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汽车史论文 生论文盲审 音乐生论文 生发表论文难吗 生毕业论文字数 医学生论文 史铁生论文 史铁生文献综述 关于史铁生的论文 商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生毕业论文答辩 教师论文生发表期刊

关于史铁生类硕士论文范文 与路遥和史铁生的创作比较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史铁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2

路遥和史铁生的创作比较,本文是关于史铁生类硕士论文范文跟路遥和史铁生和创作比较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路遥和史铁生都是有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比两人作品发现他们都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而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又有不同.本文借比较两位作家作品,思考文学创作与时代、社会、人民的关系.

  关键词:路遥;史铁生;作品创作

  作者简介:陈嘉琪(1992-),女,汉族,延安大学16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路遥和史铁生都是具有生命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有共同的创作视域,也有不同的创作视角和主题风格.目前学界对路遥和史铁生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归两位的作品,比较他们创作的同与不同.

  一、路遥和史铁生创作的相同点

  首先,作品叙写环境相似,都体现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路遥是陕北延川人,史铁生来到延川插队,两位作家都把陕北作为书写的背景,体现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对“善”的追求.在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的生命轨迹都与陕北土地紧密相连.史铁生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里把延川插队的经历写入其中.此外两位作家都写了“善”意满满的陕北老汉形象:路遥《人生》中的德顺老汉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的破老汉.《人生》中德顺老汉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他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借教导高加林的机会总结着自己的人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破老汉在得知“我”回京就医,竟然为“我”卖掉十斤好小米换粮票,托人捎到北京给“我”,突显出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善”的道德品质.

  其次,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都饱含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小说方面,路遥笔下的人物与苦难形影相随,《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成长环境是贫苦的,他在忍饥挨饿的同时用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完成了学业,将生命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的表现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生长条件艰苦,但是艰难困苦并未打倒兄弟二人,反而让他们越挫越勇,炼就坚韧不屈、奋发向上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史铁生是位残疾作家,这就使他对苦难的描写变得更富有真切感,如何迎接苦难的考验并在苦难中思索成为他创作中的一个着眼点,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作品里探寻人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将曾经在清平湾插队时的苦难回忆注入到小说主人公破老汉的人生经历中,使老汉的人生有苦难色彩的同时又蜿蜒曲折,充满戏剧性:“他三七年就入了党,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1]“我那阵儿要是不回来,这阵儿也住上洋楼了,也把警卫员带上了.山里人憨着咧,只要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儿也不胜窑里好.”[2]可他最后过着的居然是在清贫苦寂的清平湾与孙女留小儿相依为命的生活,这前后之间的反差令人诧异.对比这种因反差而给人的诧异与老汉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却是如同身患残疾的史铁生一样淡定从容.散文方面,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不仅是路遥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集中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思索:“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3]在《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中,路遥说“写小说……它需要的仍然是劳动者的赤诚而质朴的品质和苦熬苦累的精神.”[4]可见路遥对劳动保有敬畏之心,坚信苦难造就人.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他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地坛来展现,地坛是他思考人生的佳境.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5]在这种人生的痛苦之下,依旧努力参透生命真谛,这既是在阅尽了人世繁华之后的宁静,也是在大灾大难之后的深切沉思.

  二、作品创作角度和主题的不同

  首先,作品创作角度的不同.体现在“留恋”与“出走”的创作角度的选择上.路遥的创作是站在“留恋”与“出走”之间的徘徊苦闷纠结的角度,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把出身乡村的有志青年放置于城乡结合处,创造了“城乡交叉地带”这一特殊叙述模式.而史铁生选取的是“出走”之后的“留恋”角度,走出陕北延川后又怀抱着知青插队时期的记忆留恋着遥远的清平湾.

  其次是创作主题的不同.小说方面,路遥描写的大部分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创作主题规整统一.史铁生小说中更多的是表现苦难的生命意识,但相比于路遥添加了悲剧色彩.散文方面,路遥《土地的寻觅》中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即使面对一个纯粹没有收获的秋天,他也绝不会为春播夏耕所付出的艰辛而生出丝毫的悔意来.”[6]由此可见,路遥探索人生意义是奋斗坚韧,而史铁生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伸展到生与死的问题上.比如《我与地坛》中,他不仅是对自我和对自然万物的审视,也对生命进行了思考,进而展开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并且他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悟到了“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路遥和史铁生都有苦难的人生经历,所以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在文学创作中都围绕着“善”与道德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化导致文学创作趋向商品化的时代,像路遥和史铁生把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朴实的文风和体察底层平凡小人物的创作风格,坚信文学创作写就平凡人的梦想,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当下的文学创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书写与人民、与社会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2]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4][6]路遥.路遥文集(第二卷)[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结束语,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史铁生专业范文可作为路遥和史铁生和创作比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史铁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路遥的大学生活勤奋读书潜心创作 榆林王志强1992年11月17日,我的同窗路遥带着他的无限眷恋和无限遗憾,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了人生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伟大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

2、 满园荒芜中,清点生命的痕迹史铁生《我和地坛》的多元解读 ■ 柳 青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高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许多老师在讲解我与地坛时,往往舍本逐末,从地坛出发,从地坛“博大与纤细,沉静与轻盈,古老与年轻”(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

3、 史铁生的哲学 邓晓芒我对史铁生作品的关注由来已久,1990年代的时候曾经出过一本书灵魂之旅,把1990年代比较有名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可以说大部分都扫了一遍,评论了十几位作家,其中史铁生这一部分是最长的,那一章写了.

4、 路遥文学创作的人性美特色 路遥,当代作家 他善用自己血液中的乡土气息来创造谱写故事 凭借着自己独特、淳朴的精神思想以及艰难曲折的感情经历,路遥在自己短暂的一生当中,写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其中闪烁最耀眼光芒的是,路遥的精神世界中.

5、 零度写作的三层意蕴史铁生《想念地坛》的聚焦解读 史铁生的想念地坛一文中,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写作的零度”,很多课堂对“写作的零度”这一关键词阐释不清,让学生学起来如雾里看花 其实,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

6、 朝闻基督夜礼佛史铁生散文中的宗教意识 摘要散文家史铁生从童年时期起就和基督与佛两种宗教结下不解之缘,这两种宗教精神对其的影响,贯穿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在他的散文中,时常审美地呈现出带有这两种宗教色彩的对人本生死困境的追问与思考 一方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