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生命伦理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商业伦理道德教育论文 科技和伦理道德的论文 克隆人伦理问题文献综述 任悦视觉传播中的伦理和法规参考文献 家庭伦理剧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相关论文范例 与副文本视阈下翻译参和者间的交际*探析以安乐哲《论语》英译本为例类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伦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副文本视阈下翻译参和者间的交际*探析以安乐哲《论语》英译本为例,本文是关于*相关论文怎么撰写与安乐和视阈和副文本视阈方面论文范例.

陈平,王金安

(江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 要]副文本是文本内外阈限的手段和常规,为译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切特斯曼交际*为理论依托,运用描述统计学收集文本: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英译本,副文本和元文本来分析译者与作者、合译者、出版商、编辑、评论撰稿者以及读者间的交际*.通过分析,与副文本相关评论多达半数,读者选取译本时,不仅局限于译本语言,更多关注封面,副标题,简介,附录等,这得益于译者与合译者以及翻译过程中各方之间良好的交际*.

[关键词]副文本;翻译参与者;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96-03

“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语录均出自《论语》——中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清代传教士入中国后,《论语》英译从未停息,译本至今已达60之多,其英译研究更是涉及翻译学、语言学、阐释学等诸多领域.

  安乐哲与罗思文的合译本是迄今唯一从哲学角度来诠释中国儒家文化的译本,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目前研究安乐哲和罗思文译本的大多从哲学或阐释学角度入手,对其翻译过程中的参与者*,内容丰富的副文本的研究则无人问津.针对这一点以安译本为个案,分析不同类型的副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者与参与者的交际*,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译本的时代价值.

一、翻译研究中的交际*视角

  上世纪80年代起,翻译*重回人们的视线,译者不再隐身,其职业*被重新加以审视.西方的翻译*研究始于此时,法国的文学家、翻译理论家和哲学家贝尔曼是翻译*研究的开创者.1984年初,贝尔曼在《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代文化与翻译》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翻译*”这一概念.1997年,芬兰学者切斯特曼在《翻译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中专门探讨了翻译*的问题,勾勒了翻译*的轮廓并阐述了翻译*研究的基本范畴.2001年,切斯特曼在他的杰作“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中完善了翻译的五种*模式,即: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职业承诺.[1]139-154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主体—主体”遵循有效性规范,研究行动者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这三种关系,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其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的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这与翻译过程各方的关系不谋而合,翻译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译者与各方参与者应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2]89因此,对应到翻译过程中应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语言维度.再现*源自于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准确地再现原文文本,毫无增删、毫无更改”.[1]传统意义上的“忠实”基于原文作者权威至高无上而译者只是“奴仆”的*之上,理际倡导在客观层面译者与作者应站到平等的位置上,译者需客观而真实的体现作者与原文的真实意图,应娴熟的在两种语言间进行转换,以语言为媒介忠实的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图.

2.文化维度.彭萍在其《翻译*学》中写道:“交际*,重点并不在于表达了译语文本,而在于交流.意识到译语文本只是一个‘话题’是根本,人们可以通过这一话题进行真正的交流,这才是主要的*活动.在翻译*方面,重点当然是跨语言或跨文化的交流.”[3]150因此,译者不再是传递文化的“他者”,而是两种文化交流中的调停者,他/她应对两种文化了如指掌,在翻译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正确传递文化内涵.

3.社会维度.翻译不是单个主题的活动,而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群体交互主体性活动.翻译各方主体包括委托者、出版社、合译者、编辑、读者.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中间人,在对原作忠实的同时满足翻译目的和考虑读者接受性.

  热奈特认为,“副文本是文本内外阈限的手段和常规,构成文本、作者、出版商和读者之间复杂*的一部分.”[4]2从副文本和元文本角度来分析译者与作者、合译者、出版商、编辑、评论撰稿者以及读者间的交际*正合时宜.

二、翻译各方参与者

1.巴兰坦图书出版社(Ballantine Books).早在1950年代,巴兰坦图书出版社便了成为平装本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的领先出版商之一,于1973被兰登书屋收购,现为全球传媒巨头贝塔斯曼(Bertelann Book Group of Bertelann AG)的子公司,图书买家遍布全球各地,在出版界独占鳌头.在书中的致谢部分(Acknowledgments)[5]xiv中,安乐哲和罗斯文向兰登书屋的主编辑表示了感谢,感谢他耐心细致的阅读以及评论和注释.与出版社之间的良际,为译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好的图书不仅对内容有所要求,对书本设计以及纸张质量同样有所要求,封面的图、色、型、字都影响着读者的可接受性.

