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电大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服饰和美容杂志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论文 常德服饰文化论文 壮族服饰文化论文 服饰英文期刊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关于服饰相关论文例文 与历代帝王图之服饰探析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电大论文 原创主题:服饰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0

历代帝王图之服饰探析,本文是服饰类有关论文例文跟历代帝王图和服饰探析和服饰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编者按:

《九仙学苑》是由著名古代书画*家朱绍良先生作为清艺汇古代书画研究班导师开辟的专栏.开栏至今,获得热烈反响.朱绍良先生曾被《*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十大*家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美院等高校,他力求在此栏目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20 年*经验与心得,带领学生们探究用科学方法论鉴别和欣赏中国古代书画,引领更多的艺术品爱好者深入到古代书画的研究和*中.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以下简称《帝王图》)绘13 位帝王,包括汉二帝(前汉昭帝刘弗陵、后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各一帝(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一帝(晋武帝司马炎)、陈四帝(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后周一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隋二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每一帝王均有随侍,帝王加上侍人共46 人.帝王均题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历帝》目前被公认为存世最早的绘画之一,传为阎立本所绘,经前贤考证陈宣帝以前(即汉昭帝至陈宣帝)为北宋后补.

阎立本( 约公元601 ~ 673 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临潼)人.父亲阎毗、兄长阎立德均擅长绘画、工艺和建筑.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唐高宗显庆年初立德过世,代任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公元668 年)升为右相,封爵博陵县男,咸亨元年(公元670 年)任中书令.阎立本擅长道释、人物、山水画,尤精于人物画,时称“丹青神话,冠绝古今”,是初唐最享盛名的画家.

《帝王图》绘画技巧娴熟(图1),线描刚劲而厚实,色彩妍丽.采用南朝梁张僧繇和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用单线勾勒的笔墨表现能力来绘制,图中帝王多数身躯伟岸,而侍从的身材相比矮小,体现了早期人物画以尺寸大小来象征人物尊卑的特点;通过描绘各个帝王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不同神情,刻画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以表达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那些开朝建代之君都体现出王者风范,多半冠带轩冕、威严肃穆、睿智颖悟,一派雍容大度的神态,而像陈伯宗、陈叔宝、杨广等几个昏庸无能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出迂腐萎靡、虚弱无力、刚愎自用之态.

二十四史里有十几个朝代史都设有《舆服志》(《新唐书》设类似的《车服志》),最早设置的是《后汉书》.舆,原本是指车厢,后引申为车;服,指衣冠.由于车上往往有旗,而衣冠上又常常有纹饰,不同的纹饰和颜色可以明尊卑、别上下,也就是礼制.每一朝代均很重视舆服,设立舆服的典章制度是巩固国家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舆服志》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是有关各朝代统治阶层的车旗服饰制度,特别是参加朝觐、祭祀、出行等重大仪礼活动时的规则.本文所要欣赏的是《帝王图》的服饰,恰好就是《舆服志》中关于帝王服饰的内容.虽然现存《帝王图》在北宋期间曾做过增补和修复,留下了修补描画的复笔现象,冠饰、衣褶等还出现了北宋时才开始有的渲染效果,但总体绘画风格还是具有明显的初唐遗风.本文将参照历代《舆服志》来逐一对照欣赏《帝王图》中各个帝王及侍从的服饰.根据考古发掘和古籍印证,中国的帝王服饰至西周已基本定型,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礼服里最常见的有冕服还有弁服和朝服.

一、冕服

冕服是帝王、诸侯们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并与冕冠相配合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服制,衣和裳上分别织或绣着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在《后汉书? 舆服志》的定义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图2)”周代天子按照祭祀典礼的大小分别制定有六种冕服,除大裘服是用黑羊羔皮制作的外,另外五种都是玄(黑)色上衣,纁(红)色下裳.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直到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恢复,以后历代沿用直到明代,不过各代的冠制、服制也有些变化.比如隋、唐、宋三代虽然恢复了周代的六种冕服,但常穿的只有衮服一种.从冕服特点对照表可以有所了解(图3).

《帝王图》绘制的13 位帝王,其中7 位着的就是冕服中的衮冕服(图4).从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 ~ 57 年)到隋文帝杨坚(公元541 ~ 604 年)7 位帝王相差约600 年,《帝王图》没有按照他们所属时代来绘制其服饰,他们所着的衮冕服大致相同,基本符合《旧唐书?舆服志》:“衮冕,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黻.绣龙、山、火三章,余同上.革带、大带、剑、佩、绶与上同.

