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类期刊 环境保护杂志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环境保护期刊编辑部 环境保护政治论文 有关钢铁厂环境保护的论文题目 继电保护英语论文 保护环境科技小论文 环境保护责任书论文3000字

保护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现状概述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保护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5

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现状概述,本文是保护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二十四节气和概述和传承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王晓鸣

(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部,北京 100026)

[摘 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于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长期以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拟对目前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方式进行梳理, 以期对二十四节气未来的传承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将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即黄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它形成于黄河流域,是古人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总结,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长期以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还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标注在国家通用的日历中.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还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承和保护好二十四节气是每一代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在以往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过程中,前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二十四节气,使二十四节气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本文拟对目前传承保护方式进行梳理,以期对二十四节气未来的传承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情况概述

(一)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情况

2006年5月20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申报主体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获国务院批准,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浙江省衢州市“九华立春祭”、浙江省遂昌县“班春劝农”、贵州省石阡县“石阡说春”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14 年11 月11 日,浙江省三门县“三门祭冬”、湖南省安仁县“安仁赶分社”、湖南省花垣县“苗族赶秋”、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壮族霜降节”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此外,2006年河南内乡县衙“打春牛”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浙江杭州“半山立夏习俗”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入选国家及联合国非遗以及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一方面是将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活动以遗产的名义确定下来,从国家乃至世界层面给予关注、保护和重视,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不同地区类似遗产的抢救保护,加强了广大民众对于二十四节气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宣传保护二十四节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展演、交流、活动情况1.传习场所情况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测量建筑之一———河南登封古观象台,至今仍在向人们讲述着二十四节气的故事.每年这里都会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户外实地教学,学习和掌握利用观星台测量日影、测算节气的方法.每年夏至,来自郑州、洛阳以及附近地区的天文爱好者,也会来到古观星台,进行日影的测量.同时,告城观星台传统观测技术传承人曹书敏至今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测影活动.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古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 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

北京天坛公园南门西侧护城河北岸,建有二十四节气公园,公园总体面积为2万平方米,主体部分为24根节气柱,柱高7.2米,每根节气柱上均刻有该节气的介绍、歌谣和代表性图案,每组节气柱周围,还分别散落着精雕细琢、呼应节气的二十四番花信的花球,丰富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知识.与此类似的还有华中农大二十四节气柱,是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南面小广场的一处人文景观.

此外,二十四节气主题景观及传习场所还有:

浙 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我国现存惟一的春神殿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圭表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室外展区二十四节气图

北京地坛公园二十四节气地雕

北京鸟巢景观大道二十四节气景观

安徽淮南八公山二十四节气景观

宁夏吴忠市中华黄河坛二十四节气图

腾柱

陕西西安钟鼓楼二十四节气鼓

四川南充市气象公园二十四节气竹简浮雕

湖南郴州市汝城神农园二十四节气图

广西南宁市气象科普园二十四节气浮雕墙

广东佛山市第一中学二十四节气圆盘

河南商丘市古文化旅游区花戏楼正对着的三商大道两侧二十四节气石刻

山东济南市历山路解放桥附近二十四节气文化墙

山东济宁汶上县二十四节气广场

山东莱阳市照旺庄镇西陶漳村农趣园二十四节气雕像

海南三亚市亚龙湾“图腾雕塑群”文化广场二十四节气雕像

天津市天后宫中刻有节气歌的石块

安徽淮南市“二十四节气”主题邮局等.

以上种种,或古老或现代,作为景观或传习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项文化遗产之重要和宝贵,也时刻在向人们宣传和科普着二十四节气.

2.相关民俗活动传承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浙江遂昌大田村村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参与的班春劝农活动,基本复原古代祭春活动场面.从此,遂昌西部地区民众纷纷效仿,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遂昌城乡群体的民俗活动.2009年,大柘镇大田村建立了“班春劝农”活动基地,举办一年一度的班春劝农活动.同时建立了大田“民俗馆”,*农耕文化的实物资料,对农耕文化采取系统的保护[1].

2005年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恢复了“立春祭”,至今已举行12次.每年的立春日,当地人都会举行仪式祭祀春神句芒,青年男女头戴鲜花,进行包括贴春牛图、扮芒神、迎春、鞭春、踏春、探春、采春、尝青、戴春等仪式,并有演戏和各种娱乐活动[2].

贵州石阡县每到立春时节前后,春官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派发春贴,进行说春活动[3].

