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图书馆建设杂志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网站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邮箱 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题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格式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期刊投稿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参考文献

关于文明建设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论之江新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文明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论之江新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文是关于文明建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跟生态文明和新语和建设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之江新语》中有24篇短评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主要涉及:(1)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根源;(2)如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努力将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等.其中,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建设的主要举措有:优化经济布局,推动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之江新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86

《之江新语》辑录了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评.其中的24篇短评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占全书收录的232篇短评的十分之一,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则贯穿在全书的每一篇目当中.

《之江新语》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刻反思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二是以2003-2007年之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如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1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1.1历史根源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空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然而,由于人类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形成一对永恒的矛盾,尤其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造成了地球资源的极大消耗和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和更加严重,乃至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成为现状.然而,倘若大多数人都想成为富裕人的话,地球资源和环境必将不堪重负,人类生存也将失去依托,人类文明就会崩溃.因此,“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课题,先后摆在了许多追求现代化的国家面前,而一个国家能否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1.2现实根源

回顾我国走过的现代化路子,是否真的回避了西方式现代化的陷阱呢?回答是否定的,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面对财富增长的诱惑,许多地方毫不例外地选择了“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甚至造成了江南水乡由于受到污染而没有水喝,被迫到其他地方调水、买水的严重状况.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经济发展唯GDP是求,将GDP是否快速增长和政绩考核紧紧捆绑在一起,而罔顾环境保护的需求和资源负荷的能力.对此,沉痛地指出,虽然自从改革开放后,浙江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30%,但是这是建立在沉重的环境代价基础之上的.然而,自然的法则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恩格斯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则将此形象地比作“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欠了环境的债,不仅要还债,还要赔上高额的利息.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环境问题是“一种综合症,病源很复杂”,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过度开发资源带来的“体力透支”.这其实也是当时浙江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状况.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精心绘制了一幅“生态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制定“十六字方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长期努力,精心调养”,并深入探讨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方法和措施:

2.1努力将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

要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口号,以此凝心聚气,将全社会的认识和力量统一到当时浙江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任上来.其次,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必须认真贯彻的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同时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无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全社会统一认识、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有效方式.再次,要教育全社会正确认识“两座山”的关系.认为,在实践中对“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个认识过程,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所指出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快促进全社会意识的提升,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见于行动.第四,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环境经济学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不断增加的人均收入相对应的,便是环境污染呈现从低到高的趋势,达到临界点,人均收入进一步增加,而环境污染呈现从高到低的趋势.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和运用这一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第五,要树立“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的理念.“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我们继续要提高GDP,但是又不能追求单纯的GDP,而要追求绿色的GDP,也就是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第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深深扎根.指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至于生态文化是否植根于整个社会,判断的标准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否有意识地反映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列举了诸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产品生产、日常生活等当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并认为距离这一要求,我们在许多方面还相差甚远,其深层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深厚的生态文化.由此可见,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人类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生态文化最终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

2.2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所谓“生态省建设”实质上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正是基于这么一个认识,同志提出以下具体举措:

一是优化经济布局,推动生态特色产业发展.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浙江省农业资源比较缺乏,因此为了突出和发挥比较优势,同志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规划.高效生态农业本质上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经营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它明显区别于石油农业和自然生态农业,但同时兼有二者的优势(如表1).

高效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很明显,因此不仅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浙江资源禀赋实际”.结合当时浙江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即“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次,促进生态工业的发展.发展生态工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努力摆脱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也即严格控制“三高耗”(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同时要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并且还要限制资源高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工业企业向欠发达地区扩散;二是要加大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其重点在于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力突破技术瓶颈,从而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有了高新技术支撑,我们就可以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过这并不是容易实现的,必须创造充分的条件,这就是“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再次,发展生态旅游.旅游经济被形象地称作“无烟工业”,由于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荟萃的人文资源、优美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经济可谓是得天独厚.但是“无烟工业”并不意味着与生态环境保护毫无冲突,比如一些地方无序开发、盲目发展,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同时值得警醒的是,生态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旅游经济也成失去了依托和根本.因此,发展旅游经济,一定要开发和保护并重.提出了对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以便把浙江省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好和保护好,从而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平衡、集约发展的路子,确保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早在“九五”时期就被提出,主要特点是通过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便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正如所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也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同之处是,“循环经济要求在各经济生产系统内部及之间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传递,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获得‘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理想结果”.循环经济的优势一目了然,因此必须努力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上出实招、见成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五项举措,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规体系、深人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抓试点示范和不同层面的有序推进等.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自然环境不仅仅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者,同时也是人类朝夕相处、不可分离的朋友.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西方式现代化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和不可持续性,这就是当大多数人都想过上少数富裕人那样的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因此,我国绝不能简单复制西方式现代化的道路,而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当时的浙江省既是资源小省,又是经济大省,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更为迫切,这也是该省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本义所在.先后连续以五篇短评详细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务和急务,分别是科技创新是关键、结构调整是根本、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监管是保障、机关表率是重点.(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因此,提出“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真金白银来还债”的思想.当时浙江省开展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环境污染.的目光并未着眼于一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也是一场环境污染整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并号召全省干部群众“一定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可以说,只有努力建设好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202.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2.

[4]梁鸣,沈耀良.循环经济的理念的发展与实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2):107.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文明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文明和新语和建设相关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谋划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

2、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书记在2018 年5 月18 日至19 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

3、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政府职能的新要求 摘要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过了一个由浅至深、稳步推进的发展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对于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满足行政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政府在行政管.

4、 特性提炼: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论略 摘要深入探析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须对其理论特色进行科学的把握,这是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鲜明的继承路径、突出的创新方式和深刻的民本情愫……理论特色.

5、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3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实施大部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