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怎么投稿 高等工程教育杂志社 高等工程教育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投稿须知 高等工程教育杂志编辑部

关于工程教育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构建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工程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构建,本文是关于工程教育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雇佣和认证和大学生类论文范文集.

艾楚君,田双喜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为人才可雇佣性培养提供科学的国际标准,加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通过从政府、市场、高校多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的特点及优势,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型,从而探索了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可雇佣性;PPP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15-03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G1468)《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机械类毕业生可雇佣性培养协同机制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研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G2016YB01)《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协同机制研究》作者简介:艾楚君(1976-),男,湖南省长沙市,硕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10076;田双喜(1981-),男,湖南省株洲市,硕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研究,410076.

随着产业转型与升级,工程技术人才可雇佣性较低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大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平台,可雇佣性因其动态性和发展性,已经成为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也成为大学生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但大学生可雇佣性的提升在现实中遭遇发展瓶颈,对大学生可雇佣培养性的思考不够全面、系统,培养的协同性不够,因此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如何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延伸和拓展工程技术人才可雇佣性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一、相关概念及含义

(一)可雇佣性的概念及内涵

可雇用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涵义也在变化,侧重点也不一样.可雇佣性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伴随职业发展起来的个人能力的集合.对于个人来说,可雇佣性依赖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资本来获得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职业中可持续性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可雇佣性是指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变化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的能力[1,2].

(二)工程教育认证概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三)ppp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或者建设公共设施,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种彼此之间契约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PPP的本质是基于合约安排的有效激励来实现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势互补,核心理念在于实现共赢.

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现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在该标准下,我国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高校方面

我国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一直都是由高校作为单一主体承担,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缺乏必要的协同性.单一主体的供给机制缺乏竞争性和监督性的特点往往导致了高投入、低产出的供给方式,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市场职位需求量的相对稳定,用人单位开始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质量,一方面企业招人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这种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在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和上经济机构的变化,造成了需求不对称和劳动力供需关系错位等现象,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高校缺少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构成要素的科学分析,缺乏可雇佣性培养的协同机制.

(二)政府方面

长久以来,行政主导下的高等教育体制造成政府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中所处的地位认识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其行政职能在政府、企业、高校构成的三角链中没有担负起引导的角色,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对接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宏观引导与微观引导结合不够.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学校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学校的科学定位和发展,对于就业市场的反馈不够灵敏,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

(三)企业方面

表面看来,企业是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受益者,但是,企业也是参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对员工具体的技能培训体系内容,在无效益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企业方不会主动向社会及教育系统提供相关的技术力量和培训资源;教育系统也没有完整有效的渠道去了解掌握不断更新的就业市场信息,尤其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迭代更新.另一方面,学校教材开发、教具的更新的成本巨大,审批周期长,而且大部分行业技术和培训内容更新快,教育系统的教材和教具更新远无法赶上市场的需求,有时候教材还没面世就已经落后现代技术的发展.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企业纳入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链条,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成本和收益,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型的特点及优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必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证明专业教育有效性最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型有以下优势:

(一)有效转移公共部门的风险,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PPP项目以招投标形式确定投资者,因此只有抗风险能理强和财力雄厚的企业才能获得投资资格.在项目的建设初期,投标企业负责全部的投资建设,这也有效地转移了公共部门的风险.在项目运营阶段,则是根据市场的收费标准,根据该项目的运营和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成本利益回收.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阶段,私人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并和公共部门紧密对接.在建设阶段,私人部门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投入最佳的设计方案,降低违约风险与维修成本.在运营阶段想法设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赢得客户,实现盈利.由此可见,PPP模式与公共部门供给模式相比,有效地将风险从公共部门转移,私人部门分担一部分的投资风险有利于降低公共部门所承担的风险,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3,4]

(二)鼓励和吸引企业的投资建设,解决个性化培养投资不足问题

在PPP模式下,通过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引入企业作为建设者,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服务体系进行整体建设和运营,通过将建设与运营进行捆绑,将企业在项目中的投入将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以此促进企业在项目建设阶段投入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弥补政府投资不足的缺陷.通过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现状的分析,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硬件投资与软件投资都不足,因此导致培养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用人需求,增加了就业成本,加重了就业困难的局面.通过PPP模式,将有着雄厚资本的私人企业引入参加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中投资不足的问题,私人企业的资本有效改善软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有利于运营阶段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有效降低降低运营成本,共创校企双赢局面

在项目进入运行阶段,PPP合作模式的生产性的投资相比单一的公共供给模式和私人模式大幅度减少.生产性的投资大幅减少.由此带来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PPP模式成为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一方面,用人单位进入高校企业的门槛变低.在PPP合作模式下,第三方市场起到了选拔高校人才的作用,用人单位降低了人才的搜寻成本.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企业可以降低人才培养周期和成本,高校可以掌握人才需求的最新动向,促进双方共赢.另一方面,高校有利于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市场与计划的矛盾,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服务体系PPP模式构建

工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因此大学生可雇佣性提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参与.通过PPP模式构建,沿着人才培养相关的利益链条,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可以有效驱动各方积极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的实施,培养方案的评价与反馈等各个环节.我们构建“政府—市场”和“高校—企业”两个层次的运行模式[5].

