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学生杂志有哪些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生就业论文 医学生毕业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资助贫困区学生论文 资助贫困学生论文 学生资助论文 贫困学生资助论文 学生资助工作的论文 2018教改论文学生主动性

关于学生资助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资助模式:现状分析和精准帮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学生资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资助模式:现状分析和精准帮扶,本文是关于学生资助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现状分析和高校学生和精准帮扶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载体,以教育公平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丁程.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应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自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颁布实施至今,高校资助下作实现了“从无偿到有偿”“从单一到多元”“从济困到奖优”的完善和发展,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学子网梦成才.期间理论研究也成绩斐然,十年来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共1970篇,以“贫困生资助”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共4982篇.但是,其中对内蒙古地区高校资助进行研究的论文只有12篇,主要集中在困难认定、队伍建设、资助育人方面,可见内蒙古地区高校对于资助丁作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尤显不足.

内蒙古地区有各层次高等院校53所,在校大学生44.5万人,因地处北部边疆且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经济、文化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高校贫困生比例相对较高,相关研究需要结合地区特点、民族特色才更具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六所高校进行调研,在汇总分析资助数据的基础上,把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象定位,科学把握资助对象的现状与需求;二是精准帮扶,推动资助模式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一、调查概况

调研采用自主研发的调查问卷,从家庭情况、消费情况、参与校园活动、心理状态、资助宣传效果、资助评价、改进意见七个维度,选取共性事例设置指标,描述为52个问题制成量表.共发放调查问卷833份,回收810份,回收率97.23 010,有效问卷799份,有效率95.81010.受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本文所述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I习数据采用SPP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

(一)经济状态:贫困维度单一,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

调查显示,贫困生的主体来自农村、牧区的贫困家庭,或城市外来务下人员中的低收人群体.致贫原因依次是:父母无固定下作(43.55%)、经济来源短缺或收入低(41.23%)、遭受自然灾害(31.29%)、家中多人上学,经济负担重( 28.540/0)、因病致贫(13.1 1%)、父母有残疾(8.67%)、父母一方亡故( 5.710/0)、父母双亡(1.90/0)、本人有残疾(1.27%).家庭因素占绝对多数,因此对贫困生的定位应为家庭经济困难,即其贫困状态是由于家庭困境和就读高校双因素造成.

根据阿玛蒂亚,森的多维贫困理论,贫困可以被划分为了四个维度即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参与性不足贫困.据此理论,高校贫困生在贫困维度上具有单一性,其贫困状态仅突出表现在收入贫困的维度上,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校大学生属于成年早期,尚不具备独立收入,大多依赖家庭支持.而在能力、社会排斥、参与性三个维度,其指数并不明显低于其他群体,甚至表现出相反的状态,比如能力较强、社会排斥低、参与性强等.同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状态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在其毕业下作后,具有独立经济收入能力后,贫困状态会迅速改变.

(二)消费结构:生存性消费为主,存在年级和民族的群体差异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将消费资料分为三种: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统计发现,贫困生月生活费中的食物、生活必需品等生存资料支出占比最高,其次是学习类的发展资料支出,以交友恋爱为主的享受资料支出占比最小.参考恩格尔系数来衡量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系数越高消费水平越低),绝大多数贫困生的月消费额在800元以下,食物支;H超过800/0,说明其生活水平处于相对贫穷状态,其消费结构属于生存性消费.

在深入探讨贫困生的月消费额和消费结构的群体差异时,我们发现,贫困生的月消费额和消费结构会受到年级和民族的影响.贫困生的享受资料比重会随年级增长而增长,一般每年增长3-4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态势与非贫困生基本一致.可见,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贫困生像其他学生一样逐步融人大学生活,需要更多的社交支出,特别是大四面临就业或考研,其服装、面试、培训等方面支出必然增多,这是随着自身成长与发展在合理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并不代表消费水平提高.通过点对点调研发现贫困生基本可以负担起这些增加的支出,这也说明目前的高校资助政策已基本可以保证贫困生在校园内享有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

