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强军梦论文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参考文献 红楼梦近几年文献综述 红楼梦的酒文化论文 红楼梦一篇政治论文2000字 红楼梦人物开题报告 红楼梦的开题报告

关于红楼梦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高鹗为何不如曹雪芹从《红楼梦》说起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红楼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高鹗为何不如曹雪芹从《红楼梦》说起,该文是关于红楼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高鹗和曹雪芹和不如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王干

一般说来,《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都认作是高鹗所作.也有人怀疑高鹗和程伟元是编辑的,有趣的是当初高鹗并不想借曹雪芹千古留名,竟不说明后四十回系自己的续作,他在序中写道:“友人程子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尚不背于名教,遂襄其役.”程伟元则推说后四十回得之于“故纸堆中”和“鼓担上”.这样,就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读者以为一百二十回本都系曹雪芹的手笔.直到近代,人们才从多方面的考察,认为后四十回系高鹗的续作.

高鹗不想傍着曹雪芹和《红楼梦》一起流芳百世,但后人还是考证出高鹗和程伟元的说谎,他们的原因可能是担心一百二十回活字本不易流传,不易卖出去,他们大量印刷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多销,至于著作权、版税和文学史留名在当时并不重要,而一部完整的《红楼梦》比残本更能卖出大价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经胡适等考证出后四十回系曹雪芹伪作,而是高鹗所续.这在《红楼梦》的传播和研究都是历史性的突破和进展,但高鹗得到著作权、署名权的同时,获得的不是称赞,而是诋毁甚至谩骂.俞平伯认为是“光荣的失败”,而周汝昌则是痛斥加批评,认为是“狗尾续貂”,张爱玲则对后四十回有切齿之憾.

从伪作到续作,后四十回的命运委实是起落不定.何林天在《是谁“曲解歪缠乱士林”—————评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红楼梦学刊》1985 年第2 辑)认为,“高鹗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并且有过续作,这是有许多颠扑不破的证据的”.他说:“高鹗续作《红楼梦》, 我们不能排除他曾收集过某些雪芹的残稿并写进《红楼梦》的可能,但后四十回基本上不是雪芹的原著,因为雪芹原著后二十回的许多情节与伪续后四十回不同,这个事实是无法否定的.我们如果细读《红楼梦》,还可以发现某些历史事件,是雪芹死后才发生的,而这些事件恰巧是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的时代.”他还认为“从整个后四十回来看,由于情节的基本不符,他们‘加工’的不是少部分,而是绝大部分”.并且在该文结束时,何林天还说:“高鹗的朋友说他有过续作,伪续中某些史实又恰是高鹗续书的时间.在我们还没有发现高鹗是根据别人的续稿,他再加以补订的确切证据之前,他的朋友证明他有过续作,那么这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应属于高鹗的.”

这是肯定高鹗续书的又一个理由.问题还在于不少学者认为,高鹗是有残本可续的.俞平伯将续作的成功之处归结于曹雪芹可能留下的残本作为蓝本,凡没有蓝本临摹的,都乏善可陈.这一观点影响深广,直到现在还有人怀疑有一个完整的《红楼梦》被佚失了.

那些对后四十回后评价较高的也认为后四十回借鉴了曹雪芹的残稿.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否认俞平伯的观点,认为俞平伯评价从个人好恶出发,所以不喜欢续书中黛玉焚稿、绝粒,反对宝钗与宝玉成婚.认为“宝玉虽中举”,但“遁入空门”,“仍不能不说是悲剧下场”;贾家泽皇恩、延世泽,结局仍是衰败,“树倒猴狲散”.后四十回“写到此种境地,这是中国文学史空前的大成功”.林语堂虽然不同意俞平伯否定后四十回的观点,但在认为续本有蓝本却和俞平伯不谋而合.他也认为,程伟元、高鹗看过曹雪芹原作的残存散稿抄本,是“据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

这种对曹雪芹残本的猜疑和设想,也是红学界流行的一种观点.原因其实是倒推的,因为后四十回中有些内容是能够和前八十回续上的,再者在宝黛悲剧的描写上也是秉承了曹雪芹的设想的,最主要的是后四十回不论是程伟元、高鹗编辑也好整理也好,它成为《红楼梦》尾大不掉的现实,它当然可能获得曹雪芹的某种暗示或者提醒,要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续作唯独高鹗的能够流传至今呢?所以残本说有它存在的空间.

