源市(县级市)为主.而达州市为大巴山腹地,万源市更是腹地之心.

1996年,受四川省委宣传部安排,笔者到达县地区(现为达州市)专项调研大巴山区农民与市场关系的课题.300个夜夜里与巴山雀舌不自觉中结缘.

为什么不自觉结缘呢?

笔者愿意到达州调研,是因为大巴山的诱惑.

去前尚不知道巴山雀舌.

作为老四川人,少年时代的我就神往大巴山.

古时出了个兴汉名将樊哙(现在达州市宣汉县樊桧乡人).

新主义革命时期有红四方面军,有川东地下党.

至今,笔者母亲对少年时期的笔者讲述红四方面军,尤其川东地下党英勇斗争事迹的情境仍历历在目.

作为知识分子的母亲姓王,她与川东地下党负责人王朴有密切交往.她老人家除从王朴处获得不少革命理念及革命故事,对革命事业有相当认同外,亦为掩护王朴及其同志的革命活动作过不少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提供老家祖屋(母亲家系四川现重庆市云阳县一大姓家族)供地下党开会等.母亲讲述的故事使笔者对大巴山产生神往.笔者年龄稍长,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有大巴山,更有川东地下党.

年龄更长一点后,笔者从书本上了解的大巴山红四方面军与川东地下党的史迹就更多了.笔者由此更对红四方面军和川东地下党增强了崇敬感.

文化大革命伊始,社会上对红四方面军和川东地下党的负面宣传甚至反面评价猛然间多了起来,甚至有对《红岩》作者的批评乃至批判事件发生.

为什么呢?

在笔者陷入迷茫之际,大巴山、红四方面军、川东地下党更是于笔者增添了不尽的神秘与诱惑.

笔者是抱着深入了解、认识大巴山才接受了省委宣传部的安排,在向笔者所在单位四川大学*相关手续后到大巴山腹地达州市蹲点调研的.

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带队,一行3人坐了十七个小时的火车经重庆到达达州市(现时坐和谐号动车只要3个小时).

到达州后,地委书记李隆春,专员赖宜生接待笔者一行.

笔者刚坐下,李隆春书记就递给笔者香气四溢的一杯热茶,笑地说:

“我们大巴山是国家级贫困山区,虽然没上好的东西接待成都省(四川人都习惯把成都叫为成都省,现亦如此)里来的贵宾,但这杯热茶可是我们老区人民自己新近研创出来的优质名茶,请品鉴,请提宝贵意见哈.”

听了书记的介绍,双手接过茶杯,笔者仔细地盯住汤色明亮的茶水,情不自禁地欣赏那嫩匀成朵、有扁直似山雀之舌的茶叶,深深地吸了吸带熟板栗香且高长的香气,再缓缓地呷了一口茶水,细细品鉴其滋味;其味鲜爽隽永回甘、嫩香持久,顿觉两腋清风频送.两口茶水下肚,十七个小时的乘车劳累顿消.

笔者连连轻啧:“好茶、好茶!”马上反问:“什么牌子的呀?”

李隆春书记笑着说:“教授,听说您才高八斗,猜呀!”

笔者再呷了一口茶水,细细斟品后说:“雀舌类,什么品牌?”不自觉地摇了摇头.

赖宜生专员哈哈大笑说:“隆春书记别卖关子啦!教授,这是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我瞪大了眼睛:“没听说过呀!”

“是的,巴山雀舌!我们老区新近推出的.推出后就获国际金奖.”李隆春书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巴山雀舌,确实没听说过.我晓得还略知一二的,您们万源的青花茶有名.甚至在明清时就称作;灵膄、仙液、绝品.”

“呵,教授对我们达县地区有研究.”李隆春书记拿起温水瓶斟水.

我回说:“达县地区品牌多呀!达县的灯影牛肉、万源的旧院黑鸡、通江的木耳、大竹的麻等等,可都是响当当的名优特产.不只是我们四川人晓得,全中国都很牛的呀!至于这巴山雀舌,还是今天才知道.惭愧,惭愧!”

李隆春书记说:“这巴山雀舌就是万源搞出来的.那可是个老茶乡.教授说实话,这茶究竟怎么样?”

笔者认者地回说:“您看,一口茶水下肚,神清气爽.好茶、好茶!上等好茶.”

“那好!”李隆春书记双手一拍:“看得出来,教授是个茶道高手.看得起我们巴山雀舌,在我们达县地区,您的茶就由我李隆春承包了.”

“好!能喝上革命老区的极品茶,我李济琛也升格了!”我冒失地请教:“这巴山雀舌主研者怕是个茶业老专家吧?”

李隆春书记哈哈一笑说:“老——老!和您一样,是个老知青.”

“老知青?”我不由自主地问.

“是呀!老知青.落户万源的重庆知青薛德炳.老乡们都管他叫炳知青或者炳崽儿.现在不到45岁!”书记回说.

“他很不错.能钻研出茶叶新产品,有几把刷子!”赖宜生专员说.

李隆春书记接着说:“这薛德炳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我们达县农业技术学校(现为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留在万源专攻茶叶,很有钻研精神.”

我由衷地赞叹说:“不容易!不简单!一个中专毕业生,能搞出一个优质名茶新产品,这可是老区脱贫致富之路啊.”

李隆春书记说:“这崽儿知青有名堂,听农校老师讲,还在农校读书时,他就放话出来说,他薛德炳要搞出我们达县地区的茶树新品种、研创茶叶新产品.当时的个别老师和同学还笑他自不量力.个别同学还在背后说他,自大狂、疯子.没想到,毕业几年后,他硬是创出新品种,新品牌,是个人才!”

笔者点点头,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有可能,我应当拜访他.”

李隆春书记一听,马上说:“那好!我马上安排.”

“慢——慢——”笔者忙阻止说:“我这次来,项目不同,今后再说吧.时间允许时,我一定专程拜访他薛德炳,好好向他请教.”

“那好,一言为定.”李隆春书记和我握了握手.

蹲点调研10个月,大巴山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笔者的足迹与汗水.在此期间,笔者结识了达州地区众多朋友,尤其与同一省级学会的万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勇礼更加加深了友谊关系,结成20多年的知心朋友.

当然,由于笔者的有心、留心和用心,笔者对大巴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区域区情,尤其是红四方面军、川东地下党(包括华莹山游击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笔者主笔撰稿的《山区农民走向市场》(10集电视系列片)播出后获四川省委宣传部当年“五个一工程”奖.

离开达县地区时,李隆春书记送给笔者的礼品就是两盒精装的巴山雀舌.

其后至今,笔者在家中喝的茶,几乎都是巴山雀舌.

2017年10月,我与已退休多年,70岁出头定居成都的李隆春书记小聚.

李隆春书记带来的茶叶仍然是巴山雀舌.

龙门阵摆谈中,自然又聊到巴山雀舌.

头发全白了的老书记笑吟吟地盯住我说:“教授,二十多年前,您承诺过的一句话,今天该兑现了吧?”

我明白老书记说的是什么.笑了笑说:“老书记,您记性真好!”

老书记认真地说:“不是记性好,是情有独钟.”

笔者似乎很无奈地说:“好个情有独钟!这样吧,需要我兑现什么?”

老书记嘱我能否写本巴山雀舌小册子正式出版,“也算是为革命老区,大巴山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做点贡献!”

笔者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

虽然我心里有点犯难:一、不是茶业专家,更不是茶道高手;二、现手里还有好几个课题,与出版社已签合同的两本专著2018年底就到期;三、很快就到70岁,精力与此前相比,也有差距.

这亦是挑战.

亦是尚未实现的梦想.

2017年临近年底,笔者挤出时间前后两次专程到万源市.

第一次到万源市,到的时间不巧,巴山雀舌的主研人物薛德炳回重庆老家去了.笔者与茶界几位专家朋友开了几个小型座谈会,了解了一些情况,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后,返回成都.

第二次提前预约,在薛德炳定居的达州市见面.

薛德炳应约在他定居的小区门口等我.

小车到达小区门口,我远远地就认出站在门口处的那个壮汉就是薛德炳——我从相片上已熟识了他.

我跳下车.笑容可鞠的薛德炳迎了上来,一把拉着我的手说:“教授好!我是薛崽儿,恭候您的大驾!辛苦您了!”他的手掌很厚实,很有力道,握得笔者的手隐隐着痛.

这是个血性汉子——在心里得出结论.

“别客气,咱们一家人!”笔者认真地回答.

“一家人?”薛德炳惊讶地问.

笔者笑着说:“是呀!知青——老知青!是不是一家人呀!”

薛德炳听说后,更是加大力度地握着笔者的手甩了甩,激动地说:“一家人!一家人!天下知青是一家嘛!感情您李教授也是老知青嘛.”

“是呀!您是薛崽儿!我是李知青,李眼镜崽儿,您就叫我眼镜崽儿就行了!我也是重庆崽儿!”笔者认真地说.

知青!知识青年!

这可是中国——不,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专有的、奇特类别的一个名字,一个群体!

不分性别、不看职业、不计地位、不管贫富、不论尊卑、不认年龄的“六不”的中国社会群体——尤其,这个“知识青年”名称的获得,是伟大领袖主席恩赐的!

主席说: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知识青年”——这个名称从天而降.

此前,这“知识青年”可是“红卫兵”、“红小兵”!

尤其,这“红卫兵”、“红小兵”可是主席的“红卫兵”、“红小兵”!

是“炮打司令部”、“炮轰省、市、县委”的“红卫兵”、“红小兵”!

是“斩杀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一切牛鬼蛇神”的“红卫兵”、“红小兵”!

曾经,“红卫兵”、“红小兵”可真是“天兵天将”!

不需任何手续,也不要任何文书印信,只要佩戴“红卫兵”、“红小兵”袖章,甚至,只要用于一指手臂上的“红卫兵”、“红小兵”袖套,就可以堂哉皇哉、理直气壮地冲进、各部委、省市县各党政机关,指名道姓地要抓谁走,就马上抓走!

在“红卫兵”、“红小兵”的眼里,没有什么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部长!

没有省、市、县委书记常委!没有省、市、县什么长!有的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有的就是“地、富、反、环、右、牛鬼蛇神!”有的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有的就是“臭老九”!

批斗、打骂、羞辱、体罚、惩罚上述“九类人物”!是当然的、地地道道的革命行为!

是誓死捍卫伟大领袖的革命行动!

尤其,这种行动发展到与工人纠察队等各级各类造反派组织一道动用木棍、铁棒,乃至抢劫军用仓库的、,甚至坦克、装甲车的“武装捍卫”的革命行动.

“红卫兵”、“红小兵”完全正确到无法无天!

可是,好景不长!

仅仅三年“红卫兵”、“红小兵”到头了!结束了!

代替的,是“知识青年”称谓与名号.

大学的“红卫兵”群体,好歹还分配了个工作,领取工资啦!

中学生“红卫兵”、小学生“红小兵”成为了“知识青年”!

而且,分配的工作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很有必要”的被“再教育”的工作!

这个群体人数高达1700万人之众.

今年,2018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年!

五十周年!

当年十多岁、二十左右的知识青年,只要还活着的,都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

当年的知识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主力军.

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今天的中国,贡献至伟!

也因此,从这个群体中诞生了、王歧山这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袖人物.

也因此,这个“六不”的特殊群体,只要自我介绍时表明知青这个身份,两双大手必然地紧紧握到一起——久别重逢的战友!

两双手的温暖,两双手的力道,两双手的情谊——兄弟姐妹呵!

薛德炳中等身材,挺壮实的!

特别地,他的一双眼睛挺精神.一看就是个风里来、雨里去、饱经岁月磋磨的典型重庆崽儿.

他不像一个六十又近五的老人.

“好,好!李……教授崽儿,到家谈——摆龙门阵吧.”薛德炳握住笔者的手不放,伸出左手来接笔者的小手提包.

“不!到茶楼吧.您看,附近哪儿的茶楼方便.”笔者坚持说:

“这二十多年在成都,习惯了茶楼会友谈事.”

笔者说的是实话.

成都这个地方,确实如张艺谋所说,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原因之一,成都的茶楼茶馆,天下一绝!

薛德炳看我坚持,搬出了成都一绝的茶楼盛事,认真地说:“成都茶事,当下有三绝:一是茶楼茶馆数量当为天下第一;二是长壶茶艺天下一绝;三是禅茶高僧西蜀多!比如茶艺,以美感为主流.至少可名为十数种茶艺.且相相各殊,趣旨大异.名茶如何制造才是好的茶,茶泉如何取得与烹煮浸泡,才符合茶术要求,茶器如何选用,才是适当的茶器;冲泡、沏茶如何掌控,才能尽善尽美;茶汤香味如何品鉴,才得要领,等等.成都人于此每项,不仅丝毫不草率,那种精益求精,不仅是精神,更是文化与文明,实在令人惊叹.一句话,仅就茶艺之美而言,天下一绝是也.”

听他仅就茶艺的一番议论,笔者就哑口了.心想,我今天搞错对象了,我怎么竟敢在真神面前造次?我是专程来拜茶界高手的,当小心再小心.

薛德炳见我一脸错愕之色,连忙歉意地说:“教授哥子,我薛崽儿冒犯了哈!这样吧,您今天到了达州,入境随俗.川东、川西文化不同,我们大巴山人在家里待客、是最尊崇的礼节.”

他拉着我的手,迈开了脚步,继续说道:“再说,马上吃午饭了.邀您到寒舍,第一看看我包饺子的手艺,包您老哥子吃了这次还想下一次.”

“去您家里,恐有不便.”一听说到他炳崽儿家里吃午饭,我更感觉甚不方便,犹豫着说:“您看,我就提包,见面礼也没准备!”

成都茶楼会友谈事,众多优点之一是不必准备任何礼品亦可.这很方便,就是避免双方尴尬.

“什么见面礼?您个大教授,还俗气嗦!”薛德炳玩笑中有几分揶揄地说:“见外了哈.还说什么老知青、重庆崽儿什么的,不太像哈.再说,今中午就我一个老崽儿在家.您弟媳、我儿子、媳妇在单位吃午饭,孙子在幼儿园,不回来的.清静得很.”

“这样吗?那先在近旁小食店吃碗面条吧!”我嗫嚅着说.

“嘿!您哥子还是不是知青啰!这么啰嗦.”薛德炳鼓眼睛了.说:“现在我薛崽儿呀,一三年就退休了,在家当伙头军,闲时看看书,记点心得而己.我那小孙子呀,不是我包的、我煮的饺子,他不吃.再说,我亲手泡一壶我自己的巴山雀舌,硬是叫您教授崽儿不亦乐乎.”

他薛德炳说到这个份儿上,笔者我还能说什么,只好应承道:“那好!正好品鉴大师栗香浓郁、回味甘爽的巴山雀舌味呢!”

到巴山雀舌王家,请教巴山雀舌事,当更方便、更省心,更少一些顾忌.

顺便交代一下,写一物或事,就是写人.

写与物或事相关的主要人物或团队.

人写活了,物或事也就活了.

实在话,青年或青年之前,笔者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

而且,要当鲁迅先生那样的作家!

为什么?因为也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他留学日本,本意学医.但在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时,见到日本人砍杀所谓给俄国人领路的中国人头,围观者们哈哈大笑,以作戏嘻时,他鲁迅愤怒了!改变志向了!由学医医国民身体之病之志,毅然改为学文——学文学以医国人思想、灵魂之病之志向了.

曾经,笔者在打“烂仗”五年中,在当知识青年八年中,写过《神鬼伏诛》、《烂仗之歌》、《再教育之歌》等几部长篇小说.

虽然,书稿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作家出版社被退稿,但“退稿通知书”后面总是附有长长几篇编辑鼓励与修改意见的便笺,给予笔者极大的支持与引导.

1975年,笔者还收到了四川作协的写作培训通知书.

因为需要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公章.当时江津县金刚公社文书见通知书后劝我放弃而作罢.

同年底,父母的家再次被查抄.民兵们抄家,连枕头都用挑穿,以企图搜查出所谓“反革命罪证”——这种事,中在我家是多次.“夜不闭户”是自然得很的常态.

笔者的三部书稿被查抄出来,还被当时的民兵队长和镇里领导认定为是“反革命变天账”而被付之一炬.

笔者得之后那个痛惜劲,不可言传.

于此,笔者改文学志向为研读政治志向.

乃至,1978年高考,笔者的政治考试获得84分的高分.

尤其,在回答:“结合实际论证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性”一题中,笔者洋洋洒洒写满了一整张试卷,几乎得了满分.

被补录到江津地区五七大学,进的中文系.因为该校当时没有政治类的系.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为创办江津师史系,笔者任政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兼管教学,其后任政史系主任.

笔者的政治专业方向确定.

1988年,被学校(时名重庆师专)推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研究所攻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笔者的政治专业水平大步向前.

1989年,导师出国,科社专业博士无导师,经研究生院提出并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特聘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为笔者的指导导师.

4年下来,笔者的政治专业学业精进.

于此,笔者的作家梦似乎作罢.

为什么“似乎作罢”?

笔者坚信,晚年的我将会进军文学创作.

《长江水》将是笔者个人与家庭的纪实性传记文学作品.

将笔者主编的百余万言《戊戌百年祭》改编成大型电视连续剧亦是笔者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笔者的未来.

薛德炳拿钥匙开门,门打开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一百五十平米左右的三居室,朴素、大方且清雅.

客厅一个大的电暖炉,室温有20多度,他劝我脱下大衣,“恭候您,专门开暖炉,平时我个人在家,不开的.”

阳台处,几盆山茶花翠绿得很,待放的花蕾惹人眼馋.另有几盆不知名的茶树也格外抢眼.

薛崽儿看我好奇,玩笑着说:“这是茶树盆景!别见怪,茶树是不能栽在室内的,这只是配景,配我这个老茶农的景.二十多年了,一天不见,心里憋屈!退休了,想茶树想得慌,就弄几盆回家天天瞧上几眼,也舒心.”

“那您为什么退休呢?”我问.

“嘿嘿!”他诡诈地笑了笑.

“到点了呀.我船到码头车到站.别老占到茅坑呀.再说,家里也正缺我这个伙头军嘛!”

“怕不对哟,您也才六十出头,正当力呀.况且,看您壮实得像头牛,没啥病吧!”我试探着问.

“病——您看我,长年与泥土茶树打交道,吃得、喝得、累得,毛病没得.”他拍拍坚实的胸膛,一副雄纠纠的武生样,又朗声说:“我薛崽儿呀,再活二三十年不在话下.”这时我才注意到,他没穿大衣,仅一件毛衣,好身板.

“看来,国家酝酿六十五退休,是有道理的哟.”我说.

“六十五——,我七十退休都不老!干到老死不退也撑得起!”说这话时,他嗓门提高了好几度.

“现时的巴山雀舌不也正需要您这个雀舌王吗?”我用试探的口气问.

“需要是需要,离了红罗卜,还是要开席的.制度规定嘛!实在话,下岗转移阵地,帮帮有缘的企业,顺带考证茶史典据、写点茶文化短文自娛自乐!”说着这话,他眼神中仍有几分自信.

印证了,这是个倔老头!他的茶艺界朋友们的评论.

正因为倔,生性刚,他也有憋在心中的遗憾.当然,也正是这刚硬倔脾气,薛德炳才闯出了巴山雀舌王这个名头.

“教授啊,您的到来蓬荜生辉!”他用圆柱型玻璃杯沏了一杯茶双手递给我,一辺说:

“雀舌属绿茶宜用透明玻璃杯、盖碗、陶瓷杯泡,紫砂壶、杯也可.可您刚才说,您被川西坝儿的生活方式给融化了.成都省可是个喝茶消闲的圣地,盖碗茶艺、长壶冲泡天下一绝,融合了武术、舞蹈招式的“蒙山龙行十八式”更可饱眼福.”

我说:“茶是宝贝呀,以茶为道,可清心亦可养心,以茶为药,可祛病亦可养身.”

“您老哥子的到来,不胜荣幸、蓬荜生辉.”

我慌忙双手接过,说道:“您看,不像个重庆崽儿了哈!客套啥!”

“教授哇,不是客套.听我朋友讲,您可是个著作等身的大学者.我在电脑上查过您.我们重庆崽儿的骄傲呀!”

“错.您薛崽儿(不知不觉被带到沟里,顺口叫薛崽儿了)才真是我们重庆崽儿的骄傲.我算什么,最多不过几本著作.而且,‘左’的读者说我右,右的读者说我‘左’.那像您,亲手培育出巴山雀舌,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名垂青史!”

他看我一本正经,也严肃地说:

“整出一个出巴山雀舌,那是我们攻关小组大家伙儿们的功劳,我个人,也就是带着班组硬着头皮往前冲.没有大家伙儿,也就是现在时兴的叫团队力量,我薛崽儿就啥也不是!”他说得很动情.

“您还谦逊得来嘛!您说得没错,没有团队,仅个人是不行的.但团队的领头人,特别领头人的价值观是团队灵魂啊!”我说.

“灵魂?谈不上!老实说,我薛德炳就是个认死理!也就是个倔人,转不过弯,也从不拐弯的倔人.不服输.万源是出好茶的地儿,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丰富的茶树资源,技术基础,用心那就一定能制出好茶,创出名牌茶,国家级名茶.七七年恢复高考时,有幸被达县农校茶叶专业录取了,这就是缘分.”

“您也是老三届知青吗?”我问.

“什么老三届.说来惭愧,我仅仅只是个小学生,被收进中学校门后学工、学农、学军,就是没学文化的小三届.”

“什么?没上过初中,那就是社青下乡啰?”我站了起来,再次伸手握住他长满茧的双手.

“老弟呀,我李济琛就是社青下乡,当年,为了争一个‘知识青年’的名头,我还真是费力不少.再过二十天,是规模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年,我心里忐忑.”

当年的我不是名正言顺的知识青年,而是社青即社会青年.

社会青年是什么?是无业青年,不务正业的城镇青年混混!好听一点儿叫社会青年.难听一点儿叫“烂仗”!

