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伤逝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伤逝 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写论文 歌剧伤逝开题报告 歌剧伤逝子君演唱风格论文摘要 动物伤人论文

关于伤逝论文范文例文 跟《伤逝》和《莎菲女士日记》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伤逝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伤逝》和《莎菲女士日记》,该文是关于伤逝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莎菲女士日记》和《伤逝》和浅谈《伤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摘 要:鲁迅笔下的子君和丁玲笔下的莎菲相同的,她们都是五四浪潮影响下的叛逆女性,她们无谓当时的封建腐朽的思想和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在情爱关系中主动选择,在追求女性的解放、自我意识的解放,最后她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是她们也是不同的,子君内心深处有很深的封建思想蒂固,她思想道德上守旧,依附于涓生.而莎菲与子君却是相反的,她不会把男性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依赖,不会依附于任何男性生活,只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关键词:子君;莎菲;追求自我;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沈文悦(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02-039-02

鲁迅的《伤逝》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通过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叙述了在旧文化冲突年代里子君与涓生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的爱情悲剧,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以女性内心独白的视角,叙述了莎菲在人生困境中复杂、矛盾的心理和行为,讲述了莎菲追求理想中的爱情而不得的爱情悲剧.子君和莎菲两人都不愿顺从封建旧思想、旧的婚姻观念带来的包办婚姻,想要冲破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想要顺从自己的心去追求自由的恋爱、自由的婚姻,这是当时新旧文化冲突年代里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追求女性的解放,然而到最后子君和莎菲的爱情却都以悲剧收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相比于鲁迅在《伤逝》中精神层面、社会层面表现得更为感性,情感方面更为细腻、敏感.

在《伤逝》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都表达了五四时期思想浪潮的冲击下的一些进步女青年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追求.《伤逝》里的子君是一个中国封建旧社会中深受封建旧思想影响的传统女性为了自己所追寻的爱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背家庭长辈的意愿与自己心爱的男人同居生活.当他们一起畅谈男女平等,一起聊打破旧思想、旧习惯,一起聊封建专制……在这个时候子君会微笑点头好奇的听着,努力学习和汲取新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方面子君还未脱尽封建旧思想对自己的束缚.子君为了追求婚姻自由,勇敢的冲破旧生活,甚至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违抗长辈的命令并选择了与自己长辈断绝关系,无谓周围大众对他们的探索、讥笑、甚至轻蔑的眼光和社会道德舆论对他们精神上的打压,子君对这些外界的异样眼光和精神上的压力并不在乎,在她心里涓生就是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其他人说什么都感到无所谓.当谈及子君的长辈时,子君都会非常坚定地说:我是我自己,我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就算是我的父母和长辈也不能替我做出选择!这句话直接表明子君对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同居后,幸福而甜蜜的生活没有多久就开始有了细小的裂痕,当一切归于平淡,单调而繁琐的家务,平淡而简单的日子在慢慢消解着他们两人理想的爱情,子君渐渐变得麻木和空虚,最后变成了本本分分的在家等着丈夫归来,只能依附于自己丈夫生活的封建传统女性.子君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梦想被这平淡生活里的生活琐事所打破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子君是一个敢于从旧社会、旧思想笼罩下的旧家庭里挣脱出来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新女性,但是她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传统旧社会对她思想上的束缚,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个很深的封建思想的阴魂.旧社会、旧家庭的阻挠,个人思想进步的不彻底,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生活的琐碎这些都是造成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或许也正是这些个人和社会原因使得当时的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解放变得不切实际.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主人公莎菲女士有着当时封建社会女性所不具有的倔强和叛逆的性格,在“五四”运动浪潮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冲击下毅然大胆的选择背叛当时的封建礼教,大胆地走出家门,她渴望纯真的爱情,她想要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真正的爱情.莎菲认为苇弟不懂她,莎菲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苇弟不能更懂我一些呢?就算她欣赏苇弟的善良、忠厚,但是她不满于苇弟性格的平庸、怯懦,哪怕苇弟对她再好,付出再多的真心,她也不会选择苇弟.这能看得出莎菲在顺从自己的心,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懂她的人,从侧面也说明了莎菲对自我的追求和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后来莎菲遇到了南洋阔少凌吉士,因为凌吉士俊美的外貌和高雅的风度而喜欢上他,当莎菲发现凌吉士有着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从未把莎菲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玩物.莎菲鄙视凌吉士市侩主义的卑劣、龌龊的灵魂,毅然的选择离开了凌吉士,这也是莎菲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表现.莎菲勇敢追求理想的爱情却求而不得,最终只能发出人生最后的感慨:“啊,我可怜你,莎菲!”这表现出了女性的一种困境,莎菲想要寻求真正意义上爱情,但她发现她找不到,她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得不到实现,所以她感到孤独、绝望,为自己的困境感到悲哀,对当时的封建旧社会感到不满.

