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投稿须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海峡工艺美术杂志 海峡科技和产业杂志社 海峡通讯杂志 海峡药学投稿

有关鞑靼海峡硕士论文范文 跟鞑靼海峡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鞑靼海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0

鞑靼海峡,该文是关于鞑靼海峡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鞑靼海峡和鞑靼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我和女儿作伴,来到北海道的最北端稚内.

她已经不是松户北部小学那个四年级的小女孩了.订旅店、查车次、问路和打交道我一律推给她.我听着她的日语,像一个不打分的老师.

人生总想尽力抵达自己的极限.

在野寒布岬,顶着冰冻的寒风,我们父女眼睛一眨不眨.传说的鄂霍斯克海怒涛滚滚,吞吐着寒冷,就在眼前喧响.

有时到达一个地点,望一眼就算大愿得遂.刚满五十岁那年我只想看一眼黑龙江.而此刻人在稚内,新鲜的地名和海风一块扑面而来,桦太、库页岛、鄂霍斯克海.

正面是东北的东北、亚洲的极东.鞑靼海峡,在视野的尽头.

1.貂皮路

以前,眼睛一直牢牢盯着蒙古.我从来对这一隅视而不见.它从来都是配角,远远躲在地球的东北角.它好像总是偏离历史中心,在边缘沉默,令人不在意它的蕴藏.

但是千真万确:一条像双叉子一样的路,缓缓地跨着大陆与海洋,藏在那片沉默的陆海之间.

我这个蒙古史的可悲“研究者”!……只是由于这次来北海道,到稚内之前读资料时,我才看见这张《元世祖狩猎图》.

忽必烈穿着一件点缀黑斑的白色大氅,样子不像帝王,看着有点怪.

在匪夷所思的稚内,肚子里的蒙古知识复苏了.我想起了铁木真——后日的成吉思汗小时候随父亲去相亲的故事.那故事很有名,细节记在秘史里:他未来妻子孛儿帖的翁吉剌惕部落,曾以一件黑貂皮大氅为信物.

后来他到了“除了尾巴没有鞭子、除了影子没有朋友”的穷途末路,就靠这件貂皮大氅作抵押,借了军队去报仇.

我记着这个故事,却没想过那件黑貂氅的含义.在《蒙古秘史》里它的名字是“KaraBurugan”,马可孛罗说“它是毛皮中的王者.”[1]

对那张帝王图感到奇怪,是因为我不懂貂皮的价值.而忽必烈懂,所以画上的他一副满足的表情.大氅上的黑斑,是更罕见的银貂的黑尾巴,银貂更胜黑貂,是貂中的极品——我恍然意识到这种毛皮有多珍贵!

献上貂皮裘的,是极北之地的渔猎之民.

一条路,一条以能换铁骑三千的貂皮为极品、兼及毛皮海产杂货工具的交易路,缓缓绕过黑龙江,再绕过鄂霍斯克海和日本.间宫林藏探险后它在地图上被名为间宫海峡,但是文人喜欢“鞑靼”一语的质感,留下“蝴蝶飘过鞑靼海峡”的诗句.或者,学着丝绸陶瓷的叫法,称它貂皮路?

——再看去,视野里的北海道以北,景色滋味不同了!

它从辽东半岛开始绕一个大圈:

难怪为了遥远的航行,吉林境内建起了“船厂”……我到过船厂,眼界却只在清朝.我甚至在松花江里游泳,但却不知它的流向.

先沿着松花江,再借助黑龙江,水道一直入海.然后沿海南下北海道,最后从北海道南端的要塞松前城,指向日本列岛甚至远指中国——或者从北方出发逆向南下:从乌苏里的密林,先西行再南转,一直指向山海关.

献给忽必烈那件银貂大氅,究竟沿弧线的哪一半送到元大都?貂皮氅只是川流不息中的一滴.物产和人无声地穿梭往来着.平凡或神奇的物资,鱼干或貂鼠,甚至官用的锦缎、铜雀台的板瓦——都向着朝鲜或日本、辽东或桦太,在鞑靼海峡的两侧涓涓分流.

瞥一眼地图,看一眼风景,原来视野里藏着一条古老的陆海通道……它几乎是秘密的,除了游牧或渔猎民族无人知晓.

它溢出了一般的常识.若不是到了这里,我会依旧觉得这条路难以想象.离开野寒布岬,到了宗谷岬,此刻,我身在知识边界的宗谷海峡.

