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学教育语文专业毕业论文 高中继续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等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西部教育属于什么期刊 法制教育的论文

关于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跟叶圣陶,饭桌上的教育经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5

叶圣陶,饭桌上的教育经,该文是教育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饭桌和叶圣陶和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叶圣陶(1894年—1988年):生于江苏苏州,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教育、编辑出版,参与社会活动.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永和:叶圣陶之孙.1952年生于北京,退休后,他开始参与整理祖父的日记与书信.近日,叶圣陶书信、日记、诗文集《我与四川》再版,叶永和与姐姐叶小沫重游四川.

叶永和的家在北京的西边,爷爷叶圣陶的痕迹无处不在.正对大门的餐厅墙上,挂着叶圣陶白眉毛白胡须的刺绣像;餐厅的拐角处,是爷爷为叶永和题写的《醉太平》词一首;在客厅的书柜上,放着当代书法家启功重题叶圣陶写的“善满居”.

这些年,叶永和在追寻爷爷的脚步.一个月前,由他的父亲叶至善整理选编的叶圣陶书信、日记、诗文集《我与四川》再版.叶永和与姐姐叶小沫重走成都、乐山等地,就是为了寻访爷爷于抗战岁月中,散落在街巷中的足迹.

叶永和还特意学了拼音输入法,捧着叶圣陶厚厚的日记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出了爷爷一生的心路历程.

他关于爷爷的记忆,并不停留在书页之间,而是鲜活的.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带一家人自上海北上,搬进北京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的一座庭院.在这个四合院里,叶圣陶的后半生,叶永和就相伴在他的左右.

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时,回忆起爷爷叶圣陶,叶永和便从这间承载记忆的四合院说起了.

八条胡同里的八仙桌

住进八条胡同后,爷爷应下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一职.初到北京,他换了一册日记本,在封面上题了四个字,“北游日记”,可见他是准备游个一年半载,就回上海的.但没想到,爷爷展开教材编写工作后,忙得一塌糊涂,整个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了.

爷爷来北京的第三年,我出生了.因为他太忙,我们的相处并不多,更不用说他对我有什么“耳提面命”的教育了.后来总有人问我:大教育家叶圣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想了又想,实在总结不出条条框框的法则来.倒是小院里的那张八仙桌,像个临时课堂,留下了很多琐碎记忆.

在八条胡同里,一大家人每天都要围着八仙桌吃晚饭.首先,入席就是要讲规矩的.爷爷和奶奶先坐,小辈们再依次坐下.后来孙辈越来越多,几个小的只能轮流上桌.

爷爷在八仙桌上教我识字.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北京烧炉子,屋内暖和些.爷爷一回家就换上棉袍,在八仙桌前坐定,掏出几张识字卡片——他将用过的台历裁成方纸,拿红色的毛笔写上字,教我认.

爷爷建议,在饭堂的电话旁放一块小黑板,让我在接到电话后,用粉笔记录通话内容,留言给其他人看.爷爷时刻关注着黑板上的各种小字,遇“佳作”一则,还会在饭桌上表扬一句.爷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当然,爷爷也有严厉的时候.有一次,我急匆匆扒拉了两口饭,放下碗筷蹦达着离开,不小心“咣”地一声摔了门.爷爷“噌”地起了身,厉声叫住我,“重新关一次门”.结果他越严厉,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来.爷爷吃完饭,跑去北屋,揪着我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要求我,“把门再关一次”.我只能老老实实、轻手轻脚地,又关了一次门.这件事情,我现在想起,仍然记忆犹新.

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日常,就是爷爷的“教育”.他总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严厉苛刻,跟我们较劲儿,却从不列什么书单,也不过问我们的成绩.1968年“”,念初一的我去陕北延安插队,姐姐叶小沫已经到了黑龙江依兰,爸爸去了河南“五七”干校,一家人南北东西,互通消息全靠写信.即便如此,爷爷每次回信,都要先一一挑出错别字,发现用法不当的词,还要仔细分析一番.叮嘱完毕,再进入正题.

爷爷说过:“我想,‘教育’这个词,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含义.”

他的宠爱很讲原则

爷爷很少责骂我们,那次揪耳朵,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体罚”经历.但他有股劲儿,总让我有点怕.在爷爷面前,我都毕恭毕敬的.直到他退了休,我已经成婚,想找他讨一幅笔墨来,憋了好久也不敢开口.妈妈替我向爷爷求了字,他拎着字来问我:“为什么不自己跟我说,我有那么可怕吗?”

后来我们这些后辈们在一起回忆,都说其实爷爷也有宠孩子的一面.

爷爷喜欢看电影,上世纪3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他就经常带孩子“奢侈”一把,去电影院饱眼福.父亲曾回忆,那时的电影院里都有托着盘子的服务生,专卖西式糖果和冷饮.每场演到一大半,银幕上闪过“休息五分钟”,爷爷就大方地拿出两角银元,买来纸杯冰激凌,每人都有一份.

