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软考论文范文 考北大生要发表论文吗 事业单位考文 软考论文答题纸 技师考文 毛概考文 自学考文提纲

古史钩沉丹青考本科论文范文 和古史钩沉丹青考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古史钩沉丹青考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7

古史钩沉丹青考,本文是古史钩沉丹青考本科论文范文跟古史和丹青和钩沉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按:30年来持续披阅古籍,浏览考古报告和文物,深度窥视中国美术这个尚未的大黑箱,其整体框架和一些局部在我眼前变得清晰.鉴于友人祝斌、邹跃进、黄专先后去世,倍感生命无常,不知何时会突然中断,紧迫感变得强烈.《画刊》开辟“古史钩沉”栏目,使我有机会整合涉及美术的各种知识碎片,从文艺表征的色彩开张,再铺排关于工艺美术、雕塑、建筑、书画及其理论的新见解,凡是*陈说或前人未曾涉猎、未曾详述的议题,言必有据地道来,了却自我觉悟之外的一桩心愿.

石 青

石青是正宗的青色颜料,色象等同于现代颜料中的蓝色.石青古名青雘,含铜的矿物.由于产地、形态和色质有别,又名空青、曾青、扁青、大青、天青、碧青、滇青、甸青、回青、藏青、铜青,简称青.敦煌壁画中的青色颜料,隋代以前,主要是从西域进口的青金石,隋唐之际主要是石青,唐代以后主要是人造的群青.[2]

周代石青产于昆仑山,是当地献给周朝的贡品.春秋时期,秦国的明山出产曾青.战国时期,南海地区出产曾青,四川盆地也产石青.按西汉刘向的记载,当时的石青产地在四川的越嶲山,地点在今西昌市西南,出产地伴有铜矿.当地的石青矿块中部空虚,因而名叫空青.汉代以前,楚地出产青雘、丹砂、雌黄、白垩与白坿等作为正色的颜料.南朝齐国的曾青产地在衡山的曾青岗.南朝的梁国,四川峨眉山的南面出产空青.梁国的西北境占据汉水流域,相传汉水的西山有九口井,井中经常冒出几丈高的五色烟,说是以往有人在井中弄出几十斗空青.唐朝的石青,产地有四川的越嶲山、河北蔚县、湖北鄂州和江苏扬州地区.宋代,潼川府每年向朝廷进贡曾青和空青,潼川在今四川三台.[3]

石青颜料以矿石晶莹透亮、颜色深重为上品.矿石捶碎之后,剔除颜色太浅的部分,淘洗干净,在乳钵中加胶,研磨.一钵5斤重的原料,研磨10天至半月.当表层浮现肥肉似的光泽,杵钵研磨又听不见声音,这道工序才算完成.随后倒进开水搅匀,沉淀之后再把水倒出,底层的渣滓也一并清除.反复倒进几次开水,直到胶质去尽.这是因为石青以及石绿两种颜料,只能在使用时临时掺胶,否则颜色会发灰.然后再注水,沉淀,底下的一层名叫“头青”,颜色最深.再依次注入清水,沉淀出第二层、第三层,名叫“二青”“三青”;最浅的“四青”上面有一层粉质,叫做“油子”,不能做颜料.使用石青颜料,每次都要加一点清胶水,用瓷棒搅匀,沉淀片刻,把浑浊的部分倒掉.由于天然的石青昂贵,医家用药物涂在铜器表面,生出铜青,冒充空青使用.民间画工有时也用一份铅粉和三份佛青调和,代替颜色较浅的三青.[4]

空青的矿块中部空虚,因而名叫空青.宋代以前,品质最好的空青产地在铜官,颜色鲜艳深重.宁夏固原的空青山出产的石青,号称空青,但矿石的中间是实心.唐代以前,贵州牂牁的白曹山出产空青和曾青;重庆的巴郡出产空青,河南灵宝县和江西南昌县出产曾青和白青,江西新干也出产白青,色象发青的品质好.宋代以前,河北的蔚州、四川的蔺州、安徽的宣州、贵州的梓州都出产石青.其中安徽黄山、九华山北部和东部出产的品质最好,时常能采到空青.四川赤水流域的古蔺县的矿石片块大,颜色深重,但没有空青.空青矿石,大的像鸡蛋,小的像红豆;空壳状的矿石如同荔枝壳,里面的液体,味道酸甜.空青的中部物质,春夏变成液体;秋冬如同泥团,用黄连水浸泡,可以融化.江西上饶的杨梅青,形状像钟乳石的品质最好,大块的含有紫的成分.[5]

扁青的形状扁平,因而名叫扁青.矿石的颜色同空青、曾青接近,呈青黑色,研磨成颜料之后,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绿色.西汉时期的扁青,产地在朱厓山谷中,朱厓是一个郡,郡治在今海南琼山区东南.朱厓的扁青,后人称为绿青.汉代扁青的另外几个产地,一是甘肃武都;一是四川宜宾西南的朱提,或说朱提读为殊匙,地址在南海中;一是扶南,在今广西桂平一带;一是今越南北纬16度以南的林邑.这些产地的扁青,形体大如拳头,颜色纯青,其中也有空青.唐朝画论中记载的扁青,产地在今湖北鄂州,片块小,颜色纯正,是一种高级石绿.四川赤水流域的古蔺和成都东北面的梓州出产的扁青,颜色较浅.明朝的李时珍认为扁青不是石绿而是石青;石青是绘画颜料,颜色青翠,历久不变,俗称大青,产于湖北、湖南、安徽和四川等地;明朝两朝上卖的石青,名称有天青、大青、回回青、佛头青等,其中,西域出产的回青最贵.总之,唐代药物著作中记载的扁青、层青、碧青、白青,都属于石青.青、绿混称,同两者都象征春天有关.北宋时,石青的产地,在山西代县的代州、四川三台的梓州和江西上饶的信州.上饶西南的铅山县,出产空青和石碌.四川三台西南的铜山赖应山,出产空青.[6]

