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综合实践论文 考试和评价杂志 药物评价杂志 论文评价意见 对论文的评价 统计综合评价论文 素质综合评价论文 排序综合评价数学建模论文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论文 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

关于综合评价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衔接:从生源竞争到科学选才类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综合评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5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衔接:从生源竞争到科学选才,本文是关于综合评价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选才和科学选才和生源竞争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新模式,综合评价录取是对现行高考统招录取的重要补充.与高考统招录取形式相比,综合评价录取建立起了“综合评价”招生新模式、推进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新机制、适应了“按专业投档”的招考新形式、带动了“高校为主体”的招生新格局.综合评价录取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引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推动高考招生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但此模式仍需不断改进,进一步优化招生工作理念、突出高校在录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招生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互促机制、提升人才选拔的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综合评价录取;科学选才;高校招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12-0058-05

一、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优势

“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模式是指以高考为基础,以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为辅助,兼顾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运用考生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一种自主选拔录取模式.”从选拔形式来看,高考成绩是考生获得“综评”资格的前提,高校根据报名及招录人数,按一定考录比例(一般为1.5:1)自主划定分数线,高考成绩超过既定分数线且符合相关能力素养要求的报名考生即可获得“综评”考试资格.从录取方式来看,参加综合评价录取考生的成绩由“高考成绩”“高校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三部分成绩按照一定权重进行加合,得出的总成绩作为最终录取依据.在整个录取过程中,高考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得到了维护,无论是考生“综评”资格的获得,还是最终录取的结果,都是以高考成绩为参考;而与此同时,对参加“综评”学生的评价方式则紧紧围绕“两依据一参考”的具体要求,对考生高考分数以外的“高中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了综合考查,为高校科学选才提供了有效路径.与高考统招录取形式相比,综合评价录取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一)建立起“综合评价”招生新模式

自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从未更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国家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等多个层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但效果均差强人意,根本原因便在于任何新政策、新方法和新路径,最终都无法绕过高考这座仅用分数说话的“独木桥”.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出现,打破了单一评价标准的高考招生模式.虽然综合评价录取资格的获得仍取决于高考成绩,但对于获得了“综评”资格的学生而言,高考成绩便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多维录取形式使评价录取体系从一个维度增加到三个维度,真正使综合能力素养在高考录取的总成绩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力空间,例如近年来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采用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即高考投档成绩占60%,高校综合素质考查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10%,为参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路径.多维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考查,避免了“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推动高考招生从“分数大战”转向“科学选才”,是高校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的有效举措.

(二)推进“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新机制

“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目前,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分别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如浙江省将学业水平考试分为A/B/C/D/E 若干等级,将学业水平等级与高校招生“硬挂钩”;上海市则仅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将学业水平等级与高考招生“软挂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浙江省采用按单项划分等级的形式,设定具体考查指标并进行相应考核,为高校提供直接参考;上海市则通过写实记录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由高校自行确定评价标准.但无论是“软挂钩”还是“硬挂钩”,在当前高校的统招录取过程中,“依据”的机制仍不清晰,“参考”的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与高考统招工作相比,综合评价录取更能体现“两依据一参考”招生改革新要求,为高校招生录取改革全面推进提供有效参考.首先,“综评”的考查内容兼顾了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落实国家及各地区“两依据一参考”招生改革要求的集中体现.其次,“综评”明确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具体评价方式和选拔流程,对于各地区中学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最后,“综评”更能体现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有助于在统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和更具针对性的考查.

(三)适应“按专业投档”招考新形式

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取消文理分科和录取批次,按专业进行投档.在这种招生形式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自主选取科目参加高考.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都有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个性化教育发展,而综合评价录取则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按专业投档的高考招生新形式.一方面,综合评价录取更好地体现了按专业投档的分类选拔理念.选考科目的设定是从知识结构层面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了区分,改变“一刀切”的统招模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而“综评”则是在对学科背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专业能力素养方面对招生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细化,从过程上对专业投档招生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提升了分类选才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综合评价录取为考生按专业报考提供了更多参考信息.不同院校及专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存在差异,因此综合评价录取的选才标准能够反映出学校办学定位和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生可通过这些信息对学校和专业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填表志愿时理性选择专业,从而实现自身兴趣特长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匹配.

