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绿色会计论文 绿色环保杂志 绿色化学论文 绿色营销论文 绿色环保论文 绿色科技杂志 绿色食品营销开题报告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 绿色环保校园论文 绿色食品系参考文献 绿色天府杂志 绿色科技投稿

绿色发展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绿色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经验和路径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绿色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6

绿色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经验和路径,该文是绿色发展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田园和建设和路径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田园综合体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和业态支撑,是乡村发展思维模式的新突破.首先本文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界定了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和功能区域,并在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路,即建设定位上,突出绿色发展和乡土文化;建设内容上,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三生”同步发展;实施路径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作用,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绿色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美丽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OI:10.13856/j.cn11-1097/s.2018.02.006

中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城市化偏向,导致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农村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同时,随着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农村呈现“空心化”“空壳化”,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农村社区建设缓慢.为此,中国提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如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观光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乡村经济、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然而,部分新农村建设照搬城市模式,不仅脱离城市实际,还造成了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和谐等问题[1].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2].此时,田园综合体(Rural Complex Mode)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支撑体系,田园综合体建设逐渐成为当前“三农”发展和“三生”①融合的新趋势.

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2017年1号文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这不仅是党在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对农业与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3],决定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也体现出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决心.田园综合体是新时代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载体,但当前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功能区域和主要模式认识不到位,导致发展缓慢、发展不合理,因此,迫切需要根据中国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对于微观农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参考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其功能区域以及当前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第三系统地介绍中国台湾地区、法国和美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借鉴,第四提出建设中国田园综合体的路径选择.

1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写进1号文件,并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它是当前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的创新突破.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能力,最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升级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它是一个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现代化的新型发展平台[4],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田园景观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核心[5],通过整合和综合开发乡村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拓展乡村多样化服务功能,从而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田园社区、观光农业等)的升级换代.

田园综合体蕴含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概念.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农业发展新趋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化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三农”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绿、农业兴、农民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绿色富国、绿色惠农和绿色生产”,主要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等途径,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田园综合体符合新时期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为此,要落实农村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优化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转变到在满足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而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一种城镇化的新业态,从供给侧调整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进一步释放农业价值,在“提质”的基础上不断“增效”,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进程.

2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功能区域和主要模式

2.1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区域

参考已有文献及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规划,田园综合体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消费、休闲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及其功能,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可以分为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图1).每个区域通过农业产业链相互连接、相互契合,各区域融合互动,形成互利共生、优劣互补的有机综合体.

(1)农业产业区是田园综合体的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通过种植、生产、加工、养殖等农业生产过程提供新鲜农产品.农业产业区应注重提供绿色优质健康的鲜活农产品.农业产业区也提供游客认识农业、参与农事活动、体验田园劳动并认识农业生产过程,进而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便于游客参与农业科普项目,增强对农业及自然景观的认识.农业产业区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根基,为田园综合体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2].

(2)生活居住区是城镇化的主要功能部分.生活居住区是田园综合体走向城镇化升级的核心基础.在原有“三农”和“三生”基础上,通过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复合的新产业业态,农村人口、劳动力和观光旅游者等3类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生活居住区,并参与体验田园综合体的其他功能.

(3)文化景观区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根据当地的传统文化、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特色和民风民俗,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特色田园综合体,使得游人在参与农事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田园风光和文化熏陶.在保护耕地的同时,集约化、高效化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园和观光园,开发和发展农业特色观光主题和观光路线,提高田园综合体的吸引力和综合价值.

(4)休闲聚集区是田园综合体的休闲化主要部分.休闲聚集区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包括以民宿为主的农家风情建筑、农村风情场所(特色商业街、主题表现活动等)、休闲娱乐区等,也提供养生农业保健服务,使城乡居民在活动参与中感知农业文化蕴含的魅力.

(5)综合服务区是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功能部分.综合服务区为田园综合体的各部分及组织结构提供服务和保障功能,服务于农业、工业和服务的金融、医疗和教育等,具体包括农业领域的经济、金融、技术、电子商务和物流等服务,也包括服务领域的教育、医疗、保险、商业等.并且,在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以功能为基础的区域互动主体,从而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服务网络.

2.2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立足当地要素禀赋、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结合新型城镇化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设出一批各具特色、发展良好的田园综合体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当前,国内关于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有以下4种.

