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校园杂志 校园好听的期刊名字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书香校园建设论文 和谐校园建设论文 低碳校园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校园建设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调适、实践困境和路径选择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校园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9

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调适、实践困境和路径选择,本文是校园建设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方向和方向调适和困境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建设智慧校园的中心方向应该是建设师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教学的校园环境,而长期以来服务于校园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方向偏差是导致智慧校园建设走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要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思考智慧校园的建设问题,从主体选择、联通开放、教学分析、应用创新四个方面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0-0024-05

【作者简介】1.谢泉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信息化;2.曾,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15)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秘书学15级本科生.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虚拟仿真技术等各类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嵌入教育教学,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这一大背景下,以校园为主体建设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我们传统的校园建设中,已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主题.[1]然而,我国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并不乐观,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当前的智慧校园建设看似精彩纷呈,却存在着虚假繁荣现象,校园的信息化工作者对智慧校园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建设成绩参差不齐,建设效果并不理想.[2]为此,我们必须要分析智慧校园的含义,确定智慧校园未来建设的方向,找寻当前智慧校园建设出现困境的原因,这样才能选择切合实际的建设路径.

  一、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调适

  “智慧校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它的认知发生着变化,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向也在不断地调整.

  智慧校园最初的含义是指充满智慧的校园.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要建设“文明、高雅、智慧的校园”,[3]以实施和推广素质教育.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既然学习能够使人更加智慧,校园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本来就应该是智慧型的,它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在此种认知下,一些学校和专家都成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推动者.例如,崇义小学大力践行“创智慧校园、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的理念;[4]翁伟斌提出,我们需要的研究型大学应该是一个增效的系统,师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师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将创造一个健康、富有智慧的校园环境.[5]这都是从智慧校园的最初含义上来理解的.但这样的智慧校园建设实际上与信息化并无直接关联,其建设的方向是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并不必然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的今天,再谈“智慧校园”建设时,我们已很难将这个概念与教育信息化的大方向脱离,如今我们谈到的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和建设信息化校园工作合而为一了.

  现在所普遍理解和使用的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校园”概念,一般被认为是在“智慧地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含义最初指的是校园环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2008年,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做了一场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阐述了“智慧地球”概念.在这篇演讲中彭明盛提出,当今的世界高科技使用越来越普遍,世界越来越紧密相连,所有事物都将变得智能.[6]受此启发,宗平等人将智慧校园定义为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构建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7]有学者认为,这样的智慧校园实际上是通过物联网,也就是通过人和物的互联互动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8]从这个含义上来理解智慧校园,它应该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校园进行智能型管理的环境.在这种认知引导下,我们的很多智慧校园建设采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设施和手段,将建设的主要方向指向“物”的建设,把重心放在对“物”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上.例如王燕等人提出,智慧校园应该具有宽带网络互连高速泛在、智能环境感知实时全面、业务应用智能全面融合、海量数据智能挖掘分析、智能服务友好个性便利等特征,[9]凸显了智慧校园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性特点.不过,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虽然很重要,将此作为智能校园建设的大方向仍然存在问题.于长虹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试图通过功能模块或层级分解,针对“物”来构建的智慧校园系统,实质却是缺乏智慧化的设计,因为智慧校园设计的核心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也就是智慧教学,而非简单的连接各个部门的数据.[10]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厘清与智慧时代、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等八大事业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加上智慧化,[11]将其建设的最终目标调回到指向“人”这个大方向上来.

  今天我们在谈智慧校园时,真正应该指向的是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教学的校园环境.正如有学者指出,我们需要从事的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可以用“以人为本,深度融合”来表述.[12]但如何“以人为本”,又如何做到“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们的认知习惯一时半会难以调整和适应.例如,校园是学习的场所,校园服务理应更多地关注教学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面,可当我们抱着这一目标去找寻智慧校园应如何建设的答案时,却发现在当前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中,对于如何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的部分着墨甚少,而各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几乎都成了硬件条件建设的大比拼,真正能够落实到实践教学应用部分、对教育教学产生颠覆性变革的并不多.这使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智慧校园”建设看起来更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压缩版,学生除了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外,很难看到其主体性的发挥,更无从判断其“智慧”增长在哪里.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考虑清楚智慧校园“为谁建”“为什么而建”的大方向问题,致使大多数智慧校园建设者还习惯于以技术和管理为中心,不自觉地表现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自我中心主义.[13]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指向教育教学,而作为学校的主体,处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是智慧校园应该重点服务的对象.这个大方向如果不能把控好,在实践中就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

  二、智慧校园建设的现实困境

  为了强化校园管控,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联合推动下,智慧校园建设容易异化成利用收集来的数据对师生进行更严密的监控,从而造成主次关系颠倒和干群关系破裂.这既有悖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初衷,又使智慧校园建设走入了死胡同.