从对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比研究中发现,蒙汉贫困生的月消费额和消费结构存在差异.蒙古族贫困生的月消费额高于汉族贫困生,特别是月消费超过1000元的蒙古族贫困生比例是汉族贫困生一倍.从消费结构上看高出部分主要是非生活必需品和交友恋爱支出,这与蒙古族学生的人格与社交特点有密切关系.郑莉君在研究中发现蒙古族学生具有性格豪爽、待人热情、性格外向、乐与人交往的特点.习张丰采在研究中发现豪放的民族性格,使得蒙古族大学生在消费时常常显得大手大脚,不会像汉族大学生那样精打细算,甚至不仔细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受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蒙古族大学生热情好客,喜欢交际、聚餐,对服装的质量、款式等方面要求程度较高,因此在人际交往和服装上消费较多.凹从大体消费结构来看,蒙古族贫困生消费水平虽然略高于汉族贫困生,但仍在一个较为合理范围内,但不少学生也承认有时过多的社交消费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三)素质能力:能力提升愿望强烈,特困生学习成绩两级化明显

贫困生往往背负着厚重的家庭期望,他们对大学抱有较大期待,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他们的学习类支出比重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这对于生活并不宽裕的贫困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也说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提升愿望和沉重的自我发展压力.这一点在另一项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贫困生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更愿意通过学业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通过对贫困学生的成绩分析(表2),我们发现,贫困生学习成绩整体高于非贫困生,特别是排名在班级前1/3的贫困生高于均值10个百分点,而后1/3的贫困生则低于均值8个百分点,说明在强烈的意愿和压力下大多数贫困生学业相对优秀.然而并非越贫困成绩就会越好,贫困生中最困难的1/6即特困生的成绩呈现两级化趋势,也就是说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有些成绩非常好,有些成绩非常差,处于中间地带的较少.根据Yerkes-Dodson法则,压力与业绩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特困生是贫困生中家庭情况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学业、经济、心理的多重压力下,因个人素质不同,有些学生变压力为动力,而有些学生则在重压下产生退缩和规避行为,例如有一部分特困生会沉迷网络,因此学习成绩出现两级化趋势,且这种态势与贫困程度成正比,即越贫困的学生群体学习成绩两级化越明显.

表2 贫困生成绩分布情况

图l 大学生校园活动积极性与时事新闻关注度

(四)生活状态: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学校园里一度流行的“郁闷”一词似乎对贫困生影响要小,只有7.61010会经常感到郁闷,而非贫困生中则是14.11%,多了一倍.对于贫困生而言大学生活让他们经常感觉到的是比较充实(61.52%)和新鲜有趣( 23.260/0).从图1可见,贫困生无论是在参加校园活动的主动性,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还是在担任学生干部、入党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贫困生更认同校园活动的积极作用,比如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拓展自身综合素质、增长专业知识,等等.可见,贫困生活更大程度上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大学生活.正如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当贫困生报着积极的、正向的期望投入大学生活时,生活也会给予他们正向的回报.因此贫困生在大学生活中有着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充实感和幸福感.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在对贫困生人力资本的发展和促进作用要大于非贫困生.当然,由于受到经济压力和既往生活经历的影响,贫困生的一些能力发展也受到影响和限制,比如贫困生对娱乐、科技方面的关注度要底于非贫困生,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要低于非贫困生,这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他们起点较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赶超富裕家庭的学生.

(五)心理状态:整体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更为坚韧独立并具有良性人际关系

绝大多数关于高校资助的研究认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普遍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中有内心焦虑、自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比例较大.但我们的调查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贫困生整体心理状态比较健康,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比例并不高于非贫困生,甚至在某些维度上要低于非贫困生.之所以会呈现这种状态,是受到贫困生的个人成长和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从个人成长来看,贫困生会较早经历挫折或应激事件.挫折具有两重性,它既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能让人从中得到锻炼,使人奋起、成熟.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很多贫困生所表现出来的坚韧、独立、成熟正是基于贫困生活的历练.调查发现,贫困生对“家”的主体感受依次是幸福、动力、依靠,而负担、阻力、悲凉占比较小,绝大多数贫困生(78.44%)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时不会感到为难.遇到困难时,贫困生表现得更为独立.而在结交朋友时,贫困生的主动性更强.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结交朋友.在与人交谈中贫困生一般“不是主导者、也不被动跟随,但会参与谈话”.说明贫困生更注重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在意自己是否被他人所接受.因此一般情况下贫困生人缘会更好一些.

