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工程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经济杂志社 宏观经济编辑部 当代经济投稿邮箱 块状经济论文 商业经济投稿须知 关于生态经济的论文 关于经济论文的题目

关于经济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淮海经济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经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淮海经济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该文是关于经济类本科论文怎么写与淮海经济区和协调发展和生态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本文以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空间统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6年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1年间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其协调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协调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多聚集于苏北、鲁南,协调水平较低的城市多聚集于皖北、豫东;(2)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综合水平,经济综合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协调程度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早在1967年,Mishan在《经济增长的代价》中指出经济增长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在此情况下人类的社会福利就会变成负效应.Dennis Meadows在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报告后,全球各地掀起了环保行动浪潮,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带动科技进步,从而解决环境问题,这也促使经济学家去探索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是EKC曲线,基于Kuznets提出的关于收入分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倒U曲线观点,各国学者们开始对经济与环境二者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

相对国外来说,我国对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就研究方法来看,主要运用脱钩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就研究区域而言,主要集中于全国、省市单位,对于跨界区域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等,而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省际边缘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并借助ARCGIS对测算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以便于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淮海经济区地理范围涵盖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20个城市,包括莱芜、日照、泰安、临沂、济宁、枣庄、菏泽、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盐城、宿州、淮北、亳州、蚌埠、阜阳、周口、开封、商丘.该区域南临长三角、北临环渤海,其经济水平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高原”间,恰处于“低谷区”,且淮海经济区有一半城市属资源型城市,区域内城市大多面临资源衰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现实看,由于难以突破行政区划壁垒,诸多发展要素从省级层面都很难协调配置,因此在2017年召开之际,江苏代表团提出了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这一构想.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以利于该区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6年为研究时段,文中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2007—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

本研究立足于指标体系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最终确定经济子系统由基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三个指标层的10个指标构成.环境子系统由基于环境污染、环境建设、环境保护三个指标层的10个指标构成,详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情况时刻影响二者间的耦合关系,本文借助熵值法测算两系统的综合评价值.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空间统计分析

(1)全局Moran´s I指数: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程度,I>0(I<0)表示存在空间正(负)相关,即空间上呈现集聚(离散)分布态势.

(2)局部Moran’s I指数:用于区分地区高值聚类和低值聚类区域.

3.耦合协调度模型

为了有效规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各自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特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于客观反映出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其中,C是耦合度,D是耦合协调度,T是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α、β取0.5,调节系数K取2.参考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将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的协调等级划分如下.

三、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

为进一步分析淮海经济区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情况,通过测算2006—2016 年淮海经济区以及苏北5 市、鲁南7 市、豫东3 市、皖北5 市的耦合协调度(图1),可得到以下结论:

2006—2016年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由表2可知,该地区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体来看,苏北、鲁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而皖北、豫东耦合协调度相近,其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此外,苏北、鲁南地区的协调指数在超过皖北、豫东地区的同时也超过了淮海经济区的整体水平.

苏北的耦合协调度于2010年降至最低点,这主要是由于当年生态环境水平的下降导致其耦合协调度的降低.鲁南的耦合协调度在11年间逐年上升,并于2009年反超苏北,这说明山东省政府对鲁南经济的大力扶持对该地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豫东、皖北的发展态势整体相当,其耦合协调度虽落后于苏北、鲁南,但整体也呈上升态势,豫东、皖北较苏北、鲁南来讲经济水平不高,而环境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依托经济的发展,因此该地区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指数相对处于较低水平.

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

(一)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

1.全局自相关分析

根据淮海经济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借助GeoDa软件,得出2006-2016年该地区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由表3可知,2006-2016年该区域全局Moran’s I指数皆大于0,且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空间正相关,11年间全局Moran’s I指数整体升高,表明该地区各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呈集聚增强态势.

2.局部自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淮海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的空间布局,本文利用GeoDa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各市与邻近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关系分为:H-H、H-L、L-H、L-L四种类型.

