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金庸论文 金庸毕业论文 金庸对于黄蓉学术论文 金庸论文题目 金庸开题报告 金庸武侠论文

金庸相关论文范文 和武侠造梦者金庸和他的文学江湖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金庸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1

武侠造梦者金庸和他的文学江湖,本文是关于金庸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造梦者和金庸和文学江湖相关论文范文.

武侠小说家、知名报人金庸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风行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地区,并有多种外文版本.他的武侠小说接续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与现实平行的世界.斯人已逝,记者选取金庸创作生涯的四个片断,回望其建构的那个文学江湖.

缘起1931

“天上有几点亮晶晶的明星,好似烁亮的小镜子,在大黑布上闪闪地晃动.这时林中很快的跑出一个少女来,浑身穿着黑衣,姿态婀娜中含有刚健气,背负一剑,行走若飞,直向前面溪边走去.”1931年,浙江海宁的八岁男孩查良镛读到他人生中第—本武侠小说一一《荒江女侠》.小说开头的黑衣少女方玉琴为父报仇,途中遇到师兄岳剑秋,两人珠联璧合,共同行侠仗义.《荒江女侠》融汇武侠打斗与儿女情长,在当时颇有开创性.作者顾明道最初计划写成中篇小说,由于在《新闻报》副刊连载时很受读者欢迎,临时改扩为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查良镛大开眼界,此后他又在期刊上读到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和《侠义英雄传》.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这些侠客故事寄托着民众除暴安良、振兴华夏的愿望.

即便是常写才子佳人故事的张恨水,也在1930年的小说《啼笑因缘》中,把多角恋女配角关秀姑设定为武艺高强、刺杀军阀的女侠.

1931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查良镛的表哥徐志摩乘飞机时遇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几大社团中,徐志摩所在的新月社在创作上更关注艺术技巧和风格,如探索新诗的格律化,但是多数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现实关怀.徐志摩逝世后,新月社走向衰落,并在两年后解散.

1955年,查良镛开始用金庸的笔名写武侠小说,他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的主人公陈家洛,就是一位浙江海宁的翩翩公子,年纪轻轻便出任红花会总舵主,肩负着“反清复明”的重任.然而陈家洛性格善良,轻信乾隆皇帝,最终葬送自己的事业.徐志摩同样出身海宁望族,年少有成,被众人寄予厚望,却终因一份不切实际的感情付出生命代价.许多读者和研究者因此把徐志摩看做陈家洛的原型.

金庸从未回应过这个话题.不过,在《荒江女侠》与新月社之间,金庸的创作显然受前者的影响要大得多.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多半设定在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宋元清,英雄侠士们在壮阔的大时代抉择、抗争,揭示道义所在.在这些小说中,金庸写到的反派人物时也笔含同情.《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之-的云中鹤,恰好与徐志摩的一个笔名相同,“恶人”云中鹤尽管轻狂,却也在西夏搭救过轻生跳崖的王语嫣.

超越正邪

《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作品使金庸得以在正邪对立之外拓展了武侠小说的内涵.金庸曾说:“武侠小说和其他小说一样,也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

金庸研究者严晓星认为,在《神雕侠侣》与《笑傲江湖》之间,金庸创造了一系列超越一般意义的“正邪”的人物.杨过曾叛出全真教,-度不顾民族大义,投到蒙古南征军中效力,还图谋刺杀“侠之大者”郭靖,己很难以一般意义上的正派人物去界定.《笑傲江湖》则以令狐冲、刘正风、岳不群等人为代表,更猛烈地冲击了一般意义的正邪之分.在神雕、笑傲之间,还有在正邪间“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张无忌,遭受命运捉弄被正派人士逼得走投无路的萧峰等形象.

金庸曾写道:“我初期写的小说,汉人王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中特别明显.”

在《倚天屠龙记》中,作为反派的武当派在张三丰带领下改邪归正,成为和少林齐名的门派.张无忌让邪教明教与六大门派和解,共同对付蒙古侵略.作为《天龙八部》的男主角,萧峰身上也出现了血缘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冲突.韦小宝兼有天地会与朝廷的职务,整个历程都在两个身份中游离与平衡.

《笑傲江湖》的后记中,金庸称:“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学者陈平原曾概括金庸对于武侠小说的基本看法:武侠小说是娱乐读物,类型的高低与作品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武侠小说也和其他文学作品—样有好有坏:有才华的作者能提高武侠小说的地位;“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到封笔时,金庸已有了15部作品,他将其中的14部书名各取一字作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70年,金庸开始全面修订自己的14部武侠小说(除—万多字的短篇小说《越女传》未改).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庸说:“我修改的原则是故事的结果不变,人物不变,只是对一些前后矛盾的情节进行修改.”