对面的萨哈林(也叫库页岛或桦太),山影依稀可辨.消息随地点一起涌进,我看见了:路隐现于森林与海浪,鞑靼海峡是路的咽喉.

这里可能是我一生行旅的北限.隔着大海,左右南北一片静谧,静得宛如一个谜语.

2.蒲公英

从宗谷海峡对岸,沿着那条隐现的路,一种人,撑着独木舟渡过海峡,踩着石头上的苔藓,蹒跚走来了.

他们皮衣细目,背着弓箭,刷刷趟过枯萎的蒲公英.黑泽明导演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把这种人描写得出神入化.

他们的名字繁复,费人猜想.世界用各样称谓来称呼他们:通古斯人、爱斯基摩人、埃文基人、爱依努人、甚至印第安人.还有古代的称呼,翁吉剌惕人.

他们沿着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向着东北、再向着更东更北,抵达鞑靼海峡之后和从南方北上的人群,以物易物,像水一样浸漫汇合.他们把东北亚密密的森林莽原里的貂皮、兽皮、干鱼和参茸,运往文明的彼岸,不用说也从其中获得了自己的生计.

成吉思汗的岳丈德薛禅曾自豪地表白说:我们翁吉剌惕部落的惯习是——向王族嫁女结亲,用这法子熄灭争战.这种不战的传统太罕见了,所以被《蒙古秘史》特记一笔:

我们翁吉剌惕的百姓

自古就有

——外甥女的容貌,处女的颜色

与别国之民不斗争

儿子守着营盘

女儿靠着姿色[2]

翁吉剌惕(Unggirad,词尾-d是复数),应该就是俄国的埃文基、中国的鄂温克.temeid一词我有意不译“打仗”而译“斗争”,因为它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每天被人挂在嘴上,居然古今未曾转义.

他们生活在浩淼的密林水道之间,远离每一个中心焦点,从不掠地夺土.但他们视野广阔,也许人类中数他们跑得最远:不仅北海道,他们脚步的轨迹,一直伸延到阿拉斯加和整个南北美洲.

“不斗争”——也许,已经该强调他们的和平性格?

一种温和的性格,也沿着这条远岛冰海的路,从东北亚传到了南北美.无疑一种和平基因,也掺在血里一路南下,传给了美洲的原住民.

所以我们从墨西哥到秘鲁,一路到处都感到了这种血统.同样,由于太善良所以才失败,因为和平的传统所以遭受屠杀的雷同历史,也顺着这条路线比比皆是地重演.

在杀伐攻战为日常茶饭的北亚草原,这支渔猎部族,可能就是因为不喜欢恃勇斗狠,所以才默默无名?

时光如水,十几个世纪过去后,从北美到日本,他们消失了.没有留下墓冢,除了蛛丝马迹.也没有留下遗言秘史.顾盼整个地球,除了拉丁美洲,没有一个人群像他们:几乎不曾存在,残存得微乎其微.

在所谓证据——史料的缄默中,神秘的东北亚渔猎民族不见了.秘史传述的翁吉剌惕,那习惯把自己的女儿和外甥女嫁给强者成为哈敦(王后),再让她们成为防止冲突的盾牌[3]的以美人和黑貂自豪的古代倏忽消失了.

荒野上,只有点点的蒲公英,在不易察觉地摇曳.

日文网络上这样写着:

和人带来的天花等传染病,使得爱依努人的人口变少了.1804年估计大概是2万3797人的人口到了明治6年(1873年),减少到了1万8630人.以后爱依努人的人口减少依然不能停止,北见地区到了明治13年(1880年),只剩下955人,而这一人口数字继而到明治24年(1891年),只剩下381人!

不仅在北海道,“这一种人”的人口减少,是一个瞩目的世界现象.

如今旅行在这块土地上,谁都会觉得爱依努人太少了,少得不可理解,少得几乎为零.

这一种人,被忽略了.

3.走马灯

记得满50岁那年,我头一次抵达了黑龙江.《北方的河》把黑龙江写成了梦,是因为我没去过.朋友为成全我的夙愿,把车一直开到瑷珲江岸.

