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硕博论文 会计专硕论文题目 会计专硕论文选题 关于吴昌硕的毕业论文题目 硕博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参考文献硕博论文 吴一龙论文 四川大学硕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地源热泵硕论开题报告

吴昌硕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吴昌硕其人其事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吴昌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0

吴昌硕其人其事,该文是吴昌硕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吴昌硕和其人其事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作为晚清民国的花鸟画艺术的引领者,吴昌硕也是多面性的人物.作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大师,其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考察其人生中的另一面,既可见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也可略窥大师的立体性.

● 生于激荡时代 中秀才却甘于淡泊

吴昌硕少时贫困,但他的父亲吴辛甲是一个读书人,喜欢治印,虽然落魄,却一直教儿子读书和篆刻.所以吴昌硕的金石功底从小就开始奠定,并在长达几十年的练习中渗透进了艺术生命的血液和基因里.

少年成长时期,吴昌硕尚处在封建社会中,还考取过秀才,虽然仅仅做过一个月的官就解甲归田,但旧时代在他身上的印迹是很明显的,他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试图去做一个文人士大夫,当不得已要以卖画为生时,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金石文化复兴的执著贯穿着整个艺术生涯.

他的青少年时代恰逢战争,太平天国的动乱使他颠沛流离,丧失骨肉家园.在吴昌硕所处的国家和民族被弱肉强食、社稷危亡的时刻,他似乎感悟到唯有国强其骨、人强其骨,激发起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定国安邦.因此,22岁那年,在县衙学官的催促下,吴昌硕勉强去应了一次院试,殊料竟考上了秀才.他的文名在四乡八里传开了,都说吴昌硕是文曲星下凡,再读上几年书,考个举人,中个进士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的事.有人上门提亲,说的是邻县菱湖镇人施氏.这施氏名字颇怪,单名酒,字季仙.吴昌硕没表示可与不可,可吴辛甲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父亲替他应下了这门亲事,次年全家迁居至安吉城,买地建宅.待芜园建成,吴昌硕就迎娶了施氏.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婚前两人也没什么沟通,当施酒从姑娘变成妻子后,吴昌硕发现她竟是位知书达理的女性,更为惊奇的是这施氏还刻得一手好印章.

婚后的日子是愉快的,读书、刻印、练书法,吴昌硕还写了许多诗.然而好日子总不那么圆满,吴辛甲随后病逝.将父亲归葬祖坟后,吴昌硕就绝意场屋,不再赴考,开始了他的游学和为人幕僚的生活.

吴家也迁往四十余里外的安吉县城,在县城里租了几间小楼,名之为“篆云楼”.父子俩将居所周围的小片旷地垦荒成园,园中翠竹数竿,疏草密筱,不事修饰,因而取名为“芜园”.

这种甘于淡泊、不以物质简陋为苦的心态,表现出吴昌硕的豁达和乐观.

● 青年时期热心交际 以艺会友

1868年,吴昌硕的父亲病逝.吴昌硕就再次离开家乡,开始了外出交游寻师访友的求学和谋生历程.他首先到了杭州,跟随晚清时期的经学大家俞樾学习辞章和训诂,前后约有两年.1875年,吴昌硕又被湖州府的贡生颜文采招去做了一年的司账,后来又被介绍去号称“六才子”之一的陆心源家做司账,颜文采和陆心源都是著名的*家.

1877年初春,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苏州的一帮文人朋友陪一位客人到吴昌硕寓所作客.经朋友介绍,吴昌硕始知来客即是在上海画坛大名鼎鼎的山阴任颐任伯年.任伯年看了吴昌硕的书法和印章,建议他到上海去谋生,说上海华洋杂处,五方汇聚,英雄的用武之地大着呢.吴昌硕说上海他是去过的,但上海大居不易,仅凭刻章和书法能养家吗?到时候是要向任先生学几笔画的.当任伯年歪着头在端详吴昌硕的书法时,在座的高邕笑道既是任兄撺掇吴兄去上海,这画艺定归是要教几手的.任伯年要吴昌硕作一幅画看看.吴昌硕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任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就是了.”吴昌硕于是随意画了几笔.任伯年看他落笔用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的用笔已到火候,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昌硕听了很诧异,还以为跟他开玩笑.任伯年却认真地说:“即使现在看起来,你的笔墨已经胜过我了.”吴昌硕自此以篆籀笔法作画,受教于任伯年,两人成了至交,始终保持着师友之间的友谊.

在这个时候,吴昌硕还常随颜文采、陆心源出入“六才子”家门,得以见识这些文人雅士,更方便地学习诗词书画.其中,杨岘是吴昌硕最为敬佩的.吴昌硕敬佩他的为人和治学,曾于1880年备函要求列于门下.藐翁复信婉谢,表示愿以换帖弟兄相称.书中有“来函敬悉,如此称谓,未免太俗,拟仿从前沈仲复与藐订交之例,彼此赠物,即俗间换帖也.犬马齿差长,藐潜称兄,君即吾弟.”

