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外国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中国文学批评史论文题目 中国文学期刊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和思潮 中国文学期刊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论文 中国文学批评论文

中国文学论文范本 与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人手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文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6

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人手,该文是中国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读懂中国文学和汉字人手和中国文学类硕士论文范文.

在当今的学科划分中,汉字研究属于语言学,抒情叙事属于文学,它们处于不同的一级学科下面.但在古时候,文字学和文学并没有分得这么清楚: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是从文字说的;“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也是以文字相区分.

到了20世纪,由于模仿西方的学科体系划分,我们将语文分成语言学与文学两大学科,且越分越远、越分越细.分的结果是二者相互边缘化.事实上,汉人的思维凝聚于汉字的结构里,汉文学特有的魅力来源于神秘的汉字.若不将文字学和文学撮合在一起,很多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此,不少有识之士主张,应该把两个学科的东西重新撮合在一起.不仅要凑到一起,而且要通过撮合,探讨一些难解问题的奥秘.

汉字:“花”‘鸟”是诗眼

文学:思念妻女是情窟

关键字往往是文学作品的文眼、诗眼.因读不懂而离题万里的例子,古往今来还是比较多的.

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常解释为杜甫因国家破败而悲伤,他眼中的自然之物也相应“崇妒和“溅泪”.但私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这样的解读和前两句挂不上钩,尤其是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它说的是,国家破败了,但山河依旧(壮丽),不因人世间政治的变动而改变本来面貌,意指”天地无情”.若理解为花和鸟因国破而“溅泪”和“惊心”,岂不是与第一句的意思晗恰相反?

再来看第二句“城春草木深”,通常的解释是因江山易主,长安城的春天荒草萋萋,一派破败荒凉景象,即所谓“草木深,明无人矣”.草深是说草长得很高,很旺盛;木深是说树叶茂盛如盖.草长得高可理解为荒凉,但与下面两句连起来,就存在语意不通的问题了o下面两句中,又是花又是鸟,而且是“草”中花、“木”中鸟,俨然一幅花开鸟鸣的春天画面,何来荒凉?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应该是,长安城的春天依然树木花草繁盛,不因城池易主而改变春天鲜活的生机.

往深层次看,对“花”“乌”二字或者说两个意象的把握,是理解《春望》的重中之重.“花”在古诗中经常出现,通常比喻美丽的女性.李白《清平调三章>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说看到牡丹花,就想起杨贵妃的美丽容颜.而形容风流的男性,常说“眠花卧柳”“拈花惹草”.

就“感时花溅泪”而言,说的其实是杜甫看到春天的花,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她们现在安好否?有无饥渴病痛?想之念之,不由得潸然泪下.当时,长安城被叛军攻破,杜甫为到灵武寻肃宗谋一官半职,不得不抛妻弃女,将她们安置在他处.在这个烽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代,妻女的生死安危怎不令人牵肠挂肚呢?

此时的杜甫是多么想得到她们的消息,遂有下句“恨别鸟惊心”.“鸟”的意象中,有传递家书信息之意.今闻鸟鸣,抬头一看“似曾相识”,不禁惊叹,莫不是有妻女消息?若得家书,比什么都珍贵呀,遂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感慨.

接下来的念想很自然的就是,何时才能与妻女团聚?何时得见肃宗?何时谋得官职?何时战火平息?可这些哪是杜甫能预料到的,念之愁肠欲断、百无聊赖,惟搔首而已!于是,诗人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收尾.

总之,“花”“鸟”二字是《春望》之诗眼,思念妻女是《春望》之J隋窟.唯解此二字,方知此诗之真情、真价值.

汉字:借象表意

文学:空灵含蓄

从《诗经>的“比兴”到王国维的 “无我之境”,几乎历朝历代都以含 蓄、耐人品味为好诗、为上品.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界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受老庄思想影响.老庄认为,道生万物,万物生于无.《逍遥游》讲逍遥,怎样才能逍遥呢?要“无所待”,要“无我”“无功”和“无名”.所以,要以“有”表现“无”,要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为艺术追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受佛教影响.佛教讲“假有真空”“万色皆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性.受其影响,诗词的创作也应追求空灵之美.还有—种观点认为是,历史上的封建统治比较严密,导致文人不敢表达真性情,如阮籍、李贺、李商隐、苏轼之类.

