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学教育语文专业毕业论文 高中继续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等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西部教育属于什么期刊 法制教育的论文

关于教育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教育规律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25

教育规律,本文是教育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教育规律和教育规律解析和解析类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教育规律”一词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研究者的视域下有不同的表达.它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必然演变过程,是教育者只能利用和遵循而不能违背的一种规律.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规律的外延有不同的存在和表达方式.教育规律有普遍性、实践性、社会性、生成性、目的性的特征.此外,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实践、办学规律、教育原则、教学规律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需要严格区分.

关键词: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实践;教育原则;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4-0004-06

收稿日期:2018-05-28

作者简介:侯怀银(1963-),男,山西平遥人,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刘泽,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太原,030006.

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明确这一概念对我们客观认识教育现象、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学界目前对教育规律尚未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和表达.有鉴于此,我们在此拟对“教育规律”进行解析.

一、何谓教育规律

(一)“教育规律”一词的来源

从字面上理解,“教育规律”是由“教育”与“规律”两个词语构成的,可将其理解为“教育的规律”“有关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规律”,必须先探究“规律”的概念.

“规律”一词是从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一词演变而来的,“逻各斯”是希腊文λóγοξ(logos)的音译.它是形容人们对因果关系的追寻,对科学精神的献身,一般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同义词,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道”最为贴切,代表的就是规律、原则、真理、道路等含义[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其后较早对“规律”进行定义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在《逻辑学》一书中指出:“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列宁后来在阅读这一书时做批注,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东西”[2].其后,有哲学家也对“规律”进行了定义或者补充.

据笔者目力所及,国内第一次将“规律”用于教育方面是在1906年《南阳商务报》上发表的“规律:学务新订奖励制造教育用品章程”一文.文章用章程的形式规定了学务新订奖励制造教育用品要有一定的规律.但“教育”与“规律”还未合为一词,只是将“规律”引申为“规章律令”之意用于教育的具体事务之中.其后陆陆续续有不同的文章也在各类民国期刊发表,但也都是“规律”在具体教育事务之中的运用,如教室、学习用品等,并没有专门的“教育规律”一词.直到1923年,廖世承在《教育与人生》发表文章“办教育的三大规律”中指出:“……站定脚跟的方法如何?简单几句话,就是认定办学的三大规律:目的: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方法:你怎样去解决?结果:你发现什么事实?”[3]这虽未对“教育规律”进行定义,但其中的“教育规律”指的即是“办学规律”.廖世承还对办学规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也是笔者目前所能查到最贴近“教育规律”的相关解释了.此后,研究者谈“教育规律”,更多指的是办学的规律,这也引发了后来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究竟是什么的追寻.

综上所述,“教育规律”一词并不是直接引进西方或是一直就有的词语,而是由“规律”一词逐渐演变并应用在教育中自然形成的,即表示“教育的规律”.它最初是表示具体教育事务方面的规律,对其的认识也是从具体的教育事务逐渐上升到教育的理论高度.

(二)对“教育规律”的不同界定

目前对“教育规律”的界定有以下不同的观点和表达.

1.“本质关系说”

教育规律即教育现象或活动具有的本质联系.大部分学者持有这种观点,在对教育规律的界定中,他们沿用马克思、列宁对规律的认识来界定教育的规律.有研究者认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自身具有的内在矛盾或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规律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它发展运动中的那种固有矛盾,那种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4];有研究者认为教育规律是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现象内部诸方面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有研究者认为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社会关系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6];《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规律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7](P1807);《教育词典》中指明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本身固有的、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8].还有其他的研究者也均赞同这种观点,各种表述也均大同小异.

上述观点不论是“必然的”“固有的”还是“普遍的”,都强调了规律的一种“本质”特性,抓住了规律的核心要素.其在论述何谓“规律”时多采用的是基于列宁对规律的定义:“规律就是关系,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9],且研究者也都是从“关系”的角度来对教育规律进行界定,表明教育规律是在教育内部各要素或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对后来教育规律的表达有深刻影响.但在这种界定下,人们不免又会产生究竟什么才是教育内部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什么才是教育与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等这样的疑惑.

