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集 与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本科论文范文与三螺旋和人才培养和视角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分析了目前政府、企业、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螺旋互动视角下人才培养动力机制和实施机制.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合作;应用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民族发展、国家兴旺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其中,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兴产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当今国家、社会、企业、高校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2015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创新能力不足不仅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更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三螺旋模型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和劳伊特·雷德斯多夫(LoetLeydesdort)提出的一种非线性螺旋式的创新模式.该模式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者都是整个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三者可以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和结构安排实现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互相融合协同创新的目的.

一、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三螺旋理论认为,在创新过程中,政府、产业和政府三螺旋既保持独立又相互重叠;在保持原有作用和身份的同时,又可以承担剩余两个主体的作用和职能.[1]这样,每一个螺旋的结构和职能都得以优化和增强,从而形成持续稳定的螺旋式创新流.

三螺旋理论为研究我国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借鉴.按照三螺旋理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校、政府、企业共同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追求,三者既各司其职,又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最终达到的理想模式是产学研共同参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形成一种如DNA三位螺旋之间的融合关系,共同催生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缺乏的原因分析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高校、企业、政府三个维度分析.目前,造成应用创新型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方面:传统教育体制的约束

高校要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革新.首先,在教学模式上,长期以来的“一本书、一支笔、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种灌输讲授模式强调书本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亲自参与其中.最终的结果是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目前对于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对高校教师评价重点则集中于科研课题、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机制使大多数学生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和考前突击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教师也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上,以希望获得职称的晋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高校的教育教学偏离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导向.

2.产业方面:招聘和培训制度的阻碍

企业技术革新和效益提高必须依靠大量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企业的招聘和培训制度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吸纳和成长.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于员工创造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招聘制度集中于考察招聘对象的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在校成绩、实习或者工作经验等,没有建立对招聘对象创造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安排和方案设计.后期招聘对象进入企业以后,所接受的培训一般也限于岗位职责、技能训练、团队合作等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设计针对于员工创造力的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员工创造力的提升自然难以较好地实现.

3.政府方面: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2010年6月,党、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和计划.但作为主要执行方的高校由于人数众多,办学理念、资金实力、教学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在执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时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而对于高校具体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政府在制度上缺乏相关的后期评价和考核指标,在行动上也没有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和监督.导致政府不能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展开,政策难以做到有效地落实,实施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三螺旋理论应用的缺失

三螺旋理论在西欧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三螺旋理论创造高校、产业、政府三者协作机制,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将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单一主体,认为高校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应用型创新人才缺乏的唯一原因,这种观点实际上把高校与政府、产业独立和割裂开来,完全忽视了政府和产业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职能和价值.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自然难以形成高校、产业、政府三边混合网络和协同育人机制,这是目前我国受教育者创造力缺乏的重要和核心原因.

三、三螺旋互动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

三螺旋互动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不是单一的高校教学模式或者企业招聘和培训制度的变革,它强调的是将学生和员工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通过三螺旋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

1.三螺旋互动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

(1)目标趋同性.三螺旋理论认为,高校、产业、政府是三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但三者之间具备共同利益和目标趋同性.具体来讲,政府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能够拥有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落实到微观领域,主要是依赖成千上万的企业来具体实现.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所以,政府发展教育的目标其实就是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2].而对高校而言,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所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三者利益结合和战略协同的契合点.

(2)协同互动性.三螺旋模型下高校、企业、政府通过互相重叠、相互融合,实现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具体来讲,政府需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4%以上[3],政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从高校和企业关系看,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在高校设立单独的人才培养机构等形式,直接介入了高校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中试过程.而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也把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一线部门实习.二者的合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训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革新.

