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校企合作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开题报告 校企合作模式开题报告模板 关于校企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团队合作课程论文 小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教育探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校企合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2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教育探究,该文是校企合作毕业论文范文和教育探究和校企合作模式和创业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陈 丽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0 )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成为我国各高校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入手, 通过将校企合作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出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背景,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校企合作;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2017 ) 47-0038-03

收稿日期: 2017-04-26

基金来源: 本论文受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项目资助;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资助; 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陈丽 (1982-) , 女 (汉族) , 湖南郴州人, 初级, 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 高职教育.

一、 引言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的 “新引擎” ,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逝,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逐渐疲软, GDP增长速率明显放缓的新阶段,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实现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必须要依靠全民创业和不断创新.因此, 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议题.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 构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整合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资料零散的状况,整体提升创业者自身职业及社交素质等, 进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更好地体现创新创业人才的自我价值, 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各不相同.三种主流观点分别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诠释.一种观点认为, 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高素质人才, 提升创新能力, 让学校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让教育助力国家打造创新强国的百年大计; 第二种观点认为, 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 “创业” ,创新精神要回归到社会生产和财富创造, 要为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动能; 第三种观点是从创新和创业的逻辑关系出发进行阐释, 把创新和创业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以构建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为教育目的,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机结合,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认为, 第三种认识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 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造性贯穿创业始终, 是企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 鼓励学生创业之前, 要先强调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 勤于思考的习惯, 激发出敢于求变、 大胆创新的魄力, 使其能够将创新精神充分融入创业实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适应科技网络时代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对促进高校把握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各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诸多成就, 逐步实现了从单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的的功利型教育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素质型教育的转化, 但是, 由于教育基础仍较为薄弱, 教育理念仍不够先进, 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经历了一段辛酸苦难的艰苦历程.自1949年解放以来, 国家发展建设始终处在探索前行阶段,教育事业不但起步较晚, 还一度遭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 1978年, 全国才首次恢复了高等院校入学招生考试.因此,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我国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础弱、 底子薄, 是彻头彻尾的 “新兵蛋子” , 相对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的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不健全, 创业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界的新事物, 仍属于高等教育的副产品、 附属物, 创新创业教育还无法像其他基础学科一样, 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全过程, 不能很好地和专业教育相融合.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较为薄弱,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受到时间、 经费等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课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创业教学经验, 照本宣科, 对于创新创业的案例缺乏深刻的见解, 脱离实践.教育设施不健全,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停留在讲座或简单的创业理论教学上, 与专业课程脱节, 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未能适应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是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严重不足, 尚未建立有效的三方联系.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不理想, 学生普遍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机会.由于缺乏实践平台, 学生的理论能力难以转化为现实灵感, 其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抑制.

四、 将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

1.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企业实训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实效, 必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 高校虽然科研资源丰富、 创新能力较强, 但高校人才主要是教学人才、 科研人才、 理论人才, 并非创业人才, 并非现成的创业教育师资, 即使经过短暂培训, 也不一定能承担起创业教育的大任.相反, 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 抗风险能力较强, 创业型人才众多.企业家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接、 专业的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单靠高校独立实施和完成, 需要高校与企业携手合作, 强强联手, 取长补短, 实现优势互补, 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创业资金由学生(家长) 、 高校、 企业三方共筹.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 是高校人才培模式的重要改革.因为高校不是企业, 不能办企业, 培养不出创业者, 而企业也不是高校, 不具有教育的职能, 无法直接为自己培养人才.高校可以培养出博士、 教授, 却难以培养出创业者.培养创业者的任务只能交给市场, 交给企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需要校企合作, 只有高校与企业联手, 才能共同完成创业教育的任务.

2.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在于是否能够被多数人所接受, 并为其带来期待利益或现实利益.基于 “校企合作” 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是在充分利用学校、 企业、社会的教育及相关资源,构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 以学校、 企业、 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生态圈” , 在这个生态圈中, 各主体在创业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共享自身拥有资源, 并在生态圈的良性运转中创造价值、 分享利益, 对高校而言, 高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减少了经费开支, 又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和择业就业空间; 对企业而言, 企业通过对高校的扶助, 协助培养在校学生, 实质上就是提前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和潜在的技术骨干.广大在校学生在这一学习实践过程中,已经与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互信, 毕业后往往将实训企业作为就业首选.因此, 企业实训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天然的合作伙伴, 正是这种 “双赢” 关系为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五、 在现实语境下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出路—— —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年12月, 教育部印发 《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创新创业载体, 校企协同共建 “创新创业” 平台, 建立协同培养体系.