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

湖南安仁春分前后三天赶分社,祭祀炎帝神农氏,举行开耕仪式,以求风调雨顺.这三天,大家吃药膳、买谷种、交易中药材[4].

从2012年开始,杭州拱墅区每年立夏举办半山立夏节活动,有摘青豆、搭灶头烧乌米饭、称人等活动[5].

每年立秋时节,苗族同胞身穿盛装,成群结伴,在传统秋坡上欢聚,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共庆“赶秋节”,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青年男女则在赶秋节上以歌传情,寻觅佳人[6].

每年霜降节后的9天内广西壮族地区的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会举行壮族霜降节,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祈盼五谷丰登[7].

每年冬至时节,浙江三门县海游镇悬渚村举行祭冬仪式,有取长流水、吃冬至圆、祷告祈天、拜祖、演祝寿戏、设老人宴等民俗活动[8].

此外,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昌平区百善镇孟祖村立夏喝立夏粥活动、东城建国门街道的立春舞春牛活动、南锣鼓巷的惊蛰活动、和平里街道举行的夏至节、上杭稔田镇李氏大宗祠的春分祭祖活动等民俗活动,使得二十四节气相关习俗得以在民间活态传承,鲜活而生动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3.学校教育活动

“让年轻一代有兴趣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技术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能力去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方式之一.”[9]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保护暣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暤的业务指南》中要求“在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编写的学校课程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10].《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年12月22日)也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11]对儿童及青少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传承非常注重学校教育.

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如小学语文课本有《节气歌》,《新华字典》附录有《二十四节气表》,高一地理课中二十四节气是必修知识点等.除此之外,各地还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特色课程、编写乡土教材、举行节气活动,如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编写校本教材《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依托二十四节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12].河南告成中小学讲述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背诵相关谚语.杭州胜利小学开办“谷雨”时令课程,让孩子们在谷雨这天给二十四节气排排队,合唱节气歌、聆听“谷雨祭海”“谷雨茶乡”“谷雨仓颉”的民俗故事、学习农谚、亲手设计制作书签送给爸爸妈妈、民俗知识竞答大擂台等[13].苏州图书馆胥中分馆在2010年12月份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为主题,为胥江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阅读课,向同学们介绍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并推荐有关二十四节气及民俗的相关书籍[14].2013年贵州石阡县花桥镇设立花桥中学说春传习班,使非遗进校园工作得到长效持续有序开展,举办了“说春”比赛,花桥中学少年宫最具特色的“说春”兴趣小组还在说春室举行了“春贴”印刷竞赛[15].中国农业博物馆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黑龙江博物馆开办“第二课堂”之《二十四节气之旅》[16].此外,春分时节进行立蛋活动[17],立夏举行碰蛋、称人活动[18]等也是很多幼儿园、小学经常举办的节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孩子们从小就对二十四节气有所关注和了解,其影响将会渗透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生活中,使二十四节气及其精神内涵得以代代相传.

4.艺术创作情况

二十四节气是很多文人墨客、艺术家们喜爱的题材,因此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丰富多彩,如二十四节气系列插画、绘画、博古图、篆刻作品、书法作品、文学作品、邮品等,并在此基础上举办的书画展、艺术展等,此外还有根据二十四节气创作的艺术演出,如北京现代舞团的大型舞剧《二十四节气·十二声》,以二十四节气为创意,结合南方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创作的二十四节令鼓等.这些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传播和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三)影像记录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影像记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影片,一类是照片.与文字记录相比,影像具有视觉与听觉的直观性,在表达上往往具有文字难以比拟的力量,因而对提高人们对民俗类“非遗”保护的意识有强烈的积极作用[19].

中国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1997年2月到1998年1月19日播出《二十四节气》,播出时间延续整整一年.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2012年策划并拍摄《二十四节气微纪录短片》,拍摄时间历时一年,小组成员自驾全国,行程累计三万公里拍摄完成,还通过与网络合作,结合征集网友创意视频作品制作完成.

新东方烹饪教育携手土豆网倾力打造《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介绍不同节气适宜当季食用的美食.

中国农业博物馆拍摄《二十四节气》,常年在博物馆三幕影院播出.

此外还有很多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各地二十四节气之美.

