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期刊状态消失 中国激光期刊外审状态 微型机和应用发表论文状态拟录用 论文投稿状态 论文状态改后发表 论文状态

关于状态方面论文范文 与真实教育状态的遗忘:优师赛课之忧相关论文范本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状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9

真实教育状态的遗忘:优师赛课之忧,该文是关于状态方面论文范本与遗忘和优师赛课和真实教育状态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罗丰刘德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赛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但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遗忘了教育的真实状态.主要表现为参加赛课学生在“质”和“量”的不切实际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性、课堂开展形式的表演性.于赛课中追回真实教育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方法有让赛课凸显教育的真实状态,提升教师的发展自觉,使教师真正做到为教育而教育.

[关键词] 赛课;教育真实性;教师发展;教师自觉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7)11-0095-04

[收稿日期] 2017-04-09

[基金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课题(20160501).

[作者简介] 罗丰(1994-),女,湖南湘乡人,硕士研究生;刘德华(1963-),男,湖南桃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上课水平提出了要求,而赛课作为同行相互交流的平台,对教师职业生命的成长具备重要意义.顾泠沅教授曾经通过研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1].而赛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思考和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正是由于赛课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很多学校赋予赛课以神圣的使命,赛课成为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赛课的工具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内在价值[2].这些要求与希望使教师内在的自我发展价值游离于外在的社会价值,教师职业的结果异质于职业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游离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导致外在价值对教师自我生命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遮蔽[3],赛课的功利色彩导致了真实教育状态的遗忘.

一、真实教育状态的遗忘

1学生“质”和“量”的不切实际性

赛课中学生的选择存在质和量上的不切实际性,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质”方面.学生的同质性并不是指学生在性格、爱好方面同质,而是指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属于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聪明又勤奋的一类学生.这些精挑细选而来的学生,即使与赛课的教师少有交集,但无论在何种场合,教师和此类学生之间存在着某种穿越时空的默契,这些学生会很自觉地扮演着配合教师教学行为的角色,明白应该如何做才符合自己的“好学生”角色.由此,在赛课中,学生的表现让观课者肃然起敬,他们不仅能游刃有余地消化好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还能灵活应对新教师提出的“新问题”,表达其所思所感,这是学生智慧火花的绽放.

其次,在学生“量”方面,参与赛课的班级学生的数量是不切实际的.在把课堂搬进舞台的赛课中,学生数量往往少于当地班级的平均学生数量,而学生数量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班级学生数量过多,影响教学进程、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教学方法等,而教师在精致的小班上课就会省去很多麻烦.但是基于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快、教师队伍有待壮大、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等现实条件,班级学生数量对教师教学提出的相关要求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赛课中选择的学生在“质”和“量”了上的不切实际性掩盖了真实的教育状态.

2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性

教师在赛课前会就教学内容反复操练,这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容易塑造定势思维的过程,教师在磨课中找到最佳的组织方式,从而在赛课时候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因而教学目标的预设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具有极其多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学生、物理环境、教师自身状态等因素所产生的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推进,其中对教师课堂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而鉴于前面所论述学生“质”和“量”对教师的课堂是配合的,所以在赛课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较强预设性,扑灭了课堂上可能的生成点.如某位科学教师对“静电现象”这一课多次磨课,并已上过一次公开课,效果很好.在另一次上此堂公开课时,教师首先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现象,请两位女生上来,拿气球在学生头发上摩擦,按正常反应来说,气球应该要“长”在头发上,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意料中的反应.紧接着教师让全班学生把抽屉中的气球拿出来在头发上摩擦,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他们成功了,教师听到消息顿时眉开眼笑,于是紧接着说:“对呀,孩子们,现在你们都知道气球摩擦之后是可以粘在头发上的,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这个摩擦环节耗费了1/3的课堂时间,并且最后以1/8学生实验的成功取得代替全班学生发声的话语权而结束.整堂课下来,教师是极具教育机智的,但是课堂的开展基本在教师的预设中进行,每个环节需要得出的结论是确定的、唯一的,而其他学生做的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这是否和当天的天气、空气的潮湿度有必然联系?由此,静电的产生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个失败的实验可能怎样转化成一笔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课堂预设以外不确定因素都没有转化成生成内容,而是被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抹去.

