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粮食工程论文 有关粮食的论文 粮食加工论文 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期刊 粮食和油脂杂志投稿 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

关于粮食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民间储粮行为和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粮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1

民间储粮行为和粮食储备制度改革,本文是粮食类有关论文范例与粮食和民间储粮行为和储备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摘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关键词: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制度引导

DOI:10.13856/j.cn111097/s.2017.02.016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讲,粮食是13亿人口最重要的生命线,是政治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基础,确保人民的口粮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建立粮食储备体制最核心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其他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1].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中国国家粮食储备形成了、省和地县储备主体,兼顾战略储备、后备储备和商业储备多元化目标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2].随着国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行的粮食收购和储备制度也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改革.除了现行的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为粮食安全进行的粮食储备外,民间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粮食的收购和存储过程中,对人民用粮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各种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政府在进行粮食储备制度改革时,一方面应当考虑将民间储粮纳入到国家粮食储备计划中,但另一方面更应注意此项改革必须慎重,可以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在实践中慢慢通过政策修订对民间储粮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逐步引导民间储粮克服隐患、走上正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1民间储粮行为

1.1民间企业储粮

这里所说的企业不是指有资格进行大规模收购和储存粮食的企业,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等由国家直接领导或参与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是强调具备一定收购和存储能力的民间企业,包括从事粮食交易的收购企业、加工企业和目前遍地开花的粮油经营门市部等.民间企业以民间收购和出售粮食等农作物的方式参与到农产品市场中,通过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销售企业赚取商业差价.而为了保证商品的快速流通,民间企业必定会自己存储一定数量的粮食,以避免因粮食不容易收购或运输环节出现问题时出现货源“断供”现象.由于近年来民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长,尤其是街边从事粮油生意的小店比比皆是,民间企业总体的储粮数量和规模都是相当巨大的,在平时能够确保广大人民方便、快捷地买到粮食,甚至在出现“粮荒”的特殊时期民间企业的储粮也足以应对一段时间,对社会粮食安全来说是有作用的.

但是,笔者认为,政府在民间企业对粮食的收购和存储问题上一方面应当采用扶植的态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恰当鼓励民间企业的储粮行为;但另一方面政府更应注意的是,对民间企业的储粮行为必须予以限制,绝不能任由其发展,应当制定明确的民间企业储粮制度规定并加以严格监督,只能允许规定范围内的收购和储粮行为.这是因为,民间企业以私人资本为主体,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营利为首要目的,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较弱.“粮食市场和全面放开后,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队伍良莠不齐,囤积居奇者有,炒作粮价者有,抬价抢购者有,恶意竞争者有,对正常粮食经营秩序产生一定影响”[3].民间企业的收购和存储粮食行为一旦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则很容易异化,尤其是在农业经济危机或粮食歉收的灾荒之年则很容易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如美国就曾出现过民间大农场主和农产品大资本家在经济大危机时期面对人民食不果腹、饿殍遍地的悲惨状况,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集中起来露天焚烧、将猪和羊等畜产品大批扔进河流销毁的恶劣行为.又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批商人罔顾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生活,对粮食、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囤积居奇,妄图操纵重要物资达到经济和政治目的.因此,面对民间企业对粮食的存储,政府必须加以规范,适当限制,例如,海南省为防止粮食经营者囤积居奇专门出台政策规定了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北京市屡屡严查囤积居奇等扰乱粮食市场行为,昆明市在2010年旱灾期间严厉打击私商粮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等,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遏制了民间企业存储粮食的异化趋势.民间企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企业行为减轻国家大型粮食企业的储粮压力,但另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民间企业又有可能会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和市场粮食稳定的巨大威胁.只有在实践中逐步制定更为完善的粮食储备政策,对民间企业的储粮行为加以制度约束,并经受住粮食市场的长期检验,才能保证民间企业储粮行为“有益”而“无害”,这一过程一定不能急于求成.

1.2普通农户储粮

农户储粮行为属于农户家庭的一般经济行为,农户的储粮行为决策通常会优先考虑生存理性,然后才是市场理性[4].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储粮的传统,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未雨绸缪”思想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直到现在为止中国农业科技化的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受环境影响太大,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抗击能力较弱,“靠天吃饭”就意味着农业收成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在碰运气,任何的天灾人祸都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在收成好的年头预留一定数量的口粮.普通农户储粮的行为一方面可以保证农户家庭用粮的安全问题,解决了相当数量的人口在遇到粮荒时的吃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储备粮食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农民还可以选择在遇到粮食市场上涨的时候将多余的存粮卖出去,既缓解了市场粮食供应不足的状况,又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刺激了农民在来年扩大粮食生产,一举多得.因此,政府在粮食储备制度改革中应当鼓励农户的储粮行为,以家庭行为缓解国家储粮的压力.