尽管藐翁坚辞老师称谓,但吴昌硕仍然以师尊之礼相待,在所作诗篇中有“藐翁吾先师”之名,并自称“寓庸斋内老门生”,足见其尊师重道之心.吴昌硕与杨岘交往前后共20余年,在与其交往中,吴昌硕在诗文和书法上得到不少指点,有很大的提高.

他热心交际、喜攀附名流.他和本邑施旭臣、朱正初、张行孚等文人多有交集.当时寄籍安吉的外地士子,如潘芝畦、沈楚臣、袁学赓、钱国珍、徐士骈等,不论长辈还是同辈,吴亦多有往来.年轻时,吴就表现出爱多方交友的外向型性格,尤喜和志同道合者切磋交流.但在家乡能结识的名流或良师益友毕竟不多.26岁后,吴不时外出游学.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先后结识名儒俞樾、画家高邕之、金石家吴云等.36岁时编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请俞樾题辞,有借名人以自抬的考量.39岁结识晚清大书法家、经学家杨藐翁.40岁在苏州与当地望族、著名*家、朝廷大臣潘祖荫结交.47岁,结识金石学家、高官吴大澂.

吴昌硕看重中青年时期的交游.49岁时作回忆生平交游事迹系列文二十余篇,结集为《石交录》,以志师友之谊,多少也有自炫人脉之意.

这些结交对象不乏达官贵人.如陆心源任福建盐运使,吴云官至苏州知府,潘祖荫光绪年间官至工部尚书,杨藐翁曾任常州知府,吴大澂曾任广东、湖南巡抚,工部左侍郎.这些人兼具书法家、学者、大*家等身份.吴还期望高攀更重量级的朝廷要员.1894年,他在北京拜谒翁同龢不遇,即以诗和印谱赠翁.当时以篆刻出名的吴,曾多次主动以印章赠当朝重臣,盼其援引.他刻过“张之洞”一印,还为直隶总督端方治印.“雅贿”说不上,“干谒朱紫”则无疑问也.

● 处世练达 却不失艺术性情

吴昌硕虽不乏艺术家性情,但在为人处世上多有世故的一面,称得上人情练达.69岁到上海后,他敏锐觉察到浙江人、湖州人在上海的地缘和人缘优势,便充分利用同乡之谊和原先的人脉关系,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和周旋于海上诸团体,如书画会、印社、诗社、同乡会等,在社交活动中扩大自身影响,逐渐确立并彰显艺坛领袖地位.还自立社团,如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在吴昌硕定居上海之初倡议成立.同时,广收弟子,以壮门庭声势.再加上王一亭等海上达人及日本友人的大力追捧,缶翁晚年尽得地利人和.

在待人接物上,吴昌硕也自有心计.如他有“大聋”之别号,表面上指晚年重听,其实是取装聋作哑、以聋自晦的姿态.耳聋心不聋,颇有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之用意.其诗友诸宗元曾戏探着问他是否“聋以自晦,其有托耶”,吴含笑点头.不愿听的就装作听不见,在小事上也可见吴昌硕不乏“计谋”.他酒量不大,家中待客时,却频频举杯祝酒.原来他用一只特制的青瓷杯,大小看上去和别的酒杯一样,但杯身、杯底特厚,可盛之酒很少.客人用常规杯,主人用特制杯.秘密被揭穿时,缶翁妙语解颐:“你们都说我的画好,名气大,其实和这酒杯一样,徒有其表而已.”

另外,吴昌硕在日常生活中不失艺术家性情的同时,也略有放任之嫌.比如晚年在上海喜欢出席各色应酬,且常吃花酒.冒鹤亭在《孽海花闲话》中,不客气地爆料吴昌硕与赛相会的一桩糗事.黄裳《珠还集》里有《吴仓硕小笺》一则,记缶老当年应邀去妓院吃花酒而留便条的掌故.不过,黄裳有持平之论:“吴仓老是近代鼎鼎大名的画家、书家、印人.我也看过几本他的传记,记载的大抵是他怎样刻苦作画、吟诗、刻图章的故事,但对画家生活的全貌却不大清.这张便条使我们知道他有时也吃花酒,就很有价值.好像也不会成为盛德之累.因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无法跳出那个具体环境,这一切原是很自然的.”以前吃了那么多苦,如今乐享人生,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书画本身是一门感性的艺术.

