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经济期刊 新经济杂志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新经济投稿 美国新经济论文 省级期刊新经济 中国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导刊 新经济编辑部

新经济论文范文集 与国家高新区和新经济生态记第九期双月谈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新经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1

国家高新区和新经济生态记第九期双月谈,该文是关于新经济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新经济和高新区和生态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2017年12月15日下午,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高新区专委会主办、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承办的第九期“创新双月谈”在北京成功举行.

本期“创新双月谈”围绕国家高新区与新经济生态展开讨论.

创新创业生态的“3+3+3”模型

发展新经济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经济生态越成熟,将越有助于持续性领跑的实现,可以说新经济生态是新动能内生性的最佳体现.

新经济生态是创新驱动衍生出来的比较成熟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生态包括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创新创业生态更多的是新经济发展的源头,它体现的是动力.产业生态是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结果,更多体现的是经济属性,代表了生态的产出.

基于对全球的创新、创业和高成长企业的持续观察,基于对高新区持续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创新创业生态的“3+3+3”模型.

第一个“3”是三个核心:创、研、服.

“创”指的是创业,是生态发生器.在创业环节,跨区域创业和硬科技创业最容易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爆发式增长就产生了瞪羚和独角兽.瞪羚和独角兽阶段,这些群体中的平台作用越突出,是越容易内部创业和衍生创业的企业.创业的数量越多,平台型企业越丰富,才有可能形成生态.

“研”指的是新研发.在自由探索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大科学装置、应用型新型研发机构,这五类核心的重要研发主体与产业界形成了有效互动的机制.这样有效的互动机制决定了创新创业生态成长速度的关键.这五类主体的技术对创业的赋能是根本,未来加快技术转移,推进产学研合作是赋能的重要途径.

“服”指的是新服务.它其实是黏合了研发和创业,尤其是新业态和平台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越多,科技服务能力越发达,可以说生态越成熟、越发达.

第二个“3”是三个循环,人、资金、技术创新要素的循环,可以说是生态的活力之流.

最后一个“3”是建设国际宜居环境,去满足高端人群对于居住、创业、社交的需求.

当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衍生出了产业生态.创新创业生态产业包容性很强,各类跨界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是最容易出现跨界融合的,而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

政府要培育新经济的生态,首先是要培育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来孕育产业生态.另外一方面,政府要支持产业,借助智库的力量来倒逼产业选择.当原创新兴产业涌现的时候,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便显现出来.可以说在新经济时代,做一流科技园区,核心要打造新经济的生态.

基于六个维度要进行新经济生态发展水平的评价,包括支持成果的创新,企业爆发式成长,平台机构引领创新要素的循环,人文环境,原创产业涌现.

张江高新区:高新区应认识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侯劲

(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我觉得高新区要认识进行组织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张江高新区包括两条核心任务:第一是集聚要素,指经济学上的人、资本、机器设备等要素;第二是营造聚要素要的环境.

什么是新经济?简单来说,是以高增长为代表的权力配置.在全球化之下,资源配置是全球配置,才有可能产生新经济.

新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想想看50年前全世界是干什么的?都是制造业的经济.要素里面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是资本,是机器设备.今天的经济是什么?是人,人是第一位的,没有钱你可以找风投.

所以新经济实际上是个知识经济,是全球化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发生了改变,网络技术发生了革命,生命科学发生了革命.全球资源怎么配置?需要制度管理,需要建立生态.

新经济都是对传统政府管制的挑战,是自我革命.上海张江高新区不仅需要搞改革,更需要搞搞联动.自贸区是一张王牌,自贸区扩大到120平方公里,有65平方公里和张江示范区是重叠的,因此我们搞双联动,包括金桥、陆家嘴、小张江.

高新区又“高”又“新”,就是要搞人家没搞的事情.全社会没碰到的事情我们先碰到,全社会没有改革的事情我们先改革,所以要搞示范区.我觉得示范区不是一个政策的高地,成本的洼地,实际上要改体制机制,从政府自己可以管到的机制着手,充分改善生产管理,特别要发挥人的作用,发挥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中关村:实现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是构建新经济生态的前提

何琦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经济分析处工程师)

新经济生态构建最终的落脚点可能还是生态的问题,生态不单单是科技的问题,还涉及到资源禀赋、政策环境、资源要素等各方面因素.要想构建新经济的生态,也不单单是示范区独立的角色,更多的要放在整个社会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如何发挥企业主体的地位,而示范区更多是发挥载体的作用.