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人文环境来看,内蒙古地区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这些城市均为国内三线城市,与发达地区的一、二线城市相比,这些城市具有经济欠发达、竞争压力较小、工作节奏较慢、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所以贫困生所感受到的落差相对较小,他们更易于融人大学生活、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校园里家庭特别富裕的学生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家境相仿,给贫困生造成的心理冲击和压力较少,这也为贫困生顺利融人大学生活奠定了现实基础.同时,内蒙古地区的社会文化深受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为核心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以开放豁达、包容并蓄的心态待人待事,尊重、善待不同的文化,为贫困生形成健康心态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三、内蒙古地区高校资助模式分析

自国家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以来,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资助覆盖面逐年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以及各级各类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形成一支专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学生资助管理队伍.目前已经形成由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机构共同负责校,以“奖、贷、助、补、减、免、勤”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一)资助政策宣传效果良好,学生评价较高,问题焦点和难点集中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上

调查显示,大多数在校生知悉并了解资助政策,了解资助政策的途径依次是班会、例会或班级群;与其他人谈论;校园网、校园公示栏、新闻媒体等,可见末端宣传的效果最好.学生们对资助政策有正向评价,认为学校对贫困生相当关注,也认同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具的证明(58.32%)、学生申请书中对自身家庭情况的描述( 50.560/0)、学生平时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33.540/0)、班委或辅导员与申请学生谈话了解情况( 30.660/0).在评选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前三位分别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班级干部和学生个人,学校的行政机构介入评定很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意见的充分表达,确保了公平性.学生们认为现有资助政策中最可能导致的问题是不贫装贫的现象,最需要加强是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议认度,可见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贫困生认定上.由于国家和学校资助力度迅速加大,高校的受资助群体也随之扩大,受生源分布广、收入核实困难、人格特征各异、测量指标不一等因素制约,使贫困生认定同时成为难点问题.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学生贫困程度界定不科学直接关系到整个资助体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需要作为丁作重点予以关注.

(二)现有资助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无偿资助所占比例过高且没有相应的责任要求

现有的资助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偿资助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是以经济需要为基础而设立,如助学金和特困补助;另一类是有偿资助项目,这类项目是不完全以经济需要为基础,包括以能力为依据的奖学金,以报酬为基础的勤下助学,以投资为特征的助学贷款,以导向为目的的代偿等.2015年全国高校无偿资助金额约占40%c6],同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无偿资助金额约占60%,远远高于全国.而世界上一些资助历史较长、资助体系较完善国家的高校资助结构中无偿资助的比例非常小,如美国无偿资助仅占到10%,英国实行的是“收费+贷款”的资助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的资助也主要是以助学贷款和贷学金的方式进行.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无偿资助比例过高,而且不附加任何义务条款,也就是说助学金获得者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这就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一些学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学生谎家庭情况、开具虚明骗取助学金,甚至有学生恶意诬告同学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等,这些现象与高校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

(三)资金来源以及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学校投入资金不足,社会资金过少,金融机构投入资金也需提高

从资助资金来源来看,内蒙古地区高校资助资金来源有几个特点:第一,政府财政投入是高校资助金的主体.2015年内蒙古高校及地方财政投入占比54.91010,基本与全国高校持平.第二,金融机构投入占第二位,内蒙古地区高校近400/0的资助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比全国高校助学贷款占比高13个百分点,说明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大力推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高校投入资金不足.从数据上来看,高校投入资金占比不足50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四,社会资金投入过少.内蒙古地区高校社会资金在资助金中仅占0.420/0,全国平均水平也只有2.360/0,比例非常低.高校投入和社会资金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资助的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事业收入较少,整体资金量不足;学校所设奖学金覆盖面广但额度较低,激励作用不强;勤丁助学岗位来源不足,与学生的岗位需求、空闲时间匹配度不高.第四,社会资金投入整体偏低.我国普遍存在国家办教育的理念,社会资助教育的理念尚未普及.美国民间集资助学是资助体系的中坚力量,英国高校助学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社会捐赠.而在我国社会资金只是整个资助体系中一个不痛不痒的补充,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四)以“项目”为导向的资助模式过于固化,与贫困生需求不能完全匹配,重资助轻教育,发展性帮扶相对薄弱

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都是以“项目”为导向,学校根据资金来源、目标群体、资助类型等要素将各类资助金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比如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返乡补助、就业奖学金等,并设定好名额和标准.这样设置具有简单明确,易于分配、便于操作、不易被挪用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经常出现规定名额、标准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资助不足与资助过度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资助金的浪费和贫困生的不满情绪.同时,内蒙古地区高校的资助丁作还有重资助轻教育的现象.很多高校因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只注重把资助做好,认为育人是细枝末节的事;资助育人只是做一些阶段性的活动,没有连续性系统设计;资助育人仅停留在精神关爱层面,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发展性需求.调查中学生表示最希望学校对贫困生开展的资助后续管理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可见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强烈.学界认为,能力贫困是阻碍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资助育人应由“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注重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良好的社交能力. 四、内蒙古地区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构建

在分析内蒙古地区高校贫困生与资助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建构了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经济资助与素质提升双向并举的精准资助模式.“精准帮扶”的着力点在于“精”与“准”.‘准”的基本点在于保障性需求,也就是“经济资助”,要将“精准认定、优化结构、细化项目”作为三个支点;“精”的基本点在于发展性需求,也就是“素质提升”,要将“稳基座、补短板、装提柄”作为三个支点.