曾青,读为层青,层与曾在这里同音同义,表示矿石的文脉呈水平状,层层相叠,因而名叫层青、曾青,通常写为曾青.曾青出产在有铜矿而向阳的地方,年久生出曾青,形状如同黄连,连绵在一起又像蚯蚓屎.棱角呈方形,颜色深重,如同波斯进口的黛黑颜料,敲击时有金属般的声音.道家认为曾青是石绿的升华,色象对应东方的正色.曾青的产地,同空青的产地大体一致,只是形态不同而已.颜色发紫的石青,名叫佛青、佛头青,又称回青,产自西域.相传佛的头发呈现为这种青色,色象与现代颜料中的群青相同.西藏出产的石青,呈深青色,如同现代颜料中的深蓝,人称藏青.明朝的石青,由于供不应求,还从国外进口.除了西域伊斯兰教地区的回青,还从苏门答腊等地进口.当地政府进贡给中华帝国的土产,石青首当其冲.[7]

到明朝时,四川各地的石青矿料早已采尽,当时的高级石青产地在铜官,颜色鲜艳深重.铜官作为地名,在湖南长沙西北铜官山下,相传楚国曾经在这里铸造铜钱.铜官作为产铜的山名有四处,一处在安徽铜陵市的长江南岸;一处在安徽广德和江苏宜兴交界地;一处在浙江铜庐西八十里;一处在四川中江西南,这里应当是文献中所说的铜官.广东韶关附近出产的石青,品质不如铜官.宁夏的固原有空青山,不过出产的空青圆如铁珠,中部不空虚,其实不是空青而是白青.唐朝的张果是中国的八仙之一,他说空青也像杨梅.江西波阳和上饶出产的如同杨梅,因而别名杨梅青.上饶的杨梅青,形状像钟乳石的品质最好,大块的含有紫的成分,要上山挖洞开采.北宋时,真宗皇帝经常下令到上饶寻找石中有液体的空青.四川的雅安和北代山,有拳头和鸡蛋大的空青,里面的液体像油,治疗眼病有特效.出铜矿坑中的也很好,适合作绘画颜料.各种石青,有人认为曾青最高级,空青其次,杨梅青再次,表明空青和杨梅青有区别.道家声称铜获得紫阳之气,生出铜绿,铜绿过200年变成石绿,曾青和空青是石绿中得道的部分.这种宗教话语,既无法证实也很难证伪.[8]

汉代前后,石青是炼丹术的主要原料.所炼的丹药,据称可以使人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受到众多帝王将相、贵族和富豪们的关注,致使石青的供需失衡.唐朝以前的中国绘画,以赤色的丹砂和青色的石青为常用颜料.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各地大建寺院,绘制壁画和彩塑,石青的用量大增.石青又是一种高效的眼药,被医家推崇,但到了明代,由于昂贵,普通的药铺已经很难见到,因而历史文献常常能发现国家对石青开采的垄断.东汉的宫廷,设有画室,由少府管辖,首长名叫画室署长,由太监担任.包括石青在内的颜料采购与管理,大体属于他的职责.元朝宫廷管理绘画和工艺的部门名作画局,首长名叫画局大使.明朝设置有颜料局,属于工部虞衡司的下设机构,曾配备大使一人,正九品,负责管理淘洗青绿原料、水银、黑丹等炼丹的药物.[9]

朱 砂

朱砂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很特殊,它是神的化身而不是单纯的颜料.如果对笃信丹砂的人去做机械地分析,说它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物理特征是赤色晶体,无异于说长城是一条5000千米长的泥土墙,表面粘贴摄氏900度以上高温烧制的灰陶六面体,不免大煞风景.作为颜料,朱砂又名硃砂或朱沙,简称砂或沙.作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它又名丹砂、丹沙、丹干、丹矸、丹.在战国以前,丹有青丹、赤丹、黄丹、白丹、黑丹五类.古人议论丹,通常是指赤色的朱砂.朱砂是今人所谓的中国红的实证,出土文物最具典范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内棺纹饰使用的朱砂,如果用当今油画颜料进行调制,大约是大红(65%)加中黄(15%)加白色(15%)加黑(5%)合成,明快而又沉着,具有视觉磁性,耐看,绝不是北京鸟巢或充斥天下的中国结采用的大红,刺目害眼,俗不可耐.[10]

