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学改革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学改革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教学改革的论文 民航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初中教学改革论文

教学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教师心理素养:新媒体条件下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利器相关论文如何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改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2

教师心理素养:新媒体条件下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利器,该文是教学改革方面论文如何写跟新媒体和教师心理素养和新媒体条件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教师心理素养在教师素质结构中起*和核心作用,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践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心理素养研究和探索,对教师心理素养研讨不足,本文探讨思政课教师心理素养的缺失,教师心理素养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大数据对教师心理素养考评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思维下教学载体创新、二维平面化到三维立体化教学转变三个方面提出新媒体为教学改革提供的机遇.

关键词:心理素养;新媒体;教学改革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1.0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1—0034—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提高心理素养做了顶层设计.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表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尺.职业素养构成丰富,其中心理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的心理素养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直接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和核心作用,是思政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适应能力在内的基本心理品质和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思政教师心理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思政教师个体发展,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思政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

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心理素养的缺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媒体及相关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责任,然思政教师心理素养缺失问题是目前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推进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教学改革潮,显心理学知识不足

新媒体大潮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情感目标等),课堂教学灵活化,实践活动丰富化,评价标准个别化,课后交流网络化,心理咨询常态化,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理论的宣传者,更应是育人的关键人.教师在授课和答疑过程中应具备新媒体视野、储备综合知识尤其要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高校对思政教师专业要求的不同以及种种因素致当前思政课教师普遍缺少心理学专业背景,更鲜有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难以将思政课教学和心理咨询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既难准确判断学生心理方面需求或异常,又不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分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实际需要,影响了思政课改革的实效性.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催使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常更常新,一味“吃老本”,不适应时代变化,惯用老知识、老方法、老经验,或对新媒体使用盲目,不懂取舍,势必导致在与学生交流中产生矛盾甚至冲突,难以解决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使教师心理失去应有平衡,教学积极性逐渐减退.

(二)技能更新潮,引心理问题多发

新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还须具备引导学生心理发展和矫正不良心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追求知识、共享信息,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尤其是需要提升教学技能.然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师现有知识、能力、素质(包括对新媒体资源的认知)较低和学生运用新媒体能力较高从而对教师期望值偏高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严肃性和利用新媒体教学活跃性的矛盾,存在很多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慢甚至没有意愿和能力更新,导致教学效果差,与学生、领导之间关系紧张,加上家庭生活压力最终引发心理问题.最常见表现包括愁眉苦脸、信心不足、挫折感、焦虑、神经敏感甚至恐惧等.这些问题及情绪常不可避免带入课堂,必定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教学效果,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具有较高教学技能、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补充和及时更新教学技能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突破口,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角色转换较慢,致自我认知偏低

随着新媒体大潮的席卷,思政课教师角色应当有所变化.现实中以控制型为主流,那种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的教学模式以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一块投影)、一本书、一张嘴、一堂课这一简单“教书匠”角色,不符合新时代对思政教师的要求,也会严重压抑“96 后”大学生各方面诉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实时改变角色,努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颖性、技术性、时效性、全面性等特征,努力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困惑的排解者、生活的引路者,势在必行.

新媒体潮流塑造下的“新一代”学生,他们有个性、有想法,对教师的权威教学模式不再一味认同,“微时代”思政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大都偏重枯燥理论,学生常说的新名词、新事物,教师可能闻所未闻,导致教师在课堂或课后时常出现尴尬局面,此时的教师感到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失去作为老师的成就感,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由此对学生“失望”、对自己也失望,带来了心理痛苦.[1]此外新媒体条件下,国家、社会、学校等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教师难以适应,自我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大为降低.

(四)价值体系多元,使心理惶惑不安

当代大学生思想尚未真正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形成的关键期,各种思想观念、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有融合有斗争,有吸纳有排斥,有渗透有抵御,这极易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在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媒体时代,学生产生了更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思政课教师的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最终压力传导至教师心理.

新媒体这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直接影响,对思政课教师也带来了直接冲击.思政课教师在价值体系多元化时代,面对繁重而极其重要的思政课教学以及巨大的家庭压力和社会交往复式角色,时常处于心理“崩溃”边缘,出现抱怨甚至课堂抱怨.心理学家说,抱怨是人的本能,抱怨带来的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习性,而停止抱怨,改用进取的态度去思考光明,却需要意志力.在不良价值观侵蚀下,缺乏足够心理素质的思政课教师会将消极负面的情绪,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和牢骚带到课堂,以消极的眼光看问题、到处寻找阴谋论、随时随地发牢骚,这种负能量的传递在他们当中已经成了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2]没有良好、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心理素养,新媒体下的价值体系多元化,最终会引发思政课教师的惶惑不安.

二、教师心理素养: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利器”

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还是学习道德标兵,都要求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心理素质.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为广泛意义上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面对的是一群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培养好这样一批大学生,为国家输送精神合格、思想健康的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提升教师心理素养是适应形势的必由之路.

