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关于体育思想的论文 关于体育的学年论文 体育科学杂志 中西方体育差异英语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关于体育思想类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体育思想的碰撞解读《论语》和《体育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体育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9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体育思想的碰撞解读《论语》和《体育之》,本文是有关体育思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体育之研究》和近现代和碰撞类论文范文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摘 要:2017年4月1日是《体育之研究》刊发一百周年纪念日,百余年来其体育思想对当下中国体育教育有深远的启迪与影响.而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史上孔子的《论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位置.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不同时代两个伟大思想家的体育思想进行解读和比较,研究认为,孔子及的体育思想在体育目的及体育地位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孔子的体育思想是服务于封建统治,从属于“礼”,的体育思想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整个国家,在德智体教育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但是,在理念层面,两人都认同体育的身心全面发展观,在实践层面,都推崇身体力行,在功能上都注重休闲健身,淡化功利.在国人体质下降、功利与浮躁喧嚣的时代,领悟两位伟人的体育思想精华,对提升现代人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论语》;《体育之研究》;体育思想;身体素质;时代性

Collision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Sports Thought:Reading “the Analects ” and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Danfeng

(Sports Science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

Abstract: April 1, 2017 is the "sports research" published 100 anniversary, more than 100 years of its sports thinking on the current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has far-reaching 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s thought, Confucius´ "The Analects"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historical position.Through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read and compare the two great thinkers of different times on the sports though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erences in sports purposes and sport status of Confucius and Mao Zedong. Confucius´s sports thought is to serve the feudal rule, from belong to "the ritual". Mao Zedong´s sports thought is to serve the people, to serve the whole country,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However. in the concept level, two people agree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in the practical level, they are respected personally, all pay attention to the leisure fitness on the function and dilute the utilitarian. In the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decline, utilitarian and impetuous era,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the sports thought of the two great m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accomplishment of modern people.

Key words:the Analects;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on sports; physical fitness; times

国家体育总局于2015年11月25日发布了《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无论是在青少年学生人群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人群中,超重肥胖现象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持续[1].近年来由于社会或个人等原因,导致国民体质下降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屡见不鲜,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活动自远古时期就已经伴随人类生计而存在,发展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各类体育设施和体育手段虽然越来越成熟,但人类的身体素质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甚至出现倒退.国民身体素质不仅与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相关而且与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息息相关,个体的发展情况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衰退,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自身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只有转变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活动动机才能达到强身健体最终国富民强的目的.从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到一代伟人,在《论语》和《体育之研究》中分别汇集了各自的体育思想精华,两者在体育观念上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冲突性,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物,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会受到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他们的体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思想和意识观念仍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所以,深入学习与研究两者的体育文化思想并予以传承与创新,是当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繁荣的重大课题,亦是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并实现中国体育梦的一项重大任务.

1从论语解读孔子的体育思想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其中也包括了早期孔子对体育的观点和态度.由于孔子以及《论语》所处的历史地位,这些观点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位置,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的灿烂光辉[2].通过对《论语》中孔子的体育思想进行解读,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点:

1.1“御”、“射”之体育教育

“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至夏代初具雏形,商代初具系统与规模,到了西周时期,“六艺”教育已基本成形与完善[3].孔子对其弟子授课时也延续了当时盛行的“六艺”教育并结合“六经”进行教导.《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所用的教科书,诗、书、礼、乐、射、御是孔子教育中作为作为实际训练的具体内容[4].其中“御”与“射”是当今体育范畴的内容,“御”是驾驶车马的技术,孔子在实际教授中也提出了“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衡、逐禽左”五种技术要求.“射”是指射箭的技术,论语中也有多处表现出孔子在这项技术上的主张,“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规范和约束这项动作技术.可见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不仅存在“御”、“射”的体育主张,而且这也在他的教学内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成人”的体育主张

“成人”的说法出自于《论语》,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第十四》).在孔子看来,一个完美的人不仅必须有智慧,清心寡欲,多才多艺,而且要体格强健,勇力过人[5].其中“勇”代表着孔子的勇武观,这种勇武观是古代军事体育中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成人”主张在古代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封建礼制,但从当今教育层面来看是一个人要具备德智体美素质的诉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虽然“仁”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但个人的志向,道德修养和身体技艺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孔子对培养德育、智育和体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张,单单只有文化知识不能称作“成人”,这也正是当今学校体育目标所追求的人才标准.