虽然中关村有很多资源的集聚,尤其是高校院所的集聚,但是也有相应的短板,比如说领军企业还很欠缺.包括北京有生活成本、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等一系列的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都会有所下降,还有北京的落户等问题都比较集中.

中关村千人计划有1188人,占到北长企业的持续观察,基于对高新区持续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创新创业生态的“3+3+3”模型.第一个“3”是三个核心:创、研、服.“创”指的是创业,是生态发生器.在创业环节,跨区域创业和硬科技创业最容易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爆发式增长就产生了瞪羚和独角兽.瞪羚和独角兽阶段,这些群体中的平台作用越突出,是越容易内部创业和衍生创业的企业.创业的数量越多,平台型企业越丰富,才有可能形成生态.“研”指的是新研发.在自由探索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大科学装置、应用型新型研发机构,这五类核心的重要研发主体与产业界形成了有效互动的机制.这样有效的互动机制决定了创新创业生态成长速度的关键.这五类主体的技术对创业的赋能是根本,未来加快技术转移,推进产学研合作是赋能的重要途径.“服”指的是新服务.它其实是黏合了研发和创业,尤其是新业态和平台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越多,科技服务能力越发达,可以说生态越成熟、越发达.第二个“3”是三个循环,人、资金、技术创新要素的循环,可以说是生态的活力之流.最后一个“3”是建设国际宜居环境,去满足高端人群对于居住、创业、社交的需求.当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衍生出了产业生态.创新创业生态产业包容性很强,各类跨界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是最容易出现跨界融合的,而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政府要培育新经济的生态,首先是要培育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来孕育产业生态.另外一方面,政府要支持产业,借助智库的力量来倒逼产业选择.当原创新兴产业涌现的时候,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便显现出来.可以说在新经济时代,做一流科技园区,核心要打造新经济的生态.基于六个维度要进行新经济生态发展水平的评价,包括支持成果的创新,企业爆发式成长,平台机构引领创新要素的循环,人文环境,原创产业涌现.张江高新区:高新区应认识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侯劲(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我觉得高新区要认识进行组织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张江高新区包括两条核心任务:第一是集聚要素,指经济学上的人、资本、机器设备等要素;第二是营造聚要素要的环境.什么是新经济?简单来说,是以高增长为代表的权力配置.在全球化之下,资源配置是全球配置,才有可能产生新经济.新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想想看50年前全世界是干什么的?都是制造业的经济.要素里面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是资本,是机器设备.今天的经济是什么?是人,人是第一位的,没有钱你可以找风投.所以新经济实际上是个知识经济,是全球化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发生了改变,网络技术发生了革命,生命科学发生了革命.全球资源怎么配置?需要制度管理,需要建立生态.新经济都是对传统政府管制的挑战,是自我革命.上海张江高新区不仅需要搞改革,更需要搞搞联动.自贸区是一张王牌,自贸区扩大到120平方公里,有65平方公里和张江示范区是重叠的,因此我们搞双联动,包括金桥、陆家嘴、小张江.高新区又“高”又“新”,就是要搞人家没搞的事情.全社会没碰到的事情我们先碰到,全社会没有改革的事情我们先改革,所以要搞示范区.我觉得示范区不是一个政策的高地,成本的洼地,实际上要改体制机制,从政府自己可以管到的机制着手,充分改善生产管理,特别要发挥人的作用,发挥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关村:实现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是构建新经济生态的前提何琦(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经济分析处工程师)新经济生态构建最终的落脚点可能还是生态的问题,生态不单单是科技的问题,还涉及到资源禀赋、政策环境、资源要素等各方面因素.要想构建新经济的生态,也不单单是示范区独立的角色,更多的要放在整个社会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如何发挥企业主体的地位,而示范区更多是发挥载体的作用.虽然中关村有很多资源的集聚,尤其是高校院所的集聚,但是也有相应的短板,比如说领军企业还很欠缺.包括北京有生活成本、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等一系列的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都会有所下降,还有北京的落户等问题都比较集中.中关村千人计划有1188人,占到北京市的4/5,全国的1/5,占比非常高,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领军企业带动方面,我们还有发挥的空间.下一步我们还要在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的落户上推动政策.