我在自己的著作中自我介绍中写道:“……我出身于‘烂仗’兼狗崽子”.其实,“狗崽子”还真是抬举了自己——那可是“走资派”的子女才享有的“尊号”.

1965年我于四川江津油溪中学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名列全县榜首(江津可是文化强县啊),可因为“家庭政历不清”而失学且失业.家中小知识份子的父母因为“右倾机会主义”于1962年下放.

七口之家无正式职业.

我是五兄弟中的老大.无赖的父母只能学医.必须为父母分忧解难,而我必须承担起家庭生活担子的一部分.矿井、沙石厂、大河坝、码头、采石场、砖瓦厂、大山林里留下了我的汗水和足迹.

当《山城棒棒军》上演时,我自我安慰自己:我是山城棒棒军的鼻祖——而且,那个年代还不允许有棒棒军.为什么?因为中国已向全世界公开宣告: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已经消灭了失业——那个年代,当棒棒也得躲着干才行.如被镇里发现,又要来人追回去.

出什么活儿能挣点钱就干什么活儿.

当然,父母给我的底线是不违法、不干有违道德的事.当年社青中流传着“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参加国民党”的顺口溜.

那年头,当棒棒、下苦力、打工还真不容易啊!开始前及前期,国家建设大干快上,城镇招工,尤其是有初中及以上书的青年可是个宝,三两年间就走了个精光,留下来的可就是“可以教育好子女了.”我就是其中之一.

中我父母被打成反革命,家庭生活更是十分艰辛.为了弟弟们,也就是为了我们的家庭能存在,我这个大哥就只能咬牙拼命打短工了.几年间,肩头上长期二百多斤的担子没断过.以至于至今不仅矮小,而且略有畸形.五兄弟中,我个头最矮,而且还落下一身病痛.

但我坚持着、拼搏着、苦苦撑持着.而且躲在被窝里自学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认为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了,就瞒着家里联系了江津县(今江津区)金刚公社狮桥一队.当镇上广播站播出我已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时,被管制的母亲流泪了.我对父母说:“不离开油溪镇,我就没有出路.我下乡从知青干起,一定能闯出个名堂的.”

其后怪事出来了:镇政府又通知我,我不能上山下乡,因为我不是知识青年,是社会青年.社青没有上山下乡安置费.当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不行——我只能当“烂仗”的命吗?我不认.那年头,我好羡慕我那些能读书的同学,他们曾经是红卫兵(我可没资格的——只能借来红卫兵袖章、像章、解放军军装,晚上夜深时在家中穿戴整齐,对着小镜子向像立正敬礼!甚至,带着行头一个人偷偷跑到铁路边,穿戴整齐后,冲着呼啸而过的列车头上的巨幅画像庄严地致敬军礼).而且,他们又是知识青年,可以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我这个身份也不给.

1970年,社会青年可以视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这对我可是个莫大喜讯与机遇!终于,我争取到知识青年的头衔了.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尽管,我深知,当年已开始有不少知识青年开始千方百计逃避上山下乡了.

我的举动,令知道的亲戚、朋友、同学大惑不解.

我上山下乡了,我终于有了知识青年的身份啦!

在江津县金刚公社狮桥一队,有了个重活累活抢着干,任劳又任怨地为社员们服务的“李眼镜”或者“眼镜知青”!

实在话,农村的农活儿,比较起我“烂仗”的零工活儿那就轻松多了.而且,吃知青口粮,肚子不再挨饿了.社员们认可我,生产队、大队、公社党委认可我!几年间,我填写了十次入团志愿书,但不是团员.公社团委书记郑廷秀专程到我知青屋找我谈话,鼓励我今后加入中国.

从1973年开始,我每年被推荐上大学,甚至作为“可以教育好子女”典型被推荐,但到县里被压下.1977年,恢复高考,我报名的资格也没有.明里说,因为我不是高中生,没有高中文凭.暗里对我讲你父母是反革命.我不服气,向几乎所有可以写信的首脑机关,向所有的大报写信,希望给我一次机会.终于,1978年有关文件规定,同等学历可以报考.考前三天,我还在北京向相关机关走访为父母亲平反事.趴在货运列车上回到江津,入考场时,穿着有洞的背心,打着一双赤脚(打从读初中时就没有穿过鞋,晚上洗脚穿木板拖鞋),腰上系根汗巾.虽然十分狼狈,但心里十分笃定: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出高分,也可能会被破格录取.三天考试下来,自己评定出的考分与发榜的成绩几乎一致,不仅是高分,而且还获四川省文科前茅的优异成绩.录取时虽经戏剧性重大折腾,但最后还是被江津地区五七大学(当时是重庆大学分校,本科学制.后改为江津师专.现时为重庆文理学院.而且在2016年该校40周年时,近13万毕业学子中被评30名杰出校友)破格录取于1978年10月跨进大学校门.也就在月底,父母亲平反通知下达了.我奔赴永川劳改茶场接回了父亲.被管制的母亲破涕为乐!当年,我们家在江津县创造三件大事:一是反革命父母被平反(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多少的不容易啊!);二是只有初中文凭,失学十三年的我考出了全川文科前茅的优异成绩;三是我终于被破格录取,成为了天之骄子式的大学生,其历程当然也是多么多么的艰险曲折呵!

——为此,我在《小平赋》中写道:“恢复高考,万千学子笔底波澜抒胸臆,复兴中华有望更有份,新老三届知青正衣冠.”

还在期间,我就许下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写一部我和我家自传体的报告文学,书名为《长江水》.

薛德炳听出神了,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教授哇,我也是在农村接受了近八年再教育的知青,个中滋味感同身受.好!为我俩兄弟今天相识喝两杯!”

酒足饭饱后,我俩的话题又回到了巴山雀舌.

薛德炳,1953年生,重庆市南岸区人,地道的重庆崽儿.小学毕业,初中升学考试完,成绩都没通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1971年底,一百多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几千名十七八岁的年青娃,由重庆南岸出发,来到大巴山腹地的万源县罗文公社插队落户.那时的他刚满18岁.八年的知青生涯,少不更事的他尝尽社会的酸甜苦辣.但也磨炼出他不低头、不认命的倔犟性格.同绝大多数知青一样,没有任何社会背境.他在艰苦的劳动中挤出时间偷偷自学.恢复高考时,报考中专,以小学文凭上了达县农学院中专部茶班.三年中专生活,展示出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勤奋好学,记忆力超强的特质,也更加砥砺了他认死理、好不低头的性格:突出表现在他对农校教科书的某些理论的质疑:离开树体的鲜叶有没有呼吸作用?泡茶后的“叶底”属内质还是“外形”?对任课老师某些观点的据理辨析.他质疑教科书含糊的说法:茶的利用,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巴地.与任课教师争辩无果,在考试中,坚持自己的质疑而拒绝按教科书规定的结论回答,导致学业成绩并不优秀,这在该校成为一大焦点人物.“薛崽儿”的名头在师生中相当响亮.农校任课教师们既认可并喜爱他的勤奋好学、深入钻研的劲头,但又忌惮乃至刻意回避他尖锐乃至尖刻的质疑.

农校三年,薛崽儿收获颇丰.

借助农校图书馆,他不仅精读了专业类的多本著作,广泛涉猎了植物、植物生理、奈树栽培、育种、植保、加工、茶叶审检等专业基础及茶文化史.按当时时髦的话说,争取把握好每一分钟,把被“”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谈到这个话题时,他笑了笑说:“人生最宝贵的资本就是时间,我们1700万知青最可宝贵的黄金时间被‘’耽误了,无论怎么夺,也是夺不回来的.”

我接着说:“但是又必须用‘夺’字,那只是赊本打倒算,能争取夺多少算多少而已——既有无可奈何之感,更有‘从头越’之奋斗.”

薛德炳此时很感慨,打断笔者的话,说:

“就拿我们民族漫长岁月中最值得骄傲的茶业、茶文化说,几十年时间的被耽误,西方人不仅追上了我们,还要把我们边缘化,您说气人不气人.”

笔者接过话头说:

“就拿现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来说,个别别有用心的奇谈怪论实在不值一驳.1700万知识青年被耽误十年,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被耽误的十数年;其损失的宝贵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夺回来’的!我们中国人,习惯于用这种鸡汤语言来安慰自己,其实是欺骗自己!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多么典型!又多么辛辣、尖刻!当然,现在也不太重视鲁迅,甚至在小学、初中、高中教科书中几乎见不到他老人家的名字了.时间是最好的注脚,忘记鲁迅,是我们民族性衰减的象征.”

薛德炳停了一会儿,眼闪泪光若有所思地说:“是啊,赊本打倒算——老哥子精辟.如果没有那十年的荒废与浪费,凭我薛崽儿的智力与刻苦钻研精神,我就不只是现时副高职称,必须到点就下岗的薛德炳了.”

终于,他为自己的不得已退休说出了深藏心底深处的感慨.

“德炳老弟,你把赊本打倒算,在时间成本的结算上发挥到极致.巴山雀舌王的桂冠份量重啊!”我真诚地说.

他把茶杯递给我,认真地说:

“老哥,巴山雀舌有点份量.但这份量还要加重!学生时代,我因为认死理,集体毕业像就没有参与照.但我跟我最尊敬的谢达松老师说了我心里话:毕业后要在茶叶加工、育种、茶史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为我母校增光添彩.当时,谢老师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连连说:德炳同学,好样的、好样的!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到!一得到!我们国家,就缺你这样的学子.茶业界不能后继无人呵!我支持你,我为你撑起!”

“为了专业志向,我毕业分配时选择了回万源工作.”

“当时敢说创立茶叶新品牌这话,您的底气在哪里?要知道,不像作家,立志写一部小说,还有可能.因为小说写的是乎成功,各有评说,只要这小说写出来即可.而在种植类,特别茶业新品种,那可不是少数人认可就行的.市场不认、消费者不认,绝无可能的.”笔者说得很恳切.

“是呀!您说的对.教我制茶学的谢老师是省茶试站五十年代来万源的技师,熟悉四川茶叶品质,对学生启迪多多.研创茶类新品,不是名字新,花色新就可能,我的底气在哪里?问得对!我系统回答您.”

薛德炳站起身,在客厅里走了两个来回,又坐回椅子上.认真地说:

“本来,老实话,老兄不见怪哈.朋友说您要专程采访我,我想拒绝的,一是我不值得;二是怕惹麻烦;三是老了,清闲些.煮饭,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悠哉游哉.况且,采访过我的记者也有,没见有什么新意.但是,小黄说:这次要见您的可是学术界重量级人物.你网上查查嘛,再回我的话,我查了,您很有分量,是个人物.何况您都是接受别人采访,而自己似乎从没有采访过像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人.我如拒之门外,就对不起您.刚才这个把小时见面,我服了您啦.我就把我的一本难念的经念叨给您吧!不过,老哥,先说好,如果您嫌烦,我立马打住.”

“好哇,我这是来拜师的,于茶道我是个学生.您老弟这是先堵我的嘴,不收我这个学生嘛!”我哈哈一笑,反过去给他的杯子斟满茶,双手递给他.

他笑了笑:“说得好,术业有专攻,我就不客气啦!”

“还是先从《茶经》这部把茶业升华为文化的‘圣经’讲起吧!”

他起身从书柜里抽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和一本带有许多斑点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集》,用宽厚的手掌轻轻地在发黄的封面上深情地抚摸,那个深情款款的样子好似在抚摸爱人娇美的头.

眼神迷离的他口中喃喃地说:“这部旧《选集》伴了我几十年,是八一年到万源果站报到时买的.已经搓揉得见不得人了,是我的珍藏.”我心一动,怕还真是茶界文物.

“这是我2000年:买的,精装烫金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内容少多了!”

“我能欣赏一下吗?”我问.

“啊——,好吧!只不过,我眉批、旁批的太多,惹您哥子笑话.”说着,他把书双手递给我.

听说眉批、旁批太多,我接两本茶史书籍时,肃然起敬中真有点诚惶诚恐之惴惴.习惯性地首先翻到版权页,旧版是1981年的,新版是1998年的.继续翻下去,着实叫我吃惊,新旧两版茶书,几乎多数书页眉、页旁空白处挤满了批注.

不及细看,心中油然而生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把书合上紧紧抱在怀里,嘴唇哆哆嗦嗦几下,可说不出话来.眼睛里的薛德炳似乎高大了许多.

薛德炳见状大惊,冲前一步一把扶着我十分关切地问:“李老,您怎么啦,哪儿不舒服?老哥快七十的人啦!”

我定了定神,笑了笑说:

“没事,我是感动,是激动——我见到了专家啦!炳哥,您是真性情人!真专家!”

听了我的话,他轻松下来:“哎哟,把我吓一跳.”

放开我后急忙递上茶杯,深情款款地说:“谢谢老哥夸奖——能得到李老您如此的认可,我薛崽儿值了!”

薛德炳拉我在靠椅上坐下.我盯住他说:“退休几年您没闲着,您还在用功!您不服老!您在继续您的巴山雀舌!不,甚至您在继续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茶文化的光大!是不是?”

我触动了他!我感动了他!

薛德炳眼含泪光,动情地说:

“李老,谢谢您的鼓励,更感谢您的真情.心里话,您说对了,我薛德炳下岗也闲不了,退而不休而已.”

他眼望窗外,仿佛在自言自语:“三十八年前,我选择了留在大巴山万源.那可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革命老区,四川最边的穷地区呀!为什么?为的革命老区的脱贫.”

老哥,您该知道,大巴山区这个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贡献多大?仅万源县,就有四万青壮年男女、少年男女参加红四方面军.他们可是活生生的青壮少年啊!他们为什么?为的中国领导的革命能成功.他们流血了,他们牺牲了.老哥,我当知青的万源罗文六大队,有个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王超,妻子是罗文人,他的大儿子是回乡老知青,真正的老,大我们差不多十六七岁.曾给我讲过不少红军的的故事,我复述给您听,怎么样?”

薛德炳把我递给他的茶杯端上,呷了一口茶水,待茶水下腹后,神情凝重地讲述道:“红四方面军开进万源石窝乡途中,遭到当地民团负责人向中怀率民团在井字垭和红军作顽抗.向被击毙,其脑壳被红军拿到紧邻的平昌县芝苞乡示众.后来,红四方面军离去后,向中怀的弟弟向必瑞带民团返回,把当时村苏维埃主席李润元抓住后,用铁耙齿钉在活人李润元头上打洞,并插上香烛祭祀他的哥哥向中怀.”

薛德炳重重放下茶杯,说:“革命胜利了,新中国建立了.可整个达州地区的十多个县,依然是穷!而且穷得滔水不上锅!李老,我再给您讲一个故事,是全达州、全四川乃至全国都可能知道的.

那就是改革开放后,共和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回达州,他是达县罗江人,达陝高速徐家坝出口不远处,有老将军的故居纪念馆.他对隆重接待他的省市县领导讲话说:我为什么要回达县?是因为我的老乡,当年革命留下来的哥们儿给我写信说,老乡们的日子仍然穷,十分穷,老山深处的乡亲还有一家人合穿一条裤子;十来岁的姑娘光着下身的事情啦!大家说说,这贫困,这么艰难,怎么就没有个治法呢?我对不起老乡亲们啦!说着这话,老将军泪流满面.李老,达州市、万源市的贫困您想像得到吗?”

说着说着,他已泪眼模糊.

我点点头说:“德炳老弟,您刚才讲的两个事我都知道,因为1996年我在当时达县地区住了十个月,蹲点调研山区农民走向市场的课题,我到樊桧乡,全家人穿一条裤子那个家去过.当然,我去时已改观,但也十分清贫.达县地区的民谣我可记忆深刻哟!‘白天忙活子,光着胸膛子,吃饭啃棒子(玉米),夜晚火塘子,睡觉冲壳子(玉米苞衣壳当盖的)’的五子谣.”

“呵,您在达县蹲过点?”他问.

我缓过神来,说:“是呀,为深入了解红四方面军,为川东地下党,这达州市的山山水水都留有我的足迹.呵,对了,当年的地委李隆春书记初次见面就向我隆重推荐您薛崽儿.”

他眼睛一亮:“是吗?地委隆春书记当年就推荐我?”

我嘿嘿一笑:“不仅当年.我现在来专程拜访您薛崽儿,也是他老哥子交给我的课题.晓得不?”

“他交给您的课题,不可能哟!”他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这才把底牌透给他:“在成都,我和他品尝您的巴山雀舌,他要我兑现二十余年前对他说过的当面拜访您的承诺.要不要,给他老哥儿打个电话请安?”

“啊!算了算了!承蒙他老人家记得我,记得巴山雀舌!我上成都时,再专程拜访.”他摸着不断点着的头欣欣然地说.

“记得带两盒特制的巴山雀舌.”我说.

他笑笑,忘情地说:

“老哥,这巴山雀舌能叫响,除了茶的真功夫、真水平、真品质外,从隆春书记开始的后面历届市委市府领导,可都真是巴心巴肝地支持、扶持呵!为了巴山雀舌,因为我的倔犟,所受的委屈也真不少,可到关键时刻,领导们站出来给我撑腰长气,退休那年获达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市委书记、市长双双赞成推荐.大巴山人朴实、厚道,对我恩重啊!我能为大巴山人、为革命老区做点事,为贫困老区人民弄个品牌出来,不只是简单地感恩啊!感恩要做实事,脱贫要有产业.”

“对,就要您崽儿这句话!”我站起身来,望着窗外说:“隆春书记要我兑现二十余年前的诺言,就是在我亲自拜访您后,要我写本关于巴山雀舌的小册子宣传介绍巴山雀舌.为达县老区脱贫出点力.”

“谢谢!谢谢!”薛德炳大步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动情地说:“老哥,实话说,在第一次接朋友电话时,弄清楚您的身份后我心里就打鼓,什么人请得动您呢?我前面说过,怕是走走过场!刚才我就表态过了:密切配合.现在再表态:‘坐’、‘请坐’、‘请上坐’!”

薛德炳拉我重新坐回靠椅后问:

“李老,我退而不休!我还要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贡献、再贡献!您我这种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现在吃饭、穿衣太简单,要对得起老祖宗,要做点事,做于社会、于民族有用的事.不怕您笑话,现全党讲看齐意识,我理解就是向总书记看齐.他与我几乎同年,就大我月份,他正当时,当世!那么我薛德炳不也当时,当世吗?!他当时当世当总书记,我当时当世为茶业技术服务,各尽其责、各尽其职.怎么样?不过分吧!到点退休,不到单位去,在家里用电话为企业、农民解释、咨询总可以吧!”

见面才两个小时,这薛崽儿,好多话都说到我的心坎儿上.是啊!建国前后出生,见证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总路线运动,见证过反右运动、见证过大饥荒、饿死大批人(主体是农民),更参加或见证过文化大革命的四〇后、五〇后、六〇后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多多、体验多多,至少是见证多多,当然也就感受、感慨、感念多多!活着是美好的!但活着是为什么?不是有句名言叫“工作着是美好的!”退休时,我给四川大学党委写的总结中写道:几十年来,作为教师,作为演讲者(我为党政企事业、众多单位,作过数百场众多课题专题讲座),我始终把鲁迅先生“无端地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名言作为我的座右铭;在对待研究上,我把自己的每一天都作为新的起点;在做人上,我坚信:一个人,只有做出感动社会的事,才可能得到社会的回报.几十年总结出六个字:“人在做,天在看!”

四〇后、五〇后、六〇后的中国人,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作出了公允的评价,现转载于后,有助于大家认识,评价这些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群体.

《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青、高考学子、出国留学生、下海闯荡的和进城务工的,短短二十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把一个几乎最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文章最后还问:“中国还有这么勤奋的人吗?”的确,当年中国到处是扬尘的碎石公路、“难民营”一样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烟雾迷漫轰隆直响的破旧火车、城市里到处是成片旧房、到处是肮脏臭气熏天的农贸市场……

几十年来,这群中国人“睛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当欧州人每天工作五个小时,他们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当印度人躺在恒河边等下辈子时,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当美国人充当世界时,他们默念“发展才是硬道理”.迅速连通全中国的高速公路,迅速铺满全中国的高速铁路,不断扩大飞机场,不断增加的飞行航线,现代化的飞机场和火车站,成千上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大中小城市,看不完、玩不够的自然和文化旅游景点,数不清的现代化十足购物城、购物中心,全世界最多的现代化工厂.这就是现在的中国!

中国人似乎不知不觉.世界却惊奇不已,太快了!太不可思议了!

于是都注意到这群太伟大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人类会记住他们,以这个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的名义,以这个饱受苦难却毅然崛起的民族的名义,向这群人深深致敬!很遗憾,这些四〇、五〇、六〇后早已累弯了腰.他们老了,他们努力过了,他们奋斗过了.看到今天的中国,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们值了,他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中国!世界上曾经最勤奋的人老了,请所有人都记住他们吧!

这篇文章说的内容,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谢谢还有人记得我们,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仍然是最勤奋的人!我们仍然是最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永远不会“下线”的最勤奋的中国人.

转发此文,献给曾经经历艰苦,为国为家奉献的四〇、五〇、六〇后!

设置好报时提醒的手机响了,告诉我已经到下午3点.

我对薛德炳说:“我六点半的火车回成都,聊到五点半,怎么样?”

薛德炳说:“今天就不回成都了,您专程过来,又忙着赶回去,着急什么?我打电话约几个从事茶行业的朋友,就巴山雀舌事,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在万源已与几拨您的弟兄们聚谈好几次了.我这次出来已几天,成都还有事.”

他看了看墙上时钟说:“五点半吃晚饭,六点出发,我家到火车站就十来分钟车程.”

“吃饭就免了.我到动车上吃.六点出发可以.多聊半个小时.机会难得.下次来在达州多呆几天,这达州火车站有我中学时代的好朋友.”

他看我主意已定,也不强求地说:“一言为定!下次多呆几天,摆他三天三夜关于巴山雀舌的龙门阵.现在书归正传.还是从《茶经》谈起.”

他把《茶经》拿在手里,但没有打开.斯条慢理地说:“老哥呀,不知您注意到没有,茶这种植物,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优点.”

我想了想说:“茶品的突出优点是提神醒脑,很好的保健品.”

