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calis高校学位论文库 高校辅导员学刊 高校辅导员期刊 高校辅导员杂志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开题报告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高校海外论文 高校自建特色论文库 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上海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计划

高校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校微课环境的实践和基于高校微课环境现状分析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高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高校微课环境的实践和基于高校微课环境现状分析,该文是高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现状分析和平台建设和公众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为了解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现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长株潭地区十所高校学生1 273份有效问卷,分析制定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高校微课环境建设方案,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试点进行了实践.从建设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去发现和分析问题,为高校“微课”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为移动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育建设;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11-0029-04

收稿日期:2018-09-12

基金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201510534017)

作者简介:许君(1997-),女,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余梦珊(1995-),女,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0引言

自2010年以来,我国“微课”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迅猛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呈现建设先行、理论与应用滞后的局面,相关研究亟待加强.项目组采取抽样问卷调查与采访的方式对长株潭地区九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商学院)“微课”环境的建设现状进行了了解,共发放1 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73份.通过调查,制定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进行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的方案,以湖南科技大学为试点进行了建设实践,在整个过程从以建设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1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理念

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特点使其在高校教学中迅速传播开来,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动向.高校微课教学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除了最初的“微课”,还产生了“微点评”、“微反馈”、“微练习”等衍生功能.在这个人人依赖手机的信息时代,传播平台也由最早的网页发展力移动终端.目前国内外的高校微课环境建设明显不完善,比如在管理功能上,缺乏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以及确定学习者自主学习路径的分析技术;在应用功能中,缺乏用于学生异步、同步交流的交流与协作系统;在评价方面,缺乏用于学生自测、考试的评价系统等.

高校微课资源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搭建一个与之相应的高校微课环境.在搭建之前要做足调研与规划,搭建成功后要获取实时反馈,不断改进[4].当前,如何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下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是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的主题之一,下面提出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的一般理念:

(1)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教学资源:流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上课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耗时少,内容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拓展学生的视野:微课以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模式出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通过观看不同授课者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老师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问题.

(4)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通过微课的形式传播,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学习,消化吸收知识点.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听课效率.

2高校微课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2.1研究方法

为了解长株潭地区高校微课建设现状,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调查:高校学生对微课的认知程度、高校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情况、对微课及其平台建设的建议.问卷于2016年6月10日发布,6月25日全部回收完毕,有效样本总数为1 273份,有效率84.87%.

2.2样本分析

参与调查的1 273名高校学生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3结果与分析

在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中,有18.56%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微课,听说过并不了解的学生达到了54.34%,听说过并使用过微课的学生只有27.10%.从数据可以看出,听说过微课的学生虽然占了八成左右,但真正使用过微课的学生只有三成不到.由此可见,微课也并不像部分教育者所想像的那么火热,至少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范围内许多人对“微课”这个新兴授课模式还是充满了未知和疑惑.

根据常用的学习方式分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通过课堂进行学习,通过图书馆学习的学生达到了82.46%,而经常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的只有11.32%,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课堂学习等传统方式.即使是使用微课的学生也是以传统课堂为主,微课教学为辅.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目前所学习和接触的知识仍较适用传统教学方法;二是微课没有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导致其未被完全接纳,对大多数人来说,微课仍是一片未知领域;三是微课本身发展不够成熟,课程的设计开发运用和管理及其理论与实践尚不完善.

学生更希望以何种媒介来呈现知识点呢?调查表明:78.85%的学生仍然倾向于传统的黑板、书籍与投影仪呈现,但希望以手机呈现知识点的学生也达到了43.20%,只有27.32%的学生希望在电脑上呈现知识点.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认可传统的授课与学习方式,但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学习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学生不选择以手机呈现知识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常常受到手机消息的干扰无法保持学习注意力,容易产生惰性;其二是认为在使用手机时没有学习氛围,屏幕小不利于观看.

那么,学生认为微课都具有哪些优势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微课资源丰富,而且涉及学科广泛;使用微课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动机;可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然而,部分学生学生对微课持有消极态度.这些学生的观点如下:使用微课时较书本而言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者不能够与发布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课程形式单一等.但微课究竟是否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不但与学习者对于微课持有的态度息息相关,还与微课环境的建设具有较大关联[2].

