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医学文献检索考试题库 期刊库 中国期刊库 文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开题报告答辩是什么东西 读库杂志 库里杂志专辑 复印报刊资料数字期刊库 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 会计开题报告题库

关于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与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该文是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勐库和东西半山和半山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勐库是幸运的,幸运得足以让人心生嫉妒.他是造物主的宠儿,造物主把能给予一个茶产区的所有特性,全部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勐库,从野生古茶树的种质资源到种茶的民族,从勐库大叶种到整个茶区不同的风格特性,从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到景色如画的山山水水……

勐库茶区的地理轴线

初到勐库茶区时,对于方位感极差的我来说,不得不时常在“东半山”与“西半山”两个地理概念之间纠结.

勐库的地形,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两山夹一河一坝”,十分的简洁、明了.两山、一河,也就成了勐库茶区的主要地理轴线,是认识勐库茶区的基础.

两山指的是马鞍山与邦马山,一河指的是南勐河,一坝自然指的是勐库坝.几乎是南北走向的马鞍山与邦马山近相对峙,却永远走不到一块,因为两山之间被一条浅浅的南勐河给隔离开了.

发源于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乡的南勐河,是一条充满柔性的河流,从冰岛一带流入到勐库后,勐库人有时也称之为勐库大河.在这条河流上修建起来的南等水库,现在有个名气更为响亮的名称叫冰岛湖,一年四季,那湾水清幽得令人神驰.一路由北向南而下的南勐河,就这样穿梭在马鞍山和邦马山之间,将勐库茶区硬生生地切割成了东、西半山两个部分.再往出勐库后,南勐河一直流入小黑江,最后汇入到澜沧江中.

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马鞍山称之为东半山,西边的邦马山称之为西半山.双江县的古茶树资源,80 % 以上都集中分布在勐库茶区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上,两山间有点年头的古村寨,基本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坝歪、糯伍、坝糯、正气塘,冰岛、南迫、地界、懂过、小户赛……穿梭在以散落的形式隐藏于勐库东、西半山深处的村寨,方向感极差的我时常分不清自己究竟在那座半山上.不过聪明的懂过人,早就给外面来的茶友准备好了识别的“ 秘籍”.俸字号的李文旗见我不时在东、西半山间纠结,就教我们说:“如果从勐库向冰岛行走,右手边是东半山,左手边是西半山;南勐河在左手边时我们就在东半山,南勐河在右手边时我们就在西半山.”短短几句,却是无比的实用.

东半山是勐库茶的典型代表,茶树长势高大,树冠开展,叶密且被多绒毛.由于东半山日照充足,地气旺盛,是茶树的理想之地.向阳而生的茶树,给人以欣欣向荣之姿,俊秀爽豁之貌.茶的条索紧结显毫,汤亮色金黄,香气强烈持久,苦重而涩轻,茶质醇厚.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香气浓郁、回甘明显、滋味饱满、口感丰富、气足韵长.

与东半山仅一河之隔的西半山,则披洒着更多的夕阳.也因此,相对东半山而言,西半山的茶有阴柔之美.茶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涩较重而显苦,但是涩不凝滞,苦不淹留,回甘柔转醇润,回味绵长,余韵无尽,而且茶质厚重.

就整个勐库茶区来说,近年来整个西半山异军突起,冰岛、南迫、地界、懂过、磨烈、小户赛、公弄、大户赛……你能想到的绝大部分村寨名称都来自西半山.但在十多年前,乃至更久远的时期内,勐库最出名的茶山名寨,比如坝糯、糯伍、那赛、那蕉……大多来自东半山.

以前东半山的茶,显然要比西半山更有名,也更好卖.原因是东半山离临翔区的博尚最近,几乎翻过东半山下到山脚就到博尚了.地处咽喉要地的博尚,直到20世纪90 年代都是晒青毛茶的主要集散地,那时东半山的茶叶可以更便捷地被运到博尚,茶商和商贩也可以更容易地进入东半山.而从西半山到博尚,中间不仅隔着一整座东半山,还隔着一条南勐河.交通上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西半山的名气.西半山是在交通条件逐步改善,以及随着冰岛的快速崛起,才逐步被更多人认识的.

