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论文 关于小吃街的文献综述 北仍村论文 一村一农业推广论文 一村一大学毕业论文 旅游文化村设计方案论文

关于村街纪事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村街纪事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村街纪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1

村街纪事,本文是关于村街纪事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村街纪事和纪事方面论文范文.

文/ 王国元

这是一条村街.这样的村街,在中国北方——在整个中国?只要是浸渍乡土味儿的农村,随处都可遇到的.

村街东西走向.你家墙我家院,家挨着家,一字儿排开.家家是三间大向阳的正房,房檐儿是齐的,跨度是一样的,这样,从房脊上前后望去,也是一字儿,谁家也没前移谁家也没错后,不“拽”着邻居也不被邻居“拽”着,居家过日子,不累及别人也不被别人累及.倒是房后的大墙,因了这条街,原本是村里最北的一条,街后便是山根,山叫小孤山,且修盖的时间先后不一,只能约略一齐了.

最早在街上盖房的,应该是蒙古族的戴姓人家罢.蒙古族是村里的土著,据志书记载,早在明末清初,他们已经迁徙至此.但他们在这里盖房,却是许多年以后了.蒙古人祖上不会盖房,是汉人移民到这儿,才学会的.汉人是清末“移民垦荒”来的,早先住在村子南部,后来逐渐北移至此.

戴姓人家是蒙古贫民,蒙古“巴彦”(富人)们“逐水草而居”,迁到没被庄稼攻掠的远处的草原去了.戴姓人家最早是同族的兄弟两家,在这儿盖的三间土房.人丁不旺,世代单传,挤得下,也便没改建、扩建.住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中一家的男主人积劳成疾,早早地离世了;女主人去缸里舀水时,栽死了,缸里水不多,人又个儿小.留下一个儿子,生产队接过去,住在队部里.队部里原住着一位五保户,是孤儿的本家二哥,哥儿俩一老一少,正好相依.孤儿长大成人后,当兵去了,退伍后到外地工作去了,所谓“家”,也便落下个名儿,但这儿有一间半房子,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这错不了的.

戴姓人家往东,依次是高、张、王三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灾害”之后,都缓过劲儿来了,这三家合伙打院套、盖房子;或许在“灾害”期间罢,弄不准确了,但至晚在这之后不久是错不了的.我的哥哥出生在这里,他生于1963年.虽然老话说“土木之工不可擅动”,但当时,只要下得起力气,动也就动了,“土”之工百分之百是动力气, 而且是大力气,“脱坯打墙,活见阎王”;尽管这力气下得肯定勉勉强强,村里那几年有人患浮肿死了.“木”之工,不就是弄房上的檩子,房下的窗户、门嘛,檩子十一檩的不够,九檩的;九檩的不够,七檩的;至于窗户、门的,剩下啥木料使啥木料,没有将就着呗,老辈子住“牛顶架”的瓜窝棚,不也一辈子一辈子地过来啦.

戴姓人家往西、王姓人家往东,紧挨着的都姓高.不过,此高非彼高,此高是后来从外村,搬迁过来的同胞兄弟两家,兄西弟东.一笔写不出两个高来,两高又的确同祖.彼高也并非土著,搬过来早些年而已.“久居三十载,无亲也是故人”,何况本来同祖,早已不分彼此,只不过,这里为了便于叙述起见,强分开来.此高兄长家往西,是王姓人家的次子家——王氏人家的老屋,住长子一家;再往西,没人家了,墙西是大道,大道西是河滩是河,河称“羊肠河”.此高弟弟家往东,是彼高长子家,或者说王氏老屋的闺女家,王家与彼高家是儿女亲家.长子家往东,还有两户人家,都姓张,两家的男主人是叔伯兄弟,称最早的老张家的男主人为叔叔.张氏兄弟两家往东,东大道,东大道通往村外了.

这么叙述,免不得将城里的朋友绕糊涂,尽管自我感觉叙述得并不糊涂.为了避免糊涂,还是换种方式叙述罢.

四十八年前的农历五月,王氏老屋新添一个人丁,那就是我.从我而论,往西依次是我舅爷家、二表姑家、姑姥爷家、大爷家、二叔家,往东依次是老叔家、姐姐家、二表叔家、大表叔家.舅爷是我三奶奶的娘家弟弟,二表姑是我三奶奶的娘家三妹的二女儿,姑姥姥是我母亲的娘家远房姑姑……如此介绍,城里的朋友肯定更糊涂,那我也没办法了.我在城里住了三十年,对谁家谁家啥啥关系,依然分不清,肯定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而对于农村,却自然是清楚的,农村是家族式的社会,具体说修房盖屋,自然更是家族式的了.

站在当街望去,绿树、瓦房、砖墙.如果在古代,诗人来了,一定会吟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什么的;在当下,则肯定置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颂歌了.