(1)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模式.该模式以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为基础,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纵向延伸和产业横向扩张为基础,涉及农产品生产、存储、加工、营销等环境,依据各环境的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园,从而带动产业和乡村发展的模式.例如,采用结合O2O营销和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集现代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全程可追溯系统和终端营销等优势,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和转型升级[6].又如,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2017—2019年)着重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顶层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该项目以都江堰市13个社区为基础,以“山水田园、猕果花香”为定位,粮油蔬菜等基础产业结合猕猴桃特色产业,建成集乡村古韵、一二三产业融合、“三生”同步和绿色农业发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7].

(2)文化创意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乡风民宿和区域特色,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同时,强调乡村文化与文明创新,形成农业一二三产业与区域文化、乡村旅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例如,辽宁建设的东北第一家心灵休憩花海田园养生综合体,该综合体占地近50hm2,位于浦东新城的区域,周边500m有汽车站、莲花湖、体育运动馆和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以花海观赏为载体,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理念与当地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的田园综合体借助农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滨北正大农业集团对西南村进行农业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对西南村农村乡风习俗进行全面改造、统一经营,建设统一颜色的屋顶和整齐的庭院.并将南侧鸭稻基地建成“稻田公园”,在稻田周围建设观光农业园和娱乐休闲设施,将稻田的自然清新气息融入田园之乐.

(3)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模式.该模式以城郊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将城郊乡村打造成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的田园模式,以给城市繁忙生活后提供一个休憩放松、感受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的休闲与放松场所,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乡村自然风光,感受农耕文明的机会.例如,江苏省无锡市田园东方综合体,该综合体占地400多hm2,是一个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综合体,它集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田园社区为一体,综合开发乡村古屋、古井和池塘等,配套相关休闲、娱乐设施,方便人们体验田园风光和放松身心.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为国家首批的第15个田园综合体,旨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构造“三生”同步的农村发展新形态.该综合体规划显示,项目将打造1个功能服务区、1个滨水观光带和1个游客步道观光浏览带,配套田园综合体建设基础设施,构建最美乡村形态.

(4)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型模式.该模式结合当地农业自然风光和农业生态资源禀赋,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或乡风文化为基础,挖掘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精品民宿、创意工坊、民艺体验等特色文化产品,充分利用“一村一品”发展机会,深化创意特色,形成以乡风乡俗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创意型田园综合体.例如,四川省浦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在以竹笋园和茶园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陶艺产业,形成以陶艺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地.同时,配套提供书院、乡村客栈、特色民宿、乡村酒吧等休闲服务设施,成为成都市著名的休闲农业发展基地.2016年,陶艺村的游客数量达到15万人,仅旅游收入就达1 200万元.河北省南和农业嘉年华是由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中农富通公司参与建设的农业综合体,该综合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将农业产业与文化、休闲和娱乐结合起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创意、娱乐、地产、博览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综合体[8].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注重结合农业创意与农事体验,发展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该村采用“旅游+文化+生态建筑”的发展模式,在结合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乡村创客中心、农业手工活动坊、乡村创意集市、田园生态建筑群等,成为独具特色的创意型田园综合体.

3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及经验

3.1中国台湾地区:精致农业

为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口号.目前台湾地区精致农业逐步发展成了全民共享的健康农业、科技领先的卓越农业、安适时尚的乐活农户体系,并成为台湾地区6大新兴产业之一.

(1)积极挖掘农业生活、生态功能.台湾地区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三生”农业.台湾地区基于农业绿色发展而形成的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休闲产业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项目,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俗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台湾地区为支持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管理办法,制定了休闲农业区的基本条件,成立了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管理与运营体系,并在经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休闲旅游农业的转变.

(2)重视技术运用和产业融合.为增强精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通过市场需求凝练技术需求,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从1991年开始,台湾地区实施了“农牧渔业自动化的研究”计划,大力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推进农业产业自动化.当前,台湾地区在培育良种、食品加工、园艺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同时,台湾地区通过整合研发中心上下游资源,通过食品加工盘活了农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3)建立广泛的农业服务体系.台湾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种类繁多,涵盖范围广泛,功能齐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如种植、运输、存储、信贷、培训等.当前台湾地区“农会”组织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农业合作组织,“农会”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服务.此外,台湾地区还有以“地缘”“产缘”为纽带兴起的各类农业协会,它们与“农会”组织相辅相成,一起服务于农民生产.

