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陕西汉中地域文化论文 宁波电大地域文化论文 有关地域文化的论文 岭南地域文化论文 宁波地域文化论文 中国地域文化的论文

地域文化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地域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4

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是地域文化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地方高校和地域文化和传承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收稿日期:2016-02-05

作者简介:徐吉平(1978—),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基金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汉水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ZD10;也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青年项目“汉水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C05.

徐吉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湖北十堰442000)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特色馆藏建设

摘 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意义,提出了特色馆藏建设的设想:搭建十堰地域文化馆藏体系,厘清收集文献的范围和方法,开发二、三次地域特色文献,做好对文献的分类,建立特色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3-0024-03

1背景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1].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鄂西北十堰市,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其中的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流放文化等,代表了我国中西结合部、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之地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除了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外,还应加强十堰地域文化的馆藏建设,域文化特色馆藏发展之路,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笔者拟从建设特色馆藏的意义和建设特色馆藏的设想两个方面予以论述.

2建设地方高校特色馆藏的意义

2.1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条件

地域文化的文献,是知识性、历史性很强的文献信息,是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记录,是传承现代与未来,服务社会的精神财富.历史悠久、丰富的十堰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结晶,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传承和发展十堰地域文化,有利于加强对民族的历史、地理、风情人文等文化遗产的学习与理解,可以很好地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地域文献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收集整理十堰地域文献,建设地域文献特色馆藏库,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条件.

2.2为地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信息保障

目前地方高校一般都开设了体现地方文化的特色课程,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武当文化概论”“汉水文化研究”“鄂西北革命史”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习俗等情况,为地方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自身的地方特色办学理念.同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近十年的科研项目中,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项目占全校科研项目的30%以上,地方文化研究内容涉及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流放文化等.围绕这些教学和研究课题,进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加强对地域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形成自身的特色馆藏体系,为地方高校开展地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提供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2.3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地域文化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地域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对于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是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而言,把十堰地域文化作为馆藏特色来建设,对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流放文化等的收集与整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合理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3建设地方高校特色馆藏的设想

特色馆藏的重点,在于馆藏文献建设要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我馆应紧紧围绕十堰地域文化特点,来建设自己的特色馆藏体系.

3.1十堰地域文化特色馆藏体系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部,坐落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麓,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1484),薛刚纂修的《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2].1994年,郧阳与十堰市合并为今天的十堰市.十堰历史文化流变千古,从古到今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已形成绮丽多彩的地方风俗和人文景象,其中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流放文化等代表了这个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根据十堰地域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特色馆藏体系(见图1).

3.1.1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道教圣地.它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公里,自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道教,在十堰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据文献记载,武当道教经历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后,武当道教呈现出了一个二百余年的鼎盛局面[3].自春秋以来,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当山修炼过,历史上著名道家如阴长生、吕纯阳、陈抟、寂然子、张宇清等曾来此修炼[4].尤其到了明代,张三丰等人到武当山修道,奠定了武当山道教圣地的基石,开创了武当道教文化的新局面,使武当道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汉水文化.在巍峨的秦岭和延绵的大巴山两道古老的山脉之间,流淌着一条绵延千古的汉民族母亲河——汉江.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十堰全境,汉水文化古老雄浑,汉水流域人杰地灵,不仅涌现出了楚国的屈原、宋玉,而且孕育了汉代的张衡、魏晋的庾肩吾、唐代的杜审言、宋朝的隐士陈抟、明朝郧阳抚治孙应鳌和“嘉靖七子”之一的王世贞、清朝顺治时期的均州知州李炳等[5].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方国林立,沿汉水及其支流,大大小小共分布着巴、庸、麇、绞等约18个方国[6].这些都记录了丰富的汉水流域人文思想,形成了十堰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

3.1.3灿烂辉煌,人类摇篮的远古文化.十堰即郧阳,古称麇国,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老的十堰有着灿烂辉煌的远古文化,这里有丰富的古生物、古人类遗迹,如:距今一亿五千万年间的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就出现在十堰大地上;1975年发现了75万年前的梅铺猿人牙齿化石;1989—1990年又发现了距今100万—115万年的“郧县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使用手斧的古人类[7].现初步查明在十堰留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有20余处,说明了十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春秋古麇国和与之交往的唐、疆、邓、绞、上庸等方国青铜器的出土,也标明了十堰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发展与繁荣.