那一天瑷珲就在眼底,黑龙江的波浪拍打着坍塌的城墙.古代的痕迹只见一座长满蒿草的寺,寺里没有阿訇,乡老无影无踪.同样,那时我也没有意识到:就在这里,隔一道黑水,20世纪之前,清朝与俄罗斯——两个帝国在对峙.

50岁那年我使劲瞭望过河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它被中国人叫做海兰泡.我眺望它,漫无目的,像在新疆波马眺望对面的苏联集体农庄.我那次眺望和旅游大妈的观景台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眺了望了,什么也没看见.

此刻从稚内北望,只隔37海里就是俄领的萨哈林.如今无论谁都知道: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又是两个帝国——俄罗斯与日本的对峙.

在稚内的副港市场,能参观日本的桦太移民史展览.我可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日俄战争胜后,日本帝国在桦太(即库页岛或萨哈林岛)的北纬50度以南,建成了一个殖民乐土.有港口有城镇有村庄——铁道交叉、市街繁华、中小学邮电局电影院一应俱全!

发生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大屠杀,是从石光真清自传里读到的.

这是一部明治帝国的间谍回想.二十世纪肇始之际响彻日本的民族主义呼声,使他选择了放弃警卫皇宫的近卫军官前程,不顾后路,“为祖国研究俄国问题”,跨过了鞑靼海峡,把一生抛在了黑龙江两岸的旷野.

对豆腐渣帝国大清,俄罗斯随时可以一刀剁了它的一条腿或一只手.1900年北京发生了义和团事变,宣示谁是老大的机会来了.石光真清手记的第二卷《旷野之花》里记载了这一惨剧:

俄国男人不问老幼都配发了和,在留守队长指挥下被布置在江岸以防备清军登陆.野炮阵地也加强了,上下游都派出斥候监视敌方的动静.同时,对住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清国人的抓捕一齐开始.……

短时间里抓到中国街的三千清国人,又被拉到黑龙江边上惨杀,不分男女老少的死尸,像筏子一样被推入黑龙江的浊流.这是东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屠杀和最大的悲剧……从那天起,大东亚争霸的血斗史,就拉开了幕布[4].

病入膏肓的大清,不再吹嘘大国崛起.康熙和乾隆都不能想象,他们开疆拓土把版图一直开拓至未知的远方,但在祖宗发迹的鞑靼海峡,堤防却呼喇喇地一溃千里.

用铁道高速推进远东的俄罗斯,是这块大地上后来居上的新帝国.他们毫不踌躇,把那些苦力和肮脏的人,简直充满快感地屠杀着,然后向着滔滔江水撮下他们的死尸.

可是曾几何时?只在5年后,傲慢的白种殖民大国到了1905年就遭了霉运.陆战败,海战败,岛战还是败.原来当享受屠戮别人的快感时,自己的地狱也建好了——从旅顺口到萨哈林,俄罗斯的大国崩溃,演出得更让人瞠目结舌.

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轮到日之丸帝国演出一场崛起戏时,历史又一模一样地重演了.发了痴的军事炫耀,拦不住的兵败山倒,熬到1945年,一切都化成了齑粉.

不用说,到了大国倾覆时,从稚内副港渡过宗谷海峡去桦太(萨哈林)殖民的日本人,就像满洲国的开拓团一样——森林铁道,撒手一空,人不分老幼,全体都舍了新家,逃回故里.

“大国”如走马灯,转得令人目眩.最后的一场角斗,演出在日美之间.一艘在下关击沉了几条日本船(其中有运送平民的船)的美军潜艇,功勋累累一路北行,走完了日本海.待它右转进入宗谷海峡时,等候良久的日本舰艇出现了,它无路可逃.

宗谷岬立着一块宣称“为所有死者”建立的纪念碑.当然从海浪中不能辨出哪儿埋着被击沉的美军潜艇,又在哪儿沉下了日本的驱逐舰.

我们父女站在宗谷岬.

心里似乎感触万千,其实什么也看不见.无论是大连和长春的繁华,无论从札幌到桦太的开拓,连同日本人的时代心理——祖国崛起腾飞中对他者的蔑视,都像空气一样流失了,像谎言一样消失了.

4.殖民者

在宗谷岬附近我们寻到了一处武士墓.女儿念着碑上的俳句:

たんぽぽや会津藩士の墓はここ

(蒲公英及会津藩士的墓在此)

除了会津藩外,东北诸藩比如津轻藩都曾派去戍边的武士,如今除了墓碑和徘徊的游魂,清冷的莽原上空无一人.“蒲公英”,是这一首的点睛之笔.宗谷岬一带遍生蒲公英,确实,人消失后,荒野上便只余蒲公英.