我个人认为,《红楼梦》续作不存在残本可依的问题,因为就前八十回而言,作家已经写得呕心沥血尽善尽美了,所谓“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是作家感到某种不完善或者难以为继,才如此反复修改增订,事实小说中也留下了诸多增订、修改甚至合并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无力去办好这个“闭幕式”,如果把《红楼梦》这部长篇比作运动会,开幕式太精彩,赛程又太精彩,闭幕就不免会黯然或稍逊一筹.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来看,曹雪芹是一个完美主义追求者,他不会敷衍收场,漫长的十年他一直在寻求一个完美的闭幕式,而终不得.也许有人说,正因为如此他可能会留下一些创意和残稿,当然可能.在我们没有发现和找到曹雪芹后四十回的残稿之前,我们只能保存这样一种说法.

而就后四十回的内容来看,续作是刻意续的,不像原创的风格,无论从结构方式、人物塑造以及美学精神都是违背了前八十回的宗旨的,后四十回主要在形似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而在神似方面差距遥远,不是一个等级.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既对高鹗的后四十回牢骚满腹,又默认续作这样一个事实的原因.因为在形似上,它貌似合理的存在,而在神似上又达不到水融,因而遭人诟病.

大家否认续作的一个理由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格格不入,一般认为,前八十回是“反封建”的,后四十回则是让贾宝玉回归到仕途的追求,甚至连林黛玉也去劝贾宝玉去追求功名利禄,是与反封建相悖的.毋庸置疑,高鹗等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方式,和曹雪芹是有很大出入的,很多研究者已经著文充分论述.本文着重从艺术创作手法和美学追求的角度,去分析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巨大差异,打个比方,假如是围棋对弈的话,曹雪芹执黑先行,高鹗执白后走,虽然两人把一盘棋下完了,但曹雪芹是九段的超一流选手,高鹗则是普通的初段选手,虽然同样面对一盘棋,但招数远远不是一个级别的.我下面分析两个“棋手”行棋的巨大差异,似乎可以说明后四十回与曹雪芹残本无关.也就是说,假如有残本的话,高鹗的续著也与残本无关.

高鹗和曹雪芹的差距在于,他篡改了曹雪芹的小说本质.

一、结构的位移:从空间到时间

长篇小说的结构是作品的框架,也是根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不同凡响之处,首先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套路.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指出小说的结构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方式,也就是说《红楼梦》的结构不是一般传统的长篇小说的线性方式.一般的长篇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往往以时间为结构的支撑点,往往注重故事的关联和人物命运的连贯.《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是反话本小说结构的,虽然《红楼梦》在外在的结构形态上运用的传统的章回体,每个回目字数也和传统章回小说的字数差不多,而且在每一回的终端也照例加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说书人的套话,但缺少传统话本小说的悬念感,它在回与回之间,并不留多少“扣子”,很多回的结尾处,其实算不上悬念,只是一种自然的结束,或者只是下一回的开端.

就时间而言,前八十回也有很多时间的印记,写到很多节令,元宵、中秋、重阳、春节都有详尽的描写,有些人物的生日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具体到年份时,往往用“又一年”“第二年”这样模糊的概念,已经有研究者发现,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龄随着故事的展开时间的流逝,似乎没有长大,这种没有长大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年龄上出现讹错,比如贾宝玉和元春年龄的前后矛盾,黛玉到贾府之后的年龄停滞等等,都说明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时间的意义.

前四十回不是以时间作为小说的经纬线,而是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替代以往长篇小说常用的时间流逝的纵向结构.通过那些实实在在的空间来组织小说的结构,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亭台楼阁,斋庵院轩,这些形成了小说的块状结构.这个“块”最重要的就是大观园了,大观园又分成若干小块,怡红院、*馆、蘅芜苑、稻香村,栊翠庵,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也就是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这些意象形成了意象群,这些意象群由组合起来仿佛布达拉宫的建筑一样,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形成了一个意象的巨大宫殿.《红楼梦》就是这样充满征主义色彩的意象群落,小说由大观园等一系列意象群组成的辉煌宫殿,时间的流逝,人物的命运,都在宫殿的背景下展开.