唐朝张果是道教八仙之一,他把朱砂分为三品,上品名叫光明砂.光明砂生长在石座上面,一座有五、七、九、十二枚砂,如同含苞待放的荷花,赤光闪烁.每座有一枚大砂,重约2斤,形状像国王;周围的小砂,重约1斤,形状像大臣而朝向.其中以九枚和十二枚的最有灵气.此外,一座周围有杂砂一二斗,环抱朱砂,形成荷花尖的形状,黑夜放在赤色的丝绸上,光明通透,也算上等.唐玄宗开元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朱砂的有五个州.一是州府在今陕西略阳的兴州,产砂地点位于陕甘交界的接溪山;二是贵州沿河附近的思州;三是湖南沅陵的辰州;四是湘西与贵州交界处的锦州,产砂地点在今湖南芷江南约50千米处的晃山;五是湖南龙山和张家界之间的溪州.其中,辰州和锦州出产和进贡光明砂.唐宪宗元和年间,溪州每年向皇帝进贡朱砂11斤,每斤约合597克.这意味着到了唐代,朱砂已经变得珍稀.[11]

《山海经》第一作者相传是治水的大禹.书中记载了一条名叫赤水的河流,地点在南方,当地出产的小颗朱砂,形状像粟米,被称为丹粟.从大禹到汉朝的2000年间,地方政府进贡给政府的朱砂,主要来自长江中游.发源于湖北南漳荆山的睢水,位于汉水和长江之间,出产丹粟,丹粟于是成为睢水的别名.睢水地处楚国腹地,楚国墓葬中的漆器,多用朱砂作赤色颜料.其中,大中型墓葬朱砂涂饰的器物,色象明快,中小型墓葬器物的色质不纯,色象灰暗沉着.睢水是距离中原最近的朱砂产地,名气不大,应当同色象不佳有关.[12]秦汉之际的朱砂,最靠近都城长安的产地在甘肃东南的武都一带,其次是四川盆地的涪陵地区.涪陵地区有一名寡妇,名字叫清.她的前辈曾经发现朱砂矿坑,成为几代人的专利,家产无法计量.秦始皇迷信仙丹,把她视为上宾,特地为她营造了一座台,当地人把台山称为贞女山,地点在今重庆市长寿东北约30千米处.[13]

名气最大的朱砂产地,东距长沙的直线距离300千米左右.那地方古名辰州,今名为辰溪,出产的朱砂号称辰砂.辰砂是上品朱砂,辰砂中的光明砂又是朱砂的极品,历来深受炼丹的方家和医家推崇.西汉长沙国国君夫人的棺材,也就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的内棺,用朱砂颜料作为漆画的主色,鲜艳无比,表明是正宗的辰砂.同辰州朱砂匹敌的是锦州朱砂.锦州是唐朝政府在辰州境内新设的一个州,州府地点在今湖南麻阳,东距辰溪龙门山约50公里,那里是光明砂的主产地.麻阳高级朱砂出自万山的崖壁之中,当地的犵狫人用火烧崖开矿.此外,宜州和阶州的朱砂质量也是上乘而仅次于辰砂.宜州在今广西宜山县,阶州在今甘肃陇南地区的武都、康县一带.南朝时期,由于辰砂开采殆尽,民间医生都将武都仇池出产的朱砂当作正宗朱砂,它由正的雄黄和嫩的雌黄夹杂而成.南朝著名道人陶弘景指出“正宗的朱砂产自涪州”,地点在今重庆武隆、南川一带.这一带与湘西朱砂产地都靠近巴郡,人称巴砂.广东临漳的朱砂,同巴砂的质量相当,以砂矿光明透亮为上品.有的朱砂矿石如同云母呈片状,称为云母砂,而像樗蒲子和紫石英形状的称为马齿砂,砂质粗糙,不能炼丹,却可以作为绘画颜料.开采朱砂,先挖几丈深的坑才能发现矿床.即使是同一产地,质量也有高下,产自水坑的优于产自火坑的矿石.药物学家指出:朱砂分土砂和石砂两类.土砂的颜色发黄发黑,不能充当绘画颜料.石砂也分高下,如广东出产的越砂,矿石大如拳头,小的如同鸡蛋鹅蛋,夹杂有土石,质地不细腻,颜色不鲜明.[14]

正宗辰砂呈紫色,如同铁锈色,但光明透亮.广西宜山出产的朱砂,颜色都呈深赤色.春州和邕州也产朱砂,春州在今广东阳春县,邕州在今广西南宁市南.这两个地方的河水都呈赤色,出产的朱砂颜色发紫发灰,不能做药材.甘肃武都的朱砂,质量又在它们之下,也不能做药材,只能做绘画颜料.[15]

东晋名士葛洪在他的晚年,想要炼丹延寿,听说交趾附近出产朱砂,请求皇帝委派自己担任勾漏县的首席长官.交趾的州府在今越南的河内,皇帝考虑葛洪是开国功臣,而交趾是京城犯了法的官员下放的地方,怎么能让他去当县官呢,不许.葛洪表示自己不是为了当县官,而是那地方出产高级朱砂.勾漏县出产朱砂的勾漏山,位于广西北流县城东北5千米处,山上有宝圭洞,洞有三室,相传葛洪曾在那里炼丹.当地的朱砂呈紫红色,不过有个大洞的矿石却呈白色,称为白沙,洞名白沙洞.它同宝圭洞、玉阙洞、桃源洞合称为勾漏洞,洞前就是魏晋勾漏县的官府所在地.[16]

唐代张彦远记载,唐朝画家使用的朱砂颜料,产自武陵郡有水的矿井中.武陵郡是汉朝的一个行政区域,相当于秦朝的黔中郡,郡府南迁到今沅江中游的溆浦县城,西南40千米处龙门山,就是光明砂的主要产地.这一带唐朝改为辰州.唐代朱砂颜料的另一个来源是磨嵯,地址在今福建省建瓯县.[17]

