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现象论文 就我国贫富差距现象写一篇论文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开题报告 科学现象小论文 物理光现象论文 物理现象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现象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存在论现象学的知觉转向《知觉现象学》序言读解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现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存在论现象学的知觉转向《知觉现象学》序言读解,该文是现象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知觉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和存在论现象学类论文范文素材.

廖雨声

胡塞尔最得意于自己开创的意识现象学中对意识的精妙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几乎很少在他的后来者中得到继承.现象学在海德格尔和萨特那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与存在主义哲学的结合,发展成了存在论现象学.梅洛庞蒂继承了海德格尔的路子, “他的思想贡献主要在于继海德格尔和萨特之后,把现象学的方法和存在哲学的立场更为彻底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知觉现象的精辟分析,有力地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思维.”[1]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的“序言”中,梅洛庞蒂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了他的现象学基本观念,可以看作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宣言.在这个宣言中, 通过对现象学描述、本质直观、先验还原等现象学基本观念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学由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 经由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转向,往知觉现象学的深刻转变.

“什么是现象学?” 这是梅洛庞蒂开篇提出的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个问题远未被回答.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永远不可能回答清楚.自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以来,历经海德格尔、萨特、舍勒等诸多重要人物,在美学领域也有盖格尔、罗曼·茵加登、米盖尔·杜夫海纳等,我们可以看到风格、主题迥异的现象学.考察这些现象学理论,我们发现,似乎除了很少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如“面对事物本身” “本质直观” 等是他们共同坚持的以外,现象学并没有太多的限制.每个现象学家都有自己对“什么是现象学” 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说,只要现象学还在发展,询问这个问题就永远也不会过时.

但是,问题总需要被回答: “现象学是对本质的研究,据此,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寻找到本质的定义,例如知觉的本质,或者意识的本质.”[2]本质研究是胡塞尔对现象学的重要规定,他认为无论是描述现象学还是先验现象学,都应该是对本质的研究, “先验现象学作为一种描述的本质科学属于一种本质科学的基本类别.”[3]现象学致力于本质的研究,从属到种,乃至最高的理念本身.

在对本质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一门纯粹逻辑学才能得以确立.但是需要区分现象学的本质和以往的本质概念.在传统的形而上学中,本质与现象处于对立的局面(如马克思主义),要达到本质的研究,必须借助于逻辑、推理、归纳等途径,现象只是认识的最低级阶段.但是,胡塞尔颠覆了这种观点, 他认为,在纯粹的意识现象中存在着本质,而且本质可以在现象学的看(直观)中得以把握,在经验现象与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鸿沟.“艾多斯,纯粹本质,可以在经验与物中,在知觉、记忆等的所予物中被直观地例示,但它也可以在纯想象所予物中例示.”[4]

同样是本质研究,梅洛庞蒂却将本质与存在联系在了一起.“但是现象学同样是一门把本质放回到存在的一门哲学,并且不期望离开人与世界的‘事实性’的其它起点出发实现人与世界的认识.”(vii)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最基本的事实,任何本质研究都应该以此作为起点, 应该在存在中去探讨本质.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中,本质始终与意识联系在一起,现象学是研究内在意识现象中的本质,只有在纯粹意识中,本质研究才成为可能,而纯粹意识正是要把现实世界的存在与否悬置起来,关注于意识本身.正是海德格尔把现象学引向了存在论,梅洛庞蒂则继续了这一课题.世界是不可剥夺的、前反思的东西,人类与世界的最为原初的联系在反思中被遗忘.现象学致力于寻找和恢复这种原初的联系———知觉,并赋予它以哲学地位.“但是它同样是一门哲学———在任何反思之前,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在场, 总是‘已经在那’”, “它所有的努力都集中于重新达到与世界直接而原初的接触.”(vii)梅洛庞蒂受胡塞尔晚期《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的影响,从书中的“生活世界” 得到启发, 认识到科学的危机,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危机.“知觉”是他找到的人与世界最为原初的联系.