高鹗的续书很明显放弃了这样特有的空间意识,或者说没有能力去营造这样恢宏丰富的空间,而是是从时间的流动来讲述故事.后四十回以顺序的方式一一道来,没有从空间上来组织小说,后四十回没有能够营造一座有特点的建筑来,也就是说没有营造出特定的艺术空间来.人物活动基本在原有的空间里活动,而这些空间也不能像前八十回那样生出虚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来,只是一个物理的存在,人物活动的地点而已,换言之,这个空间换作其他的地点也丝毫不会影响小说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前八十回的意象化的结构模式被转化为线性的单纯讲故事的方式.前八十回那种峰回路转、空谷传声的意象化的立体结构变成了单一的说书人模式.打个比方,前八十回像3D 电影、4D 电影,给人的感受是动态的立体的,而高鹗的续书则回到了普通平面电影的模式,虽然故事也基本讲完了,但效果是不一样的.也难怪张爱玲感到索然无味,味同嚼蜡.

在具体的结构上,前八十回每回的内容基本由两个板块组成,这样两个板块形成复调叙事,两个板块形成的意象或呼应,或相反形成某种隔离效果,比如太虚幻境就是最意象化的一个空间.虽然脂砚斋明确点出大观园与太虚幻境的关联,一实一虚,天上的太虚幻境,人间的大观园,两个意象群落叠加在一起委实是丰富了人们的想象,也让小说呈现出多弹头发射的意蕴指向.比如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前者是闺房秘事,后者是乡村叙事,反而产生遥相呼应,隔空传音的效果.而高鹗在具体单独章回里,也企图追寻前四十回这种隔离效果,每一回里也讲述两个不同的故事,但是每个故事之间不能形成呼应和对应,常常是把故事错开时间来说,不能构成意象功能.同样写在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分别写了两个善良女子的悲剧命运,写了两个苦命女子的故事,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恶意欺负,香菱被改名为秋菱之后在夏金桂手下惨遭侮辱和毒害,可谓相得益彰.同一回里写了两个恶人,写了两个苦命女子的悲催生涯.这里的女性命运不仅受到男权世界的压迫,同时也受到来自女性的压迫和残害,这样的组合确实是曹雪芹“一击双响”(戚蓼生语)的效果.但续书里继续写到香菱和夏金桂的冲突,但只是纯粹将她们的故事拆开来分散到其他段落中,并不形成隔离效果和意象空间.

二、人物的转换:从意象到史传

《红楼梦》写人物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史传的方式,像传记的方式,人物的籍贯、出身、父母、家世等来龙去脉交代得一丝不苟,属于非常写实主义的完整版,除了贾政、贾敬、贾赦这样一些大人物的“档案”写得清清楚楚外,林黛玉为何进贾府,进贾府的过程,坐什么船,和谁一起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哪怕是一些小人物,像秦钟、贾瑞.晴雯也属于这种类型,她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怎么进贾府,从一个仆人家的仆人升格为贾宝玉的红人,连手上的长指甲几寸也不含糊,可谓毛发毕现.

还有一种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意象型的,人物身世、命运云遮雾罩,但性格鲜明,令人难忘.比如妙玉,来去无迹可寻,比如秦可卿,留下大片空白.即使看上去很明白的史湘云也有诸多交代不清的地方.这种意象化的人物不注重人物的全貌,而是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通过特定的意象化来展示,所谓“草蛇灰线”,就是暗藏其中,风云见龙腾,波涛显鱼跃.薛宝钗的性格在《红楼梦》里被人们称为冷艳,对她的冷静、克制和忍让,作品有诸多的描写.但读者对薛宝钗的深刻印象,还在于冷香丸这样一种意象.“要春天开的白牡丹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十二两”,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一粒冷香丸,千姿百态薛宝钗.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即使主要人物也难以像薛宝钗这样,既有史传般的写实,也有冷香丸这样的意象化的超现实主义的“升华”.曹雪芹为了达到“空谷传声”的效果,通过一个特别机关来识别或提取这些人物,这个机关就是判词.这些判词也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人物意象化的成功尝试.比如写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泥淖中.”