北宋的高级辰砂依旧产自辰州,当地光明砂的矿井深达二里,可知开采之烈.南宋时期,辰砂产自沅州.辰州在沅水中游,沅州在沅水上游,相距不到200千米.两处产的朱砂,同广西宜山的朱砂类似,颜色正赤而稍带紫色.南宁出产的邕砂,颜色深紫而稍微发黑.不过宜砂和辰砂尽管质地优良,但不能制成仙药,因而葛洪不看重它们,而是器重广西出产的朱砂.南宋时期,归德州的大秀墟,出产一种金缠砂,矿石如同大箭头,表面有金线纹路,被道家视为真正的仙药,服食这种朱砂而得道成仙的高人,据称可以改变自己的相貌和体质.归德州属于邕州,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郊.当地出产的朱砂,取一点粉末咀嚼,颜色如同鲜血,宜砂和辰砂都有所不及.这地方开采朱砂,半夜望过去,满山隐约有火光.宋代的朱砂产地,还有江苏的溧水,重庆彭水县的绍庆,四川宜宾与沐川之间的商州,越南谅山东北出产芙蓉朱砂的古州,湖南芷江西的奖州,广西昭平的富州,湖南绥宁,广西邕江源头中越交界以南一带的广源,贵州定番的南宁州.此外,贵州德江的牂牁,四川盐源的昆明,贵州思南的充州等地少数民族聚集区,也都曾向朝廷进贡朱砂.[18]

明代的上等朱砂,通常要挖十几丈深的矿坑才能发现苗头.一块块石色的砂床,上面有鸡蛋大的矿石,主要用于炼丹.次一等的朱砂矿石做颜料或炼汞,其苗头没有白石床,几丈深的矿井就可以挖到.有的矿床杂有青的石头,有的夹杂沙土,矿石外表多裂纹.这种朱砂,贵州的婺川、镇远、铜仁三县特多.四川宜宾与沐川县之间的商州和甘肃东南的秦州,也都出产这类朱砂.[19]

自古用于炼丹的朱砂,大都出自南方.南方五行属火,火色如丹,因而中国的南部别名丹、丹野、丹冥.不过除了中国的南方,西域也有朱砂产地.昆仑山位于周朝都城的正西方,那里有一个方国,周朝政府要求进贡的七种土产,排位第一的是朱砂,第二是石青.[20]

宋朝的国教是道教,这个朝代是中国使用朱砂的狂热时期,也是炼丹从极盛转衰的前夕,朱砂用量猛增.宋朝天命是火德,赤色是国家的德色,宫廷仪仗、帷幔、建筑彩画多用赤色,而经久不变的赤色颜料,首推朱砂,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朱砂用量很大.帝王和贵族的礼服多用赤色,四品五品官员礼服也用赤色,六品七品也可以借服赤衣.这些赤色的礼服,按照周朝传下来的传统,采用石染,也就是用朱砂作为主要染料染成,号称朱衣.宋朝的大纸制造技术普及和写实花鸟画的兴起,也造成朱砂的用量增加.宋朝文人阶层的扩大,导致彩色印刷术的发展和朱墨的广泛使用.自古以来由政府垄断的货物,分为七宗,第六宗包含朱砂.朱砂每年的产量和使用,都由工部的会计记录在案.宋神宗是迷信朱砂的皇帝,元丰元年,全国黄金产量超过万两,白银20多万两,铜1460多万斤,而朱砂只有3600多斤.不过受利益驱动,地方黑市活动十分猖獗,同朝廷的垄断行为暗中争斗.南宋建炎四年,仅一个月内,政府在广西宜州收缴的朱砂就有1000多斤.南宋乾道十一年,湘西地方首领吴自由的儿子,与同伴在麻阳县销售朱砂,被官府的治安人员拘押,诬告他盗窃,关进监狱.吴自由调遣地方部队300人和当地民兵包围州府,扬言进攻和声讨有关人员,事先又抓了州府的官员作为人质,被迫将三人无罪释放.[21]

朱砂既是颜料,又是治病和炼丹的药物.炼丹家对它的称呼五花八门,有仙砂、汞砂、真珠、日精、太阳、赤帝、赤帝精髓、朱雀、朱鸟、绛陵朱儿、绛宫珠儿等等,或用比喻,或用神话,故意弄得玄妙莫测.道家声称用朱砂漆成的食器,有助于长生不死.朱砂在周朝被视为毒品,历来的服食者大都是帝王和权贵,那是身份的标志.春秋战国及其历朝历代用于饮食的漆器,器皿内壁几乎都是用朱砂涂饰.[22]

朱砂作为周朝政府指定管理的物资,管理的官员职称名叫职金,司寇的属官,掌管有关金、玉、丹砂、空青的戒令,收受和区分它们的档次和数量,盖章之后入库保管.北宋时期,朱砂用量增加,曾特地成立“丹粉所”烧制丹砂颜料,供宫廷绘画和装饰.[23]朱砂作为颜料,贯穿着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历史时代.商朝甲骨文的书写,先在龟甲上刻字,再填充颜色,多数是黑色,少数是朱砂.商、周、秦、汉的贵族墓葬,棺材和随葬品用色,朱砂是主色.有些墓坑的底部直接铺垫朱砂.商周以来的墓室格局,是墓主人间生活的翻版,从墓葬可以推测当时使用朱砂的广泛.

