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周易文化论文 河北周易会论文 周易期刊 周易文化鉴赏结课论文 周易和风水参考文献 周易论文

关于周易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周易》新解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周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周易》新解,本文是关于周易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周易》新解和《周易》有关论文范文.

考古学界对于历史的解读,公认的第一重证据,是出土文物;第二重证据,是典籍记载.其实,对于典籍的解读,也应该算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说来,对于《周易》的解读,就更是“文化考古”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撇开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不谈,王练柱先生运用方言学和民俗学的方法,加之以缜密的逻辑思维,来解析《周易》,可谓独辟蹊径,另有心得.

在“五经”之中,最为晦涩难懂的,应该就是《易经》了.

关于《周易》,百度的解释是: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 《归藏》己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本.现在的《易经》-般即《周易》.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 《五典》、《八索》、 《九丘》”.所谓《三坟》指的就是古《易》.

从本质上来讲, 《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因此,若将《周易》用舶来的名词作一比附,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哥德巴赫猜想”.

古往今来,试图这一猜想的饱学之士非常之多,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各家学说,却各有千秋,莫衷一是,这就使《周易》更加神秘,使人们更加好奇.

而王练柱先生的《周易新解》,可谓是各家之说外的“另一说”.

2014年9月24日,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同时他也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王练柱先生对于《周易》的“新解”,这正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的成果.

笔者以为, 《周易新解》的特点及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王练柱先生借助地域特色文化来解读《周易》,可谓另辟蹊径;二是对确认周文王是《周易》的作者的论证,较有说服力;三是用方言、民俗解释《周易》的字词及意蕴,可能更符合原作者的意图;四是对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解析,有独特见解.

地域特色: 《周易》的显著特征

《周易》诞生于殷末周初的黄河中游地区,这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周易》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不言自明. 《周易新解》充分考虑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可谓切中要害,

欲读懂其书,先了解其人.

王练柱先生在本书的《引言》中自述道:我曾经在西安一所高校的理工科专业求学、工作,大部分时间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力学打交道,受到了较为严谨的数理逻辑方面的训练,也许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对理解“碎片化”的《周易》文字,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准备.

古往今来, 《周易》的研究者,多从文字考证方面入手,阐释其深奥义理,考辨其微言大义,这当然无可厚非.但王练柱先生却以理工科的思维,从地域文化发生、发展遵从的逻辑出发,对《周易》追根探源.也许,他的探索,更加接近《周易》的原始意义.

这是他研究《周易》的个人方面的优越条件之一.

另一个优越条件,是王练柱先生的家乡,陕西咸阳市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个小村庄,这里距被认为是周文王、周武王陵墓的地方近在咫尺.这样来说,王练柱先生和周文王,就是相隔了几千载的“老乡”.

当年的“老乡”周文王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几千年后,他的老乡能够听懂吗?

从文字学、汉语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可能性极大.

汉字产生后几千年来,尽管经过了各种文字的演变,但我们还能够理解文字创始者的最初意图;汉语当然也经过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虽然当年“周人”说的话,现在的后人可能听不懂,但幸运的是,汉语会比较完整地、全面地记录下老祖宗的意思.而且,在汉语的词汇中,更会“顽固”地保留这样的信息,这就是方言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说,古老的汉语词汇,就是体现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并且,周文王所说的“关中话”,也许就是当时通用的“汉语普通话”;他用这种语言写成的文章,就是典型的“书面语言”!

关于“关中话”的神奇的“化石”魔力,本书的责任编辑高峰先生,在《编辑手记》中略举了几例,令笔者大为震惊:

“关中话”中,把“大”字读为“duo”;问人时说的“阿答”、回答时说的“兀答”等等,在笔者的家乡甘肃陇西的方言中,至今还在被广大民众广泛地使用着.