同样,与胡塞尔一样,梅洛庞蒂认为, 现象学应该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这秉承了胡塞尔始终的理想.胡塞尔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说:“自最初的开端起,哲学便要求成为严格的科学,而且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它可以满足最高的理论需求,并且在*—宗教方面可以使一种受纯粹理性规范和支配的生活成为可能.”[5]但是哲学在其发展中,这种目标并未实现,现象学将完成这一使命.通过严格的现象学考察,一门纯粹逻辑学成为可能.现象学作为奠基性科学,其他科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基.但是, “它同样提供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时间和世界的知识”(vii) 作为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在梅洛庞蒂这里也处理我们经验的时间、空间和世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非科学的暧昧性.这就明显地抛弃了胡塞尔的纯粹意识哲学, 因为在胡塞尔那里,时间和空间虽然也得到了关注,但都是在纯粹意识领域,时间意识即我们是如何意识到时间的,时间被还原成了绝对的意识之流;空间的学说内在于他的先验唯心论的构造学说.在梅洛庞蒂看来, 暧昧性揭示了我们存在的处境,知觉与身体的暧昧性根源于存在的暧昧性,这就是我们的实况,也是严格的科学必须要面对的.

胡塞尔后期出现了“动态现象学”乃至“构造的现象学”,这些思想似乎与前期发生了矛盾,梅洛庞蒂认为这种矛盾正好说明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危机》中,胡塞尔把目光关注于“生活世界”问题,表面上看他是放弃了早期了纯粹意识研究.实际并非如此,胡塞尔提出回到生活世界,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进行先验的还原,生活世界只是中间的步骤.梅洛庞蒂认为:“整个《存在与时间》都起源于胡塞尔的一个提示,并且最多是胡塞尔在生命的后期中作为现象学中心主题的‘自然的世界概念’或‘生活世界’概念的详细解释.”

胡塞尔哲学的矛盾和研究领域的不确定可能会被人误解为一种“神话和时尚”,梅洛庞蒂认为,即使是“神话和时尚”,也要理解“神话的魅力和时尚的起源”, 负责的哲学家肯定会发现,“现象学可以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或类型得以实践或确认,它在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门哲学之前就已经存在.” (viii)如马克思、尼采、康德等,关键的问题在于进行解释而不是单纯的注释,我们只能够在文本中发现我们置入于其中的东西,尽管胡塞尔之前现象学就已经存在,但只是胡塞尔之后才被人们意识到,因为胡塞尔为我们明确了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只有通过现象学方法才可以获得.”(viii)

胡塞尔把他早期的现象学称为描述心理学,它致力于描述现象的自身显现,目的是为了达到一门严格的科学.描述心理学不关注现象的起源,因为对起源的关注意味着预设了某些理论假设,现象只有在这种理论假设中才能得到解释.只有在意识中显现的现象才具有自明性,因为它没有经过任何理论假设的阐释,现象学的任务就是要把哲学现象如实地描述出来.例如面对太阳的炫目,它倾向于进行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解释,而它如何呈现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却被忽略了,理论的阐释取代了所予物.因此,“问题在于描述,而不是解释或者分析.” (ix)

我不只是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的我,“我所有关于世界的知识,甚至是科学的知识,都是从我独特的视角中获得的,或者是从我在世界中的经验,没有这种经验,科学的象征将会是毫无意义的.” (ix)世界的经验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它是第一次序(firstorder),科学只是第二次序的表达(secondorderexpression).科学的任何解释, 生物学的、地理的、历史的,都无法取代我在世界上的原初经验———知觉经验.“被知觉的世界是所有理性、所有价值及所有存在总要预先设定的前提.”[6]科学的解释具有独断论的倾向,它幼稚地将其理论强加于每一个具体事物,好像它们只是科学的承受者.当然,梅洛庞蒂并非是反对科学,否认科学取得的成就.根据斯皮格伯格的说法,当时法国的观念认为,科学是与一种“客观的态度相一致的.它认为只存在有外在并列的、因果性地相互作用的事物,它看不到生动的经验以及它所具有的意义的具体性.[7]经验的具体性被归为“一种分析的形式”(aformofanalysis)并且认为“只有一个科学家的方法研究才能将我们从感觉的幻想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获得事物的真正所在.”[8]这种科学观完全忽略了知觉经验, 所以要回到知觉经验.知觉现象学并非是要破坏理性和绝对,而是迫使它们降至地面.