  (一)主体地位难以发挥

  校园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理应主动参与校园建设,作为伴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今天的智慧校园建设更应该吸纳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已经习惯了被动参与学习,即便采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智慧校园建设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学习的诱因和切实有效的学习途径,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被充分激发,又或者学生虽然有学习的,却不知从何下手,方向感迷茫,就会被动地听从指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丧失自己本应获得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智慧校园建设就变成了少数领导和技术专家在那里唱独角戏.

  (二)开放合作难以深入

  过去的“智慧校园”建设多是着眼于学校内部各个环节的优化、改良,其解决的问题都是基于清晰的“校园”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14]智慧校园建设如果要真做到“智慧”,只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数据建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走出校园,实现与其他院校、行业企业、公益机构等多个领域在信息方面的互联互通.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一些关键的数据难以做到共建共享,学校教学脱离行业企业一线,行业企业也不清楚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校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始终难以完全消除,合作更多地体现在表面,难以真正实现深度融合,智慧校园成了一个“封闭性”的校园.

  (三)数据收集主题不明

  在理想的智慧校园建设中,数据信息无所不在,但目前囿于现实技术,不可能依托现有条件、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收集师生的详细教学行为信息.在学校信息化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能够做到立竿见影,成效看得见,智慧校园建设往往是从较为容易收集信息的方面入手,例如餐饮、图书借阅等,导致不太重要的数据虽然不少,但涉及学校教学、能够直接用于分析教学质量的数据并不多.加上个人行为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单一的数据往往也并不能准确反映师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教育教学的判断还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难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

  (四)管教惯性尚未克服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迄今为止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还十分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的传承性特点使其对技术进步的反应存在一定滞后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直接能够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还是上级教育主管机关,而非市场.由于智慧校园建设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将方便管理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这就导致传统的校园建设中重管理轻服务、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思维惯性得以延续.在缺乏总体宏观设计的前提下,教育一线的师生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可行路径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众多研究者已经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建议,其中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例如胡钦太等人提出智慧校园建设要与学科、科研发展相结合,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中心点和基本点,要提升师生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参与能力、反馈能力与创新能力;[15]吴旻瑜等人提出要构建高校的大数据库、组建数据分析专业团队;[16]等等.但这些建议仍是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提出的,建设智慧校园,设计者需要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思考可能的建设路径.

  (一)立足于学习提供个性化选择

  教学场域内的教学智慧不仅仅在于如何智慧地去教,更在于如何智慧地去学.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上.作为一名学习者,必然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何学?和谁学?学什么?怎样学?为何学是确立学习目标的问题,智慧校园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性格爱好和学习基础,为学习者提供量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未来人生学习计划,帮助学习者确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根据实际进展情况不断调整学习方向和进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不是单独进行的,和谁学也很重要.智慧校园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契合程度,智能推送适合的教师和可能的学伴,帮助学习者构建学习共同体.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学习的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学习者的主体性就体现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此,智慧校园系统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学习基础、个人偏好或短板不足等情况,提供足够多的合适的项目内容模块,供学习者进行选择.智慧校园系统还需要确立一套完整的学习流程,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学习成效等,帮助学习者把握个人学习动态.从这四个方面来考量,智慧校园建设需要调整建设方向,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才能取得明显的建设成效.

  (二)运用技术手段联通校园内外

  要增进学习者的智慧,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进行及时的、准确的评价,智慧校园系统需要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预测未来,为学习者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这就要从更高层面进行宏观设计.要了解自己,需要建设学习者个人长期成长档案,从学前、小学、中学到大学、工作单位,学习贯穿终身,记录也要贯穿终身.要预测未来,需要搜集类似人员的成长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建模.这就需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樊篱,推动传统纸质学习档案的电子化,在保障隐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学习信息共享.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课程内容必须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调适、过程的记录、评价的分析等都不是僵化固定的,而应源于工作实践,根据学习者个人成长经历、个人条件和发展意愿来确定的.为此,要建设智慧校园就必须通过网络技术,与自己的上游和下游机构保持深度联结,实现学习信息共建共享.

