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计算机教育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题目5

教育专业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专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6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本文是教育专业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思想政治教育和本科院校和教学模式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姬海涛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的基础和落脚点是社会及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知识论的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相违背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9-0020-04

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简介:姬海涛(1973—),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哲学原理、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2015-ASJY-

YB26)

长期以来,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认识不清楚,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处于疲软的状态.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勃兴、多元文化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教学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定和实践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的模式,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构成及问题分析

要想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去了解何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基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而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这明确地指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所以,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该专业的研究对象.此外,教育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教育是思想政治和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3],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绝对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求我们系统地学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对人们进行教育,改变和发展对象,所以教育活动是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虚体性的因素,但是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如果忽略了教育活动的规律,同样会使政治教化和社会教化、个体培养的功能流于形式,从这点上说,教育活动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如果从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意味着必须把价值引导和主体的自我建构结合起来,并且这种结合的基础一定是个体自我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个体主体的积极参与、反思和内化成个人的态度、价值和品行的过程.所以,社会个体思想的内化和践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侧重于它的社会思想的引领和政治的教化功能,而忽略了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功能以及个体思想自身的生成和发展特性.这样的话就极易以政治的教化功能和社会思想的引领功能来代替教育活动和个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此外,对思想教育又大多从认识的角度去理解,即思想教育除了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的内容外,还“主要是指理性认识方面的教育”[4],这种理性又大多是指一种概念原理的逻辑推演的理性,所以这里就存在着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理性化的可能.因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极易流于一种理性的认知形式.这种认知形式从内容上说强调政治和社会思想对个体的塑造作用,从形式上说借助理性概念和原理的绝对演绎强调真理的同一性,而两者共谋的结果就是忽略教育活动、个体的价值形成、道德活动、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一味地强调政治教育、社会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即过于依赖理性认知教育的模式.

与这样一种理性认识思想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被简化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的讲授灌输的形式,原理概念知识的掌握被放到了重要的地位,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意志、疑问等非智力性的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固然强化了教师的权威和社会、国家对于个体的塑造功能,但是却存在着忽略甚至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单纯的接受现成知识的容器的诸多弊端.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没有主动性,只是在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识记、掌握、理解、再现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思想事实上是当时流行的理性主义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它仅仅着眼于诸多学科的科学性,而忽略了这些学科的人性根基和实践生活基础.此外,它也忽略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功能.所以,这里显然是把理性认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功能和方法,用概念原理的演绎推理代替了对于人的内心活动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参与和实践,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抽象化为一种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讲授的活动.这样丰富的人性、鲜活的生命和活生生的实践生活都被淹没在概念逻辑的大染缸中了.

