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医患关系论文2000 医患关系论文快速发表 大学生宿舍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职称发表 医患关系论文毕业发表

关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新型政党关系:内涵和建设路径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关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新型政党关系:内涵和建设路径,本文是关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政党和新型政党关系和内涵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提 要〕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适应世界政党格局演变为需要,主动因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新型政党关系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为内涵,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交往的国际主义原则,彰显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历史演进,丰富了总书记外交思想,确立了新时展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最新思想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寻求各国政党的最大公约数,着力推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相向而行,积极构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创新讲好中国的故事,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主要路径.

〔关 键 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型政党关系、政党外交

〔作者简介〕彭修彬,对外联络部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8)3 期 0007-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宣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神圣使命,表明中国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也愿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2017 年 12 月,总书记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1]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书记着眼国际格局深刻复杂变化和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提出的“中国倡议”,从政党交往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必将对国际关系演变和世界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型政党关系提出的历史背景

总书记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 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当前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正是基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政党格局演变,通过深化中国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时代产物.

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现实基础.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已经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不稳固,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新旧格局转换和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裂变持续发酵,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甚嚣尘上,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持续蔓延.西方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规则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依存的新形势,难以化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矛盾和问题,导致全球治理秩序出现紊乱和失效,亟需进行变革和调整.而出现“治理赤字”的思想根源正是在于以二元对立、经济理性、强权至上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国际政治思维.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也是各国政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现实基础.

积极适应世界政党格局演变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客观需要.政党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或者阶层利益,为取得和巩固国家政权而活动的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意识形态、价值指向、组织体系、运作规范及实践活动.[1] 政党作为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组织和重要政治实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之间的不同主张会影响一国对外政策的内容、制定与执行.现代各国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执政党的政策,及执政党与反对党相互作用的政策”.[2]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政府作为外交主体的垄断地位逐步打破,“国家已经不是国际舞台上唯一的主体了”.[3] 政党外交能够弥补政府外交的缺位,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一国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4] 特别是随着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增强和相互影响加深,政党的理念、方针、政策和具体实践,不仅会直接影响本国的前途命运,也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西方传统政党政治出现了重新分化组合的迹象,一些大党老党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不断下滑,新兴政治力量发展迅速,民粹主义政党持续兴起,许多西方国家政党政治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世界政党格局面临着新的演变.各国政党自身作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程度和成效,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与进步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实现进程.积极适应世界政党格局的演变,成为各国政党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客观需要.

主动因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当前,不仅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国也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政党舞台.许多国家的政党迫切渴望学习借鉴中国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高度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国政党领导人表示,中国正加快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要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和重大挑战,更加离不开中国的方案.中国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政党,在世界政党格局中居于关键性位置,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变化,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提供了内生动力.

二、新型政党关系的科学内涵

政党作为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反映、凝聚和代表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其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不尽一致,这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常态.长期以来,不同类型的政党间如何相处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正是总书记结合世界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的重要主张.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理念、民族、文化、信仰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

努力寻求各国政党的最大公约数.政党一般以具有阶级、阶层等特点的社会群体为基础,与相应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相联系,受不同民族、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必然产生不同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因此,求同存异的关键就是要承认各国政党在意识形态、组织模式、目标诉求等方面的不同,进而超越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文化文明方面的差异,在政治基础、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上寻求“共同语言”,共同面对、协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相互尊重就是坚持政党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关切,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道路选择.在政治领域,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化.在经济领域,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文化领域,要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安全领域,要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生态领域,要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互学互鉴就是坚持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强加于人,不输出自己的制度和模式,也不要求别人复制自己的做法,着力通过对话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政党作为政治的产物,既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体现,又是推动政治文明的动力.[1] 虽然各国大小不一、国情各异,每个政党都有各自的经验和优点,通过政治对话与思想交流,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有利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取长补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寻求全球问题解决之道.

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过程中,求同存异是基础,相互尊重是关键,互学互鉴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作为新时代中国处理政党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理念展现了中国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保障世界各国政党交流和对话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方法依据.