(3)功能自反性.所谓功能的自反性,主要是指高校、企业、政府在具有各自身份的同时,还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扮演其他螺旋的角色.具体而言,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可以向产业领域渗透,通过创立校办产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土壤.而企业在生产产品以外,也需要承担教育职能,通过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研发和创新水平.政府除了政策支持以外,还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商的方式进入企业参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所以,在三螺旋模型下,高校、企业、政府打破了原有的边界,通过功能的拓展在边界切面上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4],为三者之间的联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三螺旋互动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体制

(1)整合管理资源,建立三螺旋协同育人的组织架构.三螺旋模型强调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相协调.因此,建立完善的三螺旋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尤为重要.具体来讲,为了实现相互协作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各地必须建立协同育人委员会或协作委员会[5],作为三螺旋协作育人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委员会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对不同学科和不同组织文化差异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综合协调能力.协同育人委员应从高校、企业、政府中选择在行业和学科中具有代表性、有多重知识背景的成员来担任.协同育人委员会在三螺旋育人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政府、高校、企业三者联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具体计划.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主体价值取向差异或利益纷争出现的摩擦做出协调、商定和最终决策,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性.为完成上述职责,委员会可下设秘书科、科研科、信息科、综合科、人事科等部门具体实施联合培养计划.

(2)整合财力资源,构建三螺旋协同育人的投入体系.稳定的资金投入是三螺旋协同育人的物力基础.三螺旋模型视角下,高校要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通过直接建立校办企业或向企业输送科研成果等各种方式,力争将科研成果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获得可用的资金收入支持本校的人才培养工程.企业可以采取出资与高校联合办学,或者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等方式,为企业吸纳急需的创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的财政投入资助高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科研创新试验室和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等,增加科研创新团队经费的投入;或者通过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投入.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联合企业、高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通过多方筹资模式的建立,共同打造创新人才的协同培养投入体系.

(3)整合人力资源,构建三螺旋协同育人的师资团队.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构建一支优秀的联合导师团队对于三螺旋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导师的选择除了传统的高校教师以外,更应该选择具有相关背景的技术高管、著名企业家、政府官员、风险投资家等加入进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主副导师制.联合导师制的优势在于,通过不同行业导师在不同机构的循环,融合导师在各自领域的学科特长,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受教育者开阔视野;在联合导师指导下实现学科的整合和思维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创新成果.具体操作上,高校可以直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联合导师讲授高校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反过来,企业也可以聘请高校教师和政府官员作为联合导师,通过集中培训、理论讲座等方式,加深企业人员对现有行业政策的理解,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总之,要成为应用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拥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从生产一线吸取实践经验,联合导师制度的优势不言而喻.

(4)整合政策资源,构建三螺旋协同育人的外部环境.三螺旋协同育人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三螺旋合作的紧密度以及最终的育人效果,需要从政策上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首先,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鼓励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和协同.比如,政府可以对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建立的实验室、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科技园等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其吸收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其次,协同委员会应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成本投入、运行过程、最终产出、育人效果等方面.[5]投入要具体考察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联合导师的数量、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发展状况等.产出评价指标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申请专利数、科研成果转化率等.运行过程评价指标包括育人计划的执行情况、各种资源是否得以有效共享、合作方矛盾的协调和处理状况等.第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三方合作也至关重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要把各方的利益集中于应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一整套制度设计和契约安排,克服彼此间的利益差异,合理评价各方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大小、做出的贡献多少,并以此建立三方的利益分配体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具体可以根据事先约定采取项目分红、股票期权、收益分摊、混合支付等各种分配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秀萍,黄晓颖.三螺旋理论: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范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资武成,陆小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三螺旋模式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3]邱观史.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积年均增长21.58%[EB/OL].[2013-03-05].http://gb.cri.cn/42071/2013/03/05/4865s4039193.htm.

[4]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5]陈桂香.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潍坊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支持系统的多元构建—— 基于名校建设的视角”(编号:2014Y013);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支持系统的多元构建”(编号:2016B-RC067)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编号:2016B-RW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

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三螺旋和人才培养和视角方面的人才培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热潮,高……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因此,现阶段高……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向广大公民传授社会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2015.

2、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近年来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生物工程类专业构建“四四制”培养模式为目标,阐述了改革创新.

4、 对外汉语专业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文章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对外汉语专业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分为两点进行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如何构建对外汉语专业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体.

5、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货币银行学第二课堂教学 摘要在高校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下,“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纯理论性课程,在教材内容选择、课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主要依赖第一课堂来实现 但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