姑姑至美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女儿.爷爷对她疼爱有加,有一次竟然想着要亲自给她做身衣裳.他颇有兴致地叫来至美姑姑,在她身上比划一翻,又拿报纸折出样子,用别针固定住.被一身报纸裹住,姑姑浑身不自在,结果一抬手,报纸全破了.爷爷说:“重来!”折腾了好几次,他终于勉强裁出一件“不太合身”的大衣.后来,姑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一件大衣》,写爷爷看着自己做的大衣,“沮丧得不得了”.

叔叔至诚挨的打最多.他是家里的“人来疯”,来客越多,就越闹腾.奶奶为了安抚他,准备了一些水果罐头,哄他去厨房吃.爷爷却是该打就打.这一点,我父亲印象特别深——弟弟每次挨打,身为长子的父亲都要在一旁看着,这叫“陪打”.

但其实爷爷用另一种方式“宠”着这个小儿子.读高中时,他在作文里发牢骚: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各有各的要求,一天满满当当,根本记不住……好像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老师.书不想念了,要退学!爷爷看了作文,居然不急不气,说道:“不念就不念了吧.”于是,他给至诚叔叔办了退学手续,连这篇作文都被刊发到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主编)上.“高中肄业”的叔叔,被爷爷送到上海开明书店打杂工,驻守库房,整理杂书.结果,叔叔将库房里的书看了个遍,后来自己也写出不少好作品.

经此一事,辍学便成了我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延续到了孙辈.我大哥三午5岁半时,被送进一家小学的幼稚班,回家常常又哭又闹,想来是受了严师的责备.有一回,这位严师在他的成绩单上批了8个大字:“品学俱劣,屡教不改.”爷爷看了,回敬了8个大字:“不能同意,尚宜善导.”让接送三午的阿姨捎了回去.这位严师看了问她:“他们一家是不是都有神经病?”

后来我们都明白了爷爷的苦心,他绝不是一味地惯着孩子胡闹,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由衷地认为不只有念书才能称得上“教育”.

冰心说:叶老做事是最认真的

严于律己,是爷爷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真”的事迹实在数不胜数.比如:每做一件事情,只要开了头就一定坚持到底.他16岁开始写日记,天天写,一直写了78年.小到开一个信封,写个便条;大到读书、写文章、讲话,他绝不马虎.他喜欢整洁,无论什么时候穿戴都清爽利落,办公桌上总是干净整齐.有一回他编教材,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入选,其中有一段写自己的书桌“乱糟糟的”,爷爷看了觉得不妥,执意删了这段.

冰心老人曾说:“在我熟悉的作家中,叶老做事是最认真的,为人是最可信赖的.”这些习惯其实跟了他一辈子.1913年,爷爷从苏州新式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在家乡的小学当过几年老师,从授课、编教材,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写生活动,都事必躬亲.

1923年,他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每天和作家打交道,处理他们的书稿,替他们领取和支配稿费.丁玲的处女作《梦珂》、戴望舒的《雨巷》、沈雁冰(茅盾)的《幻灭》、巴金的《灭亡》,都是在他做编辑时发表的.连茅盾先生的笔名,也是他改的.沈雁冰最初为自己取名“矛盾”,“大概是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吧”,爷爷看了说,没有人姓矛的,就加了个草字头.

1931年,爷爷离开商务印书馆,到了好友聚集的开明书店,为全国小学生编写《开明国语课本》.1949年,爷爷到了北京,又一头扎进教材里.我小时候的印象是,饭桌上、书房里,爷爷和爸爸无时无刻不在讨论课本该怎么改.用姐姐叶小沫的话说就是:“他好像是在家里上班的.”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提倡语言规范化,每一篇课文都要请北京的老师朗读几遍.我记得,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东西掉到井里了”,老师读得快,念成了“东西掉井里了”.哪种说法更顺口,到底该不该加这个“到”字,他拿不准,就召集编辑开会讨论.“课本是要影响几百万学生的,一点都马虎不得.”

外人多说爷爷和蔼,他其实是有脾气的,看不过去的地方,一定要呼吁两句.有些狠话,他也敢说.还在任上时,他就批评教育部不懂教育.“人家以为教育部为一机关,殊为了不起,实则类乎‘空城计’.且戏台上之‘空城计’,除两个老兵而外,尚有诸葛亮.教育部之‘空城计’则并诸葛亮而无之,惟有两个老兵在城门边扫地而已.”意思是:只做门面功夫,里头什么都没有.

生活本来就是艺术

父亲说过,爷爷将太多精力花在了教材编写上,耽误了自己的写作.早年他在商务印书馆编“学生国学丛书”时,每晚回家都要赶工,写《倪焕之》,在《教育杂志》上按月连载.他的童话《稻草人》,鲁迅称之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创作之路”,同样出自这个时期.这两部早期的作品,一部写“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幻灭”,另一部写“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挽救不了”,都被打上浓浓的现实主义烙印,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

上世纪50年代,爷爷给小学语文课本创作儿歌.其中有一首《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955年5月9日,他在日记里抄下这首小诗,很“得意”,“意极浅显,而情景不枯燥……”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儿歌,零零总总居然有100多首.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没什么波澜的故事,也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充盈着童趣和情调,流露着温情与暖意.