(四)媒体宣传情况

如今在大力弘扬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下,二十四节气成为各媒体关注和宣传的要点,每到一个节气,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都会对相应节气进行报道,对民众进行科普宣传.如作为国家主流信息载体的电视台《新闻联播》会在相应节气播报二十四节气.就在2016年立秋时节,电视台还特别制作了节气公益广告《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立秋篇),邀请著名主持人康辉代言.有的网站专门设立了二十四节气专栏,如北京电视台BTV纪实设立二十四节气网页、新华网二十四节气专栏、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专栏、中国天气网二十四节气专栏等,向民众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

二、二十四节气研究情况

(一)相关论著情况

二十四节气相关论著蔚为大观,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二十四节气综述类,包含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农事活动、民俗活动等的介绍,如王晓梅编著《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董学玉和肖克之主编《二十四节气》、高倩艺编著《二十四节气民俗》等;指导农事类,如安徽省农林科学院编《节气和农事》、陶毓汾和朱履宽编著《节气气候农业》等;养生类,如迷罗著《24节气养生法》、曾子盂著《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等;文学艺术创作类,如林帝浣著《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李颜垒著《新岁时歌:古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等;生活指导类,如《跟着节气去旅行:亲子共享自然的24个旅程》、种籽设计《台湾渍:二十四节气的保存食》等,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论著有从学术研究角度进行分析的,有从大众科普角度进行描述的,还有用唯美图画形象说明的,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在二十四节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进行了有益而有效的尝试,对二十四节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保护作用.

(二)相关论文情况

二十四节气相关论文也极其丰富,有历史溯源角度的,如沈志忠《二十四节气形成年代考》、梅晶《上古节气词的演变及二十四节气名的形成》等;有传承发展角度的,如周红、刘东南《谈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尚超《浅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传承》等;有农业生产角度的,如王丽、周双玲《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王廷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有不同地区民族角度的,如房若愚《哈萨克族节气的牧业特点及比较研究》、王国民《从二十四节气看北方地区水产养殖》、孙敏桢《日本的旧历与二十四节气》等;有养生角度的,如陈霖《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等;有非遗保护角度的,如包艳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角下的“春捂秋冻”》等;还有学校教育角度的,如王荣荣的《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等,不一而足.不同学者从各自视角对二十四节气进行着研究和诠释,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传承方式进行着深入的挖掘和探讨,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问题与展望

综合以上种种,这些保护方式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对唤起全社会抢救保护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都具有积极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在未来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中,如何使二十四节气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依附关系的紧密程度发生变化时,在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赖于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如何做到不形式化,不为保护而保护,如何更加深入地探寻其精神内核以及其存在对于现代和未来社会的意义,使之在新时期更加鲜活、生动、充满活力地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对于非遗保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非遗只有融入现代生活,形成适应当代社会的生存发展机制,才是真正得到保护和振兴.对于非遗的保护,就是要努力推动传统文化在自身文化生态系统中向现代性的转型与转换,延续非遗与人们生活的“共生”关系[20].

如何使其能够贴近现代生活、适应现代生活,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合理的空间,学者们也给出了一些视角.如有人认为非遗项目的良性发展,一个有利的文化空间不可或缺,这类空间包括建筑、聚落空间、传统节日等文化空间;也有学者认为唤醒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由他们自己来选择和确认文化的本真性与保护传承方式,才是非遗保护的合理途径.因此要将非遗保护的社会工作与日常传承、展演区分开来,对于非遗保护的社会工作应以政府为主导和主体,而日常传承和展演活动,则应该以民众为主体.再有就是对传承人及享有该文化遗产的社区的重视和扶持等.这些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都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我们未来进行保护传承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巨大的努力.

综上而言: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二十四节气和概述和传承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保护本科毕业论文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皖北地区道家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现状和 周 玉(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 皖北地区为道家文化发源地,这里具有丰富的道家文化资源 近年来,皖北各县市在传承与保护道家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2、 二十四节气:中国第五大发明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二十四节气源于古代中国人对于天文、天象的观察 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2 7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

3、 中国食品出口美日的贸易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美国和日本是中国食品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随着中国与美日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对美日食品出口贸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结合中国与美国和日本贸易摩擦的背景,分析了2007—2016年中国.

4、 讲好安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十八大以来安徽文化开放的经验和 杨孝青十八大以来, 围绕 “讲好安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贯彻落实安徽文化走出去战略,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单位牵头,共组织对外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项目 44 批次、74.

5、 二十四节气养生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养生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创立的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通过养精.

6、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冬、小雪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 我 国 劳 动 人 民 随 着 农 业生产的发展而创立的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类机体 的 变 化 、 疾 病 的 发 生 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