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识形态领域参考文献 意识形态文献综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发表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术论文 关于意识形态的论文

意识形态方面论文范文 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利益思想类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意识形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利益思想,本文是意识形态相关论文例文跟《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利益和利益思想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孙艳丽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摘 要:“利益”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存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都是由实践中的利益关系决定的,同时也是利益关系的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们各种行为选择的背后都受到不同的利益动因驱使.利益问题关乎到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利益问题展开论述,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利益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利益;需要;分工

作者简介:

孙艳丽(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利益产生的原因

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出现都有其原因.“利益”问题的出现同样如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将利益问题的产生归结为两点.

(一)人的需要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这也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人们想要保证自己的生活就首先必须使自己的衣食住等得到满足.一切作为人得以生存的基础,吃、喝、住、穿的重要性也自然是不言而喻,也只有在其得到充分的满足的前提下,人类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为了使吃、喝、住、穿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以实现,人类就不得不进行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这也就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推进,物质资料得到丰富,为满足生产进行的工具也应运而生,在最初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又产生了新的物质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催生了人类的精神需要,例如: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人类的需要由此而变得丰富而多元.

人的需要同动物式的需要不同.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并不止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更要受到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类需要的满足也具有无法抗拒的影响.但人在实现需要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而表现的更加积极.同时,由于每个个体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需要也就具有特殊性.当这些不同的个体、群体的需要联系、碰撞在一起时,利益问题就出现了.

(二)社会分工

在生产力不发达早期,人们以耕作、放牧、狩猎为生.与此相适应,分工也不发达,仅仅表现为对已经自然形成的家庭分工的简单扩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分工也就不断的发展,各个领域、行业不断细化,进而“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最先导致的就是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由此导致城乡之间的分离以及城乡利益发生对立.随着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劳动与商业劳动发生分离.事实上,分工并不仅仅存在于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工.这样一来,不同产业之间以及统一产业内部都会存在利益的对立.在交往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普遍建立,进而在民族范围内的分工也就相应建立起来.这时,利益的对立矛盾就不再局限于产业之间、城乡之间,而是超出国家范围的民族之间的利益矛盾的对立.

二、考察利益的出发点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考察利益问题的出发点也就应该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者别人想象中的那中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所谓“现实的人”就是进行物质生产并且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现实的个人”通过生产实践创造出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生产出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并且他们就生活在其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他们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因而,利益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现实的个人”,考察“现实的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任何脱离“现实的个人”,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因素对利益问题的研究都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三、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相互依存,个人的生存、生活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的得到实现,因而不存在个人利益与共同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共同体利益是高度契合的.但“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共同利益便采取了一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的虚幻共同体的形式——国家.在这里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处在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将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

一切政治思想、*道德都是适应自身统治的需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固、经济发展作保障.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人利益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二者是即对立又同一的.没有个人利益也就没有共同利益,没有共同利益的实现,个人的利益也就难以保障.共同利益总是从多样具体的个人利益中升华出来,并且为个人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由于分工并非出于自愿,人的活动对于其自身来说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共同利益相对于他们自己的利益来说也是一种异己的、不依赖于他们的.要想实现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和谐统一,就要消灭固定化分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畅想了没有固定化分工存在了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如此一来,任何人可以在任何部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固定化分工消失,社会来进行生产的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也就消失,二者实现和谐统一.

四、对当今建设的启发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价值选择也趋于多样化.如此一来,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中难免出现各样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都围绕着利益展开.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实现和谐稳定,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观的思想对我国当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

(一)坚持并完善中国的领导

中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即成立之初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章程的总纲中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国的领导才有利于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且,只有中国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发挥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协调各方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各方对于中国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

(二)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

意识观念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总是维护自身的生产关系和特殊利益.除了发挥维护功能外,意识形态还具有导向功能、批判功能、教化功能等多方面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当下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与我国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成为人们行为和选择提供标准和原则,推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构建,为最广人民利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三)着重解决重要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在不同时期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由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人们之间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之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原因,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也就越来越明显,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我国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这些问题关乎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对社会发展起到举足经重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对贫困地区加大帮扶,减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医疗方面,改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平衡医疗资源的分布,使人们都能病有所医.在住房方面,控制房价,增加政府对住房方面的补贴,不断致力于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在就业方面,不断扩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社会稳定.

(四)寻求和平稳定的外部坏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密切.中国在这一浪潮中与西方国家以及新兴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体,但是我们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所期冀的那么太平,国际环境依旧不稳定.而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脱离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从而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利益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4.

[2]蒋维兵.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利益思想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6,2.

[3]刘芳.马克思利益观对现实与时代的价值与启发[J].巢湖学院学报,2012.5.

[4]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J].高校理论在线,2006,3.

[5]杨相琴.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探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0,9.

[6]宗寒.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J].中州学刊,2011,5.

[7]季晓杰.化解民生问题的多元渠道[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7.

[8]李少军.论国家利益[J].国际关系理论,2003,1.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利益和利益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意识形态本科毕业论文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从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认识论断裂论思想 陈镘蕾内容摘要保卫马克思是20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大师阿尔都塞早期的一部成名作,收录了阿尔都塞本人于19601964年发表在法国杂志上的8篇文章 这部著作中突出表现.

2、 鲁迅先生《偶成》一诗的思想内涵 摘 要本文从揭示诗歌创作背景开始,条分缕析的透析了偶成一诗的深刻思想内涵 关键词鲁迅;偶成;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305801偶成一.

3、 《失乐园》中的神学思想 摘要约翰·弥尔顿是英国文艺复兴末期的诗坛巨匠,其著作在英国文学、文化和自由思想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 他的长诗失乐园因以独特视角描写恢弘的基督教创世神话受到历代神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

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生成演变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生成演变一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刘冬久(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其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主题,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

5、 以行知思想引路,进行爱的主题教育以《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而爱学生、教会学生去爱则是教师的职责 践行行知思想,正是需要将“爱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以读促讲、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