勐库大雪山的植物学价值

可以种芒果、咖啡、茶叶、甘蔗的临沧,地处低纬度高温地区,难得下上一场雪.不过临沧的大雪山却真不少,随便一数就有勐库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永德大雪山.要是再听到邦马大雪山、临沧大雪山的说法,想不迷糊都难.如果你问当地人大雪山真的有雪吗?他一定会很实诚地回答你,没见过呢!

临沧的诸多大雪山在茶人眼中,被排在首位的当属勐库大雪山.不仅是因为勐库大雪山身处热门的普洱茶产区,还因为这里生长着分布总面积达1 . 27 万亩的野生古茶树.

勐库大雪山系邦马山的主峰,海拔最高3233.5 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南北走向的邦马山是横断山脉怒山系向南延伸的余脉,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在这里交汇,让邦马山一带雨量较为充沛,成为植物的天堂,茶树生长的乐园.

勐库大雪山的植被都非常茂盛,除了顺着羊肠小道行走外,几乎寸步难行.长久以来,山上植被就非常茂密,特别是生长在半山腰的一丛丛被当地人叫作“ 箭竹”的实心竹林,像一道道天然屏障阻挡着附近的村民进入到大雪山的更深处.带我们上勐库大雪山的大户赛拉祜族大哥说,以前别说是人,就连野生动物都很难在箭竹林里自由穿行.自然而成的屏障,让隐藏在山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始终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箭竹林与大雪山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默默护佑着山上的飞禽走兽、奇花珍木.那时候,居住在大雪山下的村民,即便是经验老到的猎人,都不敢轻易涉足这片神秘莫测的山林.然而在1990~1995 年间,箭竹林开始成片地开花,然后成片地死去.原本密集的原始森林,失去了最的天然屏障.

1997 年3 月20 日,公弄村委会五家村村民张正云等到大雪山采药时,无意间发现了隐藏在原始森林里的野生大茶树,植株最大的要2~3 人才能合围.同年8月,豆腐寨村村民唐于进等3 人又在大雪山看到了野生古茶树群,其中最大的1 棵基干围3.25 米,胸围3.1 米.1997 年9 月,双江县政府两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拍摄照片.1998 年3 月,由原临沧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勋儒带队,地县乡有关部门再次对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考察,勐库大雪山由此露出了真容.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海拔2200~2750 米的区域,分布总面积达1 . 27 万亩,是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群落密度最密、面积最大的野生古茶群落.这一区域年平均温度低于11 摄氏度,年降雨量2000 毫米左右,适宜的自然条件构成了茶树生长的天堂.其中1 号古茶树的基围3.5 米,2 号古茶树的基围2.9 米,据推测树龄均在2500 年左右.

也就是从1997 年开始,生活在大雪山脚下的村民,才明白为什么这一带以前一直被老辈人称作“大茶山”“茶山沟”,或者是“茶山河”.2002 年12 月5~8 日,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部门的植物学专家和茶叶专家的考察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更原始.该物种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比如茶多酚、氨基酸、等,可以制成茶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具有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的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证茶种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2009 年双江县政府出台文件,规定除了科研需要外,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采摘行为.

穿梭在历史中的勐库

勐库是幸运的,幸运得足以让人心生嫉妒.他是造物主的幸运儿,造物主把能给予一个茶产区的所有特性,全部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勐库,从野生古茶树的种质资源到种茶的民族,从勐库大叶种到整个茶区不同的风格特性,从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到景色如画的山山水水……

双江地处北回归线,是“太阳转身的地方”,是地理学意义上的热带.但海拔高度的梯级递增作用又抵消了纬度较低的影响,使得双江形成了温暖、舒适、凉爽的地域小气候.勐库的茶树,就是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自然生长的.

