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核心价值观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该文是有关核心价值观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美学和启示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摘 要德育美学观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动力,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规范形态和抽象概括.在德育美学观指导下,高校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美的显现、“作品美”的创造和形式美的营造,构建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推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美学观德育

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高校把握正确办学方向,适应社会发展全新要求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构建文化强国根本目标的现实需求.从德育美学观指导下的创新实践入手,挖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有效机制,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收获.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我审视

高校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师生成为坚定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然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进行自我审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较高,但认知度低、执行脱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还有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低于预期,认同情况喜忧参半.[2]认同难、践行难的问题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研究从客观因素角度探寻认同机制,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产生认同的原因,有思想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够、媒体舆论宣传不到位等”.[1]更多研究并未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认同,推动学生价值信仰和行为选择的改变.现阶段高校要做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上而下的“自在”形态转化为自内而外的“自为”形态,从隐含的价值取向转化为显性的价值追求.一种价值观念的接纳和内化,也需要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建构起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深层地激活人们心中的愿望和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价值需要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和直观,然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抽象的符号和没有内涵的名称成为了宣传教育的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价值理念的抽象概括.当传统美德、社会道德和民族精神制度化为24 个字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一定要有内在的东西支撑人们形成强烈的内心信念.如果只有明确的外在规范,内在价值应该无法外化为具体感知,价值观反而会失去对人的道德行为约束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个价值范畴把所有崇高的美德用“概念式”的表达打包呈现给学生,学生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应该,产生逆反心理实属正常.当把“公平”“友善”“孝顺”“诚信”等天然存在的东西抽象化为规则的形式,“哐”地一下直接却刚性地摆置在学生面前,要求“会背”“会写”,但不告诉他们“为什么,怎么做”,学生能不呼唤“道德自由”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一种应然行为的规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意无意地被一些人当成了一份公民的‘义务清单’”,他们不假思索地认为国家倡导的东西“就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3]它作为规范价值,更多强调个人“义务”的达成,按照利他的“无我”准则行动,而很少与个人的“权利”联系起来.但是,功利主义思想的渗透又要求大学生按照利己的“有我”原则行动,实现美好和幸福的满足.某种程度上理解,价值规范是一种“恶”,把自己喜欢的大苹果让给他人自己吃小的、把自己要坐的椅子让给老人自己站着、教师为了学生的进步忽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礼让”“尊老”“敬业”美德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恶”,它忽视个体的自由、利益,限制利己的达成,要求人实现“无我”的超脱.价值规范虽然是“恶”,但这种“恶”能带来更高级的“善”,大学生不是真的排斥美善,因为接受一定的“恶”反而能换来更美好的社会和更幸福的生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独特视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被人了解,但接下来如何将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诉求转化成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德育美学观②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简言之,德育美学观就是用美学来解决德育中功利主义的毛病.审美本身具有非功利性,能够救赎德育中的功利主义.德育从内容和形式上审美化的改造,能使德育成为一首歌、一幅画,其内涵能被受教育者自由地接纳和吸收.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唤“美”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 个价值范畴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美化”的改造,将有助于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抽象表达转化为贴近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的感性和直观,有助于其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要求.席勒说过,“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到达自由.”[4]正如伊格尔顿所评论的“如果意识形态想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就必须是快乐的、直觉的、自我认可的.一言以蔽之,它必须是审美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实现无我的超越,但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有我”与“无我”的冲突,教给每一个学生正确区分有我和无我,实现现实与道德要求“超我”的自由选择.王国维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时指出,“孔子欲完成人格使之有德,故于欲知情意融合之前,先涵养美情,渐与知情意合而锻炼意志.”[6]也就是说审美情感的涵养有助于人的知情意的相互融合,促进人格完满.蔡元培说一切舍己为人,完全利他的伟大而高尚的行为,完全发动于感情.但是有感情并不一定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要想提高感情的推动力就有赖于美育来陶养.[7]可见,美育的育德功能无疑能在大学生的品德教养和人格健全中发挥着重要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呼唤“美”的关照,在此基础上大学生通过知、情、意的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实践需要“美”