这个判词可谓充满禅机,让人浮想,让人猜测.而前八十回里写妙玉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场景,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完毕以后,嫌油腻带了众女儿到妙玉的栊翠庵去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另请了宝钗、黛玉去耳房里吃梅花雪茶.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前番自己平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他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予他,取笑他“饮牛”“饮驴”.这已经很过分了.宝二爷在大观园是“万花丛中一点绿”,连王熙凤也得巴结他,而妙玉口出狂言,甚至嘲笑贾府里拿不出她这般茶具来.及至黛玉问泡茶的水是否也是陈年的雨水时,妙玉先嘲笑黛玉是个“大俗人”,这简直要了黛玉的命,黛玉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个“雅”.然后略带显摆地告诉黛玉和宝钗,水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用过一次.自以为高雅不俗的黛玉,有点无地自容,找了个借口,溜了.这是林黛玉“雅”生涯中不多的滑铁卢.任性的黛玉到了更任性的妙玉面前,只有装乖.

宝玉的蠢、黛玉的俗,已经衬托出妙玉的一骑绝尘,但妙玉的任性还没有表演充分.茶局结束,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杯,妙玉嫌脏不要了.这杯子在今天绝对是国宝级的,连纨绔子弟贾宝玉都舍不得扔,可见在当时也不菲.宝玉也说这杯子够刘姥姥“度日”,让妙玉送给刘姥姥.妙玉还忘不了昭示自己的高洁:“幸而那只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妙玉自然不能用,可妙玉用过的杯子也不能给刘姥姥用,不是刘姥姥嫌弃妙玉,而是妙玉的高洁不容刘姥姥玷污啊!

几百字,已经将妙玉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后四十回里妙玉出场的次数并不少,但完全丧失了初期的灵性和任性,木偶般活着,就等着强盗来劫持似的.在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写宝玉疯癫之后,找妙玉扶乩,扶乩之后,“岫烟便问请的是何仙,妙玉道:“请的是拐仙.”岫烟录了出来,请教妙玉解识.妙玉道:“这个可不能,连我也不懂.你快拿去,他们的聪明人多着哩”.这里的妙玉和前面摆茶局的还是同一个人吗?

三、美学的差异:从留白到填满

中国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于“计白守黑”,也就是说写出来的往往比没有写出来的更重要,到现代主义那里,就出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更大意义上的“留白”.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指出“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过程.”但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字,小说仅集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因此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一般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

《红楼梦》写作年代虽然没有冰山理论的概念,但是按照冰山理论来看,前八十回处处体现着冰山理论的精髓.戚蓼生在为《红楼梦》作的序言中这样评价:“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弦外”的声音在于小说的留白,有时候小说留白过大,甚至让人读来颇费思量.

后四十回注意到曹雪芹的这一美学追求,有些地方是注意到留白的,比如黛玉临死前的焚稿是很有意味的,是后四十回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和冷香丸媲美的细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苦洒相思泪”中,林黛玉香消玉殒,遗恨而去.那一句“宝玉,你好……”,留白巨大,可以说达到了海明威的八分之七的境界.气息奄奄林黛玉的最后一句话,具体什么内容,没有完全说出来,是你好残忍呢还是你好自为之呢?还是你好坏呢还是你好无情呢?还是你好好和宝钗生活过下去呢还是你也好不了的诅咒呢?

这样的留白,可以说深得曹雪芹的真谛的.也可以说,后八十回有这样的精彩场景,就可以续在曹雪芹后面了.这样的省略和留白,可以说写尽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哀怨、绝望、留恋,也许“你好”含有上述分析多重的内容,而林黛玉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含在嘴里,噎在心里.当然对于高鹗而言,也可能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林黛玉此时此刻的心情了,姑且省而略之,反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后四十回大量的描写来看,高鹗是能够较好把握林黛玉的性格的,但对性格的发展没有铺垫,也没有写出林黛玉的复杂性来.但这一笔,不论是刻意还是天成,都值得大大点赞.

遗憾的是后四十回这样的笔墨太少了,虽然尽心尽力地维护与前面的呼应,但基本是重复或敷衍.比如写到了元春的生病到好转,也写到了林黛玉的生病到好转.然后又写到了两个人的死亡,没有任何的变化和差异.林黛玉的好转是因为误解,而元春的好转没有交代原因.而贾家人去看元春的场景几乎是元春省亲的再现,唯一的区别就是只允许女眷去看.其实这里明显有兑水的嫌疑,元春生病只是为了说明元春的死亡有先兆,完全不必花如此的篇幅来写这样啰啰嗦嗦的过程.