但是,笔者认为,普通农户储粮只适合于短时期、小数量和小范围,政府政策应给予鼓励但不能过分强调.这是因为:其一,在当今商品经济背景下,普通农户迫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资金压力,迫切希望尽快将粮食卖出去以换取流动资金,因此,鼓励农户储粮不只是要扩大宣传,能够推动农户储粮的重要因素在于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户储粮的相应补贴,如美国实行直接补贴农民、法国实行干预机制来补贴农户、日本采取政府与农户合作的方式、巴基斯坦采用税费减免的方式[5].但加大储粮补贴必然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不能避免部分农民利用已变质或没有必要进行存储的粮食进行储备以骗取国家补贴,补贴是否能真正起到刺激农户储粮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其二,普通农户储粮最大的缺陷在于受到存储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在粮食储备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如腐烂、发霉、鼠害等各种不必要的损耗,2006年“农户储粮损失率高达8%~10%”[6].因此,普通农户储粮的时间和数量都相当有限,一般情况下农户存储的口粮不会超过全家一年最多两年的用度.如果要扩大农户的储粮量,就得先解决广大农户储粮方面的技术问题,政府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补贴购买设备、培训大量人员解决技术困难,成本投入与实际产出是否平衡值得商榷.其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有力调节,传统的农户储粮行为受到了很大冲击,广大农民对政府粮食储备的安全感大增,无论是在粮食主产区还是主销区,农户储粮的数量都在逐步下降,农民已经从思想上逐步放弃了存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的想法.在思想上产生转变之后,个体储粮的动力和效果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普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粮食存储对粮食储备安全有积极作用,但从制度层面的鼓励和改革还需要观察效果,慢慢推进.

1.3家庭农场储粮

家庭农场(包括林场、畜牧场、养殖场等,下同),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家庭农场的建设,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家庭农场,并已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小农经济、实现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由于家庭农场采用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农作物产量明显高于同等面积的普通农户分散经营,因此家庭农场中所存储的粮食数量远远高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的储粮行为不止为家庭成员提供了粮食储备,而且对当地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一种存储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民间储粮行为.

但是,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储粮行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和严重的损耗,大批宝贵的粮食在家庭农场中白白消耗掉.根据农业部门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率超过8%,每年粮食损失量高达250亿kg.仅在粮食存储环节的损失率就高达5%左右,每年的粮食损失量就达155亿kg,损失数量惊人”[8].国家和企业粮库由于设备先进、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等原因,粮食存储损失率最小,普通农户尽管损失率高但由于存粮数量少则损失净数少,而家庭农场则存在储粮损失率和绝对数都高的现象.目前,中国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缺少晒场、缺乏烘干及储粮设施、资金压力大、生产和市场风险大、科学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9],每一个问题都给家庭农场的生产、存储和未来成长带来了障碍.而家庭农场自身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期待各级政府给予帮助.政府一方面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帮扶家庭农场克服困难,降低家庭农场储粮的损耗和风险;但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作为201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其生产、收获、交易、存储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模式都还在摸索中,每一个步骤都存在很多问题,都需要政府和家庭农场共同探索解决,这就需要相应的时间.如家庭农场的扩大化再生产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国外大农场主所进行的农业垄断和生产兼并,家庭农场的储粮行为亦有可能会演变为囤积居奇.因此,政府在改革粮食储备制度时对家庭农场的储粮应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甚至于可以对某些储粮损耗率较高的家庭农场采取限制储粮而不是鼓励储粮的措施,以加快粮食交易流通的方式取代家庭农场的粮食存储.面对家庭农场这样的新生事物,在制度引导时一定要留够充足的时间,视解决手段的实际效果不断调整措施,为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1.4“粮食银行”储粮