从北京市级层面来说,对科技创新工作是非常关注的,工作力度很高;从管委会角度来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1+4”的整合,建立“一处一园”的对接机制等.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要把中关村的17个园区平台搭建好,形成自己的合力、抓手.我们正在做各个园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套工作.创业生态占了很大的一项内容,从园区的角度希望对各个区县在相关生产环境营造方面有一些引导作用,发挥管委会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这是我们在做的工作.

成都高新区:人才、技术、资本是新经济生态建设的关键

宋大勇

(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成都市对新经济特别重视,在成都市级部门成立了成都市新经济委员会,并且要求成都高新区成立相应的机构.我们希望把成都市建成最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在抓生态建设的事情上,我理解长城所提出来的“3+3+3”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体系.三个“3”,我觉得比较核心的还是人才、技术、资本.

从人才上来讲,2017年成都市购房也在限购,虽然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低.成都大学本科以上的都可以来买房,这样为普通人才的集聚创造了条件.在高端人才上,我们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动作.

从技术上讲,应该加大市场的行为,更多的是项目上,在学校、研究院.政府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我控制一下,如果手伸得太长,政府是不专业的.

我们国家在讲高质量的发展,其实传统企业如何嫁接最新的技术?对它提升升级,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遇到或者筛选一些项目.通过美国的离岸基地,把这些东西引到成都来,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些尝试.

只有这一个东西介绍过来还不行,我们也有一个“组合拳”,我们通过市场和政府引导的方式建立基金,对项目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可能会把技术真正从离岸状态下在本土生根,这是技术.

从资本上讲,我们认为在新经济发展中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不缺钱,最重要的可能是团队,我们希望能有所突破.

武汉东湖高新区:从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到生态孵化,是螺旋式升级的过程

李晶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科创新局副局长)

东湖高新区走了从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到生态孵化的路径,是螺旋式升级的过程.

其实我们开始提出光电子产业,到空间信息产业,从产业链完善到产业集群,这样发展阶段对整个产业发展环境和生态的需求已经显现了呼之欲出的感觉.我们现在还是聚焦于某一个优势领域发力,通过不断拓展产业的内涵、外延,去推进它跟其他新的业态或者模式进行交叉融合跨界的创新,来保持现有优势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带动产业生态的优化.

关于生态,它实际上是需要多元化主体和载体的.除了硬件的投入,其实软性的环境是更重要的.一些需要改革或者创新的内容,实际上地方政府有时候也很难推动和落地.我们需要做的是推动微创新,很多创新资源在局部循环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微系统.像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频道打通,我们还是会引导推动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渠道,建设创新创业的亮点区块,或者营造关注新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还在不断的做这个事情.

政府也可以结合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做一些调整和提升.首先利用新经济、新模式去改善政务服务环境;第二,针对原来从来没有出现的新产品、新模式在监管执法上营造一些包容发展的环境;第三,对于新技术和产业趋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政府是不是有快速响应的能力,部门是不是能协同推进?

杭州高新区:努力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

史琼

(杭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

杭州高新区是跟跑,局部领跑者,怎么向持续领跑方向发展?从这个指标体系来说,产业生态有六个维度,杭州高新区在三个方面的生态体系上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 知识产权.全国发布的一百多个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里,我们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第二位.在知识产权方面,把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统一打造成一个知识产权创新生态体系.

第二,企业爆发式成长.科技部组织的六届创新创业大赛,杭州高新区连续4年每年都会诞生一个全国冠军.去年我们全国冠军占了两个,一共6个,也就是1/3 ,说明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成长型企业在推送,而且每年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有电子信息的、新能源的、生物医药的.我们有12家独角兽,超过130家瞪羚企业.

第三,原创的产业.除了电子商务,我们全球数字安防50强,保持全球第一.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得冠军,就是潮汐发电也是新兴产业发展.

