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柳宗元开题报告 柳毅传开题报告范文 元交际论文 柳艳兵论文 写柳宗元成就小论文 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论文

柳宗元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柳宗元交以为师师生观的哲学意蕴和教育价值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柳宗元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8

柳宗元交以为师师生观的哲学意蕴和教育价值,该文是柳宗元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与师生观和哲学意蕴和柳宗元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黎利云

[摘 要]柳宗元的“交以为师”师生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内涵丰富,是一种具有辩证性、发展性、生本性、自知性、性等哲学意蕴的教育思想.该理论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实践“交以为师”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教师走出师道尊严误区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四是有利于达成教育实现师生的心灵解放.

[关键词]柳宗元;交以为师;哲学意蕴;教育

[作者简介]黎利云,教育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衡阳421002)

当前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在信息社会,网络上有海量信息,对知识的查询很方便,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出几何倍增、网络化、自动化等多种特性,教育目的从以往的职业培训转向终身学习,学习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占有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有的手段可能比老师拥有的更加先进,老师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深刻而辩证的思维方式.环境变了,学习方式变了,师生观也必须与时俱进得到发展和改变.

国务院在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搞好教育工作,必须“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1]挖掘并利用好柳宗元的“交以为师”师生观是落实精神、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交以为师”的基本内涵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宗元虽然是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人物,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革新精神、山水游记与寓言中的民生情怀等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希望用“断刑”代替“天刑”,“从司法制度的角度表现了柳宗元要求变革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是柳宗元‘天人相分’自然哲学思想内容中又一精彩之笔.”[2]很多证据表明,柳宗元是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柳宗元在《答严厚与秀才论为师道书》中说:“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柳河东集》卷三四)这是柳宗元主张交以为师的明确记载.交以为师,意在相互为师.柳宗元谢绝的、拒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或不愿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对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他渴望建立的是相互为师、亦师亦友的关系.

柳宗元提出“交以为师”主张,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姑且不去计较孕育这一主张的曲折过程,我们更在乎应该是这一思想的其现代性.交以为师的通俗解释可以是:师生之间应该像朋友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单向关系.柳宗元发展了孔子的主张,“认为教育不仅是‘教学相长’,而且是‘互为人师’,要把学生当作同等的人,当作一个学习对象.”[3]柳宗元希望免去老师、弟子的虚名,而真正保持着师友关系,取长补短,相互为师.这样,既免掉了世俗的麻烦,又可使彼此得到教益.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交以为师就是一种师生人格独立、淡化师生名分与界限、彼此为师、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师生观.

二、“交以为师”的哲学意蕴

“交以为师”这一出自中国本土的师生观内涵丰富而深刻,具有多方面的哲学意蕴.

(一)辩证性

“交以为师”的哲学基础是师生的能力不断转化且彼消此长的辩证思想.学生的成长即学生的发展,是在教师这一外因引导下和在自身这一内因驱动下进行的否定,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交以为师”强调以师为友,把师生关系变为师友关系,主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能两全,又可两利.教育活动中存在“双主体”“复合主客体”,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对教育实践活动来说,其主体就是现实活动着的教师和学生.之所以要“交以为师”,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只是认识的方向和水平上存在差别,而非主客体的对立.师生都是主体,他们互为主客体.有学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有同时性、社会性、客观性、平等性、差异性等特点.”[4]这是完全正确的观点.这些特点是由师生的知识、能力及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正确认识教育过程的主体及其特点,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对于处理好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有效开展教育大有裨益.

“柳宗元的师友观里,已经包含了生命关照的因素.他反对师生主客二元的对立,强调师生生命的相互摄养与相互创造.师生之间同是一种主体间的沟通与互动.”[5]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是相互依靠的,这是由教学要素的结构所决定的,而且影响也是相互的.没有人能彻底教育别人,也没有人能被别人彻底教育,没有人能彻底依赖别人,也没有人能被别人彻底依赖,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动、相互给予,才得以彼此教导,不断提升生命质量.总之,“交以为师”体现的就是人与人相互依靠、师生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

(二)发展性

“交以为师”师生观是一种重在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师生观,是一种希望学生超越老师的师生观.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阶段性的,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增强而逐渐减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形成,但随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增长,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发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在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具体目标和任务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师生的矛盾主次关系并非恒定的,会是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律的位移现象.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只是奠定于开始,不断长大的学生在某个时候或在某个问题上就可能成为自己老师的老师.

“交以为师”的师生观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师徒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师与生不以尊卑、年龄而论,而以“道”“业”为标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博学多才的人、有专攻之项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就是教师.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点拨、提示启发,特别注重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交以为师”承认发展性、鼓励学生超越老师,学生大可不要碍于师生情面而唯唯诺诺,大可不必对老师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教师也会有鞭短莫及力不从心的时候,因此,明智的老师不会拘泥于教师的名分,而是会承认后生可畏、后来居上的历史必然,勇于向学生学习,随时准备做学生的学生,这样既能发展学生,也能发展自己.