1.3身体力行的休闲体育思想

孔子自身就是一个爱好体育活动的人,所以在提倡体育的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者.在当时人均寿命不高情况下,孔子活到73岁,这与他爱好垂钓、射箭和驾车、爬山等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述而》),这是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外出郊游,沐浴游泳的场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孔子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爬山观景来锻炼身体和陶冶性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孔子认为有空的时候下下棋也比整天无所事事强,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在潜心学问的同时身体力行来从事体育活动,并主张劳逸结合的理念.孔子所喜爱的爬山、骑马和下棋等也正是现在的休闲体育范畴,显然,劳逸结合的体育休闲思想也是孔子比较推崇的.

1.4体育养生思想

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也正是一种过犹不及的养生之道,在体育活动上孔子主张适度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选择的进行体育活动.不因过量运动而伤身,也不因缺少运动而对健康不利.孔子的养生之道也体现在饮食、起居的规律性等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都是日常饮食的标准,不吃变色腐败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仁者寿”更是一种由内而外达到的长寿境界,通过道德的教化使内心世界更加坦荡,达到恬静从容的状态才是养生之道的真谛.这种身心和谐的养生思想正是近代体育所要达到的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为后来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从《体育之研究》解读的体育思想

《体育之研究》是早期发表《新青年》上的体育著作,他在文中详细的阐述了体育的本质和地位,功能作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原则等.《体育之研究》的意义绝不仅仅在它的体育文化启蒙作用,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体现出来的以时代精神为“矢” ,以中国问题为“的”的方法论和用时代精神统摄中西文化的文化学意义[6].通读《体育之研究》后将的体育思想归纳如下:

2.1体育之真义

在他的文章中对体育的本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体育的真正意义并不像封建社会的体育一样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目的性,体育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个体健康,从而达到改善国民的体质的目的.“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正是他对体育真义的高度概括,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首要的位置,健康的体魄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人类自古就追求各种养生之道,而体育这种身体活动正是一种促进身体发达、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作者对体育之真义的理解是从体育的工具性认识回归到人文理性,即对人个体发展的关注[7].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回归到体育最本质的属性来阐述体育的真正意义,的体育真义观也是当今社会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即“以人为本”的体育目标模式.

2.2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哲学理念

“三育并重”、“身心并完”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发展,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的一大贡献[8].通过唯物辩证法对德育、智育、体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体育对于强身体到最终增意志的发展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证.他在《体育之研究》中根据“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这种体育、智育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明确了三育协同一致发展的重要性.而在现代学校体育中,课业负担重和升学压力大等严重制约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多数学生愿意在学习上花大量时间而不愿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所以,近几年媒体的关于学生因为长跑测试而猝死的事件时常发生,归根结底反映出当今智育和体育发展与三育并重思想的不一致性.“身心并完”是对体育递进功能的阐述,体育以个人发展为导向,通过体育活动能强身体、增知识、促感情到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统一.这两种体育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近现代体育思想.

2.3主观自觉、持之以恒的体育态度

在体育锻炼的态度上,提倡的是一种主观自觉性,只有自身能动地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体育的效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强健的体魄在于锻炼,而锻炼又在于主观的自觉性.同时,“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是指持之以恒的参与体育锻炼.只有具备了这两种基本的体育态度才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素质,这也是如今提高国民体质的基本要求.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出现的肥胖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这种自觉主观、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态度更是改善自身身体状况所迫切需要的.认为不爱运动有四点原因“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这都是个人主观意识层面的作用,因此只有从自我意识上转变对体育的态度才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出发点.

3古代与近现代体育思想的碰撞

3.1冲突性

就体育的目的而言,孔子的体育目的是自上而下的,体育首先服务于封建社会然后是阶级利益最后才是个人层面.他教予学生射箭、骑马等技术是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地掌握管理国家和作战的本领,是为了维护封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是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体育观念.“礼”字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多达75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切活动都是要“礼”来约束,体育也就不可避免的遵守“礼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当时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已经达到极致.这种压制个性独立发展的礼制也就泯灭了体育对个体本身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与体育目的性的差别之处.在的体育思想中,体育的目的性是从个体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个人层面主要体现在体育是以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还能增加知识,增进感情.国家层面来说,通过体育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振兴民族和挽救危亡的责任和使命.显然,由于政治环境差异大,在泯灭人性的封建社会与提倡人权的现代社会中,的这种体育思想更适应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体育,制定各类体育政策,实施各种社区体育路径,改革学校体育策略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个人的权利和需求进行的,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始终贯穿在体育事业当中.

