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思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司空图归隐思想探析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7

司空图归隐思想探析,本文是关于思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司空图和归隐和思想相关论文范本.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1 6871/j.cnki.kjwhc.201 8.03.071

摘 要关于司空图的隐居,综观学者研究成果,多认为他是迫于无奈而退隐.其实这只是他隐居的一个客观原因,即外因.而导致他最终走向隐居其实是由他主观原因决定,即内因.司空图的隐居路是坎坷的,有序幕,有开端,有,有结局,他是一步一步走向归隐的.后人称司空图为隐逸诗人,通过其人其诗的分析可见,他的归隐其实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本文通过其人其诗来一窥司空图的归隐思想.

关键词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归隐路儒家济世佛道思想 矛盾思想

Analysis of Sikong Tu´s Thought of Living in Seclusion//He Xiangyu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seclusion of Sikong Tu,throu曲acomprehensive survey of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it is mostlythouOt that he was compelled against his will to live in seclusion.In fact, this is just an objective or external reason for his seclu-sion. What leads to his seclusion eventually is in fact his subjec-tive or internal reason. The way of Sikong Tu´s seclusion isbumpy, with a prologue,a beginning,a climax and an ending.Later generations called Sikong Tu as a secluded poet. Accordingto the analysis of his life and poems, it is obvious that his seclu-sion contains a complex psychology. This paper gives a glimpse ofSikong Tu´s thouOt of seclusion throu~ his life and poems.Key words objective reason;subjective reason;way of living inseclusion;salvation of Confuciani;Buddhi and Taoi;con-tradictory thouOts

1司空图归隐的客观原因说

关于司空图的隐居,大多数人认为乃现实所迫,所以归隐.提到司空图所处的社会背景,“到黄巢乱后,国家(唐王朝)更是刀伤未愈又添伤,彻底不可收拾了.到处是战乱和杀戮.①,’并用一些诗歌来说明当时的动乱是如此的严重,如“农夫背上题军号,贾客船头插战旗”(杜荀鹤《赠秋浦张明府》),“乱杀平人不怕天”(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同志》),“四海十年人杀尽”(杜荀鹤《哭贝韬》)等等.也正是由于黄巢作乱,本来立志于济世、准备大展宏图的司空图,身心第一次受到严重的打击,回到家乡王官谷进行身心的第一次疗伤.这也为以后几次归家奠定基础.劫后余生的司空图在这里找到了暂时的安慰,但年轻的理想就如司空图《与惠生书》所记“往探治乱之本”、“纵其狂愚,以成万一之效”,这济世思想时刻萦绕在他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最终又使他走出王官谷,进入仕途.这段在王官谷的日子可以看做是他隐居的一个小小序幕.

在司空图四十九岁之时朝廷征他为知制诰,但好景不长,李克用进逼京师,司空图再次困于京师,再次面对这残酷的杀戮,身心所受打击更深一层.千难万险偷归王官谷,之后,心有余悸的他作《退栖》诗透露这种心情:“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全唐诗》,下同,卷632_32),尤其是最后一句“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真真切切体现了司空图欲归隐的原因,即当时社会现实的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司空图的归隐.这次在王官谷的归隐才真正算得上他隐居的开始,有《丁未岁归王官谷》为证:“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卷632_30)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他因现实而心惊,不愿再奔波于仕途,拿起自己曾轻视的笔墨,开始与文字打交道.司空图的《中条王官谷序》文章自序:“知非子雅嗜奇,以为文墨之伎不足曝其名也.盖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及遭乱窜伏,又故无有忧天下而访于我者.曷以自见平生之志哉.因捃拾诗笔,残缺无力.”从这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司空图平生济世之志开始转变,也是从这个时期起,他开始倾向于隐居,但这隐居却是包含着深深的无奈,如“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清秩偶叨非养望,丹方频试更堪疑.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遥听一半悲.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卷632_33《五十》)看来,刚开始隐居的司空图内心是非隐的,他的隐居也并不是彻底的归隐,他没有王维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的悠然,他也没有表现出如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孟浩然《临洞庭湖送张丞相》)的闲愁.他的隐居内心是痛苦的,感情是遗憾的,是不得不隐的遗憾.所以说司空图此时还没有达到身心彻底的归隐,所以说这归隐是迫于社会现实的归隐,客观原因占大部分.

2司空图归隐的主观原因说

如果说五十岁是他归隐的开始,那么他真正的归隐当在他五十三岁以后居华阴之时,而且居华阴的归隐是司空图自愿的,客观原因此时不太明显.此时的隐居当是亦官亦隐,算是他隐居的.吴在庆先生把唐代隐士分为下列几种:“一种为一心一意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有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的,还有亦官亦隐者②.”窃以为,司空图既属于半路出家的隐者,也属于亦官亦隐者,因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隐居的,他的隐居也不是彻底的归隐.他于华阴隐居之时也曾为官,以疾辞过官,但未被批准,因此称他为亦官亦隐.在华阴隐居之时,也曾经有过一次动乱,因此他也曾避乱于淅上,但没多久又回到华阴.这于华阴隐居的生活可以算是司空图身心隐居的最好证明,也是司空图隐居的发展和.最能体现这思想的诗歌便是“幽鸟穿篱去,邻翁采药回.云从潭底出,花向佛前开”(卷632_ 57《即事九首之九》),这也代表着司空图隐居的最高境界.