2.“教育教学原则说”

教育规律是规律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和表现,它探究的是关于教育的真理和必然.早在古代时期就有教育规律的萌芽,那时期《学记》中的未发先豫、及时施教、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教育教学原则被人们认为是“教育规律”.但教育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教育教学原则不仅有客观性,它还包含了人们的主观性在其中,不同的教育教学原则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和作用,需要检验和斟酌.但教育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检验教育教学原则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所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3.“教育法令说”

民国时期,人们将教育规律更多地理解为制定一些有关教育的律令章程,将规律应用在具体的教育事务上,如奖励学生用品、在教室制定一些学习规定等;抗战过后,百废待兴,却将办学秩序严重打乱,因此改革开放之后,研究者才更加对教育进行保护,提出要顺应教育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这时期的教育规律研究更多的是要求教育遵循客观规律,是针对“”时期的错误来进行反思的,对教育规律的表述更多类似“政策文本”“法律法规”性质的言语,但却并非直面教育规律的概念.

(三)对“教育规律”的不同表述

1.“内外部规律说”

这是潘懋元先生对教育规律的划分,是我国教育界对教育规律的最认可的表达,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规律表达.这一观点认为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第一条基本规律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也可表述为教育同社会关系的规律,指的是“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第二条规律即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或称教育自身的规律,指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内部规律受外部规律制约,外部规律通过内部规律实现[10].

2.“一般特殊规律说”

有研究者把教育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11],为某一事物所特有的即特殊规律,也称具体规律,是指存在于教育的不同方面、阶段、层次、活动之中的规律;为事物所共有的就是一般规律,也称普遍规律,指一切教育共有的规律,一般指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律[12].

3.“动静规律说”

有研究者认为教育规律可以分为两级,第一级为“静态自在式”和“动态操作式”,第二级为“关联自在式”“机制自在式”规律和“调控式”“管理式”“传导式”“学习式”规律[13].

4.“矛盾运动规律说”

有研究者把历史唯物论原理和教育系统本体内部关系相结合,认为教育系统本体内部存在四种基本矛盾运动,并认为这四种基本矛盾运动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分别是:教育生产力规律、教育关系规律、教育方式规律和再教育规律[14].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的表述丰富详实,角度多样.其论述有“关系说”“原则说”“法令说”等不同的表达,但仍需探讨和研究.

(三)教育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由上述诸多有关教育规律的表达可以看出,虽然研究者在对教育规律的总体表达上大同小异,但在具体的内容阐释上分歧较大.因此,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形成自己对教育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述.

1.教育规律的内涵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15].假如人们通过定义仍然无法认识和了解教育规律,那就说明这些定义并未揭示出来教育规律的真正内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教育规律.第一,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必然演变过程.之前研究者的定义大部分都将教育规律的定义归于“关系”,笔者在此将其归于“演变过程”,主要有以下原因:规律是人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和摸索才发现的,它并非指单纯的关系这么简单.教育规律也同样如此,它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追求和探索,才发现和总结的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会有春种秋收的规律,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一样,教育规律也是如此,它有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从A到B,有A必有B,是从A到B的完整过程,是动态的;同时,这种演变过程必须是必然的,它并非偶然.

第二,教育规律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在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教育者只能利用和遵循而不能违背.理解这一点的前提便要了解教育系统所指的是什么.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指教师与学生、信息两部分[16].还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系统与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是分不开的,具有复杂性[17].以上两种说法笔者均表示认可,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来看,研究教育规律与教育系统是分不开的,其中包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笔者认为教育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大部分,教育理论包括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教育实践则包括具体的教师、学生、教学等.其有交叉,有联系,更有本质联系,是在一个系统下相互运作、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同时,教育规律与自然规律或经济规律是不同的,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非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有人的参与.教育中的主客体均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因此并不会像自然万物一样一成不变,单个的教育问题和现象并不能成为研究对象.自然规律揭示的是大自然现象的存在因果联系和过程,教育规律则揭示的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它的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以期更广泛地普及.

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教育规律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必然演变过程.它的系统运行中有人的参与,因此,对教育规律而言,人既是其中的主体,又是客体,需要谨慎遵循和利用,不能违背.

2.教育规律的外延

教育规律的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规律”一词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不过当时的人们对其的理解主要是在农民耕种方面.在教育上主张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期,孔孟、《学记》中都有提到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当时,遵循教育规律指的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原则.

民国时期,人们开始将“规律”应用到教育中的具体事务之中,会在学校教育中制定一些规章法令,在《教室规律记》中就表示特设规律以防止学生在教室不自治、扰乱秩序,以修成良好品德的班规[18].除此之外,还有小学公民训练的规律和实施方案要点、自我教育之十条规律等等.这时期,教育规律更多表达的意思是制定规章法令用以规范学生和学校办学,规律与教育的具体事情紧密联系,它更多指的是规章律令.