由图2可知,2006-2016年,高值聚集区多分布于鲁南、苏北,低值聚集区多分布于皖北、豫东.2006-2016年H-H型城市均集中分布于苏北、鲁南地区;2006年,H-L型城市有7个,包括:莱芜、泰安、菏泽、徐州、周口、淮北、蚌埠,到2016年H-L型城市仅有4个;2006-2016年,L-H型城市数量减少且空间变化较为显著,2006年有济宁、淮安2个,到2016年仅有连云港市1个,11年间由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环境质量的提升,济宁、淮安逐步演化为H-H型.2006-2016年间,L-L型城市始终较为稳定地分布在皖北、豫东地区.

整体看来,苏北、鲁南大部都处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值集聚区,江苏、山东本身的经济水平就优于安徽、河南.而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带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因此其耦合协调度也较高.而皖北、豫东地区工业化水平不高,二三产业结构欠佳,其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也相应较低.

(二)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

本文根据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结合表2,并借助ArcGIS对2006、2016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进而分析淮海经济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由图3可知,2006年初级协调发展类的城市数量较少,有临沂、连云港、徐州,而到2016年,鲁南、苏北城市均为初级协调发展类,整体来看协调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以菏泽、徐州、蚌埠为界的东北部;勉强协调发展类城市在2006年有10个且分布较分散,到2016年其较为集中地分布于豫东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鲁南、苏北地区的勉强协调发展类城市均升级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城市;轻度失调发展类城市在2006年有6个,到2016年仅有3个,主要分布在皖北.

由于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的是两个系统的综合得分,且图3仅能体现2006-2016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布局,并不能直观反映当前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是经济系统还是环境系统,因此本文依据各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将淮海经济区城市再细分为四种地域类型:轻度失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图4),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轻度失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较为集中地分布于皖北地区.该类型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且经济水平普遍偏低,而经济的落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治理水平以及环境建设的力度,因此在今后发展中,该类城市应主动向经济水平较强的地区靠拢,并积极将取得的经济成果投入到环境建设中,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包括商丘、周口.此类城市经济、环境间的协调水平虽稍有提升,但经济综合水平仍滞后于生态环境,从其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值来看,主要是由其经济水平、经济结构两个维度的综合得分偏低造成的,因此当地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并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该类型在2016年仅有开封.然而,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城市最多,有14个,且较集中分布于苏北、鲁南,其中也包括安徽的蚌埠、淮北.该类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经济结构相对合理.但此类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经济综合水平滞后,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的增长有一部分是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淮海经济区2006-2016年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从时间序列上看,淮海经济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11年间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该地区经济、环境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苏北、鲁南的耦合协调度相较于皖北、豫东高,但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其二,从空间格局上看,各城市的协调发展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H-H型城市集聚于鲁南、苏北,L-L型城市多集聚于皖北、豫东.苏北、鲁南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较皖北、豫东高,而鲁南、苏北的经济综合水平优于皖北、豫东地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水平的高低与地区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其三,从该地区2016年具体划分的四种地域类型来看,轻度失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以及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这三类城市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维度的得分偏低使得其经济综合水平相对偏低,从而影响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而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城市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但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经济综合水平滞后,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环境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淮海经济区主要依靠四省二十个地市行政推动合作,缺乏市场的依存度,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加强区域内的经济交流,以利于促进该区域的一体化建设.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加大在环保上的经济投入,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龙,孙慧.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区域水资源对产业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生态学报,2017,(16).

[2]阿尔祖·艾买尔,刘勤,王宏卫.新疆克里雅河绿洲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2).

[3]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刘世薇.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5,(12).

[4]赵兴国,潘玉君,赵庆由,胡志丁,姚辉,杨小燕.科学发展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1,(7).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

上文点评,此文为适合淮海经济区和协调发展和生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经济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德宏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探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

2、 青海省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协调 摘要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因此本文基于青海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作为论述切入点,阐述生.

3、 推动生态环境经济制度体系的建设 2018年伊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频出,从1月1日开始执行的环保税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洋垃圾进口禁令……,一直到出台“史上最严”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政,包括.

4、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要求明显增强,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建筑行业以及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不断.

5、 旅游对青岛沿海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对青岛沿海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高 娅(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摘 要海藻的种类及生长情况能够较为直接的反映出周边的环境状况,因此通过对青岛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所在海域大型海藻.

6、 生态环境部:精准打赢七大战役 天津市滨海新区、东丽区;河北省井陉县、开平区、孟村回族自治县……;山东省太白湖新区、武城县、章丘区……;河南省长垣县、惠济区、禹王台区&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