用朱砂制成的墨锭,名叫朱墨.制作朱墨,先将高档的朱砂磨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滤掉渣滓.然后用秦皮水煮胶,用胶水浸泡17天,倒掉胶水,在阳光下慢慢地晾干,变成墨锭.使用时在赤色的砚盘中研磨,用来书写碑碣上的文字.制作时间同造黑墨一样,在每年的2月或9月,因为冬天难干燥,夏天容易发臭.如果没有朱砂,用朱红颜料也行.用朱砂制作的墨书与石碑,能渗透到石质中去,经久不灭,人称红墨.径山万寿寺大碑上,有宋朝皇帝写的字,到明朝时,风吹雨打几百年,朱砂痕迹仍然如旧,就是红沫书写的结果.[24]

次等的朱砂矿石,经过冶炼而升华为汞.把汞和硫磺加热,变成黑色的硫化汞,再经密封加热,升华为赤色的硫化汞,成为色象漂亮、覆盖力强的银朱.银朱是中国绘画常用的颜料,工艺绘画经常运用,也是制造印泥的原料.银朱继续提炼,可以得到鲜红而带黄味的朱磦.银朱的化学性能不稳定,易变质.敦煌壁画中用银朱调成的肉色,而今统统变成了黑褐色.宋代广西人用汞炼银朱,事先制作两个上下相扣的铁锅,密封.下面的锅像个钵子,里面放汞;上面的锅像盖子,顶上有孔,孔窍安管子,管子向上弯曲再下垂到锅外,管口浸泡在水中.用火烧下面的铁锅,汞蒸发后遇水凝固成头朱和次朱.头朱就是银朱,次朱带.明代人炼银朱,仍旧采用这种方法.锅下烧木炭,先将次等矿砂炼成汞,再如法炮制,炼出银朱.每斤汞加入2斤石亭脂研磨,炒成青砂头,装进罐子里,上面盖上铁盏,盏上压一把铁尺,拿铁丝兜底捆绑在一起,用盐泥封死缝隙;在地面插三个铁钎做桩,如同鼎脚,将铁罐放在上面,用火烧三炷香的时间,不停地用毛笔蘸水刷铁罐,使罐体保持低温,以便贴近铁锅的银朱颜色更加鲜艳.这种升华的方法,每斤汞可产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一斤只有十六两,多出的一两五钱,是加入硫磺之后的结晶.如果是皇帝和权贵家族使用的银朱,必须用高级辰砂或湖南麻阳出产的锦砂升华而成.银朱的成品呈块状,使用时要在石砚中研磨;如果用锡砚研磨,立即变成黑汁.用作油漆颜料时,只能加桐油调和,直接同漆汁调和,颜色会变得灰暗.[25]

注释:

[1]三国魏曹丕《与孟达书》:“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唐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唐高蟾《金陵晚望》诗:“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北宋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2]《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东晋郭璞注:“雘,黝属,音瓠.”《广韵》:“胡误切,去暮匣.”《玉篇·青部》:“雘,青也.”《广韵·暮韵》:“雘,青属.”《管子·小称》:“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汉书·司马相如传》:“其(楚)土则丹、青、赭、垩.”北魏张揖曰:“青,青雘也.”唐颜师古注:“青雘,今之空青也.”后秦释僧肇《宝藏论》:“石绿、石青、白青等铜并是药制成.”唐梅彪辑《石药尔雅》卷一(《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曾青,一名朴青,一名赤龙翘,一名青龙血,一名黄云英.空青,一名青要中女,一名青油羽,一名青神女.”

[3]《逸周书·王会解》:“正西昆仑狗国,请令以丹青、白旄、纰罽、江历、龙角、神龟为献.”《管子·山至数》:“君分壤而贡入,秦之明山之曾青,一筴也.”《荀子·王制》:“南海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唐杨倞注:“曾青,出蜀山越嶲.”《史记·李斯传》:“西蜀丹、青不为采.”南朝齐宗测《衡山记》(清陈运溶辑):“衡山有曾青岗,出曾青,可合仙药.”南朝梁江淹《彩画赋》:“空青出峨嵋之阳,雌黄出嶓冢之阴.”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汉水西山有九井,井中常出五色烟,高数丈,传云昔人有缒入,得数斛空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越嶲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绿.”《新唐书·地理志》:“淮南道扬州广陵郡土贡空青.”《宋史·地理志五》:“潼川府,贡绫、曾青、空青.”

[ 4 ]西汉刘安《淮南万毕术》:“白青得铁,即化为铜.”(《说郛》卷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空青》:“弘景曰: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希用之,而多克画色,殊为可惜.”“《造化指南》云: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绿,铜始生其中焉.曾、空二青则石绿之得道者,均谓之矿.又二百年得青阳之气,化为鍮石.方家以药涂铜物生青,刮下伪作空青者,终是铜青,非石绿之得道者也.”《本草纲目·金石四·白青》:“释名:碧青,鱼目青.《别录》曰:‘白青生豫章山谷,可消为铜剑,辟五兵.’恭曰:‘此即陶氏所云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谓之碧青,不入画用,无空青时亦用之,名鱼目青,以形似鱼目故也;今出简州、梓州者好.’时珍曰:此即石青之属,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也.今绘彩家亦用.”