3.2法国:乡村旅游

近年来法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法国第二大旅游产品.法国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成功地解决了农产品的季节性销售问题,对农产品直销、农业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启动繁荣小镇计划.法国有悠久的乡村旅游传统.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住宅免被损坏,法国政府启动了以繁荣乡村小镇,克服乡村空心化的“农村家庭式接待服务微型企业”计划[9].政府在尊重当地民众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居民成为小镇改造计划的主体.一方面,政府提供经费资助农户参与乡村改造,另一方面鼓励居民加入国家的协会型组织,以方便政府为其提供各项服务.另外,法国政府定期举行大型旅游活动,宣传当地的乡村旅游.21世纪初,法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旅游会议机构来发展乡村旅游,2003年成立部际小组,在全国规划绿色道路和自行车道,推动了法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保护环境,保持乡村特有自然风貌.在乡村旅游实践中,法国人非常重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筑设计和旅游规划都严格遵循自然法则和当地风俗,旅游产品均力图保持乡村的原真性,使乡村旅游真正实现了农业、旅游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同时,法国乡村旅游的独特性也使得其在国际上知名度更高,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注重品质认证,提升乡村旅游内涵.法国乡村旅游在餐饮、住宿等方面推行品质认证制度,通过技能培训、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等措施来提高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当前,法国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国际同行的参照标准.在乡村旅游项目上,法国重视挖掘当地特有的自然和文化优势,对其进行富有创新的活动设计,使得节庆活动更有内涵和活力.

3.3美国:市民农园

美国大力发展以“农场+社区”组织形式的市民农园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法律法规健全、*组织与专业协会发展、各区域竞相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农场主主要服务农产品生产,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以及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和乡村服务,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田园生活体验,而市民则在参与农事体验、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市民与农民互惠互助的市民农业模式促使双方利益共担,互利共赢.

(1)完善的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美国农业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完善,涵盖范围广泛,针对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的农业法案非常详尽.1973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国家旅游条例》,虽然没有涉及乡村旅游,但是为后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思路.1981年成立了美国国家旅行与旅游管理局,次年成立乡村旅游基金,为美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美国又多次修改完善相关条例,以保障其满足市场需要.在财政支农方面,美国支农财政投入在全球排名首位,补贴范围覆盖农业生产、营销、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为市民农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发达的*组织和专业协会.美国市民农园的兴起离不开*组织和专业协会.美国*组织和专业协会遍布农业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按业务可以分为:购买和销售工业投入品、生产和加工农产品、金融服务、法律支持和其他服务.合作社通常只从事单一项目的服务,这有利于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便于引导农户对单一产品进行质量改造和科技研发等.另外,美国农业协会影响力颇大,通过把农户联合起来,加强了农场主的社会地位,保障了其经济权益.

(3)重视片区发展模式.美国市民农园明确分区,从宏观层面上看,美国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体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便利,各项设施完善,农业特色镇重点打造农业优势资源,主体游线则是突出景点的整合.从微观层面上看,园区主要有农业生产区、商业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区等,各个区域承担着不同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如生产区域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势区域主要从事综合服务,生态优势区域则重在从事体验服务,这使得经营范围更加多样化.

3.4主要经验与启示

(1)完善和落实相关田园综合体建设方案.参考借鉴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发展情况,需要尽快出台具体政策或指导意见.①界定田园综合体建设内涵,规范其标准.②制定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目标及措施.③明确田园综合体各主体职责.④协调各部门政策法规,适应田园综合体建设.⑤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创新田园综合体建设.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田园综合体是当前农业发展思路的创新,是新业态,这决定了资金投入的必要性.①增加财政投入比例,保障财政投入的稳定性.②优化投资机构,重点向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及新型农业主体倾斜,支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农村水电网的覆盖比例.④对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可以根据其发展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实施.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新时期要形成家庭农场和大户搞经营、合作社为小规模农户搞服务、龙头企业做市场的现代农业格局[10].①培育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重视技能培训.设立农村发展基金,鼓励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②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支持多种形式入股.③强化合作社在农民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合作社的质量.④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做大做强.④重视农业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积极发展村、镇等基层农业服务组织,通过人员培训、资金支持、“权力下放”等方式提高服务功能.

