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旅游杂志 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期刊杂志 生态经济论文 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生态旅游的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 琅岐岛生态旅游开发开题报告 生态旅游论文提纲

关于生态旅游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生态旅游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20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该文是生态旅游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生态旅游和开发研究和甘肃省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1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1.1 山景

  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高山、高原、河谷、盆地、丘陵、平原、沙漠、戈壁等地貌兼而有之,是一个多山、多沙的高原省份.阿尔金山以近东西方向深入甘肃西部;巍峨的祁连山以西北向东南延伸;西秦岭山地以数条东西向的山脉盘踞在陇南地区;六盘山纵贯甘肃东部,成为陇东、陇西的分界线.阿尔金山、祁连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岷山、子午岭、六盘山、秦岭等主要名山,构成了众多的山景、洞穴、象形山石、冰川雪山等景点[1].

1.2 水景

  甘肃省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黄河干流、洮河、大夏河、泾河、渭河,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疏勒河、党河、黑河、石羊河及其支流十余条,穿流于崇山峻岭,万顷良田之间,形成了风景秀丽的瀑布、跌坎等水景资源.

1.3 森林草原

  甘肃气候类型多样,森林植被复杂.自南向北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干旱荒漠植被及草原植被,林相结构多样,四季景色各异;野生植物丰富,据调查,野生植物约4 000种,分布于甘肃境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有37种,为西北各省区保护植物种类较多的省份,我国特有属190属左右,在甘肃森林中分布的29属.

  甘南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牧区之一,天水放马滩是秦始皇“六国灭,四海一”一统中原,雄霸天下的战略要地.焉支山下马营滩是汉王朝“乘万骑,逐匈奴”横扫千军,收复河西的主战场.

1.4 沙漠戈壁

  甘肃地域广大,草地、沙漠、戈壁广为分布,草地宽广、水草丰美,河西走廊,荒漠连片,人烟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塞外风光.有融大漠风光、特色林果为一体的武威市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景观旅游区,敦煌市阳关沙漠森林公园,张掖市黑河森林公园.

1.5 珍禽异兽

  在多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甘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据调查资料统计,脊椎动物有790个种和亚种,其中:鱼类80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47种,鸟类500种,兽类140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90多种.

1.6 文化古迹

  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并造文字,创历法,开创人类文明之先河.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 600 km,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珍宝.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为代表,文明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

1.7 军事遗迹

  甘肃军事遗迹众多,森林旅游景区内主要分布主要有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祁山堡;薛仁贵征西兵困之城——锁阳城;名扬天下的街亭;宋朝杨家将镇守的关口——三关口.铁木尔兵败铁木山,红军神兵天降腊子口,红军胜利会师会师楼.

1.8 民族风情

  甘肃有45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居住在森林旅游景区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各自独特的居住、服饰、婚姻、信仰、饮食、文化、舞蹈等习俗,特别是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仅在甘肃居住.甘南草原的藏族“香浪节”,每年公历7、8月间,在甘南草原举办为期1月的藏族民间郊游、娱乐活动(合作森林公园).以回族为主的“花儿会”(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在公历的6、7月间在松鸣岩、莲花山举行规模宏大的郊游、对唱“花儿”活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人(马蹄寺森林公园)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2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甘肃省森林旅游从无到有,再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甘肃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是甘肃省开展森林旅游的主要形式.近年来,甘肃省森林公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经营效益不断增长.其中某些森林公园由地方政府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森林旅游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至2016年,甘肃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91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69个.

  随着甘肃省森林旅游的开发,森林旅游商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林果、林产品加工品、花卉、中药材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体系,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建立了旅游商品销售场所,成较好的开发基础.据统计,2016年全省经济林总面积145.346万hm2,年产量达到680.42万t,实现产值276.7亿元;各类花卉栽培面积达3.73万hm2,年产值9.25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67.52亿元.

3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3.1 优势和机遇

  ①资源丰富.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气候多样,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许多具有游览观光价值的景点,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通过开发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是甘肃建设森林旅游景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据甘肃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甘肃林地面积达1 042.65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18%;

  ②基础良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及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态势趋于良好.截至2016年底,甘肃省共建立森林公园9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3处,省级森林公园69处.91处森林公园涉及全省12个市(州)的53个县(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以省级森林公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③区位优势.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甘肃省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2].甘肃是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陆路口岸,可辐射陕、甘、宁、青、新、藏等省(区),省内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较多[3].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热的带动下蓬勃发展,2016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 220亿元.甘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丰富的旅游客源市场;

  ④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旅游将由观光型向休闲型、保健型发展,旅游由城市园林化向自然环境方向发展,由单一的娱乐向增长知识、锻炼身体、休养身心方向发展,旅游方式也由原先的粗放式转为低碳化、生态化方式.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甘肃省也确立了发展成为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甘肃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功能与作用得到较大发挥.而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甘肃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甘肃省的森林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随着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资金、人才、技术等发展旅游的关键要素将会不断向森林生态旅游投入,又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支持.因此,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3.2 存在的问题