“”过后,改革开放时期,“教育规律”一词被人们广泛重视.为了防止他人再对教育的迫害,研究者开始大量探讨应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性.这时期对怎么遵循教育规律有了明确具体的表达: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坚持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等等[19].总之,这时期教育规律的作用更多的是在“纠错”,指的也是具体的办学方针.

21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比较广泛,对教育规律的分类、回顾、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联系、高等教育规律的办学等等都有研究.这时期研究者似乎已默认教育规律的“本质关系”说,但在具体内容的分类上仍有歧义.研究者研究要按教育规律办学、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都足以说明其内涵是“教育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规律在此可以理解为“本质关系”.

总之,教育规律的外延比较宽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达,可以指教育教学原则、办学方针、教育法令章程、教育内外部要素的本质关系等.

二、教育规律的特征

教育规律作为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普遍性

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或者普遍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的本质关系;它是必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从规律的这些表述和特点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教育规律的特性,作为规律在教育方面的表现,教育规律应具有普遍性.

教育规律具有普遍性.教育规律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整个系统,因此教育规律具有推广性和普遍适用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同内外关系规律所指,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条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人们常说做教育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教育规律的普遍性.

有普遍性,就必然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具体到每个地方、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其也都有自身的独特规律,需要教育去追寻.

(二)实践性

规律具有实践的特性,教育规律也不例外,但教育规律又不止实践如此简单.教育规律不仅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与话题,它更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活动要遵循的准则.教育规律的存在与教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规律从教育实践中而来,也要去指导教育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虽然作为规律的存在必然是不可违背的,但教育规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律,它包含了人的参与,因此在教育规律作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不可脱离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具有主体性地位的人,身处教育系统中的每位个体、每个要素都是教育规律的作用者与被作用者.教育规律如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必然不可将其看作为自然规律、事物规律那样简单,它是具有实践性与能动性的,是可以被教育参与者所利用的,是广泛作用于实体的教育活动的.

(三)社会性

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能,教育人的目的也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最终使人社会化[20].与教育的社会性相似,教育规律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单独存在,它的产生是根据教育系统的内部要素相互运作产生的.而教育系统是处于整个社会体系当中,它的存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教育规律的社会性是必然要考虑的.关于其社会性,潘懋元先生在论述教育的内外部矛盾规律时已阐述得相当清楚,也是业界认可最高的说法,其所秉持的观念就是教育规律的社会性.

(四)生成性

教育规律的对象是整个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会有教育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实践等等.教育对象是面向一群有思想的人,因此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呈现和实现、作用于教育活动的教育规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21].就教育活动和其中的人来说,作为一个系统,它具备了自我组织的功能和自我约束的性质.这种自我组织性和自我约束性使人的活动和进化具有了必然性与方向性,摆脱了自然规律的绝对支配.也就是说,教育规律是在人的教育活动中生成的,人所特有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充实与完善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规律的生成就不能从一个静止的质点上去理解,而应从动态演变过程性上来认识.

教育规律在人的教育活动中生成,是人们的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整体性、综合性、可能性表现.它是在活动中生成的,是一个演变的动态过程.

(五)目的性

教育规律是人的教育活动的规律,而人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价值和意义追求的,因此,教育规律及其作用总要受到人的活动特别是人活动中目的与价值意义因素的影响[21].而且,这种影响不仅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表现出来,更是需要教育规律的表达方式——教育知识来展现.

一方面,知识的生产、追求和传播无论怎样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因而受着社会需要的牵引.另一方面,教育以知识为*来传递人类的文化、文明,并于其中达成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知识的选择过程之中,会听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从这一方面来看,在教育这一过程中,教育规律会将学生、教师、知识三者紧密地糅合,以使目的性作用发挥.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都是对教育有某种需要和期望的现实的人,他们都会把自己多样的需要与期望赋予教育活动,以此实现某种教育的目的.教育规律生成并实现于教育活动,其表现和作用就不可规避目的性.所以说,目的性也是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内在属性.

三、教育规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一)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必然演变过程,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在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只能利用和遵循而不能违背的原则.而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它与“教育现象”相对[7](P1810),是“教育是什么”的表征[22].教育规律关注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演变过程和根本关系,它强调探讨因果关系,如“内外部规律”等.但教育本质的关注点则在于教育与其他事物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它强调寻找教育的根本特性.如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实践”“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等.