深圳高新区:建设创业空间,吸引优秀人才

周行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处主任科员)

深圳高新区对新经济的成长环境还是很适应的,虽然深圳高新区区域内没有特别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深圳主导产业一个是信息技术产业,一个是互联网产业,是非常开放共享的,天生就有新经济融合其他经济的特点.再加上深圳市政府比较注重搭建对经济发展创新的生态环境.深圳比较缺的一个是创业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另一个是我们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比较少,所以人才方面也比较缺.所以针对这两点,深圳市政府采取了比较独特的举措.

第一个,虽然运用了市场的方法,建设一批创新产业用房.有一部分是通过科创委来配置给中小科技企业的,这是我们扶持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未来产业.

第二个,深圳房价也比较高,市政府是花了大力气,各个区建人才安置住房,专门供人才来居住、只租不售.还有深圳的户籍制度,只要你是大专毕业,能在深圳找到工作,能够缴纳社保的,都给你落户.同时本科生交了社保就发你一万五千块钱安家费,硕士毕业生是两万元,都有相关的标准.所以深圳对人才是非常看重的,当然我们不仅吸引人才,也积极培养人才.我们把全世界先进的教育资源都引进到深圳,有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的校区,包括中山大学等都要在深圳建立校区了,都是从本科生开始培养的.

苏州工业园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胡阳

(苏州工业园区科信局副局长)

苏州工业区与新加坡方合作,整体规划是由新加坡方面规划的.1994年动工的时候,我们就在人文环境方面做的非常细致的规划,按照园区规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相对来讲是平行设计,生活方面非常便利.

由于我们高校比较少,所以引进外来人才时,对人才做了重点的布局.我们重点针对科技领军型人才,以及市里对知识产权人才出了专门引进的鼓励办法,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孩子入托问题,我把你的心留在我这儿.

我们现在也发现了很多新的双创需求.我们将单独做一个内部的孵化器来开展双创工作,或者有一些民营的孵化器,它不仅在做一些小公司引进孵化工作,它更愿意按照产业模式,搭建一个大的产业方面的加速器,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现在苏州市承担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建自己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目前我们园区用地相对饱和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慢慢的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亩产税收不是很高的企业,我们开始做一些动员工作,以及现在内部效率比较低的区域进行重新的规划调整,我们要腾出更多的区域供给厂房、研发和生产.

西安高新区:高新区生态营造是重中之重

解严

(西安市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政策研究室主任)

全国高新区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或是新经济生态方面,做法各有不同,没有谁比谁绝对领先.唯一存在的就是,谁对自己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的挖掘更深层次一些,利用的更好一些,这才是最关键的.

说生态的观念,我觉得很关键.西安高新区有一家微纳卫星发射的企业,他们拥有中国唯一一个民营火箭发射厂.为什么要落户到西安高新区?因为这边拥有它所需的核心技术配套的两个企业,所以按照他们的说法是不得不来.

我们在吸引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的时候能够看到,更多的人看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对我们高新区来说这几年在做几件事情.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未来5-10年发展的路径脉络,这是基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西安建设规划,把西安高新区作为万亿科创大走廊的承载区.

第二,2017年11月份西安召开了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硬科技概念,为我们主导产业指明了方向.把产业聚焦明确了之后,才能让自己的平台资源集聚,同时让自己的制度创新围绕过来.

第三,2015年西安高新区把过去几十年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大的变革,把所有产业政策职能都收回来了.

2017年我们提出来“创业元年”,基于对“四新产业”的分析,不管是高新区还是其他开发区,我们出产业政策的时候,政府永远是滞后市场的.所以西安高新区不再出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了,我们所有政策都是模块化的,现在已经梳理出40多个模块了.我们出关于双创载体政策,自主创新政策,梯度培育的政策,按照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把企业划分为五个发展的维度,从0-500万,到5亿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我们政策基本覆盖到.成长到某一个阶段,自然享受这一阶段的政策,推动这种模式,可以让政府在政策扶持方面相对掌握一些主动权.