三、新型政党关系的时代价值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总书记作为大国大党领袖和世界级领导人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与新型政党制度一道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学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世界政党交流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充分展现出中国主动分享、积极探索、敢于担当的国际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交往国际主义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了无产阶级进行国际联合的必要性,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主义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人强调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1]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正确处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完全平等.他们指出,全世界无产者的这种联合和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甚至平等者之间居首位者也只有在直接行动的条件下才是需要的”.[2]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主义原则的直接指导下,第二国际确立了良好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要求各国政党的团结和合作以在各个民族国家中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为基础.恩格斯指出,各国政党的“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因而这些国家的存在、它们在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也就包括在国际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之中”.[3]列宁也强调各国政党应该独立自主地处理党际关系,尊重彼此的多样性,他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中指出,“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会表现出这种多样性”.新型政党关系所强调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既倡导政党间相互尊重利益关切和道路选择,又倡导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交往的国际主义原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升华.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彰显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历史演进.近百年来,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发展党际关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方面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重要经验.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并写入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修改的党章之中.党际关系四项原则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政党交流合作的发展趋势,得到了世界上不同类型政党的广泛认同,扩大了中国同世界政党的交往范围,为国家总体外交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推动了国际关系健康稳定深入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着眼于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立足于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情况,针对各国政党在提升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应对共同挑战等问题上的共同诉求,在继续强调相互尊重的同时,以求同存异为逻辑起点,以互学互鉴为关注重点,从过去的重点强调“互不干涉” 到现在重点强调“互学互鉴”,深刻体现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此同时,新型政党关系超越了中国与其他政党的双边范畴,为世界各国政党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密切协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丰富了总书记外交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深刻洞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创性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包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新安全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 等,形成了总书记外交思想.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党的对外工作,强调“党的对外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系统阐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时代背景、宗旨任务、主要原则、基本属性以及科学方法,形成了总书记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则是总书记着眼于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实际以及各国政党的普遍关切与共同诉求,从政党关系的实践维度提出的全新主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生动写照,极大推进了党的对外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是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新原则、新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确立了新时展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政党外交在加深相互理解、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推动务实合作、增进政治互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高层往来、论坛对话、工作访问等平台和渠道,逐渐形成了同大国大党机制化交往的局面,全面深化了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往,巩固了同周边国家的政党关系,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交往.目前已经同 160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正是中国近年来开展对外交往实践的理论结晶和经验总结,是总书记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理论在创造和规定事实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1].新型政党关系这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也为新时展政党外交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

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为世界提供了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最新思想公共产品.最早提出并倡导全球治理理论的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James N. Rosenau)指出,治理既包括政府的举措,也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

织的参与;既包括正式的机制和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机制和规范.[2] 当前,

国际格局深刻复杂变动,国家治理困境与全球治理挑战交织,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思想升温,人类社会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凸显.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建设性倡议和可行性方案,是各国政党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担当的大党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提出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中国方案”,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灵感源泉”.世界已经从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红利”走向共享“思想理念红利”.[3]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为世界政党间交流与合作提供的思想公共产品.探索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党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各国务实合作的创新举措,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关系发展发挥着引领性和基础性作用.

四、新型政党关系的建设路径

总书记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总书记以三个“一如既往”向世人郑重宣示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继续奋斗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推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则是中国一如既往为世界作贡献的必然要求.新型政党关系的建设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新型政党关系的目标和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思想创新,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其核心要义就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政党作为各国政治生活的引领力量和国家发展的领路人,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关键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发挥传统国际关系既有各项机制的效能,也需要充分发挥各国政党作用,探索建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逻辑相适应的新型政党关系.总书记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世界各国政党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作用,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其中,维护人类整体利益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奠定了价值基础,这要求各国政党必须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依归,努力寻求各个国家和政党利益的契合点,推动实现互利共赢.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提供了内在驱动,这要求各国政党积极扛起历史担当、贡献理论智慧、调动各方力量,切实引领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为新型政党关系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这要求各国政党超越具体领域和区域的局限,与智库、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对话交流,征集民意、聚合共识,为促进政府间高效合作、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务实贡献.