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之间也有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若想掌握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没有对教育本质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的[23](P10).两者都是透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去挖掘背后的根本属性或者根本联系,都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内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二)教育规律与教育目的

教育规律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教育规律,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7](P1816).教育规律是在理论研究或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关系,最终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可以说,对教育规律的研究也是为了使教育目的更好地得到落实.

正确的教育目的必须反映和体现教育规律,教育目的的提出,要尊重客观的教育规律,要依据教育规律的发展趋势去确立.教育规律也是衡量和反映教育目的设置是否科学的依据[24].教育目的、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和教育影响,这四个方面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构成了教育规律[25].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目的也是教育规律的内容之一.

(三)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指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其广义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7](P1834).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既可以从教育实践活动出发,也可以在教育理论问题上进行探究.因此,教育实践应是教育规律的探究的活动方式之一.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可能会发现某些教育规律,但教育规律探寻的方式却不止是教育实践,还可以通过理论问题的研究、在教育体系的框架中去思考等.

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系统与微观层次的教育实践、课程系统与中观层次的教育实践、教育系统与宏观层次的教育实践[26].教育规律可以是教育系统的总体运行,而教育实践则自上而下表现为课程体系对课程系统的制约、课程系统对教学系统的制约,如此一层一层将具体的教学行动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从而对教学系统修订,到课程系统、课程体系,如此影响整个教育系统,进而影响教育规律.

(四)教育规律与办学规律

在近代时期,我国的教育规律几乎是等同于办学规律的.但如今,两者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办学规律是教育规律的一个方面,办学规律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教育规律的研究和发展.但教育不是办学,不是学校,办学规律的对象是学校,但教育规律的主体是所有关于教育的机构,是对整个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本质联系的探寻,并非简单的办学经验和规律可以等同.

当然,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办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成功的办学经验和规律对教育规律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五)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

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一般会说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等,但这并非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教育原则却是一种主观的要求,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制定出来的行为准则,只有反映了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才是正确的教学原则[23](P198).

教育原则可能有许多,但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原则需要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才能被承认.

(六)教育规律与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7](P1700).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规律也只能是教育规律的一小部分.教学规律是教育规律的具体实践,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对教学规律的应用和掌握也有利于教育规律的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82-385.

[2]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8.

[3]廖世承.办教育的三大规律[J].教育与人生,1923(5):1.

[4]孙喜亭.关于教育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70-76.

[5]马兆掌.现代教育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86.

[6]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83(2):4-26.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807.

[8]张焕庭.教育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802.

[9]陈志芳,童慕兰,王姝珺.论教育规律[J].理论,2013(9):250-252.

[10]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3):1-7.

[11]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综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64.

[12]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6.

[13]马兆掌.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J].教育研究,1990(10):3-10.

[14]何宝安.关于教育规律的分类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60-65.

[15]金岳霖.形式逻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42.

[16]聂长胜.教育系统理论的再思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5-6.

[17]吴兰平.教育系统及教育评价的复杂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8]龚藩侯.学生成绩:教室规律记[J].京师教育报,1914(4):1.

[19]陈北辰.端正思想路线,按教育规律办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5):3-9.

[20]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84.

[21]文雪,廖诗艳.教育规律的人本理解[J].教育导刊,2010(5):5-8.

[22]李润州.教育本质研究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研究,2010(5):11-16.

[23]洪宝书.教育本质与规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10.

[24]靳希斌.教育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88.

[25]孙振东.教育规律问题谈论[J].教育研究,1994(9):3-9.

[26]赵国庆,杨开城.教育学要揭示什么样的教育规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9):25-29.

(责任编辑李震声)

本文结束语,这是关于对写作教育规律和教育规律解析和解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遵从教育规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它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它建立.

2、 基于教育规律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双一流 赵沁平文章编号 20951663(2017)05000103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国务院继“211”“985&rdquo.

3、 正确目的和规律观照下的教育改革和 傅维利摘要 当代我国各项教育改革要把“培养德智体美……适度全面协调发展,个人优势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立项原则和检验标准 同时.

4、 以阅读力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效果? 王晓霞(辽宁省交通高……专科学校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122)摘 要研究阅读推广的瓶颈, 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对大学生阅读的现实需求与阅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从明确教学目.

5、 面向大学生的高校图书馆性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性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指出了高.

6、 医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毛军1,陈岩波(通讯作者)1,么雅慧1,张彧2(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 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关键词图书馆;阅读疗法;教育方式;医学摘要文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