“回到事物本身” 这个现象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在梅洛庞蒂的解释下成了回到“先于知识,先于知识谈论的世界”(x)中来,科学的主题化只是一张帮助我们行动的地图.在地理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了那里有高山流水、树林悬崖,但是我们无法获得任何具体的经验.只有投身于实际的风景之中,我们才能产生优美或者崇高的审美感受.“我”(I)虽然是绝对的来源,但是并不是要像胡塞尔那样回到主体的意识中去,走向先验唯心主义.在康德、胡塞尔、笛卡尔的先验哲学中,主体是建构的主体,世界是主体的建构.事实上,在梅洛庞蒂看来, “现实应该被描述而非建构或构成的.” (xi)进行描述的主体也是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世界不是一个我能拥有其构造规则的对象,它是所有我的思考和具体知觉的自然装置的场所.”(xii)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生活于世界之中的,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生活世界.

在《逻辑研究》之后,胡塞尔走向了先验现象学,并在《观念Ι》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因为在他看来,要保证本质的绝对有效性,必须进行先验的还原,即现象学还原,切断本质与经验的任何联系, 使用现象学的悬置(Epche),把假定的、经验的意识现象还原为纯粹的意识现象,使我们进入到先验的主体性中去.现象学走向先验唯心主义在胡塞尔看来是必然的,是它的最高阶段.现象学还原的成果是先验意识,它排除了任何的实在性.那么我们是如何意识到他人的意识呢?两个纯粹的意识何以能够相互确认? “唯我论”在胡塞尔那里难以避免.“众所周知,胡塞尔有一个其他人(otherpeople)的问题, 并且, 他者自我(alterego)是一个悖论” (xiii)因为他者的呈现必须借助于一个外表(outerappearance),而在胡塞尔的哲学中,意识才是考察的对象, 物质性、肉体性被忽略了.因此,梅洛庞蒂说:“我必须是将我呈现给他人的外在(exterior),他者的身体必须是他者自己.” (xiii) 也就是说,无论是自我还是他者,身体性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否则,我如何为他者所致,他者如何为我所知,便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问题.

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中,对身体的关注使得其哲学独具特色.在胡塞尔的哲学中,我们是通过意识、纯粹意识与世界打交道, 进行感知活动的.梅洛庞蒂用身体—主体的概念取代了意识概念,实现了意识现象学到身体现象学的转化.

在胡塞尔的先验哲学中,实在的世界都被作为预先给予的东西被放入“括号”之中存而不论.历史主义作为心理主义的一种变种,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因为它“将自己定位于经验的精神生活的事实领域,由于它绝对地设定了这种经验的精神生活,而不是恰恰将它自然化,这样便产生出一种相对主义.”[9]梅洛庞蒂对“还原”进行了存在主义的解读.“由于‘另一个’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世界,不应该把我的存在只是还原为对存在的意识,还要包含他人可能的意识.因此也包括我的在一些自然中的肉体化,至少是历史处境的可能性.” (xiv)对历史处境的强调使得他沿着胡塞尔的反方向前进,因为只有在历史处境中,先验主体性才能走向主体间性, “我”和“你” 才得以确证.真正的我思是“在世界中存在” 中才得以揭示的.我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最基本的事实,先验还原无法超越这一基本的事实.它试图隔断我与世界的最为基本的联系,世界成为了“我思”的对象,这实际上是颠倒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之中,这种关系是前反思的.因此梅洛庞蒂说:“先验还原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纯粹还原的不可能性.”“与大家所认为的不同,现象学远不是唯心主义的过程, 现象学还原属于存在哲学” (xv)还原的结果是人存在于世界中.梅洛庞蒂在他的存在论现象学中,他者、身体、主体间性等问题由于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引入而得到了相对较好的解决.