舄加金饰.”但细节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十二章纹方面简化了很多,除了后周武帝的玄衣双肩处有日、月,下裳有宗彝、山、黻、藻;晋武帝的上衣有日、月,下裳的龙纹非常清晰外;其他帝王有的只有日、月章,有的甚至一个章都没有.以隋文帝杨坚为例说明如下(图5):

隋文帝服饰:

1. 头戴通天冠,上有冕极,十二冕旒,前后加起来二十四珠旒;可以清楚看见冕的正面金博山附有蝉纹,侧面有横插的玉簪导.

2. 冠两侧下垂天河带.

3. 充耳(又名瑱)从通天冠经紞下垂及耳.

4. 着黑色右衽交领大袖上襦冕服,下着绛色裙及地.上襦可见左肩处有日章,右肩处有月章.

5.冕服的领和袖的镶缘有黻纹为卷草纹.

6. 腰系镶玉朱色革带,下为朱罗蔽膝.

7. 白纱曲领中单.

8. 绶带垂于两侧及地.

9. 脚着如意状赤舄.

侍从服饰:

1.2位侍从均头戴平巾帻上罩漆纱笼冠.

2. 均着绛纱袍,领口很低.

3. 白纱曲领中单.

4. 由于角度原因,看不见有否着蔽膝.

5. 脚着黑色重台履.

《帝王图》所绘这7 位帝王的服饰与敦煌220 窟《帝王出行图》非常类似,仅有一点区别的是220 窟这位帝王只垂了白珠六旒(图6).

《帝王图》所绘的7 位帝王们戴的都是冕冠,与《后汉书? 舆服志》记载对应:“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

这7 位帝王还有其他6 位帝王所着的鞋都是云头状的舄.古人着的鞋有履和舄之分,履是单底的,舄是双底的.帝王穿的舄可分三等,赤舄为上,白舄、黑舄次之.唐代的舄为云头状,宋代的为如意状.

侍臣着朝服,戴的是北朝以来通行的漆纱笼冠,此冠最早产生于汉代,以黑漆细纱制成,故名“漆纱笼冠”.平顶,似圆型“套子”,两边有耳垂下;戴时必须罩于黑介帻之外,才成为帽子,下用丝带系缚.此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可服用(图7).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初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客使图》也充分证明在唐代这种漆纱笼冠还在流行(图8).

二、弁服

弁服是天子、诸侯等平时翰会、朔望视朝、田猎、大射礼时穿用的服装,魏晋时形制已有变化,唐以后改为绛色衣、素裳、蔽膝、革带、白袜、黑履或舄.《新唐书? 车服志》曰:“弁服者,朔日受朝之服也.以鹿皮为之,有攀以持发,十有二綦,玉簪导,绛纱衣,素裳,白玉双佩,革带之后有鞶囊,以盛小双绶,白韈,乌皮履.”

陈文帝和陈废帝均着弁服(图9),文帝还披了鹿皮裘,二帝都戴白帢,《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白帢者,临丧之服也.白纱单衣,乌皮履.”这种白帢既似皮弁又有两歧,复作白色,白帢又分有颜和无颜的(图10).

二帝坐的高榻之木纹以及横档牙板处的“壸门”样式刻画到位.“壸门”(图11)是指受佛教影响的传统建筑或家具上的装饰性门形镂空,具体说壸门轮廓的曲线,就是从中间起,向两边分,各出一道弧线,然后一勾,再一折,打个弯,向下大力度兜转,最后出马蹄.一波三折,起承转合的曲线.

这种高榻应该在唐朝比较流行,在一些古画中可以见到,比如藏于日本京都东寺唐代李真作的空海像(图12).

二帝旁边的4 位仕女中有3 位的发髻为双鬟髻,一位梳的是双垂髻,她们均着右衽交领绛纱大袖裙礼服,白纱曲领中单,黑色重台履.

另外2 位帝王陈后主和隋炀帝也是着弁服(图13),但袍的颜色有所不同,陈后主的为白色,隋炀帝的为黑色;二帝戴的是皮弁冠,《后汉书? 舆服志》曰:“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皂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图14)

三、朝服

朝服又称具服,是帝王、后妃、命妇、百官们参加朝会大典时穿的衣服.周代以冕服作为朝服.汉代皇帝的朝服身着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等五色的袍,平时常黑色,服制为上衣下裳不分的深衣制.