和方言相比,各地迥异的民俗,也是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历史信息的“活化石”.因此,我想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甘肃陇西地方的民俗,从这个侧面,说明王练柱先生用“关中方言”揣测周文王写作《周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亲迎于渭”:延续了3000多年的古老民俗

笔者非常清楚地记得,在幼年时,每逢人家结婚娶媳妇,都要在大门上写这样的喜联: “幸有良辰迎淑女,愧无旨酒宴嘉宾”,横披是“亲迎于渭”!

上联还好理解,但下联中的“旨酒”一词,就令笔者猜度了好长时间.“旨酒”,根据喜事的情况,应该是好酒、美酒的意思,但为什么却偏偏不说“好酒”、“美酒”,而是“旨酒”呢?后来,学习了古汉语的基本常识,才知道“旨酒”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更令人叫绝的是横披“亲迎于渭”,这个典故原来指的是周文王成婚时,曾并船为桥,纳聘于渭水.《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朱熹集传:“文,礼:祥,吉也.”

至此,我对自己的家乡肃然起敬.

甘肃陇西,位于渭水上游.渭水蜿蜒流淌818公里,在陕西潼关注入黄河.而周文王迎娶太姒的故事,发生在“洽川”(即今天的陕西合阳),令人惊异的是:从时间上算,周文王的故事距今已有3000多年;从空间上看,陇西与合阳相距也有近两千里之遥,是什么神奇的魔力,使这个故事穿越了历史,超越了河川的阻隔,而一直流传到今天?因此,只能得到一种解释,那就是,方言、民俗,在一条河流的流域,会被顽强地保存下来!

从以上关中方言和陇西方言的相似性,以及周文王“亲迎于渭”的故事,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这也是王练柱先生隔着3000年的时空,能够和周文王这个“老乡”,进行对话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菱里之痛: <周易》晦涩难懂的根源

关于《周易>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而《周易》字词、语句的晦涩难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令人困惑的是, 《周易》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练柱先生认为:

身陷囹圄的周文王,一旦暴露了自己的“小聪明”而激怒了殷纣王,自己的身家性命朝不保夕不说,还可能使西岐的子民也遭受生灵涂炭之苦!但是,如果不能完整“记录”下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周易》,他也会死不瞑目!

这种两难境况,迫使周文王不得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以“谁也看不懂”的方式,记录下这些“研究成果”.

无论是谁写文章,总希望别人能看懂.但周文王深知,一方面,身处囹圄的他,身边都是殷纣王的心腹和爪牙,如果他要想长篇大论地写“文章”,无论如何都躲不过殷纣王的耳目;另一方面,一旦殷纣王从自己的“文章”里感受到“周文王确实比我厉害”,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除掉他,以绝后患.所以,他写出来的“文章”,不能让“看押”他的任何人,特别是殷纣王身边的那些“高人、能人”, “看懂”其中隐藏的秘密.因此,必须对“文章”进行彻头彻尾的“严密伪装”!周文王果用的“伪装”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占}、之书”的形式“书写”;二是以类似“现代速记”的方式,“只记录要点”;三是“指东说西、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正是经过了周文王的“严密伪装”.令人感慨的是,经过周文王“严密伪装”的《周易》,不仅幸运地骗过了殷纣王,也不幸地蒙蔽了古往今来的读《易》之人!

现在,我们一定能够体会到, 《周易》为什么如此晦涩难懂.如果不是处于如此特殊的境况下,谁会如此大费周折地“折磨自己”也“捉弄别人”!让我们想想看,在《周易》作者的“候选人”中,谁遇到过如此艰难的境遇?谁又有“折磨自己”的同时也“捉弄别人”的必要?想通了这些问题,也就可以肯定, 《周易》的作者,只可能是周文王!

这样的看法,有其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也能较好地解释笼罩在《周易》之上的种种疑问.同时,这也为用关中方言解释《周易》,提供了合理的背景.

《周易》中的“兑”:指“相互周济、相互帮衬”

用关中方言解释《周易>,最让人觉得精彩的,是对“兑”卦的阐释.