德育美学观作为一种对于功利主义德育观超越的理论,一种倡导以美为体亦为用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就许多高校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尚处于以功利主义、相对主义、外在灌输为特征的过程中,偏重抽象理论而脱离实际实践.如“进课堂”就是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套进教学内容;如让学生用各种字体抄写核心价值观的24 个字;如学讲话、写体会、开会交流的“三步走”学习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仅需要理论、口号的宣传,更呼唤学生内心去汲取核心价值的精神营养.高校对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规范的内容,实践活动也不能机械式地、口号式地、运动式地开展,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可上.审美育德、立美育德、至境育德恰恰可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发挥独特的优势,用“美”的内容和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挖掘道德义务,从而推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实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的观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持久最深刻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全人类对真、善、美的感知和渴求,是以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尺度所设定的奋斗目标.以美来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审美“自由形式”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美的显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个价值范畴有外在的规范形态和内在的价值形态,但是由于外在的规范形态容易感知且易于操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便把这种易达到的规范当作对象,片面注重知识论层面的、抽象口号的宣传和舆论引导,表现为将24 个字“强制摆置”在大学生脑中、身上.作为价值观念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核才是重点,才真正具有道德感召力和美的吸引力.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价值观,但12 个价值范畴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被其抽象概括所遮蔽了.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价值形态,尽最大的努力把被遮蔽的内在价值形态的美通过外在澄明的事物显现.好人好事、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政务公开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美的去蔽.高校应给大学生展现这种美、教学生感受这些美、引导学生追寻美的来与去,以美化人、以情感人.就像榴莲一样,外在坚硬的刺和异常的气味掩盖了它内里美味的果肉,如果不教给人拨开榴莲、尝尝味道,怎么才能发现它的美呢?同样,如果呈献给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外在约束的、量化的规范,叫学生如何“切近”其美的内在价值?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美的精神内核实现去蔽,才能唤起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向往,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美”的创造

“作品美”的创造,意思是要创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作品”.在这里“作品美”的创造应做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具体的客观事物,如小说、电影、诗歌、绘画等作品的创造.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要去挖掘和创造体现道德价值美的作品,以陶冶学生的知情.当面对诗歌、小说等审美对象时,学生可以完全冷静、客观地反观人生世事,摆脱利害的计较,从而达到“无我”的精神体悟;也可以动情地、以一个局内人的态度渗入作品当中,自由扮演各种角色,体会各种“有我”的情感.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学习体悟、判断,实现知情陶冶.但是,如果我们教育的内容是各种讲话稿、各种会议纪要、条例规范,学生是无法从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那种高尚价值的.另一种理解是人的“比德”形态的艺术创造,如以玉比德,就是要把人当做“玉”一样雕琢.“诗意德育”研究者孙迎光提出将人生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创造.从美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艺术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是使大学生内心形成真善美的统一,成为具有高尚优美的人格,能“别条理、审分寸”,创美善.因此,高校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遵从美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互相欣赏、集体欣赏,完成高尚优美人格的自我塑造.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美”的营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美的营造,实际上是指教育手段的艺术改造和教育环境的美化营造.美的体现不只靠概念堆积、不靠口号的呼喊,营造“形式美”的氛围在于在教育中营造自由的、师生可对话的氛围;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娴熟运用,甚至语音语调都足以展现课堂魅力,足以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于校园文化生活中审美价值的无限对话和交往传播.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硬实力”建设,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品质.从校园标语橱窗、雕塑摆件挂件、学校网站公众平台,到教学用具、教材教技等诸因素都要体现师生共同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从教师语言行为到师德师魂,从制度建设到人文精神,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冲洗、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教育者的意图能够逐渐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由量变到质变,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改变或将原有的思想提高到新的层次”.[8]高校还需要增强自身的主体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高校的制度建设和教育管理,从教学管理各个层面的活动中,完善激励,褒奖善行美德,体现其凝心聚力的强大承载.总之,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进行美的改造,使得内在精神的美可以固化在外在形式中,使其成为学生的感性意识的对象,在他们感性世界丰富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可.

注释

① 王海明教授根据关于价值范畴的研究, 认为善与恶是客体的事实属性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目的等———的效用性;而主体的需要、、目的则是善与恶的标准.即对个体而言,“善是的满足、恶是的压抑”.参见:王海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② 谭传宝教授在1996 年出版的博士论文《德育美学观》中首次提出“德育美学观”.在该论文中,谭教授建构了三种基本理论“审美育德论”“立美德育论”“至境德育论”,指出好的审美活动具有促进人的品德发展、促进德育的作用,德育过程应该进行审美化改造,德育生活要追求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肖述剑,李珂.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效性———基于湖北省10 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3):189-193.

[2] 左殿升.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72-75.

[3] 李兵.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思维[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2):35-41.

[4] 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 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7] 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8] 徐新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16):36-38.

编辑张效瑞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美学和启示相关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抗战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张文 吴亚龙【摘要】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应当把它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以此增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进.

2、 勤工助学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勤工助学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践平台,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为了使勤工助学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王荣才,万峰宇(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4、 高校校园中传唱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可能性 【摘 要】本文在阐述了高校校园传唱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可能性之后,就如何利用高校校园传唱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几点建议,愿意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校校园传唱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新媒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刘春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摘 要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给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转变形式,创新思路,不断.

6、 马克思自由观视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曾彩茹/浙江传媒学院摘要从当代大学生的特质分析出发,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存在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方面的问题,基于马克思自由观与“爱”的方法相结合,从内心产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