司空图晚年又回到家乡王官谷,《旧唐书》描述司空图于王官谷的生活如下:“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于王官谷的隐居乃司空图隐居的尾声.

其实司空图最终走向归隐还有他自身主观的原因,也是他隐居的根本原因,最终决定司空图归隐的是他的思想.能体现这些思想的文章如下:

《贻王进士书》有:“今吾守道固穷,且窃文学之誉.是邪竞沽虚者之所仇疾者.……勿冒时之所忌.”

《与惠生书》有:“愿修讨源,然后次第及于济时之机也.……就其间量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为.”

《答孙邰书》:“虽进亦不足于救时耳.……今又益疑其不可妄进.……其可老而冒之耶.”

《休休亭记》:“皆非救时之用,又宜休也.”

《华夷图记》:“不能屈已以救时.他日虽苟行,亦不可屈已.”

等等都可以看出司空图明哲保身的思想,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司空图渐渐远离了政治,走向隐居.可见,司空图的归隐是外因不断变化的结果,外部境遇导致他内心倦怠政治,从而走向归隐.

从司空图的家世信仰来看,他主观上选择隐居不是偶然.陶礼天谈到司空图家世奉佛教,并与家世同样奉佛的裴休交结甚好,司空图《山居记》说“愚以家世储善之祜”,并把家里的一部分房屋让与释家弟子居住,可见司空图与佛家的渊源.司空图去世前亦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在这里他实现了身心的归隐.此外,司空图还信奉道教,他交结的朋友除僧人之外还有不少道人,并有《携仙箓九首》《月下留丹灶》等诗歌表达他的道家修养.正是由于司空图从小接触到的这些佛道思想,所以最后他选择以佛道思想来逃避动乱的现实,所以说这些佛道思想是导致司空图隐居的主观原因.

另外,还是他的主观原因导致了他最后的自杀.究其渊源,也是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的矛盾所在.儒家济世不成,用佛道思想聊以,最终还是儒家济世思想占了上风,做不到彻底的身心归隐.从结果来看,司空图的归隐确是不得已的归隐,是包含了太多思想的归隐.

3结语

从上文来看,司空图的隐居既有社会现实的逼迫,又有司空图自身主观因素的取舍,社会现实说到底为外部原因,真正的内因乃司空图思想的变化,这思想的变化使他的隐居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色.从这点来看,司空图不能算是一位彻底的隐者.再看他的诗歌内容,所表现的也大都是他自己身世感悟和内心苦闷,真正闲情逸致的隐居诗歌倒很少见,也就是说,即使身在归隐时期,他的诗歌也多带有“不平”之气,虽然他曾说过“诗中有虑终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卷634_22《白菊三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诗歌呈现的特点仍然是有“不平”之气,所以我们称他为隐逸诗人确实有点勉强.

注释

①李定广,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4.

②吴在庆,谈唐代隐士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 (4):26-29,33.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清)阮元,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后晋)刘煦,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 74.

[4](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 74.

[5]陶礼天司空图年谱汇考[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6]陶礼天,祖保全,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7]陶礼天,司空图家世、信仰及著述问题综考[J].中国诗歌研究,2002 (00):152.

[8]高红星,论司空图归隐诗思想的矛盾性[J].语文知识,2008(1):77-78, 81.

[9]王春梅,司空图悖论人生在诗文中的体现[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63-65.

[10]王步高,苏倩倩,司空图晚年行迹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67-71,

[11]杨剑,司空图:在济世马归隐的夹缝中[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4):471-475.

[12]邵仰武,司空图归隐王官谷[J].运城师专学报,1984 (2):8281.

编辑李前锋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司空图和归隐和思想方面的思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司空图文论的道家道教意味儿从五外说到《诗品》 李碍平摘要司空图是一个道家道教意味儿很浓的人 其文论也一样 作为一种显相表现,这种道家道教意味儿渗透了其“五外说”和诗品 五外说包括成酸之外、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方外之致和象外.

2、 汪宪的目录学思想探微 内容摘要汪宪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 结合汪宪的生平,从目录、校勘……方面探索汪宪的振绮堂书目目录学成就,汪宪及其子孙藏书、读书、目录、校勘……,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

3、 告别秋天赏析司空曙《题落叶》并唐诗中的落叶意象 秋已经很深了 层层秋雨,几多秋凉;一夜风疏雨骤,晨起满地萎黄 大概整个北中国都在落叶,叶落在莽莽苍苍的原野上,落在千山的深涧幽壑中,落在青灰色的长安城里,也落在每一个觉知流年似水的人的心上 这渐深渐浓.

4、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之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在普罗泰戈拉篇对话录中,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置于挑战者和反驳者的角色上,在与普罗泰戈拉针锋相对时,先是有些生气和厌倦,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复归于友好和融洽的激辩过程中,呈现了他们在美德思想、教育途径、政.

5、 在深化改革中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探析 摘 要 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必须激发社会活力 十八大以来,在改革中对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有许多发展,主要表现在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动力;从体制机制上进行突.

6、 理性的危机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探析 理性的危机——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探析文 洪泽宇摘 要“祛魅”一词在马克斯·韦伯的历史哲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