最明显的变化,是金庸对原作中爱情故事的改写.在改写后的《射雕英雄传》里,他加入了黄药师和梅超风之间的感情纠葛.在《碧血剑》中,原本袁承志对青青-见钟情,非常专一,后被金庸改为袁承志被阿九吸引,甚至爱上了阿九.《天龙八部》的结尾,段誉并没有与王语嫣结成连理,而娶了木婉清、钟灵以及西夏公主的侍婢晓蕾.王语嫣在离开段誉后,重新回到慕容复身边.

杨过与小龙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成了金庸改写动作后唯一的存留.金庸曾这样解释自己爱情观的改变:“现在了解人和事多一点了,知道世界上像小龙女和杨过一样的人太少了.比如袁承志对他女朋友青青,有三心二意,但最后也没变心.三心二意是现实中有的,完全没有反而不现实.人生最理想的是专一的爱情,但不专一的爱情常常有,这样改更接近现实.”

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庸说:“我的小说以前没有大的修改,现在要修改,跟进入文学史没有关系的.我的想法是,把以前小说里的错误进行改正,把留下的遗憾挽回,修改主要是围绕情节来进行的.现在感觉以前写得不怎么好,现在改得好一点也可能改得坏一点.后来思想比较成熟,感觉胡闹的地方就改?——下,删掉?—些.”

金庸曾对媒体表示,“我希望我的小说50年、60年以后人家还能看,我过世之后,100年后还能看.”

深入内地

金庸的小说来到台湾与大陆后,在两岸不约而同地经历了长时间的“地下”流通.1959年,台湾当局查禁了404种武侠小说,包括多部金庸小说,指其“颠倒历史,混淆是非”.为躲避审查,台湾书商更改书名,甚至将作者署名改为古龙.

直到1970年代,金庸以《明报》创始人身份到访台湾,得到了高层礼遇,加上出版人的游说努力,当局才批准了《金庸作品集》的出版和报纸连载.

这个时候,金庸小说也悄然流入内地.作家丁华回忆,1976年春末夏初,一位在远洋轮上工作的海员有一套不全的旧版《笑傲江湖》,“将书借给我时,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须归还,他们要出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家都十几岁的年纪,苦于无书可读,有什么书拿起来就读.此时能读到金庸小说,真是饕餮盛宴了.开始读金庸,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金庸江湖”网络版主刘国重对记者解释:“跟很多朋友交流过,多数是先看《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后来接触到小说原著,就-发不可收了.”

从1960年始,邵氏已经推出多部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著名导演楚原、张彻都曾执导,不过票房反响平平.反倒是电视播出的几部改编版本,收视大好,在重拍《射雕英雄传》前,无线电视对香港观众做电话调查,结果显示20%的观众看过原著,70%对改编表示赞成.无线还举办了“理想黄蓉形象”选秀,由金庸的好友倪匡,导演徐克、楚原、杜琪峰等人担任评委,从中选出了演员翁美玲.这部1983版《射雕英雄传》引进内地后,最终轰动一时.

金庸在此之前已经两次到访内地,1981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副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香港 《明报》社长查良镛,谈论了中国当前的若干问题”.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也推动了曾经作为“通俗文学”受到压制的武侠小说,以“香港文学”的角色获准公开进入内地.这一年,金庸全部作品在内地正式出版.1985年,金庸小说在中国内地销售超过四千万册,这还不包括无法计数的盗印.

影视剧使金庸作品更加受到普罗大众的青睐,但关于金庸小说的雅俗之争,也从未休止.作家王朔曾经评价,“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金庸刊文做出了礼貌的回应,“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L,的.”

学者钱理群第一次被学生提问金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时,感到吃惊,“这或许只是年轻人的青春阅读兴趣,是夸大其辞的”.直到有一天他精神苦闷,无意中拿起金庸小说,“没料到拿起就放不下”.《倚天屠龙记》中“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一句让他有如雷击,自己添上了一句,“怜我民族,忧患实多”.

“对这样的震撼心灵的作品,文学史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能够视而不见,摈弃在外吗?”钱理群在一篇评论中写道.

对于自己的小说广为流行,金庸的解读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大概是武侠小说比较根据中国的传统来着手.……武侠小说,一方面形式跟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类似,第二它写的是中国社会,更重要的,它的价值观念,在传统上能让中国人接受.是非善恶的观念,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基本想法没有很大改变.”

“出海”

金庸小说最初远播海外是在东南亚,甚至早于中国内地.1950年代末,金庸小说在香港报刊上连载后,在东南亚就有大量译本面世.