徐吉平: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3.1.4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十堰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秦岭南坡,与河南、陕西、重庆接壤,其民间民俗文化别具一格.传说故事丰富多彩,具有秦、巴、豫、楚文化习俗交融的特征,郧阳凤凰舞、竹溪山二黄、吕家河民歌、伍家沟民间故事等跻身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伍家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故事村”,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学的“半坡遗址”“荆楚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等荣誉称号[8].吕家河民歌被学者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歌谣之乡”[9].文化的源头在民间,挖掘、整理民间民俗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与发展.

3.1.5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流放文化.所谓流放,是我国古时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郧阳房陵即现在的十堰房县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流放地.从秦朝到明朝的1,400年里,史书记载有14位帝王被流放到这里.历史上房陵曾有秦始皇时期、西汉时期、唐朝、五代两宋时期四次大规模的流放活动[10].流放文化,深刻影响了房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给房县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宫廷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方言民俗等,所有这些,对房陵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十堰地域文化特色馆藏文献搜集的范围和方法

3.2.1十堰地域文化特色馆藏文献搜集的范围.十堰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十堰这个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本地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我馆在确立了建设特色馆藏体系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十堰地域文化这一主题制定了详细的文献搜集范围:(1)有关十堰地域文化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如:《汉水文化论纲》《武当文化概论》《汉水文化研究》《十堰历史文化十四讲》等.(2)十堰籍作者撰写的各类著作和论文.如:杨立志的《自然历史与道教》、康安宇的《十堰方国考》、张华鹏的《武当早期文明》、梅洁的《大江北去》、岳啸的《武当山传奇》等.(3)有关十堰的地方志.地方志是全面反映十堰地区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地域文化及其产生的背景,它是研究十堰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如:《郧阳府志》《郧台志》等.(4)有关十堰文化研究的各类工具书.如:年鉴、手册和各类词典等.(5)有关十堰文化研究的连续出版物.如:《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报》《十堰日报》《武当杂志》等.(6)国内外关于十堰地域文化研究的著述,尤其是在港澳台、日本、韩国等每年陆续有武当道教方面的论文和论著发表.

3.2.2十堰地域文化特色馆藏文献搜集的方法.如何确保地域文化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是收集特色文献的关键所在.地域文化资料的搜集方法有很多,我馆特色馆藏文献的搜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注重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如:首先,我馆与武当山地方志办公室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我馆收集有关武当道教和各类地方文化图书600多种;其次,还应加强同地方党史办、社科联、科协、文联、等部门的长期联系,了解地方文献出版动态,收集地方文献资料.(2)到现场实地购买.如:我馆在2013年暑假期间,曾经驱车200多公里,参加在枣阳市举行的襄阳市地方志年会暨展览会,现场购买了反映汉水流域文化的文献资料200多种.我们还浏览了当地的二手图书市场、新华书店专设的本地作家著作展示台等,收集了不少反映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3)复制和影印.大部分地方文献数量极少,很多还是孤本,我馆采取复制和影印的手段来获取文献.影印本与原版无任何差别,是原版的复制.(4)善于利用网络.我馆经常浏览各大图书销售网站,购买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同时,定期对网上含有地域文化资料的网站进行检索,依据一定的主题进行整理加工,装订成册.(5)号召捐赠.地域文化的研究资料一般都掌握在地方知名学者的手中,我馆通过信函、电话等形式积极同他们联系,号召他们捐赠本人著作、论文及其*的地域文化资料.

3.3开发二、三次地域特色文献

3.3.1二次地域特色文献的整理.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11].大多数地域文献信息是夹杂在其他著作或散见于各类报刊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怕烦琐地将这类无序的、分散的、隐含的文献信息提取出来,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重新组合起来,编定目次,统一名称,使得新产生的文献信息更有体系,形成专题文摘,方便读者使用.关于十堰地域文化特色文献书目,我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制定规划: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编制《十堰地域文化文献联合目录》;编写《馆藏十堰地域文化文献书目提要》;编写《十堰地域文化文献古籍书目索引》;编写各种十堰地域文化研究专题目录,如: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流放文化专题目录等.通过一系列的书目编制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十堰地域文化文献检索目录体系.

