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老年人健康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杂志 老年人骨科护理论文参考 老年人拐杖开题报告 老年人的护理论文

老年人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类论文范本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老年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0

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该文是关于老年人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新媒体和老年人和融入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飞速发展的中国媒介化社会与其产生了极大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老年人在接入和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数字鸿沟形成的路径,进而探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有效途径,重点探讨在数字融入的过程中,数字反哺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 老年人 数字鸿沟 数字融入

1956年,联合国将老龄化判定的具体界定如下,某个国家(或者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就将被视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此项数据公布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会议也对老龄化标准提出了具体界定,与联合国给出的标准有少许差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比例超过10%,就可视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中国在20世纪之后,即在2000年起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年初,我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国情教育相关会议.全国老龄办在此次会议中指出,直至2017年,中国60周岁及大于60周岁的人口总共2.41亿人,其比例达到17.3%.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人群里有15831万人大于或等于65周岁,占总人口比例11.4%.目前,在各国全球老龄人口横向比较中,中国老龄人口数量最多,而且老龄人口增加速度最快.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飞速发展的中国媒介化社会与其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中国的人口结构日趋渐“老”,但中国的媒体形态却日“新”月异.媒体形态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到出行、购物,大到看病、*行政事务,都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是老年群体的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等众多因素都限制了他们快速有效地融入新媒体社会.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老年人在接入和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数字鸿沟形成的路径,进而探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有效途径,重点探讨在数字融入的过程中,数字反哺的作用机制.

一、 有关数字融入机制研究的几个概念梳理

1.数字原生代,数字移民与数字难民.依据人们对数字化生活的融入程度,美国研究专家马克·普伦斯基把社会人口根据年代划分,具体划分成三类——数字难民、数字移民和数字原生代.依托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互联网在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40后”和“50后”归类为“数字难民”,他们大部分人在1995年之前步入中年,新媒体对于他们陌生而难以接近,“60后”和“70后”归类为“数字移民”,他们大部分人在1995年之前步入成年,新媒体对于他们新奇但要慢慢适应,“80后”“90后”和“00后”归类为“数字原生代”,他们在1995年仍未成年,新媒体与“数字原生代”共生且息息相关.

2.数字鸿沟意义延伸及其在代际中的体现.在1990年的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与政府发表的报告中,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为了让更多民众切身感知到新时代的变化,关注到信息媒介和信息技术的富有者及与之相对的贫穷者,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平等与巨大差距,数字融入中出现的代沟问题被比喻为“数字鸿沟”.

在家庭层面,父母被界定为亲代或者传统时代,子女被界定为子代或者E世代,两代人在采纳和使用新媒体,以及用新媒体获取相关的知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数字鸿沟也因而突出表现为数字代沟.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在代际维度上的体现,也是传统的代沟在新媒体领域的延伸.

3.由文化习得模式衍生的“三喻文化”.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美国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曾经对人类的代沟现象展开深入研究.她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社会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文化传承中的差异性,而不是外界的政治和经济导致的.由此,她根据文化习得的模式差异,把人类社会的文化习得重新划分为三种模式:前喻、并喻、后喻.后天的学习中,年轻一代向长辈求教的文化习得模式被称作前喻文化,年轻一代和长辈共同学习、进步和发展的文化习得模式被称作并喻文化,长辈向年轻一代学习的文化习得模式叫作后喻文化.

4.数字融入.如今,相关学者数字鸿沟的研究不断深入,数字融入的概念随之衍生.作为数字鸿沟缩小的终极目标,数字融入不仅指设备和使用的接入,更期待信息匮乏者的社会融入.数字融入的各项举措均致力于让社会成员享受信息社会的均等服务,这个目标被研究学者Besser定义为“的承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缩小“数字原住民”与“数字难民”之间的距离.

二、 老年群体接入和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数字鸿沟的形成路径

当今中国,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融入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当数数字难民——老年群体.在家庭场域中,数字代沟的提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公平的追求,也是人们对提升亲子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诉求.如何消减数字代沟?如何促进个体的数字融入?解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厘清老年群体接入和使用新媒体中数字鸿沟的形成路径,进而讨论数字融入.

美国传播学者Attewell根据接触程度,将数字鸿沟具体细化为接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的数字鸿沟主要指具备电脑和互联网的接入,称为“接入沟”;第二层面的数字鸿沟为电脑使用情况差异,被称作“使用沟”.根据Attewell的理论,由于不同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即便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信息接入设备,影响知识获取的因素将依然存在.根据浙江大学韦路教授等人的研究,第三层面的数字鸿沟为“知识沟”,主要是体现在知识获取能力上的差距.数字鸿沟相关理论不断丰富,最终呈现出全新架构:体现在亲代和子代的行为和认知模式中,具体表现在新兴媒介选择与否、使用能力、接受程度及使用时的媒介素养差异,具体可划分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种层次.