这也是一种人:

他们可能是日本的异类,是流放者、是穷民、是遭处罚的败军残兵;但他们也是带刀武士、是“文明人”、是殖义者.他们可能被命运抛到了僻荒之地,他们也可能渴望新的家园梦,但他们来到伊始,血液里流着一种歧视——对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对未知的异俗.

我总在想,赤穗藩的四十七士若是到了北海道,会怎样呢?

对自己主公忠诚不二、一命可抛的武士,当面对的是野蛮人、是穿着不可思议的毛皮树叶、是唱着呕哑嘲哳难听怪曲的“爱依努”时,究竟残忍怎样被煽动、究竟欺骗怎么被选择,究竟杀人的刀被怎样举起?

武士戍边的早期,难以追究细节了.

到了1863年,《知床日誌》记载说:爱依努的女子到了年纪就被发派到国后岛,充当渔夫的玩物.土著妻子被公所的守卫拿去当小妾,男人则在离岛上被人酷使,动辄五年十年.

不用说,文明的“和人”(日本人)像一切边疆故事一样:一袋米换一头熊,一盆鲍鱼换一根针——

在超出经济学能分析的贸易掠夺中,原住民渐渐不能忍耐.有过两三次武力反抗:夏库夏因(シャクシャイン)、寇夏玛因(コシャマイン)、国后目梨(クナシリ·メナシ).但是,就像今天毁灭中东的屠杀型战争一样,在绝对的军事优势下,“野蛮人”被打败、被夺走家园,最后人口剧减.

的征服之后,是商人算盘的搜刮.随着日本(和人)商人的渔场开发和残酷劳役,爱依努人被逼入了穷境.1789年爆发的国后目梨,是最典型的一次.有意味的是:的矛头,指向当时的承包资本家飞僤屋商人.他们杀死商人,烧毁商船,火焰一时烧遍北海道东部.

日本征服蝦夷地的桥头堡——松前藩出兵镇压.事件收拾的最后一幕,是对三十七名爱依努犯人的残酷斩首.日本网上有如是记载:

7月20日审问,当天立即宣布37人死罪.第二天21日,犯人被挨个从牢里拉出来砍头.到砍了五个人轮到第六个的时候,牢里开始喧嚣四起,众人唱起了叫做“抛坦开”(ペウタンケ)的咒语,企图弄坏牢房.于是镇压的军人向牢内开,用矛刺逃跑者,杀死了其中的大半.最后,把破牢的37人全部处死.然后割下所有首级,洗后装箱,用盐腌上.再把一个个用席子包起挖了大坑埋了.在松前城郊外的立石野,对37个人头进行了验明.

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中,有时模式是诱杀:

集武勇和儒雅于一身的“和人”武士,设下鸿门宴.他们像西班牙人在墨西哥一样,利用对方的淳朴,以酒引诱太缺心眼的爱依努人.然后席间拔出利刃,把醉倒的客人杀害.

从优越地歧视,到残忍地屠杀——其间只有一纸之隔.

《共同奏响——巴勒斯坦与爱依努》一书的逐年系列,是进步的日本知识人献给爱依努人的悼念.他们悼念和反省的方式,是把日本式殖义与巴勒斯坦发生的殖民暴行一起批判.板垣雄三在此书结语里写道:

假称和睦,设宴谋杀,手段恶辣——然而又搁置可耻事实、且使人不能直视它的作业,即美化武士精神性的“武士道话语”.……日本作为一个战斗的、不绝讨伐的国家形象,其亮相之处,即在东北及蝦夷地[5].

板垣雄三的武士批判,还不间歇地发掘了暴力行径背后的文化.他俯瞰全球的殖民行为及其经济类型,一针见血地戳破了本质:

在基督教徒的《旧约》圣经、也是犹太教圣书开篇的《创世纪》中,讲到亚当的儿子们,该隐和亚伯的兄弟故事.亚伯是游牧民,该隐是农民,非常象征地显示了游牧(包括狩猎和采集)与农业的对照的生活方式.圣经中该隐杀死亚伯的兄弟相杀,是人类最初的杀人事件.……杀人犯是农民这一点,暗示着农业的攻击性.日本的农本主义也许觉得唯农业才是和平、而游牧和狩猎采集民乃是搅乱秩序者、换个时髦说法乃是恐怖分子;但圣经所说全然相反.占有自己的土地并总想扩张它的,是农民.唯因不改造和破坏自然,农业就不能成立.反之,若问谁是适应着生态和环境、与之共生并且存活的,毋宁说,正是从事采集、狩猎、渔捞、游牧生活的先住民族[6].