正如云南的许多普洱茶区一样,勐库的茶叶种植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考究.在我国的西南部,莽莽群山并未能阻碍人类迁徙的步伐,也未能给定居在此的人们以肥沃的土地.为了更好地生存,一些民族选择了刀耕火种,利用焚烧天然落叶来肥沃土地;一些民族选择开凿梯田来雕琢大山,彻底改变山地的地表状态;一些民族则选择山林中特有的物种进行采摘、栽培,乃至驯化,在不改变山地地表状态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林果的种植,而茶树的驯化栽培无疑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

今天,我们无法推测当年是否是居住在大雪山下的布朗族、拉祜族人,在偶然间发现和利用了生长在大雪山深处的野生古茶树,并开始驯化和人工栽培古茶.但双江境内居住着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土著民族是濮人的后裔,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综合有限的文献记载来看,最晚在明代,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许多民族都以栽培、加工、贩卖茶叶为生.这种将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种植业、养殖业与贩售的茶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形式,构成了澜沧江中下游民族独具特色的生计方式,并在几百年间持续支撑着当地人的生活.双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认为,元朝末年傣族进入到双江定居,进而建立起来的勐勐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的茶叶栽培史有着重要影响.1358 年,麓川(今德宏州瑞丽一带)傣族首领思汉法率领着军队和民众,经耿马翻过邦马山进入到双江.这队人马中,有小部分在双江留了下来,分别居住在现在的冰岛下边的南勐河河谷地带,以及勐库坝子.100 多年后的1485 年,是罕廷发上任勐勐官的第五年.就在这一年,他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来茶种在冰岛栽种,并鼓励、推动山区的各村各寨种植茶树,由此拉开了双江县大规模种植、发展茶叶的历史.

至迟到1925 年,勐库茶区开始强势亮相,可以与易武、勐海相媲美了,这其中来自大理的茶商功不可没.清末民初,曾一手创制了沱茶的大理商号“永昌祥”,所制沱茶中有60 % 的原料就来自勐库茶区.那时候,包括永昌祥在内的多家大理茶商,每年都会派人到勐库、博尚收购原料.四川、西藏的消费者,则视能买到永昌祥的沱茶为有面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勐库茶区成就了永昌祥的沱茶.

如今在勐库茶区,只要是有拉祜族人居住的寨子就一定会有古茶树,而且是没有被台刈过的.这得益于拉祜族人对树木或者说是生命的敬畏,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存理念.不砍树的习惯,也让拉祜人在热追古树茶的今天受益匪浅.

汉族人进入勐库的时间相对较晚,清代甚至是近代才开始陆续有汉人到勐库,或种茶制茶,或贩卖茶叶.在汉人到来之前,拉祜族、傣族、布朗族早已在勐库种茶多年,栽下了满山的茶树.据说汉族人刚到勐库时没有田也没有地,需要给当地的拉祜人打工才能维持生计.

与懂过、小户赛等西半山的汉族寨子,直接承接了少数民族茶树栽培方式不同的是,东半山的汉族人创造了新的茶树采养管理模式,那就是藤条茶,比如坝糯、正气塘等.在勐库茶区出名较早的坝糯,是东半山最大的汉族寨子.坝糯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一是坝糯汉族人口多,受教育程度高且出人才;二是坝糯的汉人大多从博尚迁来,经济发达,有钱有势的人多;三是坝糯有“藤条茶之乡”的美誉,是藤条茶的典型代表地.

勐库茶区的厚积薄发

“ 勐库十八寨”是在茶界广为流传的说法.普洱茶友们根据勐库茶区不同寨子的名气和产量,制作出了“ 勐库十八寨”的榜单.这18 个寨子,大致是东半山的忙蚌、坝糯、那焦、帮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共8 个,西半山的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帮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共10个.

实际上,勐库不止18 寨,出好茶的村寨也远远不止18 个.勐库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102 个自然村,而且随着勐库茶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东、西半山间越来越多的村寨被外人所认识,更多茶山名寨的出现已经刷新了这封榜单,比如最近几年正在新崛起的正气塘、磨烈、地界等等.而榜单中的大雪山则不是一个村寨,准确定位的话应该是一个小的茶产区.