在粮食的储备制度变革中,一个近年来全新的粮食收集、储备和出售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即“粮食银行”的出现和运营.“粮食银行”指的是由粮食收购企业、加工企业或粮食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仿照银行的运营模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粮食为存储物,吸收农民手中的余粮进行储蓄,签订协议或发放“定期”和“活期”粮食存折,农民按照约定自由提取或购买成品粮,也可以选择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方式.自2006年江苏省太仓市创立探索全国首家“粮食银行”以来距今已整整10年[10],“粮食银行”在江苏、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的主要产粮区和粮食主销区蓬勃发展,为粮食的集中存储、稳定、加快流通、减少损耗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值得如陕西、甘肃等产粮区参考借鉴.尤其是“粮食银行”以中小企业为运营主体,既能够保证当地粮食储备充足、人民口粮安全、农民利益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中储粮一家独大进行粮食收购和存储带来的风险,构成了大、中、小企业都能参与其中的粮食收储体系,对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加大各级各类粮食企业的经营权和自由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粮食银行”本身是一种非常便利的粮食收储模式,但对于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来说10年的时间还是太短,必定还有很多的问题会慢慢出现.“粮食银行”毕竟只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其实用性尤其是稳定性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国外非公立的私人银行众多,对于储备、贷款、投资来说都很便捷,但银行和储户所要冒的风险性相对会增加,世界顶尖的雷曼兄弟银行就在2008年突然宣告破产,其影响甚至于促成了席卷全球至今未消的“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即使不以金钱作为存储品的“物品银行”模式同样要冒银行运营的风险,如2005年4月在云南思茅所创立的中国首家“茶银行”——普洱茶*拍卖(银)行开创了茶叶行业*、储蓄、销售的全新途径,但是随着2011年6月16日中国普洱茶“航母”——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查处后,“茶银行”的运营模式一度受到质疑,直到普洱银行与“茶票”出现.与“茶银行”相比,“粮食银行”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牵涉人口更多、所冒的市场风险更大,而以粮食为一般等价物的经营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对国家所造成的危害将远远超过任何一家私立银行或物品银行.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仍然不适宜推广“粮食银行”,甚至于地方政府对已经出现的“粮食银行”也要多加注意,一旦在实际环节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加以帮助、解决,总结经验,尤其是在“粮食银行”的风险控制方面更要加大力度,严防目前极个别地区出现的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求多、求快、求赚钱的趋向,待“粮食银行”运营模式相当完善后再考虑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

2“绝对主体”与“有益补充”

2016年中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2年大幅增产,目前国家粮食储备量居历史最高位,粮食仓储量已过于饱和,各级政府粮库积压严重.但是由于人民口粮压力、国家粮食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粮食储备的数量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面对这种矛盾的局面,以民间储粮行为来分散政府的压力或许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政府可以适当对民间储粮行为加以鼓励,适度缓解当前的储粮压力.同时,笔者认为,在民间储粮行为中,在防止囤积居奇的基础上应当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储粮,因为毕竟是正规化经营的企业,在储粮数量、规模、技术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普通农户的储粮数量有限、技术落后,应当恰当鼓励;而对于家庭农场储粮和“粮食银行”储粮这两种新生的储粮模式,政府层面现阶段应当予以关注而不是鼓励,留意可能出现的弊病并探索有效解决的办法.总之,民间储粮行为在粮食储备制度改革中应当积极提倡而不是限制或放任自流,以民间储粮协助解决当前的粮食储备过剩问题.

但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最基础的安全保障,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承担最重要的职责,政府储粮行为必须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粮食储备制度的改革也不应当动摇政府储粮的“绝对主体”地位.各种民间储粮行为虽然应当加以鼓励、促进和制度化,但就目前而言只能是“有益补充”.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约束,民间储粮行为才能和政府储粮行为并驾齐驱,成为国家储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切不可操之过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国家政府和大型国企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上述民间储粮行为都不成熟,在储粮过程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隐患,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加以修正.因此目前来说中国的储粮行为绝不能任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必须在粮食的收储过程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而民间储粮行为都只能算是“有益补充”.将粮食的收储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却必须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必须以逐步经过实际检验的制度加以引导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卫洁.我国粮食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9):33.

[2]谢洪燕,贾晋.新时期我国国家粮食储备目标、功能的调整与优化[J].宏观经济研究,2013(12):5.

[3]孙晓明.粮食收储体系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J].黑龙江粮食,2014(8):7.

[4]杨月锋,徐学荣.关于农户储粮行为的理论解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10):150.

[5]陈文琼,刘颖.国外农户粮食储备补贴的主要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2(24):63.

[6]郭燕枝,陈娆,郭静利.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4(1):23.

[7]许莹.论河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问题[J].河南农业,2016(8):9.

[8]姜自德等.粮食储藏损耗及其应对措施[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6(3):6.

[9]李佳.我国家庭农场储粮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1):71.

[10]杨喜良,曹前程.太仓“粮食银行”十年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16(7):49.

归纳上文:本文论述了关于粮食和民间储粮行为和储备方面的粮食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粮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管理 【摘要】目前而言,我国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房地产用地规模和用地需求的上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用地的供给开发一般都是在土地储备制度的存在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调配和.

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摘要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因此,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问题是关系着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方面,其中土地收.

3、 新形势下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的途径 摘 要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凸显出激烈竞争态势,因此需要粮食储备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扩大销售、延伸经营链条,这样才能搞活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文章分析了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存.

4、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将积极稳妥推进 2018 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1 月22 日在京召开 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表示,当前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据介绍,目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比预期好,玉米.

5、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市属高校中国音乐学院为例 【摘要】2016年10月,北京市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新一轮公车改革 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北京市属高校在公车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务出行管理模式,从而为北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

6、 师范专业认证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和治理 师范专业认证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①——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分析杨 跃(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作为一项新制度变革,师范专业认证制度改革在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