[5]《山海经·西山经》:“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东晋郭璞注:“采石,石有彩色者.”清郝懿行注:“(北宋)刘逵注《蜀都赋》:牂牁有白曹山,出丹青、曾青、空青也.”唐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八十一卷《药·空青》:“空青出巴郡,白青、曾青出弘农、豫章;白青出新淦,青色者善.”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十四《梓州》:“元和贡空青、曾青.”《证类本草》卷三《空青》:“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嶲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陶隐居:‘越嶲属益州.’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凉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画色.

殊为可惜.空青为难得,今出蔚州、蔺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块段细,时有腹中空者.蔚州、蔺州者片块大,色极深,无空腹者.”今注:“今出饶、信等州者亦好.”“《图经》曰: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嶲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今信州亦时有之,状若杨梅,故别名杨梅青.”《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九《鱼目青》:“空绿,铜之精华.大者空绿,次即空青也.《飞翠馆集》:‘空青,生铜山沙内,结块如鸡子,色象荔枝,内涵块如鸡黄,春夏成水,秋冬为泥,以黄连水浸之则化.《石药尔雅》:‘空青一名青油羽,曾青一名赤龙翘.’”《本草纲目·金石四·空青》:“《释名》:‘杨梅青.’时珍曰:空言质,青言色,杨梅言似也.”

[6]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九《代州》:“土产:青、碌,贡.”卷八十二《梓州》:“土物,空青、曾青、石碌、红花.”“铜山县,赖应山在县北三十里,周围二里,出铜及空青.”卷一百七《信州》:“土产:青碌、空青.”“铅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出铜、铅、青碌.”“铅山在县西北七里,出青碌.” 《本草纲目·金石四·扁青》:“时珍曰:扁,以形名.《别录》曰:‘扁青生朱厓山谷、武都、朱提.’弘景曰:‘朱提音殊匙,在南海中.’普曰:‘生蜀郡.’恭曰:‘此即绿青也.朱厓已南及林邑、扶南舶上来者,形块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时有空者.武昌者,片块小色更佳,蔺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浅.’时珍曰:苏恭言即绿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绘画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为大青,楚、蜀诸处亦有之.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而回青尤贵.《本草》所载扁青、层青、碧青、白青,皆其类耳.”

[7]《证类本草》卷三《曾青》:“曾青,生蜀中山谷及越嶲.唐本注:曾青出蔚州、鄂州,蔚州者好,其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北宋林逋《西湖》诗:“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本草纲目·金石四·曾青》:“曾,音曾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或云其生,从实至空,从空至层,故曰曾青.《别录》曰:‘曾青生蜀中山谷及越嶲.’普曰:‘生蜀郡石山,其山有铜处.曾青出其阳.青者,铜之精.’时珍曰:但出铜处,年古即生,形如黄连,相缀又如蚯蚓屎,方棱,色深,如波斯青黛,层层而生,打之如金声者为真.’《造化指南》:‘曾青生铜矿中,乃石绿之得道者,肌肤得东方正色.’”《玉芝堂谈荟》卷二十六《职贡异物》:“国朝方外贡物,苏门答腊贡石青、回回青、钖、硫黄.哈密辉和尔贡青金石.”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七附《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上料无名异出火似之,非大青能入洪炉存本色也.”《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瓷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

[8]《本草纲目·金石四·空青》:“大明曰:‘空青,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厚如荔枝壳,其内有浆酸甜.’藏器曰:‘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次即空青也.’颂曰:‘今饶、信州亦时有之,状若杨梅,故名杨梅青,其腹中空破之有浆者绝难得.’宗奭曰:‘真宗常诏取空青,中有水者,久而方得,其杨梅青,信州穴山而取,极难得.’张果《玉洞要诀》:‘空青似杨梅.’《庚辛玉册》:‘空青,阴石也,产上饶,似锺乳者佳,大片含紫色,有光彩,次出蜀严道及北代山,有如拳大及卵形者,中空有水如油,治盲立效;出铜坑者亦佳,堪画.又有杨梅青、石青,皆是一体而气有精粗点化,以曾青为上,空青次之,杨梅青又次之.’《造化指南》:‘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绿,铜始生其中焉.曾、空二青则石绿之得道者,均谓之矿.又二百年得青阳之气,化为鍮石.’”[9]《后汉书·百官志三》:“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皆四百石,黄绶.”本注:“宦者.”《元史·百官志四》:“画局,秩从八品,掌描造诸色样制.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明史·职官志三》:“颜料局,大使一人,正九品.”

[10]《古文尚书·禹贡》“厉砥砮丹”,唐孔颖达疏:“丹者,丹砂.”《山海经·大荒西经》“白丹青丹”东晋郭璞注:“又有黑丹也.”东汉宋均注:“丹应五典,备五色也.”(《太平御览·药部二》)《逸周书·王会解》:“卜人以丹沙.”《荀子·正论》:“加之以丹干,重之以曾青.”唐杨倞注:“丹干,丹砂也.”西汉扬雄《太玄经》卷四《度》“石赤不夺,节士之必”,范望注:“石不可夺坚,犹丹不可夺赤.”《汉书·司马相如传》“丹、青、赭、垩”,北魏张揖曰:“丹,丹沙也.”唐颜师古曰:“丹沙,今之朱沙也.”东汉王逸《正部》(《*》卷四):“皎皎练丝,得蓝则青,得丹则赤.”南朝宋颜延之《庭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九《光明砂》:“广西北流县有白砂洞,石膏玉英散彩流光,凡砂生于此,其色独白,故名.韩湘诗:‘后夜流琼液,凌晨出绛霞.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湖南省博物馆藏.