3.3.2三次地域特色文献的加工.三次文献也称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12].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我馆拟在收集地域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文献按主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综述,如:《近十年武当文化专题文献研究》《汉水文化研究论文定量分析》《十堰地域文化研究的现状》等.

3.4十堰地域文化特色馆藏文献的分类

杜定友先生曾提出: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地域文化文献内容广泛,往往分散在各学科不同的领域之中,如果分类不统一,查询起来很不方便.因此,要针对本馆地域文化特色馆藏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馆要求的“文献分类法”,从而把这些特色馆藏文献集中分类和上架,方便检索和查询.如:我馆重点*的武当道教文献,其内容就涉及历史、宗教、建筑、文学、音乐、武术、医药等各个不同学科,我馆编制了专用分类表对武当道教文献进行分类,此表主要以客观存在的武当道教事物作为分类依据,按照文献的主题来划分.我馆把一级类目分为11个大类:武当道教理论、武当道教史、武当建筑、武当文物与艺术、武当道教仪式与音乐艺术、武当武术、武当文学、武当道教信仰民俗、武当道教医药养生、武当山旅游与经济、方志,每一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

3.5重视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把收集到的特色馆藏及时数字化,建成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馆在2011年申报了教育部“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子项目“武当文化专题特色数据库”.目前已完成武当文化论文库、图书库、视频库、音乐库、图片库的数据建库工作,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武当文化专题特色数据库”目前已收集论文1,000余篇,图书文献600多种,视频200多部,音乐100多首,图片5,000多张,方便了读者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武当文化的建库经验,今后我馆拟建设《十堰报刊索引数据库》《汉水文化专题数据库》《十堰民间文化、流放文化专题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4结语

总之,地域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凝聚着人们的聪明才智,联系着人们的情感体验与心理认同.挖掘、保护和研究地方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工作,通过特色馆藏的建设,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传承地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地域文化[EB/OL].[2015-07-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等于2iMh PGMkApEmNKg5RPWuim7g_MG1Uwwc_M3Hz0e FzE1APOyMRWFM128upff1JnBO5Lzhs JVRwCsZ 99gNhJMq.

[2]周兴明,王诗礼.古城:郧阳[J].中国国家地理,2005(3):32.

[3]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J].世界宗教研究,1994(2):87-95.

[4]张鸥.武当山与道家文化[J].神州学人,2006(3):44-45.

[5]杨洪林,张翎.论楚风汉韵:汉水文化与楚汉文化之关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8-52.

[6]蓝哲,龚玉华.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及其构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25-29.

[7]梁中效.汉水文化带的形成述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5):36-40.

[8]郑春元.伍家沟民间故事的文化内蕴[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2-58.

[9]刘守华.武当山下“民歌村”[J].民俗研究,

2000(3):50-59.

[10]傅广典.论房陵文化的构成、价值及其圈层[J].民间文化论坛,2005(1):37-39.

[11]百度百科.二次文献[EB/OL].[2015-08-06].http://baike.baidu.com/view/181067.htm.

[12]百度百科.三次文献[EB/OL].[2015-08-06].http://baike.baidu.com/view/910004.htm.

(编校:崔萌)

综上资料:这是一篇关于地域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地方高校和地域文化和传承相关地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方城民间艺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方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典型地积淀着民族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是独特的艺术设计资料,具有审美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功能,是南阳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中应用的宝贵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关.

2、 云南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和当地区域文化建设 一、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建设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地方高校是进行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对区域文化建设做进一步引领的责任,需要有效发挥出自身优势与相应的文化传承功能 针对区域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

3、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路径探析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从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方面对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提出建议与策略,以期对高……教育新常态下地方高……院校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教.

4、 新工科建设地方高校如何行动 摘要我国新工科专业建设可以分为新兴工科相关专业和传统工科专业 开设工科的地方本科院校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0 8,地方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行动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工科建设工程的成效 本文分析了新工科建设.

5、 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服务于公共文化艺术体系建设的策略 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服务于地方公共文化艺术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呈多元化趋势 然而,高校作为文化艺术资源丰富且集中的场所,因为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