● 个人嗜好

劳家是塘栖旺族,劳少麟民国初期曾担任国务院佥事,后告老还乡,回到塘栖.听说镇上一些旺族汪家、姚家、吴家、陆家等与吴昌硕多有往来,且有不少大师的书画墨宝,便也托人向吴求字求画,哪知大师一听劳的官场头衔,偏偏托词不给,急得他四处探听先生的脾性嗜好,动起脑筋.

这年冬末,雪后初晴,吴昌硕又像往年一样,到超山踏雪寻梅.行至超山脚下,见路旁梅林之中有一新搭的草舍,颇为雅致,而且,寒风中除了飘来浓郁的花香外,还别有一股诱人的香味,便不觉停了脚步.这时,只见草舍里踱出一位老者,与吴点头通姓后,随即邀他入内小坐.先生见他举止有礼,谈吐不俗,便进去闲谈.不一会,那老者说是正巧备有野味,不妨喝上一杯.结果端上来的虽不是什么野味,却是先生最爱吃的狗肉.于是乎,两人边饮边吃边谈,很是投机.

两年后劳少麟做寿,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发现,厅堂上已经挂出不少吴昌硕的字画佳作.

在上海吴昌硕结识了金石学家吴大徵.吴大徵是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学政、巡抚等职.吴虽然也*大清国军政事务,但他本质上是位文人,长于金石考据和古文字学,著有《说文古籍补》《字说》等.吴昌硕与吴大徵相处的日子里,对于金石学修养益深.

光绪二十五年吴昌硕由同乡丁葆元保举,得到就任安东县(今江苏涟水县)知县的实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知县,吴昌硕怀着有所作为的目的赴任,但现实让他大为失望.他要革除旧弊,上司却不许.他不让下属鱼肉百姓,县衙们却不听.上司来安东巡视,吴昌硕不迎不送.到任只一个月,吴昌硕忍无可忍,遂挂印辞官,南返上海.从此他彻底放弃仕途追求,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中国艺坛非常幸运,少了一个小官僚,却增加一位大艺术家.

● 晚年遗老心态挥之不去

相映成趣的是,吴昌硕的遗老心态在晚年一直挥之不去.1912年是民国元年.这一年他开始以字行,自刊一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此年作此举,显然有本名(俊、俊卿)已殉清之意味.民国前期,他在上海仍以故清廷官吏之身份,频繁与一些著名遗老交往.在《缶庐集》卷四中,常“写有背于时代潮流的对逊清的孤忠”(王家诚语),如:“帝王家在山河破,雅训何堪续内讧.”在缶翁看来,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内讧”.难怪在清朝灭亡后,他有时书画落款居然还是“宣统××年”.

吴昌硕大半辈子生活在清朝,接受的是传统封建士大夫文化教育.他当过清朝的官,结交的对象不少是清廷旧官僚.从内因外因看,缶翁不做遗老也难.晚年身边不乏遗老遗少.如民国以后,郑孝胥以大牌遗老曾蛰居沪上,与吴交往颇频繁.十多年间,彼此一直保持翰墨酬酢、诗酒流连的交谊.郑孝胥《日记》屡及吴昌硕.民国十四年(1925),郑还为吴之子吴藏龛代订润格.无论在价值观,还是个人情感上,吴昌硕对民国心存隔阂,甚至有违拒心理.其墓志铭由陈三立撰文、朱孝臧书丹、郑孝胥书盖.人选想必正合缶翁心意,因这三位皆大号遗老也.台湾王家诚在其《吴昌硕传》中,对缶翁的遗老情结多有说辞,然缺乏“同情的理解”.不过,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对晚年吴昌硕几乎毫无影响,可见其时他已明显落后于时代.

吴昌硕晚年还和戏曲名家多有交往.1823年,缶翁八十寿辰时,拜其为师学画的梅兰芳、荀慧生等,为他老人家演戏祝寿.先由荀慧生自报一出开锣戏《麻姑献寿》,再请缶翁各点梅、荀一出戏.吴昌硕说:今天我不点你们的拿手好戏,而要兰芳唱慧生的戏,演一出《拾玉镯》;要慧生唱兰芳的戏,演一出《审头刺汤》.两位大名角虽感到意外, 却也欣然从命.当晚,各自演出缶翁所点剧目,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剧终, 缶翁对梅、荀二位莞尔笑曰:“生能出新,熟极而‘油’,今天你俩演得各有新意,出人意料, 才有如此效果.”

● 对日本人影响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当时不仅名噪华夏,我们的近邻日本的一些汉学家、艺术家对他的艺术的崇仰,也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最早与吴昌硕的艺术接触并在日本加以弘扬的,是一位叫日下部鸣鹤的著名书法家、碑学专家.日下部鸣鹤名东作,字子旸,号野鹤、鸣鹤,是日本近江彦根人.他生于1838年,比吴昌硕年长6岁.早年,中国的碑拓传到日本时,引起岛国震动,日下部鸣鹤对中国的碑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当他了解到吴昌硕在绘画、书法、金石、碑帖方面的成就和业绩后,十分想与吴结识.