[11]丹砂分品详见唐张果纂《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北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卷六十九《七返灵砂论》:“受太阳之精气,降结而红光耀耀,名曰光明砂.”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兴州》:“开元贡朱砂.”“长举县,接溪山在县西北五十三里,出朱砂,百姓采之.”卷三十一《思州》:“开元贡朱砂.”

《辰州》:“开元贡光明砂、药砂.”《锦州》:“开元贡光明砂.卢阳县,晃山在县南一百里,山出丹砂.”《溪州》:“开元贡朱砂.元和贡朱砂一十斤.”南宋朱辅《溪蛮丛笑·砂床》:“石之不碎而砂附着其上者名砂床.”

[12]《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东晋郭璞注:“细丹砂如粟也.”《礼记·礼器》:“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东汉郑玄注:“荆州贡丹.”《逸周书·王会》:“卜人以丹沙.”西晋孔晁注:“卜人,西南之蛮,丹沙所出.”《逸周书·职方》:“正南曰荆州,其利丹、银.”北周庾信《陇右总管长卢公道碑》:“东通丹镇,西望白兰.”清倪璠注:“《山海经》曰:荆山之首曰景山,睢水焉.东南流,至于江,其中多丹粟.”东汉张衡《南都赋》:“青癯丹粟.”北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尔朱道士炼朱砂丹》:“尔朱客于涪州,爱其所产丹砂,虽琐细而皆矢镞状,莹彻不杂土石.《本草》言‘丹砂出符陵谷’,陶隐居云‘符陵是涪州,今无复采者’.吾闻熟于涪者云:采药者时复得之,但时方贵辰、锦砂,故此不甚采耳.”

[13]西汉桓宽《盐铁论·本议》“陇、蜀之丹、漆”明张之象注:“《(史记)货殖传》曰:‘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皆中国人民所喜好.’”《史记·货殖列传》:“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唐司马贞索隐:“《汉书》‘巴寡妇清’,巴,寡妇之邑;清,其名也.”集解:“徐广曰:‘涪陵出丹.’”唐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

[14]宋人论朱砂,说见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卷三《丹砂》、北宋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卷一(《道藏·神洞部·灵图类》).南宋朱辅《溪蛮丛笑·辰砂》:“辰、锦砂最良.麻阳即古锦州,旧隶辰郡,砂自折二至折十皆颗块,佳者为箭镞,结不实者为肺砂,碎则有趢趗末则有药砂.砂出万山之崖为最.犵狫以火攻取.”南宋祝穆《方舆揽胜》卷三十:“辰州府沅陵光明山,一名龙门山,有砂井.土人采取,烧石取之.”[15]朱砂产地,详见《证类本草》卷三《丹砂》及《桂海虞衡志·志金石》丹砂条.

[16]《晋书·葛洪传》:“洪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唐韩愈《岣嵝山》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丹砂水银》:“昔葛稚川为丹砂,求为勾漏令,以为仙药在是故也.勾漏,今容州.则知广西丹砂非他地可比.”

[17]《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

[18]北宋进贡朱砂,详见《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黔州》、卷一百二十一《夷州》、卷一百二十二《思州》与《沅州》、卷一百三十五《兴州》、卷一百四十一《商州》、卷一百六十二《桂州》、卷一百六十七《容州》、卷一百六十八《柳州》.《岭外代答》卷七《丹砂水银》:“《本草·金石部》以湖北辰州所产为佳,虽今世亦贵之.今辰砂乃出沅洲,其色与广西宜州所产相类,色鲜红而微紫,与邕砂之深紫微黑者大异.盖宜山即辰山之阳故也.虽然,宜、辰丹砂虽良,要非仙药.葛稚川不求此也.尝闻邕州右江溪峒,归德州大秀墟,有金缠砂大如箭镞,而上有金线缕文.盖邕州烧水银,当砂十二三斤可烧成十斤,其良者十斤真得十斤.惟金缠砂八斤可得十斤.不知此砂一经火力,形质乃重,何哉?是砂也,取毫末而齿之,色如鲜血,诚非辰宜可及.邕州溪峒砂发之年,中夜望之,隐然火光满山.”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五《荆湖北路·辰州·景物下》:“光明山,在沅陵县,出朱砂.又有光明山相亘,亦出朱砂.”“龙门山,《寰宇记》:‘龙门山一名光明砂井,土人采取入井,把火行二里,烧石取之.”《宋史·仁宗传一》:“天圣元年六月,罢江宁府溧水县采丹砂.”《宋史·地理志五》:“绍庆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贡朱砂.”《食货志下七》:“朱砂产商、宜二州,富顺监,有三场.”《宋史·蛮夷志一》:“开宝九年,奖州刺史田处达以丹砂、石英来贡.”“富州刺史向通汉率所部来朝,贡名马、丹砂.”“咸平元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以芙蓉朱砂二器、马十匹、水银千两来献.”《蛮夷志二》:“绍兴十四年,绥宁县管界都备黄金、朱砂、方物求入贡.”《蛮夷志三》:“广源州蛮侬氏,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产黄金、丹砂.”《蛮夷志四》:“开宝八年,顺化王子若发等贡马百六十匹、丹砂千两.”“夷王龙汉璇自称权南宁州事兼蕃落使,淳化三年,夷王龙汉兴及顺化王雨滞等各贡马、朱砂.”“黔州、涪州徼外有西南夷部.熙宁六年,贡丹砂.”