先说过世的人罢.“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何况,人近半百,半百是“知天命”之年,对于生死,看开与否不敢说,至少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老屋盖时,我的爷爷还活着,但不久就老去了.是夏天,犯了气管炎,人在炕上养着.做晌午饭时,一股油烟钻进来,人便被呛死了.老时五十多岁.奶奶呢,没过几年,也故去了,也五十多岁.爷爷去世时我没出生,奶奶去世时我已经四岁,记得些事儿了.但也单记得,奶奶临终前,老姑给她饮水.这年老姑才十六岁.

我四岁以后直到成年,那么多年,也许是村街上的人们,这时大多年轻着罢?也许是人在小时候,老天爷不忍给他死亡体验罢?但就是这样,大爷家的三哥,给二表叔输血,被感染,患了败血症?才十几岁便死掉了.但我并不清楚记得;可不,舅奶奶死时,三十九岁,她的小女儿才三岁,怀里抱着吃奶的孩子呢:我也并没在意.不就是个生死嘛,二表婶刚还四处找她家的小鸡呢,不大会儿,就听说“躺下”(女人生小孩) 了嘛.但到我十八岁那年,五月初一,舅爷死了,人正吃着饭呢,一口饼子含在嘴里,没等咽下去,人完了;五月初三,姑姥爷和他家的小儿子——我的小表舅,被洪水一起冲下去了:此时,我开始体验到了死亡的滋味.小老舅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从此,我懵懂而快乐的少儿时期彻底结束.这年,舅爷和姑姥爷都五十出头.

凡事既然有了开始,就会继续下去.老话讲“破木罐子熬过柏木筲”,但破木罐子终归是破木罐子,自从我记事起,大爷、大娘、姑姥姥,还有我三大爷(姐姐的叔公公,一生未婚,姐姐、姐夫养的老)就都病歪歪的,属于蜡头儿不高那类的,这不,熬到五十来岁顶多六十出头,先后老去了;去年大爷家我叫二哥的,也在病歪歪二十来年后,故去了.而虎头虎脑的大表叔呢,精气神满满着的大表舅呢,五十岁上也死了.是,“阎王道上无老少”,两人都患了肝病,但这肝病是怎么患下的呢?更甭说,还有没熬过柏木筲的呢,二叔家的二弟,国顺,二十岁时也死掉了.国顺自小咯血,寿命自然不会太长,早逝是必然的了,但忙着死于非命干啥呢?在外打工时,国顺被头上掉下来的机器砸死了.

我的父亲,在他活到五十四岁上,也过世了.这年八月,我离开家到外地参加工作时,父亲还好好的,等到冬至月二十五,我千里迢迢回来,十天之后,人就不行了.这滋味让人尝得,多么猝不及防!这年我二十二岁.

二姑父和我的母亲,倒是都活到七十多.二姑父小时候留下腿脚发凉的病根,到老也没捂暖和过来;我的母亲是孤女,三岁没娘二十岁没爹:之所以稍微长寿,是老天爷对他们苦命的童年的些许补偿罢?应该是的,我二奶奶长寿,活了八十多岁,但她从小耳聋,“耳不听,心不烦,听了心中不自然”.二爷爷家没儿子,将我二叔过房了去,二奶奶的老是二叔养的.

死了死了,一了百了,活着的还得活下去.活着的又活得怎样呢?

大表叔死后,大表婶一个人过.是的,一个人.他们有两儿一女.女儿先嫁在本地,离婚后再嫁到天津,自顾不暇,也便“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了.两儿小的养爹的老大的养妈的老.爹死了,小的的义务完成,去城里打工,慢慢地常住城里,不回来了.大的,从十几岁外出,四海为家,三十年过去,仍然四海为家,妈这个家也便顾不上.妈只好自己想法子,六十多岁,嫁人.这是否也叫“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暂且不说;单说家呢房子呢,空起来呗.空着的也不是一家一户.可不,二表叔家也空着,老两口倒是都健在,但多年前,已经搬到前街三弟家去了;三弟一家人早已搬到南方,而且自从搬走后,人们没再见他们回来过.二表叔有两个儿子,那房子给儿子住不行吗?儿子们都在城里打工,根本不回来住的.还有大表舅家.大表舅死后,大舅妈到城里找他的儿子去了,儿子在城里打工.房子空着,窗户、门该锁的锁上该插的插上,从外面倒也看不出家里有人没人来,起码不影响村容村貌,对新农村建设似乎更是无碍了.老话讲:人间烟火,意思是总得有烟火气,那才叫人间.这话现在是老奶奶的歌谣,声音既不响亮,更没多少人去听了.

除了空着的,其余则都有人住着,但住又是怎样的住呢?

姐姐家常住的,只有姐姐一人,姐夫到远方的城里,帮儿子带孙子去了.老叔家住的是老叔、老婶老两口.嗯,老两口,俩人的岁数加起来,近一百六十岁,老婶胳膊还残疾.二叔家也只有二叔、二婶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他家我大弟弟,多少年来,一家人一直住在外地的城里,不回来.二哥有两个儿子,但也无一例外在城里打工,不回来,二哥死后,家里就落下二嫂子,还有他自小瘫痪的大伯哥.弟媳伺候大伯哥,伺候就伺候罢,都七十来岁的人了.