1.接入沟:物质条件与心理条件.硬件设备和网络的支持是新媒体接入的首要门槛.智能手机、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是硬件的基本要求,由于新媒体在电脑上的接入口也大多需要手机扫二维码,因而,智能手机是新媒体借助的最重要的硬件设备.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手机的智能程度还是网络速度,都与年轻人差距悬殊,因而,在物质条件上就产生了新媒体的接入沟.

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中曾提到“重创新偏见”,人们重视扩散创新,却容易忽视创新的拒绝、中辍或者重新采用的现象,但后者其实更有价值.同时,他还提出,有的采纳者在理解创新方案及其推出后的结果之前,可能并不能发现自己对某项创新存在潜在需求.由此可见,如若初次接触新事物的采纳者对新媒体仅停留在刻板印象及表面了解上,那么新媒体将很难接入,即接入沟缩小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对新媒体的感知,特别是对新媒体的评价会显著影响老年人新媒体的接入.不少老年人认为,新媒体是年轻人的事物,技术上的接入有难处,自我的学习和感知能力有所下降,在原有生活状态不被打乱的情况下,放弃新媒体的使用.

2.使用沟: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影响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因素主要是硬件构造、软件设计、操作复杂度、辅助工具、相应产生的费用、身体原因(视觉、听觉、触觉、操作速度等)、学习能力(辨别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事物的反应力)和缺乏学习信心及相应专业培训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老年群体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生理因素是重要的阻碍因素.

在个人因素中,生理因素是使用沟的重要组成因素,但个人的数字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数字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在数字技术上,数字的思维方式才是造成使用沟的首要因素.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指出,对于社会来说,传播工具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新的可能,才是真正有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讯息”.因而,新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人类的感知以及思维模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文明形态.对于“80后”“90后”“00后”这些数字原生代来说,网络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交都离不开新媒体,但对于“40后”和“50后”这些老年群体,学习新媒体就好比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仅要学习新媒体术语、网络热词等,还要学习新媒体使用技能.因而,使用沟不仅受个人因素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带给不同代际人的烙印和生活方式也是产生使用沟的重要因素.

3.知识沟:社会权利反转与媒介素养差异.知识沟是指由于使用新媒体而导致的知识获取的差异.知识沟引发的社会问题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社会权利的反转和媒介素养的差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各种新思潮、新事物,甚至是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被引入中国,年轻人迅速吸收融入,这无疑加大了他们与父辈的代沟,冲突日益严峻.伴随着中国媒体的日新月异,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已经相当普遍.这与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结构构成和社会主流文化密切相关.不少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新媒体时,直接让子女代劳,比如,网上购物、网上挂号、网约车等.数字化、新媒体时代趋势悄然而至,老年群体不得不接受当下的社会现实,然而,他们在适应当下社会时,往往会拒绝直接接触新兴事物,而是转向另一种更为简单的适应方法——求助子代.这种社会现象其实意味着权力的转移.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加之他曾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想到,所有媒介都经由新的尺度产生对任何社会的影响,这种“延伸”可以被理解为是新的技术,它的出现也需要我们提出新的尺度.新媒体的各种功能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和交往设定了各种“新的尺度”,这些“新的尺度”让老年人“阅历丰厚”的权威有所消减,与掌握新技术,充分融入新媒体的原生代产生了权利转换.

老年群体在新媒体的接入沟和使用沟上的差异,造成了新媒体使用娴熟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其媒介素养,最终决定他们辨别虚假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大部分老年群体热衷于浏览“碰”到的信息,以“碰信息”的方式使用网络,并没有精准搜寻自身真正所需的信息.同时,老年群体在判断和处理信息的真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人在信息的判断上并不关注信源,倾向全盘接受,主动传播.

三、数字反哺与数字代沟的作用机制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老年人在新媒体社会的数字融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8年3月19日,《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腾讯联合推出,这份报告中指出,老年人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越认同,掌握的手机功能越多,行动力就会越强,新媒体的素养就会越高.另外,报告也指出,老年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尤其以家庭为重,71.9%的调查对象认为天伦之乐极为重要.周裕琼教授在《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一文中,采用亲子配对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深圳 200 个家庭 400 个样本.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家庭中都普遍存在数字代沟和反哺.数字代沟和反哺的影响因素有:亲子双方的年龄、教育和收入等.比对结果显示,亲子关系融洽程度与反哺程度成正比.由此,可以推断,老年人在数字融入的过程中,数字反哺是解决数字代沟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上文分析的数字鸿沟的形成路径,笔者继续探讨数字反哺如何作用于数字代沟.