合肥高新区:服务是各个要素链接、融合的粘结剂阚瑞

(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

目前我们规划了20个创新平台,其中有12个集中在合肥高新区.这12个平台各种类型都有分布,包括国家实验室,产业研究中心等.结合发展的新经济,包括研发决定新经济的浓度.

第一步,我们认为合肥应以创新为主要的工作,首先集聚系列研究机构在高新区.

第二步,能够实现链接和融合,服务是能够把各个要素链接、融合起来的粘结剂.

新型研发是下一步推进的核心,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激活所属的高校院所研发、创新的活力,把相关的人才和技术能够在高新区的环境里得到放大.

另外在服务这一块,合肥高新区推出了创新创业的服务券,已经做了两年工作,1500家企业都有了,一些新兴研发机构都是我们服务的机构,开展的交易有三四千项.我们也呼吁,火炬中心能不能牵头组织国家高新区创新券跨区域的互用.这样我们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北京、上海等外地一些好的科技服务,同样也可以帮助当地优质的服务走出去,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广州高新区:发展新经济应因地制宜

冯志炜

(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科长)

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广州提出来的是发展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战略.生态方面,我们要跟以前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落地、建设有所区别,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完善生态体系的建设.

第一是创新载体的建设.

第二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引入了一些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新的研发机构来引导传统的研发机构.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作为平台,或者通过它的渠道技术,为平台孵化企业做服务,包括投资.再就是金融平台,我们现在成立了很多基金.

另外企业便利化这一块,包括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环境的打造,我们也在做高速公路、有轨电车等等.没有通道的地方都是开发区比较偏远的地方,交通不方便,我们自己建立有轨电车,规划几条路线,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了,把地铁覆盖的地方慢慢串联起来,提供园区环境的建设.

长沙高新区:“六个第一”和“六个生态”

宋捷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员、主任助理)

我们高新区走过了一条从创新园到创新链,到创新体,到大创新群,到现在创新城这样一条路线.高新区就是把科技转化为产业,就是把经济变成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财富,在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以长沙高新区为代表,提出来“六个第一”,“六个生态”的观点.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以创业带动创新,创新驱动创造的双创生态.始终把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化作为构建双创与生态的永恒主题;要始终把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的首要任务;始终把培育创新平台,优化科技服务,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抓手.

二、坚持把协调作为品质发展第一导向,构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新旧动能的产业生态.第一,树立新理念,把产业生态作为高新区质量变革的新使命;第二,明确新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转换新旧动能作为高新区加快动能变革的新优势;第三,瞄准新目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高新区实现效率变革的新方向.

三、坚持把绿色作为持续发展第一抓手,构建科技、产业、城市、人文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生态发展,夯实自然生态的物质基础.把握绿色生态需求,营造自然和谐生态环境.

四、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健康生态,人文生态,必须大力引进创新和培育创新型人才;要努力营造容才、思才、成才的环境.

五、坚持把共享作为检验的第一考量,构建公平法治正义,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态.高新区的社会生态就是要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六、坚持把开放作为赶超发展的第一选择,构建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合作生态.第一,以扩大全球链为导向,开放合作生态.第二,坚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开放合作的生态.第三,“走出去、请进来”相并重,构建合作开放的生态.

济南高新区:打造生态赋能体系

张承新

(济南高新区发展战略与宣传策划局局长)

2017年年初济南高新区、济南市商务局和韩都衣舍公司,三家共建了一个“智慧蓝海孵化基地”,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孵化基地.基地采用的是S2B模式,依托韩都衣舍公司大数据和商业智能、政府资源、第三方战略合作等各种资源,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大的服务综合体(S)面对各种平台端(B)提供赋能服务,同时连接工厂、仓储、物流等多个产业领域,成为优质的平台,对经济和产业区域经济工作.目前有145家,涵盖了食品、服装、视频、互联网服务等不同行业和领域.

生态赋能体系包括五大体系.

第一个是依托韩都衣舍公司数字化运营生态系统,线上全部由韩都衣舍中心提供.

第二个是依托政企合作模式的政府资源,建设生态系统.

第三个是依托第三方资源和社会生态系统.投资、培训、知识产权保护、路演、资本,由第三方服务资源,并且和招商银行、销售科技、华电商标等有影响力的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帮助企业融到了亿元投融资.

