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比较研究论文范文例文 与中西方舞蹈美学比较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统美学和舞蹈审美范畴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比较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中西方舞蹈美学比较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统美学和舞蹈审美范畴,该文是比较研究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舞蹈美学和舞蹈审美范畴和传统美学类论文范文例文.

[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舞蹈美学观念,我们看到了文化背景上中国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 也看到了东西方的学者或者舞者对舞蹈美学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有一定的区别.中西方的美学家们对于舞蹈美学的差异体现在着眼点的不同和超越度的不同.同时在传统舞蹈的审美范畴上,东西方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舞蹈的比较的探讨,尝试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 关 键 词] 中西 / 文化/ 比较/ 审美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8)03-0163-6

一、中西方传统美学的文化基础与特征

 (一)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 华夏民族现已是世界瞩目的民族,有着叹为观止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就先从孔夫子的“儒”文化开始,“儒家”文化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其原因主要为两点: 一, 孔夫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大家,他的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然在全世界的讲台上延续着.二, 是而后的孟子,“亚圣”在孔子之后的教育思想中,又有了继承和发展,他奉承的“仁、义、礼、智”等对人性的剖析,都成为华夏儿女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儒家秉承着“中庸”之道,深深沁入了华夏儿女们的精神之中,这也形成了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特有的性情“中庸、仁义”.老子从宇宙的万千变幻,讲到大国的治理之本,从思想的辩证之法,讲到无为自然与养生之道.老子是中国圣贤的本尊,也是世界灵魂研究的先导之师.他的思想和理论涉及方方面面,其今世存有的《道德经》是核心精华,体现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至“道”是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范畴,也用以诠释世界的本体、本原、原理或规律的.老子的道家哲学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除了这两大哲思之外,还有一个重点要说的是,我们大多数百姓所信仰的宗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千余年前由古印度传入我国,逐渐的成为了中国人要信奉的宗教.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民族的宗教信仰,其主要的原因很肯能是,佛学当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符合我们华夏民族百姓的心理需求,例如:随顺世法、缘起轮、否定宿命论等等, 生存在战乱动荡和无科学的古时,佛教就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食粮.佛教的传入不仅寄托着华夏儿女的神思,还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命意遣词.孔孟儒道也好,佛学宗教也罢,它们都是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抵住,这也是华夏儿女艺术的本真.

(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生命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的美学和古典哲思就把艺术的内容看做是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所创造的艺术本身都充盈着生命的精神和意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其源在于中国人对生命的注重,对生命哲学的尊重.《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把天地自然生息的发展过程,看做是世间万物最大的功德.孔子的思想学说之重“仁”,也包含了“人生”的意义.在中国百姓心中,有种乐天的精神叫做“和”,我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把“和”看做是万物生息的基础和保障,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中国创造,其美、丑的界定就在于“和”的体现和生命意识.我们中国人为了在艺术中更好体现生命的精神,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中国艺术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是对生命诠释,也是对时空命体的统筹,体现了中国艺术与时空的关系,在波澜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有限的生命,无限的精神.中国的艺术如此的重视生命精神,是因为中国看重的是灵魂和身体的统一性.中国的这种生命精神和哲学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是偏向艺术作品的情感趣意的.完全区别西方的对客观现实的摹仿和反应的,和理性与感性完全对立的西方相比,中国的艺术在形似和神似同求的前提下,更多时候仍然看中的是写意传情.中国艺术中的哲思和生命精神不仅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艺术的价值所属.

(三)主客二元论的西方传统文化

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主流是“主客两分、辩证统一”,这种主客两分辩证的思维模式, 是西方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从主客混沌到主客二元,再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西方国家的主客二元思想,经历了从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崇高美学和生活美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时期.再到人文科学的发展,科学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推崇.到最后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导和马克思对二元的思想解决.西方的主客二元含义归结有三:一,主客二元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相互汇通、统一和谐的存在.二,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宇宙是宇宙,自然是自然,主客分明.三,通过主客的探讨给予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谈及“二元论”这个词,我们可以追溯到两位典型的代表人物,一位是著名的柏拉图,他曾说“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是二元对立的”. 另一位则是笛卡尔,他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种不同的实体存在,一个与另一个是不存在派生关系的,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意思是人们不能仅限于感性世界的认知,还要对自我、世界、宇宙进行研究.他们的这一主、客二元说对西方的人文和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西方若是没有主客二元就没有西方国家的精神文明,没有主客二元就没后来的康德和马克思.他们与中国的整体观相比,更侧重通过理性认知与判断推理去辨别本质事物.

