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杂志 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职业教育电大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生论文致谢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的标准格式 关于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等级

职业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适合的教育从课程供给的选择开始从中等职业教育谈起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职业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适合的教育从课程供给的选择开始从中等职业教育谈起,本文是有关职业教育学术论文怎么写与中等职业教育和供给和课程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有效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江苏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在靖江会议上指出,“‘适合的教育’就是当下的或者即将到来的当下的教育”.[1]“适合的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并按照一定的培养方案传递给学生的各类“课程超市”.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教育,为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创造人人都能人生发展的机会、生生都能出彩的空间.这既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南.

  一、从问题出发,探寻课程发展的“新生态”

  目前职业教育在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技能唯上”的工具性认知,缺失非功利性“博雅主义”的个性化培养价值导向;在课程内容选择导向上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应试之殇”、技能课程的“考证之殇”、精英课程的“应赛之殇”等问题,缺失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菜单式“课程超市”;在教学实施上普遍存在“知识+技能本位”导向的翻版式“知识本位”的问题,[2]缺失适应社会变迁、从事新岗位、适应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发展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目标由“唯技化”走向“人本化”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其人才培养要满足职业动态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实现人本化目标的教育需求.在关注培养学生的“硬技能”——具备适岗就业的“看家技能”基础上,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软技能”[3]——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4]而现在职业教育的以“技”概全、轻“德”重“技”,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兴趣,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学校愈来愈像培训机构,“唯技”而教,导致部分学生知识与技能面狭窄,人格、个性、操守等方面有缺陷,难以实现成功的教育.

  (二)育人由“批量化”走向“个性化”

为每位学生创造合适的课程教育与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天赋的潜能,这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遵循,更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然而当下职业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准则似乎仅停留于施育者的“口头”,技能大赛“胜者王侯”、就业率的虚高成为职业教育评优的“指挥棒”,教育成了培养少数“技”英的舞台,学生技能培养过程是物化的、机械的和功利的“速成”,教育呈现的是工厂流水线式的批量化生产,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三)课程由“隔断化”走向“整合化”

职业教育教学主要包括日常课内教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课外拓展课程辅导教学(课外技能兴趣小组课程教学、各层次技能大赛集训课程教学、高职升学辅导课程教学).[5]不少学校这五类课程目前各自为政,未形成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超市”.一是就业导向的唯技(赛)而教.教师随意删减或压缩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为“金牌”而赛的所谓技能强化训练.二是升学导向的唯考而教、唯测而教.表现为教学内容应考“标准化”,课程开设缺失系统性与开放性,素养与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压抑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由“灌注化”走向“适切化”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推动“适合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当前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模式改革就是对传统意义上学科体系课程的“扬弃式”解构和对现代意义上行动体系课程的“整合式”重构,“从而在知识总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以职业功能、职业资格和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转换,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不再割裂,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不再分离”.[6]这种课程模式因传统“灌注式”教学的惯性,难以在现实中推进.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操纵着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主宰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难以享受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教育,并释放发展活力.

  二、从素养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新框架”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确立,处于高中阶段教育的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也应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内容.[7]它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8]职业教育需要以培养“个性化全面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进行课程“目标框架”的再设计,为学生创造“适合发展的课程教育”,从技能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从“为职业而教”“通过职业而教”走向“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教”“为学生个性发展而教”.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核心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实践探索(参见上页表1[9]与有关文献[10]),融合有关课程组合实践(图1),笔者基于“四维”视角,设计了中职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构建框架(图2).[11]这种素养培养贯穿“基础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综合实践与高职升学综合课程”教育与人才培养始终,为每位学生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培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学生职业需要与人生发展夯实基础.

  (一)核心思维素养

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选择性思维(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好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关系,培养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合作性思维(主动融入集体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性思维(正确对待自然与环境,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自我管控思维(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有效管控自己的目标、言行、心理、情绪,培养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涉及正确认识社会、担当社会责任、融入团队合作、善于交流沟通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核心行为素养

课程教育中指导学生在对待工作、学习、生活问题上,在处理个人私事、集体大事、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与团队意识,理解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的意义与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把学习与工作都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将工作当作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追求方式.涉及自我学习管理、数学概念和方法的运用、交流思想和分享信息的能力、中文外文应用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能力素养

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接受新理念的学习能力、从事新岗位与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适应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可携带,且伴随终身在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为适应职业岗位变化性、发展性和适应性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涉及计划组织能力、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图2 “适合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构建框架

  (四)核心精神素养

课程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未来从事职业岗位应具有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责任感.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精神、职业道德法律素养、职业理想素养与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从课程“体系”出发,创新课程选择的“新表达”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方式的变革与优化过程体现一种教育价值观的革新导向.这种变革导向趋势是“创造为学生提供适合课程教育的条件”,[12]打造菜单式“课程超市”,增加教育的选择性、适应性、多样性,保证每一个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13]

  (一)开发机制

针对目前学生直接就业与高职升学深造(即对口入学、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高职注册入学、中职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两类成长与学习类型,职业教育有必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对于课程供给的自主选择权.

  1.彰显“选择性”.

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构建选择性课程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发展与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专长,尊重学生的成长与转向意愿,给予学生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或两者转换的多次发展选择,赋予学生更多的在学历(培训)、学制、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教育选择权利.[14]

  2.强化“专业性”.

