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论析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论析,本文是关于核心价值观类毕业论文怎么写跟核心价值观和平等论和平等论析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社会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平等之所以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于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性质和发展状况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四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具有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性、价值基础上的集体性、本质意义上的真实性三方面特征.对平等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引导人们加深认识,澄清误解,为建设平等和谐的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平等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6.009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6-0044-06

为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凝聚民心,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中国于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平等列为我国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平等存在误解,这些误解严重妨碍了人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因此,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进行全面论析,以此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平等的本质内涵和特征.

一、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中国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应对社会中存在的信仰缺失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平等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于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

1.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

对于平等的追求源于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的反抗.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原始平等到不平等再到最高级别平等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所谓最高级别的平等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人的力量比较弱小,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团结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同等享有劳动成果.这一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逐渐产生,原始社会的自然平等状态被打破.正如卢梭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中所提到的“不平等现象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最终是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十分牢固和合法的[1]”.私有制的产生使得经济不平等现象愈加突出,并逐步形成专制统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是其典型代表.资产阶级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一个新兴阶级.资产阶级的发展要求经济上的平等,但是这种要求受到了封建社会各种力量的严重阻挠.为了争取自由贸易,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反抗一切封建特权,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当资产阶级由革命者转为统治者之后,其平等观的本质局限性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才能在现实中实现平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自原始的自然平等状态打破之后,人们就一直奔走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现真正的平等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社会中还存在有诸多不平等现象.只有将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和践行这一价值观,才能更好得向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迈进.

2.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后,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很少专门著书探讨平等问题,但是他们的理论与著作一直包含有平等思想,包含有对封建专制与资产阶级剥削的痛恨与批判,包含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强烈反对所谓统治阶级内部的平等.恩格斯也在《伍珀河谷的来信》中谴责了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行径.后来,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社会的尘世存在中却不平等[2].”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建立一个互相平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此后的许多著作中,他们也多次提到要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外,马克思还对拉萨尔的“平等工资理论”进行了批判.针对杜林所提的超历史、阶级和国家的平等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对平等观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阶级的分析”[3],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由此可见,平等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它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实现真正的平等.因此,必须要把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作为新生的执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清,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些弯路.就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党和国家发展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1992年初,在《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回答.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正是实现真正平等的过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平等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更高级别的平等,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平等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平等的手段.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存在使得人们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因而,要实现平等,必须对其进行消灭,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平等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本质内在的包含着平等的思想,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4.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现实需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十八大以来,在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引导之下,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世界认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稳步提升.而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文化方面仍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健全的平等交流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文化的平等交流还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从文化参与的角度来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从国际方面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深入.这也使得一些腐朽的价值观流入我国,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借此机会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将自身的平等思想当作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行宣扬,用自身的形式上的平等普选与三权分立对我国的政体和公民的政治权利进行攻击等等.

因此,为发挥价值观的批判、规范作用,抵制其他国家的别有用心,凝聚民心,引导人们同心同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必须将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

内涵的明晰是价值观确立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内涵包括:政治上个人和国家间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的平等;经济上经济权利、经济规则和经济结果的平等;文化上文化教育、文化参与和文化交流的平等以及法律上合法权益保护、权利使用义务承担上的平等以及对特权的反对等四个方面.

1.政治平等

政治平等是指公民及其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人间的政治平等.每个公民不论出身、教育背景、民族信仰,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政治权利,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直接参与的权利指的是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权利,比如言论、集会、游行、的权利;间接参与的权利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机关的权利,即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借此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平等享有监督权和罢免权,对代表权力的行使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二,国家间的政治平等.任何主权国家都平等的享有《国际法》所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主权国家平等享有独立权:即按照本国自身的意愿处理内政外交而不受他国干涉和控制的权利;平等权:即一切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自卫权:国家对自身生存和独立进行保卫的权利;管辖权:即对所有本国国籍公民以及领土范围内一切人、事、物所享有的实行排他性管辖的权利.各个国家之间只存在人口数量的不同,综合国力的不同,但并不存在政治地位的不同.每一个国家在政治上都拥有独立的主权,任何国家不得随意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他国主权.

2.经济平等

经济平等就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享有同等的经济权利,受到相同规则的同等约束,能够获得与付出对等的报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经济权利平等.经济权利平等指的是资格平等,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主体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享有相同的主体权利.每个经济主体即使存在个体差异,也能够凭借平等的权利同等享有相应的经济资源.作为劳动主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主张享有就业机会、改善劳动条件、调整工作报酬,且在病、孕、残、老的情况下享有政府和社会提供各种援助和保障的权利.