(一)自我素质完善的要件

俗话说:“教育者先自教”,思政课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群体,也是协调完善自身素质的积极因素.教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影响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决策、实施中的心理过程,从而能够对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产生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心理素质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教学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沉淀的为教学所必备的心理品质.[3]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脊梁,一个没有健全心理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难以形成自身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气质、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难以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改革中经受考验,完成好工作.因此向学生传授最全面的健康知识,不断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善于自我调控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是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学生兴趣提高的要点

思政课普遍被认为是很“枯燥”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大都不高.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满足全体的兴趣谈何容易,本质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应当具备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储备,具有极高教学艺术和技巧,尤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懂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真正诉求和兴趣所在,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精神成长以及心灵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当思政课教师具备了极高的心理素养,能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与现实实现高度融合,及时抓住学生心理诉求和解决心理困惑,引入心理诱导法、心理刺激法、心理平衡法、心理威慑法等心理学教育方法,再“枯燥”的思政课知识也能“调人口味”,这一极高的心理素养应当涵盖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健全的人格、较强的自控能力、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等,具备这样高心理素养的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必将化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敌意”与误解,从心底接受该课程,必然带来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提高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真听、真懂、真信、真用.

(三)教学改革成功的要素

思政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在校园、在新媒体的网络世界中,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最直接传递者,是社会主流意识的传播者,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应当成为大学生政治生活的引路人、精神生活的指导者、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人格成长的示范者.思政教学改革成功如否,取决于有没有一批具备较高心理素养的思政教师队伍,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为学生直接解疑答惑、在校园中适时提供全校性心理健康咨询、在新媒体网络世界中引导大学生正确主流意识的重要作用.一个欠缺心理素养的思政教师难以获得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认可,难以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难以在教学改革中占得先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信息直接传播者的威信、吸引力、品质等心理素养影响到他所提供信息的说服效果.思政教学说到底是“灌输”教育,要的是说服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具备良好心理素养的同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心理素养功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犯错误效应),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灌输”,从而达到影响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也必将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新媒体:“利器”功用新机遇

(一)大数据对教师心理素养考评的技术支持教师心理素养建设、发展水平关系到思政课教学改革成败,对其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时代是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新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可以更好地为各项业绩和效果的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素养建设水平考评亦可依据大数据进行.[4]

新媒体时代什么最值钱,答案是大数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当前,发展教育大数据已成为推进我国当前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新媒体下的大数据技术,能以数据和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科学预测和趋向性引导.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素养体现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手段将获得大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快速搜集、整理、储存和分析,而且大大避免了传统手段的技术短板和人为因素弊端,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可信赖性和可用性,能够为教师心理素养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发挥程度提供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新媒体时代下的大数据技术也为该考核标准的量化、细化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以此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适时预测和趋向性调整,提高教学改革效果.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载体创新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媒体高度重视,强调新旧媒体要高度融合发展.[5]2017 年1 月10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表示: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重要抓手.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开放共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曾经的人民日报属于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而今却是融电子版、手机报、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为一体,这是新旧媒体深度融合的好典范.新旧媒体要深度融合,不是新媒体教学模式淘汰传统媒体教学模式,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实效的良好机遇,这就是“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以及能为教学改革带来哪些利处,都要求学校社会提高认识,创新教学载体,利用新媒体的时代性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效率性并进行创新教学,对教师加强培训,尤其可以开EPA(Employee AssistanceProgram)即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充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心理素养,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强力保障.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微信平台,形成“学生微信粉丝群体”,利用“朋友圈”的功能开展话题讨论、进行创意活动、疏导心理健康问题等,形成“微信+教学”这一“互联网+教学”的典型模式,最终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果.[6]

(三)二维平面化到三维立体化的教学转变

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较单一,大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实践之上.仍然以二维平面化的教学为主,活泼度、新鲜感、时代性缺乏,难以提高本已厌倦思政课的学生的兴趣.然社会前行的压力,新媒体的出现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并给予了机遇,大力发展新媒体在教学中功用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发挥新媒体的巨大功用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教学改革成果,实现教学的二维平面化向三维立体化的转变.新媒体条件下的教学可以是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能跨越时间的局限,空间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比如利用现阶段较火的新媒体直播技术,实现实践课的受众面拓展,在参观教育实践基地时,由于资源、空间、其他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全体同学前往的时候,可以与在宿舍、在路上甚至在家的同学进行现场直播互动,让同学有种现场感、新鲜感、收获感.新媒体教学这一转变,避免了那些不愿面对面交流其自认为尴尬话题或问题学生的顾虑,尤其是一些隐私心理问题.通过使用新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能提升教师心理素养,最大程度实现了心理素养提升源的多元化;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空间的三维化;教学改革受益者心理健康保障的立体化,新媒体的三维立体化功能必然带来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思维转型、教学内容和方法转型、教学载体转型等.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适合新媒体和教师心理素养和新媒体条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学改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学改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赵 勇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时代特征分析,提出瞄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念与文化的渗入……具体措施,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思政教育 兴趣 改.

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科学的进步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音乐学习的模式,音乐教学因而有了更加高效的教学平台,音乐课程也有了更多的创新手法.

3、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党性修养 摘 要党性修养是指员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明确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路径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

4、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引言网络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教育方面,通过网络新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 在直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 现如今,高校思政教育得到了人们很大.

5、 基于新媒体的辅导员思政教育功能实现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事业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改变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尤其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高校教育中,辅导员不仅承担对大学生专业教育责任,还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