 译本的封面从上致下而看,首先是粗体的译本标题,Analects 和 Confucius两个词均被放大,以简单而醒目的方式突出了译本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其次是粗体但字体较标题小一号的副标题,副标题点名了译本的性质,以及该译本与其他译本的不同之处,点明主题,译者是从哲学角度来阐释这本儒家哲学著作的.然后便是译本是基于定州出土的论语原本以及近期的考古学发现而译,进一步强调了译本的新颖度.而译者则被放到了封面的最下方.红色的布景可部分看到象征着中国的龙,在右下方则可看到一位学者,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与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相互辉映.

  译本的后封页采取了同样的红色布景,以《述而篇》第三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做引,介绍了孔子的地位、生平.从封面折射出的对《论语》哲学层次上的关注,显示的翻译内容与主体,附加的背景介绍,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也体现了译者与出版社方面良好的交际.

2.合译者.译本由安乐哲和罗思文两位译者通力完成,除此译本外,两者还合作了《论语的哲学阐释》、《生民之本:<孝经>的哲学诠释及英译》等.安乐哲是夏威夷大学中国哲学教授,中国著名翻译家刘殿爵先生的学生,而罗思文为圣马丽学院人文科杰出教授,美国著名哲学家与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学生,两人一见如故,从1993年到2009年的16年间,他们分别与刘殿爵、郝大维合作翻译了六部中国古代典籍:涵盖《论语》、《孙子兵法》、和《孝经》等中国经典.

  在文章的致谢中,安乐哲首先提出对罗思文的感谢,此《论语》译本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但两人都获益良多,对于两人间的合作,安乐哲是这样评价的:“For the most part, we he been in agreement from the outset on most issues, and it has been deeply satiying to he one’s reading, interpretation, linguistic, or philosophical argument endorsed by the other. In those areas in which we were in initial disagreement, we he each learned much from the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our differences, and he been able to jointly celebrate our eventual compromised by the result…”[5]两人的相处与交际体现了两人的翻译*——和而不同.在不同中相互汲取,相互补充,从而获得两方之间的和谐.

  在文章的副文本中,无论是致谢,序言,简介或是注释,均是以我们为主语,举例来说,长达65页的简介中,在提及“礼”的翻译时,原文为:“We he chosen to translate li as ‘observing ritual propriety.’ Again, this rendering is a considered choice.”句子的主语是我们,强调的是安乐哲与罗思文两人思想的统一,更体现了他们在翻译所倡导的过程性理论.“过程”是过程哲学的关键概念,以强调事物的变化、生成、语境化及关联性为核心内涵.“安乐哲将过程哲学引入对汉语的理解和典籍翻译,他认为古汉语的运思方式不是表征和再现的二元模式,而是自发、交互的关系性‘关联模式’;汉语词汇更多的是审美的‘具体意象’而非预定概念;古汉语很好地保存了言说的喻说性,是‘关联性过程思维’的典型例证.”[6]243举例来说:

(1)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

安译:Zigong wanted to dispense with the sacrifice of a live sheep at the Declaration of the New Moon ceremony. The Master said: “Zigong! You grudge the sheep—I, ritual propriety (li 禮).”

(2)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4.41)

安译:The Master said, “If those in high station cherish the observance of ritual propriety (li禮), the common people will be easy to deal with.”

  例(1)是指在当时,周天子在秋冬之交之时,将历书颁给诸侯,诸侯将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羊祭庙然后到朝廷听证.到鲁君时,礼节名存实亡,鲁君不亲临祖庙也不听证,只是杀一只羊应付了事.显然,这里“礼”所代表的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程序,与ritual中的宗教仪式很是对应.例(2)中的显然并非指向于祭祀,更多的是归结于礼节的意思,与目的语中的“etiquette”相对应,由此可见,ritual, rites, customs, etiquette等词只能代表“礼”的一方面,但典籍中的“礼”却蕴含着方方面面的现实意义,上至祭祀祭奠下至婚丧嫁娶,宽泛至社会中人际关系,具体至人的行为规范.而Propriety一词在汉语中也可译为规矩礼数,与拉丁文proprius,意为“使某物为己有”(making something one’s own)意思极为相近,赋予了“礼”主动参与的意义,充分发挥英语的表现力来启动读者的想象,将关联性过程思维发挥至极致.

3.读者.作为翻译行为最后的参与者,读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本在目标语社会的接受度决定着译本的质量,而读者的评论最能体现原文本在目标语社会中的体现形式和接受度.[7]81-85

  在译本中,可谓从首至尾都为读者的接受性做了铺垫.长达65页的历史与文本背景的介绍以孔子的生平为开端,将孔子放在了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者的位置上,就孔子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做了详细论述.孔子的思想分别从政治方面,哲学方面以及教育方便加以论述,以在目的语的读者心中树立孔子形象.除去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脉络的生平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1)孔子的弟子;2)《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几升几落;3)后期注释的援引;4)参照形而上学对古汉语(文言文)特点分析;5)核心概念词英译,如天、道、仁、礼等.