第二,经济规则平等.经济规则平等是经济主体获得平等的保障,它指的是不同的经济主体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相同的经济规则和规定的同等约束.一方面,经济规则的制定要遵循平等原则.规则平等,才能为维护各经济主体的平等权益提供前提,才能充分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济规则的实施要遵循平等原则.平等规则的制定是经济主体获得平等权益的前提,经济规则的平等实施是经济主体获得平等权益的保障.经济主体只有在经济活动中平等的受到经济规则的约束,才能够真正的展开公平竞争,实现平等参与.

第三,经济结果平等.经济结果平等指的是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成员在结果的分配上获得与付出相对等的所得.在这里,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经济结果平等不等于平均主义.平等有比例上的平等和数量上的平等之分.经济结果平等指的是比例上的平等,而平均主义讲求的是数量上的平等.不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还是共产主义阶级所实现的按需分配,都不是追求数量意义上的经济平等,而是要在经济结果比例平等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结果平等意识的消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提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刚从资本主义中脱胎出来,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5]”.因此,基于中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平衡的国情,我国目前所追求的经济结果平等只能是比例上的平等.其次,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但是要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代表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阶段对于经济平等的追求目标.共同富裕从来都是普遍富裕基础之上的差别富裕.共同表明了富裕的范围是广泛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而富裕是相对于贫穷而言,人们已经摆脱了贫穷状态.此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平等的实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缩小财富分配不均,使富裕具有普遍性.

3.文化平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积淀物,是能够被继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一种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平等就是参与文化活动的主体能够平等的接受文化教育,平等的进行文化参与,平等的实现文化交流.

第一,文化教育的平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的平等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基础教育,要逐步实现资源分配的完全平等.对于发展性教育,要实现区域分配的比例平等.如果搞“一刀切”,将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与发展性教育资源分配按照统一标准实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第二,文化参与的平等.文化是集体的产物,因而,每个人都有参与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参与的平等指的是公民都有参与文化创造的资格.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发展创造要面向大众,要从群众中来.知识分子要保持“清高”的气节,但不是“高高在上”,要将菁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第三,文化交流的平等.文化交流的平等是指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并禁止任何文化霸权的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各地区各民族封闭的状态逐渐被打破,文化的交流也逐渐深入.当前我国存在着代表不同利益诉求的文化流派,受到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也具有自身特点,不论是文化流派之间还是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深入,一些国家借此将本国文化宣扬为“普世价值”,实行文化霸权主义,企图以本国文化消解其他文化,这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也侵犯了他国的文化主权,破坏了文化间的平等地位.各个国家的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多样性,平等交流,禁止任何文化霸权形式,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4.法律平等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平等重在体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含平等保护;权利义务对等;反对特权三层涵义.

第一,平等保护.平等保护是指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受到保护.换句话说就是反对歧视,要矫正、反对甚至废除那些恃强凌弱乃至已经转化为立法的偏见.法律上的歧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存在区别待遇,即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其次,这种区别具有不良的效果,即限制或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和自由;最后,这种区别的理由是不正当的,即对部分人的限制或排斥缺乏正当的理由.由此可见,区别待遇是歧视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区别待遇都构成歧视.如果区别对待符合以下条件,则是允许的:一种是这种区别是为了达到正义的目的,如立法上为追求实质平等而对弱势群体采取特别保护等;一种是区别的标准是合理的,而不是任意的,如基于健康标准对残疾人的特别保护等.因而,平等保护就是排除一切使一些人不能享有别人都有的权利或自由的差别待遇,使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都受到保护.

第二,权利义务对等.权利义务对等是指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的享受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平等的承担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权利与义务对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平等是实质上的平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一切公民在平等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平等的承担义务.只享受权利或者只能承担义务,都表明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即使看上去是平等的,也只是表面的平等或者形式上的平等.

第三,反对特权.特权就是少数人基于特殊身份而享有的特殊权利.它的特殊就在于它是少数人拥有这样的权利而绝大多数人并不享有.特权的存在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整个社会处于不平等的状态,权利处于不平等的享有和适用状态.反对特权就是指法律应当一律平等的适用于全体公民,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至今还留存于一些人观念中的“官本位”思想就是其残余.在封建社会,一些人读书是为了考官入仕.入仕可以获得特权,可以“高人一等”.这种思想甚至延续到现在,所谓的“公务员热”其中不乏这种观念的存在.因而,要特别强调反对特权,保障宪法和法律平等的适用于一切公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特征

平等的价值追求是伴随着不平等现象而出现的.受社会性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我国所要追求的平等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性;第二,价值基础上的集体性;第三,本质意义上的真实性.