第四个是依托内部资源的生态系统,智慧蓝海支持项目和项目之间资源互通,项目充分发挥智慧优势,共同健康成长,构成了孵化器自生态系统.

第五个依托互联网培养的人才生态系统.目前基地内部项目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了3千人,同时也汇聚了大量的互联网人才.

中国经济下一个蓝海就在新经济生态中

卫汉青

(《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中关村》杂志创刊15年了,一直关注高新区.我觉得高新区新经济生态环境大致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因素:政策的支持,优美的环境,配套的设施,高新产业的聚集,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丰富的智力文化资源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实际上中关村创新发展也40年了.中关村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步的.

过去中国没有高新区,也没有什么创新创业.1978年陈春先看到了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区产学研高度融合,产业和资本紧密结合,包括美国灵活、简便、高效和包容失败的精神,所以他回来提出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的硅谷.

紧接着1979年他又去美国硅谷学习,1981年第三次去硅谷,1980年11月23日就成立了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他们当时不敢叫公司,所以当时叫技术服务部.实际上那个时候就是自收自支,就是公司的雏形了,所以才有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想创业等经验都是从美国硅谷学来的.

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评选说北京创新城市已经超过德国柏林,超过旧金山,现在我们排第一了.我们还得坚持我们的实际情况,各个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经验,我们还得继续走下去.中国的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大有希望,大有可为.中国经济下一个蓝海、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就在新经济生态中.

好的营商环境应有契约精神赵慕兰

(长城战略咨询高级顾问)

我想介绍一下长城所做这样一个创新生态研究的历史脉络,其实对于创新经济生态第一次产生这个感觉,就是对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后来王所长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来整个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

第二个阶段就是真正开始认真地把生态学的一些重要观点引入到新经济发展,跟创新创业连起来,就是科委委托我们做的课题“硅谷创新生态研究”.

生态学讲整个生态有三大循环:一个是能量的循环,第二个是物质循环,第三个是信息流的循环,构成了整个生态的生命体征.首先,创新经济生态生命体征是怎么体现的?思想实际上是创新生态的能量源.第二是物质循环,人、技术和资金的循环,就相当于创新生态的物质流.第三是信息流,所有不同行为主题之间各种各样的创新信息,不管是研究人员、工程师还是普遍人员,得像硅谷刚才提到的一样,在各种场合充分的碰撞、沟通、交流信息.

第三个阶段是深入研究,就是今天提出的这个报告.这个深入研究就是做一个全面新经济生态研究,提出来创新创业生态加产业生态“3+3+3”模式,在原来认识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我今天分享的第二个主题是新经济形态对政府管理模式的挑战.

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生态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组织性.到新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呢?其实2001年实施的中关村条例当中,就是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不触及法律提出来的底线,都可以认为它是合理的,就是市场讲的契约精神,当事人合约的合法性.只有把《民法》精神用到民商管理,承认契约精神,好多东西你就不用管了,这就是我的一点感受.

高新区应将生态潜能发挥到最大

杨起全

(科技战略院原副院长)

最近我几次听到了一些信息,说只有工作没有哲学.我们高新区的发展,不管做实际工作的还是做研究工作的,碰到了一个槛,使劲想往上去,但是上不去,压力很大.

中国现在碰到了这种情况,能引进的技术都引进了,能学习的都学习了,政策有的我们也都弄来了,人家没有的我们也有了,但还是上不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够.

提高认识水平的一个途径,就是改变一下我们认识的方法论,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新的方法论,使我们有一些新的认识角度.

我们研究创新系统,更多的视角是从创新主体的角度去考虑的,包括相互之间的关系,环境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而创新环境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环境的角度讲政策、制度,意思说这个事不好,那肯定是制度不好,环境不好,或者是主体不行,创始人不行……但是创新生态的观点引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从观察创新主体入手,观察创新主体的生长情况,寻找环境、政策和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高新区好不好?要看它能不能把自己的生态潜能发挥的更大.对于创新生态来说,每种创新生态的类型都有它的优势和缺点.把价值导向过早的放进去,对我们认识创新生态和发展高新区是不利的.