1. 校企共建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平台.职教集团成立了 “广东工贸创新协同育人中心” , 联合南方测绘集团等27家测绘企事业单位共建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项目—— —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与广州市茂名商会、 广东万讯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 “广东工贸·万讯创新创业学院” , 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孵化. “广东工贸 · 万讯创客城” 于2016年6月在白云校区奠基, 将成为大学生实现 “创业梦想” 的摇篮.

2. 打造 “五位一体” 创新创业协同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各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增设连锁经营管理、 门店经营实务、 创业法律基础、 会计基础等系列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 “创业拓展课” , 将产业园创业实践基地的经营活动过程嵌入课程教学.制订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 在专业课程导入“创新创业项目” , 采用学分互换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建设 “创业实践孵化基地” , 提升创业实践能力.职教集团创新协同育人中心与成员企业、 专业建设委员会协同合作, 建设 “创业实践孵化训练基地” , 通过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已开展的创业实践项目有: (1 ) 启航之路—— —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引企入驻产业园, 共建邓老凉茶天河店、 邓老凉茶白云店、 “s o嗨租车” 广东工贸自行车租赁店、 工贸校园服装公司 “DI Y创意衣馆” 、 广州至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苹果体验中心和校园格子铺等合作企业, 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真实的校内实践平台.3年来已有1000多名学生进入基地进行锻炼. (2 ) 测绘 “工作室” : 引企入驻产业园建设了6个工作室, 学生参与工作室管理, 每年参与200多个企业工程项目. (3 ) 社区 “七子服务” 孵化项目:引入项目资金300万扶持100个学生创业团队,成为团省委高校共青团 “青创空间” 孵化中心示范点.

建设 “创业第二课堂” , 激发创业积极性.举办了11届 “大学生模拟市场” , 共计1万多名学生通过模拟市场得到了创业综合训练. 每年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大赛、 技能竞赛月活动.支持和指导学生建立职业发展与创业协会、 科技创新社、 品派营销协会等创新创业社团.近3年举办 “创业名人名家进校园” 、 “我要去创业” 等专题讲座与论坛32次.

催动 “创新创业能力激发” , 树立创新创业信心.鼓励和组织师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技能大赛, 催动创新创业能力激发行为, 树立创新创业信心.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已立项60个,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已立项40个,其中验收通过12个项目.2012—2016年组织师生参加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 、 “挑战杯—— — 彩虹人生” 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450人次, 获得一等奖1项、 二等奖11项、 三等奖28项.其中, 在2016年5月 “挑战杯 · 创青春”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 组织14个项目参赛, 获得2个银奖、 7个铜奖,共54名学生获奖.

近几年, 通过校企协同共建创新创业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的越来越多, 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提高, 创业成功率大幅提升.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2016年) 》 , 毕业生 “自主创业比例” 从过去不到1% 上升到3. 0% 以上.

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 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教育基础尚不坚实, 教育硬件尚不完善, 在尚不具备将教育与生产融为一体, 让学校与企业实现内部结合的前提下,我们只能探索院校与企业的外部联合,即在校企合作这一现实语境下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 1] 刘育君. 河南省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D] . 郑州:郑州大学, 2016.

[ 2] 武斌. BI M 技术导向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J ]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 12) .

[ 3] 方法林. 烹调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内涵、 实践及构想[ J ] .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 11) .

此文汇总:此文为适合教育探究和校企合作模式和创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校企合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技工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与企业契合度都较高,都是基于工作现场开展教学 如德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都是企业参与度非常高的职业教育 在我.

2、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与经验借鉴 摘要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和保障性措施较为完善,可以为我国.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企业需要深度参与合作 针对目前需要校企合作完成的&l.

4、 多元化深度融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方法 摘要院为保证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必不可少 从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实践和理论并重,校企双方都应该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需要共同合理的培养目标,有效的实训场所以及浓厚的.

5、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长效运行机制探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对人才进行专业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模式在顺德职业教育中经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