3课堂开展形式的表演性

自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些课堂教学也跟着“热闹”起来,尤其是在赛课中,为了彰显课堂中“人的在场”,教师和学生都沉浸在自己动手、自己操作的氛围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堂的生命性,也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失落课堂的真正内涵.如一位科学教师在上“推和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推力”和“拉力”,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站在教室空白的地方,同桌相互拉扯,桌子敲击声、椅子摔倒声,教室沸沸扬扬;第二个活动是让每位学生折一只小青蛙,分别拉和推青蛙的脚,通过观察与脚相连的耳朵的运动变化,来感受“拉力”和“推力”.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创的有人性的课堂,可过重的表演色彩却是需要进行推敲的:第一个活动,学生动作幅度过大,容易出现磕碰,同桌可以直接坐在位子上掰手腕或推手掌,尽管没那么热闹,却很安全,学生更能静下心感受这一对作用相反的力;第二个活动中尽管在采访学生时学生说折纸是为了对青蛙的腿施加力量而观察耳朵的运动,但折纸的过程用掉了1/4的课堂时间,这完全是可以在美术课、手工课中完成,并不属于科学课的教学范围.因此,过于注重课堂的表演性可能导致课堂真正内涵的失落.

二、于赛课中追回真实教育状态的意义

在赛课中展示出教育的本真状态具备重大意义.首先,于赛课现场教师而言,尽管赛课对脱颖而出的教师实行奖励,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同行们交流、探讨、学习、反思、改进,参加赛课活动的教师不仅是台上的教师,更大部分是观摩的教师,他们更多希望能站在观摩者的角度来研究课堂、发现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而台上的教师如果仅仅是为了取得名誉和政绩,那么取得了这些之后又最终是为了什么呢?马斯洛提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教师都有实现自我的可能,这是个对前面的自我不断否定的过程,这必然需要教师敢于在同行面前暴露真实存在的问题,才有发展可言.

于赛课的主办方而言,赛课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树立教师榜样.但“优秀教师”是作为理解性存在的个体,如果赛课教师只是作为表演者将自己最完美的表现呈现出来,这种不切实际的表演是不能被理解的,疏远了与观课者所应感受到的常态课之间的距离,由此,观课者和参赛教师难以站在同一个关于常态课如何上好的交流平台,缺乏共同关注的问题.赛课的表演成分过重,与现实的教育状态有很大落差,在赛课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不一定能把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因而举办赛课的意义就难以达成.

于国家教育发展而言,赛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教育力量的振兴.教育系统是众多社会子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子系统运行状态密切相关的系统,教育系统中的工作者是一个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的大集体.马克思提出,唯有在“真正的生产”所依托的“真实的集体”中,人才可能现实地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有回复于人的本性的那种“自由”“自觉”[4].教师也只有将赛课当成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在真实的集体中表露自我、发展自我,才能在自己走向自由的同时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集体环境.教育的振兴依赖于教育问题的解决,而这又依赖于每一位教师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面对教育的真实状态,朝着为大集体长远的发展而非为个体或小集体眼前利益的方向迈进.

三、优师赛课何去何从

1凸显教育的真实状态

真实的教育状态尽管是不尽如人意的,但却蕴含着最大的发展可能性,只有显露真实才能解决问题.首先,参加赛课的学生应该体现出当地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学生的“质”和“量”都与当地学校的基本情况相当.学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状态等,在真实的学生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状态也更具有真实性,这种真实的状态是常态的,只有常态的教学状态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更深切地影响学生.第二,在赛课中处理好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磨课中已经找到的呈现课程内容的最好方式以及最恰当的教学目标,这对教师教学行为作出一定规范,是动力也是阻力.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全面的教学环境体,其中存在着众多确定及不确定因素,以确定的不变的态度来开展一堂课,忽视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导致“人的空场”,只有把课堂中活跃的生命因素考虑在其中,才照顾到教育这种人影响人的活动本质.因而,教师既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又要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准备多种教学方案,始终把“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有目的地生成与确定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即生成的内容在预设目标范围以内,预设的目标是生成内容的母体,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第三,减少赛课中的形式表演成分.真正的好课堂应该是深入学生内心、深沉而有内涵的,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演.赛课教师应把视角落在学生如何看待本堂课,学生是否在课堂中真正有所生长,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对内容学习的兴趣,课堂能否解决学生部分疑问,并又能引导他们产生许多新的疑问,而不是师生之间熟练地配合表演,把课堂中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画上完满的句号.赛课教师不需要像表演者一样去揣测观摩教师和评委内心的想法,或斟酌采取何种表演形式才能获得好评.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思考,促进其“独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性”[5],而不是以任何外在的事物来作为评价尺度.