“不!”他笑了笑.“我说的是茶这种植物,不特指茶叶.”

我愣了愣说:“您说的是茶树?”

“是呀!我喜爱上茶,不是因为茶叶,而是因为茶树.”

他看我一头雾水,笑笑说:“看您品茶,还是个茶道高手.不过,您这高手是就茶论茶,也就是说,是就茶叶之色、香、形、味品茶,尤其是通过味道来品茶.那么,为什么有这个味呢?李老您参悟过吗?”

“没——没有.”我实话实说.

他认真地凝视了我几秒钟,我竟然有种芒刺在背之感.

他狡诈地笑道:“您爱牡丹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道:“爱!当然爱.”

我见他似乎极不显眼地摇了摇头,急忙呷了一口茶后说:

“牡丹不仅是百花之王,而且还被提名为国花候选花呀!”

“那好!就不再说牡丹花吧.”他起身在客厅里缓缓地走了几步后,站在我面前,盯住我的眼睛说:

“李老,如果……”

我等着他的下文,可他却打住了.一时间,时间的脚步变得非常缓慢.

“德炳老弟——不,薛崽儿,您就痛快点问,在茶道上,我是您薛崽儿的小学生.”

他转过身子,坚定地说,“李老,如果给您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您种茶吗?”

“这——”我卡住了.

我喜欢喝茶,但确实没考虑过种茶.不知该如何回答.

片刻后,我坚决地说:“我也十分喜爱我现在的专业,并且鞠躬尽瘁.”

“好样的李老,如果也给我再一次的选择,我一定会选茶业.”

他憧憬且自豪之情浸溢漫.“为什么?”

他突然转过身来昂然地说:“我爱茶!爱上茶树.因为“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不正是喻意逆境锻炼人,有几许我辈知青的照影!

四溢的薛德炳眼泪盈眶:“茶圣陆羽特别倡导的‘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什么意思,茶这种天地精华之品,适宜于律已、修炼精神道德、术业专攻、行为俭节、博爱天下之人饮用的.”

他激昂而且坚定说:“同时,她奉献人类最无私.”

说着这话的薛德炳,突然几个跨步冲到阳台,伸手抚摸着那几株翠绿欲滴的茶树,动情地说:

“茶树不是牡丹.不是国花.但茶树带给我们民族的是文化、是文明、是国粹、是国宝.当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贡献,绝不简单地是饮料.她是最典型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精华、灵魂!”

突然,薛德炳又几大步冲到我面前,手中拿着刚拆下来的茶树枝条,冲着我几乎是发狂似地大声说:“中华文化文明的灵魂是什么?是不是‘天人合一’!李教授——李崽儿,眼镜知青!什么是‘天人合一’,就是茶树、茶叶!您说是不是?是不是?”

我迅速站起来,伸手去接他手中的茶枝!

这时候的薛德炳满脸通红地说:

“如果我是长,那我就一定要提议茶树为国树,茶花为国花.”

“茶——天人合一!我赞成!我投一票!”

我深深地被眼前这个茶业界“大师”级人物给感染了.

激动中,薛德炳伸手用力抓住我的手腕,使劲甩了甩,深情地说:

“济琛教授,我突然有个请求,不情之请,不知该不该说出来?”

我伸手握住他拿茶枝的那只手腕,也企图使劲甩几下,可那手腕强劲有力而岿然不动.我见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不出来,只好说:“德炳先生,您说,天下知青是一家!更何况,我俩特别投缘.”

“那好!”他松开了我的手腕,隐隐的酸痛感从手腕传到肩头处.

他把我扶回到靠椅上,认真地说:“拜托您,为我大巴山的巴山雀舌写一首歌!”

“为巴山雀舌写首歌?”我一下站了起来,怔怔地问.

“对!写一首歌词!”他十分肯定地点着头说.

“是呵,一首《刘三姐》,全国人民传唱几十年,历久不衰.男女老少爷们口里唱着刘三姐,心中爱着刘三姐!一首《蝴蝶泉边》,全国人民又是传唱几十年,又是男女老少爷们口里唱着蝴蝶泉边,心里爱着蝴蝶泉.一首跑马溜溜的《康定情歌》更是全国全世界哼唱几十年,男女老少爷们口里唱着康定情歌,心里可是爱死了那康定城.”

“而且,这些经典歌曲还会世世代代传唱下去.文化、文明啊!”

薛德炳这一珠炮似的述说与赞美,十分投入.这时的他,一个十足的诗人!

能拒绝吗?不能!

这时的我,似乎完全被眼前这个火一般、意志如钢铁般坚强、强大得如一座大山式的人物给征服了.

尤其是他对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对事业无比热爱的情感,引导着我,教育着我!

“德炳兄!我先写一首诗吧!”我肯定地说.

“好!您写一首诗.我找音乐家谱曲!一言为定!”他哈哈地笑了.

这情景,他薛崽儿又活脱脱如金庸小说改编的风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中的老顽童周伯通.

我打心眼里喜爱上这个敢爱、敢恨、敢展示自己中华茶文化、茶文明灵魂的重庆崽儿薛德炳.

我拉他坐回靠椅,认真地说:“要我写一首关于巴山雀舌的歌,我刚才,也就刚才,才多少有些领悟,巴山雀舌的核心价值即这种茶的灵魂是‘天人合一’,她不是牡丹、芍药们名贵花木,离不开沃土.她没有骄柔造作的脂粉气,他充分吸纳天地精华,她通过‘真美至善’或‘真美至圣’的茶味、茶色、茶形、茶艺、茶术的文化与养生功能造福人类,以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己任,故‘天下至美’,非此物莫属.天然整合形成.”

“大师,不知我感情得有义?”

薛德炳浓眉一扬,昂然说:“李老,我不需要您的大师称呼,还是崽儿好!因为我俩心意相通.刚才说的‘真美至善’和‘真美善圣’就是我们中国茶文化,中华文明的茶精或者茶经.您老于茶道,不是门外汉啊!而那些拿着国家大把津贴的大师们,是说不出您老刚才这一席话来的.”

“您错!”我又嗖地一下站起来,诚恳地说:“德炳兄,没半点虚情假意,我对中国茶文化、中华茶文明的些许领悟确确实实是从您刚才声情并茂,精气神激荡与激励的引导中得来的.”

我顿了顿,又深情地说:“您对茶的倾情与忘我,我看到茶界真美至善之人、茶界真美善圣之道义.尊您为大师———是因为我知道,国家好几个部委近几年在命名大师工作室.”

薛德炳笑了笑说:“大师工作室,多些大师工作室好!国家重视就好!我乃草根!对此不存奢望.”

说着,他用力挥挥手,“还是谈茶吧!”

他又拿起《茶经》,认真地说:“茶圣陆羽潜心于茶的研究.他的一生,心无旁骛,在当时交通甚不方便的情况下,他老人家往返于巴山峡川、江南茶区,实地考察茶树生长环境和特征,亲手采制,品鉴品质高下;汇集了当时几乎全部的茶业科学,茶业能升华为茶文化,《茶经》是标志性的拐点.他顿了顿,又无限感慨地说:“而今的茶文化,偏于视觉、肢体语言、配上音乐的各种茶艺.一些茶文化专著难免转录;更多的则是消费误导.所谓的大师们相互封锁,又相互吹捧.因为大师们大都挂衔而已,真要交流,那就要出洋相了.”

于此,我深有同感.

大概五年前,我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友李先祥先生曾受邀在全国文联大会上发言.他的发言题目就是《为什么现在鸡汤不香》.先祥先生尖锐地指出,现在不少协会,从到地方头儿大都是不懂行的行政长官担任.尤其,为了方便领导,还堂而皇之地要冠名为“作协”、“书协”的全国会员.文联协会里头儿们的笑话百出,传为“佳话”.

薛德炳拍着《茶经》继续说:“您看,茶就不同于牡丹等名贵花木.上者生烂石之地.大巴山脉一线至武陵山脉,尤其是万源,烂石地最为典型.香高味浓,回甘爽口的茶多出自“干鹅包”烂石地.茶树秉天地之灵气,承甘霖之霄降;得天独厚的地理、气侯环境,加上烂石地里有别地土壤没有的微量元素被延续数千年的地方品种茶树吸收,不好也难.嘉庆、道光年间两次在万源任知县的浙江金华人王梦庚,就曾赞万源茶是“灵膄”、“仙液”、“绝品”我读了他的《社前试新茶》后,受益非浅,在青花乡矿山发现了特早生茶株,2008年选育成巴山早省级茶树品种.

薛德炳指着《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王梦庚在回答友人质疑他赞誉万源茶时云:就中何者推独绝,灵峰不惮穿巴峡.(灵峰:指蒙山、峨眉、青城),赞得既委婉又高绝.我们大巴山如果没有国级名茶出世,上,对不起我们老祖宗,下,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您说我能不为此奋斗终身吗!对得起老祖宗,是继承.对得起子孙后代,是传承、是发展!我前面强调的,大巴山贫困老区的精准扶贫,其产业之一就是这茶叶,就是我们研创、培育出的巴山雀舌.”

话到这里,薛德炳更加激动起来,他指着我问:

“教授大哥,请教您,您说我们大巴山有几宝?”

“旧中国有六宝!”我回答.因为我在达州蹭过点.

“哪六宝?”

“旧中国时:一宝宣汉黄牛;二宝万源旧院黑鸡;三宝通江木耳;四宝渠县黄花;五宝大竹麻;六宝万源茶.”“现在增加南江黄羊、宣汉天然气和邻水煤.”

薛德炳笑笑说:“教授大哥,您的答案也对也不对.”

“为什么?请赐教.”我问.

“全人类都在犯一个极大的错误,把矿产资源列在宝内.”

薛德炳神情严肃起来,认真地说:“从人类学的立场讲,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能算宝.不可再生,开采完就没有了.尤其,作为一个农艺师,我多年来就有一个理念,这埋藏地下或者说是地壳内的资源就不应开采.”

我笑了笑问:“为什么?”

“很简单,地球的形成既是精致的偶然,又是现时的必然.”

他薛德炳此刻神情一凛,仿佛在神圣讲台上为万千学子授课:“偶然是因为地球在天体形成时特别的众多偶然因素形成能够生成动物,特别生成我们人类的偶然.必然则是现时的存在的必然.”

他深情地继续:“严格地说,是这精致的偶然和现时的必须的有机结合才有地球.天然气、石油、煤、矿藏等物质元素,于地球的必然是现时性的.近几十年,地球表面植被的严重破坏带来的灾害就已经十分恐怖.那么地壳的严重损害就不可能形成恐怖吗?只是我们尚不知道而已.”

“耶!薛德炳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啊,古人的风水学智慧呵”.

如果破坏这种现实性存在,就必然损害地球存在与生存的必然.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生存的必然性就受到损害.所以,我坚决呼吁不能开采石油、天然气、煤、铁等各矿产性资源——那是从根本上损害地球的必然性存在.是极大的犯罪行为.”

他说的十分肯定,不容质疑.

薛德炳这一见解又和我不谋而合了.我为博士讲授《近代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盲点》时,就专题阐述过这类观点.想不到这里碰到了知音.我点着头连连说:

“有道理.有道理.您继续说下去.”

“因此,人类要立法,现在可通过联合国立法.”

他大手一挥,仿佛在联合国大会主席台上发言.他昂然地说:“并且我主张要大力发展培育和利用我们的可再生资源.”他大手又猛地一挥,仿佛指挥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将军.继续他的阐述:“具体到我们大巴山区,宣汉的黄牛、旧院黑鸡、南江黄羊、通江木耳、渠县黄花、大竹麻、万源茶叶等等为宝的产业,都可以大大产业化发展.这些宝是我们老祖宗生存与发展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可以产业化再生的,而且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是可以用我们双手去完成的,用我们智慧去发展的.”

“您这不是否定工业化,现代化,主张倒退回农耕文明即自然经济文明吗?”我进一步刺激他,希望能听到更科学的理念与见解.

“错!”薛德炳斩钉截铁地一挥手:

“现在的人类,已经到了必须深刻反思我们最近几百年来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历程的时刻了.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就是对地球的物理性与化学性的破坏.我问您,您仔细想过没有,用大脑认真思考过没有: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是不是在严重破坏地壳地层地质结构,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被开采,您能想象这些物质元素的原始存在于地球生存,地球生命是怎样的关系吗?他们的原始存在绝对不是偶然,而是现实的真实必然.地球的生命与生存与他们在地壳一定部位的存在必然是,也肯定是共生关系——自然界的共生原理,生态群落不只是地球表面的现象存在呵.”

说着这话,薛德炳又大踏步地走到阳台上,抬头仰望天空.

今天的天气阴霾.我也走到阳台边,伸手拍了拍他厚实的肩背,动情地说:“德炳兄,您的思考很高度,也很理性.所以,您才说,如果能给您一次穿越,您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茶学、茶艺,选择茶业.”

“那时候,还没有现时的这个意识.”他侧身望着我说:“人类近几百年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也不能有任何指责前人努力奋斗的必要.但,警示我们今人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对于过去,不能*重来,那也只能是灾难!我们要做的,是从绿色,可再生性地建设我们的现代化.原则是绿色、生态、环保、有机、可持续.”说到这里,他侧过头来盯住笔者感慨地继续说:

“教授哇,好多能管我的决策人物看不起我这个农艺师.”他凝视远方说:“他们理解不了我,甚至——”他顿了顿,直视着我问:

“您知道吗?我有薛崽儿这个称号外,还有个绰号——”

我点点头,认真地回答:“知道.炳疯子.”

“那——您对我已经是很了解了呵!”

说着这话的时候,他着力地点了点头.

“所以,我才认定写您与您的巴山雀舌.”

我也着力地点了几下头.

“我确实是个疯子吧!是不是?”

他伸手抓住我的手臂,隐隐的酸痛感向肩膀处传递.

“当然是.”我认真地说:“就您刚才对共生性地球的高论也足以证明了.地球生态、生存、生命必然性与人类生命生存必然性认识——您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您看您,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不!教授兄,他们说我疯子,不是指这个.我这方面的奇谈怪论,除了您,他们是根本听不到的.他们说的是另外的.”

“您的茶叶、茶树,对吧.”我问.

“不过,还是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无奈,也很荣幸!”他哈哈一笑.

“一个小小的中专生,在校时敢与教科书叫板,跟老师较劲,就狂言要培育巴山新品种!不是疯子是什么?”

我也哈哈笑着说.

“不!不是这些.”他打断我.

“是与他们,大师级的他们叫板.”终于,他摊牌了.

“巴山雀舌倾注了您薛德炳的全部心血——”我说.

“不!是倾注我和我团队的全部心血.”他再次纠正我的说法,说:

“大巴山是出好茶、出上品茶的绝好风水宝地.我前面说了,我中专毕业,自己要求留在万源,这在当时,得叫板才行啊.我一个重庆崽儿,就是要回报大巴山.要为大巴山穷苦百姓脱贫做点事.几十年来,好不容易啊,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来了.”

“什么稀里糊涂?”纠正说.

“您成功了!您贡献了巴山雀舌.”

“也不完全成功.”他仰着头,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回忆式地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即1987年)国家农业部提出农技部门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调整产品结构,初精制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准确地说,1988年,国营万源茶坝茶场登记注册——巴山雀舌,其后这款新品名荷声誉鹊起,很红火了一阵子.九十年代前期,销售陷入危机.跨世纪再次飞扬,效益也不错.后来嘛——”

他似乎在自言自语.

我顺着他的思路,问道:“这些年效益下滑,什么原因呢?”

他看了看我,说:“教授哥子,原因很多,背景太复杂了.”

“能够赐教么?”我试探着问.

“什么赐教啊!老哥,我也一直在问自己.”

他走回靠椅坐下,我急忙将斟满了的一杯热茶递给他.

“一会儿国营,一会儿民营,一会儿又国营民营混合,折腾呀!”

他呷了一口茶后又说:“体制很关键.这是其一;其二,因为体制不顺,茶农、茶技、茶艺人心不稳;其三嘛——哎.”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体制很关键,可是最关键的是您的其三,是不是?”

我再刺激他一下.

“是的,其三最关键.”他双手捧着茶杯出神.

“猜,——是不是茶树品种问题!”我说出我猜想的答案.

他看了我几眼说:“教授大哥,您真是有备而来哟.”

“有备说不上,与您的同事聊了几次,有所闻而已.”我回答.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我揭示出他心中长期郁闷的一块症结壘.

“不完全是……”此时薛德炳双眼明显充血,情绪又激动起来.不完全是——几个字后无语.

推广无性系良种,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选育有品质特色的地域品种;引进品种要试验品种适应性,适制性.规模化推广福鼎大白茶,综合性状有优势,但潜在弊端早已凸现:香低味淡,产品同质;地域特色淡化.

“为这个事,我知道您作过努力,而且还很精彩,您不必着急讲,好不好?”

我只能缓和他的情绪.

“我明确反对.倡导注重产品特色,引种必须试验适应性、适制性.”他嗖地一声站起来说:

“您想想,推广新品种很有必要,可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是原则.不能长官意志,要科学决策嘛,我才不怕现官不如现管!”

“在这达州茶界,您薛德炳,薛崽儿份量重呵!”我拉他坐回靠椅,说:“万源的科技拔尖人才,达州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科普先进,达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他情绪缓和了一下,闷声说:“这些,只能证明过去,于现实没多少用,早就算不了什么了.”他倒上一杯热茶递给我说:

在有的领导眼中,我一个中专生人微言轻不说,甚至还有认为我‘固执、狂妄、目中无人’.”说到这里,他自我解嘲似地嘿嘿一笑又说:“作为技术工作者,不说是失职;说了,得罪决策者.我这炳疯子就是这样来的.”

说到这里,薛德炳使劲把袖子往上一撸,握着拳头往桌子上一捶,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就不信这个邪!改革开放都几十年了,还搞长官意志那一套,我当然得站出来.我薛德炳放弃个人得失,保护巴山雀舌知识产权永属万源,哪点错了?这叫狭碍个人主义?乱球扯.我一个小小的农艺师,戴了好几年这顶大帽子!啊——对了,教授大哥,您是个大学者,又是老四川人,您听说过‘天府可乐’这个事吗?”

“天府可乐——”我一下站起来:

“我的《二十一世纪拥抱重庆》这本书上,您查查,我专门提到这件全川人民都关注过的大事——当时,省里面个别部门由于先答应可口可乐公司,就硬生生地将这个四川人自己开发出来的、全川人民都喜爱的新品牌给卖了.直到现在,我的教学案例上都有这个事.痛心疾首啊!事后,我为写书,专门找天府可乐老板聊这事时,他痛哭流涕.”

这时,我眼前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在我的《二十一世纪拥抱重庆》这本书里提到过重庆的老品牌“九龙”服装、“明月皮鞋”(旧中国就有的名牌),“三峡”牌洗衣机、“红岩”牌电视、“阿里斯顿”电冰箱、“天府”可乐等等优质品牌,竟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什么原因?部分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领导人“不懂”、“没有文化”,又要发言决策的必然结果.

当然,那个时期,似乎还粘连不上“腐败”这个概念.

实质上,“长官意志”也是腐败.

薛德炳听了我的讲述后,说:

“我们的巴山雀舌两届蝉联四川十大名茶,那是样品;市场营销的,喝过的多说,啷格一年不如一年哟.公款消费维系了巴山雀舌的地方市场,产地以外的常态市场开拓,以礼品居多,真的是悲哀.”

他感叹几声后继续说:“这里面的故事不仅多多,而且如您刚才所说,故事还精彩着呢!这无异于又一场‘万源保卫战’!”

“好哇,您就写出来呀!”我高兴地说.

“这样,您多住一天,我给您讲!要我写,还真不行.您看好吗?”

“见面就说好了的哈,明天成都有事,下次听您的‘万源保卫战’!”

设置报时提醒的手机唱歌了.

几乎同时,门铃声也清脆地响起来.

薛德炳打开门,进门的是他夫人刘德珍.

薛德炳向他夫人介绍了我.

我点头后问候:“嫂子好!”

夫人放下菜篮子,篮子里有条大鲜鱼在跳动.她取过挂钩上的毛巾擦手后和我亲切握握手说:

“久仰久仰.几天前就听说您要与我家德炳聊天.今天一大早,他就安排我到农贸市场,买点儿鲜鱼、土鳝鱼.他朋友特别打招呼,大教授喜爱鱼类.您看,我买了好几斤.”

我受宠若惊,忙不迭地说:“嫂子辛苦了,谢谢!十分谢谢.”又有几分遗憾地说:

“早说好了的,这次没这个口福啰!下次一定,下次一定!下次再专程打扰,我要好好领教夫人的手艺和领教德炳兄的‘万源保卫战’呢!”

说话间,我已拎起了小挎包!

夫人作势要拦我.

薛德炳拉住他夫人,真诚地说: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又追上我两步,拉开门,“我送您.我约了滴滴打车,马上到楼下.十多分钟到火车站,不急.”

五个半小时的攀谈,我认识了一位新的老朋友.

薛德炳——草根薛德炳!大师薛德炳——崽儿薛德炳.

回到成都后两天,我就收到了薛德炳在达州市委党校工作的儿子快递寄来的一大包资料.

资料中,包括了他薛德炳的有关历史、心得体会及几篇论文.

1980年12月,薛德炳毕业于达县农技学院中专部茶学专业.

那是一个学习的年代,拼命学习的年代;读书的时代,拼命读书的年代.

因为结束十年动乱!因为恢复高考,学子们口里朗诵着叶剑英元帅“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诗句,走向考场、走向学校、走向教室、走向实验室.

通过考试,学子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共和国、我们民族的命运也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革.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了近八年再教育的知青崽儿,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个没有进过中学校门的知识青年,通过刻苦自学,跨进了中等学校大门.

出生草根家庭的他,双手捧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兴奋、激动得热泪盈眶.

是啊,这八年中,他的同学、他的知青战友们,不断地通过推荐上学了、进工厂了、参军了.

而他留下来了.

通过推荐方式上大学、进工厂、到部队,对他草根家庭出生的没有进过中学校门的知青来说,是奢侈的想法.