子君和莎菲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在她们生活的封建社会中,子君和莎菲都在尽可能追求女性的解放,可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残酷的封建现实使女性解放变得不切实际.子君依靠精神上的导师涓生来实现反抗家庭的愿望,但是生活琐事对人爱情的消解;当时社会上也没有提供女性能够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使得女性没有经济话语权;外人的社会道德和封建旧思想的打击,这些外界的因素让涓生懦弱了、退缩了,做出了自以为是为子君好实则是选择抛弃子君的决定,最终使得子君只能回归封建旧家庭,到最后只能用死来捍卫自己自始至终的追求.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让莎菲意识到她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只能导致自己理想的幻灭,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她感到孤独、绝望,为自己这种困境感到悲哀,悲哀自己的追求得不到实现.于是,她只能感慨道:“悄悄地活下去,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她们又是不同的,子君内心深处有很深的封建思想蒂固,她思想道德上守旧,经济上没有话语权,她不能工作,当时的封建社会未能提供就业的机会,以及她在长久的家庭生活中精神的变化.子君的爱情是依赖着涓生而存在的,而莎菲的爱情不需要依赖任何男人,她只是单纯希望有一段符合自己精神、思想、灵魂上所追求的爱情.莎菲为了这段自己想要的爱情愿意义无反顾地去追寻,哪怕伤痕累累也至死不愿放弃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反抗与自我解放的追求.相比之下,莎菲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比子君更加强烈一些,由此可见,在作品中,丁玲笔下的女性解放意识比鲁迅笔下的女性解放意识更为深刻和独特.这或许就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男性作者笔下和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思想解放者的不同之处吧.

子君和莎菲对自我的追求虽然没有给她们带来最终幸福,但鲁迅和丁玲想借用她们对女性解放追求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虽然封建社会的阻力很大,但选择追求自我和女性意识觉醒的人多了,这个社会才能发生改变,女性甚至社会才能够得到解放.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3[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苑赫.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独特性与深刻性[J]. 现代交际,2012(7):76-77.

[3]赵楠. 浅议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2):122-124.

汇总,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莎菲女士日记》和《伤逝》和浅谈《伤逝》方面的伤逝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伤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命运的枷锁,人生的悲剧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哈姆莱特》 哈姆雷特是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在戏剧艺术和人文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 通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后,我不禁欣赏他的才华,赞美他的智慧,钦佩他的思想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每一部电影,电视.

2、 《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 叶佳娜(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摘要 伤逝是一篇反映五四时期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 自由相爱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婚姻以悲剧为结局,最终阴阳两隔 究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

3、 王尔德《莎乐美》中的色彩意象 摘要在王尔德的莎乐美中,存在大量隐喻性的色彩意象 结合弗莱的批评观与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莎乐美和约翰分别是月神贞洁与圣洁的象征,前者追求的是无目的和目的性的美,后者追求的是理性的.

4、 礼貌原则和美国情景喜剧《查理成长日记》幽默效果 摘 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情景喜剧所带来的幽默 随着中美文化的不断交融,美国情景喜剧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本文是从礼貌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效果 此外,之前的研究很少以是儿童或者青少年的.

5、 告别洗白:中国人演绎中国故事刘亦菲当选《花木兰》主角事件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4家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脸书(Facebook)上国外受众针对花木兰选角结果的评论,结合烂番茄网站上受众对于花木兰的态度,以及国外受众对于刘亦菲当选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女主角的态度,发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