就体育位置观而言,在孔子的思想中体育是不能排在第一位的,他认为体育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 是为一种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 ,“仁”为内核的思想[9].把孔子的体育位置观放在现在来看,他虽不把体育放在第一,但他本身却是体育活动忠实的参与者,这种高参与性也显示出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只是迫于封建制度的压制而没有广泛开展.而在《体育之研究》中明确地提出了“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的观点,开展体育才能强身健体,才能建设国家最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的体育位置观不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学活动, 而是在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 强调体育在人生中的基础作用, 从实现人生理想的意义方面, 去认识、界定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10].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尽管两者在体育位置观上存在分歧,但值得肯定的是孔子和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对体育持不同态度的人来说,即使不把体育放在行为活动中的首要位置,但出于对自我身体素质的有利性也要敦促自己常锻炼,常运动.

3.2一致性

孔子的古代体育思想和的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提倡身心全面发展.孔子“成人”的主张要求学生具有智慧,美德,才艺,武勇等,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实际上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萌芽[11],与主张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达成一致.

其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成为精通射御、爱钓猎、喜远足、善游泳、重养生、心胸豁达、心理素质好、多能而长寿的一位体育高度发展的人[12],与他热爱体育并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教学生射箭、骑马的技术虽然是多出于“仁”、“礼”的教化和约束,但是褪去政治外衣下的孔子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用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长寿来直观地展示体育带来的积极作用.也是言传身教的体育践行者,年轻时经常坚持冷水浴和爬山,老年时期游长江等都为全国人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两位不同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背景,但都用事实和切身的行动向现代社会做出了最好的例证.

其三是不过分强调竞技性.在《论语》和《体育之研究》中,两位思想家都是从大众化的角度来倡导体育而没有涉及精英体育的部分.孔子谈论的运动是中庸思想压制下无胜负高低和激烈竞争之分的体育,强调的运动, 也并不是以取胜为内涵, 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那种“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运动[13].中国自实行制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大国,却不能称为体育强国,最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发展不完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失衡.强国先强民,只有把发展好群众体育作为基础才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当前时期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积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也正是意识到了群众体育在国家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4两者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对当今国民体质健康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现象反思,从政府层面看,是由于制的影响,导致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竞技体育事业上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从社会层面看,是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把身体健康寄付于医疗部门.在环境因素上,各种体育设施布局不全面,体育政策不完善,群众体育活动缺乏多样性和吸引性等,但其中最为紧迫的措施是要扭转当下国人的体育观念.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主席提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的体育强国梦,就要把个人的体育思想观念与国家的利益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也指导了我们几代人,要转变中国人的体育思想观念,不得不重新解读这两位伟人的经典著作以及他们的体育主张,从而对提高国民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借鉴和影响:

4.1端正自身体育态度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9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对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人数百分比统计,其中怕影响学习,不喜欢没兴趣,没有时间,太累等自身态度成为导致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学习、工作环境的影响,现实中人们的体育态度变得不容乐观.

体育态度是体育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成份,是影响个体是否以及如何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14].体育态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体育行为,体育情感和体育认知,只有从心理上认同体育带来的身心和情感的体验,才能促使个人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不再把体育视为工作或学习之外的一种负担,而是把体育作为一种兴趣或生活的调味剂.端正体育态度是进行持续体育活动的良好基础,是每个公民实现终身体育的保障,因此,要扭转人们体育参与低下的局面,首先就要端正体育态度,提升公民体育参与的主观自觉性,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4.2“治”身体到“养”身体

据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肥胖和超重问题一直难以改变,同时高血压、高血脂等亚健康状态也严重困扰国民的身体健康,而这些亚健康状态大多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造成的.