爷爷还是个观察家,能把植物写得有滋有味.清新淡雅的小短文,从种子发芽,一直写到花朵盛开.收录进小学语文课本的就有《爬山虎的脚》.“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我的记忆里,他一直爱摆弄花花草草.我自小住的院子,从初春到深秋,就从未断过花.常见的夹竹桃、百合,名贵的牡丹、郁金香,还有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他每日早上起来,下班回家,都要忙里偷闲,驻足跟前,观察一番.退休后,爷爷还和老友俞平伯、植物学家贾祖璋比赛,互相寄牵牛花花种,各种各的,看谁的花开得最好.而这些花开花落的过程,都被他写进了文章里.

爷爷评价文章好坏的方法与众不同.他认为的好,从来不是指辞藻和技巧,而是用词准确、句子通顺、简单明了.他一直提倡,“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是创作的源头,谁的生活充实,谁就是诗人,至于写不写得出来,就看他本人的兴致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家的小辈们大多子承父业,成了编辑,只有我走了“另一条路”,当了工人——爷爷其实一直希望我们能做实打实的工作,生产一两样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过,随着年岁增长,我现在也越来越能领会到爷爷提的“生活本来就是诗,就是艺术”——先观察,然后有感悟,最后才是表达.

有生活情趣的老头儿

爷爷是一个事无巨细、严厉又自律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头儿.

他酷爱喝酒——6岁跟着他的父亲学喝酒,两年不到,父子俩打成了平手.上学后,他以喝酒自夸,“两斤不在话下”.在《中学生》杂志任主编时,他和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老友王伯祥联合发起了一个“酒会”.爷爷被推举为会长,还正儿八经立下“章程”:一顿能喝5斤以上绍兴黄酒者,才能成为会员.平素好酒的书画篆刻家钱君,听说有这样一个酒会,想要入会.但他的酒量只有3斤半,于是想请会里的人通融一下.爷爷听说后,打趣说:“那就先作预备会员吧.”还鼓励他:“要锻炼酒量,早日把‘预备’两个字拿掉才好.”

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早饭,爷爷顿顿有酒.我父亲陪他喝,但从不碰杯,各自斟酒,一小口一小口地品.他其实是借着喝酒,和我们聊天.聊天南海北、天文地理、时事新闻,跟我们打听周围的新鲜事.一顿晚饭总要吃上一两个小时.

爷爷晚年身体出了点小毛病,最初酒还是照喝不误,逐渐减到每顿小半杯.老人家说:“喝了80多年,如今要算总账了.”1984年,爷爷胆囊不好,住院手术.北京医院的吴蔚然副院长跟他打趣:“我这有瓶国外带回来的白兰地,等到出院你拿回家好好开胃.”这自然是吴院长开玩笑,爷爷回家后十分自觉地把酒戒了.

酒不喝了,老友相继离世,健在的大多都身体欠佳,窝在家里养病.爷爷的朋友圈就此散了,一时间,生活变得单调.书桌上空空荡荡,没有书也没有笔——因为视力衰退,看书写信都不行了.听觉也越来越模糊,广播里的播音员好像伤风了,齁着鼻子讲话.老人家自己说,通向外界的两个窗口,渐渐地关上了.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冰心来我家看过一次院子里的海棠.这次相聚,父亲是瞒着爷爷,偷偷跟冰心女儿吴清约好的.那天中午,爷爷午睡醒来,走出卧室一看,玻璃杯擦得锃亮,整整齐齐摆在茶几上.父亲告诉他,冰心要来赏花,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喜出望外”.那年春天,海棠花下,两个老人手握着手,耳朵凑在一起聊着天.

第二年春天时,爷爷已经走了.后来每当海棠花开,我们都怀念他.有一年,我的母亲患了糖尿病,眼睛看不见,我摘了花放在沙发旁,问她香不香.老太太说:“花每年谢了又开,人走了却回不来了.”

(选自《环球人物》2017年第23期)

此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饭桌和叶圣陶和教育方面的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三块糖果教育学生我是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的 某次上午上课,一男生在我提醒过两次的情况下,仍然把玩手机个不停 我谈笑之间,当即没收该生手机,并交代课代表在下午下课后带着那位男生一起来我办公室取手机(之所以让课代表陪同,有两个原因一是非我系学生较难.

2、 我所见的叶圣陶 文 朱自清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 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

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叶圣陶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家 在其七十余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他总结和提出的许多宝贵经验和理论,对现在乃至将来的语文教改都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在倡导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重温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

4、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其长期的语文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语文教育思想 他深入探索语文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进行了革新和改进,结合其语文教学实践.

5、 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引领,拓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徐庄实验小学 刘 永本文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引领之下,从高效整合学习资源、创新变革学习两方面重点探讨拓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旨在为小学语文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