本质还原,也就是本质直观,是贯穿于胡塞尔一生的思想.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用的是范畴直观,而且如何实现从感性直观到范畴直观并未得到具体的阐明.后期的《经验与判断》中则使用了本质直观,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机制,即:(1)变更之杂多性的生产性贯通,即通过想象生产出众多相似的形象;(2)在持续的吻合中的统一性联结,意思是找寻到众多形象中的同一性因素;(3)从里面直观地主动地认同那不同于差异的全等之物[10], 这是主动综合的过程,即把同一性看作是独立的对象的自身同一,这时候的同一性已经完全和经验没有了任何关系.在先验现象学中,本质直观仍然作为先验还原的一个必经程序.梅洛庞蒂说,每次还原都是先验的,也是本质的.这似乎是有问题的.先验的还原只是胡塞尔本质还原的一个阶段,梅洛庞蒂这样理解与他对胡塞尔的关注相关,他注重的是胡塞尔后期的著作,尤其是《危机》中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而《逻辑研究》只是在很晚才读的.

本质还原注重在现象的直观中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它被理解为一种与存在相分离的过程,但是,梅洛庞蒂认为,胡塞尔后期的著作中并不是这样的,“胡塞尔的本质注定要带回至体验的活生生的关系之中,好像渔夫的网从深海处捞回鲜活的鱼和藻.” (xvii) 因此探寻意识的本质并不是要致力于发展意识的语义,在事物说出的普遍性中避开存在,而是寻找在主题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事实.世界就是我们知觉的世界,对世界的知觉是我们知识的来源,是我们真理观念的基础.

胡塞尔的直观由感知与想象构成,在二者之间存在着奠基与被奠基的关系.感知是所有行为的基础,虽然想象的地位在胡塞尔哲学中越往后越强调,在本质直观的进行完全可以不凭借感知,仅凭想象便可获得本质.但是,想象最终是奠基中感知的,可以还原到感知中.梅洛庞蒂清楚地认识到了感知的重要性,从这一基础出发,发展了自己的知觉现象学.而萨特,作为存在论现象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则更为关注于想象.梅洛庞蒂关注到感知的同时,还对它进行了存在主义的解释,知觉是人与世界最本源的联系,存在于世界,首先意味着进行知觉活动,而现象学则是探讨人的知觉活动.

意向性被认为是现象学的核心内容,其基本观点是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个对象,意识在本质上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在笛卡尔传统、霍布斯传统和洛克传统中,意识被理解成一个密室,印象和概念的概念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要达到事物,只有通过从我们的心灵印象开始的推理,而不是通过让事物呈现.”[11]意向性突破了这一“自我中心的困境”,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一大突破.但是梅洛庞蒂认为意向性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在康德那里就已经存在.“离开外知觉,内知觉是不可能的.

作为相关现象集合的世界,参与到我统一的意识中,是我作为一个意识实现的方式.” (xix)世界必然地参与到知觉行为中来, 意识是世界的一个计划(aprojectoftheworld).世界的概念,通过对康德的创造性解释被纳入了意向性的概念之中.

胡塞尔的意向性的区分———行为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ofact)和作用的意向性(operativeintentionality).关键是后一种意向性,“它使得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得以在自然和前判断中实现统一,在我们的愿望、评价和观看的风景中比客观的知识更加清晰.” (xx)我与世界的关系不仅是分析和认识的,同时,世界是在我的眼睛跟前,我注视着它.

通过对意向性概念的扩展, “现象学”的“理解”(comprehension) 就与传统的“理解”(intellection)相区分.