[19]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六《朱》:“凡朱砂上品者,穴土十余丈乃得之.始见其苗,磊然白石,谓之朱砂床.近床之砂,有如鸡子大者.其次砂不入药.只为研供画用与升炼水银者.其苗不必白石,其深数丈即得.外床或杂青黄石,或间沙土,土中孕满,则其外沙石多自折裂.此种砂,贵州思、印、铜仁等地最繁,而商州、秦州出亦广也.”

[20]《逸周书·王会解》:“正西昆仑狗国,请令以丹青、白旄、纰罽为献.”西晋张协《七命》“丹冥投峰”,唐李善注:“丹,南方朱冥也.”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南为丹野,北为太玄.”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三:“丹者,南方之异名.”

[21]北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二十《器用二·墨》:“造朱墨法:上好朱砂.”南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又诏:宫院、苑囿等,止用丹、白装饰,不得用五彩.”《燕翼诒谋录》卷四:“太宗淳化元年赦文:‘先赐绯人止令服绿,今并许仍旧.”《宋史·职官志二》:“盐铁分掌七案,六曰铁案,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食货志下一》:“工部金、银、铜、铅、水银、朱砂等,亦严帐籍之法;令诸路各条三十年以还一岁出入及泛用之数.”《食货志下七》:“元丰元年,诸坑冶金收朱砂三千六百四十六斤十四两有奇.”《食货志下八》:“建炎四年六月,罢宜州岁市朱砂二万两.”

《蛮夷志二》:“沅州生界犵狑副峒官吴自由子三人,货丹砂麻阳县,巡检唐人杰诬为盗,执之送狱.自由率峒官杨友禄等谋为乱.帅司调神劲军三百人及沅州民兵屯境上,声言进讨.先遣归明官田思忠往招抚之,以孔目官为质,世禄等既盟,自由取其三子以归.”

[22]三国吴谢承《上丹砂表》:“新宫成出丹砂五百斤,上亿万岁之寿.”朱砂别名,见唐梅彪辑《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四:“第一绛陵朱儿,口诀云是丹砂,巴越之精上者.”《图经衍义本草》卷一:“丹砂,名真珠,光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生符陵山谷,采无时,恶磁石,畏咸水.《图经》曰丹砂生符陵山谷,今出辰州、宜州、阶州,而辰州者最胜,谓之辰砂.”

[23]《周礼·秋官·司寇》:“职金,掌凡金、玉、钖、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微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宋史·职官志五》:“丹粉所,掌烧变丹粉,以供绘饰.”

[24]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红沫练丹砂为黄金,碎以染笔,书入石中,削去复明,名曰红沫.” 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四·二之造》:“造朱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梣皮水煎胶清,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干湿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名(一作铭,一作石).亦须二月、九月造之.”德按:飞过,研砂漂洗过滤技法.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延寿丹》:“光明朱砂一两,飞过用之.”北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二十《器用二·墨》“造朱墨法”照抄此文.《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九《光明砂》:“径山宋时万寿禅寺大碑中一御宝,至今朱砂痕风两不剶减,人不识其故,盖红沬所书也.”

[25]《岭外代答》卷七《银朱》:“桂人烧水银为银朱,以铁为上下釜.下釜如盘盂,中置水银;上釜如盖,顶施窍管,其管上屈曲垂于外.二釜函盖相得,固脐既密,则别以水浸曲管之口.以火灼下釜之底.水银得火则飞,遇水则止,火熯体干白变而丹矣.其上曰头朱,次曰次朱,次者不免杂以黄丹也.”炼银朱法,详见《天工开物》卷十六《朱》.

责任编辑:孟 尧

括而言之:此文是关于古史和丹青和钩沉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古史钩沉丹青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古史钩沉丹青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渴不死的考拉 文/陈立凤鸟母子俩在一棵树上聊了起来 “树杈上的是什么”小鸟问 “考拉 ”鸟妈妈答 “考什么”小鸟歪头问 “考拉,别.

2、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问题322近日,W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专题研修班在W省委党校开班,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160名领导干部参加研修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形势,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

3、 重考明正统元年泥金写本《慈悲水懺法》 于勇(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明正统元年泥金写本慈悲水懺法堪称海内外孤本,弥足珍贵,重新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就泥金写本来说,我们不仅要认知书写它所用的材料,更要深入.

4、 黄滔行迹考述 周雪芹(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52)关键词黄滔;行迹;考述摘要关于黄滔的生平行迹,因史料所限,前人研究甚少 文章结合黄滔的生平、作品及相关史料,将其一生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略考其每一阶段的行.

5、 清末湖南南学会藏书考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清末湖南南学会藏书缘由、来源、主题分布及其管理的研究,论述南学会在改进传统书院藏书模式、促进我国藏书从“私藏”转向“公藏”,以及促进湖.

6、 中国书院藏书事业考略 任 蒙(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书院藏书是我国四大藏书体系之一, 自唐代书院产生起其就有了藏书活动, 延续至清代末期书院藏书已经形成了其以用为本、 教研并重、 来源广泛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