随着一座座山头的兴起,如今的勐库已成为茶界鼎鼎有名的普洱茶主产区.数据显示,2017 年勐库镇共有茶农7415 户28545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9 %.现有茶园面积103924 亩,其中可采摘面积61822亩,户均茶叶面积达14 亩.2017 年全镇茶叶产量达5881 吨,茶叶农业产值13291.06万元.全镇有机茶园面积15000 亩,百年以上古茶树8370 亩301320 株,百年以下茶树44789 亩.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居住在大山里的茶农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让勐库成了蜚声茶界的茶叶小镇.

尽管有着深厚的茶产业底蕴,但勐库茶的真正崛起,是从冰岛的火热开始的.冰岛最初叫“丙岛”,是个高山傣族村寨,也是傣族人最早来到双江的地方,不知何时开始被何人改为了颇具国际特质的“冰岛”.当这两个字不断扩散并且含金量越来越高之后,当地政府也索性将“丙岛”改为了“冰岛”.

东半山的茶香气高昂,显毫,但茶气相对弱一些,西半山则正好相反,香气弱但茶气足.位于南勐河畔的冰岛茶,兼具了勐库东半山、西半山的特色和优点.但在古茶树价值被发现之前,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缘故,冰岛几乎籍籍无名.

2005 年,随着普洱茶热潮的逐渐升温,开始有人注意到冰岛.不过在当时,西半山的反应显然不如东半山般灵敏而快捷,原因是西半山的大多数村寨交通非常不便,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所以,尽管西半山有着大量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但囿于古树茶价值未被发现,以及种种因素,冰岛及西半山依旧是一如既往的默默无闻.

冰岛茶真正声名鹊起,大概是在2011、2012 年间茶价开始赶超老班章后开始的.从此,茶价越高冰岛名气越大,名气越大又急速拉升了冰岛茶价,使得冰岛茶价一骑绝尘.伴随着冰岛茶热起来的,则是勐库茶区的整体崛起.

长期以来,外界对勐库茶区的认识很有限,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勐库茶区这个大茶仓的存在.因为从历史上看,勐库乃至整个双江、临沧都缺乏精制加工,而是以原料提供地存在的.新中国成立后,因出口创汇的需要,临沧茶被定位为以红茶为主.勐库茶区也不例外,大量生产滇红茶以供出口,少量生产的晒青毛茶则被调拨给下关、勐海等茶厂.无论是红茶还是普洱茶,勐库茶都充当则“味精”的重要角色,原产地的信息在成品中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勐库茶区只能是“幕后英雄”.

冰岛茶凭借优异的品质成为勐库茶区的标杆,不仅奠定了勐库茶区在普洱茶界的地位,也发挥出了旗帜的作用,拉动整个勐库茶区的上升.继冰岛之后,诸如地界、南迫、懂过、小户赛、包麦地、磨烈、糯伍、坝糯、正气塘等诸多昔日的“幕后英雄”,正一个个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勐库茶区的认知.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勐库和东西半山和半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之间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团委副书记谢莉 谢莉于2014 年3 月份担任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团委副书记以来,紧扣上级团委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农村、服务青年的原则,“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为.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模式 摘要大数据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的发展轨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身份的改变,逐渐由传统资源提供者转变为智库型服务者 针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不足,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首先.

3、 东西方建筑的巡游和评汉宝德《东西建筑十讲》 □ 刘珊珊 黄 晓东西建筑十讲,汉宝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欧亚大陆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片陆地,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大文明,二者恰好处于大陆两端,构成.

4、 图书馆服务于地方高校智库的策略和建议* 摘要采用文献调研与网站调研的方法,对地方高校智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地方高校智库可以依托学校的区位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合作优势和新媒体优势进行建设 以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为切入点,建议图书馆为学校.

5、 智库项目文件和数据的归档问题 在过去25年里,笔者与十几家智库就各种管理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但没有一家机构提及关于研究项目主要成果和背景资料的归档问题 对此,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3家智库中,团队领导或首席调查员提供给笔者唯一的指.

6、 智库平台H指数对生物与生化领域作者群的评价效力分析* 关键词智库;文献计量;评价分析;H指数摘要文章以沈阳农业大学建设的“ESI学科评价成果库”为来源库,通过SPSS数理统计方法构建H指数与发文量及被引频次之间的评价体系,并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