3高校微课环境建设实践与分析

3.1建设环境选择

可用于建设微课环境的平台有很多种,例如手机应用APP、学习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但这些平台的普及率并不高,推广成本极大,因此将目光转向具有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平台[3].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3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到了95.1%.在2017年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APP活跃用户排行榜》与2016*智酷的《“微信”影响力报告》中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在手机网民中占比最高,达到了92.5%,其中大学生占主体地位.55%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一个小时,表现出了微信强大的用户粘性,而在这些用户中,每天使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占比达到了39.8%.

综上所述,项目组最终选用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高校微课环境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微课学习平台不仅普及率高、推广成本小,还具有以下优势:

(1)呈现内容多样.微信公众号能够上传文字、图片、视频、创建链接等,发布的图文消息易转发,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相互拓展学习资源等.

(2)开放多种接口.微信公众平台向开发者开放了九大接口,语音识别接口、上传下载多媒体接口、用户分组接口、接口等.通过语音识别接口,学生发送的语音能够同时被识别成文本内容,教师能够直接对识别的内容进行答复;通过上传下载多媒体接口,学生与教师都能够更加方便地在微信服务器上下载课程或课件等多媒体资源;通过分组接口,能够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信息.

(3)学习管理透明.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方法简单易懂,并且在后台的管理功能中能够获取学生的用户名、性别等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跟踪,为其制定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案.

3.2高校微课环境建设过程

3.2.1微课视频制作

项目组以计算机类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模块,即Word、Excel、Powerpoint、C语言程序设计、Premiere、Photoshop、摄影摄像.随后,整理出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重点难点,收集教学素材.素材收集整理完毕后,将每一模块的内容规划为若干课时,并逐课时编写教案.项目组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40%的学生认为微课视频最适合的长度为5-10min,而86.53%的学生认为微课视频中不应该有人物出现,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审核无误后使用录屏与配音的方式将每一课时制作成8min以内的微课视频.采用录屏与配音的方式制作微课成本低廉,并且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图像和声音呈现效果.微课视频制作完毕后,根据每一课时所学习的内容编制了对应的习题供下载,并设置了不同档次的习题,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保持最佳的学习动机水平.

3.2.2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该微信公众号以湖南科技大学为建设试点,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项目组将公众号命名为“湖科大网络研习中心”.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立了九大子菜单,菜单设计如图1所示,并将学习资源上传到了相应的“选课中心”子菜单中.此外,还将课程涉及到的软件安装程序上传到了“资源共享”,供学生下载使用,便于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 “前沿资讯”对微课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普及,明确学生对微课的概念,或是对首次接触微课的学生进行说明讲解;“联系我们”一栏中提供了学生向教师进行咨询的渠道,不同课程群聊组的二维码与用于收集用户意见反馈的子菜单.一个微信群聊组只针对一个模块的课程建立,其中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有助于管理者与学生、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并且能够让学生随时与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相互对比,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随时改进学习方案与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项目组还对该公众号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编辑模式”实现了自动回复消息、自定义消息自动回复、回复关键字获取课程内容等相关功能.完善了课程的自助查询系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精确推送,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能够通过后台来查看学生的关注情况,阅读情况,回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等.

3.2.3微信公众号的推广

项目组采用线下与线上同时推广的宣传方式,在校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借助各学院学生联合会力量宣传、在校园新媒体平台推送公众号相关信息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公众号进行关注.定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新,每一次更新推送一篇图文消息对更新内容进行简介,并鼓励微信群聊中的用户邀请好友一同加入课程的学习讨论.

3.3评价反馈与总结反思

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公众号经过两个月的推广,最高关注量达到了2 092人.其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的学生为82.14%,通过搜索公众号与其他方式进行关注的学生为10.22%,余下的7.64%关注来源为用户之间的公众号分享.项目组抽取了50位用户进行了回访,并结合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此次实践进行评价.

大部分学生对于以公众平台为基础建设高校微课环境予以积极肯定,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整合使学习更加方便快捷,能够随时随地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大大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微信群聊能够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营造了舒服的学习氛围.同时,微信中的私聊功能能够解决部分害羞或恐惧交流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微信平台的朋友圈功能对公众号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辅助作用,学生在朋友圈分享教学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快速分享与有效利用.