王练柱先生隔着3000多年的时空,与老祖宗对话的基础,是他认为,20世纪初的关中地区,其社会生活的形态,和300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再进一步延伸一下,如果摒除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技术的元素,那么,目前的关中地区的民众生活,也和周文王时代极其相似.

他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来解释.“我儿时经历的社会生活景象,可能与《周易》成书时的生活景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儿时聆听的语言,可能还带有古时的印记.所以,我对卦名代表的社会生活场景,有某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些来自于‘字典’的古意解读,有些则来自于小时候的经历.有些卦中,后者的成分更多一些.”

“兑”卦的卦象是“上泽下泽”. 《古今汉语词典》对“兑”的释义是: (1)喜悦(源自于“序卦传”的“兑者说也”,说通悦); (2)通达;(3)孔穴; (4)八卦之一; (5)以货币或其他替代物进行等价交换; (6)掺和; (7)通“锐”.

王练柱先生想象,在同一条河流上,存在相距很近的两个湖泊(泽).根据水流方向(流向),必定一个处于上游、一个处于下游,因此就构成了“上泽下泽”这一卦象的现实事例.如果两个湖泊的水面基本处于同样的高度,那么,当下游湖泊水位下降时,上游湖泊就会通过河道,向其注水,反之亦然(但在自然界中,反向流动极少出现).相邻湖泊之间这种“相互调剂”的现象,就是“兑”的含义.

相邻湖泊之间这种类似于“借”的“相互周济”情况,在农耕社会的家庭之间,会经常出现.例如,我家的“米缸”空了,就向别人家“借”一些米回来;等到我家的“米缸”满了的时候,再“还”回去.这种在过去年代经常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就是“兑”卦的主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古老的关中方言中,能够“原物返还”昀行为是“借”,而“不可能原物返还,但应同质同量返还”的行为是“兑”.例如,可以到别人家“兑”一些米面、油盐、柴火; “借”一个碗盆、一个工具、一件衣服等.

王练柱先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奶奶会让我去别人家“兑”一些面粉,而不是让我去“借”面粉.因此, “借一些米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而“兑一个工具”也是不恰当的.当我被“兑”卦搅得焦头烂额之时,冥冥之中,脑海中浮现出奶奶让儿时的我去别人家“兑”面粉的画面,让我豁然开朗!立即抓住了“兑”的要害,顺利解读了该卦.可见,方言及地域特色对解读《周易》是多么的重要!

不难看出,字典对“兑”的上述释义中,与《周易》中“兑”的本意最接近的是(5),但很不适合周初的时代.

《周易》中的“兑”,是指民众之间的“相互周济,相互帮衬”,而绝不是什么“喜悦”.现在人们婚丧嫁娶时的“礼尚往来”,应该含有古时“兑”的意味,即,当一人有“需要”的时候,大家一起帮助他;他也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帮助别人.过去,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大多是“实物支援”.显然,不可能把“受援得来的实物,再原物支援回去”,所以,“礼尚往来”式的“相互帮助”,是典型的“兑”的行为.

《周易》中的“离”:指“生离死别”

对于《周易>中的“火上火下”这一卦象,王练柱先生认为,可以理解为“火上(下)有火”.这令人联想到“熊熊大火”的情形;进而想到, “熊熊大火”也是起始于星星之火,而经过熊熊燃烧之后,也会慢慢熄灭,最后只剩一缕青烟随风而逝.而人生在世的生命历程,与一场大火又何其形似:婴幼儿时期的星星之火,造就了青壮年时期的熊熊大火.而到了暮年,又进入了逐渐熄灭的阶段,直到身后的一缕青烟,随风而散,无影无踪.于是,周文王从“火上火下”这一看似毫无意义的图形中,看到了人世间“生离死别”的景象.

为了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意图,周文王给这一卦起了一个名字

“离”,试图把人们的思路引向“生离死别”这一特定情形.因此,我们看到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一个名字

“卦名”.