每次,给战友们送行回到知青屋,静下来只有他一人时,他想哭!

好在这时,总有那么几个老乡亲来看他,安慰他.

乡亲们送来的几个鸡蛋,他感动!他热泪盈眶.

要知道,当时的一个鸡蛋,尽管值钱不多,可也算金贵之物.一个全劳力,劳动一整天,工分值不到三毛钱,一年365天,一个全劳力一年下来除去所分粮食款后,节余也就几十块用于日用开销.

大巴山区的乡民们到底有多穷,是他后来弄清的.

在城市尽管日子也艰难,晚上总是有灯光的;家里有,走道有,街上也有路灯.山区农村的夜晚,有时伸手不见五指.有铁皮做的煤油灯已是奢侈,社员家照明不少是取用松树受伤后松脂浸透的油结,或借助火塘的亮光做家务及晚饭.场镇上,三角油灯挂在檐下若明若暗,黑烟袅袅.

社员家几乎不用火柴,升火靠“种火”;就是将未燃烬的木柴棒埋在火塘中,再次升火时把红红的砕木炭夹在一起,放上易燃枯叶,用竹做的吹火筒吹燃.

知青讲清洁卫生,洗漱是大问题.城镇买肥皂要票,农村没有,柴草灰用处大.桐壳灰、胡豆杆灰、谷草灰可加工米豆腐、橡子豆腐等食物,也可冼衣物;火塘里的柴灰也可利用,装半盆灰加上清水,搅拌一下,取用澄清后溶有碱性的水,即可洗衣物.

有次我正用灰碱水洗头,院子里的老婆婆扔给我几片皂角,没说话.我看了老婆婆一眼,也没说一句话,感动!是从内心深处升起的.眼眶流出一串泪珠,埋头继续洗,没舍得用那几片皂角.

“神仙难过正二三月”这句俗语可能于浅丘平坝的农民显得更难;于山里人来说却是各显神通,考验生存能力的时候.

山里人劳动强度大,油腥少见,食量自是偏大.一年口粮:稻谷、麦子不多,包谷要占主粮一半;黄豆、小豆、胡豆也是粮食,红苕、洋芋是主力,一般情况还是够吃的.但如何煮熟吃,却大有学问.就说包谷:鲜包谷可煮棒子,掰下籽粒磨浆蒸巴巴、搅糊糊.干包谷淘洗沥干,用磨磨去种皮.粗粒称“金米”,可掺大米(称田米)煮饭或直接煮饭;细粉搅糊糊或糙散散,“糙散散”技术性太强,不吃几次夹生饭是煮不来的.万源的山里人吃干不吃稀,包谷面煮干饭(散散)是一绝.就是烧一罐开水,左手抓包谷面,右手用长筷,边下面边搅拌,面汤浓稠适度即止,将铁罐靠在火塘边,罐盖上放些红红的木炭,铁罐向火一侧均匀转烤.要点是不夾生、不焦糊、松软适中.

年景不好,也有缺粮的时光.七五年大春粮食分得少,入冬后渐渐寒冷,数九天竹木冻死不少,就别说小春作物了.挨不到正月过完,几乎家家户户断了粮.有一天,打算去去砍点柴回来.走到河沟边,好几个五大三粗的社员正在洗又粗又长黄黄白白的什么根,也有的在洗黑黢黢小指粗几寸或尺把长的什么根.嘿!在干啥子?干啥子,你娃儿不晓得嗦,整吃的.这能吃?这是野葛根,嫩的可生吃,烧起更好吃;老的打粉,和红苕、洋芋粉差多.这是蕨根,打的粉叫嘟面,也好吃,就是整起费力!

哩,怪不得,这几天没得好多人去坡上做活路,悄悄的都各人在整吃的嗦?你娃不晓得哈!山上能吃的多,就是要靠力气!年岁不好,竹子开花,结的竹籽可以吃的(结籽后的竹林会衰败,几年后才能恢复).红刺藤根叫刺老包,煮起可以吃,就是有点涩,要用水漂几天.棕树的嫩棕包(结籽的穗),叫棕巴儿,砍回来磨成浆,漂去苦涩味,蒸巴巴吃.漆树籽榨的油,可炒菜吃;漆籽炒熟后也能吃,就是有的人身上会长疙瘩,痒的过不得(生物碱中毒、过敏).你娃看对面山那一片一片的石巴子,就是稀稀落落有些刺藤藤网网,矮杂木灌丛,青苔厚厚的.那尺把厚的土下面有吃的,也有能卖钱的药材,不到实在过不去的荒年,谁都不会去动,就是砍柴多不会去那里.今年,我们怕是要靠它们了.

你娃莫去砍柴了,帮忙背些回去,看是啷格整来吃.也顺便喊队长和几个老汉一起商量,隔两天去把那几片石巴子翻过来.

毁林开荒砍火地,公社是不准的;农村工作队隔三差五的也要下来,还是要悄悄勾兑一哈.让驻大队的工作同志这几天扯故莫下乡,让他们既知道而又不晓得,睁只眼闭只眼.其实公社干部谁又不晓得呢!饿不死,又能按时完成小春计刬,他们也好向上面汇报进度嘛.

过了两天,下着毛毛细雨,队长赶场顺便走亲戚去了.队里的男男女女带着弯刀、铁铲、铁钯、锄头和背蔸去了那片石巴子,先砍倒地面的灌木刺藤,用木叉、铁钯把它们撬到土多的坡下边,大家排成横排,从上往下用铁钯、锄头把石巴子坡上布满木根、刺根、藤蔓根的浅浅的泥土和苔藓层一段段的翻过来.嘿!了不得:几米长粗细不匀的野怀山(野山药)、葛根、长短不一的蕨根、大小不等的刺老包根是可饱肚的.雷丸、首乌、不知名的草根、树根等是可入药卖钱的谁捡到谁要.能吃的收集起来放在一起,收工时估计大体数量匀堆自觉选拿.

几个好把式用铁铲铲些土,洒向已没有土的石巴子,铺有寸多厚.我问这是为啥子?队长的老汉说:你哈(傻)!再遇到荒年吃啥!铺上土,几年后刺隆隆又长起来了.没有土,永远都是石巴子.没想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在农民的脑壳中竞是这样直白.捡完了能吃能卖的,大家把枯枝落叶、杂章、苔藓和一些表土,用锄刮成一堆一堆的,背到杂木、刺藤上铺厚厚的一层.几个社员对我说:隔十来天,能烧燃了,点火烧成土灰肥,栽春洋芋、点早包谷,能吃的时侯日子就好混了.过火后有点土的浅石巴子,再洒些油菜籽、荞子,长起来绿油油的,春雨来了,土也不会冲走.啊!这就是山里人的智慧,山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之道!取用适度,留有余的哲理!真是勤劳智慧的人民,接受“再教育”是有必要!也是这种感觉,薛崽儿开始思考红四方面军在大巴山为什么能生存,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几十年了,大巴山人还是这么穷,老区人民怎么才能脱贫?

达州地区处于大巴山腹地.

而薛德炳下乡落户的万源县更是处于大巴山腹地之腹地.

大巴山,山势巍峨,峰峦叠嶂,重云积雾,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

万源市更是素有:“万源之宝”、“万水之源”的美称.

自然生态纯天然,无工业也就无公害,溪水潺潺,到处莺歌蝶舞,百芳争艳,四季分明,万翠竟绿,实乃大自然特别垂青的福地.

万源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现时的市域环境多数时间为优.空气质量标准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农用灌溉,水质符合GB5084—1993规定,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符合GB3838—1998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168规定.市域周边百公里处才有地级城市工业,因此地域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溪水清澈透明见底,可自然饮用;地旷人稀,几乎无污染,植被优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尤其,这也是一块中国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成立于1931年11月17日的红四方面部曾立足于此.

今天的《万源战史陈列馆》和“红军纪念碑”向世人宣示当年发生在这块根据地上的可歌可泣的红军故事.

石窝乡碾盘湾院落原是红胜县(即今万源市)的一个苏维埃旧址.

当年万源保卫战期间红33军政治部住地;护街的街沿石上红军标语至今仍非常抢眼;不远处的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目前尽管有些许颓败,可是墓里掩埋的会吹笛子的无名红军战士的形象细节,老乡们仍口嘴相传至今:

“攻打青树梁那天早上,战士们还来不及吃早饭,一人背了一壶水,口袋里装上炒胡豆,边跑边掏着吃——不多一会儿,种庄稼的老乡们歇气的时候,战士们的尸体就抬回来了,其中就有会吹笛子的那个战士……”

红四方面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

仅仅就是万源县,为红军输送了四万多战士.但,四万多战士中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仅只张开基(万源石窝乡人)建国后授衔,还只是个少将.

他不经意间发现,大巴山红四方面军,乃至川东地下党的民间故事,与党史、战史著作,尤其是一些宣传资料相距甚远.就比如,万源作为红军之乡,四余万红军之众,竟然只出了张开基一名开国将军,至于民间流传的众多武功高强,甚至百发百中的双、飞檐走壁的传奇将士,特别是意志坚定的女红军牺牲后连个墓地也没有.而且,他还知道了不少没有长征而服从组织分配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建国后反复遭遇组织审查,甚至坐牢的故事.

而红安县仅一个县就是百余位将军,被誉为将军县.

以前的许多闲散日子,为了弄清楚红四方面军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薛德炳有机会就请了解红军故事的人摆龙门阵.比如老知青王绍南是老红军的儿子;还有县蚕桑站的张国彬,遇到机会就给他讲.并指点他收集、记录、整理;还将其所得资料精选后抄录给他,久而久之,成了一对感情很深忘年交.

知青时代的薛德炳对大巴山红军的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梦想进行民间业余研究.

他寄给我的材料中,有好几页红四方面军的内容.他还嘱我能否用在我写的这本书上,以证明他留在大巴山开发茶业的佐证.

我也正好有这个想法.于是摘录精要的于后,立此存照.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位于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

1979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在此修建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碑为方柱形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高16米.碑的正面和背面镶满汉白玉,正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背面镌刻着红安县革命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张国焘实际掌握.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4.5万人,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

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0日,张国焘在黄安县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确是于10月12日,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等4个主力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转战西进,取消各军番号.1932年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

红四方面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红四方面军接受以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2年11月19日—1935年6月29日)领导.

对迅速壮大的红四方面军,要川军作了精细的准备,刘湘这个后来在抗日战争前线逝世的抗日英雄,对红四方面军的六路围攻,规模之大,是空前的.

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在万源再一次粉碎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万源保卫战的惨烈程度,震动国民政府.红四方面军歼灭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众多武器物质,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苏区到达顶峰时期,红四方面军辖5个军11个师32个团约5万人.

1935年1月22日,长征途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红四方面军“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红军作战.接电后,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县旺苍坝(现为旺苍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打造船只,解决渡江工具;收缩东线部队,主动出击陕南,调动敌人北移,创造渡江条件.红四方面军随即发动广昭战役,意图开辟川甘边根据地,战役受阻.1935年3月29日至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歼灭川军近万人,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随后,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部队及撤出的苏区地方干部共计10万人西进,夺取茂县、理番县、松潘等地,开始长征.6月18日,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29日,政治局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统一领导指挥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中革军委委员,原川陕苏区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历史结束.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随后,根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指挥率红五军4600人、红九军9000人、红三十军8000人共6个师16个团及部分直属部队约2.2万人奉命西渡黄河,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11月8日改称西路军.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而全军覆灭.余部仅存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

至于后面的事,教科书上多多了.

对红四方面的故事,了解越多,薛德炳对大巴山的爱越深.

知青生活持续了七年多,看到许多知青被推荐参军、参工、当工农兵学员读书走了,而薛德炳自己却总是被刷掉,扎根,不是所愿意的.像农民一样,活得坚强、智慧也不是不可能.他开始思考如何在山区活得更有价值……这也是他参加七七级高考学茶毕业后,选择回万源的重要原因.

薛德炳出身工人家庭.父亲薛荣华,重庆南岸邮政局搬运工,母亲是家庭主妇.薛德炳为七兄妹的老么.自薛德炳记事以来.家中经济总是在为糊口而奋斗.

世纪中叶,一个邮政搬运工的微薄工资,养活一家的艰难是难以言语的.而他的母亲,不仅任劳任怨、精打细算地操持家务,更是乐于助人的贤惠女性.勤劳的父母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弟兄姊妹从小就向父母学习应对生存的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勉力能做的事.在这样家庭走出来的薛德炳对贫穷的认识,对穷人的敬重似乎有本能的认同.当然,对战胜贫困更有迫切地期待与坚定的信念.

1976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唐山大地震,建国三伟人相继离世.在农村接受再教育还走不了的知青,心情更是茫然、悲凉.串队访友是知青棑遣愁绪主要形式,他来到石窝乡.

他听老乡民讲了吹笛子战士的故事,拜祭了埋有吹笛子战士的土坟,还找老乡借来锄头,对土坟作了简单的修垒.

打听到大寨曾是川陕苏区的重要战场之一,徐向前元帅在此创下仅用很少兵力,俘获吴占荣一旅数千之众的光辉范例一事时,薛德炳来到古社坪村.意外的,他在古社坪的苏家岩石壁上,发现了《紫云坪植茗灵园记》的摩崖石刻,他初见时,以为是红军石刻,欣喜异常.几个知青抬了一根檩棒,支在石壁上,爬上3米多高的石壁,待仔细辨认模糊的字迹后,他失望了.失望之余,出于好奇,他再仔细读下去,这篇石刻记述了名叫王雅、王敏的父子俩,在元符二年的2月,从福建得到“建溪绿茗”这种茶树,移植到万源古社坪种植一事.

他又感到好奇,觉得古人真是认真得可以,千里迢迢之远移植茶树,还铭刻于石崖之上“彰万代之昌荣,覆茗物而繁盛”呢!在今人看来实属意义不多.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古人太认真.不过,这点精神还勉强.

这处石刻不是红军石刻,而是名叫《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无意的间发现,却引起他的关注,经常默读摘抄的词句.尤其是那“彰万代之昌荣”六个字简直就像灵光在召示他,应该继承、应该发扬、应该光大.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六个字竟然左右了他的思维.在招工、参军、升学无望,且年龄愈来愈压迫薛德炳的现实情况下,他必须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曾经的红军战史研究的想法似乎不符实际.

这事似乎也就过去了.但是,在其后的日子,这篇石刻铭文有意无意地被他不断回忆起.尤其,“彰万代之昌荣”仿佛也铭刻在他的大脑里一样,越来越鲜明且灵动透亮.简直就像灵光在召示他,应该继承、应该发扬、应该光大.

终于,薛德炳脑海中灵光一闪,这“彰万代之昌荣”的茶业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为大巴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覆茗物而繁盛”.

薛德炳似乎顿悟了.

这是公元一九七六年.

23岁的薛德炳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

他从报纸上剪下一幅周总理遗像,装在黑色的像框里,在土墙上钉了两根竹钉,放上一块薄薄的杉木板,恭敬地将像框放在上面.再制作了一朵小白花,在自己的知青屋独自一人祭奠他心目中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在他向周总理遗像虔诚跪拜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也有一个人与他在向总理跪拜.

跪拜完毕,他侧头一看,旁边尚在跪拜的竟然是一位女性.

吃惊不小的薛德炳待这女青年直起腰身来时,他怔住了——她是刘德珍——同生产大队的女知青,重庆妹崽儿.

这时刘德珍只是冲他薛德炳轻轻地点头.

他俩双双站起身来后,又双双向总理遗像三鞠躬.

这时的薛德炳,心智恍恍然.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他很悲痛.

尤其,不准许民间祭奠周总理的传言得到证实,使他悲愤.

同时,知青屋里自己的悄悄祭奠中,居然有了战友参与,他十分激动!

因为这战友,在几分钟前,还仅仅只是知识青年战友而已.

相识多年,同一个生产大队的知青.同是重庆的崽儿.同是不能被招工、被参军、被升学而被迫留下来的知青战友.

他俩在这几年中,单独见面的时间几乎没有过.

而就是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就他薛德炳和刘德珍.

薛德炳心中有她刘德珍.

但是,他薛德炳也只能在心中有她刘德珍而已.

因为,他不会向她表露任何心中有她的信息.

他,薛德炳胆子既大又小.

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之类的既抽象又形而上的理念中,他胆子十分的大.

就比如,他一个小学生,竟敢有作红军战史作家的理想,甚至相当强烈;而表现在行动中,居然足迹踏遍大巴山区的山山水水.

当然,知青中不少战友嘲笑他,炳疯子这个绰号的始作俑者是知青.

另外,诸多夜闯坟地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所谓胆子小,那就是对待恋爱上.

他不会谈恋爱.

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有作为.

因为他还没有为大巴山乡亲们作过任何贡献,因为他的理想与抱负还没有实现的平台.

仅仅是一个认得三千汉字,熟读了一本小小《新华字典》的知青,远不能实现为革命老区、偏僻山区的老百姓的脱贫梦想.

在没有能作出应有贡献时,他薛德炳是不能结婚的.

——因为他会害了跟他在一起过一辈子的姑娘了,也会因此对不起他们末来的子女.

他薛德炳就这样想的.

好长时间以来,对这同是知青战友,又同是重庆崽儿,又同是留下来走不脱的没有任何背境的漂亮姑娘,他薛德炳虽然有些心仪,但从来不会,也不愿向对方表露半点心迹.

甚至,他薛德炳还刻意回避她刘德珍.

而薛德炳的这一切,似乎都没逃过刘德珍的眼睛.

刘德珍,比薛德炳小两岁,小学四级就遇上了“停课闹革命”.

刘德珍,她比薛德炳晚半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他薛德炳后来坦白,在听说本大队将新分来几位同样来自重庆黄桷垭的女知青时,并不感兴趣.但在七年多之后,老知青们的忧郁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同病相怜,由怜生爱;偶有相遇,难免心里没有异样的冲动.

今天,他显得有点无措.与几年前的心情不一样了.

他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因为什么?他薛德炳朦胧中也不太清楚.

因为漂亮姑娘刘德珍极少与他薛德炳交往,更不说两人面对面.

一则她的家境比他好些,家里对她有些接济,而自已全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则他没背境——那个年月,已经开始讲背境了,谁都知道被推荐参军、招工、升学,特别是升学,没有背境的是没有资格“被推荐”的.

三则是家里穷!家里不说是舀水不上锅,但上锅的也只能稀的干的凑合着上锅的.四是家中七兄妹,到农村当回乡知青、社青、知青的就有五个.什么政策?只要是中的高中(老三届)、初中(老三届)、小学毕业未毕业的(小三届)分期分批都得下乡.除非有神秘的社会关系,或“病残”或能适时“顶替”父母工作才能留城.一家有三个五个子女同时或间隔上山下乡的,并不稀罕.不管谁愿意不愿意,都只能豪迈地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回忆知青下乡的场面,那时哪里不是父母亲抹着眼泪,兄妹哭泣.杜甫《兵车行》用在这里却有些类似:车轔轔,马萧萧(喇叭叫),行人弓箭各在腰(知青行李挎在腰).爷娘妻子(姊妹、兄弟)走相送,哭声震断(尘埃不见)咸阳桥.那一幕撕心裂肺的痛,至今仍在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断不会有这般感受.

不能“被推荐”,就算她刘德珍看得起他炳崽儿,那炳崽儿也不敢,当然还有他不会接受她刘德珍的爱——前面说了,他薛德炳不会对不起他爱、也爱他的漂亮姑娘.

那么,刘德珍如果不漂亮,他薛德炳会爱她刘德珍吗?

当然他薛德炳也会失望.

原因嘛,当然也很简单,但也很奇特.

说简单,他堂堂皇皇有智慧、有报负、有理想,更有奋斗精神.也更有希望天下穷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男子汉薛德炳会爱上一个不漂亮的姑娘吗?!

当然不会.

“但也很奇特”是怎么个奇特呢?

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也就是说,不漂亮的姑娘,他薛德炳不爱!

他薛德炳不会在这个大原则问题上让步!

换句话说,就是成家立业还是立业成家?他坚定的取后者.

够奇特的吧!

为这“漂亮的不敢爱”和“不漂亮的不会爱”,他薛德炳崽儿就被他的知青战友叫做“炳疯子”.

“薛崽儿”叫做“炳疯子”的原因多多.您该明白了吧!

当然,很奇怪,有的人叫他薛德炳为“炳疯子”,他很乐意!甚至希望对方这样叫他.

而有的人叫他薛德炳为“炳疯子”时,他很窝火,也很愤怒,甚至想煽对方几个嘴巴子.

人的爱和恨太微妙了.而他薛德炳更是个另类.

而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点,特殊的背境下,她刘德珍竟然出现,而且一同跪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冥冥中,有天意.

此情此景中的薛德炳,恍恍然后,表现得很冷静.

据他后来说,冷静得残酷.

尽管他薛德炳心里已经认定,他的妻子非刘德珍莫属.

但是,现时的他还不能坦然表示任何爱意.

他和刘德珍相互对望一眼.

他薛德炳和刘德珍再相互一笑.

薛德炳和刘德珍的这相互一笑,是会心的一笑,是他俩百年之好的一笑.

但是,也就一笑而已.

那年月里,知识青年们的恋爱方式是今天的年轻人们不能理解的,也不容易接受的.

但是,那个年月里,知识青年们的恋爱是神圣的.

恋爱的双方在各自的心底里爱上对方……

恋爱的双方在各自的心底里祝福对方……

恋爱的双方在各自的心底里默默地为对方祈祷.

小学毕业的薛德炳,自学文化的机遇与方法也是奇特的.

薛崽儿所在生产队在通往河口、草坝、通江的公路边;罗文街边是新修的襄渝线火车站.时常有过路知青借光食宿.下乡知青,在无聊聚会时,为吸一口烟,喝一口劣质包谷或蕉藕、红苕烤的劣质酒,通常会出些别出新裁的“酒令”.如背《学生字典》,能说出某页的字,读音,含义便吸一口烟或呡一口酒,错了干瞪眼,别想!本是无心之举,却意外有收获,日积月久,认识了不少汉字,且知道字的音义.