进一步看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固然与知识论的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泛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的功能有关.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不仅包含着政治教育的职能,而且还包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功能,担负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而这主要是依靠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实现的.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刚解放的时期,这样一种把道德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模式在当时是相当成功的,也塑造了一批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时代楷模,整个新中国的社会道德风貌也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但是,当客观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依靠那样一种简单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政治运动模式来灌输和推动道德意识的养成是否还真正有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看看我们的思政课现状,答案已经非常明了.所以,这样一种思政课疲软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固然与知识论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无限度地扩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功能有关.而两者的结合无疑更加促进了主知主义的发展和思政课的知识论倾向.一方面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应该接受它,这需要系统地灌输;另一方面,对科学主义的崇拜让我们更加坚信自己灌输的理由、信心和决心,从而缺少一种真正的自我批评和反思发展的维度,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思政课备受冷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一)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基于个体品德规律的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它的目标和功能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它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综合的.所以,近些年我国对思政课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不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内容,而且在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中,除了明确规定同学们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等基本的政治内容外,还要求提高同学们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和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这样国家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要求除了知识目标以外,又增加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除了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认知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课程,而是一种集知情意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课程,它要把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它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矛盾,还需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外,还应该增加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和现象总是和社会、国家、家庭、个体心理、经济、历史、政治、*、法学、文化等诸多领域相联系的,只有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深入透彻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但是,在扩展学科内涵的同时,更要把重心放在学科特色上,也就是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寻找这些不同学科的现实的结合点,丰富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绝对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取代其他学科的教育,同样,也不能用其他学科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与课程性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相匹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必须由理论走向实践、由专业走向综合、由灌输传授走向启发探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由专业走向综合,除了意味着增加专门的实践课程和增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注意以往的灌输和讲授等诸多的由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也要获得新的理解,在新的思想地平线上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就讲授法和灌输法而言,新的课改精神并没有要求完全废除它们,它们的存在是有着客观依据的.如果我们承认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一定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并且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显著差异的;善与美是和真有着必然联系的,那就必须承认这些教学方法是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的.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对这些教学方法反感和拒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单向、封闭、强制是它们的最基本的特征.其实,这些特征都是特定阶段、特定时期强化灌输讲授的结果,不是灌输和讲授的本质.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灌输,不但政治领域有,社会家庭生活也存在,不但现在有,古代也有,关键是怎么灌输?灌输也有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也有方式选择的问题.以往教学的问题不是运用了这些方法,而是无限地扩大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如果把这些方法的应用放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且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其他的教学方法,赋予它们新的内涵,这些教学方法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简单地拒斥和废除这些方法只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粗暴的做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结合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课程、学校、学生、社会实际去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就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普遍存在着女生居多,学生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严重依赖于网络,倾向于寻找现成的答案,而缺乏深度的抽象思维和广阔的理论视域等诸多的问题.

调查表明,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上,985、211高校教师认为本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认为本校的学生学习态度很不好;在对学生上课听讲情况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新建高校不听讲课的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一般高校,最少的是211和985高校[5].对这一点,笔者也深有体会.笔者曾试图让自己所教的大一的学生在课下精心准备就刚刚学过的知识对一些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一:大多数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准备,原因是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根本不重视,还倾向于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记住教师的答案.问题二:个别学生精心准备了,但是没有科学的方法,不知道从何入手,结果要么是没有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要么是选择的材料零乱随意,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会调查方法.问题三:个别学生精心选择材料了,方法也合理,但是存在着罗列材料或概括过于简单,不会进行多角度的综合的辩证分析,从材料到观点简单地比附等问题.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第一,没有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态度;第二,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没有理论基础或者说理论基础薄弱,对所学知识仅仅停留于机械式的记忆或者说一知半解.就学习习惯和方法来说,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多年,但是就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中学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实施的并不多,所以,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在一些学校并不是教学首选的目标,大多还在搞应试教育.这样的话,被输送到大学的学生其实很多并不具有自学能力,怎样科学地收集、处理、分析材料和表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论辩等一些基本的技能,他们几乎不知道.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盲目地大面积地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并不见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而,地方本科院校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精神,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包括大二的学生课堂教学还不应该放弃讲授灌输的教学,因为他们还需要系统地积累一定的知识,但是灌输讲授的方式可以改变,我称之为启发性或者探究性的讲授灌输.因为启发和探究既可以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更可以理解为教学原则,它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基础性的东西,它和灌输讲授是可以融通的,而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

以启发或者探究为基础去理解讲授和灌输就意味着系统地自上而下地传授知识是必需的,但是其地位和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系统地传授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道德、法律、社会、心理和科学调查的方法等诸多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关注这些知识由以建立的生活基础以及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包含着讲授和灌输环节,但它只是整个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不能无限地扩展,并且这些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地说来,较为抽象的理论、公认的有着稳定的历史传统的学科基础的公共知识是适合于这些方法的,可以采用专题形式讲透讲深;另一方面,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动手的空间、质疑的空间,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思考这些知识的来源、根据和适用的范围及其具体的作用.比如在讲《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责任制和企业管理方式、分配和个人收益、商品流通等诸多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方式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应了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党的各项政策的理解,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实现了学与用、理论与实践、讲授与体验践行的有机统一,并且还发现了新问题.比如,同样是公有制,为什么有的企业、行业、地方搞得好,有的却非常差等诸多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讲授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理论的内涵,增加了时代性的内容.所以理论讲授一定要以现实问题和现实逻辑的分析为基础,要结合学科知识,关注现实问题和现实逻辑,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经验材料分析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认识的方法,概括和分析出现实的逻辑,丰富和发展理论.这样的话,就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理论创新能力.

