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身体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健康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儿童心理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健康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儿童心理,本文是关于健康教育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心理健康和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王丽新

(长春市南关区苗圃小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 要:小学教育中的教学风格、内容,校园风气、氛围,教师,以及同师长与同学的互动在各方面对儿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更加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教师及学生本身等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性与可行性,使之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34—03

收稿日期:2015—11—11

作者简介:王丽新(1967—),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南关区苗圃小学,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儿童进入小学后,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并以学校为媒介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走向,更影响着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更加重视小学心理教育,使之在儿童心理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

二、儿童心理及其发展

童年被视为人生一段非常关键和特殊的时期,在成长的奠基阶段,个体的生理与心理逐渐发育,进而不断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涉关个体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自我意识与交往能力等,生理与心理因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每一个体极为复杂的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在各个具体的年龄段呈现为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儿童心理具有敏感性、可塑性、阶段性以及差异性等特征.

首先,儿童心理具有敏感性.儿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对成人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与行为的能力,因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倘若忽略儿童心理的敏感性,则会错失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使其心理健康出现障碍或问题.儿童心理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其出现的时机与持续的时间都可能有所不同,需对每一个体酌情对待.通过了解儿童心理的敏感性,能够更好地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适时适当的条件.

其次,儿童心理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由最初的情感认知逐渐发展为日趋成熟的思维体系,无尽的好奇心与极强的探索精神.儿童具有十分丰富的情绪,感受力极强,推动着其智力的发展与进步.当儿童的感知与情绪有所成长,才能促进其心理的成长,进而实现认知力的提升,逐渐实现身心的整体成长.因此,要尊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需求,尊重儿童的好奇心,同时要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力,使其在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都有所长进.

再次,儿童心理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既存在各自特征的不同,也存在各个阶段间的衔接性与渐进性.每个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每个阶段的前后次序不能颠倒或超越.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掌握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与个性特征,适当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

最后,儿童心理具有差异性.每个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心理发展的特征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儿童在各个年龄段普遍表现出相似的成长特征,但究其身心发展水平,依然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儿童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发展条件,这意味着既存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助力,也存在心理问题出现的契机.因此,要尊重儿童心理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既保证其心理发展的自由度,也要保证其成长环境的积极性.

三、校园生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由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因素.儿童进入校园后,校园便成为其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校园是儿童最初接受社会化影响的理想场所,在这一环境中,儿童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有计划、有步骤的成长教育.因此,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相对于其他环境因素而言,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中的教学风格、内容等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与认知水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引入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与热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校园风气与氛围等影响儿童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学校是儿童心理形成的早期环境,儿童在校园获得最初的生活经验,养成最初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校园风气与氛围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激励全体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学校环境结构的特征会影响到儿童人格的发展,如学校规则、校园气氛、规模大小、教室大小、座位安排、墙壁颜色以及通风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发展.

再次,教师这一角色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就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学生具有模仿教师的天性,仿效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基础,因此,教师施教的前提便是了解并理解学生.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全面认知是教师与学生发展良好关系的基点.而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则是其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尊重儿童,能够通过语言与动作适当对儿童进行情感的表达,真正关爱并包容儿童,才能够获得儿童的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融入校园生活;同时,在儿童所处的班级、年级以至校园环境中,要形成且平等的氛围,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

最后,与师长及同学的互动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交往能力.进入校园后,儿童离开了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对象增加、生活范围扩大,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其心理发展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开始适应新的生活,调节自己因陌生带来的不安,自觉维持与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在这一时期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儿童的心理状态开始相对稳定,情绪波动变少,部分性格发生改变,产生了自内向外的心理变化.尽管儿童的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但对其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巨大.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校园生活中,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同他人的交往能够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积极发展,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共处,培养合作心理,为今后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四、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这一环节常与道德教育相混淆,或多集中于课堂教育而疏于日常教学的贯通,使其缺乏科学教育的多元性与可行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不仅限于对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解决,更应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出发,对儿童心理的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而细化的指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使其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

第一,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超越书本、课堂,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应该承认的教育权力的程度,以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成“人”,即体现人的本性的自由个性养成和充分的精神生长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包括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各项校园事务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形成由校长、教导处、辅导员、班主任及所有教师共同组织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既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问题咨询,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有所掌握、有所准备,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引入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作为队伍的理论支撑.既可以将原有的思想品德课与青春期教育等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也可以有效利用活动课及各项校园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第二,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视教学中的尊重、理解、关爱与平等.儿童心理的敏感性决定着他们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对来自外界和他人的尊重、理解、关爱及所处环境的平等具有敏感的触觉,易受其影响,产生心理上的反应与波动.公平和优秀的价值冲突反映的是“个人权益与公共福利之间长久以来的紧张状态”:学校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则共同福利要先于个体学生的发展考虑;相反,学校如要彰显才干,个体发展的目标则要优先于学生群体的考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应注重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仅要重视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等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也要加强专科教师及其他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整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有所提升.通过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教育模式与方法上进行改进,以合理适当的途径加强师生联系与了解,充分理解、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应重视个体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特征,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小学阶段涉及儿童早期、中期及后期直至青春期的开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将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具体特征,强化学校常规教育,对其进行积极且正面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预防,应着重于学生心理的训练与引导,避免走向学科化和医疗化.同时,对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应及时予以咨询指导,同家长一同对其进行矫正训练,增进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提高其认知水平和人际关系技巧.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具体需求,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性,强化其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以及集体意识.

第四,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只有可以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品格教育包括通性与个性的辨识,明与恕两个标准的重申与确立,以及个人的修养,特别要注意到意志力与裁节能力的培植.全面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加强学生沟通渠道的多样性,鼓励学生随时与教师、家长、同学进行沟通,使学生有意愿、有机会进行倾诉,改善以往忽视日常教学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其由文件、口号真正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并保证其行之有效.学校应同家长合作,在保证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氛围有利的情况下,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美]约翰·W·桑切克,周冠英、王学成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管向群等.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杨建朝.自由成“人”:人性视角的教育精神[M].北京:编译出版社,2013.

[5]杨东平.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辰]

此文点评,此文是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心理健康和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相关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 摘要 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决定着课堂的实际效果 好的主题会把 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会形成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 具体做法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践行“心智课堂&r.

3、 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不受重视的课程,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有些学校设立了这门课程,执行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了形式.

4、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教材内容挖掘利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5、 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品德和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贴近儿童生活,有很强的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学科 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现阶段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