可见,卦名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们理解“卦象”的思路,引向周文王特定的框架中去.事实上,每一个“卦象、卦名”的组合,在周文王的脑海中,都对应着一个清晰、明确的特定社会现象.例如,“火上火下·离”的组合,在周文王的脑海中就意味着“死亡”、“灭亡”.

走向死亡,这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宿命,无论高贵还是卑贱.面对亲人的死亡,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心态和表现.于是,周文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面对亲人亡故时的行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不同行为,进行了评价,这就是各爻的爻辞要表达的内容.

了周文王设置“离”卦的意图,王练柱先生觉得,他与这位老乡的心理距离,似乎又缩短了.与此同时,他对历代圣贤对于《周易》的解读,产生了怀疑.

比如, 《易传》被认为是孔子或其学生的作品,向来被人们尊为解读《周易》的最权威文献,因而后人在解读《周易》时,全部被《易传》牵着鼻子走,无人敢越雷池一步.

王练柱先生认为, 《易传》对“离”的各种解释中,没有一种符合周文王的本意.若按照《易传》给出的错误方向,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解读.可悲的是, 《易传》对很多卦给出了自相矛盾或错误的解释,这是两千多年来人们未能真正读懂《周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

究竟谁对《周易》的解读离周文王的初衷更近?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一问题.若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 《易传》是从“离”这个字的本意和引申义的角度出发,去解释“离”卦;而王练柱先生则从产生“离”的自然现象,推理到“离”所代表的社会现象,这个思路还是应该肯定的.

“取象比类”是古人的最直观的思维方法,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最重要的思维模式之一.

何谓“取象比类”?就是以此物比喻彼物.换句话说,要说明一个不常见的,不熟悉的事物,就拿一个人们常见的、熟悉的事物来作为参照,并以之来说明.即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未知事物的性质.

也就是说,周文王设置“离”卦的初衷,是从自然现象中的“火生火灭”,联想到了亲人间的“生离死别”,再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离”的现象,于是,才产生了“离”卦!

“后天八卦图”:周文王复仇的“灭商战略图”

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当王练柱先生明白了“离”及其他各“卦名”的含义之后,开始研究“后天八卦”时,他突然明白了“后天八卦图”透出的重重杀机!也领悟了“后天八卦”的战略意图!

这又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据史料记载,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时,其身份是“西岐”的“侯”.由于他对殷纣王的荒淫无道和残暴表露出不满,便被崇侯虎告密,被殷纣王拘禁于菱里.

身在囹圄的周文王,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谋划,终于形成了一个宏伟的“灭商战略”.受“先天八卦”的启发,周文王终于“发明”了一套“”,可以用非常简洁优美的方式“记录”他的“灭商战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后天八卦”.

我们且来看看周文王灭商战略的目标和行动路径:

第一, “周灭商”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将来的天下,将是位于西北的“周”的天下.

第二, “周灭商”时,可以依靠的力量是“蜀”;“蜀”将辅佐“周”得到天下.为此,首先要与“蜀”结成良好的同盟关系;而结成同盟关系的有效手段,是“互为依存,相互扶持”.

第三, “楚”是殷商的帮凶,应首先予以歼灭.“联蜀灭楚”时,将不会遇到来自于殷商,或“吴人”的干扰.

第四,“联蜀灭楚”后,应以雷霆之势,迅速“灭商”.“灭商”初期.“吴人”将采取“观望”态度;此后,若形势对“周”有利,“吴人”将与“周”携手“灭商”,否则,“吴人”将与殷商联手“灭周”.所以,“灭商”时应速战速决,不可打持久战;否则,“吴人”倒向殷商,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第五,“灭商”后,“吴人”将不攻自降,归顺“周王朝”.

第六,“灭商”后,联合“蜀人”、“吴人”,即可不战而屈“晋、鲁”之兵,天下归“周”.