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并不一定说到根子上.究其本源,还得寻到汉字身上.汉字不同于许多拼音文字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表意的,而且是借象表意.借象和表意是汉字的两大基本属性.现在见到的早期汉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一甲骨文,就是用图像和图像化符号组合而成的.更早的文字当数陶文和岩文.精确点说是陶画文和岩画文.可见,汉字最早起源于图画.

一般认为,图画表意有几个独特处:

一是可视性、可感性强.汉字书写的文学意象,更易引发人的想象.如“孔”字,英文表示在某固定物上凿的一个洞.而汉字是上面一个硕大的,下面一个仰头吸吮奶汁的婴儿,“孔”即指母亲出奶的乳孔,有哺乳婴儿使人类延续之美意.

二是善于表达可见之有形物.进一步来说,善于表现空间,却不善于表达时间.于是,不得不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空间表现时间.如表现时间的“年”字,在金文中是一个人被一稞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的图像符号.这就是用空间图像表示谷子熟一次为一年时间,又表示丰收的劳苦和喜悦.

三是表意更丰富、选择性强,也更具不确定性,更显空灵和模糊.如表示西方的“西”字,金文为一只鸟落在鸟巢上.这里,方向的表示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鸟飞回鸟巢这一现象来间接暗示此时太阳在西方落山.

由此可见,诗歌中用“有”表现“无”以及委婉、迂回、空灵、含蓄的特征,根子上是由汉字借象表意的特殊属性造成的.

汉字:物象和事象相从相生

文学:情、景、事形影不离

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

第一,以借景抒情为主、以叙事造势为辅,是诗词曲之韵文文体.其中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如《七月》《长恨歌》《圆圆曲》等;另一种以抒情为主,情中带事;还有一种是事隐藏于诗情画意之后,明其事方可体会诗境和真隋.

前两种常见,无须举例;第三种较少见,最知名的应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人已逝,来者不生,现在的人怎么能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乎是在说没用的话.至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单来看就是想天地如此之大而长久,自己如此渺小而短暂,不禁悲从中来.若这样解读,这首诗便不漂亮,或者说没什么太大意思了.

事实上,此诗的关键词是“古人“和“来者”.这两个词隐含着一段诗人以乐毅自居、欲在军中施展抱负却反遭贬罚的悲伤故事,以及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佳话.由此,“古人”和“来者”都是比喻伯乐.自信有乐毅之才的陈子昂,却找不到可识其才的伯乐,不由得怆然涕下.这样一来,叙事与抒情依然相从相生,只是事隐于情之后.

第二,以叙事为主,以造境写意为辅,是散文、爿说州韵文文体.其中,小说虽然主要是叙事的,却常伴有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唐传奇倏忽奇变,给人诗情画意的美感,实为以诗思、诗笔叙写小说.

仅就长篇小说来看,我们就不时能看到其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山寺夜读”“刘各招亲”一类的场景画面屡见不鲜.在《西游记》《水浒传》中,也常见给人带来闲情逸致之乐趣画面.到了《*梅》,不仅辞赋、小曲、戏曲皆成叙事写人表意的常见手段,就连笑话、酒令乃至人名、楼名、地名也别有意趣.写到精细处,言内恚外对照回应,处处藏有深意.

而《红楼梦》叙事如画,愈读愈感诗情画意充盈其内.且不要说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故事,便可谓一部《红楼梦》的缩影和解读之文眼.一僧一道之《好了歌》,贾雨村中秋吟月之诗,“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寓意,处处暗藏玄机.

再来看戏曲叙事,更是精心创造诗情画意的场景和心境.有人觉得,中国文学不善于写心理活动.其实,传统戏曲之唱词,似乎专为唱心理活动和写矛盾情感而设,如《窦娥冤》之“刑场”、《拜月亭》之“拜凋”、《西厢记》之“晾艳”、《牡丹亭>之“游园”等.