当年,并没刻意要学什么,实在也没有什么可学.报纸,无非是口号、语录;学大寨、学大庆,苦干、实干、拼命干;抓革命,促生产;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批林批孔,学“法家”的资料倒有许多古文,公社派来的工作队员召集社员学,有许多字不认识,念别的字常有,且笑话不少.一来二往,与工作队的混熟了,就帮忙念.工作队员又愿住知青屋,既是要大家学的“文件”不弄丢,知青借读是没问题的.又是无意间,积累了古文基础,知道了一些中国历史知识,于他一身受用.

早晚的公社广播,是山区社员知道外界消息唯一快捷的途径.但白天忙、摸黑也忙的社员能听到的却不多.知青没那么多家务、农活、副业,广播声响时,多在屋里歇息.

通过广播,他知道了“四五”天件的更多信息.

通过广播,他知道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强烈发动.

通过广播,他知道了“唐山大地震”的更多信息.

通过广播,他知道了朱德元帅逝世.

通过广播,他知道了伟大领袖逝世及更多信息.

那天是赶场的日子,他薛德炳远远地旁观了公社组织的追悼会,不是公社干部是不能进入会场的.

很少赶场的他,本是想把自己写的一封信悄悄地放到公社邮政所里的信袋里.那时,邮政信件是放在邮政所分大队的信袋里,生产队的谁,都可以顺便带回.

这封信是写给刘德珍的.

也就在这天,这封信被刘德珍同生产队的社员带回去交到了刘德珍手里的.

刘德珍一看字迹,确认是他薛德炳的——

刘德珍多次看到过他的学习心得,早就熟悉那些刚劲、工整的字迹.

刘德珍慌张张地赶紧把信装进口袋里.

同队的俩知青姐妹看她慌忙不迭地揣好信,就笑着追问是谁写的信,家里的吗?不像,往常家里来信姊妹多要互相欣赏家人的问侯、关怀,一般不会私藏不露.

刘德珍红着脸含糊地嘟咙着说:“是家里面寄来的.”

知青姐姐玩笑着说:“家里面?怕是未来的那个家里面寄来的吧!大姑娘.”

她刘德珍的脸一下子大红到耳根,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

俩姐妹各自哈哈大笑起来.

欢乐的笑声飞扬出去好远好远.

知青姐妹伸手搂着脸红到脖子根的刘德珍说:“我们的刘德珍大姑娘终于谈恋爱了.祝贺你!现在用不着交代,回家去细细品味你的情书.说好哈,结婚时务必请我们难姐难妹,不醉不归.”

说完,她们又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刘德珍急忙忙地跑出屋外去抱柴捆,挨了好一会儿心里还怦怦乱跳.

这种感觉,于她,二十一岁的少女还是第一次.

此前,她收到过不下十次同学寄来的信或者情书,但她很淡定.

而且,写信给她的同学或者已经工作,或者已经参军,或者……

而且,还有她的亲戚给她介绍的对象的来信,等等.

他们的信,她几乎无动于衷.

就她自己而言,她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尤其,写信给她的那些同学,那些介绍的对象中,有那么几个还专程来这万源县罗文公社看望她.

而她刘德珍几乎就是同样的一句话打发走不速之客们.

那句话是:“谢谢关心,我已经有男朋友啦哈!时间到了,我一定请你喝喜酒.”

到街上赶场(火車站在场边上),顺便送走来访者时,也几乎是另一句同样的话:“来到这大巴山福地,可以好好领略一下绝对的自然风光,不能远送了哈!即尽了地主之宜,又不失稳重大方.”

唉,重庆妹崽儿就是重庆妹崽儿,没办法.

晚上,姊妹们睡下了,她蒙头躲进被窩,拎亮手电,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封发信地址写着“内详”的信.

拆开信,刘德珍没有忙着看,而是双手把信展开,紧紧地贴在胸前,心中默默地说:“薛德炳,炳崽儿,如果你这封信不是夜盼望的信,你看,我刘德珍今后不好好收拾你!你让我失望,我要让你痛苦一辈子.”

待心跳有些平稳后,她看信了.

“珍:好!

为给你写这封信,仅仅下决心,都难.拿起笔更艰难,真是好艰难,好艰难,比我读古文还要艰难!今晚,我不能不动笔写了,明天,这封信会邮到你的手里.

写什么?

首先感谢你到我知青屋,加入到我跪祭周总理的活动中——我们的心是通的.

我要开始系统地学文化了,很长一段时间不会上街,也尽量不与知青们作无谓的交往,我要自己摸索学习,这一点,我俩的心也是通的.

每次,我得知你的*学来罗文看望你,你送他或他们,或许就此再不回来了;当然我也希望你参工回城,但我的心好痛!我又坚信,他或他们的心比我还痛,因为,我俩的心是通的.

珍,敬爱的周总理走了!敬爱的朱总司令也走了!伟大的也走了.是人,总是会走的.我和你今后也会走!走,都要走,但有的走得光明磊落,有的却走的阴暗潮湿——我俩应该走得光明磊落!

为了走得光明磊落,小处讲,我们必须对得起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大处讲,必须对得起大巴山的乡民.

怎么才能对得起?我决心从事茶业的研究!

珍,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在石窝公社古社坪苏家岩上发现一处石刻,是记述种茶的.其中“彰万代之昌荣”六个字震撼了我,促成我的顿悟.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就是1973年,各县不是到处都在发展茶园,建社队茶场.大队的知青不是都去参加过四坪梁茶建园,只有我不愿去.还认为当不了饭吃,我是饿过饭的,以粮为纲,吃饱才是实在的.几年了,茶场一点收益都没有,还要回生产队分口粮,全是无效劳动.我穾发奇想,学会制茶,在大巴山种茶,开发新茶品,用茶换钱造福乡民,帮助农民卖茶嫌钱,增加劳动分值,应该是行得通的.我不再搜集红军故事了,写红军历史,于现实不重要.我要作一个茶业专家!是专家,不是茶农!

珍,我诚恳地期望你支持我!

珍,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即将会有大变化!一个极大的大变化!

周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一定要实现!我现在要拼命作好迎接那巨大变化的准备.

祖国的“四个现代化”需要我们.

珍,我的理想实现需要你,需要你对我的坚定支持.

哇,我的珍,你看,我没有写过情书,我不知情书该怎么写,我只能写成这封表决心的决心书!你就当情书读吧.

珍,相通的心——是因为冥冥中有老天爷的安排.

好!

(好想)紧握你的手!

知名不具

1976年9月11日深夜

煤油灯下

这封“决心书”,刘德珍读得泪流满面.

都说人是个奇特的动物.

确实,人是个奇特的动物.

以理论上讲,人是个奇特的动物这个命题还真不容易讲通.

但从案例上讲,人是个奇特的动物这个命题就太好讲的.

就拿刘德珍对薛德炳这封“决心书”来讲,在生活贫穷,食仅裹腹;精神空虚,思想混乱的年代,她刘德珍和他薛德炳俩都是奇特的动物的典型事实啦.

刘德珍千盼万望得到的情书还真有点决心书的味道.

而且,这个决心也是表示在尚没有任何根基的前提下.

他薛德炳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茶业专家.

而且,他这个茶业专家还是一个“开发新茶品,借茶造福人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茶业专家.

开什么玩笑!

茶叶新品、新种是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开发出来的吗?

“知史而明智”——要知道是在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有人敢说这般类似走资本主义道路,蹊径致富的话语,被别有用心的人传出去,那他被掌嘴是轻的.

简单一点儿说,新中国几十年,围绕茶业转的至少几百万人,有多少人研发出新品种的?

中国是茶业大国,种茶喝茶的茶文化至少二千年以上.

不说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钻井术五大发明,仅仅瓷器、丝绸、茶叶等引领世界文明也千余年.

茶树的人工栽培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茶与茶文化是华夏民族可以饮用的活的图腾.

云南普洱县的茶树王,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云南思茅镇的野生大茶树树龄为2700年的“茶树王”,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茶字乃“人在草木中”——岂不是“天人合一”之最佳注脚.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廉、美、和、敬或云敬、清、和、美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茶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种养生功效,是21世纪的最佳饮品.

被誉为中华国饮的茶,又岂是可以任意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优质产品的.

而当年的薛德炳,他就敢提这个劲,真是初生牛犊.

而当年的刘德珍,虽然就认定这个小学生文凭的薛崽儿.

尤其,仅仅十余年后,刘德珍认定的薛崽儿硬是就创造出神话:他和他的团队在大巴山腹地培育出了新的优质名茶产品巴山雀舌.

佩服他俩之余,不得不得出人是奇特动物这个结论.

同时,他薛崽儿在“决心书”中预测的“我们的祖国即将有巨大变化”预言仅仅半年后就出现了.

他薛德炳曾经写的“我现在要拼命作好迎接大变化的准备”也做到了.

除了用“人是奇特动物”去解释他俩,还真没有其他更好的说法.

你薛德炳凭什么说这话?

而她刘德珍又凭什么能相信他薛德炳说的这些话?

莫名其妙的“心心相通”.

现在追忆起这段历史,他俩能解释的除了“心心相通”,还是“心心相通”.

今天,正在大行其道的量子力学中的“叠加”论是否可以为这种“心心相通”作注解呢!

他薛德炳巴山雀舌优质产品、早生良种的培育成功,一直有她刘德珍的信任与坚定的能量支持——而且这种能量是“完全充分必要能量”,即形式逻辑中的充分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她刘德珍对薛德炳的绝对信任与坚定支持无形的力量,他薛德炳最多就是一个勤劳、踏实的茶农而已.

爱情的力量道是无形却有形.

人们说成功男人的背后大多有个优秀的女人.

反过来,失败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个麻烦的女人;或者,失败的女人的背后肯定有个颓废的男人.

逝世后,仅仅十多天“”垮台了.

中国社会的大踏步、大变革时代到来.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薛德炳报考中等专业学校.这个仅有小学文凭的知青走进了考场.

薛崽儿,小学毕业,辍学,下乡插队接受了近八年“再教育”的知青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被达县农学院中专部茶叶专业录取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丰收的时期.

是中国人民敞开双臂,迎接和拥抱春天的时期.

毕业时,薛德炳认定:离大城市近的县茶叶少,于专业发展希望渺茫;只有产茶历史悠久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他选择同学多不愿去的万源,曾经插队落户八年的第二故乡,被分配到县茶果技术推广站任技术员.

她刘德珍在1979年知青“大返城”时回到了重庆川江“大集体”工作.

1981年,怀揣中专书的薛德炳与在七九年知青大返城时已回到重庆城的刘德珍在万源领取了一张红红的结婚证,没有“婚礼,没有亲友,只有一个师弟,一个专程由重庆来的、曾是万源插队的知青.

对于他俩的结合,看现象的亲属们认定不合式,大城市与小县城,何况是八年岁月蹉砣的伤心地.

知道实情的朋友们认定珠联璧合——他俩的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过程,既跌宕起伏,更历久弥新.

薛德炳正式开始了“攻城不怕艰,攻书不怕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攻关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恢复考试招生制度后首届毕业的中专生,对于大巴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万源来说,薛德炳是个稀缺的人才.

薛德炳有了一个平台.

而且,这个平台立足万源,面向达州地区,扎根革命老区的黄土地.

工作第一天,他领到了三十二块五的工资,毫不犹豫地他走进了新华书店,18元钱买了一套《中华大字典》,衷爱字典已成嗜好.

当时关于茶叶类的书籍,稀少到几乎没有.经询问知情人士,向国内茶科所邮购内部刋物或专业杂志.第二月再发工资时*了七种主要茶叶刊物,后来选定了五种,一直订到退休.

平时,只要得知关于茶业及相关方面的书籍信息,都及时想法邮购.

四十多年来,购买和阅读茶叶专业杂志、书籍,成为他的一大嗜好.

茶圣陆羽的《茶经》,七千多字,他在校时就烂熟于心.

现在,是如何攻城掠地的实战了.

薛德炳对大巴山的自然状况作了系统性梳理.

这种地理地质结构、自然、物候环境对于农作物的多数都不是优势,但是,对茶树,是优势.

好一处茶树、茶叶、茶业的风水宝地.

在他薛德炳炳崽儿的梳理中,他作了细分:

土壤类型及分布

秦岭巴山区域土类以黄棕壤为主,其次有棕壤及紫色土,但局部土属、土种差异大,据401个剖面样测定,按卡庆斯基制进行质地分类,全市土壤质地特点为是:砾石土、砾质土多,占耕地80.6%;壤土多,过粘过砂的较少;土壤剖面各发生层的质地上下变化较小;土壤PH值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占74.7%.卵石泥浆胶结如人工混凝土似的砾岩,砾岩泥浆部分风化成土,而卵石依旧,当地俗称鹅卵石夹砂土或干鹅包土.烂石地供植物生长的土壤矿质元素及微量元素丰富,有利于茶树栽培的肥力较高.

在通江、万源、宣汉、城口海拔800-1300米的山峰、山脊均有这种砾岩出露山体.其中,万源南郊连绵不断的山脊冠状砾岩突出,蔚为壮观.

境域内土壤类别多样,分布复杂.根据1979-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5级分类,全市划为6个土类,12个种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88个变种.

由于受母岩影响,从东北向西南呈条带分布,它的变化规律:粗骨性黄泥-矿子黄泥土-石灰土-冷沙黄泥土-酸性紫泥土(暗紫泥土)-灰棕紫泥土-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黄红紫泥土(田).

土壤的垂直带随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北亚热带因生物气候作用,形成地带性黄壤;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暖温带生物、气候作用下,形成棕壤;在1400-2000米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过渡带气候作用下形成山地黄棕壤.

气候特征

市境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日较多,雪日较少,风多、风大,常有旱涝交替发生.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差异性大.

市境内受北方干冷气流和海洋暖湿气候的交替控制.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

夏季高温多雨,多雷雨大风,日照充足,伏旱严重.秋季气温下降快,秋高气爽和秋雨连绵天气交替出现.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有霜雪.

市境内多高山峡谷,地表崎岖不平,地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相对高度1200米,形成特殊的立体气候,气候垂直变化大.

降水量在海拔1600米以下,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1600-1800米为最大降水高度,1900米以上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气候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如西南部较东北部山势平缓,地形开阔,一般日照较长.

东北部由于高山遮档,倾角较大,日出晚,日落早,加上多有云雾笼罩,日照少;同一山上太阳坡日照时数多,阴坡照少.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四川中小叶群体品种,为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茶树品种的通称,栽培历史悠久.

对四川各茶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茶叶主要滋味物质含量较一般中小叶种高,为复杂群体.长期有性繁殖,杂交分离现象严重,多属灌木,少有小乔木,叶片有大叶、中叶、小叶,叶形多样,有柳叶、卵圆、椭圆、长椭圆.

细嫩芽叶多带不同程度的紫红色花青素,也有少数赤芽.萌芽早迟不一.性状好的类型有万源蒲扇茶、白羊大叶茶、矿山茶.

万源蒲扇茶(见西南农业大学编辑出版的《改造古老的西南茶区》)产于白羊、大竹等地.小乔木型、中叶类、稍高大、树姿开展、发芽较早,叶长大、芽重、产量较群体种增产20%.

白羊大叶茶,1981年,发现于白羊乡4村炭厂坪.小乔木型、大叶类,与蒲扇茶相近.发芽较早,育芽能力强,嫩叶略带紫色,芽重、产量较高,适制绿茶.

矿山茶,1981年,发现于青花乡(今青花镇)4村矿山社.小乔木型、中叶类.树姿直立,发芽特早,育芽力强,节长芽重叶厚,产量较高,适制绿茶.

“巴山早”2003年,四川茶叶研究所、万源市茶叶局、万源市科技局共同研究,确定以矿山茶进行单株分离提纯、复壮繁育.2007年9月,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四川省茶树良种.2008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为茶树良种,定名为“巴山早”.

紫阳群体品种,原产陕西省紫阳县,有性群体,以紫阳槠叶种为代表.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自然分布于万源茶区,大竹、庙坡等乡镇种植较多.

芽叶黄绿色,部分带紫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强,产量中等、适制绿茶.1982年8月,在临河乡(今属大竹镇)茶叶品种测定中,测出含硒量0.199ppm-0.29ppm,含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1985年,作为优良品种推广.

浙江群体品种,以鸠坑种为代表,原产浙江淳安鸠坑.有性群体,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芽叶绿色,微带紫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较强,产量高,适制绿茶.1973年冬从浙江安吉、武义调进茶种在境内种植.

其它引进试验品种,乌牛早、平阳特早、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龙井长叶、龙井43、元霄绿、安吉白茶、桂绿1号,尧山秀绿.

茶树病虫害资源

1983-1984年,万源县农业资源与区划调查,茶树常见虫害有以下类别:咀嚼式类别有毒蛾科茶毛虫、卷叶蛾科茶小卷叶蛾、蓑蛾科茶蓑蛾、大蓑蛾、小蓑蛾、褐蓑蛾、尺蠖科大尺蠖、刺蛾科驴刺蛾、茶扁刺蛾、金龟甲科蛴螬、象甲科茶叶象甲;刺吸型类别有叶蝉科茶小绿叶蝉、网蝽科茶网蝽、蚜科茶蚜、附线螨科茶半附线螨、瘿螨科茶橙瘿螨、细颈螨科茶短颈螨、蛴科龟甲蛴、角蜡蛴、红蜡蛴、茶梨蛴;钻蛀型类别有尖翅蛾科茶梢蛾、织叶蛾科茶枝镰蛾、象甲科茶籽象甲;

茶树常见病害:真菌病源类型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赤星病、茶赤叶斑病、茶炭疽病、茶膏药病、茶褐色叶斑病,高等(寄生)植物病源类型有苔藓,藻类病源类型有地衣.

茶树害虫天敌资源,捕食性天敌有瓢虫类、蜘蛛类、德氏钝绥螨、螳螂、鸟类.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类、寄生蝇类、真菌.

薛德炳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专程到雅安,上蒙山拜谒仙茶的产地.

巴蜀地区利用槚——苦茶的方法,在战国晚期就传播三秦大地,西汉时的成都地区,茶已衍变为日常饮料.如王褒《僮约》中就有“烹茶净具”、“武阳买茶”记录.“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茶人是应该拜谒“仙茶”圣山,求取“真径”.

传说吴理真在蒙山中峰曾种了七棵茶树,就是后来的“皇茶园”,是皇家郊祭、庙祭的专用祭品.唐天宝年间,蒙山茶入贡京城《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而后,从唐至清,岁岁入宫,年年进贡.千百年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早已成为爱茶人士的口头禅.

而今,蒙山天盖寺供奉有“甘露大师遗像”;其它主要遗迹还有:甘露石室、甘露井、蒙泉院、皇茶园.2004年9月,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学者、茶叶专家共同签署并发表了《蒙顶山国际茶文化宣言》,确认“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这是后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叹服于蒙顶山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无与伦比的香味.惊呼“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白居易《琴茶》诗里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将蒙顶山茶与著名音乐曲牌“渌水”同夸并赞;

唐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中称:“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文彦博以《蒙顶茶》为题,写下“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醍醐”,将“蒙顶味”与醍醐作了绝妙比拟;

元代李德载所吟诵的“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在传诵中演化为“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被大江南北的茶楼、茶肆用作招徕茶客的槛联、条幅,成为茶人皆知的口头俗语.

拜谒蒙顶山,是他薛德炳确立以茶为业,造福大巴山老百姓后的心愿.

虽然薛德炳没有宗教信仰,为示心诚,登山之前,仍认真地沐浴、更衣、薰香,戎斋.

这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早上,太阳还露了个脸.

上到快山顶时,漫天薄雾.

来到天盖寺,他恭恭敬敬的向甘露大师遗像鞠躬致礼.

传说蒙顶天盖寺是吴理真住锡蒙山植茶时,初始结庐的地方,宋淳熙时重建,明洪武及万历时屡经补修.《四川通志》云:邑之寺院惟此为古.而今,民间也有称天盖寺为“茶神庙”的.

西蜀茶界尊吴理真为“植茶始祖”.

薛德炳在“天盖寺”礼拜时默默许愿:

“一定秉承甘露大师遗志.宏扬光大中国茶文化,为大巴山穷苦老百姓作贡献.”之后的三十余年中,他一直努力践行当初的诺言.

2011年,薛德炳被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授予“吴理真优秀传承人”荣誉称号——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4年,退休后的薛德炳偕夫人刘德珍又一次登上蒙顶山,礼谒甘露大师,算是了结当年的那点夙愿.

三十余年了.

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虔诚的礼拜中,薛德炳默然向甘露大师诉说:“今日之川茶已今非昔比,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川茶再度名扬天下机缘已临!”

这也是后话.

1981年春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报到才月余的薛德炳与两位同门师弟,就被安排调查全县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他和贾德先、张正中活跃在大巴山腹地.

经过持续三年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采制样茶.万源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的茶叶主要香味物质,经省茶研所检测;绝对值含量高,比值协调.茶叶品质香高、醇爽、回甘、耐泡.具有高山茶地域品质风格.难怪!嘉庆年间四川茶政官员王梦庚(曾在万源、新津、犍为、雅州、灌县、康定、松潘、重庆任职四十余年)赞誉万源茶是“灵腴、仙液、绝品”.“灵腴最早社前出,石花甘露输芳鲜”;“雀舌芒欺峨顶撷,龙团饼压临邛研”;“就中何者推独绝,灵峰不惮穿巴峡”;“茶评应教翻谱,细摩岩石精劖镌”.

评价之高,有些不敢相信.

万源有早茶(纬度偏北,海拔偏高,确属不易),品质优.这两大特点,使他和同伴们意识到万源茶区开发优质名茶基础扎实.

国内名茶成百上千种,在形状上,无非扁、针、条、卷、圆、片等.

剬茶工艺五要素:温度、水分、速度、力与时间、投叶量是组合应用问题,以香味为尺度.就形状而言,卷、条形比较容易;而扁、针形较难.