以上论述表明讲授和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内涵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更适合用这样的一些教学方法.自学和合作、探究固然是新课改极力提倡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方式的采用一定是基于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学校的实际,而不是脱离客观基础的抽象应用.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比如说已经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后,当然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制性的灌输和讲授,而是包含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启发、探究式的灌输讲授,再频繁地大范围地使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这大致应该安排在大二以后.

就探究学习来说,笔者认为它主要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以自主探究为主,也可以以合作探究为主,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首先,选题是关键.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选题不宜是纯粹学术探讨的、过于抽象的题目.一方面,是生源较差;另一方面,尽管经过了大一大二的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相对来说提高了不少,但是对于纯粹的学术探讨的问题,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探究不可能深入下去;女生偏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同学的全面发展的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可能就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所以,在题目的选择上宜小不宜大,宜简单不宜复杂,宜实践不宜理论,最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题目.其次,如果探究是一种教学原则的话,它的实施就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了,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有些教师一谈到探究,就以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和最后的交流分享都是学生的事,这其实只是探究的一种极端的形式,真正的探究一定是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从问题的提出、选择、解决到最后的总结,教师是始终在场的.一定情景的预设布置、一定知识基础的灌输传授、分组讨论交流分享,一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那种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是不够客观的,它的实施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

最后,谈一谈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小组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合作探究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否合理.就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除了具有其他学校的学生的特质外,即视域开阔,思维活跃,善于发表新观点等诸多的特点,还具有思维不够深刻,是非观念模糊等特性.笔者曾让同学就网络上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分组讨论探究,一些小组做得比较好,但是另外一些小组的同学虽然观点语出惊人,非常具有颠覆意义,但是当笔者追问他们这种观点的依据的时候,却沉默不语或者说语焉不详、东扯西拉,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他们的视域虽然比较开阔,思维比较活跃,但是思考问题简单,不会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实际辩证地思考问题,一些同学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究其原因,固然跟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小组的不合理组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小组的合理配置一般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也就是说一个小组的内部人员的构成尽量是有差异的,即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外向和内向、女生和男生包括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要体现出差异性,这样利于形成稳定的合理的组内结构,搭配出来的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状况都差不多,利于公平和共同发展.稳定的学习小组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殷切努力,但是合理的学习小组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至少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大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是单纯的方法选择,而是在充分认识到社会个人发展需要和课程性质、学校实际的基础上的一种客观的科学的选择.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基于自身的实际,合理地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忌讳一窝蜂一刀切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对象是教育方式选择的最高标准,人性的全面发展和需求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综合性特性,课程性质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主导型原则,学生的实际决定了教学方法必须是分层次和分阶段推进的.但这些方法一定是一个综合性的有机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肢解人的工具.矛盾永远存在,各种教学方法在其适用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化约,各种方法又相互协调融通,指向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2]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构建[M].北京:编译出版社,2014:5.

[3]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9,97.

[4]项贤明.论教育与人的发展资源[J].中国教育学刊,1996,(1).

[5]吴艳.大学课堂教学危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2-33.

综上而言:该文是大学硕士与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思想政治教育和本科院校和教学模式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与其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诸如重视及投入不足、保障缺失、研究滞、实效性差后….

2、 新时期中职院校模具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模式 摘要通过对中职院校模具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模式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创新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以及加大基地建设资金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机械加工;实习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

3、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I作较为落后,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本文.

4、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 李内容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批示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

5、 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不足、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和媒介素养不高……问题,提出顺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