中国高新区进入了“无人区”周力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

现在我们国家高新区进入到了新时代,新高度、新生态、新主题有这样一些重要标志,当然还有新空间、新产业、新机制,我想这么多“新”意味着我们国家高新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了“无人区”.以前高新区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学硅谷,学国外先进的经验,建孵化器、天使投资、建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可能我们需要有新的理念来指导进入无人区.

我知道东湖和中关村正在开展未来研究,我们火炬中心可能也会开展高新区发展的未来研究.我想创新双月谈也是开展未来研究的一种方式,大家一起讨论最前沿的问题,形成共识.

新经济是未来中国引领世界的关键

王德禄

( 长城战略咨询所长)

“十九大”之后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创新创业生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高新区之路.中国做了这么多的事,我认为只有新经济是中国未来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的一个事.

新经济核心包括三个事:新创业、新研发、新服务.新创业的核心是硬科技创业,现在又出现了前沿科技创业,甚至科学家直接来创业,这是中关村的案例研究之后得出的.中关村这次给500万元,力度非常大,是史无前例的.

新研发体现在北京做“ 三城一区”,中国很多高新区,很多地方都在做科学城.新的研发体系和旧研发体系有什么区别?科学家介入、企业家介入,风险投资介入、创业者介入,这完全不一样,这是新经济下的新科研.新科研变革是什么?哈佛大学一个校长说,之前来哈佛挖人的都是大学,现在来哈佛抢教授的都是企业,而且是新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拿到全球最新的数据.

新服务就更不得了了,现在独角兽新业态大部分都是服务业,而且济南要搞生态赋能.核心是我们在探索高新区发展的机制,探索人类最新的未来生活怎么走,在高新区里应该干什么事.

中国高新区和美国不一样在哪儿?比如说最近成都全面发展新经济,用的词是打造七大应用场景,我一听就很激动.场景干吗?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的市长才敢提的口号,一个说法是所有的关卡都撤掉了,所有交费的地方都不用交费,也是让后台,让云做这个事.成都怎么敢做这个事呢?它提出来一个想法,中国的、美国的独角兽都纷纷往那儿跑.中国第一个大城市提出全面发展新经济,全面打造新场景,我觉得成都的探索很值得各高新区学习.

高新区应将新经济发展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安道昌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

2017年8月22日李克强总理视察火炬中心之后做了什么呢?“双创”的升级版,这个升级版里有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创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的国际化.

针对高新区未来发展,特别是新经济发展,我提出几个建议,希望各个高新区能把发展新经济作为未来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高新区首先要琢磨一下体制机制怎么改,是不是符合新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采取一些措施,刚才说了六个生态,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政治生态.我到火炬中心两三年,高新区发展最有力的措施,是有一个好的党委书记和好的管委会主任,如果这个配备好了,政治生态没问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或者管委会主任思想一定要解放,要有超前的意识,也敢冒风险.中关村刚做的时候别人还看笑话呢,但是弄成了.

汇总,该文是适合新经济和高新区和生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新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经济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湖北新三板企业联合会第七期项目路演圆满落幕 4 月7 日,湖北省新三板企业联合会第七期投融资项目路演会在武汉徐东大街中铁科技大厦举行 30 余家知名券商、金融投资机构和60多家企业参与了本次路演会 据了解,联合会自2015 年11 月成立以来高.

2、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京召开2019年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座谈会 3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北京召开2018年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座谈会 淮南高新区、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宜春丰城高新区、荆州高新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潜江高新区、怀化高新区、湛江高新区、茂名高新区、荣.

3、 一场机器人的新科技盛宴记2019国家机器人论坛暨RoboCup机器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将会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新动能的注入 2 018年4月13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主办,浙.

4、 以新经济招商营造新经济生态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 新经济时代下,创新要.

5、 湖南移风易俗新规出台记 在湖南省文明办创建指导处处长张志辉办公桌上,有一份新近出来的打印报表 报表总共顶,内容是各省直单位及市区县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个多月前,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纠“.

6、 新时代,我们来了记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 “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5月3日下午在团机关隆重举行 团书记处书记尹冬梅宣读表彰决定 团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