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西南金融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论文模板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西南交大毕业论文ppt模板

关于西南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西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6

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本文是关于西南类毕业论文范文与西南联大和怀念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文/张 渺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国立西南联大校园.

潘际銮收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在1944年,那年他16周岁.

这位老人如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作为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的现任会长,潘际銮在许多场合回忆起西南联大.

他还记得母校的样子.泥土板筑成的围墙里,是120亩的校园,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所设计.

校门并不大,黑底白字的匾额悬在大门上方,进门就是一条稍宽的土路.教室的屋顶是铁皮的,宿舍的屋顶是草搭的,夏天漏雨,冬天灌风.

战争年代,一间宿舍里,挨挨挤挤地摆着20张双层床,住满40个学生,没有多余的地方摆书桌.宿舍里没有灯,天一擦黑,就没法看书了.

“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总爱唱三首歌.”潘际銮轻声哼唱起《松花江上》的第一句,“每个人都在想,总有一天要打回去.”

第二首是《毕业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词的第一句就是:“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第三首,就是西南联大的校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潘际銮慢慢陷入回忆,低声念着校歌最后几句:“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念着念着,他又微笑起来,眼睛里像是闪着光,“那是罗庸和冯友兰写的歌词,非常悲壮.歌词里的这些愿望,最后都实现了.”

百年陈酒

昆明,这座西南边陲安静的山城中,猛然迎来了一大群“有大学问”的人.这些人是当时最具名望的大学者,其中许多位,“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那时候,大学校长也没有什么行政级别,学者的身份才是第一位的.“梅贻琦就不是什么‘官’,但没有人不尊重他.”潘际銮说.

学者为昆明的市民演讲,“闻一多讲诗,刘文典讲《红楼梦》,吴晗讲形势”,直讲得“台上失声痛哭,台下群情激奋”.

“九叶”诗派中唯一的女性诗人郑敏,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在她的眼中,西南联大的老师,都像是“几百年的陈酒”.

当时,哲学系没有月考和期中考试,只需要写期末论文.课程都是“启发式”的,没有课本,但老师“本身就像一本本教科书”.

“我接触的老师,什么时候见到他,你都觉得他是在思考问题.他的生活跟思考完全连在一起,并不只是上课时是一副教书的样子,而是什么时候都是这个样子.”郑敏回忆说.

西南联大哲学系的老师们都是带着自己“一生研究的问题”站在讲台上讲课的.郑敏印象最深的一位教授,讲的是康德.这位教授站在台上,一边抽着烟斗,一边把自己对康德理论思考的过程抛给学生.包括他正在怀疑的、不确定的,都讲出来,让学生跟着他一起思考,而非仅仅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或考试提纲.“这种求索的传统和质疑的智慧,现在的大学已经丢失了.”张曼菱在《西南联大行思录》中写道.

她去南开大学采访陈省身.一座袖珍的小楼里,这位数学大师就坐在其中一间更加袖珍的书房中.陈省身的轮椅进了屋子,其他人就转不开身了,摄制组的机器甚至无法进入房间.

张曼菱觉得书房太小,但陈省身说“够用了”.1938年,他在西南联大讲授微分几何,战时动荡的环境和逼仄的住所,让他养成了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思考的习惯.

“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最近正在研究的数学问题.他没事儿就会看看,这就是他的生活.”张曼菱说.

在昆明期间,陈省身与华罗庚、王信中同住一间屋子.三位教授当时都是大名鼎鼎,早上没起床时,就躺在各自的床上,互相开开玩笑,聊聊天,就像如今“同宿舍的男生”一样.当大半个中国沦陷时,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聚集在西南联大教书育人.很多原本带硕士甚至博士的教授,限于时局,都教起了本科生.

著名外交家、书法家叶公超早年赴美留学.他在西南联大担任外国文学系主任的时候,学生第一次见他,都有些惊讶.这位留过洋的教授一点也不洋气,反而穿着一件最寻常的长袍大褂,垂着袖子,双手背在身后,捏着个本子,“摇头晃脑”地进了教室.学生一看,都问:“这就是叶公超啊?”

他手里拿着的,是个英文剧本.从第一排开始,他让学生挨个儿站起来,读一句台词.某个同学读完了,叶公超就随手一指,“你坐在这里”,“你坐到那边去”.

全班人被他打乱座位,渐渐分成了几拨儿.学生看着他,都有些不明所以.等到所有人都读完了,叶公超这才一个一个地指出来,“你们是江苏人”,“你们是河北人”,“你是天津人”.除了一个来自蒙古的学生,其他所有带着口音的英语,他都听出来了.学生一下子都服了.

往后的课上,他一个一个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期末考试,他依旧是把学生一个个叫进办公室,让他们读一段英文.

同样是英文系的教授,翻译家吴宓在英文发音上就不强求标准.

但吴宓另有让学生震慑之处.他讲的是英国文学史,课堂上讲起什么诗词,从不看书,每一首都能当场背出来.他翻译不同时代的英文时,会用同一时代与之对应的中文来译:古英语的诗文,他就用文言文翻译;现代的英文,他就用白話文翻译.

“怎么能拿一种古代语言的文字,跟另一种现代语言的文字对照翻译呢?”他反问学生.

即使在战乱中,吴宓依然保持着“风雅兴头”.他在昆明时,成立了一个“石社”,想入社的成员,要写文章将自己比喻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这位文史学家自比为紫鹃,取意“杜鹃啼血,忠于理想”.

不曾料到,入社的女社员都自比为“迎春”,男社员都自比为“薛蟠”.据张曼菱推测,战乱年代,大学生的个性正“走向民间,变得粗犷”.对吴老师的这种“纯美与唯美”,学生们都忍不住调侃起来.

编辑 / 林青雨

该文总结:此文是一篇适合西南联大和怀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西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西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老师的风骨 常有人问我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老师们能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教书、搞科研、著书立说,学生们则不仅认真读书,还能积极反对国民党、消极抗日、压制、贪污腐败的行径我的答案是.

2、 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 今年是西南联大正式创办八十周年 这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由迁至西南后方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为一体的中国名校,在艰苦卓绝的共赴“国难”历程中,创造了与全民族全面抗战同步,整整八.

3、 西南联大也有职员交恶 文/杨津涛郑天挺(18991981)是著名的明清史学者,建树颇多 他早年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任教,“七七事变”后一度留守北平,主持北大校务,后护持学生南下,成为.

4、 怀念一只鹰的飞翔 在高山之巅,远远地看见一只孤独的雄鹰在大山那边盘旋于高空,就像是写在苍天上的一首流动的诗 一只鹰,使整个高山生动起来、立体起来、神秘起来,富有了生命的气息 如果没有那只鹰,那片荒无人烟的高山不知该有多.

5、 西南民族村落信息贫困:一个小世界生活情境的分析框架 摘要信息贫困正成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对信息化过程中面临贫困的西南民族村落群体所处的生活情境进行剖析 小世界生活情境既是信息贫困在全球化格局下的微观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