(4)重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依托公共服务,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组织为辅助的农业服务机制[10],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村、镇等基层农业服务组织,以提高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产品规划、技术指导、产品加工等服务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管理水平.

4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有效路径选择

4.1建设定位上,突出绿色发展,乡土文化

强调绿色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田园综合体.在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强调绿色发展.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经济型、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使得农村质量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让居民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成果.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采取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逐步推动,通过建设原生态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村,形成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11].为此,要重视文化在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民艺,打造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及文化艺术节,提高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内涵.将绿色发展和文化创意融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三生”同步过程中,将农村传统文化、民俗民艺与农业技术、农事活动结合起来,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乡,城市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4.2建设内容上,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三生”同步发展

在田园总体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围绕农业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功能区域和主要模式,结合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①搭建田园综合体发展平台.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采取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式,集约化利用农业土地,加强综合体内部的“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电路建设和污水废弃物处理系统,建设良好的新时代乡村风貌.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园综合体是依托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此,要加快职业农民培训,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农业转移人口的才能,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渐形成大中小型田园综合体同步发展的态势.③完善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而形成的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为此,要不断完善体系内的生产、加工、消费和服务体系[12],建设适应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主体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4.3实施路径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作用,完善体制机制

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丰富,覆盖全面,对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需求较大.要坚持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方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和自下而上的推动实施出发,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①多方主体共同发力.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的田园综合体,需要各级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共同参与建设.其中,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及颁布政策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规划和引导,企业和村集体组织通过规划设计形成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推进措施,并提供物质保障,合作社和农户则参与具体的建设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并形成良好的利益分享机制.②在资金投入上,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调整财政资金投入结构.综合考虑运用农业财政补助、贴息、基金担保、风险补偿金等多种方式,支持规划建设方案合理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在前期规划审核、中期进展检查和后期项目验收阶段提供不同比例的财政支持,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使用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公私合营(PPP)融资和社会资本,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输入资金.③创新土地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现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资源条件,引导有意愿的主体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基础上适当开放用地资源,允许村庄通过整治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解决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问题.④完善科技人才和服务支撑体系.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乡村发展模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为此,需要通过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人员比重、优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结构等方式,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田园综合体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13].

参考文献

[1]马如川,周潮.田园综合体视阈下的淮安民宿设计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5):75-78.

[2]孙吉浩.“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休闲农庄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7(11):113-115.

[3]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EB/OL].(2017-05-24).http://www.mof.gov.cn/mofhome/guojianongcunzonghekaifa/zhengwuxinxi/zhengcefabu/xiangmuguanlilei/201706/t20 170601_2613307.html.

[4]张永奇.“田园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的对立统一与运营策略——兼及“特色小镇”等概念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67-168.

[5]杨礼宪.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3):32-34.

[6]陈李萍.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219-220.

[7]范建.四川省都江堰市试点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J].农村百事通,2017(20):15-15.

[8]雷黎明.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当代农村财经,2017(8):48-53.

[9]娄在凤.法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背景、特征及经验[J].世界农业,2015(5):147-150.

[10]郭军,孔祥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变化分析[Z].内部资料,2017.

[11]王飞.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27-8629.

[12]卢贵敏.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积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10):1053-2015.

[13]刘艳.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供给与行为范式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7-14.

(责任编辑 刘晓婧 段丽君)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田园和建设和路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绿色发展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绿色发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日本田园综合体建设理路考察 摘要日本是在战后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在讨论乡村复兴议题的过程中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 日本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不仅仅是要推动经济、重塑文化,实质上是要优化国家治理结构,重新理顺已经发生变化的国家与社会.

2、 基于3S的田园综合体地理信息快速获取 摘 要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研究区的地理信息,从而指导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本文以湖南省洞庭湖区某一现代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实例,以3S和移动技术为手段,探讨地理.

3、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和 摘要新时期下,田园综合体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产物,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 田园综合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不断从以往农业发展中进化,为农村发展新态.

4、 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实现新跨越 这两年,田园综合体成了一个热名词 不少仁人志士开始在农村安营扎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筹划建设各种形式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值得关注 党的十九.

5、 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和表达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显著,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表现目标与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 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与表达方式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田园.

6、 田园综合体的整体策划流程 摘要解决“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大事,多年来也提出了很多措施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对于促进田园项目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