1.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之上.他们的平等观都是以自然法学说为出发点.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最为经典的表述就是由于人是一种理性和道德的存在,因此“人生而平等”.从人的理性和道德得出人具有平等权利这是一种先验主义的论证方法.而这一方法从近代一直延续到现代.现代资产阶级学者也都是从这样一种不证自明的人的理性和道德出发来论证平等的实现途径和方法.这样一种先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无法解释价值上的平等追求与现实中不平等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平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往往是对现实中不平等的反抗,这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但是从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证角度出发,他们的理论无法合理的说明不平等为何长期存在,为什么不平等的消灭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他们也找不到实现平等的现实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观则不同,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因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平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平等观内容不同;认识到平等的实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认识到平等的真正实现是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所确立的平等观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科学合理的解释我们所追求的平等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之间的矛盾;能够将效率与平等结合起来,既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又追求社会生产关系的平等,从而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平等奠定基础.

2.价值基础上的集体性

资本主义的平等思想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着力于实现个人利益.正是这种对个人的追求,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获得平等政治权利的思想,此外,还激发了人们进行生产的动力,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平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资本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而工人却处于相对贫穷状态,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不均等现象.而在经济上获得主导地位的资本家必然要求在政治上获得优势地位.通过个人联合,这些资本家逐渐对国家的政治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加偏向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政治平等也逐渐沦为形式上的平等.针对这些现象,资产阶级学者对自身的平等思想进行了反思,如著名学者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试图缓和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但是对于这两个原则,罗尔斯进行了排序,平等自由原则优于第二个原则即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他认为“对第一个原则所要求的平等自由制度的违反不可能因较大的社会经济利益而得到辩护或补偿[6]”.可见,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平等只可能是少数人的平等,是资产阶级的平等.

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平等,我国的平等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之上.早在封建社会,中国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宗法集体主义,这是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在思想和价值领域的反映,用以维护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消灭了宗法集体主义的制度基础,但是思想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宗法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随着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以及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别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代替了宗法集体主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集体主义也随之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思想就是建立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集体主义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主张为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但是集体主义更强调首先要为集体利益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要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样的价值观基础上确立的平等思想的价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求的平等也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实质平等.尽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平等实现的程度,但“共同富裕”乃至最终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3.本质意义上的真实性

我国所要追求的平等在本质上具有真实性,是因为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真实性是相对于非真实性即形式性而言的.资本主义社会总是标榜自己所确立和追求的平等,但是其平等是形式上的而不是真实的.

资本主义社会所确立和追求的平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必然会导致一些人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的剥削他人的劳动以及劳动成果.由此,也必然会产生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即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而劳动者越来越贫穷.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使得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美国仍存在着严重的剥削和财富悬殊.2015年美国的工人为了维护工作权利举行了大规模罢工.在美国,20%最穷人口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1%,而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占到51.4%[7].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不平等必然会导致政治上层建筑的不平等.资本家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必然会干预政治,使各项政策利于自身的发展.正如美国虽实行两党制,但是不论是共和党还是党执政,他们代表的都是资本家的利益,是将不平等合法化.从2007到2012年,有200家企业耗费了共58亿美元对联邦进行游说,并用于资助竞选,而他们也从中获得了4.4万亿美元的回报[8].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影响政治获取百倍的回报.此外,公民的选举权也成为两党恶性竞争的牺牲品.自2010年以来,已经有21个州对权的行使进行限制[9].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只可能达到形式上的平等,无法实现真实的平等.

我国所追求的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这就避免了一部分人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对其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进行剥削.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人民的国体,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体,这些都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保证了我国所追求平等的真实性.

但是平等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深,我们忽略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战况,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将生产资料全部收归国家或公社所有,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些严重挫伤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允许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限制都会造成一定时期内,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平等现象的继续存在.但是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基础,以及所建立的国体和政体在根本上保证了我们所追求平等的真实性.我们要做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向着我们追求的目标迈进.

上文评论,此文为大学硕士与核心价值观本科核心价值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核心价值观和平等论和平等论析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我国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摘要近年来,我国户外真人秀节目迅速崛起,确立了自身在电视荧屏的霸主地位 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咱们穿越吧真心英雄和爸爸去哪儿……户外真人秀节目广受青睐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具有传承文化功能.

2、 新媒体视角下工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新媒体时代,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优化.

3、 烟草行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新时代下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和践行工作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理念影响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个人的成长.

4、 如何用有益的文化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摘要文化与价值观都是人的思想意识产物,具有一脉相承、相互影响的共性 但文化是基础,是滋养人灵魂的源泉,也是传播各种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充分运用好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外先进文化的.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以我校大学生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初探——以我校大学生为例吕婧珉(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69)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特.

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