试验过程中薛德炳体验到,制茶品在锅中的可塑规律,扁可改针或卷;扁形没有做好,可以及时灵活地改针或卷或其它形状.对于试验材料而言,可最大限度的利用.

为此,薛德炳确定试验形状的原则:先难后易,即扁、针.

产品塑形先难后易的原则对于万源现有名茶的筛选与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相应基础.

薛德炳笑了.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说:

“通常的做法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茶叶形状塑造中,反其道而行之呢?这是事半功倍的捷径.人是死的,脑袋是活的……”

理论上弄明白,试验方法设定,具体操作碰到了拦路虎.

没有试验场地,没有必备工具,关键是没有经费.

茶果站领导面对“三无”只能加一无则是“无能为力”.

既然“四无”,那就等吧!等到有经费那一天,完全是理所当然的.

怎么能等?“四个现代化”等得来吗?

他薛德炳培育良种的理想等得来吗?

“苦战能过关!”

他与两个师弟开始闯关.

先闯没有试验场所这个关,而这个关的关口是制茶的原料:鲜叶.

薛德炳同伙伴们到茶农家,帮助和指导茶农修剪果树、嫁接、培育果苗.这在农校是选修的专业.

茶农被年轻的技术员们的精神感动.

当茶农明白他们的困难后,当然地配合:茶树能摘的叶子无偿提供.

试验用鲜叶材料来源这一关就这样简单地化解了.

薛德炳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

“事在人为.当然,不想做事,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照样过日子,而且还过得舒服、坦然,可这是消磨人的意志的日子……”

有了试验材料,试验地点在那里都行;工作点是不确定的,材料来原点仍是不确定的,关键是要在有茶树的地方.

在野外田埂边、地角旁挖砌简易的土柴火灶.农民们杀过年猪室外地灶烧水不就是这样吗.

将自备的小铁锅往灶上一放,柴火升起来,抓两把鲜茶叶倒进锅里,跪在田埂边就可以炒制茶叶了.

随着铁锅温度升高,手背离锅五六寸略感炽手,锅温大致就达到基本要求.眼观色,鼻闻香,耳听响,手感温这是估计温度的窍门.

记录时间、时间段中炒制手法的动作力度、色、香变化,锅中在制品的形状变化.反复进行,积累数据,归纳分析,结合所制茶样感官评鉴,确定工艺技术参数.好原始的试验过程!好简陋的试验条件!不信吧!但这是事实.

这也是中国绿茶几千年来原始的手工炒制方法.

1982年,薛德炳一伙技术员制作的“庙坡茶”,经四川省名茶评审小组鉴评“显花香”,被认为是有希望的茶样.

1983年制作的溪口茶被鉴评为“栗香高长”.

这些特点成为其后“巴山雀舌”品质特征的雏形.

创业者们在千百次手工铁锅炒制过程中体验到:川茶群体品种鲜叶原料有芽长、芽肥壮、叶厚的特征,炒制扁形茶,及时压扁较易塑形.炒制针、卷曲形外形粗大,欠美观.扁形类茶应是主攻方向.

四、五年时间,万源有多少社队茶园、果园或田边地角都出现过这样的实验场所.就是用这样的土方法、土方式,孕育了万源,或许是达州,或许是大巴山南麓第一支创新名茶.

薛德炳在写给妻子刘德珍的信中说:

“我很高兴地向亲爱的珍汇报,我们攻关小组的万源名茶研创思路是正确的.己得到省、地茶叶行业专家好的评价!当然,距离成功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

1985年,万源茶业推出的雏形工艺“广山玉兰(扁形)炒制工艺技术;”广山露(卷曲形)炒制工艺技术制作出的广山玉兰(扁形)参加四川省农业厅组织的名茶评比,因茶样烘焙时受柴烟污染而遭淘汰.

但其外形扁平匀直、挺秀尖削、绿润带毫、汤色杏绿明受到好评.

被淘汰的原因是茶样炒制、烘焙时受柴烟污染,实质是“游牧式”的研创过程中场地、制茶工具的问题!操作技术不是主要的,这就是希望.针对失误原因整改迫在眉切!针对成功因素总结提升.

产品工艺流程,工序、炒制手法与制茶“五要素”组合应用已形成独到的规律:将几种单一的手法(手式)组合为一种手势,成为一种容易掌握的技巧.

简单地说,就是将复杂的炒制手法简单化.

与同类名茶炒制工艺相比较,这是一巨大进步.

而其中精华则是:多种单一手法融为一种手势.

“手法融为手势”——这是薛德炳所悟的创新点.

仅仅六个字!

而这六个字贯通的是他薛德炳近10年的信念、理念、思考;立足于制茶基本原理,科学组合、配置制茶“五要素”,千万次的手法(手式)操作、衍变、探索的哲学结晶.

十年前的1975年,在石窝乡苏家岩石岩山无意间发现的《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上的“彰万代之昌荣”也是六个字.

“手法融为手势”.

手法是单一的,仅仅方法而已.

手势则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是一种势!

而这个势有力度、精度,有重叠、强弱、抑扬规律的变换.创新,是在熟悉、掌握普遍性的基础上,悟出的特殊性.捅破了那层隔着的朦胧,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么简单!但没有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本功,想要做到,却也难.

而仅仅具有基本功也不行.还需要“悟性”来“融”——好一个“融”字了得.

一种又一种茶叶炒制手法,需要长期、反复的演练,方能熟,方能生巧.怪不得需要当几年学徒,才能出师.

单一的绿茶炒制手法或曰式或招.招,式化为势,连绵相接,往复循环,就简单多了.应用两种手势及顺势翻抖的炒法,一个从未炒过茶的新手,三两天后,在熟手的指点下就能单上灶了.一个茶季不到就敢称师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89年,薛德炳又发奇想,将圆形的锅改为槽形,用于工序后期.这与当时还没有问世的,安徽木匠茶农发明的“木制磞蹦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木制磞磞机专利问世后,才有了后来的绿名茶炒制机械的飞跃发展.

势者道也.

道有形而道亦无形.

有形在外,无形在内.

茶道茶道,当然是外形之美、之悦目、之赏心、之灵动、之韵律与内在之质、之精、之神、之气、之味的天然融合.

在薛德炳眼中,欲学炒制茶者,伸出手他就能看岀你能不能快速学会炒制雀舌茶.俗语说“掌火的是师傳,炒茶的是徒弟”.原始的手工炒茶,控制炒茶工序温度与炒茶者是分离又配合的.新手对炒制过程的锅温没有体验,没有师傅掌火茶会炒废.故有此说.这也是知道了炒雀舌茶的方法,能快速上灶的原因.

“手式融为手势”之奥妙、之神奇传为奇谈.当然,也被视为“怪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手式融为手势”的巴山雀舌手工工艺技术到底要不要申请专利、其争论可不小.

巴山雀舌名茶产品投放市场,已三十年了.巴山雀舌手工工艺技术经地市科委鉴也二十七年了.

主研人薛德炳一直坚持不申请专利.他认为:申请了专利,就需要专利保护,限制使用范围(企业)而县属企业、更多的茶农是缺少技术或不懂技术,更没有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的能力.而这项技术,也不过就是一项应用技术而已.为了让这项应用技术迅速在县域及周边广泛传播,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牺牲个人得失,或者是名利.放弃身外之物,有利于大巴山发展名茶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这本就是最初的心愿,初心不悔!

决不申请专利,只要是万源的茶农、茶企人人可学、可用!学会了的茶农、茶工也应该教愿意或需要学的茶农、茶工……

为此,笔者也与他薛德炳较了场“嘴劲”!

笔者从经济学、市场规律、法律保护、社会责任等专业知识上与他的“技艺为人人、人人学技艺”之说较量.

其实,就笔者所知,为什么不申请巴山雀舌手工工艺技术专利还确实另有隐情.

那就是他薛崽儿为了保护巴山雀舌的知识产权,为了巴山雀舌的知识产权属于万源,属于万源人民,为了让这项技术造福山区人民.而不愿意让所谓的专家们去谋取虚荣.

也因为这样、他炳崽儿被那些所谓专家视作另类.

“这种委屈与打压,我薛崽儿一笑置之!”

1982年,夫妻喜得贵子取名薛宗保.

再回到1985年.

这一年薛德炳夫妻团聚.

这是万源县农业局对他薛德炳工作的特别肯定.

对他薛德炳个人的特别嘉奖.

在20世纪下半叶,至少在20世纪的包括八十年代在内的年代里,人民共和国解决夫妻分居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夫妻分居则又是那个时代特别现象或产物.

刘德珍由重庆商调来万源县茶果技术推广站作合同制工人.2005年退休.

翌年春,万源名茶研制工作被县农业局提上了正式日程,派薛德炳、张正中用技术扶持国营万源草坝茶场.因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民(企业)生产,农业部门管技术,供销社管收购,外贸管经营及出口的格局变了.茶叶流通渠道不畅,滞销,库存积压增大,茶叶企业举步维艰,茶场职工困难增大,经营限入困境.

1987年3月,西农到万源开展校县科技扶贫工作.校县统一领导,校县各自专业对口衔接.

“巴山雀舌”横空出世的条件基本成熟.

万源县委、政府提醒县属各部门、专业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保存,备查,并及时整理,上报,宣传.时任县茶果站副站长的薛崽儿似乎有些懂但又不甚明白,凭直觉向县科委申请了无经费项目立项,县科委批准并备案了县茶果站申报的万源名茶加工工艺技术及新产品开发项目.

“巴山雀舌”横空出世拉开了序幕.

也是这一年3月,万源县政府与西农达成协议,通过县校联合模式,探索科技扶贫道路.

一时间,关于农业方面的县校合作协议不断签定.

各子项目专业对口合作展开.

而在茶业子项目上,遭遇了挫折.

西南农学院茶学专业的带队专家是熟悉茶叶生化专业的陈宗道教授及茶叶加工专业的讲师、实验师.茶树栽培系张佑栋教授等讲师、助教.接触伊始,西农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县茶叶专业小组的介绍与汇报.

时任县茶果站副站长、县茶叶项目主持人、技术员薛德炳详细阐述了近几年县茶果站茶业技术推广及工作状况,尤其是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普查、品种生化成分特点;县茶技人员研究地方名茶,探索的途径、方法,加工工艺形成的过程及现实状况.提出茶叶科技扶贫,重点中的重点是扁形名茶产品的开发.次为低产茶园改造、衰老茶树改造,提高园管水平,增加投入.有条件时选育地方茶树品种.

万源县茶果站的名茶工艺技术研究、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得到专家们的基本认可.

但是,在开发创新产品类型的具体问题上,形成僵局.

西农的专家们指出,开发万源名茶应以推广毛峰、毛尖名茶加工技术为主(因擅长和熟悉此工艺).

而以薛德炳为代表的万源茶业技术团队,则提出万源的川茶群体品种:芽长、芽壮、芽肥、芽重、叶厚、形大,适合做扁形类名茶.而手工做毛峰、毛尖类;费力,易砕断,制率低,同类产品产地分布广,特点难张显.应以开应发扁形茶类产品为主.

西南农业大学专家组坚持自己的意见.

以薛德炳为代表的万源县茶业科技团队坚持自己的意见.

其实,这不是产品开发方向问题,“面子”才是根本.最终,西南农学院与万源县在科技扶贫项目具体工作中,唯有茶叶子项目未能达成正式的文字协议.

礼仪性口头协议不是协议.

事后,薛崽儿在总结中写道:

“专家们很慎重,提出的以毛峰、毛尖名茶为主要方向的加工技术有他们的考虑.专家们不是保守,而是当时手工加工扁形茶难度大,西农制茶专业的讲师、实验师还没有孰悉这项技术,等级、尊严、面子,婑婉的回避也是技巧.而我们误打误撞,在实践中悟出扁形名茶加工新工艺和炒制技巧.开发何种产品于校方人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放不下”……不了了之高明,形式或“过场”还是要的.他们没错;我们更没有错!

“——创新之路,开发茶叶新产品艰难啊!”

1987年3月1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至少,对于薛德炳炳崽儿来说,是肯定的,对于以他为首的攻关团队亦是如此.

这天,万源市农业局主持.

在青花茶场召开了新茶品命名论证座谈会.

参会的有西农专家组成员,有县茶果站,各茶叶企业单位及茶技人员及相关各方面人员.

作为会议主持王世玉局长强调,鉴于青花茶场生产出的优质绿茶已经命名为“巴山青”,(于此,他薛崽儿贡献亦大),强调指出新命名的茶品牌要以“巴山”领衔.

“初生牛犊”、“薛崽儿”、“炳疯子”的薛德炳在如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当仁不让地宣讲说:

“早在宋、明时代,我们蜀州就有雀舌、鹰爪、鸟嘴、麦颗等著名茶品问世.鉴于我们县,现已成功研制出茶样扁直尖削、状如葵花籽仁或酷似山雀之舌的样品及少量产品,并且形成了基本工艺文字资料.四川省农牧厅和地县有关部门也有所了解,我提议该款新品命名为‘巴山雀舌’.”

论证座谈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西农专家组的所有成员也一致地热烈鼓掌.

“巴山雀舌”诞生!

“巴山雀舌”迅速地成为大巴山区崭新的创新品牌代表高飞起来.

一翅冲天!

他薛德炳笑了!

处于逆境的薛德炳、薛崽儿、炳疯子和他的团队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巴山雀舌”何以优?

万源县农业局、万源县委、县府的力挺,是巴山雀舌横空出世的坚强支柱.

农业局王世玉局长慧眼独具,为薛德炳和他的团队跨出坚实步伐给予了坚决支持.

巴山雀舌品牌响亮后,王世玉局长十分感慨地说:“支持有科技头脑、有水平、有胆识,敢创新的年轻人,是我们这些基层领导人的职责.”

1987年春天,草坝茶场及青花分场首次生产巴山雀舌680公斤.

巴山雀舌外形扁平、挺直,绿润显毫,嫩香馥郁,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杏绿明亮,品质独具特色.

一时间,各单位、部门争相购作礼品.

1988年草坝茶场成功注册了“巴山雀舌牌”“巴山雀舌”商标后,产量成倍增加,在计划经济时期连续二十四年亏损之后,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西农与万源县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万源农牧技术进步,农、牧、副(多经)产品发展很快.

1989年春末,薛德炳与张正中在金山分场制参展样回到场部,第一次看到西农陈教授设计,国营万源县草坝茶场印制的巴山雀舌包装:标注为西南农学院监制;万源县茶果技术推广站、国营万源县草坝茶场生产(设计稿不是如此标注).他愤怒了!当即要求县农业局、茶场领导给于明确解释!这是恶意抢窃!这是阴谋!这是出卖!人微言轻,就算是暴跳如雷,没有回音,又能怎样?

薛德炳陷入舆论的中心.

他薛德炳除“薛崽儿”的称谓之外,还有具时代烙印的绰号“炳疯子”当然就增加了新内涵.

敢与行业专家、领导叫板,真不知天高地厚.

真不知天高地厚的薛崽儿,还真是个“疯子”.

这么大的舆论中心人物,不检讨自己,还似乎一点不为自己的忤逆行为检讨,竟反其道而行之.绝不能让万源炒制名茶的技术被“权威”攫走.他首先请自己的恩师和地区茶果站协调地、县科委及时组织主持技术鉴定.同时主动申请辞去县茶果站副站长职务.要我行我素.公然呼喊:谁能请我喝半斤包谷酒,我教他学会炒雀舌!既能这么吼,就敢这样做.翌年,县域内的农工商、供销社茶厂、乡镇企业、茶叶专业大户纷纷开始了雀舌名加工.什么“泄秘”!什么纪律监察部门调查,统统无畏!甚至把茶场已获得的七、八个产品奖杯(存放在农业局)全部拿回家,以示无言的.另一方面独自自费继续研究制茶工艺技术,改进工具.由全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

王世玉局长一贯赏识薛德炳炳崽儿.

她很器重薛崽儿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和拼命三郎的干劲.

同时,也很欣赏这个青年人的敬业、爱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她一直把薛德炳作为本县茶业的优秀人材加以器重和培养.

因此,在解决薛德炳夫妻分居困难上,力排众议,呼予局领导班子成员,留人才(时分配来局弃职离开的青年学生有十余),考虑不论资排队优先解决.

也因此,在影响全达县地区,乃至影响全省的校县合作闯科技扶贫新路子中,在茶业子项目中,要他薛德炳作地方技术负责人与西农茶叶专家组对接.

而这薛德炳却在工作中坚持己见,捅了个不大不小的漏子,也因为这一原因,任谁也说服不了他.终因他拒绝签名,以致西农与万源县农业局联合申报国家农业部科技扶贫成果奖的机会失弃——只要申报,一定成功!因为科技扶贫在当时的中国,是多么响亮的主流能量.即使在今天,这仍然是不折不扣的主流之流啊.

如果成功,万源县农业局、万源县委、县府许多相关人员都可能收获,这是可以预料的……

而现实是,联合申报农业部成果奖流产.

该得到的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失去了.也无所谓失去不失去,路总是要继续走的.风暴过去,一切照样在进行.在拨乱反正的年月,薛德炳掀起若大波浪,也并没有受到任何行政处置,个中原由令人回味与猜想.

经县科委领导通过同学关系与省科委成果处斡旋,1991年巴山雀舌手工工艺技术列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第十六分册;并为薛德炳争取了“四川省星火科技四等奖”略表安慰.基层地方科技人员的“保姆”,总算给当时“巴山雀舌”风波划了个句号.

1991年草坝茶叶总场分流人员,在太平镇组建“巴山雀舌茶品有限公司”,到达州、西安、成渝等地开设销售窗口.

虽然雀舌名茶初入市场,但品质优、适中,产销量快速增长,加工名优茶比较效益好,县域茶叶企业看准商机积极邀请技术员培训,指导名茶生产.县茶叶公司,农工商联合公司,乡镇企业在白羊、固军、草坝、罗文等乡多点布局厂点加工生产鹰咀峰、霄峰、雾峰、萼山燕羽牌雀舌、毛峰、毛尖系列名茶.产量突破万斤,居川东北茶区之冠.但是,由于手工作业,生产者悟性、生理特征、技术技能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1995年,以薛德炳为首的技术人员研究创新初精连续手机合制工艺技术,首先在巴山雀舌茶品有限公司应用,其后,市域茶叶生产企业相继受益.

2000年,企业改制进程加快,达州市智强集团并购草坝茶场及青花、金山分场和巴山雀舌茶品有限公司,成立四川智强巴山雀舌茶叶有限公司,打造巴山雀舌知名品牌后,因营销策略失误,2003年8月申请破产.

这时,民营企业适机迅速崛起.

至2005年,万源市已有生产经营茶叶的注册商标13只,仅太平镇设有6家专营茶叶门市,18家茶叶土产综合门市,名茶年产销量超过3万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此期间,薛德炳和他的团队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个价值核心,不断促进巴山雀舌工艺技术更新与进步,促成巴山雀舌的品质与效益与时俱进.

薛德炳和他的团队的工艺技术创新总结起来分为两大类:

巴山雀舌手工加工工艺技术;

巴山雀舌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绿润带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杏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制法特点:在热能作用下,不断改变鲜叶水分含量,加速其内含物的生化反应;

同时,在势能即力的作用下,塑造需要的外形,促进香味形成.

鲜叶杀青后,芽叶可塑性大,塑造茶叶的外形决定于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于芽叶在几种合力即势能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雀舌炒制的基本手势有二:

一是顺芽轴横向翻炒.即注意芽叶的翻炒方向,杀青开始,逐步将芽叶纵向理顺,横向翻炒,使芽叶由锅心向左运动,由左向右翻转,促使叶片向芽轴收扰起来,杀青后便初具平直茶条.

其要点是右手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下微凹,左手掌心向上,指尖朝向右手掌心,自然微弯,双手配合做左右往复运动.

二是丁字纵向推压.茶条平直略硬,七至八成干,可逐步用力推压.要点是右手伸直,掌心向下,拇指与四指分开,由右向左纵向合拢茶条,沿锅左方向前推压,顺势退回,向左翻撒茶条,往复进行至茶条扁平直即可.

注意火功,看茶做茶.

根据工序进程,芽叶失水状态,茶条形状变化适时调节锅温,变换炒制手势和力度.即注重火功,看茶做茶,这是手工炒制名茶不能量化的技巧.

巴山雀舌的炒制手势,是融汇了多种扁形茶单一炒制手法为连贯的手势,因此简练、精湛、易掌握而成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独特的炒制工艺,也可算得上绿茶手工炒制中的一绝活.

因为销量猛增,完全的手工炒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薛德炳团队经数百次试验,又成功研发了巴山雀舌手机合制工艺技术.

鲜叶原料三个档次的挑选:

高档叶:芽叶完整,大小均匀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全长不超过30mm的鲜叶.适制特级、一级雀舌.

中档叶: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长度不超过35mm的鲜叶,可分段制作二级、雀舌.

低档叶: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开展及幼嫩的对佳叶混杂欠匀的无其他夹杂物的鲜叶,可分段制作二级雀舌以下相应产品.

鲜叶采摘:

时间:采摘时间宜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按标准、采用单梢选择式提手采,确保原料的嫩、整、匀、净度.鲜叶要求不带紫色叶,不带蒂头、花果,不含鳞片、鱼叶,无劣变或异味,无其他非茶类夹杂物.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竹篮、食品塑料篮等通气性良好的用具盛放鲜叶原料,禁用布袋、塑料袋和大篓紧压装运.运送必须及时,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发热、机械损伤产生红变,严禁有毒、有异味物质污染.

鲜叶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筛分定档——辉锅——清风割末——烘焙

鲜叶摊放:

鲜叶进厂要分级验收,分别摊放,做到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不同品种、不同老嫩的叶分开.

摊放以室内自然摊放为主,也可用鼓风方式缩短摊放时间,摊放场所要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正午户外阳光直射.

摊放厚度、时间视鲜叶老嫩和失水程度而定.