(四)带动“高校为主体”的招生新格局

高考招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否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拔具有相关学科专业学习能力及潜质的生源,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数主导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中,高校仅能通过高考分数对学生固定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粗略判断,且只能将分数作为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考查,更无法对报考学生提出分数以外的要求.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形式,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及专业人才需求标准,自主划定资格分数线、自主确定考生名单,在考查的过程中自主设置考试题目、自主设定考试流程,最终实现自主录取,这使得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综合评价录取在突显高校在高考招生中主体性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招生的精准性,更使得高校可以通过人才选拔标准的科学制定,对基础教育产生引领作用,使考试的目的从“淘汰”向“鉴别”转变,即全面地评判一个人是否具备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深入学习的能力素养,从而帮助每一名学生找到最为擅长的发展领域,实现选才和育才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对高考招生改革的影响

(一)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

“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我国教育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层面反应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有明确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选拔出最具培养价值的生源,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工程,通过改革倒逼各教育环节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之所以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间存在错位、断层矛盾,是由于学校和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选拔过程不同.一是评价内容不同.社会对人的评价侧重于能力素养及行为表现,而当前教育系统对于人的评价侧重于理论知识及考试分数.二是评价形式不同.社会对人进行评价和选拔的形式趋于多样,以企业招聘为例,人才选拔流程包括笔试、网络测评、面试等多种形式,而目前教育系统对于学生的考查形式仍以笔试为主.三是评价重点不同.社会中不同行业、单位、岗位对于人的需求不同,因此必须分类制定标准、分类选拔人才.

虽然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将综合能力素养作为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其评价指标体系与社会对人才评价体系不符,最终仍无法扭转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因此,综合评价录取实施高校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参考社会人才评价与选拔标准,科学建立评价体系,实现人才选拔机制有效对接.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不同领域对于人才需求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实施综合评价录取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进行考查,更应结合专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胜任力需求状况,进一步细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招生选拔机制,突显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

(二)引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生的高考分越来越高,但综合能力却不如从前”.人才培养的错位矛盾不仅存在于学校与社会之间,也存在于教育过程当中,其中基础教育(为便于行文,本文将高等教育之前的各教育阶段统称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间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及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不对等矛盾尤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对学生的评价与选拔标准存在差异.长久以来,基础教育虽冠以素质教育之名,但始终未能摆脱以促进升学为目的应试教育之实,“高考如何选拔人”直接决定了基础教育“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分数和升学率成为学生和学校的主要关注点.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终端和人才的输出端,培养的学生需要接受社会的检验,除了学习成绩之外,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素养.但诸如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能力及道德素养,由于在高考中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中难受重视,学生只能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恶补.但“基础教育欠下了十多年的债,在大学的几年里根本无法还清”,高考录取分数的提升无法弥补生源能力的缺失,高考生源的“高分低能”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明显提升的重要原因.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作为高考统招的重要补充,需要具备两项基本功能,即为高校选拔“最适合生源”的选拔功能和推动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泥潭的引领功能,其中引领功能的发挥又直接决定了选拔功能的效果.因此,发挥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对基础教育的正向引领,是有效提高高校生源质量、实现科学选才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应不断完善多维录取机制,进一步突显“高校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录取中的作用,为综合能力素养较强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引领基础教育学生在关注考试科目分数的同时,更加关注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和非高考科目知识的积累,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综合评价录取除了要给学生更多的“希望”,还要给学生更加清晰的“方向”,通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明确从事特定专业领域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各项能力,通过促进学生实施“有目的”的学习,使个性发展成为可能.随着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逐步推广,各专业人才需求标准体系将更为细化,高校在高考招生过程中主体性将得到进一步突显,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将同步扩大,高校综合评价录取也将成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媒介,向基础教育传递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各专业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信息和选择路径,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实现有效衔接的同时,也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增加了教育系统内部各教育阶段的承接性和连贯性.充分协调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选拔功能与引领功能,也将使高考招生录取从优胜劣汰的单项竞争转变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选才,从评价与选拔机制上实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推动高考招生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首先,综合评价录取要推进高校招生工作理念与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衔接.综合评价录取应引领招生工作从争夺“高分生源”转向选拔“合适生源”,从关注生源分数转向关注人才培养对于生源的需求,使“好生源”的内涵得以拓展,使招生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在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高校也应将综合评价录取作为彰显和传播学校特色育人理念及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给予高度重视,实现选才、育才的同步推进,从而提高生源与学校间的匹配度,为人才培养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其次,综合评价录取应促进招生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一方面,综合评价录取要实现科学选才,依赖于人才选拔标准的细化,即根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类制定选拔标准,脱离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便无从谈起,高校在高考招生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无法体现.因此,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只有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紧密联系,才能体现特色,从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取消文理分科”“按专业投档”意味着不同专业间的生源质量,以及相同专业生源的知识结构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又决定了对于各专业而言,选才过程将变得和育才过程同样重要且复杂,能否科学选才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综合评价录取是在各专业通过设置高考选考科目,对生源知识结构进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从能力素养方面实施的更为系统的考查形式,更有利于不同专业科学选拔合适人才.因此,综合评价录取应成为促进学科专业科学选才的重要路径.