(四)再现理性的西方传统美学精神

从艺术的表层方面看,无论是从审美还是创造方面,其属性都是感性的.不同于生活中的劳作,艺术是人精神的实践活动,是感性的需要,和理性无关.西方人则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片面的.西方人的哲思和传统的精神里,曾几何时是偏向理性的,称“人是理性的动物”.西方艺术的理性和感性之争,曾过分的看中感性到压抑感性推崇理性,归结最后,席勒《美育书简》的一番话“人只有理性和感性和谐一致,才算具有了完整的人性,才能创造美和艺术.因此,完整的人性乃是美和艺术的根源.”这说明了西方的艺术发展至今,不再是过分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理性和感性共存,理性和感性融合统一了.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时代,就及其看重艺术的“再现”,这点我们从西方国家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中都不难看出.就如前面所说,西方看重艺术的理性和感性的融通,也就是看重艺术的“逼真”再现.西方人重视人性的知、情、意,西方人的艺术创作是在心里的模仿再现后,在通过外部的创作实践来逼真还原的.艺术的摹仿观点是柏拉图思想的重点.柏拉图曾表述 “音乐和舞蹈等事情就是对好人与坏人性格的摹仿”.主张艺术部分上是来自摹仿,但也要表现自己的性格.这也说明西方艺术的追求不仅限于逼真、细致的再现,其艺术的摹仿造诣“真真假假”.

二、中西方舞蹈审美范畴的探究

(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中国舞蹈艺术中的演绎

1. 情感的传递

中国的舞蹈艺术讲究情感的传递和人心的熏陶,舞动是发自内心的、可以激励和振奋人心的形式美.中国的舞蹈常常以形象生动、行云流水、内有乾坤做以嘉奖.这些对于中国的舞蹈的赞赏,都要归功中国舞蹈的文化底蕴深厚,它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的舞蹈曾经历过“雅化”的过程,“雅化”也可看作是“教化”,这个“雅化”的作用在于忠恕之道、礼仪之节、情理合度、文质得宜,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2. 意境的追求

“意境”是主体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谈到中国舞蹈的意境,前提是中国人自古开始对审美感知的意境追求——有意味的追求.中国舞蹈意境的体现在于“气、势”的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便是其一, “行”为外势之定,“神”为内气之放,“劲”为内气节奏变化,“律”为外势节奏变化.“意境”换而言之“想象”倒也是可以的, “想象”一是具体形象的展现.像是汉族秧歌中的舞蹈形象多是鸡、龙、熊等,傣族舞蹈形象代表孔雀,蒙族舞蹈的大雁、骏马,它们是以艺术的舞蹈手段表现自然的物象.二是抽象的比照,中国古典舞尤为见长,“云、圆”就是中国古典舞贯穿始终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追求.

3. 气韵的彰显

无论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还是古典舞又或者是中国的现代舞,都有 “气韵”的所在,现代舞的气在内,身在下.古典舞的气在中,身在圆.中国民间舞各民族之间的气韵又各有不同.这种韵律我们可以说它是身体呼吸的节奏.中国舞蹈气韵的彰显,旨在于中国认为“气韵”是生命的根本,吐纳新生.在中国的生命精神中阴、阳二气是必须的调和品.在初秋时期说“六气”,所指的就是阴阳明晦风雨,阴阳二气是命的根本.《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认为六律属阳,实为动,六吕属阴,实为静.律吕互间,动静相宜,才有了音乐舞蹈的节奏和律动.都说中国的古典舞韵味十足,实质在于中国古典舞在气韵的彰显上,例如:中国古典舞的动式“十欲”,层层的对比和反衬,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正是一阴一阳的表现,不仅突出了动作的矛盾,加强了表演时的视觉效果.还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韵律,凸显出了中国艺术中对虚实写意手法追求.

(二)西方传统美学在西方舞蹈艺术中的演绎

1. 理性的呈现

比较中国的重意境和内敛的舞蹈,西方就偏向于舞蹈姿态理性的呈现.西方的舞蹈从动作的形成出发,实在的摹仿和演变,主要以技术技巧和形式为主.西方的舞蹈表现多有固定的姿势,并且这种姿势是舞蹈所表现的目的.例如:芭蕾的故事剧情和表情动作,都附着在固定动作姿态上.主要的动作形式和技术技巧的意义,是由舞蹈的不同需求,有舞者及编导所赋予的.西方人认为宇宙的运动是不停地直线前行的.但是宇宙为有限,有其应有的秩序和规则.这一观念影响到舞蹈,舞蹈的动作就是有一个基点一直向前发展,有秩序的变化出很多的动作.这些动作从低向高递进,一层层地升叠,亦是一个动作存在的不同程度.西方的芭蕾和现代舞蹈,一个由平面到空中,另一个由平面到地面.人的舞动如何的复杂,总而言之是直线运动和圆运动之分.