努力寻求各国政党最大公约数,夯实新型政党关系建设的基石.由于政治属性、政治参与能力、政治发展路径等的不同,世界各国政党普遍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同一个国家的政党也会在政策理念、施政措施上存在巨大的对立乃至冲突.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各国政党只有寻求在思想、理念、目标上的最大公约数,真正做到求同化异,才能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奠定良好的价值理念基础,从而确保新型政党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政党交往领域,各国政党对某一议题的共同关注是达成共识的前提和基础.以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为例,这次对话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这一主题,就“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新理念”“创新世界、中国贡献”“加强政党建设:政党的挑战和未来”“建设美好国家:政党的实践和经验”“共建‘一带一路’:政党的参与和贡献” 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1] 无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共建“一带一路”,还是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当前各国政党普遍关心的话题.这些议题有效对接了各国政党的共同诉求和心理关切,让各国政党领导人易于找到“共同语言”,从而得以凝聚共识、化解分歧,这也是对话会取得圆满成功并持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因.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成功实践,对于寻求各国政党的最大公约数提供了有益启示.当前,各国政党应该保持思想和行动自觉,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不同政党自身的不同性质、不同理念、不同文化、不同构成、不同选择等特点,在尊重和包容差异中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各国政党还应该发挥党际交往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常来常往常交心,就彼此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交流和研讨,积极主动回应彼此关切和期待,加深相互了解和理解,努力通过价值层面的前置性沟通达成更多的共识性成果,共同消除各国政府、社会组织、民众交往的文化壁垒和精神隔阂,夯实新型政党关系建设的基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精神力量.

着力推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相向而行,积极发挥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引领作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既一脉相承又相互促进,二者都把基于完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作为关键,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目标.一方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政党之间的交往不仅涉及两党关系,更涉及两国关系,党际关系应该放在国际关系的全局中考虑,不能逾越或者脱离国际关系,而且要遵循国际外交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党掌握着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路线政策的执行.执政党是国家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在野党则通过议会活动、社会活动等影响政策制定,也是潜在的执政党.“不同国家间的党际关系从来就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阶级政党在国际政治中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为阶级政党的国际政策和党际活动,而且还在于它对

国家政权的影响.”[1]政党外交的作用是国际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石和政治保证,推动国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2]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交往应该在遵循各自国家外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是推动国家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变量.只有准确把握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同向发力,协调推进,才能真正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积极构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为新型政党关系提供组织化载体.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国际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联合国作为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主要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世界经济论坛旨在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旨在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但是各国政党间尚没有成熟的国际合作组织,亟需搭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提供组织化载体.总书记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表示,未来 5 年,中国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 1.5 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我们倡议将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1] 这些重要倡议,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党的广泛赞同与积极支持,为推动对话会机制化和常态化奠定了认同基础,赋予了现实功能.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为主要内容、以政党协商对话为主要形式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的构建提上议程,也证明了政党高层对话会可以成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重要机制和组织载体,意味着新型政党关系进入了实质建构阶段.[2] 当前,应共同努力,积极打造以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为代表的国际政党对话机制,合力搭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为世界各国政党定期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共商合作大计提供有效平台.

创新讲好中国的故事,做好新型政党关系的对外传播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提供了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尤其是新型政党关系甫一提出,便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政党政要的高度认同.同时,国际社会面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国和中国,也呈现出复杂心态和多元的中国观、中国观.近一时期,一些西方政客、智库、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国“锐实力”,主张在战略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政党关系领域,则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国在以相互尊重之名行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之实,以互学互鉴之名行“模式扩张”之实.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讲好中国的故事,做好新型政党关系及相关理念的对外传播工作.在此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宏大叙事与具象表达相结合,坚持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对外宣传工作,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向国际社会全面讲述中国与世界各国政党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故事,讲述好中国人和外国政党人士交流交心的故事.二是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注重不同受众的具体关切,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政党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观点鲜明、指向性强、易于传播的议题,切实提升新型政党关系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看到当前的国际传播体系毕竟是西方国家主导,我们需要完善自身的对外传播体系,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向世界准确、高效传递中国的信息.三是要坚持把讲好中国的故事与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软实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唯有如此,才能使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等中国的理念和倡议进一步获得国际认同,为推动全球治理创新作出更大的思想贡献.

【完稿日期:2018-4-25】

【责任编辑:姜胤安】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关于政党和新型政党关系和内涵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关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内涵、目标和路径 一、问题提出随着世界文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进步,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巨大,而我国工程教育主要在高……教育阶段开展,基础工程教育长期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追求和职业取向的形成 .

2、 新型国际关系:世界秩序重构的中国方案 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由中国倡导的应对全球治理危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潮流的国际政治模式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3、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提出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集.

4、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渊源、内涵和路径 内容提要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对国际关系良好发展和世界秩序美好蓝图的积极探索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源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中国外交长期实践的共.

5、 上合组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全球方案 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摒弃了结盟、意识形态和对抗性手段,致力于解决迫切的国际和地区问题 在世界局势加剧动荡的今天,“大欧亚八国&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