春季高档叶每平方米摊放1㎏,摊叶厚度10-20mm,中低档叶20mm,摊放时间一般4-6小时,不超过12小时.摊放过程中,注意检视失水情况,适时翻动,并避免翻伤叶片,促使鲜叶水分散发均匀和摊放程度一致.摊放程度以叶面萎蔫,叶质变软,叶色转暗绿,青气消失,略具清香,叶茸毛倒伏,银色显露为适度.

鲜叶减重率10-15%.勿使鲜叶失水过度或出现变红.

杀青

杀青前的准备:清洁场地,开动机器,生火或通电加热.用6CST-30型滚筒杀青机,筒体前中段内壁温度300℃,经验估测筒体内辐射温度有灼手感.

投叶有经微暴向声.开始少量投叶,杀青叶流出视杀青程度正常后,每1min投叶400-500克,投叶至出叶约1.5min.以叶质变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即可.

调节筒体倾斜度、投叶量、热源可控制杀青程度.

摊凉

杀青叶出锅后,除去焦糊的单叶片、鳞片、鱼叶及花果、梗杂等及时摊匀在蔑席上,摊凉时间约30小时,不宜太长.

槽锅理条

生产中使用的槽锅有窄槽(理条)和宽槽(压扁理条)两种.性能大同小异.

首次理条锅温180℃,二次锅温140℃.投叶量每槽100-200克.

当芽叶基本成条,手捏不断时,加压2-3分钟后出锅筛分.

筛上复压2-3分钟.操作时注意检视“火力”大小,茶叶、搭叶、色变等情况,及时处理.关键防止茶汁溢出变色和焦糊,加压不过早,过迟,过轻,过重.

筛分定档

筛分前备好所需案台,精加工竹筛、撼簸(或采用小型精制设备).手工操作用4号半或5号筛分段,筛面复压后重复分段和整形.筛下用7号或6号筛去断碎,风选或撼簸后辉锅.

辉锅

辉锅用龙井锅、偏锅、多功能名茶机均可.

本工艺用简易平台式槽锅.

锅温先低后高,前期100℃,后期120℃.

操作手势以丁字推压为主,辅以翻、压、抖等手法.注意看茶做茶,用力适当,外形达到要求,含水率10%左右,用10号筛割末轻簸后上烘.

烘焙

选用热风炉或电热式名茶烘焙机作业,烘干至足干下烘,摊至室温后归堆入库.

巴山雀舌品质香高味醇,具明显的炒烘型特点.

其工序操作要点是:鲜叶杀青之后,采用较高温度多次理条及相应增加摊凉次数,使茶坯水分重新分布,提高干燥速度,降低叶温,减缓茶坯内含物化学变化.

初精连作,分段炒制,减少碎断.

辉锅时叶温先低后高,低温长炒,有利固形,发展香气.

标准化是产品成型的必备条件;标准化亦是产业的法律性规范;标准化是市场化即价值认定与价值实现要求.

1989年6月,巴山雀舌加工工艺通过达州地区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并编制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1992年生产企业推行QC质量管理,对照标准生产加工,检验产品质量,逐步成为生产过程的责任制度.

1998年名茶生产工艺创新升级,实现了以机制为主,手工为辅规范化、规格化加工产品.

2000年巴山雀舌机制工艺技术通过达州市科委鉴定.

针对全市雀舌名茶产销已具规模的实际,万源市茶叶局编制了《万源市农业特种绿茶标准》,指导名茶生产、采摘、加工、检验.

2004年,万源市质监局牵头,市茶叶局配合,在市域主要产茶乡镇开展富硒绿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

经过三年努力,2006年5月通过国爱验收.

上述举措,使我市名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措施、方法,有了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2006年,万源市被列为四川省富硒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全市名茶生产已具备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能力.

积淀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

好喝的才是好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这是巴山雀舌茶文化的真谛.

自1987年参加省农牧厅主办的省优名茶评选,雀舌产品连续三年获奖.

1991年4月,巴山雀舌获“中国文化名茶”殊荣,同年10月,万源系列名茶到北京参加全国“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获2金、2银、3优.

总书记观看万源展台时连声赞好.

一个县级展团获7项大奖,是星火科技博览会绝无仅有的.

《技术信息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技术监督报》、《四川科技报》、《四川日报》、《通川日报》同时报道万源系列名茶盛誉满京华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万源名茶展台的照片.

曾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过的在京达州籍国防部长老将军张爱萍兴致勃勃挥笔题写了“巴山雀舌”四个遒劲的草体大字.

儒将魏传统赋诗二首至贺:

忆昔万源起义师,

难忘家俊发英姿.

固军坝里斗财主,

地覆天翻他业时.

富硒今日庆丰收,

赢得国家褒奖优.

星火运筹多巧计,

燎原制胜存神州.

四川省省长张皓若视察万源草坝茶场,品尝了巴山雀舌后不住地说好茶!好茶!并向陪同的地委李隆春书记说:“我来四川三年了,还不知道万源有这样的好茶,要多打广告宣传,多让人们知道.”

同年10月,“巴山雀舌加工工艺技术”由国家科委编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第十六分册.

1994年2月,巴山雀舌,雾峰银茶入编《中国茶图谱》.同年,巴山雀舌荣获“中茶杯”一等奖.

1995年,巴山雀舌获国际食品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

至2006年,巴山雀舌累计在部、省级茶事活动中获奖19次,其中有分量的是“中国文化名茶”;“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农*金奖”,国际食品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两届蝉联“四川十大名茶”等.

2007年,万源市被中国工业协会认定《中国富硒茶之都》,2010年,万源富硒茶道“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为弘扬巴山茶文化,他薛崽儿参加撰写了《万源茶业志》(1986年)、《巴渠古茶史考》、《万源茶事两则》、《巴山深处青花茶》、《茶的利用始源于荆巴间》等38篇茶史研究论文在国内茶叶核心期刊发表.

茶叶局、企业印制了大量彩页广告,出版企业茶文化专刊,宣传巴山茶之韵,赏茗逸事、制作工艺、产品特色等.

巴山雀舌茶品有限公司请达州资深作家为巴山雀舌写词谱曲,礼聘知名歌唱家李丹阳演唱《请喝一杯巴山茶》.

老干部胡文登撰写了《巴山雀舌赋》,并在万源、达州电视台播放,展示了巴山茶文化又一亮点.

十年奠基、二十年塑造的巴山雀舌品牌,三十年来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巴山雀舌迅速成为众多中国名茶中的一颗闪亮的新星.

在巴山雀舌这颗茶界新星闪亮的过程中,薛崽儿也逐渐成为茶业界的一颗新星.

巴山雀舌成功了.

薛崽儿中专毕业时的誓言实现了.

在庆祝巴山雀舌成功的酒会中,领导为他薛德炳祝酒.他薛德炳红着脸说:“巴山雀舌的成功,是我们万源市茶业界的成功!是我们技术团队的成功,我薛崽儿仅仅作了我该作的事.不能与业界前辈相提,在业界同仁中,我只是个勇往直前的兵”.

他薛崽儿还是谦虚得来的哈——一个人,成功了,能谦逊,是品德.失败了,不服输,是气质.爬上了高峰,能低头,是素养!

1999年,跨世纪之年.

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

20世纪于世界,是个特别的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上亿的人口.

人是世界最可宝贵的财富.可两次世界大战,绞杀的都是人口.

通过绞杀人来争夺什么财富呢?

把最珍贵的人,通过世界大战绞杀掉,是争夺财富吗?

希特勒法西斯,日本法西斯、黑索里尼法西斯……

你——或者你们,能回答我吗?

混账透顶的坏蛋们,不要为自己的杀人罪行狡辩.

你们是一群反人道、反人性、反人类的恶魔.

宽恕你们,就是你们的同伙、帮凶.

你们的失败,不是上帝的惩罚.

而是人类严肃、正义的审判与判决.

20世纪与中国,是个特别的世纪.

上半个世纪,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因为受害而被迫参与.

中国胜利了,是正义的胜利,是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共和国的建立,是胜利的成果之一.

20世纪的下半叶,我们中华民族进行了伟大的探索:

探索国家强大.

探索民族复兴.

探索人民幸福的理论与道路.

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此基础上,找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道路.

我和我的同胞们,伸展双臂,

热烈拥抱新世纪的到来.

我的同胞,他,薛德炳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世纪的节点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巴山雀舌一系列国内、国际茶事活动的奖项中,他被评上高级农艺师的职称.

那一年,他46岁.

46岁,获得副高职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2012年3月20日下午,中南大学决定聘请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刘路时年22岁!

22岁成为至今为止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但他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年轻的教授.

最年轻的教授是艾莉娅.18岁的艾莉娅于2008年2月19日成为韩国首尔市建国大学教授,打破了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学生科林麦克劳林在1717年19岁被聘为英国大学教授的记录.

在我们四川大学,1992年,时年30岁的李厚强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可是,他薛德炳副高职称获得,有其特殊意义:万源县第一个茶业副高职称.

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是个高平台.

尽管人才济济,但站在高平台上,因亮点比较容易闪射出来而被社会瞩目.

县,中国最具体实在的行政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行政机构明确规定县(自治县)为一级行政机构.该机构的公务员群体是地地道道的精英群体.

万源市60万人口.这60万人里精挑细选的数千名公务员群体,当然是60万人口的精英.

茶叶局,隶属于农业局的二级局,由市(县)茶果站演变而来.

从来就只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万源县茶业界,他薛德炳是第一个获得高级职称,实在是业界的荣誉与骄傲.

何况,他薛德炳只有中专文凭.

何况,他薛德炳心直口快、胸无城腑.

何况,他薛德炳还在县校合作开创科技扶贫之路的开始,就不自觉中堵死了茶业县校合作之路——茶业成为唯一一个没正式签订县校合作协议的业界.

其直接后果是“被迫放弃”由西南农业大学与万源县农业局联合,申报国家农业部创新奖的机会.

因为“人才难得”,薛德炳成为茶业界新星.

也在这一年,福鼎大白茶引进万源.福鼎大白茶是国茶1号品种,产量高、萌发整齐、叶色绿、茸毛多,综合经济性状优.但资料显示主要香味物质多酚类、氨基酸含量低.虽然福鼎大白茶在国内茶区普遍引种,尤其是四川,1973年实生引种以后,开始无性繁育推广.目前,已成为裁培面积最大的无性系品种.这不利生物多样性、产品多样性;潜在风险是产品同质化,地域特色淡化.

因此,薛德炳向茶叶局提出引种应先试验再推广,即进行品种适应性、产品适剬性研究.但福鼎大白茶己在国内新茶区及部分老茶区广泛推广,还用得着试验,真是“杞人忧天”.试验的提议,不了了之.二、三年后,福鼎大白茶陆续投产,产品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形状好看,整齐,有卖相.但生产与消费者渐渐感觉到,万源茶越喝越淡,一年不如一年.

香气低,滋味淡薄,浓郁的粟香、清香感觉不到了,回甘爽口的感觉体验不出了.

因高山陡坡停耕还林;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居住高山的村民被优惠政策鼓励下山定居;加之农村劳力外出,高山茶树(园)多荒芜;调整园布局已成必要.基于诸多因素,规模引种福鼎大白茶系列无性系品种年年进行.

对福鼎大白茶的品质,业界同仁,乃至专家少有说不的.含含糊糊,可以可以,鲜度好!国内茶叶专业杂志仅见数篇不同的论述.

薛德炳评茶水平不高(烟、酒、辛辣影响),基本要素是懂的,借助相关因素判断,差错也不至于离谱.尽可能收集不同产地福鼎品种的产品品评,有大致的趋势:淡.他用一句似乎可用的比喻:高山川茶产品是六十度的酒,福鼎大白茶产品是三十八度的酒,谁爱谁喝!

万源费钱费时费力新栽的福鼎茶树,有茶农悄悄挖掉;加工户收鲜,福鼎茶芽低七、八块至十块.

引种还在继续.

通过大量品评各地的茶,自已用不同工艺试制不同产品,他提交了万源福鼎大白茶适制性研究报告,建议慎重引种.撰写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或送市科技顾问团.

或许又是人微言轻,哗众取宠?或许是触及了难以明言的……

他的报告,领导眉头打结.

为此,薛德炳向相关领导再次作了详细专题汇报.

一是特殊土质,《茶经》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烂石地就是大巴山南北特有的“干鹅卵包土”.

“干鹅卵包土”形成是因为远古时代的四川曾经是内陆海(湖).后来的地壳造山运动(加里东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中结束了四川盆地的湖泊过程,海(湖)底出露形成大巴山脉无数千余米山峰.在海(湖)沉过程中,海(湖)底吸纳了四面高山的动植物腐烂物、土壤盐基等,后演变为卵石、泥浆为主的硅质胶岩.出露山体后,风华成土的主要是“泥浆”部分,而卵石依旧——故称之为鹅卵石夹沙土.

同时,大巴山区成陆时代早,植物区系较古老,植被腐烂物,有机质淋溶于石穴中沉积,有利于微生物繁衍.所以,“烂石地”看起来满地是卵石、烂石,实则供植物生长(特别是茶类植物生长)土壤肥力特殊,而区别于其他类型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肥力.

蔡德嘉等著《茶经语释》特别指出:烂、腐烂、败坏.特指山石间积有腐植多,尤利于(茶类植物)生长的土壤.这是在积累实践选择植物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性见解.

苏东坡《病中夜读朱博士诗》亦有“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之咏叹.这与茶圣陆羽的认识,相近.

陆羽著《茶经》是专业的著作,博采众家,自成体系.谈到茶树,陆羽特别强调指出:“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必须指出:“上者生烂石”,是因为“烂石地”形成之前,有远古植物区系的古老植物的腐败物质、有机质沉积于“湖底”石穴沉积而形成的特殊的“烂石,砺岩,又名海相层积硅质胶结岩”;更重要地是指“石质”于烂石的关系:烂石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放射”对土壤的特殊肥力,对生长于烂石上的植物的微量矿物质元素需求的满足才是根本.

茶树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载体则一目了然了.

古代没有今天的矿物质检测手段.石可入药,是生活实践的结果.

但是,对烂石与茶树生长关系经年累月的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的认识积累,得出的实践经验何其宝贵.

“上者生烂石”指的是茶.

“上者生烂石”是人类认识植物与矿物质关系的智慧结晶.

农作物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可能“上者生烂石”的.

——古战国名辩家晏婴才有:“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之千古认证.

于此,还很有必要地搬出万源土壤普查资料.

万源域内土壤特点是壤土多,过粘过砂的少.

按卡庆斯基制进行质地分类,砾石土占土地总面积25%,砾质土占面积55.6%.

万源的茶园大多分布在砾石土或砾质土.

近年,有研究资料表明,北纬30°线附近是我国优质茶叶产区带,茶叶品质能兼顾外形和内质(中国的著名名茶乡出自北纬30°线附近),再加上微域环境,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植被覆盖比较好、云雾缭绕、漫射光多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万源出好茶的地理基础.

二为地方品种适制雀舌.

研究巴山雀舌名茶,选择的品种是中叶型,椭圆、发芽早、茸毛适中,芽叶色泽黄绿,芽肥叶厚的川茶群体品种中的显优类型为原料.经测定选择品种一芽二叶蒸青样,其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含量绝对值偏高,且比值协调,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品质风格.但混杂的实生群体品种生产性能差异悬殊,在园地中选择采摘芽叶,难以保证鲜叶原料纯度、匀净度.通过分离显优类型,繁育本地适制优质雀舌的无性系品种;引进其它茶区适合的或在川茶群体中选育成的其它品种.而福鼎大白茶不适制雀舌.

三为手机结合,初精连制.

巴山雀舌的加工工艺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达到领先水平.主要优点:

一是造形手法简炼、精湛;

二是炒制过程中注重在制品失水率的控制,引导香气、滋味成分向品质要求的方向转化,即注重“火功”的掌握;

三是手机结合、初精连制工效高,质量规格化,标准化,克服了全手工炒制和全程机制的缺陷,严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把产品入库的检验,以保证质量.

巴山雀舌系列产品,选料科学.高档产品用一芽一叶初展,芽叶等长,长度2.5cm左右的原料为主.普通产品用一芽一叶初展,长度在3-3.2cm的原料为主.反对用单芽、嫩梢长到二、三叶后采摘的空心芽或混杂的原料加工产品.因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初展的原料内含物丰富,滋味物质成分绝对值含量高,兼顾了品质与数量.单芽的内含成分先天不足;大龄空心芽内含成分已转移,加工的产品香低、味淡.明张源在《茶录》中指出,采茶之候,贵在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罗廪《茶解》说,采摘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不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

万源茶区的巴山雀舌,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秉日月之精华,钟天地之灵气,配以精湛的工艺技术,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而福鼎大白茶,在福鼎是精品、珍品,而在万源却难以张显产品优势.同理同证:用万源地方茶树品种制巴山雀舌是珍品,而引进的福鼎,则必须经过制成产品,用相同的标准品鉴后才能确定是否是珍品.科学的阐释,辩证的论述,任谁也不好正面直言驳斥.

在中国,长官意志是普遍的.

在中国,长官意志不是绝对的.

薛德炳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任劳任怨、聪明智慧、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成果丰厚,不仅万源、达州闻名,在四川业界也有好评,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的倔犟性格,好认死理乃至有张扬好胜之毛病,同样地,在万源、达州闻名,在四川业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平台.

什么是平台,《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是这样表述的:“平台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通常引申指供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以舒展才能的舞台或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互动性极强的环境或条件;平台的高低,往往定型一个人的成就水平.

既然都需要平台,而且因为平台的高低往往定型一个人的成就水平,那关键的概念也就引申出来.

平台是谁搭建的?

“百度”上搜索“平台”概念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也怪不得马云对狂傲的员工说:‘别以为自己有本事,没有阿里当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当然,这条信息没有提供“狂傲的员工”的反应.

“狂傲员工”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试想一下,至少可能有这样几种:一是被马云的“没有阿里当平台,你什么都不是”给镇住得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而回答不出下文也真就“什么也不是了.”

另一是被马云的“没有阿里当平台,你什么都不是——”给噎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又不知自己该怎么办而不回答,而心里不服气、很憋闷.

再一是被马云憋闷得利害,而在心里说:好嘛,暂时算你马云狠,咱们走着瞧的.

再再一是回敬马云:“没有我们这些什么都不是的人,你阿里也就什么都不是!而与阿里‘拜拜’的狂傲者.”

平台的搭建是双方,或者是多方的.

认识不到这一点,也就建不起平台,或者说没有平台.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

国家的例子嘛,所有国家皆是.

比如第一个完成大一统中国的秦帝国.

搭建秦帝国的人很多很多.

多到为秦帝国平台搭建漫长过程打仗的数代将士的每一个兵士.他们是无名的,历史不会一一记下他们.

也多到为秦帝国纳税粮的数代劳动者的每一个劳动者,他们是无名的,历史不会一一记下他们.

当然,秦始皇功不可没.

秦始皇用武力灭六国,结束周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两千多年的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中国(特别注明:笔者不认定秦开创的两千余年体制是封建体制——我正在撰写《中国特色认识》专著,在此不展开)他居功至伟——在人类历史上成就一个伟大的节点.

但是,他认为统一六国,搭建起大一统秦帝国大平台的就是他自己.除了狂傲到自称始皇帝,幻想长生不老且灭绝人性地“焚书坑儒”——仅仅二十八年的大平台也就灰飞烟灭了.

至于秦始皇耗费大秦帝国的百姓钱财而打造的“阿皇宫”毁于项羽的一把火,从而留下杜牧的《阿房宫赋》,让华夏子孙后代“自哀”,(笔者专注:《不朽遗产——为列宁主义辩护》编译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中论及.

再例如,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大平台的搭建,在人类历史上也成就了一个节点.

美国这个大平台自搭建到现在,不过两个多世纪.

从完全的一个不被认可的边缘化国家,仅两个多世纪的历程,跨越式大发展,雄踞世界核心半个多世纪.其原因之一是,全体国民与这个平台搭建和维护有关联、有责任,也同时有权力、权利和义务是分不开的.

取代了中国曾经的地位.

十分令人深思的是,美国曾经的边缘化地位也被取代——被中国取代.

更特别值得关注地,是这俩平台是否会再次地位互置?

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大踏步地开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全世界能使用复兴这个概念的只有中华民族.复兴是伟大的!复兴更是悲壮的!

俩地位互置的国家!俩创造世界奇迹的国家!俩不同下体的世界大平台!俩特别值得关注的大平台.

仅此,成就习大大的“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要和美国搞好关系.没有一个理由不与美国搞好关系”.

小到任何一个家庭.

没有夫妻双方的搭建,不可能有家庭这个平台!

没有夫妻双方的共同维系,没有子孙后代的共同维护或维系,这庭这个平台是不存在的.

马云才是一个狂傲的员工.

“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你马云也什么都不是!”

平台,每一个劳动者都在搭建!

平台,每一个劳动者都在维护或维系.

书归正传,笔者着墨于所谓“平台”这一大段,想阐述这样一个浅显的理念.

近两个世纪前的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这一句是至理名言,是真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他薛崽儿的“好认死理,乃至张扬好胜”的性格特征就与“平台”大有关联——县里、局里个别领导,体制内个别权威对他薛崽儿的认定就源自于此.

“没有县茶果站,你薛德炳什么都不是!”

“没有县农业局,你薛德炳什么都不是!”

“没有体制内专家平台,你薛德炳什么都不是!”

完全正确!半点都没错!

就拿他薛德炳而说,前列的几种说法没有,你薛德炳能行吗?

当然,你薛德炳客观存在,因为你这个人是父母亲生的!

但是,高级农艺师的薛德炳是可能没有的.

也因此,你薛德炳狂妄,目中无人或小看我们,那么,对不起,你的事业前程就没有了——你搬起石头打天呀!

你更多的什么什么建议、好方案或好论证,没有正高职称,你挂不了衔,更别说挂帅!你想用任何方式阻拦不适品种推广,我要让你滚下平台!你张扬、让你不听话、让你瞧不起我领导、我专家、我大师,那好,我就让你滚下平台!

2006-2009年是薛德炳在万源从事茶业业绩最辉煌的时段,但2009年,是薛德炳人生转折的滑铁卢年.