(一)“政府—市场”PPP模式的运行方式设计

“政府—市场”的PPP模式目前处于基础和主导地位,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成为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服务体系的PPP模式中,政府地位从供给方变为购买方,所需扮演的角色包括决策者、指导者、合作者、监督者、购买者等多种角色.

在项目准备阶段,政府的职责在于对PPP的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研究,针对服务的质量成本进行全方位评估,开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招投标阶段,政府通过通过招投标评估并选择实力雄厚的合作者,并与之协商具体合作的细节.在融资阶段,政府有义务构建一个法制良好的国内市资本场,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保证私人部门的融资安全顺利进行.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阶段,政府则由直接供给者转化为购买者,不再是项目的主要经营者,同时政府还需要起到监督者的作用,确保确保PPP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下完成既定的建设目标,并且保证私人部门获得合理收益以及公共利益不受损害.由此可见“政府—市场”ppp模式可以彻底改变政府的被动地位[6].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具体明确政府的主要的职能有:

1.分析国内外就业市场变化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充分发挥在市场的宏观调节作用,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动态信息,及时权威的向社会和学校公布就业市场信息,促使学校更加明确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目标.政府还应加强与市场的合作,及时把握国内外就业市场的变化并跟进就业市场的发展,总结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此指导和规划国内的就业市场的宏观发展.通过科学全面的调研,可以让学校和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市场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2.跟踪调研就业岗位.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不应该只是针对大学生就业一个问题进行服务,还应对学生就业之后,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反馈进行调研,才能找到现有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所存在的不足,构建可雇佣性培养效果的调研反馈长效机制,通过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更好的设计可雇佣性培养体系.

3.人才培养政策.政府通过引导高校不断改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可雇佣性.鼓励和吸引高水平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规划和制定工作中来,参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建立教学基地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

4.就业政策.就业政策已经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不仅就业政策的发布者,也是就业政策的制定者.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多数大学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导致人才的流动不平衡,更加不利于我国东西两部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并且宣传好就业政策,结合企业的需求,通过就业政策的调节,比如针对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就业,给与一定的就业补助,开展西部志愿者计划,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人才合理的流动.

(二)“高校—企业”PPP模式的运行方式设计

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的基础.高校承担了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重任,但是,高校存在对市场需求不熟悉的问题,缺乏对可雇佣培养的系统了解和把握,难以将理论的知识与市场融合,无法提供更接近市场的要求和培养计划.通过引入PPP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打通高校接触企业的渠道,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聘请企业培训专家,技术专家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试点,结合专业优势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对大学生进行可雇佣性技能个性化细分的培养,从而填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壑”[7].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高校—企业”的PPP合作模式的主要职能有:

1.树立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创新理念.将可雇佣性理论植入到学校和企业中间,在办学思路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高校与企业联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增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可雇佣性技能开发课程的设计,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构建可雇佣性培养协同机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培养内驱动力.

2.引导企业成为进行可雇佣性培养的“投资者”.

大学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参与,尽管各级政府在改善学习和科研环境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面临着后期资金短缺和设备更新方面的困难.因此各行各业的企业的参与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可以大幅度节约各种仪器设备的费用,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参与到真实的技能和科研训练的环境和场所.

3.将企业精神融入大学教育.企业由创业精神而生,大学持科学精神而存在,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用于创新、敢于冒险和不惧失败的精神,打造互助共赢、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高校利用企业实践项目丰富的优势,可以发掘自身需要的人才,企业和学生可以提前双向选择招聘和就业,双向获益.

参考文献:

[1]李志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3]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和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7-9

[4]贾康.发挥PPP模式在改革创新中的正面效应[J].地方财政研究,2014,(9):2-3.

[5]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5-12.

[6]张喆,万迪,贾明.PPP三层次定义及契约特征[J].软科学,2008,(1):5-7.

[7]杨晓萌.PPP模式———新兴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12):59-61.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雇佣和认证和大学生方面的工程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工程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工程教育法和未来改革的新方向,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手段,旨在培养优秀的高……工程技术人才 基于高……工程教育对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不足,探讨了工.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持续改进策略 摘要本文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分析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定位情况,以国际化的改革视角从学生人文素质、师资创新培养和教学管理工作……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策略的全面探索,有利于促进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工.

3、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在线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对机械类工科专业大学教育质量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对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加明确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需求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达成为目标、持续改进的理念,以传统课堂.

4、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学校特色的电器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目前“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以电气工程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为对象,设计教学、.

5、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引领和改革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实践体会,分析了我校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该课程教学目标与支撑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的匹配关系,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