  ①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甘肃省大多数森林旅游景区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层次状态,开展森林旅游项目的文化品位不高,品牌打造、包装力度不大,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奇、求知”的旅游心理需求.同时森林旅游精品线路与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较弱;

  ②建设资金不足.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政府每年从生产、基建等资金中对森林旅游开发予以倾斜,但仍满足不了森林生态旅游这个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求,许多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只能体现在纸上,而不能落在实处,一些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开发,陈旧老化的设施也得不到及时更新,严重制约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③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问题.森林旅游景区多处于边远山区,林区经济社会远落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甘肃省森林旅游景区大部分是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在经营机构、经营经验、基础设施、财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离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如公路等级低,接待、服务设施档次低,电、水、通讯条件差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严重困扰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④服务管理水平落后.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森林公园规模的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因此显现出来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管理与服务水平不能适应森林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匮乏,且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⑤资源连续性不足.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规模性、连续性不足,森林旅游景观与其他高品质的地质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契合性不足.森林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存在一定程度的模仿性开发.森林旅游季节性较强,每年经营期一般只有4~6个月,旅游经营成本较高,年经营期短.

4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4.1 优化空间布局

  甘肃省地形狭长,森林旅游景区(点)分散,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应当本着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合理控制,妥善安排、轻重适宜的原则,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开发条件的森林旅游景区(点)重点开发.甘肃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布局采用点轴开发模式,突出优势,亮点发展;(森林)公园优先,特色(森林景区)补充;亮点串线,点轴发展;融入区域,交相辉映,利用核心森林旅游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形成区域森林旅游增长极核,培育品牌,辐射带动周边森林旅游景区发展,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重点发展祁连林海—丝路风情森林生态旅游区、黄河山水—城市(休闲消夏)森林生态旅游区、秀山丽水—陇上江南森林生态旅游区、黄土绿岛—养生陇东森林生态旅游区、高山峡谷—雪域藏乡森林旅游区等五大森林生态旅游区.

4.1.1 祁连林海—丝路风情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武威市及金昌市.目前较成熟的森林旅游景区有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马蹄寺省级森林公园、阳关沙漠森林公园、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林业部甘肃研究中心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另有古浪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民勤沙生植物园,祁连葡萄庄园等,森林旅游景区的类型丰富,特色突出.应将森林旅游景区与文化景区联动开发,针对区域森林旅游休闲避暑市场和丝绸之路辐射市场,主要开发森林休闲、度假旅游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同时注重在自然保护区及沙漠旅游区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1.2 黄河山水—城市(休闲消夏)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甘肃省的中南部,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本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拥有兴隆山、吐鲁沟、太子山、莲花山、松鸣岩贵清山、渭河源等国家森林公园,应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观光休闲及度假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此外,区域内城郊型森林公园(市郊10 km左右)较多,已部分或主要职能为城市公园,如兰州徐家山、陇西仁寿山森林公园等,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森林气氛不浓郁,游客以一日游为主注重风景林培育和园林化建设景观系统,引进现代娱乐设施,或因势利导地发展主题公园,部分甚至可考虑逐步转化为公益性免费城市公园,以低门票或免门票,高人流,高重游,景观园林化、娱乐设施现代化,走城市公园发展的路子.

4.1.3 秀山丽水—陇上江南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省境东南部,包括陇南市、天水市.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并秀,以森林旅游区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小陇山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均为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森林旅游景区.区域内大多森林风光秀美但景观特色不突出,环境质量优,交通方便,游客以享受环境,度假为主,重游率较高,宜建设度假型森林公园,保持低门票,兴建不同档次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游客规模,以提高住宿率、消费水平为开放方向.

4.1.4 黄土绿岛—养生陇东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省境东部黄土高原区,包括平凉市、庆阳市.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围浓郁,交通条件正在改善,名胜古迹相对较少,天然森林资源多呈孤岛状分布,人工林面积大,且集中连片.主要林区有子午岭林区(全省第三大林区)、关山林区(莲花台),小片林区有太统山—土谷堆林区(太统—崆峒山)、新窑林区(五龙山)、百里—珍珠山林区等.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不仅给游客提供一处登山、进林、看庙等初级观光产品,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将旅游七要素“行、游、住、食、购、娱、教”中的娱乐和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区位特点将餐饮和住宿摆在合理位置,营造休闲旅游良好的服务氛围,从而弥补大多数森林公园观光旅游资源精品不足等劣势,体现森林旅游保健、快乐、增长知识、体验性、参与性强、重游率高,主要游客为近程游客的特点.

4.1.5 高山峡谷、雪域藏乡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区位于省境西南部,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良好,是甘肃省近年来森林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森林旅游资源是其优势性资源是全省主要的天然林林区,白龙江林区(全省最大的林区)、洮河林区、大夏河林区均在此区分布,森林面积约占全省的30%.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是甘肃省目前代表性的森林旅游品牌之一.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经营中应引进世界(中国)自然遗产管理理念,可适当逐步提高门票,在环境容量内扩大游客规模,迅速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内外可进入性,不宜大量建设园林化景观和引进大规模商业服务设施和大型人工娱乐设施,同时在森林旅游开发中应注重民俗旅游文化的融合,注意与区域藏文化旅游景区组成特色互补的旅游线路,共同做大旅游市场,提高森林旅游效益.