(一)第一个基本点——经济资助

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是资助的本源问题,高校资助始终不可偏离“经济资助”这一基本点.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示,人们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会有条件去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解决“经济资助”的“准”的问题,需要从“精化认定、优化结构、细化项目”三个支点人手.

1.精化认定是“经济资助”第一个支点,也是制约全国高校资助下作的瓶颈性难题,提高其准确度需要注重“三结合”.一是量化测评和评议相结合.量化测评是指梳理贫困测评指标,进行量化赋分,为贫困认定提供数据支撑.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和常德市教育局课题组,遵循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集中采信与动态采信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几年的研究形成了由14项指标、53条标准、“6段14步”操作体系构成的测评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满意度,实现对学生困难程度的科学判定,是对高校资助下作的巨大推进.评议是指组建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代表等为成员的评议小组,对量化测评结果人为修正.评议内容包括:一对一谈心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对生活学习用品价值界定;对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界定;同一范围申请者横向校准.两者相结合初步认定的贫困生资格和经济困难等级.二是初评情况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在量化测评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初评后,还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表达方式等不同特点.内蒙古地区高校需要在充分调研蒙古族学生的家庭情况、民族特点、消费习惯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设计蒙古族贫困生量化测评中相对独立的指标维度,保证跨民族评审的准确度.三是动态调整与家庭走访相结合.每年要依据在校消费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变故和同学反映等情况,对贫困生资格进行调整.同时开展贫困生家访,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修正认定结果.内蒙古地区多所高校开展了此项工作,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自2009年开展辅导员家访,8年共有347名辅导员走访了16省、市、自治区的402名学生,更准确掌握了学生的家庭状况.

2.优化结构是“经济资助”第二个支点,对现有资助体系框架结构进行改良,实现各类资助金的合理配置.首先,逐步提高有偿资助比例,降低无偿资助比例.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逐步变化过程.过渡期要建立替代政策,以便顺利过渡.同时,无偿资助应设定最低学习标准,对于长期旷课、多门课程不及格、沉迷网络等学生停发助学金,限期整改后才继续发放.其次,无偿资助要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机制.享受助学金的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义务劳动宣传活动或公益活动,作为下学年评发无偿资助的参考依据.目前有多所高校已经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北京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下商学院.第三,改变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内部配比.无偿资助要减少名额、提高标准,真正提高保障性资助的精准度.有偿资助则要扩大名额,降低标准,实现发展性资助的覆盖面.最后,优化资金来源.提高学校投入资金.提高校级奖学金和勤下助学标准,丰富校园资助项目,增加资助弹性和人情味儿.继续提高助学贷款比例.以“银行+政府”为特点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可做进一步推广.提高社会捐资金额和比例.引导社会团体、个人、企业的捐资助学意识.充分发挥高校的校友资源,倡导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捐资助学,这项措施在我国很多“21 1”院校推行多年,效果良好,已成为学校资助的重要来源.

3.细化项目是“经济资助”第三个支点,也是实现精准帮扶的落脚点.第一,设置保障性资助的最高限额.最高限额需要高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调研内容包括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校园生活学习平均月消费额等,合理的限额制定可以有效规避资助过度问题.调研显示内蒙古驻呼高校贫困生保障性资助的最高限额约为每年12000元.第二,设置弹性项目和名额.高校可在各项资助项目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项目,与其他资助项目搭配使用.这样既保留原有“以项目为导向”的资助模式的优势,又弥补了过于固化的缺陷.弹性项目中有若干名额,在评审过程中出现剩余名额或名额不足时使用.其标准根据差额确定,也就是根据贫困生的实际需求缺口灵活掌握,缺多少补多少.为防控风险,项目和名额使用时要有详细说明,总额度不能超过全部额度的5%,且累计不可超出保障性资助的最高限额.第三,设置个性化资助套餐.套餐等于助学金+助学贷款+勤丁助学+定额义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或宣传活动,既有效有度地满足了贫困生的经济需求,又为他们创造了素质能力提升的机会.套餐总额度等于保障性资助的最高限额—年度家庭提供费用—已享受的地方、社会资助.资助套餐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对学生贫困程度的精准把握上,因此需要与第一、二个支点共同发力,形成闭环,方可有良好运行效果.