也有学生指出了公众号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使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对此类课程进行教学的效果良好,但未必适用于其他的课程.繁多的知识点依然会显得有些枯燥,希望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维持学生对公众号的阅读兴趣.公众号应该设立更加完善的学生自测系统,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所处的水平,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微课环境,实现了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紧密结合.实践结果也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教学重心从以教学为主转变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将微信应用于教学发挥了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但基于网络平台建设微课环境的方式仍不适用于偏远地区,从微课视频的制作到公众号的建设都需要开发者掌握相关技术,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网络和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因素.

4高校微课建设对策

4.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微课的宗旨是关注学习者每一个细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观.鉴于绝大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对于没有接触过的课程充满疑问、不适应微课的学习模式、不善于选择课程与安排学习时间等,为学习者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显得十分必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简短的学习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制定课程计划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也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同一学习模块中微课的学习计划主要是针对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平均水平来制定.

以计算机二级C语言操作题为例进行的学习计划如图2所示:

如上述提到的学习计划的制定,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引导下满足VUCA时代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的结构和特点,结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准确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4.2记录学习过程

在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信学习中,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网络条件和服务端所需的带宽条件等因素,如果不能对微课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记录,将会丢失珍贵的学习数据,也就不能更好地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认识到有效记录学生学习微课过程的重要性后,如何对学生学习微课进行完整的记录和跟踪?答案是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课学习过程记录系统(该系统必须基于企业号才能建立),接下来阐述学习记录系统的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等问题,特别在微课学习过程中设置学习过程记录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有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形成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该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身份验证.在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同时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进一步学习课程,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学校、年级、专业、微信号、手机号、邮箱等基本信息.

(2)课程跟踪.

记录学生已选课程、课程学习进度、学习频率、练习测试的情况,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管理者登陆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在后台查看相关信息.

(3)数据收集.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管理者登陆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在后台查看相关信息,能够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建议.微课学习过程记录系统的功能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职能,在实施学习记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完成外部监控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这才是最终目的.

4.3院校参与、共同推进

微课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新途径之一,“互联网+教育”的浪潮汹涌来袭更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新,传统课堂常被诟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填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因高校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令教育公平被人质疑.而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一个产物,具有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特点.将优质的课程资源汇聚到互联网上,使人人都能平等享受高质量教育[4].对教师而言,把教师从教育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对学生而言,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把互联网深度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是十分有效的.

(1)整合师资打造精品课程.随着一些好用易用的课件制作工具的出现,课程开发技术的门槛降低了,给微课制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对开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要求一直在提高.对于那些时效长,适用范围广,又具有专业性或院校特色的微课,应该结合各大高等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师资力量,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2)鼓励在校生自制微课.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只有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在各大高校中也潜在大量“高手”,他们术业有专攻,由他们来担任课程开发人员,更加接地气,更加有实效,集合院校中高素质人才的智慧,能够真正有效推动微课学习的大众化、全民化.

(3)与院校对接推进.如何在高校中实现微课教学环境建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把微课的作用充分扩大化必须与高等院校有效对接,共同推进微课环境的建设.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站与各种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校园活动也使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学生对校园活动的参与热情.如果能够将微课的推广与平台相结合,一定会促进微课在高校的传播.例如可以举办微课专题讲座、微课制作大赛、微课学习交流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多多了解微课,转发相关内容,积极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9.

[2]杨慧,徐慕娟,朱正刚.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护理管理学课程为例[J].技术在线,2015(12):53-55.

[3]袁晓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资源设计与研究——以“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0):63-65.

[4]沈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探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51-53.

(编辑:潘静)

上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关于高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现状分析和平台建设和公众相关高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黄丹丹(四川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都 610064)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也进入高校管理中 高校教务信息繁杂而庞大,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遍布的高校校园里,通过微.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新闻宣传 ◎黄 瑶摘要新型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例如微信、微博……社交平台,对各大高校而言,其宣传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有了新的工具 本篇文章基于对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所具有优势的分析,在与互联.

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用 ■杨万贺长春财经学院摘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有着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发挥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 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性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微信、微博……自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态势,高校图书馆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专业性的要.

5、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策略 摘要当今时代,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以其服务的差异化和目标的聚焦化形成独特的服务魅力和不可替代性 阐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特点、功能及建设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价值功能建设策略分类号G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