2. 高贵的崇尚

从西方的审美和教育的角度看,舞蹈艺术在西方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紧密相连,西方的舞蹈至始至终都是多元化的.相比较中国古代地位低微的“优伶”和“乐舞妓”来说,西方的舞蹈艺术职业者就体面很多了.这主要是因为西方舞蹈的权贵推崇和贵族专享,尤其是路易十四和彼得大帝,贵族们不仅是观众也是演员,从贵族的的宴席转至有等级剧场.最能代表西方的舞蹈——芭蕾舞,它的美的艺术素养和气质全仰仗着贵族的熏养.在西方城邦的大小节庆活动中,芭蕾舞就是权贵们炫耀财富和名利的利器,像是西方早先的“席间芭蕾”就是由西方贵族当中的男男女女们参与的芭蕾舞蹈.从芭蕾的审美取向上看“开绷直立”是其本,而其中渗透出的挺拔伫立、优雅高贵、富丽豪华,反应出了西方人的生命追求.

3. 再现的追求

在世界和艺术的关系上,西方艺术史中“摹仿”一词,整整雄霸了两千年之久.作为最古老的艺术观念,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率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像是柏拉图提出了模仿的二元关系“原本-摹本”,他认为艺术是镜子般的照应出自然的外表.既“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则在《诗学》中用“诗的艺术本身”印证了“摹仿说”,文艺复兴后,伴随着西方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西方艺术的“再现说”得以进一步的拓展,有甚的成为主流美学.相比简单的“镜子说”,此时更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再现和能动反映,典型的大叙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反映论”.西方艺术界的“再现”观念的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艺术摹仿的“现象-本质”的关系,并要求作家透过通过艺术处理的现实社会,来揭穿和展示出隐藏在其身后的本质问题.“再现”对于西方的现实主义看来就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真理的直接关照,或者是形象中的思维”.此时的再现是思维运动的深度再造.在西方人看来艺术的真实就是,艺术和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的社会责任就是*世界深度的价值现实和社会意义的.

三、中西方舞蹈审美比较

(一)舞蹈审美动态的比较分析

1. 中国舞蹈的审美动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和谐”,反映中国的舞蹈当中所呈现的就是“曲径通幽”. “曲线”是连续而自然的,是中国舞蹈特定的审美语言,是中国舞蹈千年来演变的精髓.中国的“曲线”审美特点在中国古典舞中尤为突出的是——“拧、倾、圆、曲”,中国古典舞的所有运动的路线和程式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圆”,“圆”是中国古典舞所讲究的舞蹈规范和质感,它塑造了中国舞蹈文化的行云流水和无尽的循环之美.中国人的性情自古以来就有内敛、谦逊、稳重的一面,中国的舞蹈质感也映衬着内收、低空、含羞的表演.中国的舞蹈者动式讲究的 “气”,以气带动平稳、匀称的动作即要爆发、也要伶俐.每一动作的出发都能看到是由内而发的.民族民间舞中的藏族步伐走势重拍在下,步伐沉稳有力.东北秧歌“艮、翘、浪”的民族特点把握,一定是要从内出发对其理解才能表演的.

2. 西方舞蹈的审美动态

西方的舞蹈动态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点来阐述.第一、西方的人文世态观是开放和接纳的,一切事物的表现是以追求和征服为取向.以西方的芭蕾为鉴,多是以躯干为轴心放射运动的,动作美的要求无限外放和延伸,高空的离心跳跃,造型的解脱空间,无不凸显贵族的高贵气质,和追求高尚的心境.第二、西方的芭蕾舞一直被人所称赞,其中就是它科学的人体线条运动,这得益于西方人对自然科学的较早发现和运用.西方芭蕾舞蹈的运动和造型旨在直线,基础的体态站姿、脚位和舞姿都是为几何图形.芭蕾的审美特点“开、绷、直、立”就是西方追求直线美最好的诠释.第三、较中国舞蹈的“示意”,西方舞蹈就崇尚“示形”.在西方传统的理性、再现的思想中,其艺术的表象更是如此.西方人善于事物的逼真再现,并且以真实的揭示和摹仿为审美的标准.