4.2 打造精品产品及线路

4.2.1 旅游产品

  ①森林观光旅游产品.观光旅游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形式.森林旅游各项旅游吸引物作用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要和森林景观密切联系的[3].甘肃省应将注意力放在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森林旅游景区,如小陇山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政县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等,依托景区开发精品森林观光旅游点、线、区,注重区域景点景区旅游资源整合,避免同质化和低质量发展;

  ②森林休闲旅游产品.针对城郊型森林公园,如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兰州雁滩湿地公园、张掖湿地公园等,推出大众休闲旅游产品,为城市居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发挥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大众休闲功能;

  ③森林度假旅游产品.利用甘肃省森林旅游景区夏季凉爽的气候、森林清新的空气及优美的景观等开展度假避暑旅游,完善景区交通、住宿、餐饮、环卫、安全等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配套开发养生康体、滑雪漂流、森林探险等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开发具有森林特色的高质量旅游度假区;

  ④森林文化旅游产品.森林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在此基础上,融合甘肃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开发森林文化旅游产品,如“莲花山三月三花儿会”、“祁连山户外运动挑战赛”等;

  ⑤森林科普旅游产品.林区中蕴涵着丰富的森林知识,这既包括森林生态知识、也包括森林生产经营知识和森林文化知识等,这些对于旅游者而言文化教育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日益扩大的学生旅游市场吸引力更是巨大.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各类学生的旅游知识普及教育基地.如可开展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相关的科普教育活动.

4.2.2 旅游线路

  目前甘肃省基本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五大森林生态旅游线路:一是以兰州兰山、五一山、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兴隆山、石头坪森林公园为重点的都市风情、黄河风情、瓜果之乡旅游线;二是以麦积、贵清山、云崖寺、仁寿山、周祖陵森林公园为重点的黄土风情、历史文化、寻根祭祖旅游线;三是以松鸣岩、则岔森林公园为重点的回藏风情、草原风情、休闲度假旅游线;四是以鸡峰山、天池森林公园为重点的陇南秀色、田园山水、珍禽旅游线;五是以阳关、黑河、马蹄寺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丝路风光、沙漠绿洲、登山探险、宗教文化旅游线.

  在此基础上,应积极联动区域其它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组成的特色旅游线路,单独森林旅游线路基本为近程1~2日游线路,即本地市场对单个或邻近几个森林旅游景区组成的森林旅游线路,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旅游线等3条国家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庆阳红色旅游、天水—陇南三国古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兰州、天水、平凉休闲度假旅游圈,最终形成八条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包括兰州都市休闲避暑森林旅游线、天水休闲度假森林旅游线、陇南森林峡谷森林观光旅游线、河西丝路文化森林旅游线、甘南藏风原生态森林旅游线、陇东黄土风情森林旅游线、甘肃沙漠保护体验旅游线、甘肃湿地科普保护旅游线.

4.3 减缓环境影响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经济理论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要兼顾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方针[4].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适度,开发时间要适度、开发阶段要适度、开发规模要适度、承载容量要适度,力争可持续的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对森林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无度利用,而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再度保护,是以开发代保护,是一种良性的改造和建设.

4.3.1 加强统一规划,促进合理开发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必须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景区开发,必须认真组织编制开发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森林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科学确定旅游项目的开发范围、开发种类和开发强度,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

4.3.2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加强森林旅游区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处置设施,促进污染的集中控制,增加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努力改善燃料结构和煤炭燃用方式,严格保护森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建设森林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体系,利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旅游项目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地减少旅游活动和非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适当的处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3.3 促进森林旅游景区与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加强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做好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工作和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护林防火以及植物病虫防治,禁止采伐林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保护森林公园内的生物资源,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捕猎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森林公园内的地形地貌景观,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森林公园地形地貌的其他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积极整治,限期恢复.

参考文献:

[1]张金泉.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科学,1999,(9):53-56.

[2]王瑗媛.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J].发展,2016,(1):45-54.

[3]吴相丽,臧淑英.伊春市森林旅游开发模式[J].经济地理,2006,(11):1 071-1 075.

[4]韩松岭.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2003,(3):57-59.

[责任编辑:郑德胜]

上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生态旅游专业范文可作为生态旅游和开发研究和甘肃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生态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西安市周至县秦岭北麓沿山主要峪口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型开发的调研分析 摘要在1983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而在1993 年“生态旅游”的概念又被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为—&mdash.

2、 沟崖风景区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与构建 李敏,陈文武,田晔林……摘要在实地调查和林业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当前国家政策要求和森林康养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沟崖风景区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区位的‘静’和.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探究以四川黄龙景区为例 一、自然保护区推行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据统计,我国已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且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 旅游开发初期,大部分保护区出于增加游客量、提升景.

4、 森林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 摘要院阐述了森林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并对森林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的美观作用及人体调节功能进行论述,探究森林整体的医用、食用价值,以期为当前森林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在生态旅游中更好.

5、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前景和制约因素 摘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的需求,人们对返归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人们更关注养生、健康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兴隆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优美的环境倍受人们青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