2提升教师的发展自觉

人的全面发展时代要求每个人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自觉,基础教育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未成年学生,教师更应该自觉地对教育事业负责.有学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而发展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发展内容的个体性、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特点”[6].中国古代对生命自觉的理解重在道德自觉,而现代的社会对教师发展自觉则扩大到专业、知识、技能、 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自觉.

教师提升自我的发展自觉,首先要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对教师职业进行界定,这一职业与自身、学生、教育系统、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教师自身扮演的角色与教育体系相关的种种因素之间有何种必然联系.其次进行自我设计,为自己设置不同的目标,通过一步步实现短期目标走向长远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第三是教学实践.日常实践是教师职业生活最重要的部分,重视实践中每个细微环节,将关于好的教育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第四是教学反思.教师以敏锐的眼光寻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必要的,教学反思是对自身教学状态和真实的教育现状的审视,敢于反思即敢于面对自己所处的真实教育环境是比较难又是教师必须尝试的活动.教师个体的发展自觉具有主动性的意向构成,主动性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7]因此,参赛教师应该提升发展自觉,在日常教学中以自主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的真实教育现状,敢于在参加赛课时展示出其最真实的教学状态.而在基于现实教育状态上的进步可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这远比外在的物质奖励和政绩要具有价值.

3真正做到为教育而教育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这份职业同时具备人类的“类特性”和职业的“特殊规定性”,即教师有主动实现自我的可能性,以成就教育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第一目的.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有出于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重原因,但应以为教育而教育作为其第一目标.教师为教育而教育是指教师将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作为活动本身的目的,以活动的进展情况作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师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而动容,才能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快乐,这不是来自于任何外在的奖励,而是自己对内在生命价值实现的赞许.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一个人的潜能的过程.”[8]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生长性需求.教师与学生处在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实现是相互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是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并且这种“自我实现”的衡量尺度不仅是外在的、他人视角的、物质条件的认可,更倾向于指涉内在的、自我的、精神指示上的完满,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事业及相关职责,才能真正做到为教育为教育,走向自我实现.参赛教师也只有看清楚教育的真实面貌,清醒地认识到赛课的真正目的,在与学生、与同事、与整个教育体系、与国家处在一个和谐统一的大集体中,才能真正将常态的教育状态呈现出来,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谋划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顾泠沅,王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J].人民教育,2003(6):24-26.

[2] 张辉.赛课之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41-43.

[3]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1:10.

[4] 嵇山.马克思论阈中的“自由”、“自觉”与审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1):105-114.

[5] 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82.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1-52.

[7] 郝克明.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34.

[8] 叶澜.改善教师发展生存环境,提升教师发展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7-09-15.

[责任编辑:陈学涛]

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状态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遗忘和优师赛课和真实教育状态相关状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教育只有一个真谛:使人成为人 文 本刊记者 王玲玲 编辑 张小彩从主体教育到生命教育再到如今的公民教育研究,关注“人”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为了“人”的事业,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2、 更新语文教育的视野从我的一节课说起 谢嗣极(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 018)摘要语文教育改革需要更新视野,这就不能坚守机械的标准,囿于固化的模式 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说,需要多思考、多探索,包容个性,不推模式 更新语文教育的视野,.

3、 三思而行:为师的应然追求 【关键词】三思而行;教师;教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451 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6003501长者言,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 &.

4、 美术鉴赏教育的新功能:解读身体语言 21世纪,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的创新,现代人的社交模式趋于多样化 虚拟互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人类的自我展现与沟通交流变得快捷方便 但是过于沉迷于虚拟社交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最.

5、 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合:课程改革和制度 柯 婧 秋, 汤 杰, 马 欣 悦(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摘 要 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合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

6、 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合:现状调查和问题透视 胡 微, 过 筱, 梁 珺 淇(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摘 要 深入调查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合的现状对丰富完善普职融合理论体系、 深化推进普职融合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