至于小说里多次出现的古琴情节,大有普及古琴知识的嫌疑,而黛玉论琴全是一些老学究式的说教,根本不像出自写葬花词的才女的口中,且与林黛玉的命运关系不大.至于八股文的写作,原因也是为了后来贾宝玉中举作铺垫.至于有人质疑林黛玉怎么劝说贾宝玉学八股文,认为曹雪芹绝对不会这么写,其实高鹗也知道林黛玉的性格不会去劝贾宝玉写八股文,小说明明白白写到林妹妹怎么也说这种混账话呢,对话出自贾宝玉之口.说明高鹗还是知道林黛玉的性格,只是为了让贾宝玉读书求功名有合理性,因为贾宝玉最听谁的话,林黛玉.只有林黛玉劝说,才可以让贾宝玉读书参加科举.这样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写法出于何种目的,大约是为了凑够篇幅吧.

这样敷衍的笔墨随处可见,如第一百零六回贾府被抄后,为了说明被抄的原因,出现了三个“有的说……”,长达二百六十余字.第一百零七回,贾府衰败,也是连续出现了三个“那人道……”,长达二百四十余字.第一百一十一回,贾雨村被罢官问罪,为了颂扬当今皇上的圣明,又是插入众人议论,连续出现三次“那两个人道……”,长达三百七十余字.像这样粗糙低劣的编造,肯定是作者仓促敷衍而成的,或者为了凑够一百二十回所为.

在人物的塑造上不仅不留白,还喜欢画蛇添足.比如夏金桂在后四十回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显然与曹雪芹的初衷不相吻合.一个在正册、副册之外的恶女子,曹雪芹应该不会花这么多的篇幅去写她这样一个跑龙套的人物的.在七十九回、八十回里,写夏金桂的心机和妒毒已经入木三分,又妒、又悍、又泼,压薛蟠,害香菱,伤宝钗,气婆婆,生动而真切.但在后四十回里,描写夏金桂的那些笔墨就不免多余,比如,作家觉得夏金桂的恶毒描写还嫌不够,就设计了为香菱下毒等更狠的招,最后自食其果.而下毒的场景,更让人们想起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给武大郎下毒的情景,没有太多的创意.

不从道德的善恶比较来看待高鹗与曹雪芹的差距,而就人物的塑造艺术美学而言,高鹗写夏金桂是话本小说常用的故事套路,不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故事情节多巧合,夏金桂被毒死乃至是误会造成,不是人物自身的性格和命运.至于后来宝黛爱情悲剧源于王熙凤的调包计,也是一种巧合和误会,这些都是话本小说常用的手段,《红楼梦》前八十回几乎少有这样的误会和巧合,宁可留白,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冰山留在深海下面.

在思想层面上,高鹗有意去“矫正”曹雪芹,在艺术的层面上,高鹗有意克隆追赶曹雪芹,但天才怎是能够模仿得了的?为什么高鹗不如曹雪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高原与高峰的差距,仰望高峰的人永远在山脚下.

责任编辑:赵燕飞

该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高鹗和曹雪芹和不如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红楼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红楼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站在哪儿叙事从《红楼梦》说起 王干现代小说讲究作者的叙述视点,叙述视点关乎到作家的立场和态度 因而现代小说叙事学要求作家尽量隐藏自身的立场和态度,采取代理叙述的方法,尽量选择合适的人物出场叙述 中国的古典小说由于脱胎于话本,基本都.

2、 杨雪芹:激发山里孩子读书的信念 她曾经在云南一所中学支教,发现由于职业信息不足,导致学生对读书的信念不足,陷入迷失自卑而辍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倾力打造职业生涯教育公益分享平台,为这些学生补上职业规划这一课 如今,已为国内20个省.

3、 杨雪芹:拾梦人 “成人礼”杨雪芹决定跟随“美丽中国”支教团去云南临沧云县大朝山中学支教前,一直困扰于“未来人生道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从南开大学.

4、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吕可昕/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摘要曹操是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个性和处事方法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本文从乱世的奸雄、治世的能臣以及汉室的逆贼这几个方面出发,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了.

5、 《盐池故事》之盐池村庄幸福的生活靠太阳高沙窝镇企地合作共赢脱贫 ——风不扶我,雨不扶我,产业扶我;地下没有,地上没有,蓝天上有随着中民投、晶澳……新能源企业的进入,广阔的草原和充足的光能成了高沙窝镇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所在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

6、 如何开启中国精造的时代?读曹顺妮的《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发展通道,创造了“中国奇迹”,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毫无疑问, “中国奇迹” 是由“中国制造&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