对于我这个原牧民来说,这样的概括,一半如自身的切肤体验,一半是发蒙般的启发.对我这青春时代在草原奥深放牧,后来又企图咀嚼《元朝秘史》的蒙语原文、天真地想象着“和平的翁吉剌惕”的人来说——这样的认识,简直像撕裂着自己.

写那本关于日本的书时,对其中《四十七士》一章我曾有过不安的感觉.但我找不到解开的绳扣.也许在中国看腻了背叛的我,被那些殉死的故事掳掠了.没想到在这次旅行途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是的,写那本书时,我并无概括“武士”的能力.

我突然忆起2012年的上海.那次我只顾自己的宣泄,忘了把时间为板垣雄三先生留够.今天我痛感那一夜我很对不起上海的听众,因为他们更需要听的是板垣的思想.

我睁大着眼睛.北方的大海,在我面前洪波涌起.

人,若是他直到50岁才第一次见到黑龙江的波浪,他不可能奢望太多.见识的缺少和认识的浅薄是一对不幸的畸形兄弟,那一次我抵达了黑龙江,但什么也没看见.人的启蒙,连时机都有前定.

一条路,一个无声的古代,一种人——都消失了.病毒般蔓延的法西斯言论中,不是常见对异色他者的诅咒,说他们人口增加得太快么?

此时此地,没有谁再谈论爱依努人的被歧视、被杀戮和濒于绝灭了.但是“不斗争”的翁吉剌惕,仿佛在视野的尽头,与我默默对视.女儿似乎也怀着心事思索.比我早很多年,她今天就有了这些常识.

在接续熄灭的走马灯中,在成串沉没在漆黑浪底的帝国中,一种突破地理的视野,一种返归朴素的原则,像一束光,穿过云缝照亮了海面.

吸引是真实的.从翁吉剌惕人的传奇到爱伊努人的消失,从被抹杀的人到被践踏的心情,在海天尽头的鞑靼海峡,远远地隐现.

海峡上寒风怒号,手冻得甚至无法按下快门.波浪空寂地冲响.乌云滚滚的海上,疾行着凛冽的萧杀之气.

baraangar-ar,写完于2017年中秋

参考文献:

[1]见村上正二译注:《蒙古秘史》卷二,p.157注3.

[2]笔者据小泽重男对秘史第64-65节的蒙文拉丁转写及日译,再译为中文.小沢重男:《元朝秘史全释》(风间书房,1984年)上、p.260-261页.

[3]同注2,p.261

[4]《石光真清手记》之二:《旷野之花》p.35-37

[5]《響きあうパレスチナとアイヌ》,第一回反植義フォーラムin北海道,2005年8月28日,札幌市教育文化会館,P.95

[6]前引注5,P.92

总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鞑靼海峡专业范文可作为鞑靼海峡和鞑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鞑靼海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刍议优化完善琼州海峡海上客运安全应急保障机制 摘 要对琼州海峡客运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改善,对琼州海峡海上客运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对此提出了优化完善琼州海峡海上客运安全应急保障机制的措施,需要严格监督管理、打造水上安全防线,“粤.

2、 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罗文出席并调研台资企业 本报讯6 月6 日,副部长罗文在厦门出席第十届海峡论坛并调研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第十届海峡论坛6 月5 日起在福建举办,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

3、 海峡两岸现场音乐课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211012016年12月18日至21日,福建省海峡两岸中小学音乐观摩研讨课在福州实验小学,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

4、 围头海峡第一村 粘良图市金井镇围头村号称“海峡第一村”,仅近年来就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爱心社区&.

5、 关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由来 唐树备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

6、 海峡两岸说唱歌仔册的编目回顾和展望 潘培忠摘 要 歌仔册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深受海峡两岸民众和东南亚华人的喜爱,存世文献的庋藏遍及海内外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歌仔册的目录编制历经以20世纪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