在传统的intellection 中, 人与世界只是认识论的关系,人对世界进行推理、判断.但在作用意向性的意义上,我面对的不只是述谓的世界,相反,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也有了历史的维度.我处于历史之中,我就应该用意识形态、政治、宗教、经济等各种方式来理解历史.“反思的学说只有在它成功地将学说的历史和关系的解释结合起来,并且把学说的原因和意义放回到存在的结构中去时,它才是完整的”.(xxi)只有在具体的历史维度中,我们才能谈论任何的意义.意向性概念于是在梅洛庞蒂这里超越了胡塞尔的单纯的意识分析,具有了历史和世界的维度.

结论:哲学与艺术

现象学从创立开始就致力于超越传统的形而上学,将主客观统一起来.胡塞尔却在先验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向了极端的主观主义———主体性是世界的根源,主体构造了世界.梅洛庞蒂批判了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认为主客观的统一必须是在世界和合理性的概念中实现.“也许现象学主要的贡献在于将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在它有关的世界或者合理性的观念中统一起来.” (xxii)合理性的概念意思是能在知觉中得以证实,意义在知觉中得以呈现.世界则是我们体验的世界,而不是主体构造的、理性认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我,有他者,主体性走向了主体间性.

哲学不是对前存在(preexisting)的反思,而是像艺术一样,将真理带给存在.真正的哲学在于重新学会“看”这个世界.现象学,或者说哲学,任务就是揭示世界和理性的神秘.从这个意义上,梅洛庞蒂找到了哲学的真正同盟———艺术.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感性的知觉经验———观看这个世界,揭示世界的意义.因此,在梅洛庞蒂的哲学中,艺术,尤其是绘画,得到了格外的重视,艺术的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认为知识的目的在于与具体的结合的话,那么在某些方面,我们就不得不将艺术置于科学之上,因为它能实现一种科学所不能实现的对具体的人的表述.”[12]

注释

[1]苏宏斌: 《现象学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68页.

[2] MerleauPonty,犘犺犲狀狅犿犲狀狀狅犾狅犵狔狅犳犘犲狉犮犲狆狋犻狅狀.trans.byColinSmith.LondonandNewyork:routledg.2002,p.vii,后文在引用此书时只标页码.

[3]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83页.

[4]同[3],第53页.

[5]胡塞尔: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页.

[6]梅洛庞蒂: 《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论》,王东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5页.

[7]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62页.

[8] MerleauPonty.犠狅狉犾犱狅犳犘犲狉犮犲狆狋犻狅狀.trans.byOliverDavis.Londonand Newyork:routledg,2004,p.32.[9]同[5].

[10]胡塞尔: 《经验与判断》, 邓晓芒、张廷国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02页.

[11]索科拉夫斯基: 《现象学导论》,高秉江、张建华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9页.

[12]同[6],第58页.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郎静)

综上而言,这是适合知觉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和存在论现象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现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现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世界通史》:读史使人明智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放在不同场合,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意思是,我们要知行合一,用知识来指导行动,用行动检验知识 我认为,还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品味此话,读书的意义在于你能更多面.

2、 电视音乐专题《耳畔中国》的现象学解读 电视选秀节目是时行的一种大众娱乐样式 近年来,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 正是在这百鸟齐鸣的背景下,安徽卫视也推出了大型音乐竞唱节目.

3、 一花一春秋一词一世界《沁园春雪》赏读 孙正珩伏案再读的沁园春·雪时,依然是那么的热血沸腾,依然是那么的倍受鼓舞,依然是洪钟大吕,震撼心灵 那到底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如此震天撼地,动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经久不衰,芳香.

4、 基于文化转向背景《狼图腾》英译若干问题刍议 狼图腾是一部反映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融合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构架中,是一个独特而瑰丽的艺术存在,是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态势重新认识的作品,它直逼农耕民族个性深处的弱性.

5、 如何读《论语》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 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 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6、 成年人的爱情童话再读《小王子》 第一次写书评,是在大二时期,那时候学校布置了任务,要求文学院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看十本书,并在期末上交一篇书评 接到任务的我,随手在室友桌上拿起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小王子 我迷信地想,一定是某种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