  (三)围绕教学行为进行数据分析

  智慧校园要真正做到智慧,需要海量的数据才可能进行精准的分析,问题是它需要什么数据,数据从何而来?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依托主要有两类:一是网络教学平台,二是网络学习空间.[17]网络教学平台是结构化的,学习者作为用户在平台上进行学习操作,平台自动记录学习轨迹并进行分析操作,收集数据较为方便,但问题在于平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展现,且这种平台很难被学习者终身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是非结构化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偏好等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评价方式,但这样的数据内容相当分散,依此进行大数据分析比较困难.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行半结构式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一方面,把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由学习者本人记录其学习成长过程,进行数字化呈现;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空间要能够建立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之上,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汇集提供关键数据,据此进行大数据分析.

  (四)强化应用驱动创新学习服务

  师生,特别是学生才是智慧校园真正的主人.但当前我国的智慧校园主要是由管理驱动的建设思路很明显,导致在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动规划大大超出建设需求,[18]而直接针对教学应用和学习服务的部分则十分欠缺,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虽大,智慧性却明显不足.建设智慧校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建设理念,将理念从过去“重管理”调整到“重服务”上来,努力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型的学习服务.例如:改变过去传统的建设思路,将重硬件配置转变为重软件应用,激励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改变过去传统的建设重心,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中心转为以改变教学模式为中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中的督导监管转变为教学中的引导激励,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组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学习成效;改变过去传统的信息收集和使用思路,将注重收集终端数据信息转变为注重收集数据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将组织动员师生提交各类信息数据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从后台自动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改变过去传统的信息交互模式,将注重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注重信息的交互生成,等等.只有这样,智慧校园建设才不再只为少数管理者服务,而是真正服务于师生学习.

  建设智慧校园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例如建设有线和无线网络以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建设多媒体教室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交流,等等.但在做这些工作之时,我们千万不能忘却初心,忘却建设智慧校园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向、设计思路和建设路径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习.只有如此,智慧校园建设才会避免流于形式,成为劳而少功、不切实际的表面工程;也只有如此,智慧校园建设才能真正带给学生智慧,帮助学生智慧学习、智慧生活和智慧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有增,周全,钊剑.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12-117.

  [2]翟霞,翼翠萍.“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化:从虚假繁荣到有效推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8(5):51-56.

  [3]石淼,曹文利,刘君.浅谈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1998(10):21-23.

  [4]张庆.培育个性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都江堰市学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8(7):31-34.

  [5]翁伟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和改革课题[J].江苏高教,2000(5):115-117.

  [6]彭明盛.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DB/OL].2012-08-13.http://www.docin.com/p-460463268.html.

  [7]宗平,朱红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6-21.

  [8]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9]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10][13]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12.

  [11]陈琳,李佩佩,华璐璐.论智慧校园的八大外部关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3-8.

  [12][1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14][16]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7):8-13.

  [17]雍文静.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生学习满意度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4):66-71.

  [18]曹梅.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差距与行动——来自南京市若干学校的调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49-54.

本文汇总,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方向和方向调适和困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校园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校园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档案信息管理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背景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 文中阐述了智慧校园建设和档案信息管理的相互促进,列出目前档案管理中.

2、 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重视中队文化建设,创立主题中队 一、主题文化进中队主题餐厅,主题KTV,旅行可以住主题酒店…细心琢磨会发现“主题”似乎已浸染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KTV的主题包厢将当下最流行的元素结合起来,不管.

3、 校园足球试点县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 摘 要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的目的在于树立教育教学工作典型,汲取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发挥示范及带动作用,推动校园足球大发展大繁荣 立足于法库县校园足球开.

4、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 摘要本文将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作为研究重点,对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高校智慧校园的营造,改变单一化人才培养的现状,满足数据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需求,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 .

5、 幸福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和 海澄小学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扎根海澄本地土壤,通过建设幸福校园,开设幸福课程,创建幸福课堂,打造幸福教师的途径,从而培养“自信、感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