(三)自知性

“交以为师”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师生观.有道之人方可为师,“交以为师”就是以道称师,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交以为师”意味着老师要敢于承认不足、善于不断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教师应该自己知道早晚有一天会不如学生,因此及早积极主动向学生学习,这是对发展规律的服从和敬畏.师傅也有不如弟子的时候,做学生的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候,做老师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顽固的认为自己是学生的老师、并且永远是老师.老师会衰老,学生会壮大,这是内在规律,师者顺应规律,虚怀若谷,顺水推舟,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让学生能顺利成长,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以“交以为师”为做人处理理念,老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学生要有“当仁,不让于师”的魄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生一旦遇见比自己优秀的人就该虚心求教,真正做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四)性

“交以为师”师生观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相互关照的关系,体现了教育的思想.“交以为师”师生观突破了以长为师、以吏为师、以法为师观念,突破了以年龄、尊卑和宗法论师的观念,打破了师与生之间的绝对界限,倡导能者为师,这就意味着教育,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谋进步.“这种强调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师生平等和教育的进步因素.”[6]教育活动天生需要平等精神的参与,“交以为师”特别强调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其实质是强调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愿意“交以为师”的老师,教师与学生就会象朋友一样,相互交流、切磋、提升,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

(五)人本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接受者,他是人,是发展中的人.”实践“交以为师”,将学生当人、当朋友、当老师,无疑是对其情感需求和主观能动性、可发展性、可超越性的高度肯定与充分重视.持“交以为师”师生观,能体现老师对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包含了以人为本、师生间相互对话、相互倾听以达到彼此理解、共同发展目的等诸多现代教育因素.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而不是被他人改造的.教育活动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释放学生个性而非压抑和窒息学生个性的教育才可能是好的教育.柳宗元主张交以为师,意在提醒教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将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

三、“交以为师”的教育价值

“交以为师”是一种创新的师生观,它融思想观念、工作目标、工作策略、人格追求于一体,体现了科学的真、*的善以及做人艺术的美.这一思想既适用于师生之间、还适用于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甚至适用于所有有缘相遇的人.“交以为师”思想跨越千年历久弥新.深刻认识“交以为师”师生观的价值,对于充分发挥师生两个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交以为师”是理念,其逻辑起点是人的差异性和可发展性;“交以为师”是行动,需要通过事件和过程去实现;“交以为师”是结果,其直接作用是成全师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其主要教育价值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教师走出师道尊严误区

“交以为师”的感人之处在于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归宿,它是超越时空、超越年龄的师生观、教育观、交往观,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先进教育理论,饱含着现代人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具有普适价值.有人说,该思想“只适用于有一定学识的成人,不大适合少年儿童.”[7]此言差矣!其实,未成年人或曰儿童是“真”的化身、是“善”的使者、是“美”的精灵.儿童常常仰望星空,发出“天问”,个个都是哲学家.如果用“交以为师”做尚方宝剑,被“一字为师终身为父”世俗思想所束缚的各级老师就可大胆而真诚的向儿童学习,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生命的成长性,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把教师当作圣人的传统师道观使教师长期以来背负了太多包袱、被过于要求完美无缺.如果能实践“交以为师”,教师就能尊重自己、悦纳自己的无知与不足,就不必背负“灵魂工程师”“园丁”“蜡烛”等种种比喻所蕴含的精神负担,而以一颗等待花开的声音的平常心去面对一个个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学习者、求知者,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过一种平凡的教育生活.

在当前的这个信息社会里,“教师因提前拥有知识而获得的权威性、独占性和全面性受到全面冲击,教师的绝对权威正在不断去中心化,教师外显的知识技能与内隐的智力资产及文化资本受到巨大挑战,”[8]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将自己看成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权威,而是要放低姿态、俯下身子向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原住民”学习,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应该主要定位在人格的熏陶、思维方式的启发、专业精神的引领.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师生间关系平等是情感交流、信息交换的基础.运用“交以为师”,有可能创设出生动活泼、平等、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近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进而使教师真正成为有尊严的教的主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感知学生、贴近学生,用理性、情感来唤醒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积极发挥学的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如果用“交以为师”作师生观,老师就会积极去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说明学生的中心地位彻底明朗了,教师是为学生服务而存在的.”[9]“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愿意亲近教师的情感建立起来后,就可能增强向老师学习并超越老师的信心,不迷信不盲从,从而努力开展自我质疑性的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通过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意见来帮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能力,在深刻理解中把握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以朋友般的可询问或讨论的方法来处理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对教师的尊重.同时,作为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尊重与鼓励,就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担负起责任,学习效率自然会高起来.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教育领域有一个“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钱学森回忆说:有一次,钱学森和自己的老师冯·卡门教授(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有“超声速时代之父”之称)对某一学术问题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了激烈争吵,老师拂袖而去.第二天,年过花甲的冯·卡门来到钱学森的办公室,鞠躬认错.“钱老对老师冯·卡门为了真理而不惜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行为更是赞赏有加,几十年过去了,钱老还记忆犹新,对这种的学术之风依然念念不忘.”[10]

实践“交以为师”无疑有利于发扬加州理工学院式的科技创新精神与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们要学习冯·卡门老师,有勇气和诚意向学生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学生们要学钱学森,敢于向老师质疑.“不打不相识”,必要的学术争辩更有利于深化师生情感.老师实践“交以为师”,学生会变得更自主更自信.为此,做教师的应该鼓励学生:不畏大人,不畏强权,不畏老师,要抬头看星空低头想事情,在追求真理的前提下尊重老师,在质疑甚至批判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老师的观点.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保护与发扬,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挖掘与培养.