2006年4月,薛德炳被万源市授予第三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才称号;

2006年6月,万源市无公害优质富硒绿茶,国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委托验收;

2006年9月,巴山雀舌评为“四川十大名茶”;

巴山雀舌获第四届北京国际农*金奖;

巴山雀舌获第七届四川西部农*金奖;

2007年6月:主持的万源市富硒绿茶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国区项目通过验收.

2007年12月:薛德炳获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同年:万源市茶园通过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

同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万源市为“中国富硒茶之都”;

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巴山雀舌“四川名牌”称号;

同年:四川省现代农业促进中心授予生奇雀舌为“四川产品知名品牌”;

2008年8月:薛德炳经历二十八年努力选育的茶树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为茶树良种,定名为“巴山早”.

2008年9月:成立中国富硒茶都万源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

2009年10月:万源茶叶地理标志获农业部专家评审通过;

2009年10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确定万源全国重点产茶县;

同年:四川省委农村工作组批准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同年:四川省工商局认定巴山雀舌商标为“四川著名商标”……

次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巴山雀舌为“中国驰名商标”.

这些年,万源茶业巴山雀舌的业界高峰的不断攀登中少不了薛德炳的心血与汗水;万源茶业巴山雀舌的辉煌闪耀中有他薛德炳的身影.

但是,2009年,则是他薛崽儿的宿命年.

这一年,薛德炳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这一年,万源市农业局采用“末位淘汰制”聘用高级农艺师.

全局六位高级农艺师参聘,包括他薛崽儿.

聘用采取无记名方式.

人员:农业局领导、县职称评聘管理部门、农业局下属站职工共六十余人.

结果:薛德炳位列第六名,共六位高级农艺师参聘.

位列第六名,即是六位高级农艺师的最后一位.

最后一位,当然是末位.

末位当然被淘汰——采用的末位淘汰制.

会场哗然——薛德炳会被淘汰?!

现实开了个极大的玩笑!

这个玩笑针对他薛德炳!

这玩笑是时万源市农业局的决定!

这个玩笑开大了!

这个玩笑实在开得太残酷了!

这个结果似乎在预料之中!

这个结果又确实大大地出乎于预料!

薛崽儿被末位淘汰.

而他薛德炳被淘汰——他薛德炳才是完完全全、实实在在的从事茶业科技研究、开发,且业绩不仅突出,而且辉煌的高级农艺师.

连续三年的业绩加分,他薛崽儿高达56分.

56分什么意思?

位居六人之首.

而且,相对于被聘用的多数人,高出40余分.

总分100分!领导评分+职工评分加权计算后的100分!

业绩分是领导、职工评分总和后的加分.

薛德炳总分90分多一点——什么意思?

除开56分的业绩加分,他薛崽儿的领导评分和群众评分加权计算后的总分有多少分?

也就是说领导与职工对他薛德炳的评定真是悲哀!但这不是事实却就是事实.评聘会现场一时愕然,没有声音.

那一段时间,万源市农业局“末位淘汰制”的结果如同坊间传闻,惊奇,古怪,正常,应该,不出所料,早在预料中,种种反应自然流播.

如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有相对不变的内函;不拘一格降人才能为大众从心底认同;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组织生产者与生产者能从本质上认知,“淘汰”的那一幕,就不会上演.

世间悲哀常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能有多少?

薛崽儿很沉着!

薛崽儿很沉重!

公布结果后,薛崽儿淡定,无言,平静地望了一眼台上的……环视了一圈在场的……踏着坚定、沉重的脚步,转身,缓缓离开了会场!

望着薛德炳离去的背影,会场中数十人的眼光很复杂!

望着薛德炳身形消失的地方,会场中数十人的心情很碎片!

这个结果,对不断创造万源茶业辉煌的万源市意味着什么!

回家的路上,脚步由重变轻,软绵绵的,似乎有点踉跄,甚至迈不出腿!

他薛德炳在心里反复叮咛自己:“要冷静!千万不能乱方寸!不能倒下!”他前脚跨进家门,她妻子刘德珍后脚就跟进来.

心往下沉!额头泌出细密的汗珠,虚脱……他心里吃惊.

薛德炳企图扶桌沿,手伸几下,但不听使唤.

刘德珍急忙拉过靠椅,扶薛德炳坐下.

刘德珍扯过毛巾给薛德炳擦额头,又倒上了一杯热茶递给薛德炳.

薛德炳喝了口茶,定了定神,“你知道了?”

刘德珍点了点头,轻声说:“传得很快.”

“滑铁卢!”薛德炳苦笑了一下:“终于遭遇滑铁卢.”

刘德珍拖过椅子,坐在他身边,“我有预感.”

“你有预感?”薛德业好奇怪,“怎么会呢?”

这时的薛德炳一下精神起来,虚脱现象好像突然消失.

刘德珍伸手拉过薛德炳的头,轻轻将头靠在自己瘦弱的肩头上,深情地说:闭起眼睛休息一会儿,静静心,好吗?”

薛德炳孩子似地将头依靠在他妻子的肩头上,很听话地闭上眼睛.

十多分钟后,心情平静了的薛德坐起身来,问:

“刘崽儿,你怎么会有预感呢?”

“还用说吗?是不是?”

“这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什么不对!”刘德珍轻声回说,“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我懂——”薛德炳站了起来,“你也多次这样告诫我.但是——”

“你坐下来.”刘德珍将站起来的薛德炳拉来坐下后说:“你就别但是了.我知道你又要讲你的大道理,不就是‘干事业,不冲,不火,不行’.那没有错!可是,众怒难犯——你懂的呀.”

“是呀!为这个我俩争过多次!”薛德炳又要站起来.他这人,不习惯坐着谈事.刘德珍伸手拉着他,硬让他再坐下.

“别激动!”刘德珍将茶杯硬塞到薛德炳手上说:“事实胜于雄辩!”

薛德炳吞下一口茶水说:“这就是你说的预感?”

“当然啰!怎么,不服气?现实,风气,嫉妒心,何况你还是个另类”.

“我——完了!是不是?”

“我刘崽儿怎么敢说你完了?你薛崽儿是从来不会完的,你怎么会完了呢!”

“我……我——我他妈的才不会完呢?”薛德炳精神气完全恢复了,骂句粗口激动起来.

“你不会完——那就对了.”刘德珍站起身来,笑地说:

“我刘德珍说理说不赢你薛德炳!你的理论多,你都懂,我吵架也吵不过你,你嗓门大!好了,这下我去煮饭去啰!”

走到厨房门口,刘德珍回头大声说:

“去买几斤鱼回来.晚饭要热闹一下,儿子、儿媳要从达州赶过来!这时,怕已在路上.”

“你——好你个刘崽儿!”薛德炳笑起来.

“你们人多势众,好欺负我老头儿嗦!我才不怕呢!哼,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听了这话,进了厨房的刘德珍又退出门来,冲着薛德炳笑嘻嘻地说:“薛崽儿!我这可是第一次听你自称老头儿哟!好好!看来,局里的末位淘汰制还真管用,把你这从来不言老的薛崽儿给震醒豁了!我呀,明天去赶制一大面锦旗——”

薛德炳一怔,赶紧问:“什么锦旗?啥子用?我才不稀罕呢.”

刘德珍指着薛德炳,一步一步地逼近他说:

“你不稀罕?你做梦.我要送给农业局.”

“送给农业局?”薛德炳这下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教育有方——对不对?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笑罢,薛德炳说“不过你那锦旗上还要加上四个字.”

刘德珍一愣,忙问“哪四个字?”

这下,该他薛德炳卖关子了.他摇摆着头说:“你猜?”

“我猜——?”刘德珍一笑,“我们都写在手心上,看合得上不!”

“好!我们俩老口学学诸葛亮与鲁肃.”

结果,他薛德炳与刘德珍夫妻俩手心上各写的四个字是:

“下不为例”!

晚饭时,薛德炳、刘德珍、儿子薛宗保、儿媳李涛一家四口人统一了对于薛德炳“滑铁卢事件”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后来,薛德炳认定为“五不原则”:

第一,不闹事——顾全局;

第二,不纠缠——纠缠不清;

第三,不解释——解释不了;

第四,不气馁——错不在己;

第五,不妥协——昂扬进取.

薛德炳在同笔者谈到这“五不原则”时,笔者感慨良多.

薛德炳受委屈了.

但是,他总是通过自己真诚的奉献精神和行为,去超越基因与生俱来的自私,以其可能地忠诚于事业,忠诚于社会.

这是一位没有高文凭的知识份子、一位有卓越专业水平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最可宝贵的一点.

身之傲芒,本色一生.

人们惊愕之余,不得不思考“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绩效管理办法.

末位淘汰制是美国前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创立.

末位淘汰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

末位淘汰制的目的:为促使员工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达到个人绩效最大化的企业管理办法.

末位淘汰制的制定,是组织根据本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考核后,将末位员工淘汰的管理制度.

“末位淘汰制”的核心是绩效.

“末位淘汰制”的灵魂是激励.

这在西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制度或方法.

排名末位,而被淘汰,那是因为排末位的员工,不能胜任所任职的工作.

这种制度或曰方法,就必然地促使员工要胜任岗位所在的工作.

不胜任要被淘汰,因此则必须胜任.因此则必须努力!

再努力也总有末位!

末位淘汰制是残酷的!

特别地,这个末位淘汰制涉及到被淘汰者个人人格与尊严.

被淘汰,就是被“炒鱿鱼”!

20世纪上半叶及以前的西方,被“炒鱿鱼”就意味着失业.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很残酷.

20世纪后半叶,实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大多数实施或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包括失业者在内的国民实际社会保障.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人性化了一些.

也是在这个前提下,杰克韦尔奇创立了“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针对人!

末位淘汰制在提高劳动者竞争力中发挥了作用.

末位淘汰制淘汰下来的人被社会保障制度“保护”起来!

为了生存,为了尊严——尽量不被淘汰——被淘汰后也不会毫无尊严——再寻求新的工作岗位!

这是西方末位淘汰制.

传入中国后,这个末位淘汰制大变味.

首先,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全覆盖,尤其是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其次与此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是空白.

然后,“长官意志”、“官本位”等传统理念或方式方法还远没有消除或肃清.

再后,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是一张极其复杂,又极其具体的社会大网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传入中国后的末位淘汰制度被中国的官员们给大大地异化了.

这就好比工程建设体系中的“招投标法”一样,彻底变异并变味.

彻底变异后的招投标法不仅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地变成为个别腐败公务员们公开腐败的锐利武器而所向披靡.

这就是中国的腐败严重到惊世骇俗程度的原因之一.

原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哪一项工程没有通过招投标?哪一项交易不是在完全合法的外衣下进行的?!

腐败官员大到正国级的周永康,小到萧裕超的村官们.

绝大多数的腐败都是在合法合规的外衣下进行并实现的.

又比如西方经济学中的“利益最大化”传入中国后,大都变异为“老板”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因此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极尽压榨之能事,等等.

诸如招投标、末位淘汰制、利益最大化等观点、概念、方法或制度,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立的,而且是有效的.传入我国后演变成腐败的理念指导、腐败工具、腐败因子——资本主义似乎真正是万恶之源!

回到薛德炳.

他,薛崽儿,在这样一次巨大变故中,表现得非常理智.

他,薛崽儿,在他人生的滑铁卢事件中,表现得异常理性.

他,薛崽儿,愤怒过、郁闷过.

但是,正因为他是薛德炳、薛崽儿甚至是炳疯子,因此,他的愤怒、他的郁闷并没有,如有的同事、朋友,特别是个别领导担心的那样,会怒发冲冠甚至以头搶地!或者会抑郁成疾,并因此而颓丧.

这个时刻,薛德炳的妻子刘德珍对担心炳崽儿的亲友们说:“你们可以十万个放心.这个坎儿,他薛德炳会迈过来的.”

对于看望他的同事,薛德炳坦然地说:“这次变故,是我人生旅途中掀起的一次波澜而已!”

对于关心他的亲人、亲戚,薛德炳诚恳地说:“这是对我的又一次考验与锻炼.”

对于劝慰他的领导,薛德炳严肃地说:“这不是什么跌倒,就不存在什么爬起来的说法.于我薛崽儿,仍然是一次人生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人生!”

好一个“没有挑战,就没有人生!”

这是中国知识份子——一个没有高文凭的知识分子的风骨,是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对于专程找他谈心的上级领导,薛德炳认真地说:“谢谢领导关心.我这点儿委屈算不了什么!我薛崽儿很能理解局领导,他们也很难,尤其也很无奈,可以说比我还无奈!心里话,我这些年来不断地进步,与他们的关心、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们农业局是金灿灿的.再说,这末位淘汰制总要淘汰掉一位.不淘汰我,会淘汰另外一位同事,我不敢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样的话.但我敢于作这样的人.”上级领导离开时,薛德炳反过来诚挚地说:“这末位淘汰制,实在要用,也该完善.用人是领导的事,不是非常时期,——集中不要滥用.我个人认为,以后最好不用,不推广.况且,目前的中国法律,也还没支持.假如这次淘汰的是另外的同事,还真不知要出什么麻烦事.”

听了薛德炳这样的话,上级领导使劲握住薛德炳的手,连连点头并十分动情地说:

“老薛呀,您真是好样的.是我们几百万达州人民的榜样和骄傲啊!谢谢您!老薛,谢谢您呀!”

之后,本职工作之余,薛德炳除了应企业邀请指导服务,有较多的业余时间,连续撰写了多篇有质量、有水平的茶史研究论文:《古代巴地巫蜑族的盐茶之缘》、《末代蜀王封苴侯折射的茶史信息》、《神农与神农得荼的传说》、《解读甘露祖师行状》、《太平置县前后的茶事》、《中茶公司与万源茶业》、《陆羽传记中失实的故事》、《论植茶始祖塑造》、《论万源富硒茶的市场价值》等在国内茶叶核心期刊发表.

2013年,薛德炳退休前夕,在达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他薛德炳接过了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给他的奖状与十万元奖金——这又是后话.

“没有挑战,就没有人生!”

他薛德炳是这样说的!

这既是对他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总结,也是对他未来人生的激励与鞭策.

面对现实、面对未来,他薛德炳没有选择——“没有挑战,就没有人生.”

消极、消沉、颓废,这些字眼从来没有在他的个性与风格中闪现.

但是,面对的现实对他薛德炳当然是严峻的.

“末位淘汰”的直接后果,薛德炳是三年不聘用高级农艺师.

每月扣除645元的职称工资及与高级职称相关的若干待遇;

间接后果需要高级职称才能领衔的研究课题拿不上;

需高级职称才能出席的研讨会、学术会当然没参加资格;

需高级职称才能参与的相关外事活动不能参与;

业内、业外的薛崽儿似乎被拉黑了;

间接的后果是,作为人的价值被“末位淘汰”或“末位”给拉黑了.

而业内、业外的对“末位淘汰”了的人的“猜疑”与“认识”就彻底地失了平台与平衡.所有知情与不知情的人都可以问“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

知情的人无法说清楚:事情本来很简单;但是,原因却又十分复杂.

不知情的人越说越不清楚.

甚至,业外人士甚至会联想到这个被“末位淘汰”的人的过去成就是否会是“所谓的……”

“鹅毛效应”的社会基础坚如磐石.

因为“末位淘汰”,再间接的后果是:教授级正高职称彻底无望.

而这,成为他薛崽儿内心最最活生生发痛的痛点——因为他需要这个“平台”.

越理性的人,这点越痛!

越理智的人,这点越痛!

越坚强的人,这点越脆弱!

他,薛崽儿心底里痛啊——他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再创业界更大辉煌.

在我们人民共和国,薛崽儿的“故事”绝非个案.

绝非个案的“类薛德炳”的大多数是从此一蹶不振.

人才埋没、人才浪费是我们人民共和国数十年中所有巨大浪费中最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2005年,笔者参加四川省委人才领导小组工作座谈会.

被指定发言的笔者在列举了省内若干人才被浪费案例后,建议建立四川省人才基金,呼吁我们党和政府尽快制定和颁布培养、保护人才的法律法规.

也就在这年8月中旬,由省委人才领导小组牵头,有四川省九名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大师签名的《关于全社会都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倡议书》发出.

笔者为签名者之一.

没有了高级职称,他薛德炳还是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

没有高级职称待遇的薛崽儿也只能一如既往的奋勇向前.

他一如既往,没有怨言地践行本职工作.

2010年4月,万源市政府在重庆成功举办“中国富硒茶之都四川万源天然富硒茶暨生态旅游推介会”.

10月,巴山雀舌被评为第二届“四川十大名茶”.

是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巴山雀舌”为中国驰名商标.

是年,万源富硒茶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是年,四川省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三峡认证公司”GB/T19001-2000-TS09001:2000认证.

是年,固军、白羊、井溪3个乡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

2011年8月,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在万源举办《硒与人体健康论坛会》.

9月,薛德炳被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授予“吴理真茶祖优秀传承人”.

是年,农业部批准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8年2月4日,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好一个立春日.

薛德炳、陈勇礼与笔者专程来到石窝乡古社坪村.

古社坪村的来历,据《万源县石窝乡志》第29页介绍:“古时候,当地土著居民祭祀春社、秋收的地方叫紫云坪,在这里立足山颠,四面众山皆小,眺望远处云霞、云海,感觉紫气从东而来,是祭祀首选之地.久之,则呼为“古社坪”.

苏家岩前,三人肃立于《紫云坪植茗灵园记》石刻下.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原文如下: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

窃以丰登胜概,垭洼号古社之平.从始开荒,昔日大黄舍宅.时在元符二载,月应夹钟,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临.前代府君王雅与令男王敏,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可复一纪,仍喜灵根转增郁茂.敏思前代作如斯活计,示后世之季子、元孙,彰万代之昌荣,覆茗物而繁盛.至于大观中,求文于蓬莱释,刻石以为记.可传体而观瞻,历古今而不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也.

诗曰:筑成小圃疑蒙顶,分得灵根自建溪.

昨夜风雷先早发,绿芽和露濯春畦.

大观三年十月念三日王敏记

弟王古

兄王俊

元符二载,即宋哲宗1099年,距今则已是921年之前.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光华灼灼.

是大巴山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创茶叶文学作品和石刻艺术精品,是国内最早的种茶摩崖石刻之一.

2015年3月13日四川新闻发布新闻:万源紫云坪宋代种茶摩崖石刻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完好、记载种茶活动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资料.而在其附近,考古人员新发现紫云坪盘陀寺遗址,遗址前部地势平坦.结合种茶题记内容、古庙沿革以及地势等因素,专家认为,古巴州地区(含达州)种茶历史悠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文献记载四川种茶很早,而紫云坪附近的发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同时,参与考察的专家建议,紫云坪摩崖造像(含盘陀寺遗址)应尽快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3月26日,《四川日报》也跟进报道:《万源发现北宋种茶石刻题记专家建议纳入“国保”》:“专家认为,这处石刻无论对研究种茶史还是对荔枝道的考证,都有重要价值,建议升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加以保护.”

笔者提议:对灵园记石刻三鞠躬.

陈勇礼居中,他年龄最长,已77岁高龄.

三人虔诚地三鞠躬.

薛德炳笑吟吟地说:“告诉两位长兄一个好消息,《紫云坪植茗灵园记》已于去年8月正式申报国务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快的话,今年上半年可批下来.”

陈勇礼补充说:“是由四川省文物研究院再次来考查后决定的.那次来的专家队伍规模大,规格高.”

笔者说:“这篇灵园记,不仅记叙了王雅、王敏老前辈引进茶树良入万源建茶园的记事,而且这灵园记还是一篇甚有文采的原创性文学珍品,完全应该收录进《中国古代优秀作品选》中,于文、于义皆可起教化、传承作用.”

陈勇礼感慨地说:“大家看,这‘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临’何等贴切,何等堂皇”.

薛德炳一字一顿地说:“俩兄长,我薛崽儿于这灵园记有自己的认识,说出来请指教.对这篇灵园记的理性思维使我领悟:‘给子孙留下什么?示后世之季子、元孙,彰万代之昌荣,覆茗物而繁盛’以种茶济世之事,彰万代之昌荣之理,何等深刻,何等辉煌!我以茶业为事业,就是传承先辈的训示”!虽然我也将步入古稀之年,但我只要天天能喝酒、能饮茶,能爬坡上坎,我就要继续帮大巴山的茶农口述“茶经”,写茶史.

陈勇礼哈哈大笑说:“干脆这样,我们三位向教育部教材编写司反映,将这篇《紫云坪植茗灵园记》编入初中语文教材,怎么样?”

“好!好!好!”三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三双手的三个老人平均年龄七十一岁!

此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巴山富硒茶礼赞专业范文可作为巴山和富硒和万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巴山富硒茶礼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经销养生食品富硒大米 ●文金仁项目概述富硒大米采用专业技术把微量元素——硒植入植物细胞,并通过植物细胞内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硒……多种有机微量营养元素进行生物转化后,达到人体需要量和摄入量,含量是普.

2、 广西:今年将加快富硒以与休闲农业 记者从近期举行的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广西将加快富硒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动全区农业的特色优质绿色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富硒农业.

3、 苹果喷施钛维稀土富硒肥效试验报告 摘要通过苹果喷施钛维硒肥效试验,验探讨了钛维稀土叶面肥对苹果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钛维稀土加有机硅,对苹果硒含量具有显著的增加 关键词苹果;硒含量;浅析0 引言苹果(学名Malus pumila).

4、 依托富硒资源优势,特色果品产业平安区富硒果品产业 摘要近年来,平安区在充分利用地域性气候条件、水文环境、土壤环境以及交通设施……优势条件基础上,倚靠本地区具备的富硒资源优势,在快速有序发展特色果品产业进程中,获取了良好的预期收益 关键词富硒;特色果品.

5、 功能农业背景下广西富硒农业产业的SWOT分析 0 前言2017 年4 月,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中国农产品消费正在加快升级,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要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通过发展富硒农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强农业综合素质、效益.

6、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聚焦访问中东非洲五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本刊综合报道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哈利法、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萨勒、卢旺达共和国总统卡加梅、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7月19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