1891年(日明治二十四年)的阳春三月,日下部鸣鹤携带自己的作品渡海拜望了吴昌硕.他把自己的数首《游东吴杂作七言绝句》拿给吴昌硕阅正.其中有句云:“海上漫传诗圣名,云烟落纸愧无成.浮槎万里求遗榘,千古东吴有笔精.”称赞吴昌硕作书下笔有神,笔走龙蛇,浑然天成,表示自己不远万里乘舟跨海而来,就是想学到吴昌硕成功的方法.吴昌硕对鸣鹤的虔诚很赞赏.看了他的书法作品,也认为颇有羲之遗风.鸣鹤回到日本后,一方面保持着和吴诗书酬唱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在日本的不同场合极力宣扬吴的艺术.

1901年,吴昌硕写《老梅图》一帧赠给鸣鹤,上面题诗道:“寥空一鹤翔,归梦蹑扶桑.冷抱琅玡刻,间栖石鼓堂.冻梅寻伴侣,短札羡康疆.相见论书处,南天忆古狂.”诗中流露出对他与鸣鹤之间诚挚的翰墨友谊的感动.吴在另一首《题日下部鸣鹤肖像》诗中,把他们之间的翰墨情谊写得更为亲切:“更忆长髯艾居士,苦吟拈断随翁坐.风尘回首愁煞人,南天东海同游民.”鸣鹤于1922年去世,吴闻讯后甚为哀惋,亲为其墓碑篆额,寄托对这位老诗友的哀思.

由于日下部鸣鹤对吴昌硕艺术的认真推介,使其在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吴昌硕艺术热爱崇仰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叫河井仙郎的书法家、金石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位.他于自己26岁那年(1897年)从日本修书给吴昌硕,表示愿意拜在吴氏门下,潜心研习吴昌硕艺术.河井仙郎生于明治四年(1871年),名得,字荃庐,号九节丈人,日本京都人,书法师承日下部鸣鹤,篆刻研习中国的浙派.吴昌硕看了河井的信和书法作品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并且还把自刻的印存寄给了他.河井没有想到吴昌硕会这样诚恳、热情,立即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说他和所尊敬的先生未曾见过一面,只是看了他的信和作品,就对他这样关心,给予厚爱,感动得他捧着先生的信,一读再读,热泪夺眶而出.先生赠他的印存,直逼秦汉,古朴苍然,妙不可言.对先生的馈赠,他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对这些印存,“当子子孙孙永宝焉”.河井还在信中说,很早就想到中国一游,并“叩大门以请清诲”,可是他毕竟是一介寒士,手头拮据,但他坚信,若干年后,他的这个愿望会得以实现的.

果然,三年之后,即1900年,他终于来到中国,并在著名学者罗振玉、汪康年引荐之下,拜见了吴昌硕,从此“立雪吴门”,研习书法、篆刻,矢志不移.因其也需要生活之资,罗、汪两位还为他制订了刻印的润例,并说他刻印得来的资金是“暂充舟车之费,并与中邦人士,广结墨缘”.从此,他在沪、杭、苏等地往来交游,结识了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建人和其他高士名流,并和另一位日本学者长尾甲一起加入了西泠印社.

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吴昌硕和其人其事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吴昌硕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吴昌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吴昌硕花鸟画题款美学探微 摘要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擅长写意花卉,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健 题款作为绘画整体创作的一部分和画面的有机构成,既是主题内容表达的起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物质形式的最后手段.

2、 水墨图像的嬗变处理以吴昌硕的艺术作品为例 摘要20世纪初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复杂的政治格局、文化背景……主客观因素推动了新的审美思潮,水墨问题的学术争论以及并行的水墨创作的不断革新,是这个时期最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之一,此时,一种新的水墨图像.

3、 吴昌硕花鸟画题材特征与形成因素 何晓娜【摘 要】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于一身的近代文人画巨匠,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诸家之后的后海派领袖 他的大量作品是大写意花卉蔬果,他的题诗赋予他所选题.

4、 吴昌硕《独松关》图轴赏析 文 邱晓云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艺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创新融合在绘画上,他以诗文、书法、篆刻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擅长写意花卉,形成富有金石味的大写意独特画风 吴昌硕对石情有独钟 他.

5、 吴昌硕名印解读 明月前身“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是司空图诗品中的句子,而吴昌硕刻此印却别有怀抱 吴昌硕与章夫人在1860年定亲,不久后,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吉彰吴一带交战 为避战乱,章家将已定亲未过.

6、 吴昌硕绘画艺术简论 编者按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 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领袖级人物,诗、书、画、印四绝,为“后海派”绘画艺术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