面对这样一幅“周灭商的战略构想图”,周文王肯定激动不己.把它“记录”下来吧,怕“泄露天机”,让殷纣王知道后,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不“记录”吧,又心里痒痒,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左思右想后,他便想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后天八卦图”产生的原始动机.

对《周易》关键词“元、亨、利、贞”的解析

王练柱先生认为, 《周易>实质是一部“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按照这个思路,他认为,“元、亨、利、贞”,是对人们做人、做事的“总体要求和通用要求”.

所谓“总体要求”是指“全过程要求”.如果将“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就是:起始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维持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要求分别是“元、亨、利、贞”.

所谓“通用要求”是指这些要求,对做人、做事“都适用”.因此, “元、亨、利、贞”既是对事物发展阶段的明确划分,同时又是对各发展阶段应达到的目标的要求:元,出发点正确;亨,保障顺利发展;利,抓住机遇实现目标;贞,保持己取得的成果、成就.

王练柱先生认为, “元、亨、利、贞”的本意,应该是古人对“庄稼”生命过程的总结和抽象.

“元”是对“种子”生根发苗阶段的具象化描摹; “亨”是对“禾苗”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阶段的抽象化表述; “利”是对“果实”成熟与收获阶段的形象描写;“贞”是对“粮食“(收获的“成果”)的精心储藏的情景再现.

由于“庄稼”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显然对“庄稼”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这符合人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行为规律.

更简洁的说法是, “元、亨、利、贞”可以解释为“愿望良好、顺利发展、实现愿望、保持成就”.

以上略举的几例,大体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概要地介绍了王练柱先生解析《周易》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

至于更为详细的内容,读者自然可以通过研读《周易新解》,来深入了解他对这个“中国文化元典”的探索.其中许多内容,也许对厘清一些重大历史、文化悬案,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令笔者感兴趣的是,王练柱先生在本书中,对其他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的解析.

阴阳、五行、太极的起源及其哲学意义

《周易》与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概念息息相关,如“阴阳、五行、太极”等等.

王练柱先生认为,古人发现,金、木、水、火、土五种事物,每一种都比其他的事物“强”,同时又比其他的事物“弱”!按照逻辑关系,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于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古人发现某些特殊情况下,在一组事物的局部之间,存在明确的“强弱”、“优劣”之分;但从整体上看,“强弱”、“优劣”的比较,已经失去了意义.

为了拮述这种特殊情况,就需要一种“中性”的概念,既能表明一组事物的局部强弱、优劣“顺序”关系,又能显示这组事物整体上都不具有强弱、优劣属性这一特征,古人引入了“阴、阳”这一组概念,这包含着对某些特殊事物内在性质的深刻认识和整体思想.后世所谓的“辩证思想”,实质上只是“阴阳”概念的一种体现,或发扬光大.

关于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远古先民发现,它们具有非常神奇的特性:在“相生”、“相克”两种截然相反的特性上,均陷入了“死循环”的怪圈!

当人们用一个圆形及其内接五角形的图案表示“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之时,会发现,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可以构成“对立特性双重循环关系”的最短链条!事实上,用现代数学里的“拓扑学”可以证明, “五个元素”确实是构成“具有对立特性双重循环关系的最少元素数目”!

近现代科学界的成就中,堪与这一重大发现的意义相媲美的,大概只有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以及数学中的“古德尔定理”了!

“太极图”也是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太极图让古人逐渐产生了“均衡”、“平衡”或对称的审美观,以及认识自然的“本体论”,并将其演变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庸”.

王练柱先生还认为, “太极图”确实很美,也具有一种均衡的动感,难怪古人将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它表达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属性,并成功地把“阴阳、五行、太极”所揭示的思想,应用到人体健康方面,发展出了中医药学.

总书记在论述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时进一步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这些思想家“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创造,焕发强大能量、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

《周易新解》揭示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人文成就,如果是正确的、可靠的,那么,对重新认识、正确评价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将会有重要参考价值.