现代人的观念中,缺少时间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等到身体出现问题去找医生治疗,比起物质娱乐消费,体育健康消费意识薄弱,传统的养生观念不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代健康的理念当中,“养”比“治”更科学,从孔子和的体育思想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注重养生之道,并通过“养身”达到“养心”最终延年益寿的目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工作、学习等各种生活压力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下,不仅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而且伴随抑郁、焦虑、精神高度紧张等各种心理问题出现,从而也导致了亚健康和衰老的年轻化趋势.养生的思想不仅是中老年注重的,更是当下年轻人亟需培养的一种思想观念,通过体育锻炼来修身养性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

4.3挑战自己,超越极限

孔子骑马、射箭的高超技艺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达到的,对体育的感悟来自他丰富的体育实践和极限挑战,如青年经常在冬天冷水浴和日光浴,到后来游长江等.科技的进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汽车、自行车等各种现代化代步工具取代了步行,人们身体活动的范围在一点点缩小,物质条件优越导致人们惰性的增长,斗志的削弱,身体健康状况的衰退,人类的基因还是停留在5万年前石器时代的基因.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个体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流行性病毒、雾霾天气、突发性疾病等一次次挑战着国民的身体素质,恶劣的外部环境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斗志正是当今时代所需求的个体特征,而体育运动在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中发挥着提高身体素质,激发斗志和培养勤劳勇敢精神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在工作学习之余应该多多参加户外探险、马拉松和登山等极限运动项目来不断超越自我来战胜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5结语

解读《论语》和《体育之研究》可以看出,孔子和两个世界伟人都非常推崇运动的健身、教育及休闲养生价值;时代背景不同,两人的体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目标及体育位置来看,孔子的“射”和“御”是服务于“礼”的,服务于封建统治,在教育思想中处于从属地位,相比而言,的体育思想更为超越,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整个国家,在教育思想中处于统领地位;两位伟人对体育的认知也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在理论上都推崇身心全面发展,在实践上都倡导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功效上都注重休闲健身,淡化功利;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变革的时代,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功利与浮躁的心态,因精神高度紧张、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及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在这种背景下,重温伟人的思想智慧,领悟孔子及两位伟人在社会动荡年代秉承的体育思想,对提升现代人体育素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晓韵,马剑.说到体质,你达标了吗[N]. 人民日报, 2015-11-27(23).

[2]王京龙.从《论语》看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J].体育科学,2012,32(1):77-80.

[3]王烈.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5):37-39.

[4]杨文轩,陈琦.孔子体育思想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109-113.

[5]王云.孔子的体育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75-77.

[6]熊晓正.启蒙与重构:读《体育之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25-27.

[7]戚雪枫,冯晓露.青年的体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读《体育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3):34-38.

[8]毛运海.体育思想及现实意义考略——对《体育之研究》的理论评述[J].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2):8-11.

[9]曹冬.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43-44.

[10]高秋平,张娜.论《体育之研究》的历史价值观——兼论青年体育思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76-478.

[11]黄力生.孔子是我国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1,2(9):69-72.

[12]王化冰,张立燕.论孔子体育思想的两面性[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21-124.

[13]孙娟,孔庆波.论体育思想与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5):77-80.

[14]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79.

归纳上述: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体育之研究》和近现代和碰撞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体育思想本科毕业论文体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谈承德民间故事中的中国古代伦理思想 杨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郝瑞云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项目基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FY2014004 摘 要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类型的一种同样关乎人类的心灵与情感,并且与.

2、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书评 董 偲摘 要李泽厚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他有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源储备,有极大的理论吸纳、综合、建构能力,思维极为理性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是李泽厚的代表性著作 本文试从目录安排、.

3、 的人体思想和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互通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无不蕴含了人体思想 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核存在互通之处,人体思想的形成与马克思人本思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之间的互通有很大的关联.

4、 孔子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孔子作为儒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在教育发展与政治理念上也颇有建树,是古代文学重要的奠基者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儒家思想发展角度出发,对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学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5、 建立在佛经翻译基础上的中国古代翻译思想 中国翻译思想发展初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两汉盛于唐朝延续至宋元时期;第二阶段则是明末清初也就是从17 世纪初至18 世纪中叶的西方科技翻译;第三阶段则是民国至今 第一阶段其实就是佛经翻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