(二)第二个基本点——“素质提升”

经济资助是手段,资助育人才是灵魂,精准帮扶不仅是给贫困生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能力阻断贫困状态的“代际传递”,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素质提升是精准帮扶不可忽视的内容.贫困生的成长正如“木桶原理”所述,要想实现人生的最大“蓄水量”,也需要三个支点:稳基座、补短板、装提柄.

1.稳基座是“素质提升”的第一个支点.木桶再好,基座不稳,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贫困生的基座就是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状态.艰苦生活的磨砺使贫困生更加坚强、独立,整体有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但少数人也会呈现自卑、孤僻、退缩等心理特征.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合理关注,既不过度也不忽视.在尊重的基础上,重点宣传贫困经历的积极作用,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树立优秀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需要重视贫困生的真实困难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积极入党、争当学生干部背后,是否存在功利性的倾向;从小生活艰辛、家庭负担重、经济压力大,是否存在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当经济与学业、就业等压力源相互叠加时,是否会引发心理危机等.很多高校在引导贫困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内蒙古丁业大学开展的“榜样的力量”教育活动,以“讲真实故事,赞自强人物,扬最美精神”为内容,以“现场演讲、编撰文集,线上互动、学生沙龙”为形式,倡导正确价值引领,弘扬自强自立精神.东华大学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成长小组,帮助学生妥善应对心理困惑.吉林大学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理性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诱惑的能力.

2.补短板是“素质提升”的第二个支点.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贫困生的短板就在于相对薄弱的素质能力.受家庭条件限制,贫困生的素质、能力普遍低于家境富裕学生,这不仅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成为他们摆脱贫困的障碍.因此,打造贫困生基础素质能力提升平台,帮助他们补齐短板,是高校精准帮扶的重要内容.贫困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情况,高校可以将这些内容设置成不同模块对贫困生进行分类培训,也可以让贫困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如浙江大学为贫困生设立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心、口才中心、职业发展中心、“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等10个综合素质训练平台.通过多样化的素质训练内容满足贫困生能力提升需求.北京理丁大学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平台的作用,励志社团开展学习互助活动,自强社组织WORD、PPT、C语言等培训和上机实操,励志中队组织疑、考前串讲,四、六级真题模拟测试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引入企业或行业协会参与贫困生综合素质提升下程,为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开设了“直通车”.

3.装提柄是“素质提升”的第三个支点.木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贫困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特长或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地竞争中谋求发展.贫困生中有许多很有潜质的学生,把这部分优秀的贫困生培养成为拔尖人才也是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价值所在.要成长为拔尖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需要出国学习交流,但这对贫困生而言,高昂的费用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高校需要在合理选拔贫困生优秀人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有效措施予以支持.有两所大学的探索值得借鉴:一是吉林大学划拨专项经费设立“蒲公英网梦基金”,将贫困生学科竞赛、专业认证考试、出国英语能力考试等均列入梦想基金资助项目,增加学生能力储备,实施精英访学资助计划,对优秀贫困生参加交流项目的路费及部分生活费用给予资助,目前已对20名参加交流项目的贫困生予以资助.二是浙江大学设立了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赴新加坡交流”“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港学习交流”等多个对外交流项目,近三年,共有515名贫困生参与了对外交流项目.

本文结论: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现状分析和高校学生和精准帮扶方面的学生资助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学生资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在校学生数量增多,其中贫困生也多,如何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地方、高校加大资助力度,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要高度关注贫困生的身心发展 但在贫困生资助的实施过程中,.

2、 绩效评价体系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以广西某高校为例,将绩效评价体系引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按照PDCA模型及过程管理理论,介绍资助管理中的经验和特点,实践表明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问题,对于高校资.

3、 现阶段成都地区高校学生油画创作价值取向 周宇珍(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摘 要】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新生代的高校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都是前卫且个性的 纵观成都地区的各高校学生油画创作现状,呈现出.

4、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进每个人方方面面的生活中 高校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正面作用,无疑是高校工作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

5、 新时代高校生资助模式 摘要当前研究生资助工作在研究生全面收费新政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两奖两助”为主线的资助模式,但还缺乏统筹设计和整体优化……问题 新时代对研究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