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形影不离现象的根源,依旧是在汉字里.甲骨文字里的象形符号至少有两大类.

一类是表意的物象符号,如山、水、日、月、鱼、马、牛、羊,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多用来造境写意.

另一类是事象符号,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长度的符号.比如“奠”字,上面是一个盛酒的容器,下面是一个有腿的长台子,将一大容器的酒搬放到一个大台子上,为的是祭祀神明或祖先.又如“盥”字,下面一个盛水的器物,上面两只手捧着水洗脸.

一般来说,物象符号多由单一的符号构成,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由此,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存关系.这种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正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写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

汉字:表意、组词灵活

文学:叙事跳跃、穿插

还有个疑问:为何中国叙事不善走线性之逻辑,而常乐于块状跳跃或随意穿插?

中国传统神话,就存在这个明显的特征.记载神话较多的《山海经》,说东山一个神,西山一个神,南山、北山各有一个神,他们或六只眼、两个头,或人首虎身、狮首人身、鸟首人身,却没有系列故事,都是片断式的.

小说同样如此,或以人物为单位组合在一起,或以空间场景为单位组合而成.前者如《水浒传》《儒林外史》,后者如《西游记》《镜花缘》等.空间场景时常跳跃,一会儿山东,一会儿广州,一会儿济南,一会儿四川,看似没啥逻辑.时间叙述大多也是跳跃的,转眼就10年过去了.…“有学者据此曾讽刺中国小说无结构,前后无主干,组合起来就是长篇,拆开来就是短制.

诗歌也有这种特点,常表现为由若干名词堆砌的句子.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凄凄惨惨戚戚”之类,曲词意象浓密,却结构松散,调换其顺序也不大影Ⅱ向J隋景的表达.

这种块状跳跃、随意穿插的叙事方式,与汉字有啥关系?关系大了.汉字意与象的一体性,使得汉字具有表意和组词造句的独立性、灵活性.早期汉字,一字_义、一字一词甚至一字一句,有较强的独立眭,这是其一.其二.汉字某一字的词性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其三,汉字无词性变化、前缀、后缀、单复数等,受前后词的牵挂少,在句子中的位置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甚至词与词的位置自由调换也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举个例子,“他淋了-一身水一一他一身淋了水一一水淋了他一身”,传递的信息是不是没啥不同?所以说,中国小说叙事的块状跳跃和穿插,源于汉字语词表意和组词的独立、灵活与自由.

最后,大家回头再想一想,我们几乎将西方的理论流派从头到尾学了一遍.所谓的理论认知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但也不免时常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诸如中国文论中的“气”“风,,“神”“韵”“味”等概念,很难用西方理论说透.这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达的东西,越细分似乎越不得要领.

反思的结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字上来、思维上来,回到表音与表意文字基本属性的差异上来.(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上文汇总:此文是一篇关于中国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读懂中国文学和汉字人手和中国文学相关中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读懂性爱,婚姻才会稳固 张磊和刘丽是一对已接近知天命之年的中年夫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中年的张磊,渐渐感到性生活与年轻时相比,不但有点力不从心之感,而且快感也不如年轻时强烈 由于勃起不足,每次与妻子在一起ML,总是很难进入.

2、 在中国,很诚实,很赚钱,还长青,可能吗? 当中外管理在2018年开始首倡关注和支持“中国造·隐形冠军”时,其本质当然不是“隐形” 比隐形更重要的,是我们倡导做企业的价值观导向 它区.

3、 汉语拼音一甲子: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时事引读 >>2018年2月11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60周年的纪念日(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 如今,无论是小学生的识字入门,还是数据检索.

4、 读中国古画,品诗意生活读《李霖灿读画四十年》 文 夏学杰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作 者李霖灿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简 介一本讲述艺术、欣赏、美与日常生活的书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一书,不仅要带读者领略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5、 从最美逆行读懂中国力量 台风“山竹”过境,其排山倒海般的场景仍让人心有余悸所经之处大树连根拔起,车辆寸步难行,城市,沿海大浪滔天….即便透过镜头、隔着屏幕,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一&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