数来数去,最常住的,还是前面说的高张王三家.二姑八十多岁,熬到重孙子了,但孙辈的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没一个在她身边,全在城里.常伴在他身边的是老儿媳,老儿子也常住在城里,打工.老张家现在住着的,是我的二表叔了.二表叔一家,前些年一直住在城里,这两年活儿不好找,才返回来的,但住的,也只是二叔、二婶了,孩子在城里.王氏老屋现在住着的,是我的弟弟一家了.五六十年来,这院里住过多少人啊,他们大多老的老了走的走了,只剩下我的弟弟、弟媳守着,两个侄女大的在城里打工小的在城里读书.弟弟早年也经常出外务工,但这些年来,他极少外出了,老守田园,一门心思在家务农.

我的老叔、哥哥都是在老屋成的婚,后来才在村里另建了房.老叔和哥哥都一儿一女,且全没在他们身边,去了远方的去了城里的,老叔家的我小弟弟,甚至不远万里去了巴西.两家家里住着的,最初是两口人,现在依然是两口人.至于我,则早已离开家,在远方在城里生活了.

十户人家,常住人口不到二十,一户不到两口人:这样说不免悲观,过年的时候,人每每多起来了.人口最多的是老叔家,在远方城里摸爬滚打多年,熬到老板份儿上的二儿子、小儿子两家回来了,姑娘一家来了,大儿子一家也来了,三间小屋顿时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人.“可杜家地公社,顶数我们家热闹了.”我回家时,老叔常常不无自豪地对我告诉.老人说话,用的是老词了,“杜家地公社”早已不复存在,杜家地乡也已合并到另一个镇去了.次之是二叔家,儿子一家回来了,女儿一家来了,男女老少,屋里屋外的也到处是人.阳间热闹,阴间一样红火.临近过年,各姓的祖坟前,天天少不得烟雾缭绕.不过,年节过后,村街马上回复常态,不再喧嚣.坟前荒草凄凄.

跨过东大道,往东,还有两户人家的,东家是我的本家二哥家,西家是老张家,应该说与我们基本处在一条街上.

本家二哥开个小卖部,多种经营,又开家馆.这样,一到农闲季节,二哥家就热闹起来了,买东西的,搓的,人来人往,有时几乎可称“络绎不绝”.很多时候,四张桌全支起来,搓的还得排班呢.其实,村子中间,还有一家呢,小卖部兼馆,可架不住要玩儿的人多啊.而全村的户籍人口,也不过二百出头.桌上,“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啪”的打牌声不绝于耳.农闲时间越来越多起来,而农忙时间越来越少了.这时的人们,自然是悠闲快乐的,是全身心享受的,输赢不论,疲乏与否不论.

诗人见此情形,肯定会诗性大发,高歌“啊,我的家乡哟”之类的,但我们没谁是诗人.我们只知道,二哥是残疾,腿瘸,又快六十岁,干不动地亩活儿了;二嫂是残疾,侏儒;生个女儿呢,仍然残疾,侏儒.招赘个养老女婿罢,虽说一样残疾,不过只是没手,干活不耽误.可结果呢,女婿还是走了.抱养个孩子罢,孩子倒好腿好脚的,健康得很,还又漂亮又伶俐——长大了小家伙会怎样呢?“我是看不着了”,二哥风烛残年的老妈——我的二娘说.也是,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何况,小家伙是二娘的重外孙,已是第四辈子了.老张家住的,与我平辈,按亲戚论,自然是表弟了.表弟一家原住在前街,后来老屋给了父母.表弟的母亲瘫痪了,表弟的父亲便做了全职保姆.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自己心情如何,用喜或者悲来表达,我觉得过于肤浅;五味杂陈?勉强相似而已;或者这已经是不能用心情来表达的了罢.恍惚中,记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夜也确实深起来,我该睡去了——而睡梦中,我将梦见什么呢?

上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村街纪事和纪事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村街纪事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村街纪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罗平县马街镇泥勒村彝族歌舞与其传承保护 摘要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资源宝库的一支奇葩,尤其彝族歌舞文化,在民族文化宝库中享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以罗平县马街镇泥勒村为例,极为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歌舞艺术,通过对经典的歌曲取初、麦初调;舞蹈彝族&ldq.

2、 腾冲新岐古村新貌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新岐社区坐落于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西部山区的一小山坳里,平均海拔1900米,距腾冲市区30公里,面积53 6平方公里,辖1 2 个村民小组, 共1 1 8 1 户、4604人 &ld.

3、 搭建三平台助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山西省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建纪实 ●本刊记者尹玉明 ●王永红张文峰“有困难找党员”“我是党员我带头”“时时做示范,处处当先锋” “为党旗增辉,为事.

4、 荷兰再生村:重新定义城乡结合部 时代加速发展,“农夫山泉”的生活模式似乎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阶段,最多只能算理想生活的“初级形态” 不过,在距离荷兰阿姆斯特丹仅30 分钟车程的阿尔梅勒市.

5、 下党村的致富茶经 文本刊记者 马 力 图喻 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党村是 1989 年 7 月 19 日 当时村里还没有通公路,他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我和其他几位村民看着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