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工作论文 班主任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德育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范文 一年级德育工作论文 关于德育工作的论文 高中德育工作论文 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论文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幼儿园德育工作论文

关于德育工作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探析类论文范文集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德育工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探析,本文是关于德育工作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中华和四轮驱动和德育工作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以文化育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智慧和德育资源,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人的“滋润”也是对人进行隐性德育的过程.本文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一主两翼、四轮驱动”立体化、全方位、发展性的融合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德育 “一主两翼、四轮驱动”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2017年度技工院校教学业务重点调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01019)的阶段性成果.

“坚持古为今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的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的全领域.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理应在德育工作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职德育工作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决定的.

一、中职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是中职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少年学生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出现了价值扭曲、道德失范、自私自利、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急需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内涵丰富,尤其是道德理念和教化思想博大精深.在中职德育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在校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涵养作用,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正导向作用.

2.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目前,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而且,中职学校招生仍在普高之后,中职生的学习自觉性、文化基础、自信心普遍不及普高生;加之,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关怀品质下降,感恩、责任意识缺乏,法治纪律观念淡薄,怀揣梦想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又有一些小叛逆,这些是“00后”中职生的共性特点.如果简单地开展“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既不入眼入心,更不入神入脑.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德育方式,换之以内容趣味性强、形式注重体验的新的德育方式,以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面广、案例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德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德育管理重在刚性的制度管理,内容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一旦触碰了制度的高压线,动辄就是批评、处分,甚至开除.学生并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管理方式,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智慧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内容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在德育中将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的可能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脉延续,博大精深,孕育了完整的德育体系,积淀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中职德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和丰富的德育素材.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文人笔下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家国情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这是司马迁的豪迈气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爱国丹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牵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家国情怀,是一国国民的立身之本,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中职德育的重要素材.

2.“正心笃志、自强不息”的理想追求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自强不息,这些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历代知识分子都能坚持自己的政治报复,不同流合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利益诱惑之时,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困难很多、阻力很大.中职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当有一种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3.“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

从古至今,中国都不缺少工匠精神.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那些诞生于工匠手中的刀剑戟、亭台楼阁、壁垒城墙、江堤河坝、栈道桥梁、车船辐辏、钟鼎尊彝等等,每一项都凝聚着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汗水.鲁班、蔡伦、张衡、毕昇、李春等,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有一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的品质;有一种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

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温暖的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价值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感恩首先表现为“孝”,《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除此之外,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等,无不体现着温暖的感恩思想.但是这种美德却被“00后”一代逐渐淡忘和漠视.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缺乏孝心、人际冷漠、轻视生命、缺乏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的现象比比皆是.

5.“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

重义轻利、诚实守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我国的语言体系里有大量颂扬诚信品质的成语,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言九鼎、诚至金开、破镜重圆,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彘兑诺、宋濂连夜抄书等诚信故事也广为流传.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讲诚信、重承诺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把这些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感恩故事融入中职德育,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的路径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德育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德育优势,就必须始终抓牢教书育人的第一课堂主阵地,坚持活动育人的第二课堂和实践育人的第三课堂两翼并进,实施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环境氛围和经费保障“四轮驱动”,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发展性的融合路径.

1.“一主”——发挥好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

(1)人文课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品性.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的责任和功能,中职语文等人文课程也不例外.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延续着中国人的独特精神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取向,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深远、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与人文社会课程结合紧密度,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可以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所以,中职人文社会课程要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探索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选修课程,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引导、感染和教育学生.其次,在人文课程教学中,融入和精选课程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经典作为素材,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美育、德育等结合起来.第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参观农民画展、船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实地感受体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

(2)德育课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追求滋养学生德性.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只有融入丰富多彩的案例故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感人的励志故事,小人物、小故事往往向世人诠释着大道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地融入进去,就能够让枯燥无味的德育课程活起来.首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的“大丈夫标准”.这些古人的励志故事都是激励学生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优秀素材.其次,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引导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第三,融入个人道德修养,比如“固民之所之利而利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注重个人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修养.

2.“两翼”——发挥好二三课堂辅助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活动育人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第二课堂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塑造,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体验.第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层面搭建诵读平台,各班每学期制订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早自习一起读、课余时间自由读、主题班会分享读,推进诵读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第二,开展孝礼信行教育活动.以孝为先,进行“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感恩教育;以礼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谦恭有礼、爱人助人、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第三,开展艺体素养培育活动.大力发展传统艺体活动的学生社团,如书法社、棋社、国画社、诗词社、戏曲演艺社等,开展丰富的传统艺体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陶冶学生情操.第四,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开展具有鲜明特点的民俗文化活动,比如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猜谜语等等,让民俗文化成为校园文化靓丽的风景线.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第三课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实践育人.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实践是中职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尤其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情怀、职业态度重关重要.

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赵州桥历经千年岁月,仍正常使用;都江堰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仍发挥治水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乏精益求精的典范,把它们积极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再对接职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规定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浸润在“职业人”的文化氛围中,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质.二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敬业乐业的职业情怀.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者”.新时代的工匠,不单纯地把工作当做谋生手段,而是有着对产品负责、对工作热爱、对职业敬畏的态度,注重工作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因此,职业教育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该按照职业化的标准,来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着力培养敬业乐业的情怀.三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守正创新的职业态度.我国古代的每一项重要发明,无一不是勇于革新的结果,比如有巢氏与他的“原始屋”、鲁班的工艺、黄道婆的纺车.他们的创新故事和革新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世的工匠们,同样也会激励今天的学生不断地实战、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推陈出新.

3.“四轮驱动”——立体化、全方位、发展性的融合保障

(1)组织领导有力.强化组织领导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中职学校要全校上下一盘棋,建立领导小组,谋划好工作举措,督查好工作落实;健全领导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好工作职责,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担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自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探索建立一支专相结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教育队伍.

(3)环境氛围浓厚.环境能塑造人,也能改变人.中职学校的硬件环境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楼宇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营造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把它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校园建筑等有效结合起开,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

(4)经费保障到位.没有经费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成为一纸空文.学校要在年度经费预决算中建立专项经费,并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审查监督制度,确保每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活动都有经费保障.

点评,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华和四轮驱动和德育工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德育工作本科毕业论文德育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要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里有很多不足,这些不足阻碍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须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里,这是开.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体育课程 摘 要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并帮助其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又.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摘要要提高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就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校园,使其走进课堂、进入教材 实现与校园文化四方面的充分结合 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使其充分体.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摘要 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中国社会血脉传承的根基 历经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积累了底蕴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 探析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