第三,综合评价录取应促进招生工作与人才培养反馈充分对接.选才、育才是相辅相成的过程,由于综合评价录取是以各专业人才评价与选拔标准为基础多维考查,这就意味着通过综合评价录取选拔出的学生应更加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其在校期间的成长发展情况及离校后的职业发展情况也更能反映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综合评价录取学生发展情况的跟踪调研,可以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出招生工作的实际结果,为促进招生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发展提供参考.此外,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报名情况及报名学生能力素质水平,也可反映出相关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以及考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反馈.因此,应通过综合评价录取,充分发挥招生工作在人才培养反馈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招生工作理念

在推进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的进程中,树立正确的招生选拔理念是实现科学选才的前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一个人.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也绝非简单的通过考试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恢复高考以来,分数和竞争一直是高考招生过程中的关键词,即使是以选拔特殊人才为目的自主招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度成为优质高校“掐尖儿”的新战术,仍未改变生源竞争的招生理念,也没有彻底摆脱“分数定成败”的高考录取本质.面对新一轮考高招生制度改革,高校在推进“多元选拔”招生录取模式的过程中,应建立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学校和专业领域中学习”的共赢理念,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致力于通过优化综合评价录取为代表的高考招生制度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避免将综合评价录取演变成新规则下高校抢夺高分生源的新“战场”.

(二)突出高校录取主体性地位

在实施综合评价录取的过程中,高校主体性地位的充分体现将为“科学选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高校在“ 人才培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源”问题上更有发言权,但一直以来,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仍是由政府行使着绝对的领导权和决策权.在新一轮招生改革中,“政府应转变其在高校招生中的职能,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规划、协调和监督上,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支持高校积极尝试,推进招生录取改革”.高校主体性地位的体现除了需要自主空间,还需要进一步体现招生特色,科学制定选拔标准,不断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三)建立招生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互促机制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根据学校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学科发展必定需要能够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及专业需求的合适生源,因此应将综合评价录取作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将招生工作从由学校招生部门负责的事务性工作转变成分学科专业开展的研究型工作.通过组建包含学科专业带头人在内容高考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从学科专业的层面对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分类调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专业人才选拔标准,为实施综合评价录取进行科学选才提供理论支撑.

(四)提升人才选拔的规范化水平

无论是高考选考科目的设定,还是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高考招生工作从“按文理分科模糊选拔”转向“按专业需求精准选拔”.实施“精准选拔”的前提在于规范的选拔过程.“公开、透明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保证.学校要建立专门委员会,制定监督规定和措施,公开评价结果;同时,事先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保证教师能依规公平公正地对学生实施评价,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不良行为.针对教师的违规行为,应出台严格的惩罚性措施.”[1]此外,高中也应进一步提升考试的区分性和有效性,为综合评价录取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选拔依据.

参考文献:

[1]郑若玲. 高考改革的困境与突破[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0.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关于综合评价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选才和科学选才和生源竞争相关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食堂菜品的综合评价系统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对菜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感官、营养、烹饪和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道菜的关键影响因素 从菜品的感官、营养、烹饪和四个方面,分别对高校食堂菜.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湖北省部属高校技术转移服务效能评价 摘 要构建了高校技术转移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以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技术转移服务效果作为准则层的4个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20132017年湖北省部属高校的技术转移服务.

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评价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考试评价方法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设计出一套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的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充分照顾到过程性评价、合理地体现了学习.

4、 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措施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乃是一个系统工程 家庭教育是人最早接触也是最经常接触的教育形式,对人的身体和思想的塑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5、 牛津、剑桥预录取放榜:会玩的学霸受青睐 2018年1月10日,世界名校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同时放榜,公布了2018年预录取名单,从汇总榜单数量来看,今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中国的预录取总数为126人,而去年是80人左右,人数上有明显增加,显然.

6、 移动阅读服务质量测评基于ANP-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为探索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要素的优势和差异,引导移动阅读市场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水平,构建移动阅读服务质量多维度评价体系,文章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对评价体系重要性进行评估,然后以掌阅iReade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