( 二) 舞蹈审美观念的比较分析

文章的前篇所说,中西方国家的地域人文和教育理念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必定双方的艺术审美观点是各执一方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就是含蓄内敛的,舞蹈艺术追求写意的意境之美.中国舞蹈中大多带有虚实、圆曲的表现手法.其核心的精神理念就是一个“和”字,国人主张自然与人同体本源,这来自中国祖辈对“天”与“神明”的崇拜,符合中国精神的“天人合一”.相比以上论述的中国舞蹈审美观念,西方的则要大相径庭了.西方舞蹈艺术侧重于模仿再现的能力,并且尤其看重技术的彰显.表现的手法直接而又外露,借助人体表现人性和价值.这主要归结,西方人对理性和征服世界观念的扎根.将理性和自然结二为一,所以西方人才要通过艺术来表达客观的理性世界,将美的形式托付于主体塑造上,其艺术的表达显与外在.

(三)舞蹈艺术作品的比较分析

1. 作品题材分析

首先我们从舞蹈的创作题材来看,中国的舞蹈创作善于表达自然题材、历史性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中国的历史一脉相承,中国的舞蹈作品执意要传达的是中国的人文特点.中国的舞蹈者通过自然地拟化一切有生命体征之物,在舞台上传情达意,表达对世界的真善美.如《扇舞丹青》、《踏歌》、民间舞《孔雀东南飞》、《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西方的舞蹈题材注重点在于宗教神话的演绎和细微精致的再现.在西方的诸多舞剧中表达现实生活的市井、战争和劳作的居多,另外西方的艺术家擅长对物和景的真实具象,看重真实和细微的表达,例如《管不住的女儿》、《天鹅湖》、《生命之舞》等.

2. 鉴赏标准分析

在中国艺术的品鉴当中意境是其中的范畴,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特点.中国的舞蹈作品的意境,讲究虚实交融,情意相生.中国舞蹈中的虚实和情景,传承自中国古代生命的精神,天地万物虚实统一,虚和实是舞蹈作品意境产生基础,情和景是舞蹈作品意境的特征.以主观情和客观景来抒情达意,相互交织融合多层次的表达舞蹈作品,给予鉴赏者饱满的舞台画面.以虚带实充分的调动观者审美视线,给观者带来“意犹未尽”的艺术体验.例如:近些年的代表作《扇舞丹青》,通过手中的扇,实意是表达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在作品中的动作洒脱、灵动、刚柔并济,通过运用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传递出了中国舞蹈的美的追求.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的舞蹈作品,重在形式和再现摹仿,西方的舞蹈鉴赏及注重移情和形式说,这是西方特有的审美标准.美国舞蹈家苏珊兰格曾表示,舞蹈是多个图示结构和张力结构.西方人认为艺术是感性形式的符号呈现,舞蹈者透过身体构成的符号形式,是生命和艺术形式同构的结果.与此同时,在鉴赏西方的舞蹈时,能够“反客为主”置身于其中,与其共鸣,感受到舞蹈艺术作品所带来审美快意,实为一部好作品.如经久不衰的芭蕾舞名剧《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其经典正是在于,每每表演剧情和人物的命运,都能够带动一群人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结 语

凭借世界各国历史传统、自然条件和地域风格的迥异,因此造就了世界体系大不同的景象.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风格特色.舞蹈的动作和姿态是舞蹈的艺术语言,每种舞蹈的语言都代表着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经过千百年地表和时间的锤历,舞蹈艺术已经凝聚了超本身的价值,已经具有了其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美学比较分析,是以中西方国家的地域和人文情怀来比较和分析,了解中西方舞蹈的风格、审美、作品风格特点,推进中西舞蹈审美比较的理论表述.借助比较的过程,发展中国的舞蹈艺术.希望此番研究,能够为中国舞蹈比较研究课题再添功绩.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于萍.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3] 罗素. 西方哲学史[M]. 张作成,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

[4] 金秋.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聂振武等. 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白丽荣)

该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舞蹈美学和舞蹈审美范畴和传统美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比较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流行音乐生产 张潇文(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使流行音乐的形象具体规划,有了得天独厚的发.

2、 晚明山人文化语境下的闲适词创作 晚明“山人”文化语境下的闲适词创作王靖懿(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关键词晚明社会;山人现象;明词;闲适词摘 要“山人现象&rdq.

3、 地域文化语境中建筑特色以江苏为例 文 陈浴宇 Chen Yuyu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摘要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文化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体系 以江苏地区为例,立足地域文化的发展语境,探.

4、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探析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对其文化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既能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让中华民族人民认识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保护中国文化.

5、 试议舞蹈审美视域下的中国民间舞蹈传承 扈 笛 (戏剧学院歌剧系 100000)摘要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是当地不同民族生活的积淀和艺术结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舞蹈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同时它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