1.接入沟:“初级群体”的态度是数字反哺的前提条件.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态度常常受到身边群体行为的影响,“初级群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社会学家Charles Horton Cooley指出,初级群体往往具有亲近的人际关系、当面互动的群体特征,包括具备面对面亲密关系的家庭和邻居.老年人身边的“初级群体”主要是指其家人、邻里、朋友等和老人生活联系密切的人群,也是老人们在生活中主要的信息来源.得到初级群体的支持,老人才有可能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通过初级群体鼓励老年人使用新媒体并为其购置相关设备,对老年人缩小在信息传播中的差距和社会缩小数字鸿沟有较大意义.

在邓蔚与老年网民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中发现,很多老年人不接触新媒体并非没有经济条件和个人需求,而是因为老年人的家人认为没有必要.很多初级群体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对老年人的价值,认为老年人使用电脑和手机容易被骗,甚至认为他们使用这些产品是浪费金钱.部分老年人非常愿意学习使用新媒介,却因为子女忙着上班,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互联网,没有途径进行学习,“想学没人教”.因此,“初级群体”的支持,尤其是家人的支持,是老年人克服心理障碍和物质条件的主要动力,也是数字反哺的前提条件.

2.使用沟:新媒体的生活场景化是数字反哺的切入口.在上文,笔者分析了媒体的发展变化影响了社会的文明形态,老年人固有的生活习惯怎样在新时代和新媒体深入融合,将成为缩小使用沟的切入口.以支付领域为例,当下的中国社会,新媒体支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如果说看病挂号、打车出行,这些事情还可以让子女代劳,但出门买菜、购物,商贩们也以没有零钱为由,要求新媒体支付.老年人从最初的拒绝数字融入发展到用新媒体社交和获取信息,再而对子女提出了学习新媒体支付的要求.

因为,财务状况是个人的隐私,所以,新媒体支付就成了数字反哺的重要切入口.《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指出,以常用的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宝为例,39.5%的中老年人在微信或支付宝*绑定了(或信用卡).也有部分老年人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未绑定,而是由子女定期为自己的微信或支付宝*存入部分.由此可见,新媒体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改变了老年人学习新媒体的行动愿景,缩小了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使用沟,也为数字反哺创造了契机.

3.知识沟:社会权利的反转是数字反哺的延展.玛格丽特·米德在针对亲子互动和参与式学习的研究中提出,在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原先被教化的子代充当了教化者,这种情况在“数字化时代”尤其显著.子代对新媒体技术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都有显著的优势,因此成为“信息富有者”,亲代却成为“信息匮乏者”,在亲代与子代的互动中,子代获得了对亲代文化反哺的话语权.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文化传承大多是由上至下,单向文化传承的方向进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前喻文化传承法则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反哺冲击了这个传统,年轻世代原本在家庭和社会话语权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但现在,新媒体给予了“赋权”,社会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的反转正是数字反哺的延展.

如果说数字代沟是从对比的角度观察家庭场域的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而数字反哺则是从对话的角度观察不同代际在新媒体的日常传播实践中的互动.这种互动带来了社会权利的反转,加强了亲子关系,促进了家庭和谐.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曾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亲代和子代因数字反哺引发的家庭场域“变革”,这种“变革”式的文化反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亲子之间的冲突,甚至“悄然无声”地改变家庭结构.这种“变革”不会实质上破坏家庭,反而会让长久以来固化的亲子关系产生新的可能.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里提出,老年人网络及媒介素养的提高,需要其所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共同形成一个成熟的支撑体系.如今,中国家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温馨画面,子代或者孙代“手把手”地教父母或者祖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和新媒体软件.家庭和子女在鼓励老年人拥抱新事物的同时,也从物质和精神上创造老年人接入新媒体的机会.

笔者主要从家庭层面的角度研究老年人数字融入的问题,但这项研究依然缺乏量化的分析,也就是说,影响数字反哺的具体变量有哪些,影响机制是怎样的,作用结果又如何,还需进一步量化分析.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传媒系

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新媒体和老年人和融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老年人本科毕业论文老年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以淄博市为例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带来了大众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对传统意识形态传播体制造成巨大冲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应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宣传的重要价值,充分运用多种新.

2、 探析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 ■李染秋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如何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融入于高职思政教育之中,便是当前其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融入,便能够较为容易的树立高职学生的人生观……,提高其自身的媒介素养.

3、 新媒体时代如何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四力&rd.

4、 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机制 摘要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受媒介性质所限,存在诸多缺陷 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受众反馈、受众参与变得更加简单,这也提升了音乐传播的效果 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建立以受众为导.

5、 新媒体时代读书节目的突围之道以《一千零一夜》为例 2014年12月31日,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正式停播,一档超过2000集的电视读书节目黯然落幕,引发了业内外对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热烈讨论 而主持人梁文道的态度则显得坦然,在他看来,读书节目并不会消失,互.

6、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提升公信力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