专业课程教育贯通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过程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继续升学)需求的课程系统(课程内容),建设既具备职业教育课程专业性特征,又能适当融合升学成长教育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创造学生可以自主选课的“课程超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3.凸显“融合性”.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育人的核心理念.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折中”的教育类型,选择性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系统重构.公共基础课程应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文化素质基础教育和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双轮驱动”同步,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课程教育,也要突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以及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15]

  (二)体系构建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构建如上页图3、图4所示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发展与成长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超市”.

  1.课程内容.

一般由“必修课程模块”(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开足开齐的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属于校本性课程,供学生任选或限选)两类模块组成.前者一般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平台性课程与方向性课程)组成;后者分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两种.“限选课程”旨在保证学生学习与成长方向的一致性,保障学生选定学习课程的相对系统性和丰富性,原则上要按二选一及以上“选比”向学生提供“限定课程”的科目;“任选课程”可以涵盖比较广泛的内容,包含常识课程、人文选修、专业选修、技能拓展(考级)、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

  2.课时确定.

选择性课程体系一般按如下比例分年段设置: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时(含军训国防教育)占总课时数约40%;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专业认知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总课时数约50%,其中任选课程(人文任选课程与专业任选课程的课时比约为4∶6)占总学时数约10%.“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中都应设置实践性(实验实训实习)内容模块.原则上,为继续升学学生提供的实践性教学课时不低于总课时数的30%,为直接就业学生开设的实训实习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16]

  四、从课程实施出发,拓宽课程行动“新路径”

  职业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合自己的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管理者要及时转变课程管理观念,让“适合的教育”理念落地,构建具有选择性的“课程超市”,并融入职校的日常教育教学.

  (一)规划指导

创造适合的课程教育,既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向.学生课程选择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成长观.学校要组建选择性课程“四导”教学团队:“成长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规划,“课程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专业导师”——协助学生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就业(升学)导师”——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咨询与指导.学校还要向学生与家长提供选择的高清“地图”——《学习成长指导手册》,为学生合理选择课程、专业、职业、升学就业方向提供“指南”.[17]

  (二)平台打造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创造“适合的教育”提供了利用网络系统选择课程与自主学习的可能.构建网络双向互动选择平台,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就选课和资源学习进行互动(如图5),构筑数据互通的信息化选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系统,为学生平台选课、寻找资源帮助学习、观测自己学业发展情况与及时选择就业或升学提供云数据支持.[18]

  (三)课程管理.在打造“课程超市”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选择课程和制订人生规划的科学指导,推行学生学习与发展“导师制”;适应校企合作、教产融合、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推进需要,实施“2.5+0.5”学段动态“组合制”;依据课程内容开展差异教学,实施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有机融合,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新机制——大班与小班有机组合、分层教学与分类教学有机整合,创新选择性课程教学方式,长课与短课有机结合、长学期与短学期有效组合,尝试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19]

  (四)技术推进

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也正从教学范型向学习范型转向.推进“互联网+”信息化教学进课堂,重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方法在“适合的教育”中的运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意义建构关键性环节的设计,协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建构与创造的活动,激发师生合作学习时集体荣誉的投入感;选择教学情境时要创建关联学生生活与跨界课程知识的实践学习社群(利用群、微信群等),为学生个体创造不同的实践经历体验与学习反馈,让学生感受建立师生互帮互助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感;教学实施时要通过课堂活动的实践与应用寻找到与所学内容载体的关系,实施集成式学习,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创造学习产品(任务)的成功感.[20] ■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适合的教育”讨论会在靖江召开[EB/OL].[2017-06-20]http://www.ec.js.edu.cn/art/2017/6/20/art_14463_212358.html.

  [2][10]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99-109.

  [3][5]周如俊.基于多元整合视角探讨中职课程设置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21):36-40.

  [4][7]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6]周如俊,李伟.哲学视域下对职业教育课改中“五个融合”的审视[J].职教通讯,2011(9):71-76.

  [8]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9]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11]翁孝川.培养核心素养,职校生“以不变应万变”[N].中国教育报,2016-08-30(7).

  [12]王颖.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7):242-243,245.

  [1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5-07-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14][16][17][19]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2014-11-12]http://www.zjedu.gov.cn/news/27092.html.

  [15]陈咏.五国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87-89.

  [18]王曼,牛静.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1):63-65.

  [20]范家柱,张剑平.影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华东地区20所中职学校的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78-89.

该文汇总: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等职业教育和供给和课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职业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战略格局的变化也随之产生,这不仅影响了多行业的发展,对于教育也产生重要作用 山东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发展,.

2、 中等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 中……职业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技能过硬的技术工人、产业工人,更担负着中职学生成长成人的教育重任,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中职德育.

3、 农广校成人中等职业教育 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有效措施 文章以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丽水市莲都区分校(简称莲都区农广校)开展成人中…….

4、 大学生自我主导水平与影响因素探究以职业选择为场域 张宇晴,岑逾豪(上海交通大学高……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摘要职业选择是大学生成年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常常出现迷茫、自我概念不清、依赖他人意见……缺乏内心声音的表现 本研.

5、 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角色演进 教育管理是我国教育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经历了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 本文从国家管理角色方式出.

6、 适合的教育在职校办学中的落实和体现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应该是“适合的教育”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