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写 跟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0

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该文是人才培养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地方高校和人才培养和双优类论文例文.

摘 要:针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德育素质培养的现状,指出培养IT“双优”人才的重要性,从学工系统与教工系统协同培养的角度,探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途径,重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双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自主学习;计算机专业

0 引 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求,高校育人工作应该是德育与能力并重.然而,大多数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德育教育并不受重视,普遍认为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就业前景就是最终目标;②教育者对德育的内涵理解并没有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德育培养过泛不具体,难有针对性的实施;③专注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学工系统与专注于专业学习指导的教工系统相对割裂,大部分辅导员受自身所学专业限制,很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指导,专业教师在学生德育培养方面则理论不足[1].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到德才两手同时抓,才能培养出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双优的IT 人才.

1 双优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双优人才是指“德优”和“才优”的IT 人才.与计算机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德”,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品行端正、热爱学习等基本要求,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这样学生在抵御社会不良思想的时候有着判别和辨证能力;②具备追求卓越、锲而不舍的IT 精神,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是发展太快,学生需要持续进行专业学习与自我完善,就特别需要这种品质与韧性.与计算机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才”,主要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双优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如图1 所示.

2 德育培养途径探索

以往的德育工作主要由学工系统中的辅导员承担,他们对“德”的理解并没有与专业特点相结合,这是非常局限和不足的.经过在学生培养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

2.1 在传统的学工系统中探索德育培养的新途径

(1)学工系统中的辅导员承担学生部分选修课的课程.通过课堂作为补充与学生亲密互动,辅导员更全面更详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源泉,系统地给予学生心理和学习生活规划上全面指导.目前,笔者所在学院辅导员承担“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规划”“大学生心理测量”等课程.

(2)辅导员参与指导学生各类竞赛.主要是学科竞赛项目,相对于专业教师,辅导员更能有效调动和协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辅导员参与指导的学科竞赛主要有ACM 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辅导员在团队中负责组织调节、心理辅导等工作,从心理和思想层面上给予学生指导,与专业教师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3)学工系统连续多年将历届优秀学生的成长学习经历和事迹汇编成册,创建了“IT 少年奇幻之旅”计算机专业学生指导手册.该手册内容丰富,不仅涵盖了计算机专业学习优秀的学生事迹,也包含了各个方面成长特点突出的学生事迹,大一新生入校后人手一本,从思想上、学业上、社团工作上、大学生活上等各个方面为新生点亮明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尽早了解专业特点,确立学习目标,从而进行个性化发展定位与职业规划,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步入正轨.

2.2 在专业教师系统中加强对学生“德优”的培养

(1)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辩证思维引入教学内容中,从课堂出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对计算机编程类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和教学方法改革中,以“计算机科学与编程导论”课程为先导,建立了以程序算法和数据结构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C 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3 门课程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连贯起来,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门单独的课程内容,还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知识链条.学生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前后的衔接关系,能够知道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悟,锻炼了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提高自身修养[2-3].

(2)实行专业教师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负责4~5 名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导师以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实行更加有针对性和聚焦度的关怀和指导,潜移默化地将IT 精神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和行为上.优秀专业导师散发出“追求卓越、锲而不舍”的IT 精神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工作室,将学生带入工作室给予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参与课题的研发,学生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模仿老师和优秀学长的学习工作习惯,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学习规划,共同克服困难完成项目.社会对IT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要考量学生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的韧劲和认真踏实的态度[4].

3 专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双优”中“才优”核心体现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提高这三种能力.

3.1 引导学生高效利用课内外时间

在引导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课内课外时间合理安排与充分利用,特别是课外时间.比如,利用寒暑假的前2 个星期,进行短学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科技活动和实操培训:有的学生在导师实验室做项目;有的学生申请了大学生科研项目并自创团队,利用寒暑假集中进行项目研究;有的学生在公司找到实习项目;如果学生目的不明确,学院会统一安排,邀请合作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入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展开实训.通过短学期实践活动,学生高效利用了课外时间,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2 坚持在企业开展实习实训环节

在很多专业因为经费困难、联系企业困难、责任大工作量大而放弃在外地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的时候,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实训实习环节不放松,坚持在外地与企业联合进行实习项目.以近4 年实习项目为例:2013 年和2015 年2 次赴成都华迪进行生产实习;2014 年赴苏州高博进行生产实习;2016 年远赴杭州和无锡NIIT 进行生产实习.学院之所以如此坚持与企业合作,基于3 点原因:①学生能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等,这是在学校无法学到的;②企业工程师长期与市场和实际项目接触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尤其是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技术和原理有巨大地促进作用;③让学生走出去,了解各地的人文风情,能够开阔视野和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好机会.

3.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项目和竞赛

以“科技项目”与“学科竞赛”为载体,引导学生发挥特长、自主学习、不断突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国家、省、学校以及学院4 个不同级别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大创实验室为基地,以老师引领为导向,以项目实践推动科研兴趣,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凌云计划”“创新杯大学生项目”等,累计共有40 多项省级以上创新项目立项,学生发表论文10 多篇,申请国家专利11 项,发表软件著作权20 多项,参与项目的学生覆盖面达60% 以上.

3.4 构建“全程性+ 多样化”的学科竞赛体系

“全程性+ 多样化”的学科竞赛体系,使学科竞赛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着力点.“多样化”包含软件设计类、网络设计类、创新综合类等覆盖计算机各个不同专业和方向的学科竞赛项目.“全程化”是指该学科竞赛体系贯穿个四年的本科学习阶段: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参加基本素质类及专业基础类学科竞赛活动项目为主;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以参加专业基础类及综合应用类学科竞赛活动项目为主;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参加综合应用类和创新设计类学科竞赛活动项目为主.教师通过对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加深了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活动的训练,拓宽了专业视野,改变了学习观念,增强了创新意识,形成了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3.5 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创业成果

以学院创新创业实验室、大学生科技产业园、校企合作单位为孵化基地,紧抓“互联网+”契机,将前期科研积累转化为创业成果,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在前期大学生竞赛活动与科技项目活动的不断积累和激励下,涌现一批创新精神卓越、创业意愿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和团体.目前,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团队入驻创业园达12 项,在各类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中创业方案设计表现突出,屡获奖励.在2014 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中分别获得国家级银奖、省级银奖与铜奖;在2016 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银奖和铜奖.

4 结 语

基于“以思想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积极探索学工系统与教工系统协同培育的方法并付诸实践,致力于培养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双优的IT 人才.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教改成果并在湖北省“六校联盟”中交流推广,累计1 000 多名学生受益,在各类人文竞赛和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就业率逐年提高并深受企业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参考文献:

[1] 王承君.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6(12): 13-16.

[2] 王立柱. 从计算机教育到教育计算机[J]. 计算机教育, 2013(3): 42-45.

[3] 王春枝, 严灵毓, 张媛媛. 编程从调程做起[J]. 计算机教育, 2016(1): 100-102.

[4] 张海斌. 论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培养[J]. 新校园旬刊, 2014(2): 41-41.

该文评论: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地方高校和人才培养和双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5001201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是以学科型为主的知.

2、 智慧学习环境下高职民航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改变了智能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要构建高职民航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需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师培养.

3、 民办高校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公司法和会计法规定任何单位都要设置财务岗位, 比如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 这就形成了财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是很大的, 从而使得各高校比较热衷与开设和发展财会专业 会计学专业是财.

4、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信息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佘学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摘 要信息技术类专业所依托的区域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矛盾 广东岭南职业技.

5、 双创形势下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本文在双创形势下,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提出“基本理论—初步实践—理论—实践&md.

6、 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调整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对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键词地方院校;预.