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京华烟云的英语论文 京华烟云开题报告英文 京华烟云英语论文 京华烟云开题报告 京华烟云论文开题报告 京华烟云的悲剧主题英语论文

京华烟云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对外讲中视角下的《京华烟云》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京华烟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5

对外讲中视角下的《京华烟云》,本文是京华烟云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与《京华烟云》和视角和对外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由于众多因素,林语堂的文化视角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够一概而论.他其实并不是单纯站在东方看西方或者站在西方看东方,他的视角是两者混合的产物.《京华烟云》在某种程度上是正是迎合了西方读者对未曾探寻的东方以及难以接近的中国人的好奇心.

【关键词】对外讲中 京华烟云 文化身份 林语堂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直以来深受中外研究者们的青睐.这不仅因为它是以英语作为叙事语言的小说,更因为它是一部以独特视角向外国读者讲述中国文化的巨著.作者用细腻又真实的笔触清晰完整地描绘了 1900年至 1938年间的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旧文化的激烈冲撞、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和谐共处、上流社会和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为渴望了解中国的西方读者展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集的画卷.

在西方文化的研究体系中,身份与身份认同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个人和某种文化的认同.在研究林语堂“对外讲中”的活动中,除了应该关注他的社会身份之外,更要关注他的文化身份.

林语堂特殊的文化身份在他的写作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让他肩负起文化使者的特殊使命.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在东西方文化冲撞之中,在家国之恋的回首之中,在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过程中,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值得我们去厘清和探寻.所谓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传奇的文学作品,本书的写作不仅仅来源于林语堂在巴黎时想象中和回忆里的故国,更是他经历过的千山万水所成就的.他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回归传统文化”,“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以西方视角来选择文化”.

严格说来,林语堂的文化视角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够一概而论.他其实并不是单纯站在中国(东方)看西方或者站在西方看古老祖国(东方),他的视角是两者混合的产物.后殖民理论学者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能够较为清楚地解释林语堂的视角问题.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之所以能将“中国形象”公正、客观而全面地描述出来,与他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语境中建构的独特文化身份有关.

“对外讲中”,通俗地解释就是,对外国人(主要指欧美西方人)来言说中国.相对而言,“对中讲外”是以中文为讲述语言,向中国人介绍外国文化为特色的翻译或者写作活动.从洋务运动兴起,改革派的领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之后,学习西方正式拉开了序幕.在文学领域,自严复的《天演论》伊始,“对中讲外”的活动络绎不绝,从文章著述到开办学堂传道授业,无须赘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现代中国始终以一个“东亚病夫”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欧美西方人)面前,与辉煌古国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庄敬自强,如何救亡图存是横贯在有良知的中国学人心中的结.知识分子们往往采用向国人译介理论知识等方式来进行“对中讲外”的活动,在文本的传递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传达西方的文化或者价值.

作为一名自由主义作家,那个时代赋予林语堂最大的两项任务就是“对外讲中”和“对中讲外”.在进行后者活动的过程中,他是优秀的文化传入者;在进行前者的过程中,他是低眉细语的文化输出者,虽然自信但是思想仍旧偏向保守.他通过《京华烟云》向西方介绍了一个保守低调又美丽哀婉的中华古国.

从内容上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故事.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中国从“闭关锁国”的神秘东方到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西方对中国的好奇心(或者是猎奇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语堂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就充当起重要的文化桥梁作用,“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天赋加上勤奋,林语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京华烟云》的引言中就提及:该小说并非是在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做辩解,也并非如同黑幕小说一般,是为了揭露其弱点而存在.它并非是对旧传统的批判,也并非是对新模式的称赞,它只是一个故事,讲述当代的男女如何成长、如何接受教育、如何相互依赖,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恨情仇、宽恕和原谅,某种生活和思想理念的成因,特别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适应生活的方式.

这段序文也隐隐约约又真真切切地透露了林语堂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他想通过自己笔下这些在古老中国发生的故事,塑造姚木兰、姚莫愁等异国人物形象,给西方读者树立起对中国的初步印象.通过传播中国古典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来展示“中国形象”.不可否认的是,《京华烟云》在欧美取得相当不俗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正是迎合了西方读者对未曾探寻的东方以及难以接近的中国人的好奇心.即使当时尚未有接受美学的概念出现,作者已经能意识到读者在文学活动中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愿意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读者做出适当的“妥协”.在此之前,西方读者对中华大地只有感性的想象,大多数人的想象内容还停留在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对中国遍地是黄金的描述林语堂作为一位文化传教士,用娴熟优美又便于理解的英文如同画卷一般把旧时京华,展现给西方人看.小说的叙述结构也与西方近代小说的要求相适应,故事结构清晰,情节连贯,让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对于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易理解.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输出方面,Moment in Peking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其现实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陶家俊 .身份认同导论 [J].外国文学 ,2004(3).

[2]施萍 .回归 ,审视 ,选择——论林语堂德的文化观 [J].江苏社会科学 ,2001(2).

[3]林语堂 .林语堂名著全集第 1卷京华烟云序 [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3162015015).

小结,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京华烟云》和视角和对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京华烟云本科毕业论文京华烟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叙事批评视角下的《狂人日记》 内容摘要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其叙事别出心裁,却又暗含深意 首先,从叙事主体来看,“余”不仅是“我”日记的编撰者,更是&l.

2、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下的《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 摘 要本文以中国文学(19511966)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本体研究以及所展示的新中国的形象,并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全面考察中国文学的生产过程及其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关.

3、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下看《手指和》中高端五的悲剧 摘 要毕飞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形象关注度要少,然而男性角色也同样具有艺术特色,本文以手指与中的高端五为例,从精神分析视角下探讨他的悲剧 关键词毕飞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男性作者简介刘巍(199.

4、 《易经》只讲三个字:上、止、正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很多人都会觉得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 其实.

5、 历史、记忆和认同仪式传播视角下的《国家宝藏》解读 历史、记忆与认同——仪式传播视角下的国家宝藏解读□夏语檬【摘要】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与全国九大博物馆合作,以文博探索为主题,立足于悠远深长的中华文明底蕴,以表演和纪实相结合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