汉昭帝刘弗陵着右衽交领深衣(图15),头戴通天冠.通天冠是帝王戴的一种帽子,其级位仅仅次于冕冠的冠帽,这里的通天冠高耸入云,面直竖,以铁为冠梁;系结前用中锋较粗的笔勾勒而出由冠至下颔的冠缨(使帽固定于头上帽带),系结后部用同样的笔划出冠緌(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緌自然垂下至腰间.见《后汉书? 舆服志》“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显而易见,汉昭帝着的朱色深衣为夏天的朝服.

四、常服

常服是天子、后妃、诸王、百官、命妇在一般性的正式场合穿的服装.隋唐皇帝、百官用幞头、长袍作常服.

陈宣帝着常服(图16),戴的是有脚上曲幞头,《新唐书? 车服志》云:“太宗尝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宋史? 舆服志》进一步阐述幞头的演变情况:“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这种丝做的上曲幞头应为唐代帝王的幞头制式,幞头后面还插了固定发髻的簪导,唐代一般人戴的幞头是软脚下垂的.

《帝王图》绘的陈宣帝比较特别,其他帝王身边多数为侍从3 人,但他有侍从2 人和辇夫8 人.这里的两位侍从跟之前讨论的七位帝王的侍从着一样的服饰,但这两位手上多了笏板(古代朝见时侍臣手上所执的手板,用玉、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陈宣帝的辇夫均着齐膝衣(六位朱色、二位白色),头戴束髻冠,下着大袴褶绑膝裤,脚穿麻鞋.

这里出现的由人扛抬的舆轿叫“步辇”(为帝王在宫中使用),这种手提不上肩的也叫“腰舆”.此腰舆的结构及组合的描绘相当精确,抬舆者的状况交代得也很清楚.图中陈宣帝左侧画有红色“凭轼”,又称为凭式、夹膝、凭几、隐几、伏几.几面平直,下置二足,盘坐于榻上或席上时,可以放置于身前凭靠憩息,或置于身侧随意侧倚.

综上所述, 我们对唐代及之前的帝王服饰有了初步的认识.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唐朝皇家宫廷政治性主题的宏大画卷,对当时君权统治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作用远不于此.由于《舆服志》内容广泛而繁多且都只有文字叙述,纺织品的保存时间有限让现代人很难有机会直接了解古代的服饰,壁画和出土陶塑等关于帝王服饰的题材也寥寥无几,故《帝王图》是最直观、最真实反映古代帝王服饰的巨作,对古代帝王服饰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中国绘画全集》卷1 战国~唐,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代帝王录》,上海文化出版社

《木雁斋书画笔记》,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商务印书馆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东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服饰史》,编译出版社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科学出版社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辽宁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红娟)

此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历代帝王图和服饰探析和服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服饰本科毕业论文服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从王熙凤和斯佳丽的服饰探其性格异同 张宛青(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摘要从王熙凤的服饰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强烈的金钱欲与权力欲;勇敢泼辣与要强虚荣;反礼教和精明圆滑 从斯佳丽的服饰看其性格特征有贪婪虚荣与自私自利;勇敢坚强.

2、 仇英临宋人《村童闹学图》主题探析 文‖白 军【摘要】 对于仇英临宋人村童闹学图,现有研究多以“闹学”为重点进行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画中母题对主题分析的作用 村夫子母题与孩童母题贯穿于明清乃至现代的同类题.

3、 探析山水画皴法和自然地貌之关系以《万壑松风图》为例 关于山水画的研究, 成果丰硕, 角度众多,有的从艺术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山水画风格与社会深度之间的关系; 有从形式转变角度来研究艺术家及艺术流派的风格 尚辉以为,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入手, 不.

4、 舞蹈服饰和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探析 摘要民族舞蹈服饰一定是具有符号化、舞蹈化、精神化和审美化的特点的,正因为这些鲜明的特点,民族舞蹈服饰才能够同民族舞蹈的节奏、形象、动作相融合,以最高的契合度表现出舞蹈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地.

5、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之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在普罗泰戈拉篇对话录中,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置于挑战者和反驳者的角色上,在与普罗泰戈拉针锋相对时,先是有些生气和厌倦,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复归于友好和融洽的激辩过程中,呈现了他们在美德思想、教育途径、政.

6、 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思维导图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将大脑思维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主动记忆单词的积极性不高,而随着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更容易记忆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