印尼文译本大受官员至民众的欢迎,带动了印尼本土的武侠小说写作.泰文的“射雕三部曲”则从1958年至今已经出版了四个译本,再版数十次,书名译作《玉龙》.越南有一则流传已久的段子,称曾有南越政府议员在议会吵架时,用“岳不群”“左冷禅”互骂.

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的金庸讣闻中写道:“在新加坡,即使是没有读过金庸原著的电视迷,大概也熟知他钟爱的那些人物.”

由于文化的相近,金庸在日韩也大受欢迎.正式获得授权之前,已有十二家韩国出版社盗译了金庸小说,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朴宰宇曾说,“十多年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韩国卖出总部数号称是100万部.”

1996年,金庸与日本德间书店签约,很决推出了《金庸全集》及多部小说译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冈崎由美是其中一位译者,作为多年的金庸迷与研究者,她曾说,“尽管日本读者未必可以明白金庸作品中的诸多武功招式,但也觉得武功名称富有诗意,相比武打场面的描写,日本读者普遍对于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更为感兴趣.”

最早的英文译本出现在1993年,这本《雪山飞狐>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发行,香港学者莫锦屏翻译.英国媒体人晏格文曾担任路透社亚洲区编辑,他用十年时间翻译出版了《书剑恩仇录》(The Book&The Sword).汉学家闵福德为这本书做了审订,随后几年,他又组织翻译了三卷本《鹿鼎记》.他说:“那是金庸构筑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半是玄想,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金庸的小说里,你会遭遇许多的古怪和许多的美妙.”西方推广者倾向于把金庸放入西方文化进行类比,帮助读者理解.例如,晏格文在译序里写,“金庸创作的人物己然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狄更斯《雾都孤儿》的主角奥利弗,特威斯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读者一般.”法国驻港领事孟嗣德则说,金庸先生是“东方的大仲马”.

《纽约客》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如此介绍金庸:其作品在华语世界的文化流行程度大约等于“哈利,波特”与“星战”之和……金庸将江湖交织融贯于中国历史,这就像是托尔金把自己的创造力带向了查理曼时代的欧洲.

美国华裔赖静平创立了武侠小说翻译网站“wuxiaworld”,他笔名为“任我行”,尝试翻译的第—本中文小说就是金庸的《天龙八部》.他时常卡在“修罗刀”这样的词上,花几小时翻查字典.仅枯荣大师和鸠摩智在天龙寺前的一段对话,他整整翻译了两天.当译到乔峰被赶出丐帮,他“永远地放弃了”,“太难了”.

在这些国外文学社区里,业余译者的热情是层出不穷的,志愿者们已经翻译完了金庸的14本小说.

金庸愿意把金钱与精力投入于支持外语翻译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家马家辉告诉记者:“一个作家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觉得你们研究得不够,假如你们愿意花时间精力想去研究,我当然支持了,我又有能力,又有影响力.我觉得这是金庸做人的认真.”

2005年,剑桥大学校长爱莉森,理查德女士阅读了《鹿鼎记》英译本,十分赞赏.在她的引荐下,金庸获颁剑桥荣誉文学博士名衔.此时金庸已经81岁,他主动提出赴剑桥攻读普通的博士学位,“我到剑桥求学并非为了学位,而是感到本人的学问不够”.

金庸小说最新的英译本在2018年出版,这本《射雕英雄传》第一卷在亚马逊书店获得销售冠军.出版人告诉媒体,英语国家这么晚才发庸,“真的太不可思议”.(资料来源:《南方周末》)

简而言之,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造梦者和金庸和文学江湖方面的金庸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金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从金庸武侠小说谈高职学生现代侠义观的培养 摘要武侠小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武”和“侠”,这两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金庸武侠小说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做到了雅俗共赏 他的小说就是一.

2、 金庸武侠小说和《易经》渊源探微 张 瑾内容摘要易学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学之源”,中国传统武术与易学也有不解之缘 而作为武侠经典的金庸小说亦绕不开易学之理 金庸笔下的“武侠”与&ldqu.

3、 当代武侠小说家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2 1944年考入重庆政治大学外交系 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

4、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以金庸武侠为例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以金庸武侠为例李巍摘要当代中国武侠小说中大侠的命运结局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在归隐与死亡的宿命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齐一化 然而这种独特的归隐.

5、 三段婚姻一场情,大侠金庸是凡人 作为最享有盛名的华人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被数以亿计的人知道并记得 但他一生的三段婚姻、一段情却鲜为人知 其实,他爱的时候深爱,不爱的时候也干脆狠心,他辜负过别人,也被人辜负过.

6、 聂卫平追忆金庸:查先生是我人生的师父 金庸先生是我1983年收的徒弟,他大我28岁,其实是我的长辈了 但他是一个非常谦和重礼数的人,非要叫我“师父” 在我这一门里,他是“大师兄”,见到常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