  在“仁”的英译中,安乐哲和罗思文摒弃了普遍性以

human的派生词为对照的humanity,humanheartedness等词,而是选择了名词短语authoritative conduct.

(1)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12.1)

安译:Yan Hui inquired about authoritative conduct (ren仁). The Master replied, “Though self-discipline and observing ritual propriety (li 禮) one becomes authoritative in one’s conduct.”

(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

安译:Fan Chi inquired about authoritative conduct (ren仁), and the Master said, “Love others.”

  从孔子的六个弟子对仁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仁在不同的主体上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个体的能动性,因此,在他们看来,《论语》中的仁并不是一个普适概念,而authoritative conduct一方面体现了仁者在其社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具有威信,一方面体现了仁的个体性,行为因人而异,仁亦是如此.在《和而不同》一书中,安乐哲写到:“基于牟宗三(和唐君毅)把原本的无止境的创造性作为人‘性’的最基本的含义,‘仁’(humanity)便不可能被静缩为一组具体的概念范畴或禀赋.相反,为人意味着一个持续不断的赋予人生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过程.进一步说,那种既塑造人的创造性又反过来受这种创造性制约的进程(world-in-process)永远是开放的、暂时的、变化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启示性.”[8]55为了目的语的读者接受性,对仁等关键词采用了英译加音注的形式,避免引起读者误解.

  文章的元文本通过描述统计学原理,从三大图书网站亚马逊、豆瓣和当当网上搜集,共33篇关于此译本的评论,从下表可以看出,译本自1998出版以来,都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更是在2014年达到了巅峰.

 在33条评论中,24条来自目的语读者,而目的语的读者最多提及的点则为译本正文前的简介,简介中涵盖的孔子生平、中国传统语言以及关键词的英译阐释为读者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埋下了伏笔.哲学的关注度同样不低,译者预设的哲学环境,与读者对中国哲学的了解需求相契合,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目标达成.而译者没有为了对读者曲意逢迎而缩短简介或者注释的篇幅,可谓是站到了与读者相平等的位置之上.评论中与副文本相关的共有16条,读者在选取译本的同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译本的语言,还有译本的封面,副标题,简介,附录等,这都建立在译者与合译者以及翻译过程中各方的参与者的交际之上.

三、结语

  《论语》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一颗启明星,吸引着国内外学者探究的眼光,而安乐哲是著名的哲学教授,研究中西比较哲学,他同罗思文教授一起,清除了“中国无哲学”的成见,推动了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以上对译本中副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副文本是架在翻译各方合作者间的桥梁,译者与合译者、出版社、编辑以及读者之间的交际便是基于副文本之上.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孔子的生平、儒家文化的由来以及译者的翻译观,又有助于全面而客观的揭示译本的价值,从而促进译本以及儒家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播.

【 参 考 文 献 】

[1]Chesterman, Andrew. 2001.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Oath[C]//Anthoy Pym. The Return toEthics, Special Issue of The Translator. Manchester: St. JeromePublishing: 139-154.

[2]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彭萍.翻译*学[M].编译出版社,2013.

[4]Genette, Gerard. 1997.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M].Trans. Jane E L; forwarded by Richar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Roger T. Ames. Henry Rosement, Jr. 1998.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M].Ballantine Books.

[6]胡素情.古汉语“过程语言”论: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汉语观及翻译实践[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7]王琴玲,黄勤.从副文本解读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J].中国翻译,2015(2).

[8]安乐哲.和而不同:比较哲学和中西会通[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此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安乐和视阈和副文本视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论赖斯信息型文本视角下服装文本翻译以《服装英语》汉译为例 张澜,罗冰(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29)摘要本文以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中的信息型文本作为理论依据,以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的服装英语为材料并展开研究 将文本类型理论中的信.

2、 英译科幻小说中虚构词汇的翻译以《三体3:死神永生》英译本为例 摘 要刘慈欣是我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近几年他的三体三部曲系列被翻译成英文版风靡海外,三体3 死神永生获得了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的同时,还入围2017 年的雨果奖,三体3 死神永生在海外广.

3、 同曲变奏:从文学文本到影视文本探究张艺谋的《活着》对余华《活着》的改编 摘 要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堪称现实主义的经典,很多人甚至是通过这部电视了解了原著以及作者余华,在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原著有所区别,而且电影的结构、表达方式也与原著明显不同,尽管思想内容是类似的,本质.

4、 深度翻译视角下的隐语以《水浒传》法译本为例 【摘要】隐语,作为一种民俗语言形态,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遁词隐意,渗透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多层次生活中,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将其外译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

5、 让文本画面立起来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写景类文教学探微 在小学语文所选的文本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类经典文章,在教学中,要让孩子真正进入文本,让人物、景物……形象鲜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孩子直观的立体形象感受,让文本画面“立”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