“河书、洛图、神龟、九五之尊”的实质

中华文明赋予“龟”以特殊的尊贵地位,耐人寻味.

而王练柱先生则运用独到的极富想象力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猜度.

在历史上的某一天,一位古人在摆弄龟甲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龟甲上的自然纹理以“井”字形的方式,将龟甲分割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内某种特殊斑点的数目都不相同,而且,恰巧是1 9等九个自然数!他还发现,更为惊奇的是,九个区域内的斑点数,无论是横着、竖着、斜着的三个区域分别相加,其和竟然都不可思议的是15 1

于是,他认为这只神龟是雒够接近神灵的天使!自此以后,人们便对神龟顶礼膜拜!

由于这只乌龟是从某条河流捕捞上来的,所以这只龟甲也被人们尊崇为“河书”!所谓“河书”,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九宫图”.

更有人认为,这只乌龟是从洛水中捕捞上来的,所以龟甲被称为“洛图”!多少年来,还争讼不己!

关于“九五之尊”,王练柱先生认为,填写“九宫图”的秘诀是“九五为尊”,其含义是: “九宫图”中,“五”必须位于最“尊贵”的位置.由于“九宫图”的8个格子,恰好与古人常用的八个方位相对应,因此,位居正中的数字“五”,便有了“坐拥天下”、“环视天下”的优越位置感.于是,人们便很自然地把“处于中心地位”的人,与“九宫图”中“五”的位置对应起来;其后君王也以“九宫图”中的“五”自居,从而“九五之尊”便代表“君王”.

本书中,还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极为深刻的见解,恕不一一列举.这些见解,对“文化考古”,也许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周易》是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早期活动的一幅全景式画卷!她保存着中华文化的原始基因!是中华文明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

董仲舒曾说, “诗无达诂”!而《诗》的成书年代要比《周易》晚得多!因此,说“易无达诂”更不为过!

可贵的是.王练柱先生隔着时空,用关中方言,和“老乡”周文王对话的方式,结合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严密的逻辑推演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周易》做出了令人较为信服的解释!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尊敬!

探幽抉微,直指元典!

愈是寻找幽远而纯粹的源头,愈是能够找到我们未来的方向.

总书记在论述“文化自信”时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他举出了可以古为今用的15种优秀古代思想,其中就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和、泰和”等等,这些重要的思想渊源,就来自于《周易》.

对于先哲思想的重新认识和准确阐发,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愿《周易新解》这部著作,在探索人类未来的方向方面,能够为人们点亮一束星火!

责任编辑/彭中玉

本文总结:此文为适合《周易》新解和《周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周易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周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周易》的女性观 周易是一部反映男性历史、体现男权思维的书籍,书中展现了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生活百态;偶尔也提点一下女性,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女性观 尽管寥寥数语,依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女性文化,奠定了传统女性文化的发展.

2、 锡剧《锡商》周铭棠的人物塑造 在锡剧舞台上,原创人物的塑造于我来说仅是第二次 这次在大型原创锡剧锡商中我塑造的是无锡工商代表的人物形象——周铭棠,从小在无锡成长的我,虽然对家乡的工商巨子们的赫赫作为有所耳闻.

3、 各家注《周易革》卦新释论革命的策略、道德价值观和合理性 张蝶作者简介张蝶,浙江安吉人,(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60页 ②李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第2.

4、 《周易下经》既济卦六十三 王哲珲离为火,坎为水,水在火上,水火相济则事成 六十卦只有本卦六爻刚柔均当位 但是过于完整,反而僵化,不能再有大的作为,因此,必须坚守正道,继续奋发努力 否则,必将是起初吉祥,最终危乱 济,便是渡河的.

5、 文王和《周易》 周文王姬昌,创建周朝,推演周易,建立了万世不朽的业绩 周王朝长治久安,江山稳固 周易长盛不衰,被誉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东方文明的奠基之作 身陷牢笼心忧天下公元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