(四)有利于实现师生心灵解放

人是可获得新的生命之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教育是启迪,不是外加;教育是建议,不是命令……教育是欣赏,不是耳提面命……”[11]这是张楚廷教授对教育的诗化阐释,可帮助我们解答为何要实践、以及怎样实践“交以为师”师生观.教师的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也能获得精神的滋养与升华.

实践“交以为师”,师生之间以平等思想营造一个互动互为互助的场域,教与学双方的价值能在对方的努力中得到充分的实现,“自由和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而触动发散性思维的神经,唤起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学习.”[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践“交以为师”,意在体现教师的一种气度、一种情怀.“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交往,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13]有“交以为师”意识的教师将用一种热爱教育而不急于求成的心态心态来要求自己,做表里如一的充满喜怒哀乐、追求真善美的性情中人,这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放.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能感知教师的“交以为师”情怀,将尽可能释放自己的自主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超越教师为光荣,不再背负因质疑老师而被说为冒犯或骄傲的精神负担,这也是一种自我解放.

(五)有利于实现教育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如果每个人都通过教育加强了自己的理想和实践,那么他的贡献就更有积极意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的尊重”[14],即尊重学生的人权、尊严、个性、感情、差异、创造.教育需要教育做基础.教育的对立面是教育专制,而教育专制是非人教育、听话教育、共性教育、等级教育、守旧教育的根源.公民人格与尊严的平等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这种平等具体体现在师生主体地位的平等、师生尊严的平等、师生参与的平等、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之中.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由公体关系决定的.师生双方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人即社会公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具有特殊性的学校人即教或学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要转换成学生主体性的生成”[15],需要老师有良好的理念和方法.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如果能用“交以为师”做指导,多蹲下身子、多仰视学生、多听取意见,不是为生做主,而是让生做主,师生矛盾也就可能迎刃而解了,师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也就都可能得到更充分体现.

四、结语

“交以为师”是具鲜明中国本土特色的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观.总书记层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站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从增强“文化自信”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交以为师”.当前,我国师生关系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改善关系,“教师应转变身份和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学会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二者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16]如果能积极实践“交以为师”,共生共存的师生关系就有了基础,美好的教育和教育的美好都有可能达成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DB/OL].[2017-09-24].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9/24/c_1121715834.htm.

[2]翟冰林.解读柳宗元的《断刑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5(3):90.

[3]张官妹.试论柳宗元周敦颐教育思想的联系[J].开封大学学报,2005(4):9.

[4]张传燧.论教育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及其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7-11.

[5]赵荷香.柳宗元师道理论浅解[EL].http://www.xiexingcun.com/mzxswxyj/mzxx2008/mzxx20080506.html.

[6]赵新国.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90.

[7]毛礼锐.中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9.

[8]徐蕾.“我与你”:知识视域中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42.

[9]刘庆昌.对“适合学生的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8):16.

[10]刘碧霞.从“钱学森之问”看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J].文史博览(理论),2011(1):84-85.

[11]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9.

[12]靳玉乐.教学探究的机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0.

[13]李剑.破除“师道尊严”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3):13.

[14]李镇西.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教育的思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34.

[15]刘铁芳,曹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3(2):4.

[16]孙梅.后现代主义视阈下我国师生关系凸显的弊端及其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6(3):56.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师生观和哲学意蕴和柳宗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柳宗元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柳宗元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课本剧教学在文言复习课中的运用以《走近柳宗元》专题复习为例 一、初中文言复习课的困境文言复习是初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如果停留在反复地学习那些所谓的知识点,除了做题就是背诵,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下降,很难使他们做到融会贯通 中考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基本.

2、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与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柳宗元思想中蕴含的期以明道、顺天致性、交以为师……教育思想,提出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国家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加强.

3、 柳宗元和柳州八怪 —— 浅谈对山水游记之认识文\朱小满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说道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常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里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文学可以当作是人类性灵的反照,一位作家的作品.

4、 从柳宗元谪柳心境探论柳诗中的山水树木 摘 要柳宗元谪柳期间的情感十分复杂 而此期间有关山水草木的景物描写便是他内心情感的折射 本文拟通过对柳宗元谪柳诗歌山水草木描写的分析,来揭示他谪柳期间的矛盾心境,以及由此反映的他思想上的特点   关.

5、 柳宗元山水诗歌的人文情怀 摘 要柳宗元的诗歌在整个唐王朝诗人中存量较少,但在其为数不多的诗歌当中,山水诗歌是比较突出的 柳氏在贬谪永、柳州期间写下的山水诗,展示了其遭遇贬谪的苦闷心境,也突出表现了其深沉的思想情感,以及郁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